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被修仙大佬迎娶的凡人 作者:渲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師尊的教誨讓他更是陷入迷茫。人倫?他既非凡人,亦不懂倫常。
他去了海島西岸,眺望茫茫大海,在視線看不到的盡頭,是中原大陸,是故鄉——樂和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家的眷戀,隻是每次迷惘之際都會無意識的來到這裏,然後在濤聲中放空深思。
潤娘就在這時候找到了他,背著雙手支支吾吾。他問她有什麽事,潤娘咬著下唇,抬眸匆匆瞥他一眼,最後千言萬語都被舍下,她隻說了一句話,“我就要及笄了。”
他眨了眨眼睛,不懂及笄對於凡人女子的涵義。
“及笄之後便可以許人了。”她望向他的目光似嗔、似羞、似怨、似無可奈何,沒有任何一個合適的詞語足夠描述她此時的眼波,那雙清透的褐色眸子如同深不見底的淵藪,墜入其中便再難爬出。
師父的歎息在這一刻再度劃過他的心頭,他看向天際,昏暗朦朧的雲層散開,露出了粲然的星辰,星光點亮了夜空,樂和心中也仿佛有一道亮光劃過,他忽然間明白了什麽。
“如果你要嫁人的話,”他轉過頭看著少女,“我怎麽樣?”
浮柔島上不禁嫁娶,他也曾見過有師兄姊情投意合結為道侶。至於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那更是不必要的禮節,隻要他想,他就可以與潤娘拜天拜地,結為夫妻。
潤娘因他的這句話而歡喜得紅了眼眶,拚了命的點頭,最後依偎在他的懷中嚎啕大哭。他雖然不懂她為何哭泣,卻也還是學著那位娶了妻的師兄一般,輕柔的拍著女孩的肩膀。
他們兩個人之中,是寧潤娘先動心,但他也曾義無反顧的迴應這份感情。
那年寧潤娘十四歲,樂和兩千歲。他們草率的許下了約定,卻不知道該如何踐行。
他們沒來得及成婚,因為沒過多久樂和就得到了大師兄給他的任務——冒死殺出被海妖圍困的浮柔島,前往西方滄山。
滄山據說位於雪域,神秘莫測,就連修仙者都沒有幾個能夠踏足其中。山上有上古神祇名曰:金母,手中有靈丹妙藥,那藥是拯救雲墟真人的最後希望。他被雲夢宮主所傷,已經到了油盡燈枯。
作為島上唯一擅長占卜,能夠推算出滄山方位的弟子,樂和義無反顧的接下了這一任務,帶著他的劍,獨自離開了浮柔島。
**
“你是樂和真人的妻子麽?”幻境之中,阿箬詢問那縷幽魂。
“又或者——”她看向那個麵目平庸的農人——他曾經頂著樂和真人的臉,又被幽魂變成了現在這幅模樣,“這才是你的所愛?”
幽魂發出哀戚的嗚咽。
“蜃、蜃……”
在嗚咽中,阿箬依稀聽見斷斷續續的人聲,就好似是一個女人被麻繩勒住後竭盡全力的求救。
“蜃……騙子……不能信……”
那隻常年盤踞海底,靠著霧氣編織幻夢的妖物,是這個世上最狡詐的生靈。
第26章 阿箬的聲音忽然從另一端……
聆璿君揮袖, 重重霧氣散去。就在剛才,蜃怪在他麵前重現了五百年前島上的一段往事。
“無聊的故事。”他冰冷的評價。
蜃怪默然無言。
他看見了一對男女如何相愛,但他對別人的情愛並不感興趣, 更何況這所謂的愛情隻是場鏡花水月。
五百年前,樂和曾為了替師父求藥而離開了浮柔島,他不在的那段時間裏,浮柔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雲墟油盡燈枯, 他的師兄弟鬥作一團, 曾經和睦的凡人村落也便得混亂不堪,而寧潤娘——寧潤娘也變了。清靈的少女,再見麵時已是臃腫憔悴的婦人, 看向他的眼神渾濁, 早已沒有了當初青澀的愛意。
阿箬從藏經閣的記載中推斷出了部分當年凡人在浮柔島上的遭遇, 之後聆璿君從島上的各個角落驗證了阿箬的推論。
保護凡人的樂和在離開浮柔島之後,島上凡人的生活逐漸艱難。浮柔島的土地不是不能給凡人們開墾種田,畢竟在靈氣滋養下, 再珍惜的靈植都能在島上存活,種些小麥粟米完全不成問題。
島上修士們害怕的是凡人吃飽穿暖之後, 繁衍的速度。他們上島後的第二年, 就有十一名嬰兒出生,之後每年都有成婚的夫婦和新生的孩童。他們在祁峰山腳建起了村落, 村落的規模越來越大,不斷侵吞蠶食著周邊土地。短時間內他們與島上的修士相安無事, 可是時間長了呢?也許某位修士閉關修煉個幾百年,某日打開洞府,就能發現宗門蕩然無存,而自己竟身在某座城池的菜市場裏。
凡人們敏銳的意識到了周遭的敵意。為了生存, 一方麵他們也有意識的低調處事,像是住在人類屋子裏的老鼠一樣謹慎,可是傳續香火是不少人的執念,夫妻敦倫亦是人的本能,每年總還是有新生兒降生;另一方麵他們開始有意識的討好修士,企圖找出如樂和一般慈悲心腸的“神仙”。
有些人想到了行賄。在田莊,農民們會小心翼翼的討好收租的“三老”;在城池黔首會巴結管理閭裏胥吏。人通過給位高者財物、奉承來換取利益已成了習慣,甚至更無恥的還可以為權貴獻上美人。
專心修道的內門弟子不會搭理這些凡人,卻難保那些道心未定的外門中人不會狐假虎威心生妄念——懾峰山巔的玉石雕像,便是某位外門弟子為了獻媚於雲墟而強迫凡人打造的。
寧潤娘就是在那段時間出嫁的,是的,聆璿君猜,寧潤娘應當是嫁給了旁人。因為寧無玷身上似乎並沒有留著樂和的血,這是那個女人與別的男子生下的後嗣。寧無玷的生父極有可能也是個凡人,與寧潤娘一般無二的凡人。寧無玷雖然屬於凡人中較為幸運的那一類,生來擁有靈竅,可資質實在平庸得過分,但凡有個靈力高強的父親,做兒子的都不至於天資如此差勁,聆璿君在見到寧無玷的第一眼,就看出了這孩子原本不適合修道,是樂和用丹藥和靈器強行將他送上了長老的位子。
聆璿君不清楚她究竟是移情別戀,還是在那段時間裏為了保全己身而忍辱。但總之,她違背了與樂和的誓言。
聆璿君早在七千年前就見多了癡男怨女,早已不會感到驚訝。不過樂和怕是心中不大好受,難怪之後變得瘋瘋癲癲。
再後來,是島上弟子為了爭奪掌門之位的那場混戰。那一戰海妖被內奸引到了島上——聆璿君未曾親眼見過那一戰,但他在浮柔島的部分區域發現了昔年激戰的痕跡,可以證明當年的慘烈戰況。那一百多名凡人不知為何竟然一個也沒能保住,寧潤娘夫婦也雙雙殞命。
陰瘴對樂和懷抱著極大的恨意,聆璿君懷疑當年他們的死或許並不簡單。還有就是——原本生活在海洋中的蜃怪竟然被困在了寧潤娘的墓裏,這也十分奇怪。島上弟子都說,是樂和解決了蜃。他不殺了這海妖,將它關在這陰氣極重的地底是想要慢慢折磨死它麽?
一重重的迷惑等著他來解決,然而聆璿君卻認為這些暫且都還不值得他駐足深思,他眼下急著去救阿箬,管不了別人的愛恨情仇。
然而薄霧又一次不依不饒的糾纏了過來,霧氣中隱約是誰的抽泣。
被一而再再而三的阻住去路,聆璿君多少有些惱了。指尖掐訣,金光淩厲的向前劈去,霧氣被破開,如同蟲豸一般暫時退卻蜷縮在角落,躍躍欲試而又戰戰兢兢。
“蜃,七千年前我聽說過你的名字。我知道你幾乎不會挪動,就一直躺在浮柔島附近的海域。早些年你庇護這一帶的海妖,那時的浮柔島是海妖結合產卵的地方,你用迷霧讓海上的船隻無力靠近。但雲墟發現了這座島,並且將此島據為了己有。當時我一心想找地方沉睡,沒有管教好這個徒弟算是我的過錯,所以今日我不會對你動手,我來這裏隻是為了尋找一個凡人姑娘,找到了我就走,你不要阻攔我。”
聆璿君不說這話還好,一說完原本安靜的蜃怪便如同受到了什麽刺激一般,霧氣再度變得濃鬱,對著聆璿君氣勢洶洶的撲來,霧氣中伸出了肉質的觸須,衝著聆璿君的要害刺去。
因為方才承諾過不會對蜃怪動手,聆璿君隻能閃躲,被動的招架蜃怪的攻擊。以他的修為想要在蜃怪如狂風驟雨一般的襲擊中全身而退並不難,可是蜃怪不斷的撞擊墓穴,他擔心這座修建於五百年前的古墓很快就會被撞塌,阿箬如果還在這墓穴中——雖然他不知道她此刻在哪,但墓穴坍塌,她大概會死。
想到這裏聆璿君放棄了後撤,像是自投羅網一般直接撲向了濃霧,直刺霧氣最深處的蜃怪。
那濃鬱的白霧化作牢籠,一下子將他嚴嚴實實的籠罩。
*
聆璿君不害怕蜃怪的蠱惑,蜃怪擾亂不了他的意誌,他能夠分辨出夢境與現實。
穿過濃霧之後,他見到的是——海港。
很顯然,這又是一個幻境。他警惕的四下打量,尋找這個幻境的突破口。就在這時,他見到了樂和,神態更為年輕的浮柔弟子樂和。
出於好奇,聆璿君放下了掐訣的手。他倒要看看,這一次蜃怪又想要他看什麽。
**
雲墟法力最強的時候,壓製住了浮柔島周遭的海怪,甚至還利用了蜃的能力,設下了護島大陣,將蜃的霧氣化作了對浮柔劍宗保護的一環。
不過凡事都有個因果輪迴,當年肆無忌憚時有多暢快,日後遭報應時便有多慘痛。雲墟瀕死之時,曾經懾服於他的海中精怪們紛紛掙脫了契約,將浮柔島牢牢包圍。它們意識到了樂和出海是想要為師父尋找一線生機,於是對樂和的圍剿也就格外的兇狠。
樂和的師兄姊們結成劍陣,浴血而戰,以慘烈的方式護送他離開浮柔島,最後每一位雲墟親手教出來的高徒都在這一戰中身受重傷,抵達西邊大陸海岸的,唯有樂和一人,而那時的樂和在九死一生後,再深厚的靈力也無法支持他繼續禦劍。
他隻好喬裝成了凡人,混在了市井之中,默默的調息,靠著天地日月的精華養傷。
那是一座名為曚的海港,他坐在海灘上看著人來人往的俗世繁華,過了好一陣子終於想起,他曾經在潤娘口中聽到過“曚”這個名字。潤娘說她是因為家鄉遭災才登上船隻遠赴重洋的,出發之時曚港冷寂得如同一座墳丘。可是這才過去多久呢,曚港便又重新恢複了熱鬧。凡人的生命力真是可怕,就像是永遠也燒不盡的野草。
樂和將身上素白如雪的羽衣化作了粗麻短打,長發淩亂的束起裹在黑色的頭巾裏,看著就好像就是一個尋常的凡人。潤娘和他講過人世的風俗,他完全知道自己該怎樣才能讓自己像一個凡人。可是——再精妙的模仿終究也隻是模仿而已。
他站在人潮湧動的海灘,身邊販夫走卒來來往往,而他則仿佛與這份熱鬧剝離了一般,難以融入。日落之後,喧囂漸漸散去,再忙碌的傭工都擦著臉上的汗離開了這裏,個個走時步履輕盈——因為他們是要迴家了,在凡世,再孤獨的人也終歸有家,小小的棲身之所,住著相互扶持的人。隻剩樂和仍舊站在沙灘上,在月光下靜靜的注視著自己的影子。
退潮之後的海岸上有不慎被衝上岸的小魚,離開海水來到陸地之後,隻能絕望的張大嘴掙紮,合不上的眼睛中透著淒然的絕望。樂和那一整個晚上都在不停的撿拾上岸的魚,將它們重新拋迴大海裏。
聆璿君身為這個幻境的“局外之人”,看著這個樂和在喧鬧之中發呆,看著他踩在月下如雪一般的砂礫上,來來迴迴的撿拾擱淺的魚。有時候他會不自覺得沉浸在這個幻境之中,以為自己就是樂和,但更多時候他保持著清醒。
清醒狀態下的他看向樂和的眼眸中滿是疑惑。他不明白自己這個徒孫為什麽要做如此沒有意義的事情。萬物生死自有命數。修道之人無論修的是什麽道,都不該擅自摻和幾條魚的生死,樂和平日裏也是個頭腦正常的孩子,怎麽就莫名其妙的慈悲了起來。
後來聆璿君忽然想通了,樂和也許是覺得自他己和這些被衝上岸的海魚很像。都來到了陌生的地方,失去了身邊的同伴。
他在曚港停留了七天——以聆璿君的視角來看,就隻是太陽的七次升落,但當年樂和是真的在曚港熬過了七個晝夜。七天其實不算很長,別說修士,就連凡人都未必會在乎七日都光陰。可孤獨之中都每一刻都是折磨。七天時間裏樂和沒有開口說過一句話——他當然沒有傷到聲帶,隻是身邊沒有願意陪他說話的人。而這七天裏他耳邊幾乎隨時都有人世的喧嘩,那份熱鬧卻最終沒能進到他的心裏,他還是覺得很寂寥,就好像是待在深山老林,天地間隻有他一個活物。
第七天他姑且調整好了氣息,身上的傷大致愈合,於是再度乘劍禦風,向西而行。
期間又是波折不斷。浮柔劍宗在諸多修仙門派之中聲名不算差,但終究也還是有那麽幾個仇家。聆璿君歎息的看著這個初出茅廬的傻徒孫不懂躲避鋒芒,一心想著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滄山為師父求藥,卻忘了繞開仇家所在的地界,撞上了好幾撥對浮柔劍宗懷有怨憤之心的修士,和他們大大小小交戰了數十場。
雖然每一次都勝了,但每一次都付出了代價。傷勢最重的時候他藏身在山崖峭壁之下,聽著自己鮮血一滴滴落下的清脆聲響,眼神黯淡無光。
聆璿君心中一動,忽然覺得這孩子很可憐。
他並沒有多少悲憫之心,會這麽想是因為……樂和讓他想起了他自己的曾經。早年他獨自闖蕩九州的時候,不知有多少次像樂和一樣身負重傷,隻能悄悄躲著舔舐傷口。那時的他還不懂“委屈”這種情緒,隻是疑惑這世界為何不公,他的對手斷幾根頭發都有人心疼,而他在陰冷的角落裏仍受痛苦卻沒有一個人來問他是否還好。
“潤娘……”聆璿君聽見半昏迷的樂和呢喃出這兩個字。
這時他倒是想起潤娘了。
樂和離開浮柔島那天,潤娘哭著來送他,修士不輕易喜悲,一年少年稚氣的樂和對凡人過於激烈的情感表達方式茫然無措,最後隻是木訥的向潤娘遞上了手帕。
聆璿君無意識的歎了口氣。之前他覺得這小子和他相像,現在仔細想想,分明一點也不像。樂和好歹還有個寧潤娘願意為他落淚呢。
也許是靠著這麽一點安慰,樂和熬過了追殺,最後他帶著一身的傷,活著去到了上洛城。
修士大多選在僻靜之所修行,但凡修仙門派,不是在密林深處,就是在高山之巔,唯獨天衢閣是個例外,天衢閣在凡人的國都上洛城。
自七千年前,那位被凡人稱為聖武帝的女人將皇宮建立在此處之後,上洛一直便是中原大地的心髒。他腳踩雲霞降落在城門上,城中的凡人見怪不怪的朝他投來漠然的一瞥。他的母親當時身在九重宮闕,是時任天子的講師,他想要見她,竟還需要通過凡人一個名為鴻臚寺的官署遞交文牒,而後才能被宦官引入宮門。聆璿君緘默的跟著他穿過複道迴廊,來到那個女人的跟前。
樂和原本是不想見自己母親的,可是僅憑他一人的力量推算出來的滄山方位根本不夠精確,他隻能來到天衢閣求助。
見到母親之後他才知道原來在他前往浮柔劍宗的這幾百年,他的父母早已分開。父親一心追逐大道,決意舍棄人世種種牽絆,許多年前就已經立誓,不見任何故人。母親也早就換了道侶,在見到他這個兒子時,眼神中隻有冷淡。
樂和原以為自己可以雲淡風輕,畢竟他從未期許過什麽父母之愛,也就不至於在此刻失落。然而麵對著母親陌生的目光,他終究還是忍不住心中刺痛。
也許是因為和凡人打交道的次數太多了,心也變得柔軟了。從前他並不在意這些的。
聆璿君冷眼看著這對母子,心緒複雜。
天衢閣與浮柔劍宗的關係不算壞,因此天衢閣內派出了數十名頂尖的弟子,在皇宮帝王龍氣最盛的太昭殿前擺下了北紜大陣,曆時九天九夜,終於算出了滄山的精確地點。
不過在樂和出發之前,母親試著阻攔了他一下,告訴他滄山危險,極有可能一去不迴。
當然,在聽到他堅持要去滄山之後,她便不再多說什麽了。可見她對兒子的關心也不過是客套而已,並不是真的就害怕失去他。
想要登上滄山,需要曆經重重的考驗,最兇險的是山上的寒天之陣。在陣中法力再高強的修士也隻如凡人一般用雙腳跋涉。山頂金母的神宮在暴雪中隱約看見,旅者奮力的邁動雙腿,卻會發現自己距目的地越來越遠。大雪一重又一重的落下,漸漸的天地間除了素白之外什麽都見不到,除了風聲外什麽都聽不到,哪怕是能夠通天徹地的大能,在這樣的環境下都會覺得自己渺小如塵礫,所有哀傷的往事、前塵的遺憾、消沉的悲念都會湧上心頭,看著沒有盡頭的白雪,到最後甚至會不再記得自己是誰,什麽壯誌什麽豪氣,都在風雪中被消磨,最後隻剩無盡的疲憊,遺忘了目的地的旅人孤獨的倒在雪原,任由自己被徹骨的寒冷活埋。
聆璿君跟著他一塊在雪中前行。幻境中的寒天陣對他似乎竟也起了作用。他越往前走越是疲倦,差不多快忘了自己是誰,心裏隻剩一片蒼涼。舉目望去四麵都是空空蕩蕩的白,鋪天蓋地的素色將人心一層層的裹住,時間與空間的概念被逐漸拋棄,他不記得自己在這絕對孤寂的雪原中前行了多久——也許是千萬年吧,否則為何顱內的記憶都變得那樣模糊?就好似是久經風霜之後斑駁的岩石。
七千年前聆璿君闖過許多仙宮神廟,唯獨不敢來這滄山。因為他知道這滄山的可怕不在於殺人,而是殺死身為活物的那顆“心。”
當樂和癱倒在雪地中的時候,聆璿君也在茫茫素白中搖搖欲墜。恍惚間他覺得自己好像成了樂和,又似乎是變成了一隻斷了線的風箏,被卷入了風暴之中,同這個世上沒有任何的羈絆。
樂和……樂和是個可憐蟲。師父雖然器重他,但他若死了,島上多得是同門能夠取代他;父母不愛他,他的死亡最多換得他們一聲歎息,他死了不會有人在意。過去千百年來養成的高傲崩塌,這一刻他卑微如塵埃。宇宙間誰會在意一粒塵埃呢?所以不妨閉眼吧,他活著於這個世間無益,死了也不會有誰在乎。
不……
不。
有個聲音卻倔強的在樂和心中一遍遍的重複。
潤娘會為他哭的。
潤娘在乎他,他記得他離開浮柔島的時候,她抽噎到上氣不接下氣的模樣。
凡人直白粗淺的情感表達在絕望之中給予了他生的希望,於他而言寧潤娘不再僅僅隻是愛人,她是風箏的線,是他與這個世間的牽絆。
他站起,一步步的走到了金母神宮。
他去了海島西岸,眺望茫茫大海,在視線看不到的盡頭,是中原大陸,是故鄉——樂和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家的眷戀,隻是每次迷惘之際都會無意識的來到這裏,然後在濤聲中放空深思。
潤娘就在這時候找到了他,背著雙手支支吾吾。他問她有什麽事,潤娘咬著下唇,抬眸匆匆瞥他一眼,最後千言萬語都被舍下,她隻說了一句話,“我就要及笄了。”
他眨了眨眼睛,不懂及笄對於凡人女子的涵義。
“及笄之後便可以許人了。”她望向他的目光似嗔、似羞、似怨、似無可奈何,沒有任何一個合適的詞語足夠描述她此時的眼波,那雙清透的褐色眸子如同深不見底的淵藪,墜入其中便再難爬出。
師父的歎息在這一刻再度劃過他的心頭,他看向天際,昏暗朦朧的雲層散開,露出了粲然的星辰,星光點亮了夜空,樂和心中也仿佛有一道亮光劃過,他忽然間明白了什麽。
“如果你要嫁人的話,”他轉過頭看著少女,“我怎麽樣?”
浮柔島上不禁嫁娶,他也曾見過有師兄姊情投意合結為道侶。至於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那更是不必要的禮節,隻要他想,他就可以與潤娘拜天拜地,結為夫妻。
潤娘因他的這句話而歡喜得紅了眼眶,拚了命的點頭,最後依偎在他的懷中嚎啕大哭。他雖然不懂她為何哭泣,卻也還是學著那位娶了妻的師兄一般,輕柔的拍著女孩的肩膀。
他們兩個人之中,是寧潤娘先動心,但他也曾義無反顧的迴應這份感情。
那年寧潤娘十四歲,樂和兩千歲。他們草率的許下了約定,卻不知道該如何踐行。
他們沒來得及成婚,因為沒過多久樂和就得到了大師兄給他的任務——冒死殺出被海妖圍困的浮柔島,前往西方滄山。
滄山據說位於雪域,神秘莫測,就連修仙者都沒有幾個能夠踏足其中。山上有上古神祇名曰:金母,手中有靈丹妙藥,那藥是拯救雲墟真人的最後希望。他被雲夢宮主所傷,已經到了油盡燈枯。
作為島上唯一擅長占卜,能夠推算出滄山方位的弟子,樂和義無反顧的接下了這一任務,帶著他的劍,獨自離開了浮柔島。
**
“你是樂和真人的妻子麽?”幻境之中,阿箬詢問那縷幽魂。
“又或者——”她看向那個麵目平庸的農人——他曾經頂著樂和真人的臉,又被幽魂變成了現在這幅模樣,“這才是你的所愛?”
幽魂發出哀戚的嗚咽。
“蜃、蜃……”
在嗚咽中,阿箬依稀聽見斷斷續續的人聲,就好似是一個女人被麻繩勒住後竭盡全力的求救。
“蜃……騙子……不能信……”
那隻常年盤踞海底,靠著霧氣編織幻夢的妖物,是這個世上最狡詐的生靈。
第26章 阿箬的聲音忽然從另一端……
聆璿君揮袖, 重重霧氣散去。就在剛才,蜃怪在他麵前重現了五百年前島上的一段往事。
“無聊的故事。”他冰冷的評價。
蜃怪默然無言。
他看見了一對男女如何相愛,但他對別人的情愛並不感興趣, 更何況這所謂的愛情隻是場鏡花水月。
五百年前,樂和曾為了替師父求藥而離開了浮柔島,他不在的那段時間裏,浮柔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雲墟油盡燈枯, 他的師兄弟鬥作一團, 曾經和睦的凡人村落也便得混亂不堪,而寧潤娘——寧潤娘也變了。清靈的少女,再見麵時已是臃腫憔悴的婦人, 看向他的眼神渾濁, 早已沒有了當初青澀的愛意。
阿箬從藏經閣的記載中推斷出了部分當年凡人在浮柔島上的遭遇, 之後聆璿君從島上的各個角落驗證了阿箬的推論。
保護凡人的樂和在離開浮柔島之後,島上凡人的生活逐漸艱難。浮柔島的土地不是不能給凡人們開墾種田,畢竟在靈氣滋養下, 再珍惜的靈植都能在島上存活,種些小麥粟米完全不成問題。
島上修士們害怕的是凡人吃飽穿暖之後, 繁衍的速度。他們上島後的第二年, 就有十一名嬰兒出生,之後每年都有成婚的夫婦和新生的孩童。他們在祁峰山腳建起了村落, 村落的規模越來越大,不斷侵吞蠶食著周邊土地。短時間內他們與島上的修士相安無事, 可是時間長了呢?也許某位修士閉關修煉個幾百年,某日打開洞府,就能發現宗門蕩然無存,而自己竟身在某座城池的菜市場裏。
凡人們敏銳的意識到了周遭的敵意。為了生存, 一方麵他們也有意識的低調處事,像是住在人類屋子裏的老鼠一樣謹慎,可是傳續香火是不少人的執念,夫妻敦倫亦是人的本能,每年總還是有新生兒降生;另一方麵他們開始有意識的討好修士,企圖找出如樂和一般慈悲心腸的“神仙”。
有些人想到了行賄。在田莊,農民們會小心翼翼的討好收租的“三老”;在城池黔首會巴結管理閭裏胥吏。人通過給位高者財物、奉承來換取利益已成了習慣,甚至更無恥的還可以為權貴獻上美人。
專心修道的內門弟子不會搭理這些凡人,卻難保那些道心未定的外門中人不會狐假虎威心生妄念——懾峰山巔的玉石雕像,便是某位外門弟子為了獻媚於雲墟而強迫凡人打造的。
寧潤娘就是在那段時間出嫁的,是的,聆璿君猜,寧潤娘應當是嫁給了旁人。因為寧無玷身上似乎並沒有留著樂和的血,這是那個女人與別的男子生下的後嗣。寧無玷的生父極有可能也是個凡人,與寧潤娘一般無二的凡人。寧無玷雖然屬於凡人中較為幸運的那一類,生來擁有靈竅,可資質實在平庸得過分,但凡有個靈力高強的父親,做兒子的都不至於天資如此差勁,聆璿君在見到寧無玷的第一眼,就看出了這孩子原本不適合修道,是樂和用丹藥和靈器強行將他送上了長老的位子。
聆璿君不清楚她究竟是移情別戀,還是在那段時間裏為了保全己身而忍辱。但總之,她違背了與樂和的誓言。
聆璿君早在七千年前就見多了癡男怨女,早已不會感到驚訝。不過樂和怕是心中不大好受,難怪之後變得瘋瘋癲癲。
再後來,是島上弟子為了爭奪掌門之位的那場混戰。那一戰海妖被內奸引到了島上——聆璿君未曾親眼見過那一戰,但他在浮柔島的部分區域發現了昔年激戰的痕跡,可以證明當年的慘烈戰況。那一百多名凡人不知為何竟然一個也沒能保住,寧潤娘夫婦也雙雙殞命。
陰瘴對樂和懷抱著極大的恨意,聆璿君懷疑當年他們的死或許並不簡單。還有就是——原本生活在海洋中的蜃怪竟然被困在了寧潤娘的墓裏,這也十分奇怪。島上弟子都說,是樂和解決了蜃。他不殺了這海妖,將它關在這陰氣極重的地底是想要慢慢折磨死它麽?
一重重的迷惑等著他來解決,然而聆璿君卻認為這些暫且都還不值得他駐足深思,他眼下急著去救阿箬,管不了別人的愛恨情仇。
然而薄霧又一次不依不饒的糾纏了過來,霧氣中隱約是誰的抽泣。
被一而再再而三的阻住去路,聆璿君多少有些惱了。指尖掐訣,金光淩厲的向前劈去,霧氣被破開,如同蟲豸一般暫時退卻蜷縮在角落,躍躍欲試而又戰戰兢兢。
“蜃,七千年前我聽說過你的名字。我知道你幾乎不會挪動,就一直躺在浮柔島附近的海域。早些年你庇護這一帶的海妖,那時的浮柔島是海妖結合產卵的地方,你用迷霧讓海上的船隻無力靠近。但雲墟發現了這座島,並且將此島據為了己有。當時我一心想找地方沉睡,沒有管教好這個徒弟算是我的過錯,所以今日我不會對你動手,我來這裏隻是為了尋找一個凡人姑娘,找到了我就走,你不要阻攔我。”
聆璿君不說這話還好,一說完原本安靜的蜃怪便如同受到了什麽刺激一般,霧氣再度變得濃鬱,對著聆璿君氣勢洶洶的撲來,霧氣中伸出了肉質的觸須,衝著聆璿君的要害刺去。
因為方才承諾過不會對蜃怪動手,聆璿君隻能閃躲,被動的招架蜃怪的攻擊。以他的修為想要在蜃怪如狂風驟雨一般的襲擊中全身而退並不難,可是蜃怪不斷的撞擊墓穴,他擔心這座修建於五百年前的古墓很快就會被撞塌,阿箬如果還在這墓穴中——雖然他不知道她此刻在哪,但墓穴坍塌,她大概會死。
想到這裏聆璿君放棄了後撤,像是自投羅網一般直接撲向了濃霧,直刺霧氣最深處的蜃怪。
那濃鬱的白霧化作牢籠,一下子將他嚴嚴實實的籠罩。
*
聆璿君不害怕蜃怪的蠱惑,蜃怪擾亂不了他的意誌,他能夠分辨出夢境與現實。
穿過濃霧之後,他見到的是——海港。
很顯然,這又是一個幻境。他警惕的四下打量,尋找這個幻境的突破口。就在這時,他見到了樂和,神態更為年輕的浮柔弟子樂和。
出於好奇,聆璿君放下了掐訣的手。他倒要看看,這一次蜃怪又想要他看什麽。
**
雲墟法力最強的時候,壓製住了浮柔島周遭的海怪,甚至還利用了蜃的能力,設下了護島大陣,將蜃的霧氣化作了對浮柔劍宗保護的一環。
不過凡事都有個因果輪迴,當年肆無忌憚時有多暢快,日後遭報應時便有多慘痛。雲墟瀕死之時,曾經懾服於他的海中精怪們紛紛掙脫了契約,將浮柔島牢牢包圍。它們意識到了樂和出海是想要為師父尋找一線生機,於是對樂和的圍剿也就格外的兇狠。
樂和的師兄姊們結成劍陣,浴血而戰,以慘烈的方式護送他離開浮柔島,最後每一位雲墟親手教出來的高徒都在這一戰中身受重傷,抵達西邊大陸海岸的,唯有樂和一人,而那時的樂和在九死一生後,再深厚的靈力也無法支持他繼續禦劍。
他隻好喬裝成了凡人,混在了市井之中,默默的調息,靠著天地日月的精華養傷。
那是一座名為曚的海港,他坐在海灘上看著人來人往的俗世繁華,過了好一陣子終於想起,他曾經在潤娘口中聽到過“曚”這個名字。潤娘說她是因為家鄉遭災才登上船隻遠赴重洋的,出發之時曚港冷寂得如同一座墳丘。可是這才過去多久呢,曚港便又重新恢複了熱鬧。凡人的生命力真是可怕,就像是永遠也燒不盡的野草。
樂和將身上素白如雪的羽衣化作了粗麻短打,長發淩亂的束起裹在黑色的頭巾裏,看著就好像就是一個尋常的凡人。潤娘和他講過人世的風俗,他完全知道自己該怎樣才能讓自己像一個凡人。可是——再精妙的模仿終究也隻是模仿而已。
他站在人潮湧動的海灘,身邊販夫走卒來來往往,而他則仿佛與這份熱鬧剝離了一般,難以融入。日落之後,喧囂漸漸散去,再忙碌的傭工都擦著臉上的汗離開了這裏,個個走時步履輕盈——因為他們是要迴家了,在凡世,再孤獨的人也終歸有家,小小的棲身之所,住著相互扶持的人。隻剩樂和仍舊站在沙灘上,在月光下靜靜的注視著自己的影子。
退潮之後的海岸上有不慎被衝上岸的小魚,離開海水來到陸地之後,隻能絕望的張大嘴掙紮,合不上的眼睛中透著淒然的絕望。樂和那一整個晚上都在不停的撿拾上岸的魚,將它們重新拋迴大海裏。
聆璿君身為這個幻境的“局外之人”,看著這個樂和在喧鬧之中發呆,看著他踩在月下如雪一般的砂礫上,來來迴迴的撿拾擱淺的魚。有時候他會不自覺得沉浸在這個幻境之中,以為自己就是樂和,但更多時候他保持著清醒。
清醒狀態下的他看向樂和的眼眸中滿是疑惑。他不明白自己這個徒孫為什麽要做如此沒有意義的事情。萬物生死自有命數。修道之人無論修的是什麽道,都不該擅自摻和幾條魚的生死,樂和平日裏也是個頭腦正常的孩子,怎麽就莫名其妙的慈悲了起來。
後來聆璿君忽然想通了,樂和也許是覺得自他己和這些被衝上岸的海魚很像。都來到了陌生的地方,失去了身邊的同伴。
他在曚港停留了七天——以聆璿君的視角來看,就隻是太陽的七次升落,但當年樂和是真的在曚港熬過了七個晝夜。七天其實不算很長,別說修士,就連凡人都未必會在乎七日都光陰。可孤獨之中都每一刻都是折磨。七天時間裏樂和沒有開口說過一句話——他當然沒有傷到聲帶,隻是身邊沒有願意陪他說話的人。而這七天裏他耳邊幾乎隨時都有人世的喧嘩,那份熱鬧卻最終沒能進到他的心裏,他還是覺得很寂寥,就好像是待在深山老林,天地間隻有他一個活物。
第七天他姑且調整好了氣息,身上的傷大致愈合,於是再度乘劍禦風,向西而行。
期間又是波折不斷。浮柔劍宗在諸多修仙門派之中聲名不算差,但終究也還是有那麽幾個仇家。聆璿君歎息的看著這個初出茅廬的傻徒孫不懂躲避鋒芒,一心想著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滄山為師父求藥,卻忘了繞開仇家所在的地界,撞上了好幾撥對浮柔劍宗懷有怨憤之心的修士,和他們大大小小交戰了數十場。
雖然每一次都勝了,但每一次都付出了代價。傷勢最重的時候他藏身在山崖峭壁之下,聽著自己鮮血一滴滴落下的清脆聲響,眼神黯淡無光。
聆璿君心中一動,忽然覺得這孩子很可憐。
他並沒有多少悲憫之心,會這麽想是因為……樂和讓他想起了他自己的曾經。早年他獨自闖蕩九州的時候,不知有多少次像樂和一樣身負重傷,隻能悄悄躲著舔舐傷口。那時的他還不懂“委屈”這種情緒,隻是疑惑這世界為何不公,他的對手斷幾根頭發都有人心疼,而他在陰冷的角落裏仍受痛苦卻沒有一個人來問他是否還好。
“潤娘……”聆璿君聽見半昏迷的樂和呢喃出這兩個字。
這時他倒是想起潤娘了。
樂和離開浮柔島那天,潤娘哭著來送他,修士不輕易喜悲,一年少年稚氣的樂和對凡人過於激烈的情感表達方式茫然無措,最後隻是木訥的向潤娘遞上了手帕。
聆璿君無意識的歎了口氣。之前他覺得這小子和他相像,現在仔細想想,分明一點也不像。樂和好歹還有個寧潤娘願意為他落淚呢。
也許是靠著這麽一點安慰,樂和熬過了追殺,最後他帶著一身的傷,活著去到了上洛城。
修士大多選在僻靜之所修行,但凡修仙門派,不是在密林深處,就是在高山之巔,唯獨天衢閣是個例外,天衢閣在凡人的國都上洛城。
自七千年前,那位被凡人稱為聖武帝的女人將皇宮建立在此處之後,上洛一直便是中原大地的心髒。他腳踩雲霞降落在城門上,城中的凡人見怪不怪的朝他投來漠然的一瞥。他的母親當時身在九重宮闕,是時任天子的講師,他想要見她,竟還需要通過凡人一個名為鴻臚寺的官署遞交文牒,而後才能被宦官引入宮門。聆璿君緘默的跟著他穿過複道迴廊,來到那個女人的跟前。
樂和原本是不想見自己母親的,可是僅憑他一人的力量推算出來的滄山方位根本不夠精確,他隻能來到天衢閣求助。
見到母親之後他才知道原來在他前往浮柔劍宗的這幾百年,他的父母早已分開。父親一心追逐大道,決意舍棄人世種種牽絆,許多年前就已經立誓,不見任何故人。母親也早就換了道侶,在見到他這個兒子時,眼神中隻有冷淡。
樂和原以為自己可以雲淡風輕,畢竟他從未期許過什麽父母之愛,也就不至於在此刻失落。然而麵對著母親陌生的目光,他終究還是忍不住心中刺痛。
也許是因為和凡人打交道的次數太多了,心也變得柔軟了。從前他並不在意這些的。
聆璿君冷眼看著這對母子,心緒複雜。
天衢閣與浮柔劍宗的關係不算壞,因此天衢閣內派出了數十名頂尖的弟子,在皇宮帝王龍氣最盛的太昭殿前擺下了北紜大陣,曆時九天九夜,終於算出了滄山的精確地點。
不過在樂和出發之前,母親試著阻攔了他一下,告訴他滄山危險,極有可能一去不迴。
當然,在聽到他堅持要去滄山之後,她便不再多說什麽了。可見她對兒子的關心也不過是客套而已,並不是真的就害怕失去他。
想要登上滄山,需要曆經重重的考驗,最兇險的是山上的寒天之陣。在陣中法力再高強的修士也隻如凡人一般用雙腳跋涉。山頂金母的神宮在暴雪中隱約看見,旅者奮力的邁動雙腿,卻會發現自己距目的地越來越遠。大雪一重又一重的落下,漸漸的天地間除了素白之外什麽都見不到,除了風聲外什麽都聽不到,哪怕是能夠通天徹地的大能,在這樣的環境下都會覺得自己渺小如塵礫,所有哀傷的往事、前塵的遺憾、消沉的悲念都會湧上心頭,看著沒有盡頭的白雪,到最後甚至會不再記得自己是誰,什麽壯誌什麽豪氣,都在風雪中被消磨,最後隻剩無盡的疲憊,遺忘了目的地的旅人孤獨的倒在雪原,任由自己被徹骨的寒冷活埋。
聆璿君跟著他一塊在雪中前行。幻境中的寒天陣對他似乎竟也起了作用。他越往前走越是疲倦,差不多快忘了自己是誰,心裏隻剩一片蒼涼。舉目望去四麵都是空空蕩蕩的白,鋪天蓋地的素色將人心一層層的裹住,時間與空間的概念被逐漸拋棄,他不記得自己在這絕對孤寂的雪原中前行了多久——也許是千萬年吧,否則為何顱內的記憶都變得那樣模糊?就好似是久經風霜之後斑駁的岩石。
七千年前聆璿君闖過許多仙宮神廟,唯獨不敢來這滄山。因為他知道這滄山的可怕不在於殺人,而是殺死身為活物的那顆“心。”
當樂和癱倒在雪地中的時候,聆璿君也在茫茫素白中搖搖欲墜。恍惚間他覺得自己好像成了樂和,又似乎是變成了一隻斷了線的風箏,被卷入了風暴之中,同這個世上沒有任何的羈絆。
樂和……樂和是個可憐蟲。師父雖然器重他,但他若死了,島上多得是同門能夠取代他;父母不愛他,他的死亡最多換得他們一聲歎息,他死了不會有人在意。過去千百年來養成的高傲崩塌,這一刻他卑微如塵埃。宇宙間誰會在意一粒塵埃呢?所以不妨閉眼吧,他活著於這個世間無益,死了也不會有誰在乎。
不……
不。
有個聲音卻倔強的在樂和心中一遍遍的重複。
潤娘會為他哭的。
潤娘在乎他,他記得他離開浮柔島的時候,她抽噎到上氣不接下氣的模樣。
凡人直白粗淺的情感表達在絕望之中給予了他生的希望,於他而言寧潤娘不再僅僅隻是愛人,她是風箏的線,是他與這個世間的牽絆。
他站起,一步步的走到了金母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