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青褐色的山岩高高聳入雲天。岩壁上羅絡著紫藤翠蔓,飄懸著綠葉紅花,四周縷縷煙霞繚繞。棲息在岩石頂上的山鷹不時乍地驚起,一會又悠然飄落。
這扇陡峭的山岩坐落在山峰的左側,人們便稱它為“左青石”。在傳說中,左青石是這方土地上的神靈,是人們祖先的化身。從這裏綿延開去的峰巒疊障,緊緊地環抱著山底下的田園村落,因而阻擋了人們的視野,遠處的世界便顯得模糊而又混沌,唯有這左青石抬頭可見,而且還帶著幾分神聖的光色。
左青石俯瞰著它下麵生生息息的子民。山腰上有座簡陋的寺院,名叫青石庵。寺院裏,香火青煙長年不斷,時有善男信女前來頂禮膜拜。
依山腳排開的幾百家店鋪,參差錯落,形成了約半裏長的市麵。最初,人們稱它為“長鋪裏”:後來,用青石板鋪出了一條街道,兩旁嵌砌著鵝卵石,也就有人叫它“石板街”:正式定名“青石鎮”則是又過了十多年之後的事情。街後,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蜿蜒向東流去。河麵上跨著一座四拱石橋,它已經有了兩百餘年的曆史,與下遊不遠處一座高高的寶塔相匹配,形成張弓搭箭之勢,倒是算得上一處景觀,成了值得小鎮人引以自豪的祖輩榮光。過了河,有一條青石長堤,堤內是一片水田,水田的四周疏疏落落地散布著好些農家院舍,近旁有著不少的果園茶坡,再向前走,便是一脈莽莽蒼蒼的被稱作大後山的原始林帶。
小鎮實在太小,偏僻而又閉塞。既沒有人將它標上地圖,也沒有人為它編誌記事。但是,每個人的心靈都是世界不同角度的投影,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一部各具獨特意義的書,無論如何,小鎮總算是世界無可分割的一部分,所有發生在這裏的悲歡離合,生死代謝的故事,同樣是由於世界的整體運行演繹而來。
橋頭左側新開了一家麵食店,主人叫李鬆福。他四十上下年紀,單身,外地人,曾經被一支潰散的部隊拉了民夫,最後才流落到這小鎮上。他迴不了老家,隻得在小鎮上打工度日。由於他為人忠厚,又能做一手好飯菜,被一家食品店的老板收留下來當了幾年幫手,後來,這老板身患絕症,求醫無效,店子也就倒閉了。李鬆福代為當了孝子之後,便在橋頭租下了這個鋪麵,掛上一塊三尺來長的木招牌開起業來。原先這家鋪麵的老板姓彭,是個開小貨棧的,因為負債累累,他隻得棄家出逃,這就苦壞了留下來的孤兒寡母。現在,母子二人不得不退避到後院一間堆放雜物的破房子裏勉強安身。
俗話說,“禍不單行”,彭家的兒子偏偏在這時候生了病。房門半掩著,屋裏的光線十分暗淡,母親顯得愁苦萬千。她緊緊地摟抱著兒子,默然呆坐著,孩子的眼睛半開半合,頸根幹瘦,頭無力地偏倒在母親懷裏,母親的淚水又淌了下來。
“這孩子一下地就沒有了父親,無父便是無天,無天如何活命?光剩下幾根骨頭,恐怕是難救了!”
站在母親對麵說話的人叫薑聖初,是隻隔一層破壁的緊鄰,他靠織布染布,串鄉叫賣營生。剛才進門時,“布把子”就豎立在門口的牆根下。他習慣地用那染得紫醬的大手狠狠地抓著頭皮,兩眼骨碌碌地滿屋裏搜尋著什麽,最後,目光落在房梁上的幾塊木板上,他是在盤算著為彭家孩子安排善後的事情了。
“到時候,你便叫我一聲,若不在,就讓我家小子信和上西村去找我──生死有命,傷心掉淚也沒有什麽用處……”
母親緊緊地摟著孩子,連連抽泣,深恐薑聖初這話立即應驗。薑聖初在屋裏轉了一圈,也覺得這女人可憐,卻又說不出什麽好聽的安慰話來:
“興許是這孩子的命大,無德無福的人家招受不下──我早就說過這孩子長得少見的聰明,太聰明了可不是件好事──如果當初把他送給了大戶人家,或者許與寺院當了和尚,那倒說不準還有些救路──可現在是已經晚了!”
母親仍然默不做聲,眉頭擰得更緊了,薑聖初見她沒有答腔,便轉身退出門去,掮起牆邊的“布把子”走了,他想,誤了今天的生意,誰能供我明天的早飯?
“這個沒肝沒肺沒心腸的家夥!”一個女人從廚房裏端著湯藥出來。她叫吳棗秀,還不到二十歲,頭上紮著條白布,那是為她那暴病死去不久的丈夫戴孝。丈夫一死,這位薑家的二媳婦就更加不得安生。她對當家的兄長薑聖初深惡痛絕,“香姐姐,你可千萬別聽他這種傷天害理的鬼話,他是個專吃死人的家夥!”
吳棗秀總是稱唿彭家女人為姐姐,但按理說來,她應該稱唿眼下這遭難的女人為姨媽。彭家女人的娘家姓黃,她那不常用的名字叫黃大香。吳棗秀早年過世的母親是黃大香的遠房姐妹,隻是很少往來,待到吳棗秀嫁來薑家,她們成了緊鄰時才說起這層關係,可是,吳棗秀已經“香姐香姐”地叫慣了,改不過口來,黃大香也不計較。在困難中,這兩個年輕寡居的女人同病相憐,互為依靠,現在越來越親密了。這些天來,吳棗秀日夜陪伴著黃大香母子。她說薑聖初專吃死人這話,是指薑聖初常常去幫人料理喪事,他膽大,不怕髒,肯出力,幹些抹屍、換衣`入棺之類的事,這能討得個好,也能賺口肉菜飯吃,在小鎮上,還真少不得這種人。剛才他來彭家,一是顯示關照,二是想讓弟媳吳棗秀趕快迴家去上織布機。他家有兩張織布機,老婆臥病,吳棗秀來了彭家,已經停機好幾天了。他知道吳棗秀躲在廚房裏不肯出來,但他最後還是沒開口發話,照他說,這是因為黃大香對他有過救命之恩。
多年以前,薑聖初的老母親還在世,小兄弟尚未成年,他自己娶親不到一年便添了兒子薑信和,一家五口人,吃食眼見著緊了起來。他老婆本來是個身強力壯的好勞力,卻被生育所累,兒子長到四歲多一點,薑聖初已讓老婆墮了一次胎,溺斃了一個女嬰,接著又懷上了身孕。墮胎的方法很野蠻,溺嬰的情景更殘酷,無論是對母親的身體和精神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他老婆再也不肯作這種事情了,但拖著日見沉重的身子又幫不上丈夫的忙,薑家的日子就越顯艱難,好在薑聖初好爭強,不懶惰。那時,鄉紳們商議了用青石板鋪設街麵,辦法無非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薑聖初除了那份躲不過的義務差役之外,還可以領著十幾歲的弟弟去青石坑搬運三次大石板,這樣就能換迴全家人所需的一升米,兩升雜糧。卻不幸,有一次他滑倒在山路上,大青石砸著他的左腿,又從他身上翻滾過去,當他掙紮著爬起來,扶住小兄弟,強撐著迴到家裏時,已是血肉模糊的一個人。那是大熱天,加上缺醫、無藥、少食,他傷口感染,熱病纏身,一連個多月臥床不起。薑家的頂門柱一歪斜,立時滿屋淒淒慘慘:老人、病人、產婦、小孩哀號哭叫一齊來了。正是在這個時候黃大香接濟了薑家,照應了薑家,她也真是積了一份厚德:還從接生的水盆裏撈救出了一個女嬰,那就是後來成了青石鎮辦事處主任夫人的薑銀花。
薑聖初沒有叫吳棗秀馬上迴去,也確實是顧及到了黃大香以前的種種好處。
“香姐姐,給孩子喂下這藥吧。”吳棗秀用舌頭試了試湯藥的溫涼,又取來塊破布圍在孩子的脖頸上,準備喂藥。她見黃大香兩眼失神地發著呆,便說,“看把你嚇成個什麽樣子了!怎麽這就叫做無父無天?鬼話,我在娘肚子裏便死了父親,到現時想死還死不了呢!”
“孩子他爹是出了遠門,那也說不得一準是死了……”黃大香喃喃叨念。她迴過神來,“你把手腳放輕點兒吧,慢慢兒試著喂。”
“隻能靠藥──”棗秀把孩子的頭扶轉過來,“你也別去想著他那個沒良心的爹是死是活的。”
藥剛剛入口,孩子立即驚覺過來,他使出最後的一點力氣拚命地抗拒著,把藥全都吐了出來。吳棗秀用腿夾住孩子的雙腳,一手捏住孩子的鼻子,一手將藥灌了下去,但孩子緊咬牙關,又將藥噴出來不少。一時,孩子臉色發青,抽不過氣來。母親急忙推開吳棗秀的手:“歇歇,快歇歇!”
“不吃藥,病如何能好?這孩子……唉!”吳棗秀端著藥碗站立在一旁等著。
母親緊緊地把孩子護在懷裏,臉色變成死灰一般。她慢慢地背轉身去,又抽咽起來。
幸虧孩子隻是昏迷了過去。母親向老天祈禱,“要罰就罰我吧,孩子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就不該讓他遭罪的……”
“這藥等一會兒再喂嗎?”吳棗秀無可奈何地問。
“把它倒了。藥治得了病,可救不了命,還是聽天吧……”黃大香不忍再見到剛才這揪心揪肺的一幕。
前屋的李鬆福已在門邊呆立了好一陣。吳棗秀不高興這個男人的畏畏縮縮,便沒好氣地朝他說:“有事便進來,沒事便走,別在那裏探頭探腦的!”
李鬆福蹩進門來,顯得有些手足無措。黃大香也知道他先前就一直站立在門外頭,見他進屋來,便說:“李伯,你坐坐吧。”
李鬆福給黃大香母子送來了一小包米。黃大香知道這人是個大好人,但她急忙推辭:“前些天借了你的米還沒有吃完呢,還是待吃完了再借吧。”
其實,彭家米桶裏的米已經沒有了,黃大香隻是覺得她不能夠過多地麻煩這個單身男人。他來送過兩次米,雖然每次都沒有說什麽多餘的話,但黃大香卻少不得有一些顧忌。李鬆福把米袋放下來,便退了出去。黃大香慌忙叫住他:“李伯,你聽我說!”
李鬆福站住了腳,迴轉身來。
黃大香拿起米袋伸給李鬆福,一時又覺得話不好出口,低頭思忖了一下:“真的,我在對門張家也借了些米,等吃了再……”
“這米可不一般,是百家米,讓孩子吃了好呢。”李鬆福這陣才說明白,“聽一個唱漁鼓的叫化子說,討來的百家米能醫治百病,我便買下些給你送來,你就試試吧,也許真能夠管些用呢。”
黃大香不說話了。吳棗秀把那包“百家米”接了過來,她見黃大香此刻心煩意亂,也無話好說,隻直直地站立在一旁。李鬆福竟不敢正視這兩個女人,他遠遠地望著奄奄一息的孩子,那一向愁苦的臉色更顯憂鬱,也更顯木訥。就這樣,幾個人默默然呆住了好一會,李鬆福才轉過身子,拖著遲緩的腳步迴前屋去了。
屋裏的光線愈加暗淡下來,是外麵的天色將要晚了麽?
這扇陡峭的山岩坐落在山峰的左側,人們便稱它為“左青石”。在傳說中,左青石是這方土地上的神靈,是人們祖先的化身。從這裏綿延開去的峰巒疊障,緊緊地環抱著山底下的田園村落,因而阻擋了人們的視野,遠處的世界便顯得模糊而又混沌,唯有這左青石抬頭可見,而且還帶著幾分神聖的光色。
左青石俯瞰著它下麵生生息息的子民。山腰上有座簡陋的寺院,名叫青石庵。寺院裏,香火青煙長年不斷,時有善男信女前來頂禮膜拜。
依山腳排開的幾百家店鋪,參差錯落,形成了約半裏長的市麵。最初,人們稱它為“長鋪裏”:後來,用青石板鋪出了一條街道,兩旁嵌砌著鵝卵石,也就有人叫它“石板街”:正式定名“青石鎮”則是又過了十多年之後的事情。街後,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蜿蜒向東流去。河麵上跨著一座四拱石橋,它已經有了兩百餘年的曆史,與下遊不遠處一座高高的寶塔相匹配,形成張弓搭箭之勢,倒是算得上一處景觀,成了值得小鎮人引以自豪的祖輩榮光。過了河,有一條青石長堤,堤內是一片水田,水田的四周疏疏落落地散布著好些農家院舍,近旁有著不少的果園茶坡,再向前走,便是一脈莽莽蒼蒼的被稱作大後山的原始林帶。
小鎮實在太小,偏僻而又閉塞。既沒有人將它標上地圖,也沒有人為它編誌記事。但是,每個人的心靈都是世界不同角度的投影,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一部各具獨特意義的書,無論如何,小鎮總算是世界無可分割的一部分,所有發生在這裏的悲歡離合,生死代謝的故事,同樣是由於世界的整體運行演繹而來。
橋頭左側新開了一家麵食店,主人叫李鬆福。他四十上下年紀,單身,外地人,曾經被一支潰散的部隊拉了民夫,最後才流落到這小鎮上。他迴不了老家,隻得在小鎮上打工度日。由於他為人忠厚,又能做一手好飯菜,被一家食品店的老板收留下來當了幾年幫手,後來,這老板身患絕症,求醫無效,店子也就倒閉了。李鬆福代為當了孝子之後,便在橋頭租下了這個鋪麵,掛上一塊三尺來長的木招牌開起業來。原先這家鋪麵的老板姓彭,是個開小貨棧的,因為負債累累,他隻得棄家出逃,這就苦壞了留下來的孤兒寡母。現在,母子二人不得不退避到後院一間堆放雜物的破房子裏勉強安身。
俗話說,“禍不單行”,彭家的兒子偏偏在這時候生了病。房門半掩著,屋裏的光線十分暗淡,母親顯得愁苦萬千。她緊緊地摟抱著兒子,默然呆坐著,孩子的眼睛半開半合,頸根幹瘦,頭無力地偏倒在母親懷裏,母親的淚水又淌了下來。
“這孩子一下地就沒有了父親,無父便是無天,無天如何活命?光剩下幾根骨頭,恐怕是難救了!”
站在母親對麵說話的人叫薑聖初,是隻隔一層破壁的緊鄰,他靠織布染布,串鄉叫賣營生。剛才進門時,“布把子”就豎立在門口的牆根下。他習慣地用那染得紫醬的大手狠狠地抓著頭皮,兩眼骨碌碌地滿屋裏搜尋著什麽,最後,目光落在房梁上的幾塊木板上,他是在盤算著為彭家孩子安排善後的事情了。
“到時候,你便叫我一聲,若不在,就讓我家小子信和上西村去找我──生死有命,傷心掉淚也沒有什麽用處……”
母親緊緊地摟著孩子,連連抽泣,深恐薑聖初這話立即應驗。薑聖初在屋裏轉了一圈,也覺得這女人可憐,卻又說不出什麽好聽的安慰話來:
“興許是這孩子的命大,無德無福的人家招受不下──我早就說過這孩子長得少見的聰明,太聰明了可不是件好事──如果當初把他送給了大戶人家,或者許與寺院當了和尚,那倒說不準還有些救路──可現在是已經晚了!”
母親仍然默不做聲,眉頭擰得更緊了,薑聖初見她沒有答腔,便轉身退出門去,掮起牆邊的“布把子”走了,他想,誤了今天的生意,誰能供我明天的早飯?
“這個沒肝沒肺沒心腸的家夥!”一個女人從廚房裏端著湯藥出來。她叫吳棗秀,還不到二十歲,頭上紮著條白布,那是為她那暴病死去不久的丈夫戴孝。丈夫一死,這位薑家的二媳婦就更加不得安生。她對當家的兄長薑聖初深惡痛絕,“香姐姐,你可千萬別聽他這種傷天害理的鬼話,他是個專吃死人的家夥!”
吳棗秀總是稱唿彭家女人為姐姐,但按理說來,她應該稱唿眼下這遭難的女人為姨媽。彭家女人的娘家姓黃,她那不常用的名字叫黃大香。吳棗秀早年過世的母親是黃大香的遠房姐妹,隻是很少往來,待到吳棗秀嫁來薑家,她們成了緊鄰時才說起這層關係,可是,吳棗秀已經“香姐香姐”地叫慣了,改不過口來,黃大香也不計較。在困難中,這兩個年輕寡居的女人同病相憐,互為依靠,現在越來越親密了。這些天來,吳棗秀日夜陪伴著黃大香母子。她說薑聖初專吃死人這話,是指薑聖初常常去幫人料理喪事,他膽大,不怕髒,肯出力,幹些抹屍、換衣`入棺之類的事,這能討得個好,也能賺口肉菜飯吃,在小鎮上,還真少不得這種人。剛才他來彭家,一是顯示關照,二是想讓弟媳吳棗秀趕快迴家去上織布機。他家有兩張織布機,老婆臥病,吳棗秀來了彭家,已經停機好幾天了。他知道吳棗秀躲在廚房裏不肯出來,但他最後還是沒開口發話,照他說,這是因為黃大香對他有過救命之恩。
多年以前,薑聖初的老母親還在世,小兄弟尚未成年,他自己娶親不到一年便添了兒子薑信和,一家五口人,吃食眼見著緊了起來。他老婆本來是個身強力壯的好勞力,卻被生育所累,兒子長到四歲多一點,薑聖初已讓老婆墮了一次胎,溺斃了一個女嬰,接著又懷上了身孕。墮胎的方法很野蠻,溺嬰的情景更殘酷,無論是對母親的身體和精神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他老婆再也不肯作這種事情了,但拖著日見沉重的身子又幫不上丈夫的忙,薑家的日子就越顯艱難,好在薑聖初好爭強,不懶惰。那時,鄉紳們商議了用青石板鋪設街麵,辦法無非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薑聖初除了那份躲不過的義務差役之外,還可以領著十幾歲的弟弟去青石坑搬運三次大石板,這樣就能換迴全家人所需的一升米,兩升雜糧。卻不幸,有一次他滑倒在山路上,大青石砸著他的左腿,又從他身上翻滾過去,當他掙紮著爬起來,扶住小兄弟,強撐著迴到家裏時,已是血肉模糊的一個人。那是大熱天,加上缺醫、無藥、少食,他傷口感染,熱病纏身,一連個多月臥床不起。薑家的頂門柱一歪斜,立時滿屋淒淒慘慘:老人、病人、產婦、小孩哀號哭叫一齊來了。正是在這個時候黃大香接濟了薑家,照應了薑家,她也真是積了一份厚德:還從接生的水盆裏撈救出了一個女嬰,那就是後來成了青石鎮辦事處主任夫人的薑銀花。
薑聖初沒有叫吳棗秀馬上迴去,也確實是顧及到了黃大香以前的種種好處。
“香姐姐,給孩子喂下這藥吧。”吳棗秀用舌頭試了試湯藥的溫涼,又取來塊破布圍在孩子的脖頸上,準備喂藥。她見黃大香兩眼失神地發著呆,便說,“看把你嚇成個什麽樣子了!怎麽這就叫做無父無天?鬼話,我在娘肚子裏便死了父親,到現時想死還死不了呢!”
“孩子他爹是出了遠門,那也說不得一準是死了……”黃大香喃喃叨念。她迴過神來,“你把手腳放輕點兒吧,慢慢兒試著喂。”
“隻能靠藥──”棗秀把孩子的頭扶轉過來,“你也別去想著他那個沒良心的爹是死是活的。”
藥剛剛入口,孩子立即驚覺過來,他使出最後的一點力氣拚命地抗拒著,把藥全都吐了出來。吳棗秀用腿夾住孩子的雙腳,一手捏住孩子的鼻子,一手將藥灌了下去,但孩子緊咬牙關,又將藥噴出來不少。一時,孩子臉色發青,抽不過氣來。母親急忙推開吳棗秀的手:“歇歇,快歇歇!”
“不吃藥,病如何能好?這孩子……唉!”吳棗秀端著藥碗站立在一旁等著。
母親緊緊地把孩子護在懷裏,臉色變成死灰一般。她慢慢地背轉身去,又抽咽起來。
幸虧孩子隻是昏迷了過去。母親向老天祈禱,“要罰就罰我吧,孩子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就不該讓他遭罪的……”
“這藥等一會兒再喂嗎?”吳棗秀無可奈何地問。
“把它倒了。藥治得了病,可救不了命,還是聽天吧……”黃大香不忍再見到剛才這揪心揪肺的一幕。
前屋的李鬆福已在門邊呆立了好一陣。吳棗秀不高興這個男人的畏畏縮縮,便沒好氣地朝他說:“有事便進來,沒事便走,別在那裏探頭探腦的!”
李鬆福蹩進門來,顯得有些手足無措。黃大香也知道他先前就一直站立在門外頭,見他進屋來,便說:“李伯,你坐坐吧。”
李鬆福給黃大香母子送來了一小包米。黃大香知道這人是個大好人,但她急忙推辭:“前些天借了你的米還沒有吃完呢,還是待吃完了再借吧。”
其實,彭家米桶裏的米已經沒有了,黃大香隻是覺得她不能夠過多地麻煩這個單身男人。他來送過兩次米,雖然每次都沒有說什麽多餘的話,但黃大香卻少不得有一些顧忌。李鬆福把米袋放下來,便退了出去。黃大香慌忙叫住他:“李伯,你聽我說!”
李鬆福站住了腳,迴轉身來。
黃大香拿起米袋伸給李鬆福,一時又覺得話不好出口,低頭思忖了一下:“真的,我在對門張家也借了些米,等吃了再……”
“這米可不一般,是百家米,讓孩子吃了好呢。”李鬆福這陣才說明白,“聽一個唱漁鼓的叫化子說,討來的百家米能醫治百病,我便買下些給你送來,你就試試吧,也許真能夠管些用呢。”
黃大香不說話了。吳棗秀把那包“百家米”接了過來,她見黃大香此刻心煩意亂,也無話好說,隻直直地站立在一旁。李鬆福竟不敢正視這兩個女人,他遠遠地望著奄奄一息的孩子,那一向愁苦的臉色更顯憂鬱,也更顯木訥。就這樣,幾個人默默然呆住了好一會,李鬆福才轉過身子,拖著遲緩的腳步迴前屋去了。
屋裏的光線愈加暗淡下來,是外麵的天色將要晚了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