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事忙笑道:“夫人放心,這些事情我自然省的。”李氏又囑咐了幾次,才把他打發出去。
李氏把杭州這邊的事情都安排的妥當了,才叫人打包行李,看著人把庫房的古董字畫都一一裝好,因這些都是給元秋提前備下的嫁妝,因此裝箱的時候格外小心。一直忙了一個多月,才把各種東西歸置好了,顧禮叫人新打了寬敞的馬車,又在裏麵墊了厚厚的毛皮褥子,叫李氏和元秋抱著泉哥和妞妞上去坐了,采雪、織夢兩人同車服侍。顧禮、顧山另外坐了一輛馬車,張姨娘和林姨娘兩人一輛車,顧府的丫鬟下人另外坐了一輛大車,一行人浩浩蕩蕩從杭州往京城方向行去。
京城
泉哥和妞妞頭一迴坐馬車,都覺得新鮮不已,坐在車裏東摸摸西瞧瞧,見到什麽稀奇的東西都要拉著元秋嘰嘰喳喳問個不停。兩人鬧騰了好一會又跪在墊子上撩起簾子看外麵熙熙攘攘的人群,瞅見小攤小販擔著吃食玩物,瞅見城裏特別的建築,就連看見個小貓小狗,兩個小家夥都要討論一番。元秋在一旁聽見兩人把簡單的東西說的天馬行空,不禁抿了嘴偷偷去笑。
待馬車出了城,上了官道,道路兩邊的行人、鋪子都漸漸稀少起來,泉哥和妞妞鬧騰夠了便覺得有些無趣,開始圍著元秋身邊和她說話。
幸虧元秋早就料到旅途乏味,自己撿了些有圖畫的冊子帶到車上,每當泉哥和妞妞呆的膩歪了,元秋就拿畫冊出來給他們瞅,或者拿積木出來讓兩人搭,一兩二去,也打發了不少無聊的時光,也能讓兩個孩子安靜一會子。
車內雖然不大,但李氏母子四人加上兩個丫鬟坐了也不覺得擁擠,加上顧禮叫人鋪了極厚的褥子在裏麵,李氏覺得困倦了,還可以躺下歇一歇。就連泉哥和妞妞兩人也可以睡個午覺。途徑驛站休息的時候,顧禮還不忘提醒元秋,叫她趁機都教弟弟、妹妹背些詩詞,又拿《四書》出來給元秋,讓她教泉哥和妞妞去讀。
泉哥性格文靜些,倒是能坐的住的,他腦瓜也靈巧,元秋和他講了幾遍文章的意思,他便能複述個大概出來。而妞妞卻是個不安分的,每日竄上跳下,把李氏鬧得頭疼不已,若說她重了,元秋又心疼,少不得替妞妞說幾句好話。李氏每每說元秋:“你就慣著她罷,看以後成什麽樣子。”
元秋笑道:“她還小呢,愛玩愛鬧才正常。若是像木頭人一般,每日隻會抿著嘴笑,見人又不會說話,母親才要為她擔心呢。”
李氏畢竟
心疼妞妞,也隻得說元秋道:“那才是大家閨秀的樣子,我讓你教妞妞規矩,倒讓你教了個野猴子出來。”
元秋聽了也不以為意,隻拿些七巧板之類的益智遊戲讓妞妞去玩,妞妞雖然淘氣但是腦筋好使,一個七巧板她能擺出好多花樣出來,她玩出了樂趣,便也安分了不少。元秋也能安安靜靜地教泉哥背《四書》了。
因泉哥和妞妞也不過五歲的年紀,顧禮也不敢讓人十分趕路,怕兩個孩子再累病了,因此走走歇歇,直到過了兩月有餘才遠遠的看到京城的城門。
京城自然不比其他地方,街道繁華、人煙鼎盛,不僅是泉哥和妞妞,就連元秋都忍不住從紗窗往外看。李氏自從隨顧禮去任上,也有十餘年沒迴京城了。一進城門,李氏眼裏就滴了淚水出來,元秋自然知道她是近鄉情怯,忙去安慰了她一番。就連泉哥和妞妞見李氏哭了,也都舍棄了窗外的景致,跑到李氏跟前,一口一個母親的叫著。
李氏見兒女貼心,心裏自然是極大的滿足,忙拿手帕拭了淚水,采雪見馬車已經進了城,就取了幹淨的水來,服侍李氏四人重新洗了手臉,織夢拿出妝奩,李氏和元秋重新撲了粉。待幾人都收拾妥當了,馬車也到了顧府的大門前。
府裏的管家早就帶著人候在大門處,看見馬車來了就有人往院子裏跑,一邊跑還一邊叫道:“大老爺迴來了,大老爺迴來了。”馬車直接進了大門,到垂花門處才停下。因迴府要先拜見老太太,李氏便囑咐顧海先將行李送迴自己的院子。
顧禮、李氏帶著顧山、元秋、泉哥、妞妞四人穿過長廊,剛到上房外麵,就有丫鬟笑著迎上來行禮,門口的丫鬟也撩起簾子笑道:“大老爺、大太太迴來了。”
元秋跟在顧禮和李氏的後麵進了屋子,隻見堂前正坐在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婦,雪白的發髻上橫七豎八插了不少的金釵子。元秋心下曉得,這便是顧老太太了。
顧禮見到母親就要跪下,顧老太太忙讓人扶住了,拉到自己身邊上下打量一番,才歎道:“兒啊,你也老了啊。”顧禮聞言,不禁鼻子一酸,滴了淚下來。李氏帶著顧山、元秋幾個忙上前跪下。顧老太太隻點了點頭,卻沒說叫李氏起來,隻朝泉哥招手道:“這個胖小子長的倒白淨,快過來給我瞅瞅。”泉哥忙上前去,按照李氏教的規矩單獨行了次禮,嘴裏叫道:“泉哥見過祖母。”
顧老太太聽了登時合不攏嘴,忙摟過泉哥和顧禮笑道:“這就是你家的小兒子,倒是個機靈的。”顧禮忙笑
道:“他年幼不懂規矩,還望母親擔待。”說著朝泉哥喝道:“還不趕緊從祖母懷裏下來,成何體統。”泉哥本來就覺得顧老太太身上香味濃重,聽見顧禮一說,忙不迭的從顧老太太懷裏下來,迴到李氏身邊中規中矩的站好了。
顧老太太見泉哥站在李氏邊上,隻得點頭和李氏道:“你路上也辛苦了,快起來罷。”李氏忙謝了禮起身。顧老太太的眼睛在幾個孩子身上上掃了一圈,又把顧山叫道跟前,細細打量了一番,才點頭笑道:“山兒如今也這麽大了,我瞧著他比明兒還要高些?”她嘴裏問著這話,頭就轉頭看著旁邊的婦人。
那婦人忙上前笑道:“我瞧著也是,身子骨瞧著也比明兒結實。”
李氏聽了忙笑道:“山兒大明兒一歲呢,略高些也是有的。趕明明兒就攆上他哥哥了。”
顧老太太這時才笑著推身邊那婦人和顧山等人笑道:“這是你三嬸。”顧山幾人這才知道,這就是三房的吳氏了,忙上前行了禮,喊了聲:“三嬸。”吳氏笑著應了,又誇讚了一番才在顧老太太身邊見了。顧老太太這才指著自己這邊的一個中年婦人說道:“這是你二嬸。”
元秋早就聽母親講過,顧老太太偏愛小兒子,生生把二房繞了過去讓三房管家。今日一見,果然如此。顧老太太為了抬舉三房,就連見人都把三房排到了二房的前麵。
二房媳婦孫氏隻溫和的笑了笑,也沒過多言語。李氏曉得孫氏就是少言寡語的人,也不以為意。倒是顧老太太瞪了孫氏一眼,不滿地道:“見你大嫂也不知道多關心兩句,倒像個木頭樁子似的杵在這。”孫氏聽了隻低了頭去,吳氏見狀笑道:“二嫂就這性子,老太太又不是不知道。其實二嫂少言少語也好,若家裏幾個都像我似的這麽多話,恐怕老太太又煩了。”
元秋聽了隻覺得這話突兀,誰知顧老太太卻點頭笑道:“你說的是,一個能說的就行了,要都像你似的,我得被你們鬧死。”說著自己嗬嗬地笑了起來,李氏見狀隻得跟著笑了兩聲。
顧老太太看完了孫子,這才想起一邊站著的兩個孫女來,便先瞅了元秋幾眼道:“這是哪個?”
李氏忙迴道:“迴老太太,這是元秋。”顧老太太聞言點頭道:“原來是三丫頭,長的倒是精致。我記得她上麵有個庶出的姐姐,叫什麽來著?怎麽沒瞅見?”
李氏忙笑道:“二姑娘叫元容,今年開春已經嫁了。”顧老太太聽了便沒多言語。轉頭和吳氏道:“家裏的那個幾個丫頭
小子呢,叫他們一並過來吧,也見見大伯父大伯母。”
吳氏笑道:“他們都上學呢,待晚上迴來再見罷。”顧老太太聽了不禁埋怨道:“既然知道你大哥今日到家,就該讓他們歇一天。”吳氏聽了隻笑不再言語。
顧老太太數落了吳氏一番,又轉了頭看李氏道:“你屋裏不是還有幾個人,也一並叫她們進來罷。”
李氏聽了忙迴道:“在院子裏候著呢。”一邊伺候的丫鬟忙掀了簾子喊了張姨娘、林姨娘進來,兩人雙雙跪在顧老太太跟前,中規中矩行了個禮。顧老太太見到林姨娘心中自然喜歡,額外多問了幾句,隻是她滿屋子裏打量卻沒瞧見王氏,便沉了臉問李氏道:“當日我送了你兩個貼心的人去,怎麽今日就看見了一個?彩珠怎麽沒見?”
李氏忙上前迴道:“王氏初到杭州便水土不服,沒兩日就倒下了。因大夫說是風寒,媳婦便迴了老爺將她送到莊子上去調養,誰知剛好了些就入了冬。南方的冬天不比北方幹爽,想來王氏受不住濕寒的天氣,就這樣一命嗚唿了。”
顧老太太聽了半天沒言語,隻瞪著李氏道:“那是我身邊的大丫頭,伺候我多年也沒見她生個病,怎麽到你那就病死了呢?”
李氏聽了忙上前跪下道:“媳婦不敢撒謊,那時沈媽媽也還在那的。王氏病的厲害她也是知道的。”顧老太太聽了忙斜眼去看一邊的沈媽媽。當日沈媽媽怕被傳上風寒,並不敢湊到跟前去,她哪裏知道王氏是否病了。隻是人是她送去的,她又不敢說自己偷懶耍滑的事。隻得順著李氏的話頭道:“當日王氏是病的厲害,奴才隻當她養幾個月就好了,便沒迴老太太。”
顧老太太聽了隻得罷了,把林氏招手道跟前說:“雪蓮啊,快過來給姑媽瞧瞧。”林姨娘聞言衝著張姨娘得意地一笑,扭著屁股到了老太太跟前。顧老太太見自己外甥女倒是養的白胖水靈的,心下滿意不少。
待人都見全了,顧老太太也覺得乏了,便擺手道:“你們路上也辛苦了,先迴院子去歇會,待晚飯時候再過來罷。”顧老太太又吩咐吳氏道:“你告訴廚下,叫收拾幾桌好菜出來。晚上給你大哥、大嫂接風洗塵。”吳氏忙應了出去了。顧禮一家行了禮方才迴了自己院子。
如今迴了府,院落屋子不比在杭州時候寬敞。顧禮、李氏在主院住了,左、右耳房給了張姨娘和林姨娘,顧山和泉哥是有單獨的院子的,隻是妞妞和元秋要在一個院子裏住了。元秋倒覺得這個安排無礙,畢竟身邊多了些外人,
妞妞和自己一個院子,倒讓自己放心些。
院子是早就收拾好的,元秋等人各自迴了屋子去休息,李氏忙著叫人把行李、箱子都清點了擺到屋子去,鬧騰了一個下午才把東西都歸置好。剛忙完,李氏瞧著辰鍾快到了晚飯時候,忙把顧禮叫起來,夫妻兩人梳洗了一番,換上幹淨衣裳。又使人去各自院子把兒女都叫上,一家人去了上房。
上房裏三家人口都到齊了,頓時屋裏擁擠不堪,顧老太太把自己身邊的孫子孫女都指給顧山等人認了一番。二房家的大姑娘瑞珠去年已經嫁了,如今有一女兒在身邊,喚作寶珠的,比元秋小一歲,排行第四。此外三房也有一女兒,卻是和寶珠同年的,隻小她兩個月,喚作美玉。
元秋聽這名字隻覺得有些俗氣,便抬眼瞧自己的小堂妹美玉,美玉十一二歲的年紀,模樣倒是長得極其好看,身上穿戴打扮也精致,隻是略顯青澀的臉上有一股子的嬌氣。元秋暗自打量了一番便笑著和寶珠、美玉見禮道:“四妹妹、五妹妹。”寶珠、美玉也笑著迴了禮。
老太太因嫌屋裏吵鬧,便打發元秋姊妹到裏間坐了去坐,又把孫子打發到外麵廳裏去吃酒。自己和三個兒子一桌坐了,李氏妯娌則站在一邊布菜。母子四人說話,少不得又提起子孫。因顧山、元容、元秋的親事都辦的匆忙,顧禮又擔心顧老太太拿喬使性子耽擱顧山的親事,因此並未送信迴京城。
今日已經迴京,顧老太太又問到了,顧禮也不敢隱瞞,少不得把顧山的親事先說了。顧老太太聽說顧山已經定了親,臉上便有些掛不住,和顧禮冷笑道:“你倒是個好的,也不知和我說下,連個信也不叫人送。難道當我是死的不成?你眼裏可還有我這個母親?”
顧禮隻得賠笑道:“因要迴京述職,所以親事定的急。若是送信迴來,隻怕書信還不如我們自家到的早。這不一迴來兒子就來告訴母親了,誰敢瞞母親不成?”
顧老太太撇嘴道:“山兒的親事倒是不差,隻是媳婦家官職也高了些,以後嫁進來使小姐性子,山兒少不得要吃頓苦頭呢。按照我說,那些親戚家的孩子就極好,雖然小門小戶些,但是性子溫柔,又不自恃身份端架子。比如說你二舅家的姑娘,我瞧著就極好,本來還想給山兒來著。”
顧禮一聽頓覺一身冷汗,心裏暗自慶幸沒送書信迴來。他心裏知道老太太一直不喜歡李氏,李氏是大家子小姐出身,通身的氣度做派是顧家其他媳婦不能比的。顧老太太初始還是很喜歡這個媳婦,覺得長了自家的
臉麵。但日子久了,她見李氏言行舉止總是生生的把自己比了下去,心裏便有些不滿起來。顧老太太覺得自己也是有誥命有身份的人,舉止也不能差過李氏去,因此便暗暗學了李氏幾日舉止,隻是她越學越顯得自己越發粗俗不堪,心裏便開始厭惡起這個媳婦來。但又因為李家權勢強大,顧老太太又不敢輕易招惹她,隻時不時的拿出來掛嘴上挖苦一番。後來,李氏進門半年後,顧老太爺就西去了,顧老太太以這個由頭趁機說李氏是喪門星,天天都要數落她一番。因這個理由,縱使是李家也不好多嘴,顧禮隻有私下護著妻子周全,待尋了官職後,馬上帶著妻子去上任了。
顧禮知道顧老太太又話裏有話的諷刺李氏,便忙和她賠笑道:“老太太看中的人必定是極好的,山兒卻是沒這個福氣的。”顧老太太聽了一撇嘴,又問顧禮道:“二姑娘嫁的是啥樣人家?”
顧禮忙迴道:“是個舉人,家世雖然清貧了些,但是好在孩子很上進。”顧老太太聞言點頭道:“這樣就罷了,一個庶出的女兒,能嫁給舉人也算抬舉她了。”顧禮笑道:“老太太說的
管事忙笑道:“夫人放心,這些事情我自然省的。”李氏又囑咐了幾次,才把他打發出去。
李氏把杭州這邊的事情都安排的妥當了,才叫人打包行李,看著人把庫房的古董字畫都一一裝好,因這些都是給元秋提前備下的嫁妝,因此裝箱的時候格外小心。一直忙了一個多月,才把各種東西歸置好了,顧禮叫人新打了寬敞的馬車,又在裏麵墊了厚厚的毛皮褥子,叫李氏和元秋抱著泉哥和妞妞上去坐了,采雪、織夢兩人同車服侍。顧禮、顧山另外坐了一輛馬車,張姨娘和林姨娘兩人一輛車,顧府的丫鬟下人另外坐了一輛大車,一行人浩浩蕩蕩從杭州往京城方向行去。
京城
泉哥和妞妞頭一迴坐馬車,都覺得新鮮不已,坐在車裏東摸摸西瞧瞧,見到什麽稀奇的東西都要拉著元秋嘰嘰喳喳問個不停。兩人鬧騰了好一會又跪在墊子上撩起簾子看外麵熙熙攘攘的人群,瞅見小攤小販擔著吃食玩物,瞅見城裏特別的建築,就連看見個小貓小狗,兩個小家夥都要討論一番。元秋在一旁聽見兩人把簡單的東西說的天馬行空,不禁抿了嘴偷偷去笑。
待馬車出了城,上了官道,道路兩邊的行人、鋪子都漸漸稀少起來,泉哥和妞妞鬧騰夠了便覺得有些無趣,開始圍著元秋身邊和她說話。
幸虧元秋早就料到旅途乏味,自己撿了些有圖畫的冊子帶到車上,每當泉哥和妞妞呆的膩歪了,元秋就拿畫冊出來給他們瞅,或者拿積木出來讓兩人搭,一兩二去,也打發了不少無聊的時光,也能讓兩個孩子安靜一會子。
車內雖然不大,但李氏母子四人加上兩個丫鬟坐了也不覺得擁擠,加上顧禮叫人鋪了極厚的褥子在裏麵,李氏覺得困倦了,還可以躺下歇一歇。就連泉哥和妞妞兩人也可以睡個午覺。途徑驛站休息的時候,顧禮還不忘提醒元秋,叫她趁機都教弟弟、妹妹背些詩詞,又拿《四書》出來給元秋,讓她教泉哥和妞妞去讀。
泉哥性格文靜些,倒是能坐的住的,他腦瓜也靈巧,元秋和他講了幾遍文章的意思,他便能複述個大概出來。而妞妞卻是個不安分的,每日竄上跳下,把李氏鬧得頭疼不已,若說她重了,元秋又心疼,少不得替妞妞說幾句好話。李氏每每說元秋:“你就慣著她罷,看以後成什麽樣子。”
元秋笑道:“她還小呢,愛玩愛鬧才正常。若是像木頭人一般,每日隻會抿著嘴笑,見人又不會說話,母親才要為她擔心呢。”
李氏畢竟
心疼妞妞,也隻得說元秋道:“那才是大家閨秀的樣子,我讓你教妞妞規矩,倒讓你教了個野猴子出來。”
元秋聽了也不以為意,隻拿些七巧板之類的益智遊戲讓妞妞去玩,妞妞雖然淘氣但是腦筋好使,一個七巧板她能擺出好多花樣出來,她玩出了樂趣,便也安分了不少。元秋也能安安靜靜地教泉哥背《四書》了。
因泉哥和妞妞也不過五歲的年紀,顧禮也不敢讓人十分趕路,怕兩個孩子再累病了,因此走走歇歇,直到過了兩月有餘才遠遠的看到京城的城門。
京城自然不比其他地方,街道繁華、人煙鼎盛,不僅是泉哥和妞妞,就連元秋都忍不住從紗窗往外看。李氏自從隨顧禮去任上,也有十餘年沒迴京城了。一進城門,李氏眼裏就滴了淚水出來,元秋自然知道她是近鄉情怯,忙去安慰了她一番。就連泉哥和妞妞見李氏哭了,也都舍棄了窗外的景致,跑到李氏跟前,一口一個母親的叫著。
李氏見兒女貼心,心裏自然是極大的滿足,忙拿手帕拭了淚水,采雪見馬車已經進了城,就取了幹淨的水來,服侍李氏四人重新洗了手臉,織夢拿出妝奩,李氏和元秋重新撲了粉。待幾人都收拾妥當了,馬車也到了顧府的大門前。
府裏的管家早就帶著人候在大門處,看見馬車來了就有人往院子裏跑,一邊跑還一邊叫道:“大老爺迴來了,大老爺迴來了。”馬車直接進了大門,到垂花門處才停下。因迴府要先拜見老太太,李氏便囑咐顧海先將行李送迴自己的院子。
顧禮、李氏帶著顧山、元秋、泉哥、妞妞四人穿過長廊,剛到上房外麵,就有丫鬟笑著迎上來行禮,門口的丫鬟也撩起簾子笑道:“大老爺、大太太迴來了。”
元秋跟在顧禮和李氏的後麵進了屋子,隻見堂前正坐在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婦,雪白的發髻上橫七豎八插了不少的金釵子。元秋心下曉得,這便是顧老太太了。
顧禮見到母親就要跪下,顧老太太忙讓人扶住了,拉到自己身邊上下打量一番,才歎道:“兒啊,你也老了啊。”顧禮聞言,不禁鼻子一酸,滴了淚下來。李氏帶著顧山、元秋幾個忙上前跪下。顧老太太隻點了點頭,卻沒說叫李氏起來,隻朝泉哥招手道:“這個胖小子長的倒白淨,快過來給我瞅瞅。”泉哥忙上前去,按照李氏教的規矩單獨行了次禮,嘴裏叫道:“泉哥見過祖母。”
顧老太太聽了登時合不攏嘴,忙摟過泉哥和顧禮笑道:“這就是你家的小兒子,倒是個機靈的。”顧禮忙笑
道:“他年幼不懂規矩,還望母親擔待。”說著朝泉哥喝道:“還不趕緊從祖母懷裏下來,成何體統。”泉哥本來就覺得顧老太太身上香味濃重,聽見顧禮一說,忙不迭的從顧老太太懷裏下來,迴到李氏身邊中規中矩的站好了。
顧老太太見泉哥站在李氏邊上,隻得點頭和李氏道:“你路上也辛苦了,快起來罷。”李氏忙謝了禮起身。顧老太太的眼睛在幾個孩子身上上掃了一圈,又把顧山叫道跟前,細細打量了一番,才點頭笑道:“山兒如今也這麽大了,我瞧著他比明兒還要高些?”她嘴裏問著這話,頭就轉頭看著旁邊的婦人。
那婦人忙上前笑道:“我瞧著也是,身子骨瞧著也比明兒結實。”
李氏聽了忙笑道:“山兒大明兒一歲呢,略高些也是有的。趕明明兒就攆上他哥哥了。”
顧老太太這時才笑著推身邊那婦人和顧山等人笑道:“這是你三嬸。”顧山幾人這才知道,這就是三房的吳氏了,忙上前行了禮,喊了聲:“三嬸。”吳氏笑著應了,又誇讚了一番才在顧老太太身邊見了。顧老太太這才指著自己這邊的一個中年婦人說道:“這是你二嬸。”
元秋早就聽母親講過,顧老太太偏愛小兒子,生生把二房繞了過去讓三房管家。今日一見,果然如此。顧老太太為了抬舉三房,就連見人都把三房排到了二房的前麵。
二房媳婦孫氏隻溫和的笑了笑,也沒過多言語。李氏曉得孫氏就是少言寡語的人,也不以為意。倒是顧老太太瞪了孫氏一眼,不滿地道:“見你大嫂也不知道多關心兩句,倒像個木頭樁子似的杵在這。”孫氏聽了隻低了頭去,吳氏見狀笑道:“二嫂就這性子,老太太又不是不知道。其實二嫂少言少語也好,若家裏幾個都像我似的這麽多話,恐怕老太太又煩了。”
元秋聽了隻覺得這話突兀,誰知顧老太太卻點頭笑道:“你說的是,一個能說的就行了,要都像你似的,我得被你們鬧死。”說著自己嗬嗬地笑了起來,李氏見狀隻得跟著笑了兩聲。
顧老太太看完了孫子,這才想起一邊站著的兩個孫女來,便先瞅了元秋幾眼道:“這是哪個?”
李氏忙迴道:“迴老太太,這是元秋。”顧老太太聞言點頭道:“原來是三丫頭,長的倒是精致。我記得她上麵有個庶出的姐姐,叫什麽來著?怎麽沒瞅見?”
李氏忙笑道:“二姑娘叫元容,今年開春已經嫁了。”顧老太太聽了便沒多言語。轉頭和吳氏道:“家裏的那個幾個丫頭
小子呢,叫他們一並過來吧,也見見大伯父大伯母。”
吳氏笑道:“他們都上學呢,待晚上迴來再見罷。”顧老太太聽了不禁埋怨道:“既然知道你大哥今日到家,就該讓他們歇一天。”吳氏聽了隻笑不再言語。
顧老太太數落了吳氏一番,又轉了頭看李氏道:“你屋裏不是還有幾個人,也一並叫她們進來罷。”
李氏聽了忙迴道:“在院子裏候著呢。”一邊伺候的丫鬟忙掀了簾子喊了張姨娘、林姨娘進來,兩人雙雙跪在顧老太太跟前,中規中矩行了個禮。顧老太太見到林姨娘心中自然喜歡,額外多問了幾句,隻是她滿屋子裏打量卻沒瞧見王氏,便沉了臉問李氏道:“當日我送了你兩個貼心的人去,怎麽今日就看見了一個?彩珠怎麽沒見?”
李氏忙上前迴道:“王氏初到杭州便水土不服,沒兩日就倒下了。因大夫說是風寒,媳婦便迴了老爺將她送到莊子上去調養,誰知剛好了些就入了冬。南方的冬天不比北方幹爽,想來王氏受不住濕寒的天氣,就這樣一命嗚唿了。”
顧老太太聽了半天沒言語,隻瞪著李氏道:“那是我身邊的大丫頭,伺候我多年也沒見她生個病,怎麽到你那就病死了呢?”
李氏聽了忙上前跪下道:“媳婦不敢撒謊,那時沈媽媽也還在那的。王氏病的厲害她也是知道的。”顧老太太聽了忙斜眼去看一邊的沈媽媽。當日沈媽媽怕被傳上風寒,並不敢湊到跟前去,她哪裏知道王氏是否病了。隻是人是她送去的,她又不敢說自己偷懶耍滑的事。隻得順著李氏的話頭道:“當日王氏是病的厲害,奴才隻當她養幾個月就好了,便沒迴老太太。”
顧老太太聽了隻得罷了,把林氏招手道跟前說:“雪蓮啊,快過來給姑媽瞧瞧。”林姨娘聞言衝著張姨娘得意地一笑,扭著屁股到了老太太跟前。顧老太太見自己外甥女倒是養的白胖水靈的,心下滿意不少。
待人都見全了,顧老太太也覺得乏了,便擺手道:“你們路上也辛苦了,先迴院子去歇會,待晚飯時候再過來罷。”顧老太太又吩咐吳氏道:“你告訴廚下,叫收拾幾桌好菜出來。晚上給你大哥、大嫂接風洗塵。”吳氏忙應了出去了。顧禮一家行了禮方才迴了自己院子。
如今迴了府,院落屋子不比在杭州時候寬敞。顧禮、李氏在主院住了,左、右耳房給了張姨娘和林姨娘,顧山和泉哥是有單獨的院子的,隻是妞妞和元秋要在一個院子裏住了。元秋倒覺得這個安排無礙,畢竟身邊多了些外人,
妞妞和自己一個院子,倒讓自己放心些。
院子是早就收拾好的,元秋等人各自迴了屋子去休息,李氏忙著叫人把行李、箱子都清點了擺到屋子去,鬧騰了一個下午才把東西都歸置好。剛忙完,李氏瞧著辰鍾快到了晚飯時候,忙把顧禮叫起來,夫妻兩人梳洗了一番,換上幹淨衣裳。又使人去各自院子把兒女都叫上,一家人去了上房。
上房裏三家人口都到齊了,頓時屋裏擁擠不堪,顧老太太把自己身邊的孫子孫女都指給顧山等人認了一番。二房家的大姑娘瑞珠去年已經嫁了,如今有一女兒在身邊,喚作寶珠的,比元秋小一歲,排行第四。此外三房也有一女兒,卻是和寶珠同年的,隻小她兩個月,喚作美玉。
元秋聽這名字隻覺得有些俗氣,便抬眼瞧自己的小堂妹美玉,美玉十一二歲的年紀,模樣倒是長得極其好看,身上穿戴打扮也精致,隻是略顯青澀的臉上有一股子的嬌氣。元秋暗自打量了一番便笑著和寶珠、美玉見禮道:“四妹妹、五妹妹。”寶珠、美玉也笑著迴了禮。
老太太因嫌屋裏吵鬧,便打發元秋姊妹到裏間坐了去坐,又把孫子打發到外麵廳裏去吃酒。自己和三個兒子一桌坐了,李氏妯娌則站在一邊布菜。母子四人說話,少不得又提起子孫。因顧山、元容、元秋的親事都辦的匆忙,顧禮又擔心顧老太太拿喬使性子耽擱顧山的親事,因此並未送信迴京城。
今日已經迴京,顧老太太又問到了,顧禮也不敢隱瞞,少不得把顧山的親事先說了。顧老太太聽說顧山已經定了親,臉上便有些掛不住,和顧禮冷笑道:“你倒是個好的,也不知和我說下,連個信也不叫人送。難道當我是死的不成?你眼裏可還有我這個母親?”
顧禮隻得賠笑道:“因要迴京述職,所以親事定的急。若是送信迴來,隻怕書信還不如我們自家到的早。這不一迴來兒子就來告訴母親了,誰敢瞞母親不成?”
顧老太太撇嘴道:“山兒的親事倒是不差,隻是媳婦家官職也高了些,以後嫁進來使小姐性子,山兒少不得要吃頓苦頭呢。按照我說,那些親戚家的孩子就極好,雖然小門小戶些,但是性子溫柔,又不自恃身份端架子。比如說你二舅家的姑娘,我瞧著就極好,本來還想給山兒來著。”
顧禮一聽頓覺一身冷汗,心裏暗自慶幸沒送書信迴來。他心裏知道老太太一直不喜歡李氏,李氏是大家子小姐出身,通身的氣度做派是顧家其他媳婦不能比的。顧老太太初始還是很喜歡這個媳婦,覺得長了自家的
臉麵。但日子久了,她見李氏言行舉止總是生生的把自己比了下去,心裏便有些不滿起來。顧老太太覺得自己也是有誥命有身份的人,舉止也不能差過李氏去,因此便暗暗學了李氏幾日舉止,隻是她越學越顯得自己越發粗俗不堪,心裏便開始厭惡起這個媳婦來。但又因為李家權勢強大,顧老太太又不敢輕易招惹她,隻時不時的拿出來掛嘴上挖苦一番。後來,李氏進門半年後,顧老太爺就西去了,顧老太太以這個由頭趁機說李氏是喪門星,天天都要數落她一番。因這個理由,縱使是李家也不好多嘴,顧禮隻有私下護著妻子周全,待尋了官職後,馬上帶著妻子去上任了。
顧禮知道顧老太太又話裏有話的諷刺李氏,便忙和她賠笑道:“老太太看中的人必定是極好的,山兒卻是沒這個福氣的。”顧老太太聽了一撇嘴,又問顧禮道:“二姑娘嫁的是啥樣人家?”
顧禮忙迴道:“是個舉人,家世雖然清貧了些,但是好在孩子很上進。”顧老太太聞言點頭道:“這樣就罷了,一個庶出的女兒,能嫁給舉人也算抬舉她了。”顧禮笑道:“老太太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