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知情人聲音洪亮,確實很適合在這樣的地方發揮,但聽他道,“如今慶王正位,又不會再迴慶州去了,慶州有再多的好東西,往後咱們難不成還會沒有?”
灰衣人聞言,連忙揚聲附和,“是了是了,如今慶王……陛下已經是天下之主,咱們也都是他的子民,自然也與慶州百姓一視同仁的。慶州的好東西,早晚京城也有。”
這話說得許多人眼睛一亮,便也不再堅持要擠進去了。
慶州距離京城路途遙遠,運過來的布料必然不多,擠進去也未必能搶到。但等慶王當了皇帝,在京城建幾個織造作坊,還不是輕輕鬆鬆的事?到時候要多少布料就有多少,何必急於一時?
還有那腦子靈活、家裏也有產業的,已經想到,慶州布這樣便宜,一定掌握了新式的工藝,那才是值錢的東西。而且布料是真的,那鏡子,花露,肥皂說不定也是真的,等這些東西擺出來,京城的市場必然受到巨大衝擊。
“天”真的要變了,但這既是危機,也是機遇!
……
靈前登基的流程非常簡陋。
反正後麵還有登基大典,所以拜完了大行皇帝梓宮,內侍搬來椅子,群臣請慶王北麵上座,在地上三唿跪拜,就算是定下了大義名分。
“諸卿平身。”新帝受完了禮,便連忙起身道。
見皇帝如此禮遇,朝臣們更加感懷。於是才從地上站起來,韓青就連忙道,“陛下,當務之急是恩旨封賞,安定人心。”他說著,視線往哭靈的後妃那一側瞥了一眼,以作提示。
新帝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出自己事先背過的台詞,可以說是麵麵俱到,沒有遺漏哪一處。
就連旁邊守著先帝靈柩、正哭得傷心的皇太後,聞言聲音都消了下去。
她的身份是最尷尬的一個。新帝與先帝是兄弟,從名分上說,她應該是“皇嫂”,可是古往今來,何曾有過這樣可笑的封號?畢竟這一應禮儀待遇怎麽來,住處該安排在哪裏,往後又該如此相處,都與封號息息相關。
但新帝尊她為皇太後,這些問題便都迎刃而解了。
大越雖然才傳承到第四代,但是也已經出過好幾個皇太後了,一應規製禮儀都是現成的。如此一來,皇太後往後餘生便都有了保障,不至於心情惶惶。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她從前的身份再尊貴,往後的日子過得如何,還是要看新帝。
如此一想,皇太後的心情頓時又複雜起來。
畢竟她跟先帝的感情其實並不好,夫妻二十年,她就像是一個被放在後位上的擺設,沒有子嗣、沒有尊重、也沒有寵愛,雖然是皇後,可在宮中的日子確實步履維艱。
如今新皇為人厚道,她做了皇太後,隻要不想不開插手前朝後宮的事,日子隻怕比從前還好過些。
要不是關嬤嬤在旁邊輕輕推了她一把,讓她反應過來自己這是身處何處,皇太後差一點兒就要在臉上露出輕鬆與喜色了。
那邊,群臣也都滿意於新帝的周全。別看“群臣一體留用”不過六個字,對他們來說,卻是吃了一個定心丸。縱然後麵還會有變化,皇帝也會安插自己親信的人,但他們這些舊臣,隻要忠勤王事,皇帝也必然能夠看到。
刑部尚書連忙出列提醒道,“陛下,按照以往的舊例,這樣的喜事,當普天同慶,大赦天下。”
皇帝微微一愣,這事兒王妃沒有交代啊?
好在他雖然紈絝,但自幼受的也是皇子的教育,雖然都忘得差不多了,但大體還是知道的。而封地那邊,許多事他雖然不管,但有大事,王妃也會說與他知曉。因此他很快就反應過來,道,“自該如此,不過有些罪人罪大惡極,朕不欲使他們沐浴皇恩,爾等先拿個章程出來,稍後再議。”
又有禮部尚書上前,請他加封王府一應家眷。現在大家都有著落了,當然也希望皇帝的後宮盡快安頓下來。
皇帝笑道,“如今宮中各殿都住著人,倉促之間難免出錯,移宮之事,便等大行皇帝葬禮過後再辦不遲,加封之事,也等到時候一起。至於王府女眷,暫住東宮便是。”頓了頓,又說,“不過朕看皇嫂十分傷心,想來主持諸多事務力有未逮,不如讓王妃前來協理,分擔一些。”
這般謙遜有禮、不急不躁,眾臣對他的印象更好。蘇皇太後在一旁聞言,也收了悲聲,起身道,“多謝陛下-體恤,哀家正覺精神不支,諸多事務,都要勞煩皇後操心了。”
她是女人家,對於皇帝的這一番安排,有自己的看法:皇帝再是周全,這後宮之事,想來也不是他自己想到的,必然是有人提議。皇後對她如此禮遇,她自然也要投桃報李,帶頭把稱唿定下了。
所以等賀星迴來到這邊時,眾人見了她,都是口稱“皇後”。
……
雖然剛剛沒了一個皇帝,但是大越的朝廷卻還是在如常運轉。畢竟一天要處理的事情那麽多,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的。而且因為皇位更替有波折,這種忙碌反倒比平時更甚。
如今總算塵埃落定,一幹重臣都覺得鬆了一口氣。
不管他們原本的立場是什麽,如今既然慶王即位,那些小心思自然也該收起來了。
作為一力支持慶王上位的人,中書令韓青就更輕鬆了。他在宮中忙了半日,將需要向皇帝匯報的事一一整理出來,直到天擦黑時才迴到家。
一進門,就看到小兒子韓瑾之站在門口,似乎正在等他。
韓青十分的差異,“你在宮中侍奉陛下,怎麽迴來得這樣早?”
“有事要與父親商議。”韓瑾之低聲道。
韓青腳步一頓,韓瑾之官位不高,確實專門負責修起居注的起居郎,是個十分清要的職位。他這個時候特意從宮中趕迴來,要說的事情,顯然與皇帝有關。
可皇帝剛剛迴宮,能有什麽樣的大事,值得他特意跑這一趟?
“去書房。”韓青腳步轉了個方向。
父子倆進了書房,不等坐下,韓瑾之就問,“父親以為,陛下是個什麽樣的人?”
“便不是一位英明君主,也必是個守成之君。”韓青毫不猶豫地說完,才迴過神來,看著兒子臉上複雜的表情,心下突然生出一點不妙的預感,“怎麽,你有不同的看法?”
“父親最好有個準備,陛下恐怕與你所想的不太一樣。”韓瑾之委婉道。
韓青胡子抖了抖,“守成之君也做不得?”
韓瑾之輕輕搖頭。
第003章 察覺
房間裏陷入死一般的岑寂。
父子倆都沒有說話,隻能聽到風刮過窗欞發出的響動,以及燈花爆開時的嗶啵聲。
過了好一會兒,還是老謀深算的中書令先整理好了心情,問,“你如何知曉?”他倒不是不相信兒子的判斷,實在是這件事太太太太荒謬了。
他在那麽多宗室之中挑中慶王,可不是腦袋一拍的事,不知做了無數的調查,才讓他下定這個決心。
慶州從前不過是大魏十三州中最普通的一個,位置偏遠,又不是什麽天險要衝,人口、麵積、物產皆平平,要不然也不會被太宗分給不受寵愛的慶王做封地。
這二十年來,慶王也始終很老實,沒有弄出過太大的動靜,以至於京中幾乎少有人提起他的存在。
就連韓青他們這幫大臣,也是拿著宗室姓名黃冊一一對照的時候,才恍然記起,先帝還有這麽個不起眼的兄弟。當時韓青往全國各地的藩地都派了人,慶王本來並不在他的備選之列。
誰知到了那裏一看,才知傳言有誤。短短二十年,慶州就變成了“家家有餘糧,村村有義塾”的王化之地。便是最會理政的才子,想來也不過如此了。
最妙的是,這一切都被牢牢地封鎖在慶州一地,並沒有對外傳出太多的消息,想必是怕惹來朝廷的忌憚。可見慶王慮事周全,為人又低調謹慎,絕不會因為一朝登上高位就得意忘形,正是最佳的人選。
唯一令人詬病的,也隻是慶州商貿發達,似乎慶王很支持經商之道。
但事實上,這一點才是韓青最終取中慶王的根本原因。
朝廷如今所麵臨的困境,可不僅僅是先帝駕崩。實際上,在先帝駕崩之前,朝廷就已經快要支持不住了。一方麵是內政糜爛、國庫空虛,而在另一方麵,北邊的胡人部族虎視眈眈,隨時都可能南下進犯。這樣的局麵,急需一位可以振興朝綱、力挽狂瀾的君主。
也是因為這樣,盡管這是個大好的攬權時機,但三省六部的重臣們卻都沒有伸手。雖然在新君的選擇上有些分歧,但是總體的思路卻是一樣的,那就是:必須要選擇一位成年的、英明的君主,才能收拾得了這個爛攤子。
韓青最終力排眾議推薦慶王,並且順利說服其他人讚同自己的主張,就是因為慶王的生意頭腦,說不定會有辦法充實國庫。
有了錢,剩下的事情就都能慢慢騰挪開了。
至於慶王本人,大家之前都看見了,種種表現也很符合韓青對他“慮事周全,小心謹慎”的判斷。
現在兒子突然跑來告訴他,這一切都是他們看錯了,韓青自然要問個明白。
韓瑾之上前幾步,湊到韓青耳邊,壓低了聲音,幾乎是耳語道,“兒聽見陛下問皇後,‘阿姊怎會忘了大赦天下?’”
韓青幾乎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韓瑾之是個聰明人,所以僅這一句話,就猜到了皇帝之前說的那些話都是皇後教的。韓青是他爹,老謀深算,又怎會猜不到?
想來是陛下剛剛迴京,還不習慣周圍都是耳目,這才讓人聽了去。但這樣的私房話,大概也隻有韓瑾之這個時刻跟隨在皇帝身邊,最懂得如何降低自己的存在感,雖然清貴卻又不怎麽起眼的起居郎,才能聽見了。
“你沒有讓人察覺吧?”想到這裏,他立刻問道。
韓瑾之微微頷首,“兒也不是第一日在宮中了。”
這倒是,韓青放下心來,他的諸子之中,隻有這個小兒子天資最好,雖然年輕,可是官場上的事、宮裏的事,該經曆的都經曆了,想來都能安排妥當。
倒是這麽一打岔,韓青也漸漸冷靜了下來。
都已經在大行皇帝的靈前拜過新君,新君的各種旨意也都陸續發出去了,現在再說後悔的事,也已經晚了。
而且就算暫且不提慶王,剩下的幾個被推舉出來的候選人,韓青也都不甚滿意。
不幸中的萬幸是,慶州的富庶繁榮是真的,那些經商理民的手段也是真的,隻不過做到這一切的,不是皇帝,而是皇後罷了。雖然出乎預料,但隻要這位女諸葛繼續站在新君背後出謀劃策,也就是多了一道手續的事,對他們而言並無分別。
這般想著,韓青對兒子道,“此事你隻做不知。”
韓瑾之微微一愕,但很快也反應過來了。他隻是乍然得知這個消息,過於震驚,所以沒有多想,第一反應就是迴家告知父親。但如今見韓青態度從容,冷靜下來一向,便也猜到了他的想法。
他們急需的是一個能夠力挽狂瀾的英雄,至於這個人是皇帝,還是站在皇帝背後的女人,不都一樣嗎?
反正如今已經沒有別的選擇,等到朝臣們都看出這一點,自然會替帝後遮掩。
所以他們最好的選擇就是當做不知道,否則反而容易惹人忌憚。
不過,這個消息也並非完全無用。既然提前知道了謎底,那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做一些布置了。而韓青也需要試一試背後那位的分量,才好決定往後用什麽樣的態度來對待她。
如果皇帝當真英明神武,韓青反而要收斂一些,避免引起皇帝的猜忌與不滿,但若是皇後,反而可以不必這般拘束了。
韓青原地踱步數下,便有了決定,當即叫來了自己的幕僚們,打算重新派人去一趟慶州,將那邊的事重新捋一遍。另外,皇後賀氏的娘家,也需要查一查。
“還有一件事,正要告知東主。”等韓青分派完了任務,他的謀主範一通這才道,“今日王駕入京,有不少慶州的商人跟了來,下午就在西市出了攤,專賣一種慶州布,十分廉價,五十個銅子便能買一匹,幾乎人人爭搶。”
他說著從袖子裏摸出幾塊布料,這是他派人去找買到布的百姓高價收購的,就為了給親眼看一看這“慶州布”。一匹布重達幾十斤,自然不能都搬到韓青麵前,所以隻讓人裁了小塊帶來。範一通雙手捧著布料,送至韓青麵前,“東主請伸手一試。”
韓青伸手一摸,忍不住“咦”一聲。
眾所周知,市麵上那些便宜的布料,不是葛布就是麻布,這種布料質地非常粗糙,穿在身上會磨破皮膚。隻有花費大量人力舂搗,才能得到柔軟舒適的“夏布”,因為費時費力,價格並不比絲綢便宜。
可是這慶州布,摸起來卻是柔軟輕薄、十分舒適。
細細看去,這原料既不像絲也不像麻,竟不知是什麽東西製成,既然賣得這般廉價,想來材料也是便宜易得的,產量想必不低。這……中書令大人幾乎是立刻就想到了這種布料種種好處。
他們如今最頭疼的就是國庫空虛,別的事情尚且能拖,但西北的軍費再拖下去,隻怕士卒就要嘩變了。而軍費之中,支出的大頭無非就是衣食武器,若能用這種便宜的布料給軍隊裁衣,想來能節省一大筆錢。
那些小民百姓也是如此。他們平常幾年都不會製一件新衣,皆因布料昂貴,若能買到這種布料,自然人人都有衣穿。
難怪慶州百姓都能吃飽穿暖。
隻不知除了這慶州布,是否還有別的好東西?
若不是還有種種顧慮,韓青隻恨不得現在就進宮去求見皇後,問個清楚明白。
但他心情澎湃半晌,還是收斂了下來,隻是又吩咐了一遍要去慶州的人,務必要將那邊的情形打探清楚,特別是這些於國於民有用的好東西!
範一通聞言,連忙拱手道,“東主,此事事關重大,我不放心下頭的人辦事,不如我親自走一趟。”
韓青皺著眉頭思量片刻,還是歎著氣同意了。雖然他這裏也離不開範一通,但慶州的事,交給別人確實不放心。倒不是下頭的人不忠心辦事,隻是他們的眼界有限,未必能注意到一些細節,注意到了也未必能看懂。
讓範一通親自走一趟,才能看到更多的東西。
灰衣人聞言,連忙揚聲附和,“是了是了,如今慶王……陛下已經是天下之主,咱們也都是他的子民,自然也與慶州百姓一視同仁的。慶州的好東西,早晚京城也有。”
這話說得許多人眼睛一亮,便也不再堅持要擠進去了。
慶州距離京城路途遙遠,運過來的布料必然不多,擠進去也未必能搶到。但等慶王當了皇帝,在京城建幾個織造作坊,還不是輕輕鬆鬆的事?到時候要多少布料就有多少,何必急於一時?
還有那腦子靈活、家裏也有產業的,已經想到,慶州布這樣便宜,一定掌握了新式的工藝,那才是值錢的東西。而且布料是真的,那鏡子,花露,肥皂說不定也是真的,等這些東西擺出來,京城的市場必然受到巨大衝擊。
“天”真的要變了,但這既是危機,也是機遇!
……
靈前登基的流程非常簡陋。
反正後麵還有登基大典,所以拜完了大行皇帝梓宮,內侍搬來椅子,群臣請慶王北麵上座,在地上三唿跪拜,就算是定下了大義名分。
“諸卿平身。”新帝受完了禮,便連忙起身道。
見皇帝如此禮遇,朝臣們更加感懷。於是才從地上站起來,韓青就連忙道,“陛下,當務之急是恩旨封賞,安定人心。”他說著,視線往哭靈的後妃那一側瞥了一眼,以作提示。
新帝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出自己事先背過的台詞,可以說是麵麵俱到,沒有遺漏哪一處。
就連旁邊守著先帝靈柩、正哭得傷心的皇太後,聞言聲音都消了下去。
她的身份是最尷尬的一個。新帝與先帝是兄弟,從名分上說,她應該是“皇嫂”,可是古往今來,何曾有過這樣可笑的封號?畢竟這一應禮儀待遇怎麽來,住處該安排在哪裏,往後又該如此相處,都與封號息息相關。
但新帝尊她為皇太後,這些問題便都迎刃而解了。
大越雖然才傳承到第四代,但是也已經出過好幾個皇太後了,一應規製禮儀都是現成的。如此一來,皇太後往後餘生便都有了保障,不至於心情惶惶。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她從前的身份再尊貴,往後的日子過得如何,還是要看新帝。
如此一想,皇太後的心情頓時又複雜起來。
畢竟她跟先帝的感情其實並不好,夫妻二十年,她就像是一個被放在後位上的擺設,沒有子嗣、沒有尊重、也沒有寵愛,雖然是皇後,可在宮中的日子確實步履維艱。
如今新皇為人厚道,她做了皇太後,隻要不想不開插手前朝後宮的事,日子隻怕比從前還好過些。
要不是關嬤嬤在旁邊輕輕推了她一把,讓她反應過來自己這是身處何處,皇太後差一點兒就要在臉上露出輕鬆與喜色了。
那邊,群臣也都滿意於新帝的周全。別看“群臣一體留用”不過六個字,對他們來說,卻是吃了一個定心丸。縱然後麵還會有變化,皇帝也會安插自己親信的人,但他們這些舊臣,隻要忠勤王事,皇帝也必然能夠看到。
刑部尚書連忙出列提醒道,“陛下,按照以往的舊例,這樣的喜事,當普天同慶,大赦天下。”
皇帝微微一愣,這事兒王妃沒有交代啊?
好在他雖然紈絝,但自幼受的也是皇子的教育,雖然都忘得差不多了,但大體還是知道的。而封地那邊,許多事他雖然不管,但有大事,王妃也會說與他知曉。因此他很快就反應過來,道,“自該如此,不過有些罪人罪大惡極,朕不欲使他們沐浴皇恩,爾等先拿個章程出來,稍後再議。”
又有禮部尚書上前,請他加封王府一應家眷。現在大家都有著落了,當然也希望皇帝的後宮盡快安頓下來。
皇帝笑道,“如今宮中各殿都住著人,倉促之間難免出錯,移宮之事,便等大行皇帝葬禮過後再辦不遲,加封之事,也等到時候一起。至於王府女眷,暫住東宮便是。”頓了頓,又說,“不過朕看皇嫂十分傷心,想來主持諸多事務力有未逮,不如讓王妃前來協理,分擔一些。”
這般謙遜有禮、不急不躁,眾臣對他的印象更好。蘇皇太後在一旁聞言,也收了悲聲,起身道,“多謝陛下-體恤,哀家正覺精神不支,諸多事務,都要勞煩皇後操心了。”
她是女人家,對於皇帝的這一番安排,有自己的看法:皇帝再是周全,這後宮之事,想來也不是他自己想到的,必然是有人提議。皇後對她如此禮遇,她自然也要投桃報李,帶頭把稱唿定下了。
所以等賀星迴來到這邊時,眾人見了她,都是口稱“皇後”。
……
雖然剛剛沒了一個皇帝,但是大越的朝廷卻還是在如常運轉。畢竟一天要處理的事情那麽多,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的。而且因為皇位更替有波折,這種忙碌反倒比平時更甚。
如今總算塵埃落定,一幹重臣都覺得鬆了一口氣。
不管他們原本的立場是什麽,如今既然慶王即位,那些小心思自然也該收起來了。
作為一力支持慶王上位的人,中書令韓青就更輕鬆了。他在宮中忙了半日,將需要向皇帝匯報的事一一整理出來,直到天擦黑時才迴到家。
一進門,就看到小兒子韓瑾之站在門口,似乎正在等他。
韓青十分的差異,“你在宮中侍奉陛下,怎麽迴來得這樣早?”
“有事要與父親商議。”韓瑾之低聲道。
韓青腳步一頓,韓瑾之官位不高,確實專門負責修起居注的起居郎,是個十分清要的職位。他這個時候特意從宮中趕迴來,要說的事情,顯然與皇帝有關。
可皇帝剛剛迴宮,能有什麽樣的大事,值得他特意跑這一趟?
“去書房。”韓青腳步轉了個方向。
父子倆進了書房,不等坐下,韓瑾之就問,“父親以為,陛下是個什麽樣的人?”
“便不是一位英明君主,也必是個守成之君。”韓青毫不猶豫地說完,才迴過神來,看著兒子臉上複雜的表情,心下突然生出一點不妙的預感,“怎麽,你有不同的看法?”
“父親最好有個準備,陛下恐怕與你所想的不太一樣。”韓瑾之委婉道。
韓青胡子抖了抖,“守成之君也做不得?”
韓瑾之輕輕搖頭。
第003章 察覺
房間裏陷入死一般的岑寂。
父子倆都沒有說話,隻能聽到風刮過窗欞發出的響動,以及燈花爆開時的嗶啵聲。
過了好一會兒,還是老謀深算的中書令先整理好了心情,問,“你如何知曉?”他倒不是不相信兒子的判斷,實在是這件事太太太太荒謬了。
他在那麽多宗室之中挑中慶王,可不是腦袋一拍的事,不知做了無數的調查,才讓他下定這個決心。
慶州從前不過是大魏十三州中最普通的一個,位置偏遠,又不是什麽天險要衝,人口、麵積、物產皆平平,要不然也不會被太宗分給不受寵愛的慶王做封地。
這二十年來,慶王也始終很老實,沒有弄出過太大的動靜,以至於京中幾乎少有人提起他的存在。
就連韓青他們這幫大臣,也是拿著宗室姓名黃冊一一對照的時候,才恍然記起,先帝還有這麽個不起眼的兄弟。當時韓青往全國各地的藩地都派了人,慶王本來並不在他的備選之列。
誰知到了那裏一看,才知傳言有誤。短短二十年,慶州就變成了“家家有餘糧,村村有義塾”的王化之地。便是最會理政的才子,想來也不過如此了。
最妙的是,這一切都被牢牢地封鎖在慶州一地,並沒有對外傳出太多的消息,想必是怕惹來朝廷的忌憚。可見慶王慮事周全,為人又低調謹慎,絕不會因為一朝登上高位就得意忘形,正是最佳的人選。
唯一令人詬病的,也隻是慶州商貿發達,似乎慶王很支持經商之道。
但事實上,這一點才是韓青最終取中慶王的根本原因。
朝廷如今所麵臨的困境,可不僅僅是先帝駕崩。實際上,在先帝駕崩之前,朝廷就已經快要支持不住了。一方麵是內政糜爛、國庫空虛,而在另一方麵,北邊的胡人部族虎視眈眈,隨時都可能南下進犯。這樣的局麵,急需一位可以振興朝綱、力挽狂瀾的君主。
也是因為這樣,盡管這是個大好的攬權時機,但三省六部的重臣們卻都沒有伸手。雖然在新君的選擇上有些分歧,但是總體的思路卻是一樣的,那就是:必須要選擇一位成年的、英明的君主,才能收拾得了這個爛攤子。
韓青最終力排眾議推薦慶王,並且順利說服其他人讚同自己的主張,就是因為慶王的生意頭腦,說不定會有辦法充實國庫。
有了錢,剩下的事情就都能慢慢騰挪開了。
至於慶王本人,大家之前都看見了,種種表現也很符合韓青對他“慮事周全,小心謹慎”的判斷。
現在兒子突然跑來告訴他,這一切都是他們看錯了,韓青自然要問個明白。
韓瑾之上前幾步,湊到韓青耳邊,壓低了聲音,幾乎是耳語道,“兒聽見陛下問皇後,‘阿姊怎會忘了大赦天下?’”
韓青幾乎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韓瑾之是個聰明人,所以僅這一句話,就猜到了皇帝之前說的那些話都是皇後教的。韓青是他爹,老謀深算,又怎會猜不到?
想來是陛下剛剛迴京,還不習慣周圍都是耳目,這才讓人聽了去。但這樣的私房話,大概也隻有韓瑾之這個時刻跟隨在皇帝身邊,最懂得如何降低自己的存在感,雖然清貴卻又不怎麽起眼的起居郎,才能聽見了。
“你沒有讓人察覺吧?”想到這裏,他立刻問道。
韓瑾之微微頷首,“兒也不是第一日在宮中了。”
這倒是,韓青放下心來,他的諸子之中,隻有這個小兒子天資最好,雖然年輕,可是官場上的事、宮裏的事,該經曆的都經曆了,想來都能安排妥當。
倒是這麽一打岔,韓青也漸漸冷靜了下來。
都已經在大行皇帝的靈前拜過新君,新君的各種旨意也都陸續發出去了,現在再說後悔的事,也已經晚了。
而且就算暫且不提慶王,剩下的幾個被推舉出來的候選人,韓青也都不甚滿意。
不幸中的萬幸是,慶州的富庶繁榮是真的,那些經商理民的手段也是真的,隻不過做到這一切的,不是皇帝,而是皇後罷了。雖然出乎預料,但隻要這位女諸葛繼續站在新君背後出謀劃策,也就是多了一道手續的事,對他們而言並無分別。
這般想著,韓青對兒子道,“此事你隻做不知。”
韓瑾之微微一愕,但很快也反應過來了。他隻是乍然得知這個消息,過於震驚,所以沒有多想,第一反應就是迴家告知父親。但如今見韓青態度從容,冷靜下來一向,便也猜到了他的想法。
他們急需的是一個能夠力挽狂瀾的英雄,至於這個人是皇帝,還是站在皇帝背後的女人,不都一樣嗎?
反正如今已經沒有別的選擇,等到朝臣們都看出這一點,自然會替帝後遮掩。
所以他們最好的選擇就是當做不知道,否則反而容易惹人忌憚。
不過,這個消息也並非完全無用。既然提前知道了謎底,那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做一些布置了。而韓青也需要試一試背後那位的分量,才好決定往後用什麽樣的態度來對待她。
如果皇帝當真英明神武,韓青反而要收斂一些,避免引起皇帝的猜忌與不滿,但若是皇後,反而可以不必這般拘束了。
韓青原地踱步數下,便有了決定,當即叫來了自己的幕僚們,打算重新派人去一趟慶州,將那邊的事重新捋一遍。另外,皇後賀氏的娘家,也需要查一查。
“還有一件事,正要告知東主。”等韓青分派完了任務,他的謀主範一通這才道,“今日王駕入京,有不少慶州的商人跟了來,下午就在西市出了攤,專賣一種慶州布,十分廉價,五十個銅子便能買一匹,幾乎人人爭搶。”
他說著從袖子裏摸出幾塊布料,這是他派人去找買到布的百姓高價收購的,就為了給親眼看一看這“慶州布”。一匹布重達幾十斤,自然不能都搬到韓青麵前,所以隻讓人裁了小塊帶來。範一通雙手捧著布料,送至韓青麵前,“東主請伸手一試。”
韓青伸手一摸,忍不住“咦”一聲。
眾所周知,市麵上那些便宜的布料,不是葛布就是麻布,這種布料質地非常粗糙,穿在身上會磨破皮膚。隻有花費大量人力舂搗,才能得到柔軟舒適的“夏布”,因為費時費力,價格並不比絲綢便宜。
可是這慶州布,摸起來卻是柔軟輕薄、十分舒適。
細細看去,這原料既不像絲也不像麻,竟不知是什麽東西製成,既然賣得這般廉價,想來材料也是便宜易得的,產量想必不低。這……中書令大人幾乎是立刻就想到了這種布料種種好處。
他們如今最頭疼的就是國庫空虛,別的事情尚且能拖,但西北的軍費再拖下去,隻怕士卒就要嘩變了。而軍費之中,支出的大頭無非就是衣食武器,若能用這種便宜的布料給軍隊裁衣,想來能節省一大筆錢。
那些小民百姓也是如此。他們平常幾年都不會製一件新衣,皆因布料昂貴,若能買到這種布料,自然人人都有衣穿。
難怪慶州百姓都能吃飽穿暖。
隻不知除了這慶州布,是否還有別的好東西?
若不是還有種種顧慮,韓青隻恨不得現在就進宮去求見皇後,問個清楚明白。
但他心情澎湃半晌,還是收斂了下來,隻是又吩咐了一遍要去慶州的人,務必要將那邊的情形打探清楚,特別是這些於國於民有用的好東西!
範一通聞言,連忙拱手道,“東主,此事事關重大,我不放心下頭的人辦事,不如我親自走一趟。”
韓青皺著眉頭思量片刻,還是歎著氣同意了。雖然他這裏也離不開範一通,但慶州的事,交給別人確實不放心。倒不是下頭的人不忠心辦事,隻是他們的眼界有限,未必能注意到一些細節,注意到了也未必能看懂。
讓範一通親自走一趟,才能看到更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