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幽靜之極。聽到石潭的水流聲,尚子興奮不已,趕忙踏上石階,觀望著那一潭清水,捧起喝了一口。
“公子所言甚是,這潭水清澈見底,甘甜無比,果真是極好。”
越捧著草圖,未答話,隻是緩緩踱步觀察著周邊。據草圖來看,此潭高居山中,在山寺以北,缺口卻在南麵,如此一高一低之勢對於引水而言極為有利,且潭邊皆是茂林修竹,環繞在側。竹·······越思慮良久,方才恍若迴神,轉身對尚子道:
“尚子,你且迴寺,拿些斧具來。”
“公子要斧具作甚用?”
“伐竹。”
“為何伐竹?”
“以修竹作為那引水之道,豈不甚好?”
如此一來,接連幾日,這原本幽靜冷寂的深山之中,便時不時的會傳出伐竹伐木之聲,悠遠空曠,迴聲響蕩於山中不斷。那被伐倒的修竹,皆砍去了竹枝被擱置在一旁。
因山路難走,一來一迴甚是費時,兩人在清晨上山之際便帶好了幹糧,午飯皆在山中食用,若口渴便痛飲潭中之水。如此自由自在的過活,也頗為愜意。
翌日,所需的修竹皆已伐好,放置在側。越在為竹竿挖槽之時,一不小心被竹簽劃傷了手,頓時,鮮血溢出,滴落在翠青的草地上。
尚子見狀,趕忙趕了過來,在身上撕下布條,綁住那傷口,道:“公子何其尊貴,切莫因這些瑣碎之事而弄傷了自己。”
“飲水之困皆乃大事,並非瑣碎,這點小傷無礙,離宮時班夫子曾告誡我要體察民情,解百姓之所需,現下,不正是一個大好的機會麽?”
“體察民情固然重要,可殿下還是仔細些為好。”綁好了傷口後,尚子低聲道。
上山撿柴的儀卿靜立在後,隔著綠樹枝丫看著下方的兩人,開口喊道:“兩位施主這是在做什麽?需要幫忙嗎?”
聽到聲音的兩人抬起頭,向上方看去。見是儀卿,呂尚子咧嘴,露出憨笑,迴應道:“儀卿小師傅,你怎麽會到此?”
“這幾日我上山撿柴,隱約間老有伐竹之聲傳到耳畔,心下好奇,便於今日聞著這聲音尋了過來,沒想到是二位施主,不知二位施主伐竹作何用?”儀卿走下來,看著那草地上放置著的修竹,不解的問。
“我家公子想將山中潭水引入寺中,需要這竹子作輔。”
儀卿看著草地上的斧具彎刀,以及鑿好的竹子,而後望向高越,道:“可否需要我幫忙?”
“不必了,皆是些粗活,我和尚子可自行完成,日後若有需,儀止定會向儀卿師傅開口的。”越俯身一拜,方又緩聲道:“天色已晚,山路難行,儀卿師傅早些迴寺去吧。”
緊了緊身上背著的木柴,儀卿笑著轉身時,留意到他手上包紮的傷口。
夜裏,兩人摸黑迴到寺中,借著各殿微暗的燭火,快步迴到了小屋裏。因身體疲憊,隻掌了孤燈,拾掇了些飯食來吃,便打算上床入睡。此時,扣門聲響起。尚子連忙起身開門,隻見儀卿靜立在門外。
“今日我見儀止施主手上有傷,便向住持要來了這金瘡藥,你且拿去,給他敷上。”說罷,她將藥遞給尚子,便轉身離去。
迴到屋裏,見已入睡的主子,尚子不禁一陣心疼。他乃大燕國太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身份何其尊貴,奈何現下卻是這般衣衫殘破,滿手傷痕,疲憊至極直至於陋室和衣而臥。他拿起那帶傷的手,解開紮布,將藥末灑在那已凝血的傷口上。上罷藥,尚子扯過被子將他蓋好。方才吹燈入睡。
接連幾天的起早貪黑,所需的軒竹已經去結鑿好,放置在山林之中。現下已是萬事具備,隻等東風。這日,高越走入大殿,拜會住持時向她道了此事。
“華霜寺處於深山之中,飲水之困自建寺以來便一直存在著,現下儀止施主願為小寺解除這百年困擾固然是好,可此事事關重大,還得從長計議。”寺中迴廊上,住持儀軒緩聲道。
“此事儀止已經計議多日,住持不必費心。”說罷,越從袖中拿出草圖,遞與儀修,看著她展開草圖後凝視專注的神情,方才道:“如圖所見,那水潭處於山腰間,潭口向南,潭水的流向剛好朝著山下的華霜寺,我們大可利用這極利的地勢地形,以修竹為輔,將譚中之水引入寺中。”
“·······”
“那潭水,清澈見底,甘甜無比,其水中有一泉眼,潭水供應源源不斷,定能供山寺長久之用。”
“········”
越俯身一拜,道:“現下,草圖已畫,修竹已伐,萬事皆備,隻願住持能應允此事。”
良久,儀修收迴目光,將那草圖折好,交與高越,迴了禮,方緩聲道:“此事全聽儀止施主罷。”
如此一來,引水之事,全寺皆知。嫁接修竹之際,每日都有安閑無事的姑子隨高越來到了半山石潭,幫忙遞竹搓繩,打點一二。每至午飯之時,也會有山下的姑子送來飯水,照應左右。接連幾日的忙碌,那引水之竹已鋪設完畢,從山上至山下,高低錯落,連接著水潭與山寺。此時,越沿著竹管行於深山之中,察看著這已完工之作,並耐心的用良木敲擊著繩索捆綁之處。每一擊,每一聲,在這寂靜的山林之中,都格外的清脆響亮。
寺中後院,眾姑子靜立在此,皆屏息等待。大水缸之上架著從後山接過來的空竹,前端用水草緊塞著,此刻正往下接連不斷的滴水。越伸手將那緊塞的水草拔出,瞬間,水從竹管裏噴湧而出,流落到水缸之中。
見引水成功,眾姑子鬆氣之餘,不禁連聲讚歎。越接了碗水,恭敬地送到住持儀修麵前,儀修接過,一飲而盡後,方連聲讚道:“清涼無比,甘之如飴,果真是山中好水,天地之物。”
聽罷,眾位姑子皆露出笑容,議論紛紛。
儀修對著高越俯身一拜,道:“儀止施主為華霜寺引來山泉,解除了這百年飲水之困,此乃大恩,小寺定當謹記。”
他連忙將其扶起,緩聲道:“自入寺來,儀止每日下山擔水,深感飲水不便之苦,現下,困苦既解,儀止而言也頗為欣慰,此乃利人利己之事,又為舉手之勞,還望住持不要記掛。”
“阿彌陀佛。”眾人單手舉於前,皆行禮拜道。
近兩月的忙碌,已是暮春之際。水已引入,便少了清晨下山擔水的瑣碎。於是,每當晨鍾響起,高越便起身,於佛堂撥珠誦經,直至正午,方才迴到屋內,看書作畫,撫琴弄笛。原來忙碌有秩的日子突然安閑了下來,他也可在這深山古寺之中尋得一絲詩情畫意,卻奈何生性敏感多思,不僅沒有感到一絲歲月靜好的心安,反而在這份閑適之中愈發的憂鬱沉默。
每每誦經歸來,便獨自在那陋室之中,作畫自娛。長此以往,那種潛藏在心底的落寞孤獨之感便會湧上心頭,籠罩全身,擾他安寧。即便在百無聊賴之時,緩步踱於庭中,見那枝頭花以落盡,看那被深山遮住的四角天空,也能勾起他無限的愁緒。
在這幽深冷寂的山中古寺,清閑下來的他,雖少了日常的瑣碎之事,但卻多了幾分羈旅之愁。那愁思慘淡淒涼,虐人身心。如此一來,他倒寧願如山野村夫一般終日經那日常的瑣碎之事,嚐遍人間的煙火,庸碌一生,也好過為那暮春的落花歎息,為那流逝的時光神傷。
不甘被愁思所擾的高越,開始竭力為自己尋些日常的瑣碎。翌日,誦經歸來後,他見天色尚早,便背著竹簍,尋了根鋤頭,獨自向山中走去。擔柴下山的呂尚子見了,趕忙追了上去。
“公子這是要去哪?”
“去山上挖些草藥。”
說罷,便快步向前走去,獨留尚子一人愣在原地。
盛夏時節,山中草樹愈發的翠綠青蔥。晌午之後,蟬鳴聲聲,讓這深山密林顯得愈加悠遠空靈,寂靜至極。拄著鋤棍的越緩步行於山林,低頭尋藥,隻見那叢草之中有些許開白花者,略有些眼熟,仔細辨認,才知是白芷。上前一步,吃力的將那草藥連根拔起後,卻腳下一滑,踩了個空。
“公子所言甚是,這潭水清澈見底,甘甜無比,果真是極好。”
越捧著草圖,未答話,隻是緩緩踱步觀察著周邊。據草圖來看,此潭高居山中,在山寺以北,缺口卻在南麵,如此一高一低之勢對於引水而言極為有利,且潭邊皆是茂林修竹,環繞在側。竹·······越思慮良久,方才恍若迴神,轉身對尚子道:
“尚子,你且迴寺,拿些斧具來。”
“公子要斧具作甚用?”
“伐竹。”
“為何伐竹?”
“以修竹作為那引水之道,豈不甚好?”
如此一來,接連幾日,這原本幽靜冷寂的深山之中,便時不時的會傳出伐竹伐木之聲,悠遠空曠,迴聲響蕩於山中不斷。那被伐倒的修竹,皆砍去了竹枝被擱置在一旁。
因山路難走,一來一迴甚是費時,兩人在清晨上山之際便帶好了幹糧,午飯皆在山中食用,若口渴便痛飲潭中之水。如此自由自在的過活,也頗為愜意。
翌日,所需的修竹皆已伐好,放置在側。越在為竹竿挖槽之時,一不小心被竹簽劃傷了手,頓時,鮮血溢出,滴落在翠青的草地上。
尚子見狀,趕忙趕了過來,在身上撕下布條,綁住那傷口,道:“公子何其尊貴,切莫因這些瑣碎之事而弄傷了自己。”
“飲水之困皆乃大事,並非瑣碎,這點小傷無礙,離宮時班夫子曾告誡我要體察民情,解百姓之所需,現下,不正是一個大好的機會麽?”
“體察民情固然重要,可殿下還是仔細些為好。”綁好了傷口後,尚子低聲道。
上山撿柴的儀卿靜立在後,隔著綠樹枝丫看著下方的兩人,開口喊道:“兩位施主這是在做什麽?需要幫忙嗎?”
聽到聲音的兩人抬起頭,向上方看去。見是儀卿,呂尚子咧嘴,露出憨笑,迴應道:“儀卿小師傅,你怎麽會到此?”
“這幾日我上山撿柴,隱約間老有伐竹之聲傳到耳畔,心下好奇,便於今日聞著這聲音尋了過來,沒想到是二位施主,不知二位施主伐竹作何用?”儀卿走下來,看著那草地上放置著的修竹,不解的問。
“我家公子想將山中潭水引入寺中,需要這竹子作輔。”
儀卿看著草地上的斧具彎刀,以及鑿好的竹子,而後望向高越,道:“可否需要我幫忙?”
“不必了,皆是些粗活,我和尚子可自行完成,日後若有需,儀止定會向儀卿師傅開口的。”越俯身一拜,方又緩聲道:“天色已晚,山路難行,儀卿師傅早些迴寺去吧。”
緊了緊身上背著的木柴,儀卿笑著轉身時,留意到他手上包紮的傷口。
夜裏,兩人摸黑迴到寺中,借著各殿微暗的燭火,快步迴到了小屋裏。因身體疲憊,隻掌了孤燈,拾掇了些飯食來吃,便打算上床入睡。此時,扣門聲響起。尚子連忙起身開門,隻見儀卿靜立在門外。
“今日我見儀止施主手上有傷,便向住持要來了這金瘡藥,你且拿去,給他敷上。”說罷,她將藥遞給尚子,便轉身離去。
迴到屋裏,見已入睡的主子,尚子不禁一陣心疼。他乃大燕國太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身份何其尊貴,奈何現下卻是這般衣衫殘破,滿手傷痕,疲憊至極直至於陋室和衣而臥。他拿起那帶傷的手,解開紮布,將藥末灑在那已凝血的傷口上。上罷藥,尚子扯過被子將他蓋好。方才吹燈入睡。
接連幾天的起早貪黑,所需的軒竹已經去結鑿好,放置在山林之中。現下已是萬事具備,隻等東風。這日,高越走入大殿,拜會住持時向她道了此事。
“華霜寺處於深山之中,飲水之困自建寺以來便一直存在著,現下儀止施主願為小寺解除這百年困擾固然是好,可此事事關重大,還得從長計議。”寺中迴廊上,住持儀軒緩聲道。
“此事儀止已經計議多日,住持不必費心。”說罷,越從袖中拿出草圖,遞與儀修,看著她展開草圖後凝視專注的神情,方才道:“如圖所見,那水潭處於山腰間,潭口向南,潭水的流向剛好朝著山下的華霜寺,我們大可利用這極利的地勢地形,以修竹為輔,將譚中之水引入寺中。”
“·······”
“那潭水,清澈見底,甘甜無比,其水中有一泉眼,潭水供應源源不斷,定能供山寺長久之用。”
“········”
越俯身一拜,道:“現下,草圖已畫,修竹已伐,萬事皆備,隻願住持能應允此事。”
良久,儀修收迴目光,將那草圖折好,交與高越,迴了禮,方緩聲道:“此事全聽儀止施主罷。”
如此一來,引水之事,全寺皆知。嫁接修竹之際,每日都有安閑無事的姑子隨高越來到了半山石潭,幫忙遞竹搓繩,打點一二。每至午飯之時,也會有山下的姑子送來飯水,照應左右。接連幾日的忙碌,那引水之竹已鋪設完畢,從山上至山下,高低錯落,連接著水潭與山寺。此時,越沿著竹管行於深山之中,察看著這已完工之作,並耐心的用良木敲擊著繩索捆綁之處。每一擊,每一聲,在這寂靜的山林之中,都格外的清脆響亮。
寺中後院,眾姑子靜立在此,皆屏息等待。大水缸之上架著從後山接過來的空竹,前端用水草緊塞著,此刻正往下接連不斷的滴水。越伸手將那緊塞的水草拔出,瞬間,水從竹管裏噴湧而出,流落到水缸之中。
見引水成功,眾姑子鬆氣之餘,不禁連聲讚歎。越接了碗水,恭敬地送到住持儀修麵前,儀修接過,一飲而盡後,方連聲讚道:“清涼無比,甘之如飴,果真是山中好水,天地之物。”
聽罷,眾位姑子皆露出笑容,議論紛紛。
儀修對著高越俯身一拜,道:“儀止施主為華霜寺引來山泉,解除了這百年飲水之困,此乃大恩,小寺定當謹記。”
他連忙將其扶起,緩聲道:“自入寺來,儀止每日下山擔水,深感飲水不便之苦,現下,困苦既解,儀止而言也頗為欣慰,此乃利人利己之事,又為舉手之勞,還望住持不要記掛。”
“阿彌陀佛。”眾人單手舉於前,皆行禮拜道。
近兩月的忙碌,已是暮春之際。水已引入,便少了清晨下山擔水的瑣碎。於是,每當晨鍾響起,高越便起身,於佛堂撥珠誦經,直至正午,方才迴到屋內,看書作畫,撫琴弄笛。原來忙碌有秩的日子突然安閑了下來,他也可在這深山古寺之中尋得一絲詩情畫意,卻奈何生性敏感多思,不僅沒有感到一絲歲月靜好的心安,反而在這份閑適之中愈發的憂鬱沉默。
每每誦經歸來,便獨自在那陋室之中,作畫自娛。長此以往,那種潛藏在心底的落寞孤獨之感便會湧上心頭,籠罩全身,擾他安寧。即便在百無聊賴之時,緩步踱於庭中,見那枝頭花以落盡,看那被深山遮住的四角天空,也能勾起他無限的愁緒。
在這幽深冷寂的山中古寺,清閑下來的他,雖少了日常的瑣碎之事,但卻多了幾分羈旅之愁。那愁思慘淡淒涼,虐人身心。如此一來,他倒寧願如山野村夫一般終日經那日常的瑣碎之事,嚐遍人間的煙火,庸碌一生,也好過為那暮春的落花歎息,為那流逝的時光神傷。
不甘被愁思所擾的高越,開始竭力為自己尋些日常的瑣碎。翌日,誦經歸來後,他見天色尚早,便背著竹簍,尋了根鋤頭,獨自向山中走去。擔柴下山的呂尚子見了,趕忙追了上去。
“公子這是要去哪?”
“去山上挖些草藥。”
說罷,便快步向前走去,獨留尚子一人愣在原地。
盛夏時節,山中草樹愈發的翠綠青蔥。晌午之後,蟬鳴聲聲,讓這深山密林顯得愈加悠遠空靈,寂靜至極。拄著鋤棍的越緩步行於山林,低頭尋藥,隻見那叢草之中有些許開白花者,略有些眼熟,仔細辨認,才知是白芷。上前一步,吃力的將那草藥連根拔起後,卻腳下一滑,踩了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