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節
被修仙大佬迎娶的凡人 作者:渲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衢閣不做幕後的統治者,那麽人世名義上的最高掌權者是皇帝,可是七千年來,然渟一族幾度浮沉,如今影響力已大不如前,天子的政令最多能主宰京畿一帶,放眼九州,諸侯國之間廝殺不斷,各自稱霸,亂世之中百姓困苦不堪,都在祈求一個如聖武帝一般有著強大實力的人站出來結束一切紛爭。
“百姓在我然渟一族治下是傀儡,在諸侯的治下是傀儡,在天衢閣的手中也會是傀儡。不過傀儡也有多種多樣的,有些傀儡抹著鮮亮的油彩、裹著綾羅綢緞,有些傀儡破損不堪,缺胳膊少腿,最終隻能送去一把火燒了。隻要天衢閣能夠維護住天下的安定,百姓們會在意他們是哪家的傀儡麽?”
阿箬麵對她的質問,沒有半點反駁的餘地。她心裏隱約覺得這套說法是不對的,然而也正如崇嘉上皇所說的那樣,她太年輕,年輕到在對方的閱曆碾壓之下一時間竟落了下風。
口口聲聲指責阿箬稚嫩的上皇又換上了慈愛的眼神,仿佛阿箬是她的一個晚輩,“有些道理你不懂,我不會怪你。人非生而知之,總要經曆些什麽,才能悟得一些道理。你今年多大了?”
“十九?”阿箬下意識的迴答她。
“十九啊……我十九歲的時候,上洛城混亂的有如地獄。那時候天子早已大權旁落,然而然渟一族的子孫們卻還在為了那麽一點點的權力而互相傾軋。一個皇帝登基,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另一個皇帝拖下禦座斬殺。直到我繼位之後,情況這才稍有好轉。因為我身後是天衢閣主,他是我的靠山,是我的盾甲,隻要有他存在,沒有哪個野心勃勃之輩敢對我造次!我做了二三十年的皇帝,二三十年來,從未有人造反成功過。”
“那是因為你將你的親族幾乎都殺了。”阿箬迴憶起了自己在幻夢中的一段經曆,夢中的她曾進入皇宮儲藏檔案的文庫,翻到宗室玉牒的時候,眼前所見的是觸目驚心的一片紅。
“殺了他們難道不好麽?你看,這十多年來京都確實太平了不少。”崇嘉上皇理直氣壯的反問。
阿箬無言以對。
**
阿箬並沒有答應崇嘉上皇的邀請。不過上皇倒也沒有真的殺了她。秋蟬宮中的氛圍從始至終都是和睦安寧的,上皇在被阿箬拒絕之後依然在客客氣氣的笑,最後當阿箬起身告辭的時候,還親自將她送到了宮門口。
出了秋蟬宮之後阿箬鬆了口氣,癱坐在了馬車內。
“我來上洛明明隻是為了查詢真相以及設法拯救被困在罹都的那些人而已,怎麽就卷進什麽權力之爭去了?”她苦笑。
“或許,有空還是得去找一找天衢閣主?”馬車內的望春汐不會給她迴應,阿箬隻能像個瘋子一樣自言自語,“我疑心天衢閣主與曈之間有什麽淵源,甚至有可能是聽命於曈。罹都之外的那一重結界,會不會就是他設下的。曈希望我成為雲月燈,他便助我得到了太祝之位。要說這兩人沒關係,我是不信。”
“然而我現在不能去找天衢閣主。”阿箬苦悶的抱住頭。
幻夢之中她在銀發聆璿的指引下跳出了驅神舞,最終擊敗了天衢閣主。但是阿箬不確定在現實中她還能否再一次打敗天衢閣主。秋蟬宮裏的那個老婦人雖然是掌握生殺大權尊貴無比的太上皇,但實際上也不過是個人類,阿箬在她麵前可以與她平起平坐。然而天衢閣主……
她倒也不是害怕,可出於謹慎,她總覺得自己該多做些準備。
她其實一直很想問銀發聆璿一個問題——另一顆眼睛在哪裏。
當年聆璿本尊可是剜下了兩隻眼睛給雲月燈,現在怎麽隻有一顆。如果能得到兩顆眼睛,那麽她在天衢閣主麵前也能有些底氣。
耳垂傳來灼燙的感覺,也許是銀發聆璿猜到了她的想法。他平時都是玉珠的狀態,戴在阿箬的耳邊,充作耳璫。
太陰宮中畫著曆代太祝的肖像,不是畫在紙上,而是畫在牆上,定期有畫師前去補色,所以曆經七千年仍然鮮豔如初。
其中並沒有雲月燈的壁畫,但可以看到七千年來,太祝的衣服首飾都是相似的,都拖曳著華麗的銀色長袍,頭戴沉重的珠冠,發髻上垂著一兩尺長的大步搖。
並且每一任太祝耳邊總會戴著兩顆熠熠生輝的明珠——而阿箬眼下卻隻有一枚耳璫。
太常寺的官員為阿箬奉上了她的禮服和釵環,但其中並沒有耳璫。服侍阿箬的婢女們也沒有想過要給阿箬找一副耳璫來,看見阿箬耳垂上隻有一顆珠子也不覺得這有什麽奇怪。
阿箬猜測,七千年來聆璿的兩顆眼睛一直都是作為太祝的耳璫而存在的。直到羽衣之亂中這兩枚耳璫不知所蹤。阿箬耳上這枚是流落到了勾吳朱氏手中,並掀起了腥風血雨,引來了各路修士爭奪。另一顆卻至今未曾現身。阿箬過去以為另一顆是在太陰宮,但她顯然是想錯了。
在阿箬沉思的時候,望春汐忽然衝上來摁倒了她。
尖銳的響聲唿嘯而過,霎時間馬車被一股奇異的力量所撕開。望春汐抱著阿箬縱身躍出馬車,阿箬抬頭一看,發現他們仍然在上洛的街頭,隻是這條街上充斥著各色的妖魔,他們平日裏化身為人藏在市井之內,此刻露出了獠牙、尾巴、或是雙翼,猙獰的瞪著阿箬,將她包圍了起來,且正逐漸縮小著包圍圈。
為阿箬駕車的車夫已經死了,倒在地上喉嚨裏冒出血,一隻巨大的鳥撲棱著翅膀落在房頂,它便是方才殺死車夫撕裂馬車的罪魁禍首。
望春汐絲毫不懼這些妖魔,揮舞著重劍就朝他們衝了上去。阿箬也早就不慌了,翠綠藤蔓從袖中飛出,朝著向她撲過來的妖精們發起了進攻。
與此同時戴在她左耳的玉珠中冒出縷縷煙霧,最後煙霧化身成了銀發聆璿的模樣,“真是的,想睡個安穩覺都不成。”他嘴上抱怨著,卻還是盡職盡責的展開了結界,護在阿箬四周。
“這是天衢閣主派來刺殺我的麽?”阿箬剛剛才拒絕了崇嘉上皇,此刻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那個站在上皇身後,讓人捉摸不透的男人。
但一轉念又覺得不對。她來上洛的時候也有妖精想要她的命,最後還是天衢閣弟子救了她。天衢閣與妖族是對立的立場。
“想要知道他們的幕後主使是誰,抓住一隻妖精好好拷問一番不就行了?”銀發聆璿散漫的笑,下一刻如閃電一般殺入妖群之中。
第140章 死而複生的少年
“慢著。”阿箬猛地用藤條拽住銀發聆璿, “謹防有詐。”
“有什麽可怕的。”銀發聆璿不以為然,“這些妖精雖然看著嚇人,雖然數目是多了些。但不過是烏合之眾, 我能輕鬆解決他們。”
“怪就怪在這裏。”阿箬觀察著四周的情況,不安的迴答道:“還記得上次在船上想要刺殺我的那一群蛇妖、魚精麽?雖然不知道他們的幕後主使是誰,但他們顯然是衝著我的性命去的。而現在這群妖——你不覺得他們的實力差了很多麽?說不定這隻是讓咱們放鬆警惕的陰謀,你一旦大意了, 就會被偷襲暗算了。”
銀發聆璿卻還是那副滿不在乎的姿態, 雖然被阿箬拽著,但就是躍躍欲試著想要衝過去與群妖們決一死戰,“你不必這麽擔心, 我承認你的謹慎很有道理, 但是, 在上洛這個地方,隻有弱者才需要小心翼翼,隻要你足夠強, 你完全可以橫行無忌,因為在絕對的實力差距前, 一切的陰謀詭計都有如易散的雲煙。”
“你實力很強?強到可以在上洛沒有敵手?”
銀發聆璿如同被噎住一般語塞, 他並沒有馬上迴答阿箬,阿箬觀察他的眼眸, 看見了他黯然的神色,“……如果真能沒有敵手就好了, 天衢閣中便有人比我要強。三十年前——罷了,不說了。”
三十年前羽衣之亂,前任太祝慘死,滿門抄斬, 帝都血流成河。那時的銀發聆璿沒能護住自己的主人。不是他不想護,是他不能護。
和銀發聆璿相處的時間越久,阿箬便越能感受到他與聆璿本尊在很多地方是不同的。銀發聆璿與人生活的時間很長,也就沾染了人的感情,會有眷戀、不舍、內疚與責任感。對銀發聆璿而言,既然他選定了前任的太祝做自己的主人,那麽就一定會好好保護這個人。過去七千年來他與兩百多任太祝相伴於深宮之內,看著她們從妙齡少女指白發蒼蒼。這一過程或許乏味無趣,但本不該有任何的意外。
“你去吧。”阿箬鬆開了纏住銀發聆璿胳膊的藤條。
“你——”
“我仔細想了想,就算前方真的有什麽陷阱在等著你,其實也沒必要害怕。”她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不遠處正在戰鬥著的望春汐,“我們會救你的。”
這算是一種別樣的安撫,她是用這種方式告訴銀發聆璿,過去經曆的噩夢不會再重臨。她不是前任太祝,她會保護好自己,他也不再是孤立無援,就算他不是天衢閣主的對手那又怎樣?她會和他站在一起。
銀發聆璿揚起眉梢,笑意展露在眸中,他飛身撲入敵陣,身形輕巧靈動得恍如一隻白燕。
阿箬注視著他的背影,這一刻又覺得他還是很像本尊的。
就如同之前他們所估計的那樣,這群妖精也就看著嚇人,但實力真的不算太強。他們聲勢浩大的在這條長街內堵住了阿箬,可根本沒有足夠的本事將阿箬留在這裏,就好比是漁人捕魚,結果用的是不結實的網,還沒來得及把魚撈出來,網就在魚的掙紮中被衝了個七零八落。
在銀發聆璿淩厲的攻勢下,妖群中出現了異動。似乎是有幾隻妖想要逃跑。而那幾隻妖還簇擁著一個身著黑袍,將自己渾身上下嚴嚴實實裹著的家夥。
“聆璿!”阿箬叫了一聲,指向了那幾隻妖逃跑的方向。她雖然不知道那個裹著黑袍的是什麽人,但見對方既然舉止古怪,就有必要抓住好好探查一番。
銀發聆璿在同一時刻也注意到了這群異樣的妖,在阿箬話音還未落下之際,便踩著幾隻小妖做墊腳石,朝著那夥妖飛撲過去。
方才看著好像貪生怕死的妖精們卻在這時如同舍身忘死一般保護那個黑袍人,銀發聆璿輕輕鬆鬆的便擒住了一隻齜牙咧嘴的虎妖,順手就要扭斷這家夥的脖子,那黑袍人卻忽然停住了腳步,迴身對銀發聆璿大喊,“不要!”
是清澈的少年嗓音,阿箬下意識的皺眉,心中不知怎的竟湧起了一陣詭異的熟悉感,好像聲音她在哪裏曾經聽過。
而伴隨著熟悉感一起冒出來的,是一種奇異的不舍。她忽然就有些慌張,害怕銀發聆璿殺死這個少年,“別、別殺他——”她的喉嚨先於她的思維發出了這樣一聲阻止。
銀發聆璿下意識的停手,黑發少年身邊的同伴得以趁機從銀發聆璿手中搶奪迴了受傷的虎妖。眼看他們就要逃跑,銀發聆璿想要去追。靈力湧動帶起一陣疾風,掀開了少年頭上的兜帽。
站在遠處的阿箬沒能看清楚少年的臉,銀發聆璿卻清清楚楚的瞧見了他的五官與麵容。
這竟是那日在船上被黑蛇所食的少年!
那日阿箬出於一時善心救起了在浪潮中掙紮的漁民,漁民之中便有一個寡言少語且行為古怪的少年。當時阿箬便對他起了疑心,認為他雖穿著粗麻衣裳卻細皮嫩肉,實在可疑。然而沒過多久,那少年便被黑蛇一口給吃了,他們也就忘了他。
可是現在,原本葬身蛇腹的少年卻又活生生的站在了他們麵前,銀發聆璿在錯愕之中沒能抓住他,一眨眼那群妖怪便帶著少年逃了。
而少年走後,其餘妖精便也如同喪失了鬥誌一般,竟一個接一個的撤退,眨眼間這條街道便空空如也,隻剩下滿地狼藉。
**
“你說,有沒有可能那少年才是在幕後指揮那群妖精的人?”事後阿箬與銀發聆璿分析,“今日你殺到了群妖之中,那些妖精們怕你傷著他們的主公,所以匆匆忙忙帶他逃離,他一走,剩下的妖精群龍無首,也就都跑了。至於那天他被黑蛇所食……也許是我們理解錯了。黑蛇不是吃了他,而是在逃命的時候急著帶他走,可是蛇又沒有手,隻能將他含在嘴裏。”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指揮那群妖精的人,但我知道他確確實實是個‘人’。”銀發聆璿咬重了最後一個字的音,並且再三強調,“他是人,我向你保證,那個少年真的是人,和你一樣的凡人,完全沒有法力的那種。一個普通的凡人,怎麽可能指揮得了妖族?”
阿箬想想也是這個道理。目前為止妖族給她留下的印象是桀驁不馴外加狡猾多變,她拿著風九煙的本體枝葉做信物都沒能鎮住這些人,一個似乎比她年紀還小幾歲的凡人少年是怎麽馴服那群妖的?
“可惜沒能抓住一個活口,否則現在咱們也不至於坐在這裏瞎猜。”
阿箬擺手,“沒抓住活口不要緊,反正我有預感,他們還會再出現在我麵前。我們等就是了。”
但阿箬的預感也是有錯誤的,他們最終並沒有等待另一波的妖族。
不過沒能等到他們的理由倒也很合理,天衢閣主在聽說阿箬遭到了妖族刺殺之後,派遣了大批的弟子在上洛城中四處巡邏,凡是搜到了偽裝成人的妖,一律格殺。
他這般雷厲風行的安排,就好像阿箬也是他的義女似的。阿箬說不準他這樣究竟是想要向阿箬示好,還是要給阿箬招恨。但仔細想想,他大肆捉拿城內的妖族,也未必就是為了阿箬——天衢閣與妖族之間,畢竟早有矛盾了,阿箬隻是個借口而已。
很快阿箬又發現,不止是天衢閣,九州四海,到處都有妖與修士開戰的消息傳出。
阿箬還記得罹都之中有大批的修士仍被困著,那些修士多是宗派的長老或是備受重視的弟子,他們不在宗門,剩下的人居然敢於和妖族開戰,著實是讓阿箬感到了驚訝。
至於他們開戰的消息阿箬為什麽能知道,這是因為盡管那些宗派大多修建在深山老林險峻之地,說是要避開人世煙火,方能靜心修行——可是法力強大的修士與妖在鬥法之時,難免不折騰個地動山搖,波及到人族也是在所難免,輕則是山洪、地裂、林火,重則是一村一寨的人成群淪為犧牲品。一時間各地諸侯紛紛送上奏表,請求天子賑災救民。
阿箬在太陰宮中看著這些奏表,心裏百味雜陳。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個詞她如今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人類是無辜而孱弱的魚,即便心中憤懣卻又無能為力。
賑災是沒有用處的,今日治完一地的災禍,明日哪位大能途徑,說不定又是一陣腥風血雨。
“陛下怎麽看待此事呢?”
“陛下對此沒有任何的迴應。”侍女答道。
“他是皇帝,怎能無動於衷?”
侍女輕蔑而笑,“上洛城中真正的天子乃是太上皇她老人家,陛下不過是個小孩子罷了。”
阿箬想不通的就是這點,太上皇既然退位,卻還握著皇帝的權力。可是她既然握著皇帝的權力,為何又要退位?
然而侍女卻也說不清這是為什麽,即便最年長的女官也隻能含糊的說,太上皇當年是因病退位。
為什麽會病?
似乎,是因為觸怒了天衢閣主。
第141章 弟弟
自認為是天衢閣主親女兒, 對其忠心耿耿恨不得搶著上去做其狗腿的崇嘉上皇居然也有得罪天衢閣主的時候?阿箬從侍女口中聽到這段舊聞之時,還以為自己是聽了個不大好笑的笑話。
然而太陰宮中那些年長的嬤嬤都在阿箬麵前用力點頭,認真的告訴她, 她們說的這些都是真的。可要是仔細詢問她們當年崇嘉上皇被迫退位的原委,她們卻又一個個都說不上來。
罷了,說不上來便說不上來吧。阿箬這時倒也沒有太多的空餘精力和時間去理會某些逸聞瑣事。九州各地遭災,那一連串的山洪、地動雖不算是天災, 但為了安撫人心, 阿箬這個做太祝的也得正兒八經的舉行好幾場祭禮,一場超度亡魂、一場上告天神、一場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災禍不會因這三場祭祀而平息,阿箬在祭禮結束之時乘肩輿迴太陰宮, 一路上看見了不少因災禍而流浪至上洛的民眾, 他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 卻又在看見太祝的那一刻眼中迸發出了明亮的光彩,就好像阿箬身上承載著他們的希望一樣——這樣的眼神讓阿箬感到心酸。
然而朝廷除了讓阿箬出麵祭了幾次鬼神之外,就再沒有別的動作。用上洛公卿大夫的話來說就是:諸侯各自割據一方, 其下轄領地遭災,天子不費一兵一卒便可使其糧草消耗、車馬勞累, 此乃天子之大幸。
又說上洛無需擔心災異, 那是因為上洛有天衢閣庇佑,妖族與修士之戰無論如何也波及不到京畿。如此一來, 對天衢閣的追捧甚囂塵上。莫說是高官貴胄,就連尋常百姓都自發的在裏坊之間塑了天衢閣主的泥像, 從早至晚都有人前來上香供奉。
阿箬在心裏想過,如果她是皇帝,那麽這時候至少會打開國庫撥出錢糧——至少會救濟那部分流浪到京都的難民。不管出身自何方,他們都是天子的子民, 是和上洛黎庶流著同樣血脈的同族。
不過這種事情她想了沒用,她不是皇帝,甚至不是上洛城中的掌權之人。雖然有“太祝”的身份,但她這個太祝不比過去,一來聲望不足,二來她資曆不夠,三來她背後並沒有龐大的家族可以支撐她。
阿箬隻能讓侍女將太陰宮內儲存的糧食分發給附近的饑民——這還得偷偷的發,不能讓朝廷誤以為她是在收買人心,想要與上代太祝一樣與皇帝爭權。做完自己能做的事情之後,她索性命人關了太陰宮大門,不去聽宮外的哀號痛苦,一心將自己埋在了太陰宮的藏書閣中。
藏書閣中有曆代太祝留下來的劄記,阿箬主要是想在其中翻找雲月燈留在人世的隻言片語。然而她找出的都是些無用的東西,譬如說什麽敬神之時要如何保持內心虔誠、身為太祝切記戒驕戒躁之類的訓言。
沒有任何與曈有關的內容,更別提如何勝過曈。
“百姓在我然渟一族治下是傀儡,在諸侯的治下是傀儡,在天衢閣的手中也會是傀儡。不過傀儡也有多種多樣的,有些傀儡抹著鮮亮的油彩、裹著綾羅綢緞,有些傀儡破損不堪,缺胳膊少腿,最終隻能送去一把火燒了。隻要天衢閣能夠維護住天下的安定,百姓們會在意他們是哪家的傀儡麽?”
阿箬麵對她的質問,沒有半點反駁的餘地。她心裏隱約覺得這套說法是不對的,然而也正如崇嘉上皇所說的那樣,她太年輕,年輕到在對方的閱曆碾壓之下一時間竟落了下風。
口口聲聲指責阿箬稚嫩的上皇又換上了慈愛的眼神,仿佛阿箬是她的一個晚輩,“有些道理你不懂,我不會怪你。人非生而知之,總要經曆些什麽,才能悟得一些道理。你今年多大了?”
“十九?”阿箬下意識的迴答她。
“十九啊……我十九歲的時候,上洛城混亂的有如地獄。那時候天子早已大權旁落,然而然渟一族的子孫們卻還在為了那麽一點點的權力而互相傾軋。一個皇帝登基,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另一個皇帝拖下禦座斬殺。直到我繼位之後,情況這才稍有好轉。因為我身後是天衢閣主,他是我的靠山,是我的盾甲,隻要有他存在,沒有哪個野心勃勃之輩敢對我造次!我做了二三十年的皇帝,二三十年來,從未有人造反成功過。”
“那是因為你將你的親族幾乎都殺了。”阿箬迴憶起了自己在幻夢中的一段經曆,夢中的她曾進入皇宮儲藏檔案的文庫,翻到宗室玉牒的時候,眼前所見的是觸目驚心的一片紅。
“殺了他們難道不好麽?你看,這十多年來京都確實太平了不少。”崇嘉上皇理直氣壯的反問。
阿箬無言以對。
**
阿箬並沒有答應崇嘉上皇的邀請。不過上皇倒也沒有真的殺了她。秋蟬宮中的氛圍從始至終都是和睦安寧的,上皇在被阿箬拒絕之後依然在客客氣氣的笑,最後當阿箬起身告辭的時候,還親自將她送到了宮門口。
出了秋蟬宮之後阿箬鬆了口氣,癱坐在了馬車內。
“我來上洛明明隻是為了查詢真相以及設法拯救被困在罹都的那些人而已,怎麽就卷進什麽權力之爭去了?”她苦笑。
“或許,有空還是得去找一找天衢閣主?”馬車內的望春汐不會給她迴應,阿箬隻能像個瘋子一樣自言自語,“我疑心天衢閣主與曈之間有什麽淵源,甚至有可能是聽命於曈。罹都之外的那一重結界,會不會就是他設下的。曈希望我成為雲月燈,他便助我得到了太祝之位。要說這兩人沒關係,我是不信。”
“然而我現在不能去找天衢閣主。”阿箬苦悶的抱住頭。
幻夢之中她在銀發聆璿的指引下跳出了驅神舞,最終擊敗了天衢閣主。但是阿箬不確定在現實中她還能否再一次打敗天衢閣主。秋蟬宮裏的那個老婦人雖然是掌握生殺大權尊貴無比的太上皇,但實際上也不過是個人類,阿箬在她麵前可以與她平起平坐。然而天衢閣主……
她倒也不是害怕,可出於謹慎,她總覺得自己該多做些準備。
她其實一直很想問銀發聆璿一個問題——另一顆眼睛在哪裏。
當年聆璿本尊可是剜下了兩隻眼睛給雲月燈,現在怎麽隻有一顆。如果能得到兩顆眼睛,那麽她在天衢閣主麵前也能有些底氣。
耳垂傳來灼燙的感覺,也許是銀發聆璿猜到了她的想法。他平時都是玉珠的狀態,戴在阿箬的耳邊,充作耳璫。
太陰宮中畫著曆代太祝的肖像,不是畫在紙上,而是畫在牆上,定期有畫師前去補色,所以曆經七千年仍然鮮豔如初。
其中並沒有雲月燈的壁畫,但可以看到七千年來,太祝的衣服首飾都是相似的,都拖曳著華麗的銀色長袍,頭戴沉重的珠冠,發髻上垂著一兩尺長的大步搖。
並且每一任太祝耳邊總會戴著兩顆熠熠生輝的明珠——而阿箬眼下卻隻有一枚耳璫。
太常寺的官員為阿箬奉上了她的禮服和釵環,但其中並沒有耳璫。服侍阿箬的婢女們也沒有想過要給阿箬找一副耳璫來,看見阿箬耳垂上隻有一顆珠子也不覺得這有什麽奇怪。
阿箬猜測,七千年來聆璿的兩顆眼睛一直都是作為太祝的耳璫而存在的。直到羽衣之亂中這兩枚耳璫不知所蹤。阿箬耳上這枚是流落到了勾吳朱氏手中,並掀起了腥風血雨,引來了各路修士爭奪。另一顆卻至今未曾現身。阿箬過去以為另一顆是在太陰宮,但她顯然是想錯了。
在阿箬沉思的時候,望春汐忽然衝上來摁倒了她。
尖銳的響聲唿嘯而過,霎時間馬車被一股奇異的力量所撕開。望春汐抱著阿箬縱身躍出馬車,阿箬抬頭一看,發現他們仍然在上洛的街頭,隻是這條街上充斥著各色的妖魔,他們平日裏化身為人藏在市井之內,此刻露出了獠牙、尾巴、或是雙翼,猙獰的瞪著阿箬,將她包圍了起來,且正逐漸縮小著包圍圈。
為阿箬駕車的車夫已經死了,倒在地上喉嚨裏冒出血,一隻巨大的鳥撲棱著翅膀落在房頂,它便是方才殺死車夫撕裂馬車的罪魁禍首。
望春汐絲毫不懼這些妖魔,揮舞著重劍就朝他們衝了上去。阿箬也早就不慌了,翠綠藤蔓從袖中飛出,朝著向她撲過來的妖精們發起了進攻。
與此同時戴在她左耳的玉珠中冒出縷縷煙霧,最後煙霧化身成了銀發聆璿的模樣,“真是的,想睡個安穩覺都不成。”他嘴上抱怨著,卻還是盡職盡責的展開了結界,護在阿箬四周。
“這是天衢閣主派來刺殺我的麽?”阿箬剛剛才拒絕了崇嘉上皇,此刻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那個站在上皇身後,讓人捉摸不透的男人。
但一轉念又覺得不對。她來上洛的時候也有妖精想要她的命,最後還是天衢閣弟子救了她。天衢閣與妖族是對立的立場。
“想要知道他們的幕後主使是誰,抓住一隻妖精好好拷問一番不就行了?”銀發聆璿散漫的笑,下一刻如閃電一般殺入妖群之中。
第140章 死而複生的少年
“慢著。”阿箬猛地用藤條拽住銀發聆璿, “謹防有詐。”
“有什麽可怕的。”銀發聆璿不以為然,“這些妖精雖然看著嚇人,雖然數目是多了些。但不過是烏合之眾, 我能輕鬆解決他們。”
“怪就怪在這裏。”阿箬觀察著四周的情況,不安的迴答道:“還記得上次在船上想要刺殺我的那一群蛇妖、魚精麽?雖然不知道他們的幕後主使是誰,但他們顯然是衝著我的性命去的。而現在這群妖——你不覺得他們的實力差了很多麽?說不定這隻是讓咱們放鬆警惕的陰謀,你一旦大意了, 就會被偷襲暗算了。”
銀發聆璿卻還是那副滿不在乎的姿態, 雖然被阿箬拽著,但就是躍躍欲試著想要衝過去與群妖們決一死戰,“你不必這麽擔心, 我承認你的謹慎很有道理, 但是, 在上洛這個地方,隻有弱者才需要小心翼翼,隻要你足夠強, 你完全可以橫行無忌,因為在絕對的實力差距前, 一切的陰謀詭計都有如易散的雲煙。”
“你實力很強?強到可以在上洛沒有敵手?”
銀發聆璿如同被噎住一般語塞, 他並沒有馬上迴答阿箬,阿箬觀察他的眼眸, 看見了他黯然的神色,“……如果真能沒有敵手就好了, 天衢閣中便有人比我要強。三十年前——罷了,不說了。”
三十年前羽衣之亂,前任太祝慘死,滿門抄斬, 帝都血流成河。那時的銀發聆璿沒能護住自己的主人。不是他不想護,是他不能護。
和銀發聆璿相處的時間越久,阿箬便越能感受到他與聆璿本尊在很多地方是不同的。銀發聆璿與人生活的時間很長,也就沾染了人的感情,會有眷戀、不舍、內疚與責任感。對銀發聆璿而言,既然他選定了前任的太祝做自己的主人,那麽就一定會好好保護這個人。過去七千年來他與兩百多任太祝相伴於深宮之內,看著她們從妙齡少女指白發蒼蒼。這一過程或許乏味無趣,但本不該有任何的意外。
“你去吧。”阿箬鬆開了纏住銀發聆璿胳膊的藤條。
“你——”
“我仔細想了想,就算前方真的有什麽陷阱在等著你,其實也沒必要害怕。”她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不遠處正在戰鬥著的望春汐,“我們會救你的。”
這算是一種別樣的安撫,她是用這種方式告訴銀發聆璿,過去經曆的噩夢不會再重臨。她不是前任太祝,她會保護好自己,他也不再是孤立無援,就算他不是天衢閣主的對手那又怎樣?她會和他站在一起。
銀發聆璿揚起眉梢,笑意展露在眸中,他飛身撲入敵陣,身形輕巧靈動得恍如一隻白燕。
阿箬注視著他的背影,這一刻又覺得他還是很像本尊的。
就如同之前他們所估計的那樣,這群妖精也就看著嚇人,但實力真的不算太強。他們聲勢浩大的在這條長街內堵住了阿箬,可根本沒有足夠的本事將阿箬留在這裏,就好比是漁人捕魚,結果用的是不結實的網,還沒來得及把魚撈出來,網就在魚的掙紮中被衝了個七零八落。
在銀發聆璿淩厲的攻勢下,妖群中出現了異動。似乎是有幾隻妖想要逃跑。而那幾隻妖還簇擁著一個身著黑袍,將自己渾身上下嚴嚴實實裹著的家夥。
“聆璿!”阿箬叫了一聲,指向了那幾隻妖逃跑的方向。她雖然不知道那個裹著黑袍的是什麽人,但見對方既然舉止古怪,就有必要抓住好好探查一番。
銀發聆璿在同一時刻也注意到了這群異樣的妖,在阿箬話音還未落下之際,便踩著幾隻小妖做墊腳石,朝著那夥妖飛撲過去。
方才看著好像貪生怕死的妖精們卻在這時如同舍身忘死一般保護那個黑袍人,銀發聆璿輕輕鬆鬆的便擒住了一隻齜牙咧嘴的虎妖,順手就要扭斷這家夥的脖子,那黑袍人卻忽然停住了腳步,迴身對銀發聆璿大喊,“不要!”
是清澈的少年嗓音,阿箬下意識的皺眉,心中不知怎的竟湧起了一陣詭異的熟悉感,好像聲音她在哪裏曾經聽過。
而伴隨著熟悉感一起冒出來的,是一種奇異的不舍。她忽然就有些慌張,害怕銀發聆璿殺死這個少年,“別、別殺他——”她的喉嚨先於她的思維發出了這樣一聲阻止。
銀發聆璿下意識的停手,黑發少年身邊的同伴得以趁機從銀發聆璿手中搶奪迴了受傷的虎妖。眼看他們就要逃跑,銀發聆璿想要去追。靈力湧動帶起一陣疾風,掀開了少年頭上的兜帽。
站在遠處的阿箬沒能看清楚少年的臉,銀發聆璿卻清清楚楚的瞧見了他的五官與麵容。
這竟是那日在船上被黑蛇所食的少年!
那日阿箬出於一時善心救起了在浪潮中掙紮的漁民,漁民之中便有一個寡言少語且行為古怪的少年。當時阿箬便對他起了疑心,認為他雖穿著粗麻衣裳卻細皮嫩肉,實在可疑。然而沒過多久,那少年便被黑蛇一口給吃了,他們也就忘了他。
可是現在,原本葬身蛇腹的少年卻又活生生的站在了他們麵前,銀發聆璿在錯愕之中沒能抓住他,一眨眼那群妖怪便帶著少年逃了。
而少年走後,其餘妖精便也如同喪失了鬥誌一般,竟一個接一個的撤退,眨眼間這條街道便空空如也,隻剩下滿地狼藉。
**
“你說,有沒有可能那少年才是在幕後指揮那群妖精的人?”事後阿箬與銀發聆璿分析,“今日你殺到了群妖之中,那些妖精們怕你傷著他們的主公,所以匆匆忙忙帶他逃離,他一走,剩下的妖精群龍無首,也就都跑了。至於那天他被黑蛇所食……也許是我們理解錯了。黑蛇不是吃了他,而是在逃命的時候急著帶他走,可是蛇又沒有手,隻能將他含在嘴裏。”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指揮那群妖精的人,但我知道他確確實實是個‘人’。”銀發聆璿咬重了最後一個字的音,並且再三強調,“他是人,我向你保證,那個少年真的是人,和你一樣的凡人,完全沒有法力的那種。一個普通的凡人,怎麽可能指揮得了妖族?”
阿箬想想也是這個道理。目前為止妖族給她留下的印象是桀驁不馴外加狡猾多變,她拿著風九煙的本體枝葉做信物都沒能鎮住這些人,一個似乎比她年紀還小幾歲的凡人少年是怎麽馴服那群妖的?
“可惜沒能抓住一個活口,否則現在咱們也不至於坐在這裏瞎猜。”
阿箬擺手,“沒抓住活口不要緊,反正我有預感,他們還會再出現在我麵前。我們等就是了。”
但阿箬的預感也是有錯誤的,他們最終並沒有等待另一波的妖族。
不過沒能等到他們的理由倒也很合理,天衢閣主在聽說阿箬遭到了妖族刺殺之後,派遣了大批的弟子在上洛城中四處巡邏,凡是搜到了偽裝成人的妖,一律格殺。
他這般雷厲風行的安排,就好像阿箬也是他的義女似的。阿箬說不準他這樣究竟是想要向阿箬示好,還是要給阿箬招恨。但仔細想想,他大肆捉拿城內的妖族,也未必就是為了阿箬——天衢閣與妖族之間,畢竟早有矛盾了,阿箬隻是個借口而已。
很快阿箬又發現,不止是天衢閣,九州四海,到處都有妖與修士開戰的消息傳出。
阿箬還記得罹都之中有大批的修士仍被困著,那些修士多是宗派的長老或是備受重視的弟子,他們不在宗門,剩下的人居然敢於和妖族開戰,著實是讓阿箬感到了驚訝。
至於他們開戰的消息阿箬為什麽能知道,這是因為盡管那些宗派大多修建在深山老林險峻之地,說是要避開人世煙火,方能靜心修行——可是法力強大的修士與妖在鬥法之時,難免不折騰個地動山搖,波及到人族也是在所難免,輕則是山洪、地裂、林火,重則是一村一寨的人成群淪為犧牲品。一時間各地諸侯紛紛送上奏表,請求天子賑災救民。
阿箬在太陰宮中看著這些奏表,心裏百味雜陳。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個詞她如今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人類是無辜而孱弱的魚,即便心中憤懣卻又無能為力。
賑災是沒有用處的,今日治完一地的災禍,明日哪位大能途徑,說不定又是一陣腥風血雨。
“陛下怎麽看待此事呢?”
“陛下對此沒有任何的迴應。”侍女答道。
“他是皇帝,怎能無動於衷?”
侍女輕蔑而笑,“上洛城中真正的天子乃是太上皇她老人家,陛下不過是個小孩子罷了。”
阿箬想不通的就是這點,太上皇既然退位,卻還握著皇帝的權力。可是她既然握著皇帝的權力,為何又要退位?
然而侍女卻也說不清這是為什麽,即便最年長的女官也隻能含糊的說,太上皇當年是因病退位。
為什麽會病?
似乎,是因為觸怒了天衢閣主。
第141章 弟弟
自認為是天衢閣主親女兒, 對其忠心耿耿恨不得搶著上去做其狗腿的崇嘉上皇居然也有得罪天衢閣主的時候?阿箬從侍女口中聽到這段舊聞之時,還以為自己是聽了個不大好笑的笑話。
然而太陰宮中那些年長的嬤嬤都在阿箬麵前用力點頭,認真的告訴她, 她們說的這些都是真的。可要是仔細詢問她們當年崇嘉上皇被迫退位的原委,她們卻又一個個都說不上來。
罷了,說不上來便說不上來吧。阿箬這時倒也沒有太多的空餘精力和時間去理會某些逸聞瑣事。九州各地遭災,那一連串的山洪、地動雖不算是天災, 但為了安撫人心, 阿箬這個做太祝的也得正兒八經的舉行好幾場祭禮,一場超度亡魂、一場上告天神、一場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災禍不會因這三場祭祀而平息,阿箬在祭禮結束之時乘肩輿迴太陰宮, 一路上看見了不少因災禍而流浪至上洛的民眾, 他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 卻又在看見太祝的那一刻眼中迸發出了明亮的光彩,就好像阿箬身上承載著他們的希望一樣——這樣的眼神讓阿箬感到心酸。
然而朝廷除了讓阿箬出麵祭了幾次鬼神之外,就再沒有別的動作。用上洛公卿大夫的話來說就是:諸侯各自割據一方, 其下轄領地遭災,天子不費一兵一卒便可使其糧草消耗、車馬勞累, 此乃天子之大幸。
又說上洛無需擔心災異, 那是因為上洛有天衢閣庇佑,妖族與修士之戰無論如何也波及不到京畿。如此一來, 對天衢閣的追捧甚囂塵上。莫說是高官貴胄,就連尋常百姓都自發的在裏坊之間塑了天衢閣主的泥像, 從早至晚都有人前來上香供奉。
阿箬在心裏想過,如果她是皇帝,那麽這時候至少會打開國庫撥出錢糧——至少會救濟那部分流浪到京都的難民。不管出身自何方,他們都是天子的子民, 是和上洛黎庶流著同樣血脈的同族。
不過這種事情她想了沒用,她不是皇帝,甚至不是上洛城中的掌權之人。雖然有“太祝”的身份,但她這個太祝不比過去,一來聲望不足,二來她資曆不夠,三來她背後並沒有龐大的家族可以支撐她。
阿箬隻能讓侍女將太陰宮內儲存的糧食分發給附近的饑民——這還得偷偷的發,不能讓朝廷誤以為她是在收買人心,想要與上代太祝一樣與皇帝爭權。做完自己能做的事情之後,她索性命人關了太陰宮大門,不去聽宮外的哀號痛苦,一心將自己埋在了太陰宮的藏書閣中。
藏書閣中有曆代太祝留下來的劄記,阿箬主要是想在其中翻找雲月燈留在人世的隻言片語。然而她找出的都是些無用的東西,譬如說什麽敬神之時要如何保持內心虔誠、身為太祝切記戒驕戒躁之類的訓言。
沒有任何與曈有關的內容,更別提如何勝過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