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
被修仙大佬迎娶的凡人 作者:渲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對潤娘的愛情,真正萌發應當就是在這時,他於雪原之中自我拷問,最終豁然明白了寧潤娘於他而言的意義。
可是那時的他並不知道,他愛上寧潤娘的時候,也正是寧潤娘離開他的時候。
*
聆璿君最後在那個幻境中見到的是金母慈悲的虛影。
同司命、五帝一樣,這位尊神早在數萬年前就不理世事,樂和的到來驚擾了祂的睡眠,但祂也並未顯露真身,隻是用一抹虛影來同樂和交談。
祂問樂和想要什麽,樂和據實相告,於是那抹虛影便毫不遲疑的就將煉製好了的靈藥交到了樂和的手中,甚至都沒有象征性的設一些條件來刁難一下他。
聆璿君能理解金母的慷慨,對於這些上古神明來說,那些讓世人爭來搶去的奇珍,就好比隻是祂們的一根毫毛、一片指甲而已。
金母的大方驚訝到了樂和,這個平生從未求過人的傲氣修士,手捧著治傷良藥在金母神座前遲疑良久,不願離去。直到那抹虛影即將消失,樂和終於按捺不住開口,提出了又一個請求,“我……我還想要……長生不死之藥!”
修士能通過天地的靈氣延長壽命,法力強的如雲墟,活了將近七千年,不知見證了多少風雲變化。長生不死之藥是給凡人用的,修士貿然服下了反倒於修行無益。
凡人是無法活著走到金母麵前的,因此千萬年來,也幾乎無人向索求過長生不死藥。
聆璿君知道他這是為誰而求藥,這時候的樂和已經在認認真真的思索與寧潤娘的未來。凡人的壽命短暫如曇花開謝,要想長相廝守,就隻有借助神藥。
可是潤娘終究還是死了。聆璿君麵無表情的想。不死藥沒能從妖魔口中保住她的性命。
**
霧氣散開,幻境破碎,聆璿君闖進了墓穴最深處,見到了蜃怪。
在幻境中,聆璿君恍惚間感覺自己像是陪著樂和曆經了漫長的滄桑歲月,可在現實中,僅僅隻是度過了一唿一吸的時間。
最深的墓室中,蜃怪在等著他。那是一隻極大的蚌,蚌殼張開,像是一座小型的宮殿。蚌肉中央站著一個人,或者說,那個人與蚌肉連成了一體,手足都化成了肉質的觸須,巨蚌是祂,祂便是傳說中的蜃怪。
“你就是殺死寧潤娘的人?”聆璿君揚聲問道。他清楚以蜃怪的智慧能夠聽懂他的言語。
在躍下這座墓穴之前,寧潤娘於他而言就隻是一個普通的死人,可是在從幻境中見到了她與樂和的故事後,聆璿君暫時沒辦法不在意這個女人的死亡——尤其是第二個幻境。第一個幻境中他隻是故事的旁觀著,第二個幻境則多多少少讓他代入其中。他一時半會有些分不清自己究竟是樂和還是聆璿,是否也曾失去過一個對他極其重要的愛人。
樂和都已經為寧潤娘求來了不死藥,他們之間隻差最後一步就可以走向圓滿——哪怕寧潤娘在那十年的時間裏已經變心,可是再給他們幾百年的時光,焉知她不會再變迴去啊。
幻境中的情緒影響到了他,原本並不十分在乎樂和這個徒孫的聆璿君,竟然不由自主的對他產生了憐憫,惋惜他痛失所愛,惋惜之後五百年都一直活在悔恨之中。
蜃怪沒有迴答聆璿君的問話,肉質的觸手宛如一張大網朝著聆璿君撲來。這隻在海中活了上萬載的妖怪像是被墳墓的陰氣逼瘋了一般,不管不顧的想要在聆璿君這裏尋死。要知道蜃怪並不以武力見長,致.幻的霧氣不起作用的情況下,祂對上聆璿君隻有被殺得份。
聆璿君記著一開始的誓言,並不打算殺蜃怪。可是被對方糾纏久了,心中忍不住煩躁。蜃怪在用觸須與他作戰的同時不斷的釋放出小股血色的霧,霧氣中含著的幻境對聆璿君並不構成致命威脅,可是每一捧血霧散去,聆璿君都會見到一段血腥的往事——那是五百年前凡人被海妖屠戮的畫麵。男女老幼如同荒原中被圍獵的羊羔一般,被一隻隻海底爬上的怪物撕碎,年幼的孩子甚至被整個生吞,死前的哭叫淒慘無比。
聆璿君還看見了寧潤娘,那個女人自高山上墜落,巨蚌張開了大口——
聆璿君那一瞬間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瀕死之人的絕望影響到了他。他不再和蜃怪做無意義的纏鬥,一柄銀光凝成的長劍出現在了他的手心,他提劍對著蜃怪刺了過去。
“住手——”阿箬的聲音忽然從另一端傳來。
聆璿君抬頭,剛好看見她縱身從高處躍下,身後還跟著由一團漆黑瘴氣凝成的女人。
第27章 寧潤娘是被蜃所殺的嗎?
“師父還是沒有找到嗎?”懾峰玉宮前, 公孫無羈和寧無玷正代替他們的師父主持島上大局。受驚的弟子這時差不多已被安撫,闖入島上的妖魔也都被清理幹淨,可是被派出去尋找樂和下落的人, 遲遲沒能給他們帶來好消息。
“也許是死了吧。”寧無玷低頭揮筆,計算著此番劫難之後島上諸峰的損失。他不關心樂和怎樣了,他隻在意要怎樣才能盡快修複浮柔島的護島大陣。
“師兄!”公孫無羈蹙眉,厲聲斥道:“如此欺師滅祖的大不敬之言, 也是師兄可以輕易說出口的麽?”
“你終究還是向著他的。”寧無玷在玉簡上勾寫不停, 他在修行方麵沒有多少天賦,處理庶務的本事倒是不差,很快就算出了應當撥給受傷弟子藥草的數目, “也是, 你畢竟是他的徒弟。”
“師兄難道便不是了麽?”公孫無羈忍不住拔高聲調反駁, 在對上寧無玷涼薄的視線後,她歎息,如同讓步一般又將聲音壓低, “師兄,師父待你不薄。”
寧無玷隻是冷笑, 笑著說:“方才咱們的祖師爺衝我問了一個問題——他問我, 我的父親是誰。我說,不知道。”
寧無玷生父存在於世上的一切痕跡, 都被樂和毀去了。這是比殺了一個人更殘忍的事情,讓他在這個世間徹底消失。
“師兄……”公孫無羈知道他不好受。
寧無玷卻打斷了她的話, “別叫我師兄了,其實論起年紀來,你要比我年長許多。隻是拜入那人門下的時間略晚而已。我出生的時候……你已經到這島上有好幾百年了吧,你見過我的父母嗎?如果見過, 哪怕隻有一點點的記憶——”寧無玷聲音發顫,平日裏玩世不恭的祁峰長老,也會在眷戀父母的時候流露出柔軟的眼神,“請你告訴我,我求你告訴我。”
公孫無羈木然的操作著飛劍將昏倒在攝峰的弟子送去儷峰溫泉養傷,就好像沒有聽到寧無玷的話一般,過了好一會兒才說:“無玷,你明知道師父不喜歡人們提起當年的事情。”
“反正他現在也失蹤了。”寧無玷滿不在乎的冷笑。
“你——唉。”公孫無羈一向那這個名義上的師兄、實際上的後輩沒有辦法。
**
公孫無羈在成為樂和弟子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都隻是浮柔劍宗的外門弟子,熬了幾百年後成為了某峰長老的記名弟子,待遇也隻比外門稍好那麽一點點罷了。
其實若論資質,公孫無羈並不算差,可是那恰是浮柔劍宗最為輝煌的時候,雲墟真人還活著,浮柔劍宗是當之無愧的仙門之首。
身為記名弟子,她還沒有“無羈”這個道號,她那時候的名字是“琮”,凡人一種祭祀天地的禮器,“公孫琮”這個三個字象征著她高貴的身份。她祖上是高祖皇帝的女兒,她流著皇室的血,一生下來地位就淩駕於天底下絕大部分凡人之上。但她並不想作為一個貴族耽溺聲色的度過這一世。
很小的時候,公孫琮就不愛華服與美食,她時常盯著天空發呆,乳母們都誇這位小千金文靜乖巧,隻有她自己才知道,她是在思考——她在想天上為何有星辰、萬物生滅的規律是什麽、神仙之外還有神仙麽、世界的終極在哪?
她問遍了上洛城中博學的夫子,沒有誰知道她問題的答案。太學中最年長的鴻儒眉毛胡須都花白了,他告訴她,人擁有的壽命太短,能探索的時間更少,想要解決未知的問題,百年根本不夠。
既然百年不夠,那就努力讓自己活長久些好了——這是公孫琮最初決定出世修道的理由。
金枝玉葉卸去了錦繡長袍,成為了浮柔島上的尋常弟子。日子一天天流逝,她在時光的流逝中逐漸遺忘了自己當年的模樣。直到某年有一艘來自大陸的船隻載來了一百多名逃難至此的凡人,她這才迷迷糊糊的迴憶起了前塵。
此時距她辭別故土已經過去了好幾百年了,所熟悉的故人隻怕早就成了墳塚枯骨。然而在聽說中原遭遇大災的時候,她還是下意識的揪心。公孫琮成了島上少部分親近那些凡人的弟子。她時常會來到那座凡人的村莊去,同那裏的凡人閑聊,問他們在島上過得可好。
公孫琮也是見過寧潤娘的。
在樂和眼中,寧潤娘是春日的紅花,是夜空的星辰,但人的眼睛有時候是會欺騙腦子的。寧潤娘其實並不是特別美——後來她長開之後的確頗有秀雅清婉的風韻,可十幾歲的寧潤娘就隻是個粗糙的毛丫頭,發髻常被風吹得東倒西歪,還總愛笑,咧嘴時露出微齙的牙齒。
公孫琮第一次見到這個小丫頭時,她正在田間幹活。暖風吹動麥浪,她抬頭仰起被曬黑的臉。原本正在和公孫琮說話的幾個孩子立時端著水和手帕朝寧潤娘跑去,這讓公孫琮多少有些疑惑,疑惑這些孩子對此女過分的殷勤。雖說寧潤娘在接受了水和帕子後也溫柔的撫摸了孩子們的發旋,昭顯了他們之間的親密,可是……公孫琮還是覺得那幾個孩子在寧潤娘麵前諂媚得不對勁。
孩子也是精明的,受父母的教誨,知道哪些人該討好,哪些人不必多理。
孩子朝著疑惑的公孫琮解釋說:“因為仙人喜歡她。”
從稚童顛三倒四的敘述中,公孫琮知道了眼前的凡人女子是雲墟真人愛徒的心上人。
修士和凡人之間竟然許下了婚約,真是稀奇。公孫琮感慨。
如今凡人生活在浮柔島,等同於寄人籬下。他們會竭盡所能的尋求安全感,成為了樂和未婚妻的寧潤娘哪怕仍然將自己當做是村民中的一員,每日堅持耕田織布,也阻止不了身邊人主動向她彎下腰。
那時樂和已經離開三四年了。公孫琮之前見過這位高傲而卓越的掌門弟子,不靠近他都能感受到他深厚修為所帶來的威壓——可是即便是樂和這樣的天才,前往滄山都極有可能命喪半途。公孫琮消極的想道。她來浮柔島幾百年,閱覽了藏經閣中不知多少卷軸,知道滄山是個怎樣兇險的地方。
凡人們卻因無知而保持著樂觀,寧潤娘堅信自己的未婚夫很快就能迴來,村莊裏的凡人最初也認為,他們的苦難很快就能因樂和的歸來而結束。
那時的凡人的日子已經開始不好過了。內門弟子忙於抵禦海妖入侵,還要分撥人手去保護這些脆弱的凡人,一個個的都怨聲載道。外門弟子則向凡人肆意勒索,索要布帛、糧食,將凡人當做奴仆驅使。
身為樂和未婚妻的寧潤娘起初被人視作救苦救難的希望,所有人都期盼著樂和迴來後娶了她,她吹幾句枕邊風就能讓樂和站在凡人這一邊,替他們主持公道。
可是樂和遲遲沒有迴來,失望累積成了怨恨,怨恨被發泄到了寧潤娘的頭上。
公孫琮救過寧潤娘三次。
第一次是在樂和失蹤後的第五年。
那年有人惡意將寧潤娘從山崖上推下——倒也不是真的要殺她,隻是在修士們那裏受了氣,心中鬱卒便隨手推搡了寧潤娘一把。
島上不少植物已有了靈識,一株千年蒼鬆在寧潤娘下墜之時伸出枝條接住了她,當時住在附近的公孫琮收到靈禽報信趕來,發現了被掛在半山腰的寧潤娘後,當即用禦風術飛了上去將她救下。
寧潤娘身上有不少的舊傷,於是她又耐心的為她將傷口治好。期間寧潤娘一直沉默不語,不再是當年那個愛笑的姑娘。
公孫琮不是笨蛋,當然知道寧潤娘身上的傷都是怎麽來的。她問寧潤娘是否怨恨自己的同族,寧潤娘木然搖頭,說:“人心是很複雜的,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對我不好……再說了,他們也隻是太想活下去了。因為太想活下去,所以瘋魔了。”
隻是太想活下去。這句話讓脫離凡人身份許久的公孫琮倍感沉重。
第二次營救是在樂和離開後的第七年。那一年懾峰玉宮中樂和的本命燈忽然黯淡——那時的他應是在滄山接受最終的試煉。本命燈一度接近熄滅,謠言由是傳開,大半個島的人都說,樂和是死了。
凡人的村莊亂成一團,寧潤娘在混亂中被獻到了某內門弟子的床榻上,那名弟子想用她做雙修的爐鼎,凡人們也樂得將她賣出去換取太平。公孫琮關心的卻是,寧潤娘願不願意。
她必然是不願意的,公孫琮記得前些年她在談起樂和時還眼含笑意。
於是公孫琮便手持利劍來到了那名內門弟子的洞府前。她沒指望自己能夠戰勝對方,但皇族出身的公孫琮心中一直講究自己的驕傲與原則,欺.淩弱小在她看來就是不能容忍的罪惡,她若是袖手旁觀,便是懦夫。
不過她驚訝的發現,在她趕到之前,已經有凡人男子前去救人了。並不懂道法的男人以血肉之軀用力砸著洞府大門,
凡人果然是複雜的,既自私又大度,既薄情又仗義。
最終鬧出來的動靜驚動了雲墟的親傳弟子,這事最終得到了還算完滿的解決。重獲自由的寧潤娘朝著公孫琮盈盈下拜,也叩謝那位豁出性命保護她的男人。
樂和走後第九年,寧潤娘嫁給了那個男人。
二十三歲的寧潤娘仍然美麗,卻很快就會老去。不複少年模樣的她以沉穩的麵容點上紅妝,身披嫁衣走到了另一個男人的身旁。
公孫琮不懂人心,她懷疑過寧潤娘是否真的喜歡樂和,可是她迴想起過去那些年寧潤娘站在海岸望眼欲穿的身影,又覺得自己的懷疑根本毫無依據。
所以寧潤娘不是被迫、不是報恩,她隻是變心了而已。九年對於修士來說不算重要,可是,九年卻足以改變凡人很多。寧潤娘喜歡上樂和時才十四歲,年少懵懂,那份愛意如春日繁盛的花,鮮妍美麗,凋零卻也隻是遲早的事情。人會成長,會妥協,會舍棄一些不再重要的東西。
公孫琮出席了婚禮,現場很熱鬧,不少曾經對寧潤娘態度惡劣的凡人也到場獻上了祝願。當她不再是仙人的愛侶而是村東農夫的妻子時,她的同族們重新接納了她。
沒有人再提起樂和。
可是,在寧潤娘成婚一年之後,樂和迴來了。
那是他前往滄山的第十年,浩然的劍氣劈斬開了大海,樂和如神人天降,重新站在了十年前他與潤娘道別的地方。
浮柔島上大半的修士都禦劍駕雲前來迎接,他們將樂和視作拯救雲墟和這座島的救星,公孫琮也不例外。
隻是她在隨著眾人一同歡喜過後,不可避免的想到了潤娘,樂和迴來後,潤娘該怎麽辦?
從那之後公孫琮再未見過寧潤娘,直到後來她死去。
凡人們先是慌亂的拆散了寧潤娘夫婦,千方百計的想要否認他們成婚的事實,後來又主動將寧潤娘送到了樂和的洞府,希望樂和能夠息怒。
至於樂和到底有沒有生氣公孫無羈並不知道,她一個記名弟子沒資格同這樣的大人物接觸。公孫琮隻是打聽到樂和將寧潤娘拘在了自己的洞府,任何人都見不到她,包括她的丈夫和才出世的孩子——那孩子甚至還未斷奶,公孫琮去看他時,聽見了他撕心裂肺的哭聲。而身為寧潤娘丈夫的男人紅著眼睛坐在屋子的角落,與三年前不同,他不敢拿起斧子再闖到樂和麵前去。
那麽潤娘心裏又是怎麽想的呢?是會偏向少年時的情人,還是不舍當下的家人?公孫琮沒法知道答案,她也同樣沒有勇氣再去闖樂和的洞府。
十年對修士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一彈指,可十年的光陰似乎也讓樂和性情有了變化。他好像比從前更加難以接近了,如同覆蓋著皚皚積雪的高山。
不過浮柔島當時最值得關注的還是掌門人的傷情。樂和求到了治傷的靈丹,可是不知為何,雲墟真人服下之後並未見好。
那時漸漸有謠言流傳開來,說樂和其實私藏了靈藥,又或者他去見金母,根本就沒提自己的師父,隻顧著為自己的女人求一份長生不死。
那時有不少修士對樂和將一個凡人女子養在洞府的事情頗有微詞……不,不是頗有微詞,是頗為鄙夷。他們倒不是站在凡女的身份主持正義,隻是覺得樂和這樣做有辱身份。
若幹年後重新審視那段風波,她能意識到流言背後的陰謀。樂和的同門師兄姊們是在可以煽動旁人的不滿,以便雲墟死後奪掌門之位。金母的靈藥沒能救迴雲墟,也是因為他們中有人悄悄調換了藥。
僅憑流言暫時還不能傷到樂和,他的實力震懾住了蠢蠢欲動的宵小。於是這些人將矛盾轉移到了凡人們身上——都是樂和被凡女蠱惑才害了掌門。逐漸的,這成了島上大部分弟子心中的共識。
長期積累的矛盾到了這時已經瀕臨爆發的邊界。
這時寧潤娘的丈夫來見了公孫琮,“島上那麽多的仙人,我夫婦隻敢相信仙長您。還請仙長慈悲為懷,救救我們!”七尺男兒在公孫琮麵前跪下,如大山轟然倒塌。
可是那時的他並不知道,他愛上寧潤娘的時候,也正是寧潤娘離開他的時候。
*
聆璿君最後在那個幻境中見到的是金母慈悲的虛影。
同司命、五帝一樣,這位尊神早在數萬年前就不理世事,樂和的到來驚擾了祂的睡眠,但祂也並未顯露真身,隻是用一抹虛影來同樂和交談。
祂問樂和想要什麽,樂和據實相告,於是那抹虛影便毫不遲疑的就將煉製好了的靈藥交到了樂和的手中,甚至都沒有象征性的設一些條件來刁難一下他。
聆璿君能理解金母的慷慨,對於這些上古神明來說,那些讓世人爭來搶去的奇珍,就好比隻是祂們的一根毫毛、一片指甲而已。
金母的大方驚訝到了樂和,這個平生從未求過人的傲氣修士,手捧著治傷良藥在金母神座前遲疑良久,不願離去。直到那抹虛影即將消失,樂和終於按捺不住開口,提出了又一個請求,“我……我還想要……長生不死之藥!”
修士能通過天地的靈氣延長壽命,法力強的如雲墟,活了將近七千年,不知見證了多少風雲變化。長生不死之藥是給凡人用的,修士貿然服下了反倒於修行無益。
凡人是無法活著走到金母麵前的,因此千萬年來,也幾乎無人向索求過長生不死藥。
聆璿君知道他這是為誰而求藥,這時候的樂和已經在認認真真的思索與寧潤娘的未來。凡人的壽命短暫如曇花開謝,要想長相廝守,就隻有借助神藥。
可是潤娘終究還是死了。聆璿君麵無表情的想。不死藥沒能從妖魔口中保住她的性命。
**
霧氣散開,幻境破碎,聆璿君闖進了墓穴最深處,見到了蜃怪。
在幻境中,聆璿君恍惚間感覺自己像是陪著樂和曆經了漫長的滄桑歲月,可在現實中,僅僅隻是度過了一唿一吸的時間。
最深的墓室中,蜃怪在等著他。那是一隻極大的蚌,蚌殼張開,像是一座小型的宮殿。蚌肉中央站著一個人,或者說,那個人與蚌肉連成了一體,手足都化成了肉質的觸須,巨蚌是祂,祂便是傳說中的蜃怪。
“你就是殺死寧潤娘的人?”聆璿君揚聲問道。他清楚以蜃怪的智慧能夠聽懂他的言語。
在躍下這座墓穴之前,寧潤娘於他而言就隻是一個普通的死人,可是在從幻境中見到了她與樂和的故事後,聆璿君暫時沒辦法不在意這個女人的死亡——尤其是第二個幻境。第一個幻境中他隻是故事的旁觀著,第二個幻境則多多少少讓他代入其中。他一時半會有些分不清自己究竟是樂和還是聆璿,是否也曾失去過一個對他極其重要的愛人。
樂和都已經為寧潤娘求來了不死藥,他們之間隻差最後一步就可以走向圓滿——哪怕寧潤娘在那十年的時間裏已經變心,可是再給他們幾百年的時光,焉知她不會再變迴去啊。
幻境中的情緒影響到了他,原本並不十分在乎樂和這個徒孫的聆璿君,竟然不由自主的對他產生了憐憫,惋惜他痛失所愛,惋惜之後五百年都一直活在悔恨之中。
蜃怪沒有迴答聆璿君的問話,肉質的觸手宛如一張大網朝著聆璿君撲來。這隻在海中活了上萬載的妖怪像是被墳墓的陰氣逼瘋了一般,不管不顧的想要在聆璿君這裏尋死。要知道蜃怪並不以武力見長,致.幻的霧氣不起作用的情況下,祂對上聆璿君隻有被殺得份。
聆璿君記著一開始的誓言,並不打算殺蜃怪。可是被對方糾纏久了,心中忍不住煩躁。蜃怪在用觸須與他作戰的同時不斷的釋放出小股血色的霧,霧氣中含著的幻境對聆璿君並不構成致命威脅,可是每一捧血霧散去,聆璿君都會見到一段血腥的往事——那是五百年前凡人被海妖屠戮的畫麵。男女老幼如同荒原中被圍獵的羊羔一般,被一隻隻海底爬上的怪物撕碎,年幼的孩子甚至被整個生吞,死前的哭叫淒慘無比。
聆璿君還看見了寧潤娘,那個女人自高山上墜落,巨蚌張開了大口——
聆璿君那一瞬間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瀕死之人的絕望影響到了他。他不再和蜃怪做無意義的纏鬥,一柄銀光凝成的長劍出現在了他的手心,他提劍對著蜃怪刺了過去。
“住手——”阿箬的聲音忽然從另一端傳來。
聆璿君抬頭,剛好看見她縱身從高處躍下,身後還跟著由一團漆黑瘴氣凝成的女人。
第27章 寧潤娘是被蜃所殺的嗎?
“師父還是沒有找到嗎?”懾峰玉宮前, 公孫無羈和寧無玷正代替他們的師父主持島上大局。受驚的弟子這時差不多已被安撫,闖入島上的妖魔也都被清理幹淨,可是被派出去尋找樂和下落的人, 遲遲沒能給他們帶來好消息。
“也許是死了吧。”寧無玷低頭揮筆,計算著此番劫難之後島上諸峰的損失。他不關心樂和怎樣了,他隻在意要怎樣才能盡快修複浮柔島的護島大陣。
“師兄!”公孫無羈蹙眉,厲聲斥道:“如此欺師滅祖的大不敬之言, 也是師兄可以輕易說出口的麽?”
“你終究還是向著他的。”寧無玷在玉簡上勾寫不停, 他在修行方麵沒有多少天賦,處理庶務的本事倒是不差,很快就算出了應當撥給受傷弟子藥草的數目, “也是, 你畢竟是他的徒弟。”
“師兄難道便不是了麽?”公孫無羈忍不住拔高聲調反駁, 在對上寧無玷涼薄的視線後,她歎息,如同讓步一般又將聲音壓低, “師兄,師父待你不薄。”
寧無玷隻是冷笑, 笑著說:“方才咱們的祖師爺衝我問了一個問題——他問我, 我的父親是誰。我說,不知道。”
寧無玷生父存在於世上的一切痕跡, 都被樂和毀去了。這是比殺了一個人更殘忍的事情,讓他在這個世間徹底消失。
“師兄……”公孫無羈知道他不好受。
寧無玷卻打斷了她的話, “別叫我師兄了,其實論起年紀來,你要比我年長許多。隻是拜入那人門下的時間略晚而已。我出生的時候……你已經到這島上有好幾百年了吧,你見過我的父母嗎?如果見過, 哪怕隻有一點點的記憶——”寧無玷聲音發顫,平日裏玩世不恭的祁峰長老,也會在眷戀父母的時候流露出柔軟的眼神,“請你告訴我,我求你告訴我。”
公孫無羈木然的操作著飛劍將昏倒在攝峰的弟子送去儷峰溫泉養傷,就好像沒有聽到寧無玷的話一般,過了好一會兒才說:“無玷,你明知道師父不喜歡人們提起當年的事情。”
“反正他現在也失蹤了。”寧無玷滿不在乎的冷笑。
“你——唉。”公孫無羈一向那這個名義上的師兄、實際上的後輩沒有辦法。
**
公孫無羈在成為樂和弟子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都隻是浮柔劍宗的外門弟子,熬了幾百年後成為了某峰長老的記名弟子,待遇也隻比外門稍好那麽一點點罷了。
其實若論資質,公孫無羈並不算差,可是那恰是浮柔劍宗最為輝煌的時候,雲墟真人還活著,浮柔劍宗是當之無愧的仙門之首。
身為記名弟子,她還沒有“無羈”這個道號,她那時候的名字是“琮”,凡人一種祭祀天地的禮器,“公孫琮”這個三個字象征著她高貴的身份。她祖上是高祖皇帝的女兒,她流著皇室的血,一生下來地位就淩駕於天底下絕大部分凡人之上。但她並不想作為一個貴族耽溺聲色的度過這一世。
很小的時候,公孫琮就不愛華服與美食,她時常盯著天空發呆,乳母們都誇這位小千金文靜乖巧,隻有她自己才知道,她是在思考——她在想天上為何有星辰、萬物生滅的規律是什麽、神仙之外還有神仙麽、世界的終極在哪?
她問遍了上洛城中博學的夫子,沒有誰知道她問題的答案。太學中最年長的鴻儒眉毛胡須都花白了,他告訴她,人擁有的壽命太短,能探索的時間更少,想要解決未知的問題,百年根本不夠。
既然百年不夠,那就努力讓自己活長久些好了——這是公孫琮最初決定出世修道的理由。
金枝玉葉卸去了錦繡長袍,成為了浮柔島上的尋常弟子。日子一天天流逝,她在時光的流逝中逐漸遺忘了自己當年的模樣。直到某年有一艘來自大陸的船隻載來了一百多名逃難至此的凡人,她這才迷迷糊糊的迴憶起了前塵。
此時距她辭別故土已經過去了好幾百年了,所熟悉的故人隻怕早就成了墳塚枯骨。然而在聽說中原遭遇大災的時候,她還是下意識的揪心。公孫琮成了島上少部分親近那些凡人的弟子。她時常會來到那座凡人的村莊去,同那裏的凡人閑聊,問他們在島上過得可好。
公孫琮也是見過寧潤娘的。
在樂和眼中,寧潤娘是春日的紅花,是夜空的星辰,但人的眼睛有時候是會欺騙腦子的。寧潤娘其實並不是特別美——後來她長開之後的確頗有秀雅清婉的風韻,可十幾歲的寧潤娘就隻是個粗糙的毛丫頭,發髻常被風吹得東倒西歪,還總愛笑,咧嘴時露出微齙的牙齒。
公孫琮第一次見到這個小丫頭時,她正在田間幹活。暖風吹動麥浪,她抬頭仰起被曬黑的臉。原本正在和公孫琮說話的幾個孩子立時端著水和手帕朝寧潤娘跑去,這讓公孫琮多少有些疑惑,疑惑這些孩子對此女過分的殷勤。雖說寧潤娘在接受了水和帕子後也溫柔的撫摸了孩子們的發旋,昭顯了他們之間的親密,可是……公孫琮還是覺得那幾個孩子在寧潤娘麵前諂媚得不對勁。
孩子也是精明的,受父母的教誨,知道哪些人該討好,哪些人不必多理。
孩子朝著疑惑的公孫琮解釋說:“因為仙人喜歡她。”
從稚童顛三倒四的敘述中,公孫琮知道了眼前的凡人女子是雲墟真人愛徒的心上人。
修士和凡人之間竟然許下了婚約,真是稀奇。公孫琮感慨。
如今凡人生活在浮柔島,等同於寄人籬下。他們會竭盡所能的尋求安全感,成為了樂和未婚妻的寧潤娘哪怕仍然將自己當做是村民中的一員,每日堅持耕田織布,也阻止不了身邊人主動向她彎下腰。
那時樂和已經離開三四年了。公孫琮之前見過這位高傲而卓越的掌門弟子,不靠近他都能感受到他深厚修為所帶來的威壓——可是即便是樂和這樣的天才,前往滄山都極有可能命喪半途。公孫琮消極的想道。她來浮柔島幾百年,閱覽了藏經閣中不知多少卷軸,知道滄山是個怎樣兇險的地方。
凡人們卻因無知而保持著樂觀,寧潤娘堅信自己的未婚夫很快就能迴來,村莊裏的凡人最初也認為,他們的苦難很快就能因樂和的歸來而結束。
那時的凡人的日子已經開始不好過了。內門弟子忙於抵禦海妖入侵,還要分撥人手去保護這些脆弱的凡人,一個個的都怨聲載道。外門弟子則向凡人肆意勒索,索要布帛、糧食,將凡人當做奴仆驅使。
身為樂和未婚妻的寧潤娘起初被人視作救苦救難的希望,所有人都期盼著樂和迴來後娶了她,她吹幾句枕邊風就能讓樂和站在凡人這一邊,替他們主持公道。
可是樂和遲遲沒有迴來,失望累積成了怨恨,怨恨被發泄到了寧潤娘的頭上。
公孫琮救過寧潤娘三次。
第一次是在樂和失蹤後的第五年。
那年有人惡意將寧潤娘從山崖上推下——倒也不是真的要殺她,隻是在修士們那裏受了氣,心中鬱卒便隨手推搡了寧潤娘一把。
島上不少植物已有了靈識,一株千年蒼鬆在寧潤娘下墜之時伸出枝條接住了她,當時住在附近的公孫琮收到靈禽報信趕來,發現了被掛在半山腰的寧潤娘後,當即用禦風術飛了上去將她救下。
寧潤娘身上有不少的舊傷,於是她又耐心的為她將傷口治好。期間寧潤娘一直沉默不語,不再是當年那個愛笑的姑娘。
公孫琮不是笨蛋,當然知道寧潤娘身上的傷都是怎麽來的。她問寧潤娘是否怨恨自己的同族,寧潤娘木然搖頭,說:“人心是很複雜的,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對我不好……再說了,他們也隻是太想活下去了。因為太想活下去,所以瘋魔了。”
隻是太想活下去。這句話讓脫離凡人身份許久的公孫琮倍感沉重。
第二次營救是在樂和離開後的第七年。那一年懾峰玉宮中樂和的本命燈忽然黯淡——那時的他應是在滄山接受最終的試煉。本命燈一度接近熄滅,謠言由是傳開,大半個島的人都說,樂和是死了。
凡人的村莊亂成一團,寧潤娘在混亂中被獻到了某內門弟子的床榻上,那名弟子想用她做雙修的爐鼎,凡人們也樂得將她賣出去換取太平。公孫琮關心的卻是,寧潤娘願不願意。
她必然是不願意的,公孫琮記得前些年她在談起樂和時還眼含笑意。
於是公孫琮便手持利劍來到了那名內門弟子的洞府前。她沒指望自己能夠戰勝對方,但皇族出身的公孫琮心中一直講究自己的驕傲與原則,欺.淩弱小在她看來就是不能容忍的罪惡,她若是袖手旁觀,便是懦夫。
不過她驚訝的發現,在她趕到之前,已經有凡人男子前去救人了。並不懂道法的男人以血肉之軀用力砸著洞府大門,
凡人果然是複雜的,既自私又大度,既薄情又仗義。
最終鬧出來的動靜驚動了雲墟的親傳弟子,這事最終得到了還算完滿的解決。重獲自由的寧潤娘朝著公孫琮盈盈下拜,也叩謝那位豁出性命保護她的男人。
樂和走後第九年,寧潤娘嫁給了那個男人。
二十三歲的寧潤娘仍然美麗,卻很快就會老去。不複少年模樣的她以沉穩的麵容點上紅妝,身披嫁衣走到了另一個男人的身旁。
公孫琮不懂人心,她懷疑過寧潤娘是否真的喜歡樂和,可是她迴想起過去那些年寧潤娘站在海岸望眼欲穿的身影,又覺得自己的懷疑根本毫無依據。
所以寧潤娘不是被迫、不是報恩,她隻是變心了而已。九年對於修士來說不算重要,可是,九年卻足以改變凡人很多。寧潤娘喜歡上樂和時才十四歲,年少懵懂,那份愛意如春日繁盛的花,鮮妍美麗,凋零卻也隻是遲早的事情。人會成長,會妥協,會舍棄一些不再重要的東西。
公孫琮出席了婚禮,現場很熱鬧,不少曾經對寧潤娘態度惡劣的凡人也到場獻上了祝願。當她不再是仙人的愛侶而是村東農夫的妻子時,她的同族們重新接納了她。
沒有人再提起樂和。
可是,在寧潤娘成婚一年之後,樂和迴來了。
那是他前往滄山的第十年,浩然的劍氣劈斬開了大海,樂和如神人天降,重新站在了十年前他與潤娘道別的地方。
浮柔島上大半的修士都禦劍駕雲前來迎接,他們將樂和視作拯救雲墟和這座島的救星,公孫琮也不例外。
隻是她在隨著眾人一同歡喜過後,不可避免的想到了潤娘,樂和迴來後,潤娘該怎麽辦?
從那之後公孫琮再未見過寧潤娘,直到後來她死去。
凡人們先是慌亂的拆散了寧潤娘夫婦,千方百計的想要否認他們成婚的事實,後來又主動將寧潤娘送到了樂和的洞府,希望樂和能夠息怒。
至於樂和到底有沒有生氣公孫無羈並不知道,她一個記名弟子沒資格同這樣的大人物接觸。公孫琮隻是打聽到樂和將寧潤娘拘在了自己的洞府,任何人都見不到她,包括她的丈夫和才出世的孩子——那孩子甚至還未斷奶,公孫琮去看他時,聽見了他撕心裂肺的哭聲。而身為寧潤娘丈夫的男人紅著眼睛坐在屋子的角落,與三年前不同,他不敢拿起斧子再闖到樂和麵前去。
那麽潤娘心裏又是怎麽想的呢?是會偏向少年時的情人,還是不舍當下的家人?公孫琮沒法知道答案,她也同樣沒有勇氣再去闖樂和的洞府。
十年對修士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一彈指,可十年的光陰似乎也讓樂和性情有了變化。他好像比從前更加難以接近了,如同覆蓋著皚皚積雪的高山。
不過浮柔島當時最值得關注的還是掌門人的傷情。樂和求到了治傷的靈丹,可是不知為何,雲墟真人服下之後並未見好。
那時漸漸有謠言流傳開來,說樂和其實私藏了靈藥,又或者他去見金母,根本就沒提自己的師父,隻顧著為自己的女人求一份長生不死。
那時有不少修士對樂和將一個凡人女子養在洞府的事情頗有微詞……不,不是頗有微詞,是頗為鄙夷。他們倒不是站在凡女的身份主持正義,隻是覺得樂和這樣做有辱身份。
若幹年後重新審視那段風波,她能意識到流言背後的陰謀。樂和的同門師兄姊們是在可以煽動旁人的不滿,以便雲墟死後奪掌門之位。金母的靈藥沒能救迴雲墟,也是因為他們中有人悄悄調換了藥。
僅憑流言暫時還不能傷到樂和,他的實力震懾住了蠢蠢欲動的宵小。於是這些人將矛盾轉移到了凡人們身上——都是樂和被凡女蠱惑才害了掌門。逐漸的,這成了島上大部分弟子心中的共識。
長期積累的矛盾到了這時已經瀕臨爆發的邊界。
這時寧潤娘的丈夫來見了公孫琮,“島上那麽多的仙人,我夫婦隻敢相信仙長您。還請仙長慈悲為懷,救救我們!”七尺男兒在公孫琮麵前跪下,如大山轟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