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反映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粉碎“四人幫”前後,古城保定茄子胡同槐樹院裏,以小凡子、麻杆兒、二子、凡子老舅、李嬸、拐哥、苶燈、阿康等一群普通市民的一段普通生活。通過他們的生活和人物命運的描寫,展現了一群小人物在那個特殊年月裏平凡而又充滿情趣與無奈的生活。

    小凡子上初一那年,父母雙雙去了“五七”幹校,家裏隻留下了凡子和八十多歲的爺爺。凡子老舅是下鄉知青,便請病假來到凡子家照顧這一老一小的生活。從此,小凡子便在老舅馬馬虎虎的嗬護下;在李嬸母親般的關心照料下;在老莫、二子、麻杆兒、苶燈、拐哥、阿康等街坊鄰居的熏陶漸染下;在和同學軍子、陳兵還有冬冬等好朋友的親密友誼與調皮發廢中;在和班長劉麗麗、同學小四眼多種多樣的“鬥爭”中;在和同桌李萌朦朧青澀的初戀中;在和翠翠姐茫然而被動的性接觸中;在李老師、瓦西裏、黃老師的批評教育下,過起了一種遠離父母,時而自由自在,時而又緊張嚴肅的生活——學農、學工、曠課、看足球、滑冰、釣蛤蟆、打架、養金魚、偷看搞對象的、學雷鋒做好事……

    小凡子除了玩還是玩,除了發廢就是調皮,就是沒有正兒八經的學習,概括起來就是一個字“混”,吃飽了混天黑,怎麽著畢業後也是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眨眼間,小凡子三年的初中生活就這樣混過去了。

    三年多的時間裏,小凡子經曆了老莫結婚、去馬三洗澡、藺一刀坑人、反標事件、地震、蠍虎精事件、麻杆兒判刑又被提前釋放、請老人家算卦、最終進了少管所等等,這些事件給凡子冬冬軍子幼小的心靈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記,並對凡子這一代人的一生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對凡子這一代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

    小凡子上高一那年,世道突然變了,變得讓人有些難以接受,懵懵懂懂中,張鐵生、黃帥這些昔日的榜樣、典型突然變得一文不值了,陳景潤的一加一成了同學們學習的典型,考大學成了同學們的最高理想,就連老舅、老莫這些半大老頭兒也重新拿起了高中課本,準備參加遲到的高考。

    這時,在“五七幹校”學習的爸爸媽媽也要迴來了,凡子努力地改變著自己,戒掉了一切不良習慣——抽煙、打架、想翠翠姐……把全部精力放到了學習上。上課下課,早自習晚自習一點兒不敢耽誤,他的目標是考上全國一流的大學——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凡子變了,變成了一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好青年。

    就在爸爸媽媽迴來的前一天晚上,小凡子卻因為上晚自習搶座位和鄰班同學打了起來,失手把一個同學打成了腦溢血,被抓進了公安局。最終凡子被判了三年勞教,關進了少管所……

    麻杆兒是一個比凡子大幾歲的“老”高中生,為了逃避上山下鄉讀了三年高二還沒畢業。麻杆兒沒有什麽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混了幾年“高中”以後,隨著社會的變化,急急忙忙參加了招工考試,考上了市裏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廠子,還考了個第一名,就美的不知東南西北了。後來麻杆兒通過自由戀愛,搞上了一名市領導的女兒小紅,又陰錯陽差地成了一名強奸殺人犯,但也沒受多少罪,坐了一年牢 就隨著平反冤假錯案的東風而釋放了,出獄後受到了老幹部般的待遇,平反昭雪恢複工作,還娶了自己的心上人小紅,很快又有了一對兒雙胞胎兒子,這時候的麻杆兒徹底滿足了,一下當上兩個兒子的爹,麻杆兒覺著自己的小日子是那樣的美好、富足,比二子強多了,比老莫也不差,比苶燈更是天上地下,自己簡直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了。麻杆兒變了,變成了一個嘮嘮叨叨老婆婆式一點棱角都沒有了的男子漢了。

    二子兩口子,特別是二子可以說是一個保定小市民的典型代表,雖然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但卻以粗菜細做的樂觀態度熱愛著自己粗糙的小日子,以最大的努力追求著自己的理想——通過自己摸索,千方百計提烹飪技術,憑著自己的精打細算吃苦耐勞不計報酬,終於成了遠近聞名的民間大廚,因常常在紅白喜事中給別人攢忙,而得到一大盆雜和菜就心滿意足了。實際上二子追求的絕不是一盆雜和菜,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精神上的享受——通過自己的勞動而得到別人的讚揚和誇獎,雖然這種讚揚和誇獎是廉價的,但對二子來說卻是莫大的精神享受。二子永遠不辭辛勞地尋找著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樂趣——稀稀溜溜喝一碗高末,喝的滿頭大汗,痛快!剃頭刮臉修腳,那是一種享受,敗火!大過年的還窩頭就豬油,有營養!清燉羊頭,聽房、拍電影都成了二子艱辛生活中的莫大快樂與享受。知足常樂是二子對待生活的一種堅定不移的樂觀態度。當然二子兩口子,特別是二子媳婦也有不少缺點,愛占小便宜,嘴饞,不孝、盲目向阿康兩口子學習、扣扣索索等等。

    李嬸是街道委員會的委員,也是槐樹院的掌門人,在維護管理自己的小家庭及整個槐樹院正常的生活節奏和生活秩序方麵發揮著重要的監管作用。但麵對生活的變革與發展,她卻缺少隨機應變的態度和精神準備,因此李嬸這種監管作用在不斷變化的生活中越來越顯得微不足道,最後連自己的寶貝女兒都背叛了自己,李嬸隻好在聲聲歎息中退出了曆史舞台。

    苶燈是一個曆史風雲人物,靠著在文革中打砸搶起家,一下子過上了比普通老百姓優越的上流生活——有槍、有權、有錢。雖然苶燈很少迴到槐樹院,但每次迴來都是頤指氣使,威風八麵。所以苶燈在槐樹院的地位和影響還要高於李嬸這個掌門人。但好景不長,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四人幫”被粉碎了,苶燈成了“三種人”被抓進了監獄,連命都很難保了。正應了李嬸那句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馬上就報。

    老莫和凡子老舅都是老三屆畢業生,雖然生活對他們很不公平,但他們卻非常現實地過著平常百姓的小日子,踏踏實實,安安靜靜,沒有奢求,更不琢磨什麽歪門邪道。但一旦條件成熟了,他們便一發而不可收,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戰,以一股韌勁抓住生活中稍縱即逝的機遇。粉碎“四人幫“以後,國家恢複了高考,他們雖然歲數大了,但還是毅然拿起丟掉多年的課本,投入到了緊張的高考複習之中。

    還有凡子爺爺、常伯伯、拐哥、黃花、阿康、兒子媳婦、麻杆媽、麻杆兒爹、李嬸姐姐、梅子姑娘、鋸子臧、姑姥姥、拉腳雞眼的藺一刀、剃頭包、清新池的小偶等等一係列次要人物,分別代表了那個時代不同階層的不同人物,他們身上都帶著曆史的深刻烙印,同時他們也是不同階層的典型代表。

    作品以古城保定為生活背景,在對話、敘述過程中,大量使用了保定地區的口語、方言、土語。作品中還大量穿插了許多老保定的風土人情與場景描寫,鄉土氣息濃厚,充分體現了古城保定深厚濃鬱的文化積澱和人文特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茄子胡同槐樹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古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古口並收藏茄子胡同槐樹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