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淮南王之間的攤牌,比何天預計的來的更快。
外人眼中,“一山不容二虎”,當事雙方,又豈會無動於衷?暗地裏,都在緊鑼密鼓的布置!
不過,淮南王的路數,不同於趙王,趙王是上上下下,廣結善緣;淮南王呢?悶著頭,“陰養死士”。
作為淮南王曾經的國相,劉頌曾委婉勸說故主,應該多多爭取朝士的支持,淮南王口頭上雖很謙虛的表示“受教”,但實際的操作,並未有什麽變化。
石崇輸誠,淮南王的反應很冷淡,一來,淮南王不缺錢,不覺得首富能幫上啥忙;二來,廣城君出殯,石崇和潘嶽兩個,在靈車旁哭天喊地、如喪考妣的模樣,也實在叫淮南王齒冷。
事實上,淮南王很自信。
他的自信,來源於兩方麵:
其一,是實力。
淮南是大國,這不必說了。
淮南之外,司馬允的母弟司馬晏封吳王,封戶超過十萬,也是一等一的大國。
而且,地理上,淮南、吳二國連為一體。
兩兄弟感情極篤,今年十二歲的司馬晏,打小就崇拜和依戀九兄,九兄說一,他絕不會說二,兄友弟恭,就如同淮南、吳之山水緊密相連。
還不止。
秦王柬死後無嗣,司馬允的兒子司馬鬱過繼承嗣,乃為秦王。
秦國,封八萬戶,也是一等一的大國。
所以,您看看,東南、西北,形勝、財賦所在,盡為淮南王有呢!
這也是淮南王沒把大晉首富放在眼裏的原因之一。
三大封國,二、三十萬的封戶,財源滾滾,用得著你姓石的來獻殷勤?
其二,高平陵之變之故事,給了司馬允莫大的“啟迪”。
孤,要走宣皇帝、景皇帝之道路!
高平陵之變,司馬氏主要的軍事力量,是司馬師“陰養”在“人間”的“三千死士”,大變既生,“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太酷了!
這段“故事”,叫司馬允熱血沸騰。
另外,高平陵之變時,司馬師的頭銜,是“中護軍”——您看,景皇帝是中護軍,我也是中護軍,這說明了什麽呢?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啊!
於是,在雄厚的財力支持下,如前所述,淮南王悶著頭,“陰養死士”,淮南王的“國兵”,盡為“淮南奇才劍客”。
隻是,淮南王可能沒咋認真想過:高平陵之變的成功,除了景皇帝的“三千死士”外,元老重臣對於宣皇帝一邊倒的支持,可能更重要些?
趙、淮南二王之決裂,先舉起刀子的,是淮南王,但認真說起來,先動手的,是趙王。
天子下詔,轉淮南王允為太尉。
這個路數,誰都看的明白:外示優崇,實奪其兵權也。
淮南王的反應,可以想見:稱疾不拜。
侍禦史劉機,上疏彈劾淮南王“拒詔,大逆不敬”。
孫秀一看:好!既如此,我就派你去給淮南王點顏色看看——持手詔,收其官屬以下,叫他知所進退!
劉機帶著一班令史,牛逼哄哄的殺到中護軍營,開詔宣敕。
司馬允視詔:所謂“手詔”,竟是孫秀手書!
我日你阿母!
血往上衝,大喝:“都給我綁了!”
劉機立即換了顏色,叩頭哀求饒命,“大王,我也不曉得詔書是假的呀!”
到底是侍禦史,國家大臣,淮南王一腳踢去,“滾!”
但隨劉機來的一班令史,可就倒了血黴了,都被砍了腦袋——祭旗!
淮南王召集部下,大唿:“趙王反!欲破我家!我將討之,從我者左袒!”
於是紛紛左袒。
淮南王乃帥國兵及帳下直出,唿嘯向宮城。
聲勢甚大,然既倉促起事,平素亦不聯絡朝士,宮內沒有接應,尚書左丞王輿閉掖門,淮南王不得入。
乃轉圍相府——即趙王倫的府邸啦。
相府在東宮南,淮南王結陣於東宮南門承華門前。
相府兵萬餘人,數量上,超過淮南王所部甚多,但淮南王“陰養”的“奇才劍客”,不是白給的,確實精銳,趙王倫也確實不會“帶兵打仗”,而他下頭那班會“帶兵打仗”的,都不在相府,於是,屢戰屢敗,死者千餘人。
於是,不敢再出戰了,龜縮府內死守。
然而,高牆擋不住箭矢。
淮南王所部,箭術高超者甚夥,合適的距離上,可曲射或曰吊射,飛矢如雨般落入相府內,主書司馬眭秘以身蔽趙王倫,箭中其背而死。
趙王的府兵官屬,皆躲在大樹之後,不敢露頭,每樹輒中百十箭,刺蝟也似。
形勢不利,但趙王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在宮城裏的同夥們,看火候差不多了,開始行動了。
光祿大夫陳淮,言於帝曰:“兩虎相爭,必有一傷,趙、淮南,皆為宗室幹城,不論孰勝孰敗,皆為國家之痛,宜遣白虎幡以解鬥。”
白虎幡,即前文出現過的騶虞幡啦。
皇帝同意了,這個差事,派給了司馬督護伏胤。
彼時,趙王第三子、汝陰王虔為侍中,掌門下省,偷偷找到伏胤,指天誓日:“富貴當與卿共之!”
伏胤心領神會,乃將四百騎,持白虎幡,出萬春門,奔東宮承華門前,大唿,“有詔!助淮南王!”
淮南王部下,皆山唿:“萬歲!”
淮南王亦喜,止兵,開陣納之,下馬受詔。
然而,所受者,不是“詔”,而是“死”——
伏胤一刀劈下,淮南王人頭落地。
淮南王所部大亂,相府兵則趁機開門殺出,淮南王所部大潰。
司馬鬱——那個剛剛當上秦王的小孩子,也被殺掉了。
本來,趙王還想將吳王晏也一鍋端了,但受到了傅隻為代表的朝臣的激烈反對,隻好不得已求其次,將之降封賓徒縣王了事。
淮南王敗亡之當日,甲士即入金穀園,收石崇。
之前那位被派來索要綠珠的使者也在其中,不過,這一迴,他的目標,不是石崇的“後房”,而是石崇的庫房。
庫房開,使者入,舉目,不由愕然。
再開一庫房。
愕然。
開第三個庫房。
還是……愕然。
所有的庫房都打開了。
終究是,愕……然。
*
外人眼中,“一山不容二虎”,當事雙方,又豈會無動於衷?暗地裏,都在緊鑼密鼓的布置!
不過,淮南王的路數,不同於趙王,趙王是上上下下,廣結善緣;淮南王呢?悶著頭,“陰養死士”。
作為淮南王曾經的國相,劉頌曾委婉勸說故主,應該多多爭取朝士的支持,淮南王口頭上雖很謙虛的表示“受教”,但實際的操作,並未有什麽變化。
石崇輸誠,淮南王的反應很冷淡,一來,淮南王不缺錢,不覺得首富能幫上啥忙;二來,廣城君出殯,石崇和潘嶽兩個,在靈車旁哭天喊地、如喪考妣的模樣,也實在叫淮南王齒冷。
事實上,淮南王很自信。
他的自信,來源於兩方麵:
其一,是實力。
淮南是大國,這不必說了。
淮南之外,司馬允的母弟司馬晏封吳王,封戶超過十萬,也是一等一的大國。
而且,地理上,淮南、吳二國連為一體。
兩兄弟感情極篤,今年十二歲的司馬晏,打小就崇拜和依戀九兄,九兄說一,他絕不會說二,兄友弟恭,就如同淮南、吳之山水緊密相連。
還不止。
秦王柬死後無嗣,司馬允的兒子司馬鬱過繼承嗣,乃為秦王。
秦國,封八萬戶,也是一等一的大國。
所以,您看看,東南、西北,形勝、財賦所在,盡為淮南王有呢!
這也是淮南王沒把大晉首富放在眼裏的原因之一。
三大封國,二、三十萬的封戶,財源滾滾,用得著你姓石的來獻殷勤?
其二,高平陵之變之故事,給了司馬允莫大的“啟迪”。
孤,要走宣皇帝、景皇帝之道路!
高平陵之變,司馬氏主要的軍事力量,是司馬師“陰養”在“人間”的“三千死士”,大變既生,“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太酷了!
這段“故事”,叫司馬允熱血沸騰。
另外,高平陵之變時,司馬師的頭銜,是“中護軍”——您看,景皇帝是中護軍,我也是中護軍,這說明了什麽呢?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啊!
於是,在雄厚的財力支持下,如前所述,淮南王悶著頭,“陰養死士”,淮南王的“國兵”,盡為“淮南奇才劍客”。
隻是,淮南王可能沒咋認真想過:高平陵之變的成功,除了景皇帝的“三千死士”外,元老重臣對於宣皇帝一邊倒的支持,可能更重要些?
趙、淮南二王之決裂,先舉起刀子的,是淮南王,但認真說起來,先動手的,是趙王。
天子下詔,轉淮南王允為太尉。
這個路數,誰都看的明白:外示優崇,實奪其兵權也。
淮南王的反應,可以想見:稱疾不拜。
侍禦史劉機,上疏彈劾淮南王“拒詔,大逆不敬”。
孫秀一看:好!既如此,我就派你去給淮南王點顏色看看——持手詔,收其官屬以下,叫他知所進退!
劉機帶著一班令史,牛逼哄哄的殺到中護軍營,開詔宣敕。
司馬允視詔:所謂“手詔”,竟是孫秀手書!
我日你阿母!
血往上衝,大喝:“都給我綁了!”
劉機立即換了顏色,叩頭哀求饒命,“大王,我也不曉得詔書是假的呀!”
到底是侍禦史,國家大臣,淮南王一腳踢去,“滾!”
但隨劉機來的一班令史,可就倒了血黴了,都被砍了腦袋——祭旗!
淮南王召集部下,大唿:“趙王反!欲破我家!我將討之,從我者左袒!”
於是紛紛左袒。
淮南王乃帥國兵及帳下直出,唿嘯向宮城。
聲勢甚大,然既倉促起事,平素亦不聯絡朝士,宮內沒有接應,尚書左丞王輿閉掖門,淮南王不得入。
乃轉圍相府——即趙王倫的府邸啦。
相府在東宮南,淮南王結陣於東宮南門承華門前。
相府兵萬餘人,數量上,超過淮南王所部甚多,但淮南王“陰養”的“奇才劍客”,不是白給的,確實精銳,趙王倫也確實不會“帶兵打仗”,而他下頭那班會“帶兵打仗”的,都不在相府,於是,屢戰屢敗,死者千餘人。
於是,不敢再出戰了,龜縮府內死守。
然而,高牆擋不住箭矢。
淮南王所部,箭術高超者甚夥,合適的距離上,可曲射或曰吊射,飛矢如雨般落入相府內,主書司馬眭秘以身蔽趙王倫,箭中其背而死。
趙王的府兵官屬,皆躲在大樹之後,不敢露頭,每樹輒中百十箭,刺蝟也似。
形勢不利,但趙王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在宮城裏的同夥們,看火候差不多了,開始行動了。
光祿大夫陳淮,言於帝曰:“兩虎相爭,必有一傷,趙、淮南,皆為宗室幹城,不論孰勝孰敗,皆為國家之痛,宜遣白虎幡以解鬥。”
白虎幡,即前文出現過的騶虞幡啦。
皇帝同意了,這個差事,派給了司馬督護伏胤。
彼時,趙王第三子、汝陰王虔為侍中,掌門下省,偷偷找到伏胤,指天誓日:“富貴當與卿共之!”
伏胤心領神會,乃將四百騎,持白虎幡,出萬春門,奔東宮承華門前,大唿,“有詔!助淮南王!”
淮南王部下,皆山唿:“萬歲!”
淮南王亦喜,止兵,開陣納之,下馬受詔。
然而,所受者,不是“詔”,而是“死”——
伏胤一刀劈下,淮南王人頭落地。
淮南王所部大亂,相府兵則趁機開門殺出,淮南王所部大潰。
司馬鬱——那個剛剛當上秦王的小孩子,也被殺掉了。
本來,趙王還想將吳王晏也一鍋端了,但受到了傅隻為代表的朝臣的激烈反對,隻好不得已求其次,將之降封賓徒縣王了事。
淮南王敗亡之當日,甲士即入金穀園,收石崇。
之前那位被派來索要綠珠的使者也在其中,不過,這一迴,他的目標,不是石崇的“後房”,而是石崇的庫房。
庫房開,使者入,舉目,不由愕然。
再開一庫房。
愕然。
開第三個庫房。
還是……愕然。
所有的庫房都打開了。
終究是,愕……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