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家什和蔬菜魚肉迴來。奴才隻當是姨奶奶嘴饞了要開小灶吃也沒在意。誰知林姨奶奶親自下廚做了幾個菜裝進食盒就出去了,然後就大半個時辰沒見蹤影,直到剛剛才被人抬了迴來。”
元秋聽了也沒多言語,便進了屋子叫人給林姨娘灌了兩大碗薑湯下去,才問她是否看清楚是誰推她下水的。林姨娘臉色蒼白躲在被子裏發抖的搖頭。元秋想著如今已經入了秋,況且又是晚上落的水,便怕她染了風寒之類的病,忙叫人請大夫來瞧。
夜裏林姨娘果然發起燒來,那婆子連忙又把藥熬了一碗服侍她喝了進去,元秋曉得在這個年代,染了風寒極其容易喪命,也不敢疏忽,忙叫人去問庫房裏的是否有比較純的酒。那丫頭問完了跑迴來說:“夏老爺從山東帶過來的糧食酒極純,據說夏老爺送來的酒就是那戲上唱的連武鬆喝了都醉的‘三碗不過崗’。”
元秋忙道:“把那酒抬林姨娘屋去,叫婆子們拿手巾浸了酒用力把她渾身都搓遍,直到退燒為止。”
那丫頭忙答應了,又跑出去叫人去抬酒,織夢見元秋滿臉疲憊之色,叫人抬了熱水進來服侍她洗浴,嘴裏心疼的念叨:“姑娘也是太好心了,自己挨累不說還把老爺的酒拿出去浪費在她身上。”
元秋坐在浴桶裏冷笑道:“父親總是要有妾的,我留心觀察了這幾日,這林姨娘的腦筋還不如張姨娘清楚,倒是個好拿捏的。倒是那個王姨娘,怕是沒那麽簡單,這次的事情指不定就是她做出來的。”
織夢拿著手巾一邊幫她擦背一邊說道:“奴婢還以為是張姨奶奶做的,她的臉就被林姨奶奶毀容的。”
元秋點頭道:“張姨娘向來都是嘴巴厲害,有些小心思又貪財了些,隻是膽子卻沒那麽大。不過她這次被毀了容,也難免不會生出那惡毒心思來。”
織夢笑道:“姑娘說的是,隻是這事得迴下老爺、夫人才好。”
元秋道:“這自然得迴稟父母的,畢竟是父親的妾室,我也不好去查。依照我的意思,這些姨娘都攆出去才好,要不然大家都不得消停。”
織夢聞言也不好接話,手上感覺水溫略低了些,忙幫她元秋擦幹淨服侍她去睡了。
翌日一早,元秋打發人去瞧林姨娘看退燒了沒,若是沒好再去請大夫來瞧。自己則去了上房。門外的小丫頭見元秋來了,忙跑過去笑道:“姑娘來了,那沈媽媽在前屋和老爺說話呢,姑娘要不直接去後屋看夫人。”
元秋
聞言擺了擺手叫她悄聲,自己則走到窗下,細聽裏麵講話。隻聽那沈媽媽說:“夫人如今有了身子也不能伺候大老爺,老奴知道大老爺心疼太太,但也不能不去其他人屋子不是。老太太送來了現成的屋裏人,也是想讓她們替夫人分憂。”
顧禮聞言隻但笑不語,端了茶來吃。
沈媽媽見狀隻得又陪笑道:“老奴知道老太太一次送了兩個姨奶奶過來,怕是夫人不太高興。昨日老奴去瞧了兩位新姨奶奶,也和她們講了,就讓林姨奶奶先伺候大老爺。那林姨奶奶是大老爺的表妹,人又知書達理,晚上老爺若是想讀書寫字,她還能幫大老爺磨個墨之類的。等夫人生產後,大老爺不妨再將王姨奶奶收進房中,那時夫人自然也沒甚話說了。”
元秋在窗外聽沈媽媽自說自話講的熱鬧,不禁冷笑著走到門口,門口的小丫頭忙機靈的喊道:“三姑娘來了,給三姑娘請安。”上前行了禮後才掀起了簾子。
沈媽媽見元秋來了,忙尷尬的轉了話頭,元秋隻裝不知笑盈盈的上前給顧禮請了安,沈媽媽也起身給元秋問了好,陪著說了幾句話,見元秋沒有要走的意思,隻能先告退了。
元秋見屋裏隻剩下幾個小丫頭在,便都打發出了屋子,才將林姨娘落水之事和顧禮講了。顧禮素日最厭惡妾室相爭這類事,平日裏小打小鬧就算了,而這次險些鬧出了人命。若是林姨娘真有個好歹,那此事傳出去必定會影響自己的名聲,顧禮想到此便下了狠心非要查清這事不可。
落水事件(二)修改錯字
涉及到顧禮妾室,元秋一個未出閣的女孩倒不好插手去管,顧禮如果親自徹查此事又顯得有**份,原本李氏是最好的人選,隻是她現在有了身子,顧禮哪裏肯讓她為了這些個事勞了神。正在他左思右想到底誰去徹查此事合適的時候,李氏扶著張媽媽從後院進來了。顧禮見了忙道:“你怎麽起來了?怎麽不多躺會去?”
李氏微微給顧禮福了一下才笑道:“這幾日睡得多了倒覺得腰疼,還不如出來走走舒服些。”
顧禮聽了便吩咐采雪去拿了厚墊子墊在椅子上,讓張媽媽小心著扶了李氏坐下,又打量了下她的臉色方才笑道:“今兒夫人臉色好看了些,我也就放心了。”
李氏半靠在椅背上笑道:“老爺也太小心了,妾身哪有那麽嬌弱。”
顧禮聽著李氏嬌嗔的語氣,心裏便覺得暖暖的,剛想哄她兩句又瞅見元秋端坐在下麵。顧禮便咳了下轉了話頭,把林姨
娘落水的事情和李氏講了。
李氏聽了便笑著說:“老爺不如把這件事情交給張媽媽去查,張媽媽入府多年也是有些威信的,況且她也是我們能信的過的人。若是讓外麵的管事娘子去查,指不定就能被銀子收買了昧著良心哄騙老爺。”
顧禮聽了捋著胡子笑道:“夫人所言極是,夫人身邊的人做事自然是可靠的,那就讓張媽媽去查吧。”
李氏聽了便當麵吩咐了張媽媽幾句,囑咐她定要細心,不得冤枉了別人。張媽媽忙應了又給顧禮、李氏兩人行了禮方才出了院子。顧禮看著外麵天色不錯,便囑咐了李氏幾句,背著手去了書房。元秋見顧禮走了,便和李氏相視一笑。
原來這一陣子元秋陸陸續續把兩個新姨娘的行為舉止講給了李氏聽,李氏心裏早已對王、林兩人有了判斷。今兒一早元秋就吩咐張媽媽去了上房和李氏講了那林姨娘落水之事,李氏細細分析了一番心裏便有了主意,便悄悄囑咐了張媽媽幾句。兩人約莫著元秋差不多和顧禮說完這事了,李氏才扶著張媽媽來了前麵屋子。
這張媽媽從上房出去便直奔張姨娘和王姨娘共住的院子,先去張姨娘屋裏和她說了會子話,看了看她臉上的傷疤,見她臉上還是沒消腫便又多囑咐了兩句,張媽媽素日見張姨娘都是冷著臉的,張姨娘心裏也有些懼她,今日見張媽媽對自己極其親熱,張姨娘不禁也高興起來,拉著張媽媽說個不停。張媽媽應付了幾句便笑著說夫人要請姨娘們去說話,請姨奶奶好生打扮了,一會好和王姨奶奶一起搭伴去上房。張姨娘忙應了,就喚如蘭去打水,張媽媽又囑咐她要快些才出了屋子,去了耳房王姨娘的屋子。
一進屋子張媽媽就見王姨娘正在窗邊繡花,小丫頭忙上前問了好,王姨娘聽了聲音抬頭見是張媽媽來了忙熱情的把她迎進來,又親自倒了茶捧給她。
張媽媽笑著站起來接過來道:“王姨奶奶來了幾日老在屋裏悶著,南方不比京城,這**月份正是出去轉轉的時候,王姨奶奶若是悶了就去園子走走,那裏花開的極好。”
王姨娘忙笑道:“對府裏還不是很熟,之前跟著張姐姐一起去轉了兩次。隻是近日張姐姐不好出門,我也沒敢去煩她,自己又怕迷了路,索性就在屋裏繡花。”
張媽媽點頭道:“姨奶奶說的也是,若是姨奶奶有空,不妨去上房陪夫人說說話,我來的時候夫人正在叫悶的慌,隻是我這裏還有差事,姑娘事情也多,不能陪夫人聊天。若是姨奶奶有空,不妨去上房坐坐
?”
王姨娘聞言略微沉吟了下才笑道:“我一直想去給夫人去請安的,隻是老爺下令說無事不能去打擾夫人休息,我就沒敢過去。”
張媽媽拍她手道:“剛才就是夫人叫我喊三位姨娘去上房說話的,我貪圖這裏路近,就來這裏先請兩位姨奶奶過去。”
王姨娘聽了心裏不住的琢磨,她來了這裏已經一月有餘,隻是剛到那日見了李氏一麵。最初幾天她日日都去上房請安的,隻是上房那些丫頭把門堵得死死的,用各種借口打發了她迴來,之後元秋又以她們長途跋涉過來擔心染病為由禁了她半個月的足,直到中秋節才解了禁。
隻是中秋那日李氏對她和王姨娘二人也沒甚話說,甚至連瞅都沒瞅她倆一眼,怎麽偏生在她把林姨娘推入池塘後的翌日就請她去上房說話呢?王姨娘越想越覺得李氏此舉大有深意,不禁在心裏琢磨開來。
張媽媽坐在一邊吃著茶,暗自觀察王姨娘的臉色,隻見她略顰眉頭,臉色卻還是平常,心裏便對她不由的更加戒備起來,不給她時間多想,站起來便拖著她的手往出走:“好姨奶奶您快著些吧,這會子怕是張姨奶奶都收拾完了。”
王姨娘被張媽媽拖著往出走倒也不敢推開她,隻得迴頭吩咐她自己帶來的丫頭道:“喜兒,好生看家,把我那帕子繡完,等我迴來要檢查你繡了多少。”
喜兒聽了忙在屋裏應了,兩人剛到院子,采雪就從外麵進來了,一進院子就笑著說:“夫人叫我來瞧兩位姨奶奶收拾好了沒?”
張姨娘在屋裏聽見聲音,忙掀了簾子出來,嘴裏笑道:“收拾好了,這就出來了。”
采雪見張姨娘身後跟著如蘭、王姨娘卻孤身一人沒把自己從京城帶來的丫鬟喜兒帶出來,便笑道:“王姨奶奶不用讓丫頭跟著伺候?”
王姨娘笑道:“我屋裏就一個丫頭,偏生還有活計讓她做,便留了她在屋裏。我也是丫鬟出身,有了小丫頭跟著倒覺得別扭呢。”
采雪笑著拉著她手說:“無妨,有我伺候著姨奶奶呢。”一邊扭頭朝張媽媽說:“媽媽隻管去忙自己的事,我帶兩位姨奶奶去上房就行了。”
張媽媽嘴上笑道:“那就勞煩姑娘了。”一麵跟在她們身後出了院子,朝另一個方向走去。
喜兒見王姨娘走了,便老老實實的坐在王姨娘之前的位置上,拿起手帕繼續繡花,約莫過了一炷香的時間,就從上房來了個小丫頭叫做素素的,掀開簾子進了屋子,
喜兒見來了人,忙起來迎上前去問好。
素素站在門口甜甜的笑道:“夫人把之前預備秋天穿的衣服都找了出來,本來都是新做的,如今有了身子卻都穿不了了,夫人說那些個好衣服白擱在那裏倒是浪費了,不如分給姨奶奶們去穿。姨奶奶剛剛試了下,覺得那衣裳大小有些不合身,怕是要修改一下。王姨奶奶就吩咐我叫你把她素日穿的衣裙尋一套送去上房,正好針線上的娘子在那呢,好比著尺寸給姨奶奶改了衣服。”
喜兒聽了忙找了一套衣服出來,跟著素素一起說著話出了院子。喜兒隻當直接去上房,誰知素素卻領她往另一邊走,喜兒忙笑道:“姐姐不是說去上房給姨奶奶送衣裳嗎?”
素素笑道:“從這過去正好路過一個花池子,那裏花開的極好,夫人不耐煩用那些熏香讓我摘些花迴去插瓶裏。”
喜兒聽了便坐在一邊看著素素采了好些個花,又被素素拽著撲了會蝴蝶,素素玩了半天直到盡了興,才慢悠悠的帶著喜兒去了上房。
兩人剛進院子,就見一個婆子跟在顧禮身後進來,喜兒見顧禮麵上鐵青不禁唬了一跳,素素忙拉了她站在一便給顧禮行了禮,還沒等兩人開口問安,顧禮就摔了簾子進屋去了。門外站著的小丫頭見喜兒還要往前走忙過來說:“老爺夫人有事要處理,今兒怕是改不了衣服了,喜兒妹妹先把姨奶奶的衣裳拿迴去吧,等要用的時候,再讓人過去取。”
喜兒聽了隻得又抱著衣服迴去了。
顧禮進了上房,見隻有張媽媽和管家媳婦在那,自己便在上座坐了,自有那丫鬟送茶上去。管家媳婦上前行了禮迴道:“今兒奴才跟著張媽媽一起去了池塘邊林姨娘落水處,把那周圍都細細的查看了一番。”
顧禮聽到便放了茶盞道:“你們請我過來,想必是發現了什麽。”
管家媳婦忙道:“池塘邊往東走兩丈有一個太湖石磊起來的假山,那假山後麵本來是塊平地,前日三姑娘吩咐把那塊地鋤了種上些花草,因為地方不大,婆子們昨日一上午就把地刨完了,又撒了種子,把地麵整的平整了,下午又澆了兩次水才收了工。剛才奴才和張媽媽尋到那地時,發現假山後麵有幾個纖細的腳印,怕是澆過水沒多久久踩上去的,婆子們幹慣了粗活,中間卻是沒有那麽小腳的。”
顧禮聽了便起身往外走:“跟我去張氏、王氏的院子。”
管家媳婦和張媽媽忙應了跟在顧禮後麵。
王姨娘的屋子是
耳房,便比張姨娘的屋子靠前些,顧禮先走到王姨娘的屋前一腳踢開了門,木門發出“砰”的一聲倒把坐在窗邊的喜兒嚇的跳了起來,見是顧禮進來,喜兒也不敢言語,忙垂手站在一邊。
顧禮坐在屋子中間,喝道:“給我仔細的搜。”
管家婆子和張媽媽忙應了聲,便翻箱倒櫃的搜查起來,沒一會功夫便從一個裝雜物的箱子裏搜出一雙沾滿了泥巴的鞋。顧禮見那泥巴幹了大多半,推測時間多半是昨晚粘上的,便抬頭問那喜兒道:“你這是你們家姨奶奶的鞋?”
喜兒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見顧禮問,隻得上前細細的看了方才迴道:“是姨奶奶自己繡的繡花鞋。”
顧禮聽了便冷了臉問:“你們家姨奶奶昨天傍晚去哪裏了?”
喜兒隻有十歲的年齡,又老太太新買了沒幾天就送給王姨娘的丫鬟,王姨娘嫌她小又沒心計,什麽事也不告訴她。因此喜兒隻茫然的迴道:“奴婢也不知姨奶奶昨日傍晚去哪兒了。”
顧禮一拍桌子罵道:“把這丫頭給我帶到上房去細細審問。”
管家媳婦聽了忙拽著喜兒跟在顧禮身後去了上房。剛進屋子,顧禮就見李氏帶著王姨娘和張姨娘在那塌上挑衣服,顧禮見狀一把把衣服甩到地上,扭頭衝著王姨娘就罵道:“你還不給我跪下。”
王姨娘聞言心中一冷,麵上卻裝作茫然狀跪在屋子中間,顧禮見她還在裝傻,便朝張媽媽喝道:
元秋聽了也沒多言語,便進了屋子叫人給林姨娘灌了兩大碗薑湯下去,才問她是否看清楚是誰推她下水的。林姨娘臉色蒼白躲在被子裏發抖的搖頭。元秋想著如今已經入了秋,況且又是晚上落的水,便怕她染了風寒之類的病,忙叫人請大夫來瞧。
夜裏林姨娘果然發起燒來,那婆子連忙又把藥熬了一碗服侍她喝了進去,元秋曉得在這個年代,染了風寒極其容易喪命,也不敢疏忽,忙叫人去問庫房裏的是否有比較純的酒。那丫頭問完了跑迴來說:“夏老爺從山東帶過來的糧食酒極純,據說夏老爺送來的酒就是那戲上唱的連武鬆喝了都醉的‘三碗不過崗’。”
元秋忙道:“把那酒抬林姨娘屋去,叫婆子們拿手巾浸了酒用力把她渾身都搓遍,直到退燒為止。”
那丫頭忙答應了,又跑出去叫人去抬酒,織夢見元秋滿臉疲憊之色,叫人抬了熱水進來服侍她洗浴,嘴裏心疼的念叨:“姑娘也是太好心了,自己挨累不說還把老爺的酒拿出去浪費在她身上。”
元秋坐在浴桶裏冷笑道:“父親總是要有妾的,我留心觀察了這幾日,這林姨娘的腦筋還不如張姨娘清楚,倒是個好拿捏的。倒是那個王姨娘,怕是沒那麽簡單,這次的事情指不定就是她做出來的。”
織夢拿著手巾一邊幫她擦背一邊說道:“奴婢還以為是張姨奶奶做的,她的臉就被林姨奶奶毀容的。”
元秋點頭道:“張姨娘向來都是嘴巴厲害,有些小心思又貪財了些,隻是膽子卻沒那麽大。不過她這次被毀了容,也難免不會生出那惡毒心思來。”
織夢笑道:“姑娘說的是,隻是這事得迴下老爺、夫人才好。”
元秋道:“這自然得迴稟父母的,畢竟是父親的妾室,我也不好去查。依照我的意思,這些姨娘都攆出去才好,要不然大家都不得消停。”
織夢聞言也不好接話,手上感覺水溫略低了些,忙幫她元秋擦幹淨服侍她去睡了。
翌日一早,元秋打發人去瞧林姨娘看退燒了沒,若是沒好再去請大夫來瞧。自己則去了上房。門外的小丫頭見元秋來了,忙跑過去笑道:“姑娘來了,那沈媽媽在前屋和老爺說話呢,姑娘要不直接去後屋看夫人。”
元秋
聞言擺了擺手叫她悄聲,自己則走到窗下,細聽裏麵講話。隻聽那沈媽媽說:“夫人如今有了身子也不能伺候大老爺,老奴知道大老爺心疼太太,但也不能不去其他人屋子不是。老太太送來了現成的屋裏人,也是想讓她們替夫人分憂。”
顧禮聞言隻但笑不語,端了茶來吃。
沈媽媽見狀隻得又陪笑道:“老奴知道老太太一次送了兩個姨奶奶過來,怕是夫人不太高興。昨日老奴去瞧了兩位新姨奶奶,也和她們講了,就讓林姨奶奶先伺候大老爺。那林姨奶奶是大老爺的表妹,人又知書達理,晚上老爺若是想讀書寫字,她還能幫大老爺磨個墨之類的。等夫人生產後,大老爺不妨再將王姨奶奶收進房中,那時夫人自然也沒甚話說了。”
元秋在窗外聽沈媽媽自說自話講的熱鬧,不禁冷笑著走到門口,門口的小丫頭忙機靈的喊道:“三姑娘來了,給三姑娘請安。”上前行了禮後才掀起了簾子。
沈媽媽見元秋來了,忙尷尬的轉了話頭,元秋隻裝不知笑盈盈的上前給顧禮請了安,沈媽媽也起身給元秋問了好,陪著說了幾句話,見元秋沒有要走的意思,隻能先告退了。
元秋見屋裏隻剩下幾個小丫頭在,便都打發出了屋子,才將林姨娘落水之事和顧禮講了。顧禮素日最厭惡妾室相爭這類事,平日裏小打小鬧就算了,而這次險些鬧出了人命。若是林姨娘真有個好歹,那此事傳出去必定會影響自己的名聲,顧禮想到此便下了狠心非要查清這事不可。
落水事件(二)修改錯字
涉及到顧禮妾室,元秋一個未出閣的女孩倒不好插手去管,顧禮如果親自徹查此事又顯得有**份,原本李氏是最好的人選,隻是她現在有了身子,顧禮哪裏肯讓她為了這些個事勞了神。正在他左思右想到底誰去徹查此事合適的時候,李氏扶著張媽媽從後院進來了。顧禮見了忙道:“你怎麽起來了?怎麽不多躺會去?”
李氏微微給顧禮福了一下才笑道:“這幾日睡得多了倒覺得腰疼,還不如出來走走舒服些。”
顧禮聽了便吩咐采雪去拿了厚墊子墊在椅子上,讓張媽媽小心著扶了李氏坐下,又打量了下她的臉色方才笑道:“今兒夫人臉色好看了些,我也就放心了。”
李氏半靠在椅背上笑道:“老爺也太小心了,妾身哪有那麽嬌弱。”
顧禮聽著李氏嬌嗔的語氣,心裏便覺得暖暖的,剛想哄她兩句又瞅見元秋端坐在下麵。顧禮便咳了下轉了話頭,把林姨
娘落水的事情和李氏講了。
李氏聽了便笑著說:“老爺不如把這件事情交給張媽媽去查,張媽媽入府多年也是有些威信的,況且她也是我們能信的過的人。若是讓外麵的管事娘子去查,指不定就能被銀子收買了昧著良心哄騙老爺。”
顧禮聽了捋著胡子笑道:“夫人所言極是,夫人身邊的人做事自然是可靠的,那就讓張媽媽去查吧。”
李氏聽了便當麵吩咐了張媽媽幾句,囑咐她定要細心,不得冤枉了別人。張媽媽忙應了又給顧禮、李氏兩人行了禮方才出了院子。顧禮看著外麵天色不錯,便囑咐了李氏幾句,背著手去了書房。元秋見顧禮走了,便和李氏相視一笑。
原來這一陣子元秋陸陸續續把兩個新姨娘的行為舉止講給了李氏聽,李氏心裏早已對王、林兩人有了判斷。今兒一早元秋就吩咐張媽媽去了上房和李氏講了那林姨娘落水之事,李氏細細分析了一番心裏便有了主意,便悄悄囑咐了張媽媽幾句。兩人約莫著元秋差不多和顧禮說完這事了,李氏才扶著張媽媽來了前麵屋子。
這張媽媽從上房出去便直奔張姨娘和王姨娘共住的院子,先去張姨娘屋裏和她說了會子話,看了看她臉上的傷疤,見她臉上還是沒消腫便又多囑咐了兩句,張媽媽素日見張姨娘都是冷著臉的,張姨娘心裏也有些懼她,今日見張媽媽對自己極其親熱,張姨娘不禁也高興起來,拉著張媽媽說個不停。張媽媽應付了幾句便笑著說夫人要請姨娘們去說話,請姨奶奶好生打扮了,一會好和王姨奶奶一起搭伴去上房。張姨娘忙應了,就喚如蘭去打水,張媽媽又囑咐她要快些才出了屋子,去了耳房王姨娘的屋子。
一進屋子張媽媽就見王姨娘正在窗邊繡花,小丫頭忙上前問了好,王姨娘聽了聲音抬頭見是張媽媽來了忙熱情的把她迎進來,又親自倒了茶捧給她。
張媽媽笑著站起來接過來道:“王姨奶奶來了幾日老在屋裏悶著,南方不比京城,這**月份正是出去轉轉的時候,王姨奶奶若是悶了就去園子走走,那裏花開的極好。”
王姨娘忙笑道:“對府裏還不是很熟,之前跟著張姐姐一起去轉了兩次。隻是近日張姐姐不好出門,我也沒敢去煩她,自己又怕迷了路,索性就在屋裏繡花。”
張媽媽點頭道:“姨奶奶說的也是,若是姨奶奶有空,不妨去上房陪夫人說說話,我來的時候夫人正在叫悶的慌,隻是我這裏還有差事,姑娘事情也多,不能陪夫人聊天。若是姨奶奶有空,不妨去上房坐坐
?”
王姨娘聞言略微沉吟了下才笑道:“我一直想去給夫人去請安的,隻是老爺下令說無事不能去打擾夫人休息,我就沒敢過去。”
張媽媽拍她手道:“剛才就是夫人叫我喊三位姨娘去上房說話的,我貪圖這裏路近,就來這裏先請兩位姨奶奶過去。”
王姨娘聽了心裏不住的琢磨,她來了這裏已經一月有餘,隻是剛到那日見了李氏一麵。最初幾天她日日都去上房請安的,隻是上房那些丫頭把門堵得死死的,用各種借口打發了她迴來,之後元秋又以她們長途跋涉過來擔心染病為由禁了她半個月的足,直到中秋節才解了禁。
隻是中秋那日李氏對她和王姨娘二人也沒甚話說,甚至連瞅都沒瞅她倆一眼,怎麽偏生在她把林姨娘推入池塘後的翌日就請她去上房說話呢?王姨娘越想越覺得李氏此舉大有深意,不禁在心裏琢磨開來。
張媽媽坐在一邊吃著茶,暗自觀察王姨娘的臉色,隻見她略顰眉頭,臉色卻還是平常,心裏便對她不由的更加戒備起來,不給她時間多想,站起來便拖著她的手往出走:“好姨奶奶您快著些吧,這會子怕是張姨奶奶都收拾完了。”
王姨娘被張媽媽拖著往出走倒也不敢推開她,隻得迴頭吩咐她自己帶來的丫頭道:“喜兒,好生看家,把我那帕子繡完,等我迴來要檢查你繡了多少。”
喜兒聽了忙在屋裏應了,兩人剛到院子,采雪就從外麵進來了,一進院子就笑著說:“夫人叫我來瞧兩位姨奶奶收拾好了沒?”
張姨娘在屋裏聽見聲音,忙掀了簾子出來,嘴裏笑道:“收拾好了,這就出來了。”
采雪見張姨娘身後跟著如蘭、王姨娘卻孤身一人沒把自己從京城帶來的丫鬟喜兒帶出來,便笑道:“王姨奶奶不用讓丫頭跟著伺候?”
王姨娘笑道:“我屋裏就一個丫頭,偏生還有活計讓她做,便留了她在屋裏。我也是丫鬟出身,有了小丫頭跟著倒覺得別扭呢。”
采雪笑著拉著她手說:“無妨,有我伺候著姨奶奶呢。”一邊扭頭朝張媽媽說:“媽媽隻管去忙自己的事,我帶兩位姨奶奶去上房就行了。”
張媽媽嘴上笑道:“那就勞煩姑娘了。”一麵跟在她們身後出了院子,朝另一個方向走去。
喜兒見王姨娘走了,便老老實實的坐在王姨娘之前的位置上,拿起手帕繼續繡花,約莫過了一炷香的時間,就從上房來了個小丫頭叫做素素的,掀開簾子進了屋子,
喜兒見來了人,忙起來迎上前去問好。
素素站在門口甜甜的笑道:“夫人把之前預備秋天穿的衣服都找了出來,本來都是新做的,如今有了身子卻都穿不了了,夫人說那些個好衣服白擱在那裏倒是浪費了,不如分給姨奶奶們去穿。姨奶奶剛剛試了下,覺得那衣裳大小有些不合身,怕是要修改一下。王姨奶奶就吩咐我叫你把她素日穿的衣裙尋一套送去上房,正好針線上的娘子在那呢,好比著尺寸給姨奶奶改了衣服。”
喜兒聽了忙找了一套衣服出來,跟著素素一起說著話出了院子。喜兒隻當直接去上房,誰知素素卻領她往另一邊走,喜兒忙笑道:“姐姐不是說去上房給姨奶奶送衣裳嗎?”
素素笑道:“從這過去正好路過一個花池子,那裏花開的極好,夫人不耐煩用那些熏香讓我摘些花迴去插瓶裏。”
喜兒聽了便坐在一邊看著素素采了好些個花,又被素素拽著撲了會蝴蝶,素素玩了半天直到盡了興,才慢悠悠的帶著喜兒去了上房。
兩人剛進院子,就見一個婆子跟在顧禮身後進來,喜兒見顧禮麵上鐵青不禁唬了一跳,素素忙拉了她站在一便給顧禮行了禮,還沒等兩人開口問安,顧禮就摔了簾子進屋去了。門外站著的小丫頭見喜兒還要往前走忙過來說:“老爺夫人有事要處理,今兒怕是改不了衣服了,喜兒妹妹先把姨奶奶的衣裳拿迴去吧,等要用的時候,再讓人過去取。”
喜兒聽了隻得又抱著衣服迴去了。
顧禮進了上房,見隻有張媽媽和管家媳婦在那,自己便在上座坐了,自有那丫鬟送茶上去。管家媳婦上前行了禮迴道:“今兒奴才跟著張媽媽一起去了池塘邊林姨娘落水處,把那周圍都細細的查看了一番。”
顧禮聽到便放了茶盞道:“你們請我過來,想必是發現了什麽。”
管家媳婦忙道:“池塘邊往東走兩丈有一個太湖石磊起來的假山,那假山後麵本來是塊平地,前日三姑娘吩咐把那塊地鋤了種上些花草,因為地方不大,婆子們昨日一上午就把地刨完了,又撒了種子,把地麵整的平整了,下午又澆了兩次水才收了工。剛才奴才和張媽媽尋到那地時,發現假山後麵有幾個纖細的腳印,怕是澆過水沒多久久踩上去的,婆子們幹慣了粗活,中間卻是沒有那麽小腳的。”
顧禮聽了便起身往外走:“跟我去張氏、王氏的院子。”
管家媳婦和張媽媽忙應了跟在顧禮後麵。
王姨娘的屋子是
耳房,便比張姨娘的屋子靠前些,顧禮先走到王姨娘的屋前一腳踢開了門,木門發出“砰”的一聲倒把坐在窗邊的喜兒嚇的跳了起來,見是顧禮進來,喜兒也不敢言語,忙垂手站在一邊。
顧禮坐在屋子中間,喝道:“給我仔細的搜。”
管家婆子和張媽媽忙應了聲,便翻箱倒櫃的搜查起來,沒一會功夫便從一個裝雜物的箱子裏搜出一雙沾滿了泥巴的鞋。顧禮見那泥巴幹了大多半,推測時間多半是昨晚粘上的,便抬頭問那喜兒道:“你這是你們家姨奶奶的鞋?”
喜兒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見顧禮問,隻得上前細細的看了方才迴道:“是姨奶奶自己繡的繡花鞋。”
顧禮聽了便冷了臉問:“你們家姨奶奶昨天傍晚去哪裏了?”
喜兒隻有十歲的年齡,又老太太新買了沒幾天就送給王姨娘的丫鬟,王姨娘嫌她小又沒心計,什麽事也不告訴她。因此喜兒隻茫然的迴道:“奴婢也不知姨奶奶昨日傍晚去哪兒了。”
顧禮一拍桌子罵道:“把這丫頭給我帶到上房去細細審問。”
管家媳婦聽了忙拽著喜兒跟在顧禮身後去了上房。剛進屋子,顧禮就見李氏帶著王姨娘和張姨娘在那塌上挑衣服,顧禮見狀一把把衣服甩到地上,扭頭衝著王姨娘就罵道:“你還不給我跪下。”
王姨娘聞言心中一冷,麵上卻裝作茫然狀跪在屋子中間,顧禮見她還在裝傻,便朝張媽媽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