何鹹站在一個臨時搭建的木台之上,環顧四周朗聲道:”我就是驃騎將軍何鹹,你們也看到了,其實我隻帶了一萬人,卻順利攻破了你們的大營,擊敗了你們兩萬精兵。我現在要迴返中牟,去擊敗你們的主公,打敗你們的主力。我帶不走你們。我麾下的將軍建議說,我應該將你們這些人全部殺掉,因為如果放任你們迴家,你們將來還會成為我們的敵人。“
聽到這裏,席地而坐的冀州兵紛紛騷動起來。但是他們的四周,數千架連弩寒光凜凜地對著他們,隻要何鹹一聲令下,幾輪齊射之後,他們這一萬餘人就將血流成河。
“但是我拒絕了這個建議!我能夠擊敗你們一次,也就能擊敗你們第二次!在這裏,我隻有一萬精銳;在中牟,我有十萬大軍;在南陽,我有百萬雄兵!當我北渡黃河,馬踏冀州的時候,我不希望在敵軍的陣營中再看到你們的麵孔!再見麵時,我絕對不會再留手,而是殺無赦!”
“殺無赦!殺無赦!”南陽軍齊聲怒吼起來!
“就這樣!南陽所屬,隨本將殺迴中牟!”何鹹一聲大喝,龍驤虎步走下了木台,跨上了照夜白玉獅子馬。所有南陽步卒收起連弩,上馬而行。太史慈則領著飛騎軍緩緩壓陣。
“驃騎將軍,您好人做到底,索性將我這無用的敗軍之將也一並釋放了唄?”淳於瓊跟在何鹹後麵,一臉苦笑地懇求道。
“這怎麽可以!”何鹹毫無猶豫拒絕道:“淳於將軍乃沙場宿將,重要程度豈是哪些大頭兵可以比擬?再說了,烏巢之戰的結果還需要你這位重量級的將軍來證實!這可是中牟之戰的關鍵,你說你究竟重不重要?”
淳於瓊聞言,笑得更加苦了。他就知道何鹹是不會放過他的,不榨幹自己的每一分利用價值,何鹹豈肯收手?也罷,雖說何鹹狡詐,但聽說他對麾下的將領極好,如果自己誠心投效,應該會有一個好結果吧?
“主公~”沮授策馬上前而來,詢問何鹹道:“方才聽了主公一方霸氣十足的言論,授就想問一個問題。”
“公與先生不用客氣,但問無妨!”何鹹勒住戰馬道。
“假如沒有沮授,主公會放了那一萬冀州降卒嗎?”沮授問。
“會!原因還需要本將再重複一遍嗎?”何鹹笑道。
“不用了!”沮授麵色發苦道:“主公根本就沒有將那一萬冀州兵放在眼裏!生亦可,死亦可!”
何鹹搖頭道:“都是大漢的子民,屠之何苦?更何況,有公與先生作為交換,本將覺得這筆買賣很值!”
“主公果真是個奇人!沮授佩服!”沮授歎服道。
“袁紹識人不明,白白浪費了公與先生的才華,本將不會。迴轉南陽之後,本將會奏請陛下舉薦公與先生為刺史,執掌一州政事,希望公與先生莫要令本將失望。”何鹹與沮授策馬而行,鄭重道。
“刺史不是監察地方之責嗎?”沮授好奇問道。
“自先帝以來,大漢盜賊四起,大部分刺史都間接在行事州牧的權力,執掌州內軍政大權。這也就是諸侯割據一方的根源。在我南陽軍所屬,軍政兩權分離,是改革弊政的第一步。刺史也明確了職權,就是負責全州政事,監察之事另托他人。州內郡守需要向天子負責,也需要向刺史述職。至於軍權,由統一的駐軍來負責!”何鹹簡單給沮授講解了一下南陽軍內部的不同構架,讓其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如此說來,刺史位高權重,主公豈可輕授我這個初降之人?萬萬不可!”沮授理解了刺史的職權之後,趕緊推脫道。
“本將一直認為,有多大的能力就要承擔多大的責任。結束亂世,還百姓一個太平日子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應該做的。和本將一樣,曹操、袁紹、孫策、劉備皆非一般人物,對於人生都有自己的目標和野望。本將不知道,這場諸侯爭霸的遊戲,如果最後是他們平定了天下,大漢會何去何從;但本將知道,若是本將平定了天下,必將給大漢打下至少百年的太平盛世!至於百年之後,那就是子孫自己的事情。如果他們爭氣,大漢千秋萬代;如果他們不爭氣,隻要不被外族入侵,本將也就能含笑九泉了!”何鹹望著遠方初生的太陽動情道。
沮授突然有些看不透眼前的這位年輕人:霸氣的是他,腹黑的是他,狡詐的是他,真誠的也是他。或許,何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矛盾,是大漢的異類。但不容否認的是,他是一個有理想的異類。而且,他的理想,似乎與沮授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差距不大。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沮授說不出這句話,但他的理想、何鹹的理想,都脫不開這句話涵蓋的意思。
最蒙圈的是那一萬冀州降卒,本來還擔心會小命不保,眨眼之間又恢複了自由,恍如夢境一般。南陽軍離去的時候,帶走了全部的武器,帶不走的全部扔到了火場之中焚毀。但萬幸的是,南陽軍給他們留了一些糧食。是那些尚未焚毀的糧倉中搶救出來的糧食,足夠他們帶著這些糧食迴返冀州。但是,他們準備迴返冀州嗎?
一萬餘名冀州兵推舉小首領合計之後,分成了三大流派:第一流派主張迴返冀州老家,人數最多,大概在五千人左右。今日一戰,他們深感性命之脆弱。從鬼門關轉了一圈的他們無心戀戰,決定迴到家鄉再作打算。第二流派主張南下尋找袁軍主力,人數大概在三千人左右。他們是死戰派,雖然何鹹放了他們的性命,但是他們依舊決定追隨袁紹,為他賣命。第三流派也是主張南下,但不是找袁紹,而是去南陽,投效何鹹。他們從軍前多是孤兒或者是流民,對冀州本身沒有什麽歸屬感,對袁紹也無所謂忠誠。他們當兵打仗就是為了一口飯吃,為了能在這亂世之中存活下來。這一波的人數不多,大概在兩千餘人,他們選擇南下南陽的理由也很簡單,他們認為袁紹軍完蛋了,南陽軍遲早有一天會打到冀州。與其將來再次被俘虜,不如現在趁早投效南陽。不管是從軍還是當百姓,他們都對南陽充滿了希望。
聽到這裏,席地而坐的冀州兵紛紛騷動起來。但是他們的四周,數千架連弩寒光凜凜地對著他們,隻要何鹹一聲令下,幾輪齊射之後,他們這一萬餘人就將血流成河。
“但是我拒絕了這個建議!我能夠擊敗你們一次,也就能擊敗你們第二次!在這裏,我隻有一萬精銳;在中牟,我有十萬大軍;在南陽,我有百萬雄兵!當我北渡黃河,馬踏冀州的時候,我不希望在敵軍的陣營中再看到你們的麵孔!再見麵時,我絕對不會再留手,而是殺無赦!”
“殺無赦!殺無赦!”南陽軍齊聲怒吼起來!
“就這樣!南陽所屬,隨本將殺迴中牟!”何鹹一聲大喝,龍驤虎步走下了木台,跨上了照夜白玉獅子馬。所有南陽步卒收起連弩,上馬而行。太史慈則領著飛騎軍緩緩壓陣。
“驃騎將軍,您好人做到底,索性將我這無用的敗軍之將也一並釋放了唄?”淳於瓊跟在何鹹後麵,一臉苦笑地懇求道。
“這怎麽可以!”何鹹毫無猶豫拒絕道:“淳於將軍乃沙場宿將,重要程度豈是哪些大頭兵可以比擬?再說了,烏巢之戰的結果還需要你這位重量級的將軍來證實!這可是中牟之戰的關鍵,你說你究竟重不重要?”
淳於瓊聞言,笑得更加苦了。他就知道何鹹是不會放過他的,不榨幹自己的每一分利用價值,何鹹豈肯收手?也罷,雖說何鹹狡詐,但聽說他對麾下的將領極好,如果自己誠心投效,應該會有一個好結果吧?
“主公~”沮授策馬上前而來,詢問何鹹道:“方才聽了主公一方霸氣十足的言論,授就想問一個問題。”
“公與先生不用客氣,但問無妨!”何鹹勒住戰馬道。
“假如沒有沮授,主公會放了那一萬冀州降卒嗎?”沮授問。
“會!原因還需要本將再重複一遍嗎?”何鹹笑道。
“不用了!”沮授麵色發苦道:“主公根本就沒有將那一萬冀州兵放在眼裏!生亦可,死亦可!”
何鹹搖頭道:“都是大漢的子民,屠之何苦?更何況,有公與先生作為交換,本將覺得這筆買賣很值!”
“主公果真是個奇人!沮授佩服!”沮授歎服道。
“袁紹識人不明,白白浪費了公與先生的才華,本將不會。迴轉南陽之後,本將會奏請陛下舉薦公與先生為刺史,執掌一州政事,希望公與先生莫要令本將失望。”何鹹與沮授策馬而行,鄭重道。
“刺史不是監察地方之責嗎?”沮授好奇問道。
“自先帝以來,大漢盜賊四起,大部分刺史都間接在行事州牧的權力,執掌州內軍政大權。這也就是諸侯割據一方的根源。在我南陽軍所屬,軍政兩權分離,是改革弊政的第一步。刺史也明確了職權,就是負責全州政事,監察之事另托他人。州內郡守需要向天子負責,也需要向刺史述職。至於軍權,由統一的駐軍來負責!”何鹹簡單給沮授講解了一下南陽軍內部的不同構架,讓其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如此說來,刺史位高權重,主公豈可輕授我這個初降之人?萬萬不可!”沮授理解了刺史的職權之後,趕緊推脫道。
“本將一直認為,有多大的能力就要承擔多大的責任。結束亂世,還百姓一個太平日子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應該做的。和本將一樣,曹操、袁紹、孫策、劉備皆非一般人物,對於人生都有自己的目標和野望。本將不知道,這場諸侯爭霸的遊戲,如果最後是他們平定了天下,大漢會何去何從;但本將知道,若是本將平定了天下,必將給大漢打下至少百年的太平盛世!至於百年之後,那就是子孫自己的事情。如果他們爭氣,大漢千秋萬代;如果他們不爭氣,隻要不被外族入侵,本將也就能含笑九泉了!”何鹹望著遠方初生的太陽動情道。
沮授突然有些看不透眼前的這位年輕人:霸氣的是他,腹黑的是他,狡詐的是他,真誠的也是他。或許,何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矛盾,是大漢的異類。但不容否認的是,他是一個有理想的異類。而且,他的理想,似乎與沮授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差距不大。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沮授說不出這句話,但他的理想、何鹹的理想,都脫不開這句話涵蓋的意思。
最蒙圈的是那一萬冀州降卒,本來還擔心會小命不保,眨眼之間又恢複了自由,恍如夢境一般。南陽軍離去的時候,帶走了全部的武器,帶不走的全部扔到了火場之中焚毀。但萬幸的是,南陽軍給他們留了一些糧食。是那些尚未焚毀的糧倉中搶救出來的糧食,足夠他們帶著這些糧食迴返冀州。但是,他們準備迴返冀州嗎?
一萬餘名冀州兵推舉小首領合計之後,分成了三大流派:第一流派主張迴返冀州老家,人數最多,大概在五千人左右。今日一戰,他們深感性命之脆弱。從鬼門關轉了一圈的他們無心戀戰,決定迴到家鄉再作打算。第二流派主張南下尋找袁軍主力,人數大概在三千人左右。他們是死戰派,雖然何鹹放了他們的性命,但是他們依舊決定追隨袁紹,為他賣命。第三流派也是主張南下,但不是找袁紹,而是去南陽,投效何鹹。他們從軍前多是孤兒或者是流民,對冀州本身沒有什麽歸屬感,對袁紹也無所謂忠誠。他們當兵打仗就是為了一口飯吃,為了能在這亂世之中存活下來。這一波的人數不多,大概在兩千餘人,他們選擇南下南陽的理由也很簡單,他們認為袁紹軍完蛋了,南陽軍遲早有一天會打到冀州。與其將來再次被俘虜,不如現在趁早投效南陽。不管是從軍還是當百姓,他們都對南陽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