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因此歎了口氣便作罷了。
太妃見郡王妃隻低頭不語,不由得歎了口氣:“你素來是個悶嘴的葫蘆,也就是跟著我以後才好些,每日裏也會說也會笑了。這下我家去了,你豈不是又得成日裏為那個不爭氣的抹淚了。”
廉親王妃見太妃同郡王妃兩個都拿起帕子拭淚,連忙開口說道:“有句話本不該我說,太妃聽了該打我嘴的。”
太妃道:“如今隻有我們娘兒三個,怕什麽?隻管說就是。錯了我不怪你。”
廉親王妃道:“那媳婦就大著膽子說了:我們家的郡王爺行事雖然有分寸,但偏偏在女色上有些過了。如今他不年輕了,弟妹也要勤勸著點才是,不要壞了身子才是正經的。就是他不聽你勸,你也不要每日同他生悶氣,看在士衡麵上罷。”
因在太妃跟前,郡王妃也不敢順著親王妃的話頭去接,隻得勉強笑道:“縱使家裏姬妾眾多,名伶大倌來往不斷,好在他隻娶了我一個,這麽多年也沒納個側妃迴來。即便他有萬般不好,單憑這一點好,我也就知足了。更何況我還有士衡。”
太妃點頭道:“士衡是個好孩子,說話做事都能看見他爺爺的影子,年紀雖然不大,心裏頭也是個有想法的。”
廉親王妃笑道:“我聽說給他定下了新任京兆府尹顧大人的三姑娘,前兩個月顧家老太太病了,我便撿了幾支人參叫高嬤嬤給顧府送去。高嬤嬤迴來同我說:正好瞧見三姑娘在她祖母前侍奉湯藥,盡心盡力。又說那姑娘模樣性子都極好,瞧她身上帶的荷包香袋做工也精致,想必是個手巧的孩子。”
太妃點頭笑道:“江南的女孩子最是手巧的,剛會走路就要學拿針捏線,繡荷包香袋更是入門的功夫。顧家丫頭又是個有靈氣的,做的針線自然是不會差的。那個丫頭我也算是從小看到大的,她小時候雖然浮躁了些,說話做事卻已經不差。長到七八歲的時候性子就沉穩了,待人也親切,說話做事進退有度,也像個大家子的小姐。”
廉親王妃笑道:“入了太妃法眼的,自然是好的了,隻是我沒得一見。前些日子我隻說接她到家裏坐坐,誰知她祖母卻又病了。”
太妃聽了便有些不樂意:“你什麽時候這般不知分寸起來,她已是個定親的,哪裏還能到處亂跑,你接她去親王府做客,若是讓人聽了去還不知怎麽說呢。”
廉親王妃忙道:“是兒媳考慮的不周。當日隻聽高嬤嬤把顧家姑娘說的萬般好,我心裏便想著瞧瞧這
儀止端莊、容貌俏麗的未來侄媳婦是個什麽樣的,卻把規矩給忘了。”
太妃笑道:“急什麽,等成親後你還怕見不著?”說完又轉頭和郡王妃道:“待明年秋天顧家三姑娘及笄後,便挑個好日子把婚事給辦了罷。”
南平郡王妃連忙起身應了,廉親王妃奇道:“為何如此著急?人家好不容易養個好姑娘指不定還想著多留兩年呢,更何況士衡年紀也不大。”
太妃道:“士衡娶了妻後也叫去他領個差事,總不能像他父親似的玩了一輩子罷。”
廉親王妃笑道:“我們家王爺說郡王爺最是個有才學的,隻是誌不在此罷了。”
太妃聽了便不再言語,婆媳三人吃了飯又說了會兒話,廉親王妃見太妃有些困倦了,便同南平郡王妃一起服侍她睡下了,才叫人請了廉親王一同迴了親王府。
士衡和元秋如今雖然同在京城,但二人畢竟已經定了親事,不能像以前一樣隨意見麵,元秋也曉得訂婚後見麵會被視為不祥,隻偶爾讓顧山帶些自己親手做的糕點給士衡。士衡聽說元秋每日裏都坐在房裏繡婚服、被褥,便擔心她累壞了眼睛,四處去尋些明目的東西叫人給她送去,更是讓顧山把自己私下裏搜尋的珠寶帶給元秋,叫她縫在大紅婚服上。
孫氏見元秋明年即將出嫁,美玉的婚事也有了著落,偏生自家寶珠至今沒有尋到合適的人家,心裏不禁暗暗有些著急。說起來寶珠也不過才十三歲,再晚兩年定親也不急,偏生孫氏非要和三房一爭高下,她見美玉比自家寶珠小了兩個月反而先定親了,心裏就有些不服氣,便四下裏托人打聽合適的人家。
吳氏心裏曉得孫氏的心態,每日便故意到她跟前去炫耀,又把為自己女兒準備的嫁妝單子給吳氏去看,單衣物一項就寫了好幾張紙,孫氏接了去看,見上麵寫著:醬色緞貂皮袍二件、青緞天馬皮袍一件,醬色細羊皮袍一件、醬色緞上身羊皮,下接銀鼠皮袍一件……道綾一百匹、紡蚰一百匹……
孫氏強忍著看到最後不禁捧腹大笑,揚著紙張對吳氏說:“就是皇帝嫁女兒也沒有你羅列的東西多,你也不瞧瞧你家是幾品的官,有什麽家底,也敢把這麽些東西都寫上。若是這些是元秋的嫁妝,縱使有些過了我是也服的。若說是你家美玉的,就趕緊收起來罷,別扯你娘的臊了。”
吳氏聽了不禁漲紅了臉,揚著脖子罵道:“我寫我的,管你什麽事,趕緊把單子拿來還我。”孫氏哪裏肯給她,拿著單子一路跑到上房去,正巧
此時李氏陪著老太太說話,見孫氏冒失失地闖進來不禁都唬了一跳,老太太照著孫氏臉上唾道:“後來有賊趕你哩?一點都規矩不懂。”
老太太罵完孫氏,就見吳氏嘴裏叫罵著也跑了進來,登時便覺得麵上有些下不來,少不得當著李氏的麵把吳氏也罵了一通。吳氏、孫氏兩人上前請了安告了罪,孫氏才迴道:“剛才三弟妹把美玉的嫁妝單子給我看,我看著上麵有些列的好些東西都不是三老爺的品級能用的,我說了弟妹幾句,她又不聽。我怕她壞了規矩,引了禍事上門,便拿了美玉的嫁妝單子來給老太太瞧。”
老太太最是個膽小怕事的,一聽說能惹禍事上門,忙接了單子過來看,隻見上麵眼花繚亂的寫了好些個名目,有些都是些沒聽說過的,便遞給李氏看:“你也瞅瞅,看用得用不得?”
李氏接了單子一路看下,心裏不禁暗暗吃驚吳氏有如此多的家底。孫氏在一旁得意洋洋地說道:“這什麽樣的等級就要配什麽樣的東西,若是越了級去,丟官是小,若是丟了命才是大呢。”
老太太聽了心裏越覺得發慌,忙問李氏道:“老二家的說的可是真話?”
李氏忙起身迴道:“迴老太太,二弟妹所言確實不假。三弟妹這嫁妝單子確實過了些,我給元秋籌備的嫁妝都不敢用這麽多東西,更何況美玉隻是個續弦,嫁的還是個庶子。”
吳氏不禁惱羞成怒:“續弦怎麽了?庶子又怎麽了?縱使是庶子那也是侯爺府庶子。我通共就得了這一個女兒,多陪嫁她點東西怎麽了?何苦來你們一個兩個的都說。”
孫氏冷笑道:“也不知道這嫁妝上的東西是官中錢出呢,還是你私房錢出?”
吳氏聞言一窒,小了聲音迴道:“嫁妝自然都是官中錢出。”
孫氏道:“若是官中錢出,隻怕把官中的東西都給你家美玉做嫁妝都不夠。別忘了,還有元秋和寶珠兩個姑娘呢。我們家寶珠還沒定婚事,先不必說。元秋可是三品大員嫡女,又嫁的是南平郡王府的世子,這嫁妝能寒酸了去?而你們家美玉不過是個續弦罷了,還敢這麽招搖,也不怕讓人笑話。”
吳氏剛要迴嘴,孫氏就打斷她道:“老太太,不是我說,如今三弟妹做事越來越沒分寸了。再這樣下去,怕是都會給府裏惹禍。”
李氏接口道:“如今我們家老爺升了京兆府尹,在天子腳下朝廷大員跟前做官,說話做事都要有分寸,不敢說錯一句走錯一步。三弟妹性子直爽,放在以往還好
,隻是如今便覺得她少了規矩。如今往來家裏的官眷也多,若是得罪了一個兩個,隻怕我們全家都吃不消。”
老太太聽見這話又迴了管家的意思上,便有些沉了臉,李氏隻裝作看不見,繼續說道:“大老爺如今這個官是有官邸的,我和我們家老爺商議了,我們大房還是搬到官邸去罷,大老爺去衙門也方便。”
老太太聽了便不言語,吳氏剛欲開口,就聽三房有丫鬟進來報說:“三老爺被人打了,說欠了什麽一千兩銀子。三老爺叫三太太趕緊家去給人家拿銀子。”
吳氏聞言忙站起來問道:“是誰打的?竟然如此大膽,敢毆打朝廷命官?三老爺怎麽說的?又是為得什麽欠了那麽多銀子?”
那丫頭迴道:“三老爺說:欠的就是當日把三姑娘許給王家得的銀子。”
李氏蹭地一下站了起來,橫眉豎目喝道:“我們家元秋是許給了南平郡王府的,又哪裏許給了什麽王家?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吳氏哪裏敢說,隻眼神躲閃著不敢看李氏,支吾著說不知道。李氏冷哼道:“我看在是一家人的份上不和你計較,如今你趕緊把話都說清楚了也就算了,否則就別怪我這個大嫂不留情麵。”
老太太在一旁聽了也覺得糊塗,也問吳氏道:“到底是拿了誰家的銀子啊?”
吳氏見遮掩不過去,隻得迴道:“就是輔國公老太君的侄孫子,當日老太君提過那孩子,還是老太太說了給元秋的呢。”
老太太這才曉得是哪門子的事,黑了臉罵道:“當日你大嫂一家迴來不是說了元秋許了人家,這事自然就算了,怎麽又去拿人家銀子。”
吳氏低了頭怯怯地道:“頭裏就拿了。後來我把銀子給了三老爺叫他還迴去,卻不知怎麽的今日又被吵著要銀子?”
老太太聽了隻得罵吳氏道:“還不趕緊把你家那不長進東西叫來問問。”
李氏冷笑道:“三老爺若是不將此事講清楚說明白,我定是不依的。”
李氏大鬧三房
作者有話要說:重要提示:侯爵府老太君侄孫子一家是姓張,上章最後處寫成了王家公子,已經修改過來,謝謝細心讀者的提醒。
到八月份會比較忙,更新可能稍微會慢一些,對此信用卡十分抱歉,為了避免讀者誤買,信用卡不再放空白章節,隻在需要更新前的幾小時放上空白章節,當天便以正文內容替換。
有的童鞋收藏了
本文,信用卡另求收藏作者,打滾求。
長評的作者請提示送積分。吳氏還想打諢將此事混過去,奈何李氏鐵青了臉唾她道:“元秋的婚事是啟奏過聖上的,你們私下將元秋許婚騙錢已是犯了殺頭之罪,今日若不將此事說清楚,我就告訴太妃去。我也不顧臉麵了,大不了鬧到聖上跟前去討一個說法。”
吳氏聽了登時慌了手腳,三步並兩步到李氏跟前哭喊道:“當日確實不是元秋許了婚,她叔叔才想著替她說了一說。”
李氏把手一甩,吳氏不防摔了個踉蹌,李氏坐在椅子上冷笑道:“元秋上有祖母下有父親,哪個需要你們來操心?我看你們分明是被豬油蒙了心,想拿侄女賣錢哩。”
吳氏嚇得趕緊說道:“不敢!不敢!真真是為了元秋好!”
李氏罵道:“不敢?我看你是沒有什麽不敢的?若是那家孩子好,你怎麽不把美玉嫁去?”
孫氏在一邊笑道:“大嫂子不知。那張家也算是有些家底的人家,偏生這個兒子卻是個混世魔王一般,吃喝嫖賭不學無術。他家一門心思想給兒子捐個官,再借著輔國公老太君給兒子尋門好的親事,將來兒子也好有個借力。隻可惜他兒子的名頭在京城沒人不知的,那些有臉麵的人哪個肯將女兒嫁入他家?小門小戶倒有想舍了女兒換幾兩銀子的,他家偏又看不上。前陣子三老爺不知道從哪認識了這個張大人,便想趁你們不在家,百般躥撮著老太太要點頭許下這門親事呢。”
李氏聽了也不言語,隻望著老太太。顧老太太見裝不得傻,隻得訕笑道:“當日老三隻說那孩子是個極好的,我卻不知是這樣的,隻應了讓他們去瞧瞧,並沒有說要應下來這樣的話。”孫氏還要開口,老太太先打她一巴掌罵道:“還不好生勸勸你大嫂別生氣,隻知道在這裏攪事。”
孫氏隻得閉了嘴一邊站了,老太太和李氏賠笑道:“如今他家既然要銀子,叫你弟妹拿銀子給他就是了,這事就算過去了。”
李氏道:“他們怎麽不將美玉嫁給張家,做什麽打我們家元秋的主意?既然他們為了銀子不顧一家子情分,我也不必留情麵了。”說著抬腿就往外走:“來人,備車,我要去廉親王府找太妃。”
吳氏見老太太也攔不住李氏,隻得擋在前麵抱著李氏大腿跪下,嘴裏哭喊道:“好嫂子,饒了我們罷。”
李氏道:“饒了你?若是今日元秋沒有許給郡王世子,怕是早要被你們逼著許給張家吧?”說著抬腿將吳氏
踹到一邊,看也不看就走出門去叫人備車。老太太隻得自己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到院子裏拽著李氏道:“好媳婦,我們自家的事何苦鬧到太妃麵前,沒得打了我的臉。我先叫人把那畜生叫來問問,讓他先還了銀子再由你發落可好?”
李氏聽了便不言語,老太太忙喝道:“快,把你三老爺叫來。”又吩咐小丫頭說:“外麵有風,快扶著你大太太進屋去坐。”說著自己攙著李氏胳膊道:“你氣了半天也口渴了,進屋同我喝茶去。”李氏順手推舟地讓老太太扶著進了屋,吳氏洗了臉和手親自捧了茶奉給李氏,李氏看也不看她,一揚手便打翻了茶盞,滾燙的茶水都潑在吳氏手上當即就紅了一片,痛的她抓耳撓腮偏生又不敢叫出來。
老太太見狀便喝吳氏道:“瞧你粗手笨腳的連杯茶都端不住,還不趕緊洗了手去瞧你們家老爺來沒來?”吳氏委委屈屈地應了就往外走,迎麵顧廉渾身狼狽地進了屋,吳氏剛迎上去要問他,顧廉不耐煩的一把推開吳氏,到老太太跟前半跪著哭道:“老太太救命,張家要告我欺詐罪哩。”
老太太聞言死命錘了他兩下哭道:“你這孽畜,弄出這些事來,連累全家不得安生。”
吳氏也過來問顧廉道:“當日不是把一千兩銀子與你了?怎麽他又來討銀子。”顧廉見吳氏問隻不肯說,老太太心下著急,也罵顧廉道:“你這個不孝子,還不趕緊給我說清楚。”
顧廉隻得支吾說道:“那
太妃見郡王妃隻低頭不語,不由得歎了口氣:“你素來是個悶嘴的葫蘆,也就是跟著我以後才好些,每日裏也會說也會笑了。這下我家去了,你豈不是又得成日裏為那個不爭氣的抹淚了。”
廉親王妃見太妃同郡王妃兩個都拿起帕子拭淚,連忙開口說道:“有句話本不該我說,太妃聽了該打我嘴的。”
太妃道:“如今隻有我們娘兒三個,怕什麽?隻管說就是。錯了我不怪你。”
廉親王妃道:“那媳婦就大著膽子說了:我們家的郡王爺行事雖然有分寸,但偏偏在女色上有些過了。如今他不年輕了,弟妹也要勤勸著點才是,不要壞了身子才是正經的。就是他不聽你勸,你也不要每日同他生悶氣,看在士衡麵上罷。”
因在太妃跟前,郡王妃也不敢順著親王妃的話頭去接,隻得勉強笑道:“縱使家裏姬妾眾多,名伶大倌來往不斷,好在他隻娶了我一個,這麽多年也沒納個側妃迴來。即便他有萬般不好,單憑這一點好,我也就知足了。更何況我還有士衡。”
太妃點頭道:“士衡是個好孩子,說話做事都能看見他爺爺的影子,年紀雖然不大,心裏頭也是個有想法的。”
廉親王妃笑道:“我聽說給他定下了新任京兆府尹顧大人的三姑娘,前兩個月顧家老太太病了,我便撿了幾支人參叫高嬤嬤給顧府送去。高嬤嬤迴來同我說:正好瞧見三姑娘在她祖母前侍奉湯藥,盡心盡力。又說那姑娘模樣性子都極好,瞧她身上帶的荷包香袋做工也精致,想必是個手巧的孩子。”
太妃點頭笑道:“江南的女孩子最是手巧的,剛會走路就要學拿針捏線,繡荷包香袋更是入門的功夫。顧家丫頭又是個有靈氣的,做的針線自然是不會差的。那個丫頭我也算是從小看到大的,她小時候雖然浮躁了些,說話做事卻已經不差。長到七八歲的時候性子就沉穩了,待人也親切,說話做事進退有度,也像個大家子的小姐。”
廉親王妃笑道:“入了太妃法眼的,自然是好的了,隻是我沒得一見。前些日子我隻說接她到家裏坐坐,誰知她祖母卻又病了。”
太妃聽了便有些不樂意:“你什麽時候這般不知分寸起來,她已是個定親的,哪裏還能到處亂跑,你接她去親王府做客,若是讓人聽了去還不知怎麽說呢。”
廉親王妃忙道:“是兒媳考慮的不周。當日隻聽高嬤嬤把顧家姑娘說的萬般好,我心裏便想著瞧瞧這
儀止端莊、容貌俏麗的未來侄媳婦是個什麽樣的,卻把規矩給忘了。”
太妃笑道:“急什麽,等成親後你還怕見不著?”說完又轉頭和郡王妃道:“待明年秋天顧家三姑娘及笄後,便挑個好日子把婚事給辦了罷。”
南平郡王妃連忙起身應了,廉親王妃奇道:“為何如此著急?人家好不容易養個好姑娘指不定還想著多留兩年呢,更何況士衡年紀也不大。”
太妃道:“士衡娶了妻後也叫去他領個差事,總不能像他父親似的玩了一輩子罷。”
廉親王妃笑道:“我們家王爺說郡王爺最是個有才學的,隻是誌不在此罷了。”
太妃聽了便不再言語,婆媳三人吃了飯又說了會兒話,廉親王妃見太妃有些困倦了,便同南平郡王妃一起服侍她睡下了,才叫人請了廉親王一同迴了親王府。
士衡和元秋如今雖然同在京城,但二人畢竟已經定了親事,不能像以前一樣隨意見麵,元秋也曉得訂婚後見麵會被視為不祥,隻偶爾讓顧山帶些自己親手做的糕點給士衡。士衡聽說元秋每日裏都坐在房裏繡婚服、被褥,便擔心她累壞了眼睛,四處去尋些明目的東西叫人給她送去,更是讓顧山把自己私下裏搜尋的珠寶帶給元秋,叫她縫在大紅婚服上。
孫氏見元秋明年即將出嫁,美玉的婚事也有了著落,偏生自家寶珠至今沒有尋到合適的人家,心裏不禁暗暗有些著急。說起來寶珠也不過才十三歲,再晚兩年定親也不急,偏生孫氏非要和三房一爭高下,她見美玉比自家寶珠小了兩個月反而先定親了,心裏就有些不服氣,便四下裏托人打聽合適的人家。
吳氏心裏曉得孫氏的心態,每日便故意到她跟前去炫耀,又把為自己女兒準備的嫁妝單子給吳氏去看,單衣物一項就寫了好幾張紙,孫氏接了去看,見上麵寫著:醬色緞貂皮袍二件、青緞天馬皮袍一件,醬色細羊皮袍一件、醬色緞上身羊皮,下接銀鼠皮袍一件……道綾一百匹、紡蚰一百匹……
孫氏強忍著看到最後不禁捧腹大笑,揚著紙張對吳氏說:“就是皇帝嫁女兒也沒有你羅列的東西多,你也不瞧瞧你家是幾品的官,有什麽家底,也敢把這麽些東西都寫上。若是這些是元秋的嫁妝,縱使有些過了我是也服的。若說是你家美玉的,就趕緊收起來罷,別扯你娘的臊了。”
吳氏聽了不禁漲紅了臉,揚著脖子罵道:“我寫我的,管你什麽事,趕緊把單子拿來還我。”孫氏哪裏肯給她,拿著單子一路跑到上房去,正巧
此時李氏陪著老太太說話,見孫氏冒失失地闖進來不禁都唬了一跳,老太太照著孫氏臉上唾道:“後來有賊趕你哩?一點都規矩不懂。”
老太太罵完孫氏,就見吳氏嘴裏叫罵著也跑了進來,登時便覺得麵上有些下不來,少不得當著李氏的麵把吳氏也罵了一通。吳氏、孫氏兩人上前請了安告了罪,孫氏才迴道:“剛才三弟妹把美玉的嫁妝單子給我看,我看著上麵有些列的好些東西都不是三老爺的品級能用的,我說了弟妹幾句,她又不聽。我怕她壞了規矩,引了禍事上門,便拿了美玉的嫁妝單子來給老太太瞧。”
老太太最是個膽小怕事的,一聽說能惹禍事上門,忙接了單子過來看,隻見上麵眼花繚亂的寫了好些個名目,有些都是些沒聽說過的,便遞給李氏看:“你也瞅瞅,看用得用不得?”
李氏接了單子一路看下,心裏不禁暗暗吃驚吳氏有如此多的家底。孫氏在一旁得意洋洋地說道:“這什麽樣的等級就要配什麽樣的東西,若是越了級去,丟官是小,若是丟了命才是大呢。”
老太太聽了心裏越覺得發慌,忙問李氏道:“老二家的說的可是真話?”
李氏忙起身迴道:“迴老太太,二弟妹所言確實不假。三弟妹這嫁妝單子確實過了些,我給元秋籌備的嫁妝都不敢用這麽多東西,更何況美玉隻是個續弦,嫁的還是個庶子。”
吳氏不禁惱羞成怒:“續弦怎麽了?庶子又怎麽了?縱使是庶子那也是侯爺府庶子。我通共就得了這一個女兒,多陪嫁她點東西怎麽了?何苦來你們一個兩個的都說。”
孫氏冷笑道:“也不知道這嫁妝上的東西是官中錢出呢,還是你私房錢出?”
吳氏聞言一窒,小了聲音迴道:“嫁妝自然都是官中錢出。”
孫氏道:“若是官中錢出,隻怕把官中的東西都給你家美玉做嫁妝都不夠。別忘了,還有元秋和寶珠兩個姑娘呢。我們家寶珠還沒定婚事,先不必說。元秋可是三品大員嫡女,又嫁的是南平郡王府的世子,這嫁妝能寒酸了去?而你們家美玉不過是個續弦罷了,還敢這麽招搖,也不怕讓人笑話。”
吳氏剛要迴嘴,孫氏就打斷她道:“老太太,不是我說,如今三弟妹做事越來越沒分寸了。再這樣下去,怕是都會給府裏惹禍。”
李氏接口道:“如今我們家老爺升了京兆府尹,在天子腳下朝廷大員跟前做官,說話做事都要有分寸,不敢說錯一句走錯一步。三弟妹性子直爽,放在以往還好
,隻是如今便覺得她少了規矩。如今往來家裏的官眷也多,若是得罪了一個兩個,隻怕我們全家都吃不消。”
老太太聽見這話又迴了管家的意思上,便有些沉了臉,李氏隻裝作看不見,繼續說道:“大老爺如今這個官是有官邸的,我和我們家老爺商議了,我們大房還是搬到官邸去罷,大老爺去衙門也方便。”
老太太聽了便不言語,吳氏剛欲開口,就聽三房有丫鬟進來報說:“三老爺被人打了,說欠了什麽一千兩銀子。三老爺叫三太太趕緊家去給人家拿銀子。”
吳氏聞言忙站起來問道:“是誰打的?竟然如此大膽,敢毆打朝廷命官?三老爺怎麽說的?又是為得什麽欠了那麽多銀子?”
那丫頭迴道:“三老爺說:欠的就是當日把三姑娘許給王家得的銀子。”
李氏蹭地一下站了起來,橫眉豎目喝道:“我們家元秋是許給了南平郡王府的,又哪裏許給了什麽王家?這到底是怎麽迴事?”
吳氏哪裏敢說,隻眼神躲閃著不敢看李氏,支吾著說不知道。李氏冷哼道:“我看在是一家人的份上不和你計較,如今你趕緊把話都說清楚了也就算了,否則就別怪我這個大嫂不留情麵。”
老太太在一旁聽了也覺得糊塗,也問吳氏道:“到底是拿了誰家的銀子啊?”
吳氏見遮掩不過去,隻得迴道:“就是輔國公老太君的侄孫子,當日老太君提過那孩子,還是老太太說了給元秋的呢。”
老太太這才曉得是哪門子的事,黑了臉罵道:“當日你大嫂一家迴來不是說了元秋許了人家,這事自然就算了,怎麽又去拿人家銀子。”
吳氏低了頭怯怯地道:“頭裏就拿了。後來我把銀子給了三老爺叫他還迴去,卻不知怎麽的今日又被吵著要銀子?”
老太太聽了隻得罵吳氏道:“還不趕緊把你家那不長進東西叫來問問。”
李氏冷笑道:“三老爺若是不將此事講清楚說明白,我定是不依的。”
李氏大鬧三房
作者有話要說:重要提示:侯爵府老太君侄孫子一家是姓張,上章最後處寫成了王家公子,已經修改過來,謝謝細心讀者的提醒。
到八月份會比較忙,更新可能稍微會慢一些,對此信用卡十分抱歉,為了避免讀者誤買,信用卡不再放空白章節,隻在需要更新前的幾小時放上空白章節,當天便以正文內容替換。
有的童鞋收藏了
本文,信用卡另求收藏作者,打滾求。
長評的作者請提示送積分。吳氏還想打諢將此事混過去,奈何李氏鐵青了臉唾她道:“元秋的婚事是啟奏過聖上的,你們私下將元秋許婚騙錢已是犯了殺頭之罪,今日若不將此事說清楚,我就告訴太妃去。我也不顧臉麵了,大不了鬧到聖上跟前去討一個說法。”
吳氏聽了登時慌了手腳,三步並兩步到李氏跟前哭喊道:“當日確實不是元秋許了婚,她叔叔才想著替她說了一說。”
李氏把手一甩,吳氏不防摔了個踉蹌,李氏坐在椅子上冷笑道:“元秋上有祖母下有父親,哪個需要你們來操心?我看你們分明是被豬油蒙了心,想拿侄女賣錢哩。”
吳氏嚇得趕緊說道:“不敢!不敢!真真是為了元秋好!”
李氏罵道:“不敢?我看你是沒有什麽不敢的?若是那家孩子好,你怎麽不把美玉嫁去?”
孫氏在一邊笑道:“大嫂子不知。那張家也算是有些家底的人家,偏生這個兒子卻是個混世魔王一般,吃喝嫖賭不學無術。他家一門心思想給兒子捐個官,再借著輔國公老太君給兒子尋門好的親事,將來兒子也好有個借力。隻可惜他兒子的名頭在京城沒人不知的,那些有臉麵的人哪個肯將女兒嫁入他家?小門小戶倒有想舍了女兒換幾兩銀子的,他家偏又看不上。前陣子三老爺不知道從哪認識了這個張大人,便想趁你們不在家,百般躥撮著老太太要點頭許下這門親事呢。”
李氏聽了也不言語,隻望著老太太。顧老太太見裝不得傻,隻得訕笑道:“當日老三隻說那孩子是個極好的,我卻不知是這樣的,隻應了讓他們去瞧瞧,並沒有說要應下來這樣的話。”孫氏還要開口,老太太先打她一巴掌罵道:“還不好生勸勸你大嫂別生氣,隻知道在這裏攪事。”
孫氏隻得閉了嘴一邊站了,老太太和李氏賠笑道:“如今他家既然要銀子,叫你弟妹拿銀子給他就是了,這事就算過去了。”
李氏道:“他們怎麽不將美玉嫁給張家,做什麽打我們家元秋的主意?既然他們為了銀子不顧一家子情分,我也不必留情麵了。”說著抬腿就往外走:“來人,備車,我要去廉親王府找太妃。”
吳氏見老太太也攔不住李氏,隻得擋在前麵抱著李氏大腿跪下,嘴裏哭喊道:“好嫂子,饒了我們罷。”
李氏道:“饒了你?若是今日元秋沒有許給郡王世子,怕是早要被你們逼著許給張家吧?”說著抬腿將吳氏
踹到一邊,看也不看就走出門去叫人備車。老太太隻得自己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到院子裏拽著李氏道:“好媳婦,我們自家的事何苦鬧到太妃麵前,沒得打了我的臉。我先叫人把那畜生叫來問問,讓他先還了銀子再由你發落可好?”
李氏聽了便不言語,老太太忙喝道:“快,把你三老爺叫來。”又吩咐小丫頭說:“外麵有風,快扶著你大太太進屋去坐。”說著自己攙著李氏胳膊道:“你氣了半天也口渴了,進屋同我喝茶去。”李氏順手推舟地讓老太太扶著進了屋,吳氏洗了臉和手親自捧了茶奉給李氏,李氏看也不看她,一揚手便打翻了茶盞,滾燙的茶水都潑在吳氏手上當即就紅了一片,痛的她抓耳撓腮偏生又不敢叫出來。
老太太見狀便喝吳氏道:“瞧你粗手笨腳的連杯茶都端不住,還不趕緊洗了手去瞧你們家老爺來沒來?”吳氏委委屈屈地應了就往外走,迎麵顧廉渾身狼狽地進了屋,吳氏剛迎上去要問他,顧廉不耐煩的一把推開吳氏,到老太太跟前半跪著哭道:“老太太救命,張家要告我欺詐罪哩。”
老太太聞言死命錘了他兩下哭道:“你這孽畜,弄出這些事來,連累全家不得安生。”
吳氏也過來問顧廉道:“當日不是把一千兩銀子與你了?怎麽他又來討銀子。”顧廉見吳氏問隻不肯說,老太太心下著急,也罵顧廉道:“你這個不孝子,還不趕緊給我說清楚。”
顧廉隻得支吾說道:“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