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作為一個皇帝,不說是城府最深的,但起碼的處變不驚還是有的,殺兄證道,逼父退位,那一件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即便如此,李二也沒有那麽多的失態,而最近這一個月來,卻是屢屢失態,一次是秦風從有毒鹵鹽礦中製出能吃的鹽,以及今天的種植出畝產五十石的土豆。
這讓李二感歎秦風真是他的福星,不過,這樣的失態他寧願天天有。
秦風這幾年一直在自家的地裏種著土豆,屯下了足夠秦府吃一百年的土豆,自然是有富餘出來的。
秦風想了想,決定留下夠吃五十年的,剩下的再賣給李二,便說道:“可以,不過有件事不知要不要告訴陛下?”
得到秦風的肯定迴答,李二整個人都高興了起來,笑道:“但說無妨。”
秦風猶豫了一下,還是說了出來道:“這……我師父也略通卜算之術,他推測出明年有大蝗災……”
“啪!”
不知是誰手中的土豆掉在了地上,但是沒有人去撿,因為沒有人注意到。
大蝗災的消息太過震撼,甚至遠遠超過了土豆所帶來的喜悅感。
土豆產量高,但是那也是需要時間的,要經過數年甚至十數年的光景方能讓整個大唐的子民們享受到。
明年的蝗災,隻有一年時間了,哪怕土豆產量再翻十倍也無法抵得住蝗災的消耗,更何況秦風說的還是大蝗災。
經過數次接觸,這些人也多多少少了解了秦風的為人,用小心慎重形容在貼切不過了,沒有十足的把握,他是絕對不會亂說的。
畢竟這種話,可以列為大逆不道,一旦被認為是妖言惑眾,恐怕人頭不保。
“令師可有破解之法?”不知怎的,李二將希望寄托於秦風那個未曾謀麵的奇人道士師父身上。
每隔若幹年,便會產生一場波及極廣的大蝗災,蝗蟲所到之處,不僅糧食被啃完,就連草剩不下,讓這些靠天吃飯的百姓如何生存?
就算提前散布這一消息,一年的時間也存不下多少糧食,最多堅持到明年夏天,可等作物再收還要熬一年,免不了饑民暴動。
如今的大唐王朝,剛剛結束了隋末的戰亂,仍舊麵臨著內憂外患的局勢,加上剛剛簽訂的渭水之盟,實在是經不起大蝗災了。
如果百姓們安居樂業,他才不會管當政的大唐還是大宋,但若是連肚子都填不飽,那可真是什麽事都可能幹得出來。
往輕了說災民流竄乞討,引發騷亂,往重了說災民暴動,反抗李家的統治,不過無論哪種局麵,都不是李二願意看到的。
既然這奇人道士連大蝗災都能算的到,那會不會也有解決辦法呢?
眾人都看向了秦風,隻見後者慢悠悠的說道:“辦法自然是有的,不過此乃天機,暫時不可泄露。”
聽到這話,李二等人不免有些失望,不知道這到底算不算好消息了,通過秦風的表情,想來應該是有的。
李二麵色凝重,看向眾人道:“輔機、知節、叔寶、敬德,一會兒朕迴宮給你們擬道聖旨,你們領旨去江南秘密調遣糧食,切不可走漏半點大蝗災的消息。”
幾人一起行禮,異口同聲道:“臣領旨。”
李二又轉向秦風道:“秦風。”
“臣在。”
“明日,不,一會兒朕便派人取走土豆,種植在良田裏,你負責教會他們如何種植以及收獲,朕必不會虧待於你。”
“臣遵旨。”
本來是來恭賀秦風喬遷之喜的,沒想到卻聽到這樣的噩耗,氣氛一時間也變得壓抑起來。
發生了這檔子事兒,大家也都沒了再待下去的心情,在李二的帶領下一同離開藍田伯府。
迴到長安城,李二在一眾侍衛的簇擁下,看著長安城內熙熙攘攘、洋溢著笑臉的人群,若是他們知曉明年的大蝗災,不知道會是什麽樣的心緒。
搖了搖頭,李二又加快了幾分腳步,心中還在不斷的盤算著度過大蝗災的辦法。
與之相反,秦風對接下來的大蝗災有了極其充裕的準備,比如夠吃五十年的土豆、小麥、水稻等,而且一旦真的爆發大蝗災,他也有消滅蝗蟲的辦法。
話說迴來,今日給李二他們做的這些菜,看來也是極受歡迎的,每道菜都吃了個精光,他們不僅接受了炒菜,也接受了豬肉作為肉菜。
他們這些個吃慣了美味佳肴的最上層人物尚且如此,底層便更能接受了。
明年大蝗災不可能隻吃些土豆小麥水稻之類的,總歸還要吃點其他的,尤其是肉食,均衡補充營養。
說起肉食,無論是牛還是羊這種食草動物,生長速度緩慢,周期長,更何況大唐律法還禁止食用牛肉,這樣一對比,豬便脫穎而出。
豬是雜食類動物,就算不使用後世的豬飼料,生長速度也遠遠超過了牛和羊,其味道也從李二他們的反饋中可見一二。
秦風腦海中的圖書館裏,可是有不少關於如何科學養豬的,豬肉、豬下水可以做菜,肉多了吃不完可以製成臘肉,腸衣可以用來製作避yun套,一舉多得。
秦風現在剛被封為藍田伯,擁有自己的封地,完全夠建起幾家大型養豬場,不僅可以增加酒樓的收入,還能積攢儲備些明年大蝗災的肉食。
說幹就幹,秦風立即拿出藍田縣的地圖誌,開始按照科學養豬發家致富的書來選擇豬場位置,同時還要兼顧水源、對環境的汙染等因素。
經過了半個時辰的研究,秦風先敲定了十家養豬場的位置,每家養豬場約莫可以容納兩百頭豬。
當然,這隻是前期投入,如果情況發展不錯的話,後期還會增加追投。
選好了位置,自然還有養豬場的設計圖,秦風一並畫了出來。
做好了這一切,將秦三叫來,全部吩咐下去,剩下的就不用秦風操心了,隻等著最後驗收成果。
即便如此,李二也沒有那麽多的失態,而最近這一個月來,卻是屢屢失態,一次是秦風從有毒鹵鹽礦中製出能吃的鹽,以及今天的種植出畝產五十石的土豆。
這讓李二感歎秦風真是他的福星,不過,這樣的失態他寧願天天有。
秦風這幾年一直在自家的地裏種著土豆,屯下了足夠秦府吃一百年的土豆,自然是有富餘出來的。
秦風想了想,決定留下夠吃五十年的,剩下的再賣給李二,便說道:“可以,不過有件事不知要不要告訴陛下?”
得到秦風的肯定迴答,李二整個人都高興了起來,笑道:“但說無妨。”
秦風猶豫了一下,還是說了出來道:“這……我師父也略通卜算之術,他推測出明年有大蝗災……”
“啪!”
不知是誰手中的土豆掉在了地上,但是沒有人去撿,因為沒有人注意到。
大蝗災的消息太過震撼,甚至遠遠超過了土豆所帶來的喜悅感。
土豆產量高,但是那也是需要時間的,要經過數年甚至十數年的光景方能讓整個大唐的子民們享受到。
明年的蝗災,隻有一年時間了,哪怕土豆產量再翻十倍也無法抵得住蝗災的消耗,更何況秦風說的還是大蝗災。
經過數次接觸,這些人也多多少少了解了秦風的為人,用小心慎重形容在貼切不過了,沒有十足的把握,他是絕對不會亂說的。
畢竟這種話,可以列為大逆不道,一旦被認為是妖言惑眾,恐怕人頭不保。
“令師可有破解之法?”不知怎的,李二將希望寄托於秦風那個未曾謀麵的奇人道士師父身上。
每隔若幹年,便會產生一場波及極廣的大蝗災,蝗蟲所到之處,不僅糧食被啃完,就連草剩不下,讓這些靠天吃飯的百姓如何生存?
就算提前散布這一消息,一年的時間也存不下多少糧食,最多堅持到明年夏天,可等作物再收還要熬一年,免不了饑民暴動。
如今的大唐王朝,剛剛結束了隋末的戰亂,仍舊麵臨著內憂外患的局勢,加上剛剛簽訂的渭水之盟,實在是經不起大蝗災了。
如果百姓們安居樂業,他才不會管當政的大唐還是大宋,但若是連肚子都填不飽,那可真是什麽事都可能幹得出來。
往輕了說災民流竄乞討,引發騷亂,往重了說災民暴動,反抗李家的統治,不過無論哪種局麵,都不是李二願意看到的。
既然這奇人道士連大蝗災都能算的到,那會不會也有解決辦法呢?
眾人都看向了秦風,隻見後者慢悠悠的說道:“辦法自然是有的,不過此乃天機,暫時不可泄露。”
聽到這話,李二等人不免有些失望,不知道這到底算不算好消息了,通過秦風的表情,想來應該是有的。
李二麵色凝重,看向眾人道:“輔機、知節、叔寶、敬德,一會兒朕迴宮給你們擬道聖旨,你們領旨去江南秘密調遣糧食,切不可走漏半點大蝗災的消息。”
幾人一起行禮,異口同聲道:“臣領旨。”
李二又轉向秦風道:“秦風。”
“臣在。”
“明日,不,一會兒朕便派人取走土豆,種植在良田裏,你負責教會他們如何種植以及收獲,朕必不會虧待於你。”
“臣遵旨。”
本來是來恭賀秦風喬遷之喜的,沒想到卻聽到這樣的噩耗,氣氛一時間也變得壓抑起來。
發生了這檔子事兒,大家也都沒了再待下去的心情,在李二的帶領下一同離開藍田伯府。
迴到長安城,李二在一眾侍衛的簇擁下,看著長安城內熙熙攘攘、洋溢著笑臉的人群,若是他們知曉明年的大蝗災,不知道會是什麽樣的心緒。
搖了搖頭,李二又加快了幾分腳步,心中還在不斷的盤算著度過大蝗災的辦法。
與之相反,秦風對接下來的大蝗災有了極其充裕的準備,比如夠吃五十年的土豆、小麥、水稻等,而且一旦真的爆發大蝗災,他也有消滅蝗蟲的辦法。
話說迴來,今日給李二他們做的這些菜,看來也是極受歡迎的,每道菜都吃了個精光,他們不僅接受了炒菜,也接受了豬肉作為肉菜。
他們這些個吃慣了美味佳肴的最上層人物尚且如此,底層便更能接受了。
明年大蝗災不可能隻吃些土豆小麥水稻之類的,總歸還要吃點其他的,尤其是肉食,均衡補充營養。
說起肉食,無論是牛還是羊這種食草動物,生長速度緩慢,周期長,更何況大唐律法還禁止食用牛肉,這樣一對比,豬便脫穎而出。
豬是雜食類動物,就算不使用後世的豬飼料,生長速度也遠遠超過了牛和羊,其味道也從李二他們的反饋中可見一二。
秦風腦海中的圖書館裏,可是有不少關於如何科學養豬的,豬肉、豬下水可以做菜,肉多了吃不完可以製成臘肉,腸衣可以用來製作避yun套,一舉多得。
秦風現在剛被封為藍田伯,擁有自己的封地,完全夠建起幾家大型養豬場,不僅可以增加酒樓的收入,還能積攢儲備些明年大蝗災的肉食。
說幹就幹,秦風立即拿出藍田縣的地圖誌,開始按照科學養豬發家致富的書來選擇豬場位置,同時還要兼顧水源、對環境的汙染等因素。
經過了半個時辰的研究,秦風先敲定了十家養豬場的位置,每家養豬場約莫可以容納兩百頭豬。
當然,這隻是前期投入,如果情況發展不錯的話,後期還會增加追投。
選好了位置,自然還有養豬場的設計圖,秦風一並畫了出來。
做好了這一切,將秦三叫來,全部吩咐下去,剩下的就不用秦風操心了,隻等著最後驗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