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叫小丫頭進來伺候就行了。”
如蘭道:“我們服侍了姨奶奶躺下再走。”
張姨娘便點頭,任由她幫著自己寬了衣,如梅鋪好了被子扶張姨娘躺下,開口道:“姨奶奶,奴婢剛才尋思一個事兒。”
張姨娘問:“什麽事?”
如梅說:“姨奶奶還年輕,不能把將來都指望到二姑娘身上,畢竟是個姑娘家,以後怎麽樣不知道呢。姨奶奶還是趁著年輕再生一個,若是生了個男孩,姨奶奶卻是什麽都不用愁了。”
張姨娘道:“你以為我不想生?前年滑胎傷了身子,總是懷不上。若是我能生個兒子,以後左右有兒子養我,我哪裏還用操心二姑娘的事情?”
如梅道:“要不找個大夫把把脈看看吧,調養一陣子說不定就好了。”
張姨娘道:“你說的也是。不如我明日推脫說身上不舒服,你們一早去尋個好的大夫來幫我把脈,求個方子吃上一陣子說不定就管用。”
如梅應了,兩人將床幔放了下來,叫了小丫頭進來,方才迴家了。
翌日,顧禮忙完了公務,便差人去請張長山。張長山本自視高傲,又因仕途不順,本不想同官員有什麽牽扯。但來人一臉誠懇,對自己十分尊敬的態度,又素聞顧禮名聲不錯,又貴為知府,不好直接拂了他的麵子,隻得隨著去了顧府。
顧禮聽傳張先生到了,連忙出來親自將張長山迎進了外書房,又命下人上了好茶,才慢慢的同張長山聊起經濟學問來。
顧禮一麵聽著張長山侃侃而談一麵留心他的言行舉止,發現此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學識淵博,卻又不古板,心裏便對他十分滿意。而張長山心中也對顧禮暗暗讚歎,平日裏素聞顧禮官名極好,今日見了不但平易近人,更有許多獨特的見解,心中不禁對他也有些敬佩。
兩人聊的極其投機不覺得過了一下午,顧禮才和張長山商定了來家裏當先生的事來,定好三天後張先生帶著娘子過來。
府後麵的院子李氏早租下來了,已經叫小廝們重新粉刷了房子,又讓人開窗通風,如今已經收拾的差不多了。李氏一早便叫了管家顧海安排小丫頭去打掃房子,又吩咐針線上的人準備新的被褥,又忙忙的去找了一匹上好的雨過天晴,讓丫頭們拿去給先生院子裏的窗子都換上新紗,自己則拿了鑰匙去庫房親自挑選了些家居擺設讓小廝們送過去,直到全部都安排妥當了這才迴屋。
張姨
娘一早便使丫頭告了假,因李氏忙著府裏的事情便沒將張姨娘放在心上,擺了擺手示意自己知道了便丟到腦後。
張姨娘便樂的在屋裏躺著,到了下午,如蘭才帶了尋了一上午的大夫到了府裏,丫頭們將床邊的紗幔放下,幫張姨娘手腕上帶的鐲子都摘了,方才請了大夫進來。
那大夫五十來歲,一副精神抖擻的樣子,摸著山羊胡,細細的給張姨娘兩個手都把了脈。他行醫多年,也曉得些內宅的事,把脈發現這姨奶奶身子骨還好,便知道她瞧的是什麽病,因此低聲說道:“奶奶身子並無大礙,隻是宮寒所以才難以受孕。”
如蘭問道:“那我們姨奶奶這病嚴重嗎?”
那大夫說:“雖不礙事,不過也得至少調養個一年半載。我先開個方子,姨奶奶照我的方子吃藥,每個月我來給姨奶奶複查一次,多則一年少則半載,姨奶奶就能痊愈。”
張姨娘在帳子裏聽了喜不自禁,忙吩咐如蘭拿了塊銀子給了大夫,又命如梅去拿了方子抓了藥迴來,讓她去廚房盯著熬好了端了迴來,趁著熱氣忙喝了下去,又拿了兩個蜜餞吃了方才又躺下。
元秋的學業
元秋跟著蘇繡娘才學了兩天針線,張先生便帶著娘子過來了,管家顧海連忙領人帶著張先生去安頓下來,李氏又撥過去了一個漿洗和一個打掃的丫頭。因張娘子說自己開火做飯,李氏又讓廚房擔了幾擔子銀碳,兩擔子米麵,外加蔬菜魚肉水果一起送了過去。
元秋自幼雖在女紅上較弱,但在規矩方麵,李氏對她的教導卻十分用心,說話走路吃飯都有嚴格的要求,才學方麵更是琴棋書畫也一樣不少的交給她,力求把她培養成德才兼備的大家閨秀。
元秋也知道母親這層意思,她自己其實也愛學這些東西,不但可以打發每日的無聊時間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實自己。隻是這樣一來,需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元秋在屋裏寫寫畫畫安排作息學習時間,直到李氏派人催她去上房吃飯,她才曉得忘了時辰,忙帶了丫頭婆子急匆匆的往上房趕去。
顧山比元秋早到一步,見父親正在和元容閑聊,連忙上前請了安。顧禮看到他不免又板起臉來訓斥幾句,不外乎是規矩禮儀方麵的。正教育著,元秋進來了,笑著給父母請了安道:“聽到父親在訓哥哥,想必哥哥也來遲了罷?”
顧山瞅了眼妹妹,想笑卻又不敢,遂低了頭去。顧禮見到小女兒,又說了她兩句方才舒緩了表情,咳了聲道:“好了,都坐下吧。
”
兄妹兩人對視一眼,偷偷地笑了下,這才落座。
李氏見人都齊了,便叫丫頭們擺飯。元容因開春換了春衫,發覺自己臉上身上有些肉肉的,她便總覺得自己發胖了,因此每次吃飯隻吃一點便不想動碗筷,因父母兄長還未吃完,又不便離席,隻得用筷子挑著米飯一粒一粒往嘴裏送。元秋每次看到她這樣都替她難受,元容吃進去那點也就夠小鳥吃的,真不知道她怎麽撐的下去,這樣節食減肥下去,早晚非得胃病不可。元秋一麵心裏暗忖一麵又夾了塊排骨放到碗裏,隻吃了兩口,元秋便覺得這排骨酥中帶香,味道鹹中帶甜,十分的好吃。
元秋笑道:“我吃這排骨與往日不同,油而不膩,十分可口。”
李氏見她吃的香甜,又夾了塊給她:“今兒新請了個廚娘,說是無錫人,極會做菜。我便讓她做了幾道,瞅著還不錯,就留了。”
元秋瞅著元容無精打采的樣子,便笑道:“姐姐何不嚐一塊?”
元容搖了搖頭笑道:“妹妹吃吧,我已經飽了。”
元秋心裏歎了口氣,覺得元容隻不過是有點小孩的嬰兒肥罷了,減肥倒傷身體了。
一家人吃了飯,又吃了茶,顧禮瞅著時辰也不早了,便對顧山說:“前麵的秋水閣已經拾掇出來了,明日便在那上課罷。這個先生學問極好的,你要用心學,不許貪玩,聽見沒?”
顧山忙站起來說:“是!兒子一定會努力!”
元秋見了忙站起來到了哥哥旁邊急急的說道:“女兒也要跟著學。”
顧禮問道:“那你的女工怎麽辦?一直都沒什麽長進。”
元秋說:“女兒計劃好了,上午跟著哥哥一起學習兩個時辰,下午跟著蘇繡娘學女紅。”
李氏道:“下午正瞌睡的時候,哪裏能學的了多少?”
元秋怕不讓她跟著先生上課,忙說:“中午睡半個時辰就夠了,我年紀小,沒那麽多覺的。”
顧禮便點了頭,說:“你既然要跟著上課,那就好好用心的學。女紅不可落下,若是再沒什麽長進,我可不許你跟著上課了,聽見沒?”
元秋忙應了,又怕父母反悔,急急的告退了。
李氏看見元容坐在也不言語,便問她:“你要跟哥哥和妹妹一起上課嗎?”
元容忙抬頭扯了絲笑容說:“女兒還要跟著姨娘學女紅,恐怕精力有限。”
顧禮點頭,誇讚了她幾句,又和顧山說了幾句話,便讓他們迴去了。
元秋迴到屋子裏,心裏止不住的興奮,有點像前世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感覺。平日裏晚飯後元秋要總要彈半個時辰的琴才梳洗睡覺。今兒也不彈琴了,早早的洗了澡便躺倒床上去,就怕明天遲到,父親又不讓她學了。
元秋這麽積極的想上學倒不是說她愛古文,隻是到了這個時代以後,她一直覺得自己太空虛,她不喜歡閑著無事幹吃飽就睡的生活,所以無論是母親教她琴棋書畫還是教她背書,甚至是枯燥無味的規矩禮儀,她都十分認真的去學,就是為了讓自己活的充實,隻有這樣她才能感覺自己是在這個世界上是個真實的存在。
即使她無法忘記前世的家人,也要盡量用其他事情占住自己的時間自己的大腦,讓自己不再去想那遙遠的一切。隻有這樣,她才能更快的融入這個時代融入這裏的生活。
元秋胡思亂想了好一會兒才迷迷糊糊的睡著。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元秋就醒了,織夢聽到聲音忙披了衣服過來,扶著元秋坐了起來,給她披了件家常的褂子,便將一直用熱水溫著的茶壺拿出來,倒了盞茶給元秋。
元秋睡了一夜,也覺得嗓子幹渴,接過來吃了大半盞才問:“什麽時辰了?”
織夢說:“剛過四更,姑娘再睡會吧。”
元秋覺得時辰還早,便把茶盞遞給了織夢,將身上披的褂子拿了下來,又躺下眯了半個時辰才又起來,喚織夢服侍自己穿好了衣服,洗漱完畢,看了眼沙漏覺得時辰還是略早些,想起昨晚上沒有彈琴便睡了,便打開窗,親自燃了香擱在鏤空玻璃盞裏,放在案邊,方才坐在窗下撫琴。
透過銀紅色的霞影紗,隱隱綽綽可以看到外麵抽了新芽的樹枝,幾隻喜鵲在枝頭嘰嘰喳喳的叫著,元秋手指輕舞,撥動著琴弦,一陣優雅的古琴聲穿過薄紗飄到窗外,與喜鵲的叫聲照相輝映,甚是好聽。
一曲完畢,元秋慢慢的迴了神,瞅見碧兒站在旁邊,笑道:“你什麽時候進來的,我都不知道。”
碧兒笑道:“看姑娘在彈琴,沒敢出聲,姑娘的琴彈的越發好了,奴婢都聽住了,倒忘了叫姑娘吃飯這迴事。”
元秋笑著洗了手,道:“不過是自家裏彈著玩罷,又沒正經和好的師傅學過,哪裏就彈的好了?”
碧兒笑著不語,盛了碗燕窩粥給元秋,又擺了幾樣小菜,元秋指著其中一個晶瑩
剔透、五彩繽紛的菜卷說:“這是什麽,顏色倒好看?”
碧兒說:“想著姑娘上午要學兩個時辰,怕姑娘到上午餓了,又尋思著姑娘早上吃不下什麽點心,奴婢便做了這白菜碧玉卷。”
元秋夾過來一個細瞅,見是將白菜葉選最薄最透明的一片炒過水後,將胡蘿卜絲,黃瓜絲,香菇絲都卷了,淋了湯汁上鍋蒸了。碧兒看著元秋隻看不吃,便笑著說:“這個最是清爽可口,姑娘嚐嚐。”
元秋聞言笑著咬了一口,覺得確實清爽,又因為老湯調的湯汁,十分鮮嫩可口。元秋吃了一個白菜碧玉卷,喝了半碗粥就放下了筷子,用茶漱了口,忙忙的趕去上課。
張長山吃了早飯到了顧府,顧禮親自將他送到秋水閣,見一雙兒女早都在此等候,便讚許的點了點頭,又板起臉來,告誡兩人要刻苦,不許偷懶貪玩,要懂得尊師重道。顧山、元秋忙站起來應了,又忙向先生行禮問好。
顧禮又和張先生客套了幾句,方才離開。
張先生問了問顧山學習進度,便打開書繼續了講下去,也不管元秋之前學沒學過。元秋也不在意,認真的記著筆記。
張先生看著元秋在自己講課時趴桌上寫寫畫畫不甚高興,但想到她終歸是女孩子,不過是閑著聽幾節課罷了,以後到底是不會去考取功名的,隻要不打擾他講課就好,遂便也不去管她。
元秋上了一上午的課,看著自己的筆記,覺得不甚滿意,自己平日裏字寫的還好,但是記筆記時因為心急便顯得十分潦草,毫無章法。元秋卷了筆記,讓小丫頭送迴房間,心裏下定決定要好好練習,無論是大字還是小楷,必要拿出一手好字來。
中午歇了午覺,元秋便到了自己院子裏的偏房,這間屋子一直閑置著,因此李氏便使人專門拾掇出來做了元秋的繡房,朝南的大窗子采光極好,屋裏麵專門做了櫃子裝滿了各種繡線,靠窗的桌子上大大小小的繡架繡繃羅列在一起。屋子當間支了一張極大的繡架,上麵是繡了一半的衣料。
元秋坐在繡架前,拿了針線開始繡牡丹,蘇繡娘到了時辰過來,見元秋已經在繡花便沒多言語,隻是站到她身邊看她繡花。元秋繡了好一會才察覺到蘇繡娘來了,忙起身問好。
蘇繡娘歎口氣道:“姑娘的基本功還是不紮實,好好的衣料都繡壞了。”
元秋忙說:“勞煩蘇師傅指點。”
蘇繡娘將花架上的布料撤了下來,重新換了塊布上去,讓
她練習鎖繡。蘇繡娘先示範繡了幾針,便讓元秋自己繡。
約莫過了一個時辰,李氏扶著丫頭帶著點心過來了,元秋忙請了李氏進來,又讓織夢倒茶。
李氏坐在椅子上笑道:“我不過是睡醒了過來瞅瞅。你們累了半天,也洗洗手吃些點心。”
元秋忙應了,讓小丫頭打水進來,和蘇繡娘洗了手,便各自拈了一塊點心吃。
李氏看到繡花架,便站起來到跟前看了兩眼,有些略皺眉頭:“元秋,我怎麽覺得你對女紅不太上心?”
元秋聞言忙站了起來,低頭不語。
李氏心裏知道元秋的性子,便不直接說她而是轉了話頭:“再過半年就是老太太壽辰,蘇師傅不妨指導秋兒繡幅蟠桃獻壽圖,也是她的孝心了。”
元秋搖手連連拒絕:“女兒對女紅還不是十分精通,給老太太繡壽圖豈不是丟了母親的臉?”
李氏說:“你其實也是心靈手巧的,你跟著師傅親手繡一副蟠桃獻壽圖,老太太必是喜歡的。女孩子學問其實是次要的,女紅才是頂頂重要的,若是你的針線一直沒長進的話,恐怕就不能跟著張先生上課了。母親總不能讓你因小失大。你是個明白的,自然懂母親的心。”
元秋心裏醒悟過來,在這個世界女孩子隻有做得一手好的女工,才能稱得上賢良淑德。而其他方麵,即使自己做的再好,僅因為女紅不好,就能將一切抹殺。
元秋臉色有些暗淡,低頭不語。
李氏瞅了眼元秋的神色,便不再多說。隻囑咐了服侍的丫頭兩句,方才走了。
蘇繡娘叫丫鬟伺候元秋洗了手,讓她坐下來繼續繡花。元秋精力明顯比之前集中,針腳也平穩了許多,一針一線顯得十分的密實。蘇繡娘不禁點頭,對元秋多了幾分讚賞,也對李氏多了
如蘭道:“我們服侍了姨奶奶躺下再走。”
張姨娘便點頭,任由她幫著自己寬了衣,如梅鋪好了被子扶張姨娘躺下,開口道:“姨奶奶,奴婢剛才尋思一個事兒。”
張姨娘問:“什麽事?”
如梅說:“姨奶奶還年輕,不能把將來都指望到二姑娘身上,畢竟是個姑娘家,以後怎麽樣不知道呢。姨奶奶還是趁著年輕再生一個,若是生了個男孩,姨奶奶卻是什麽都不用愁了。”
張姨娘道:“你以為我不想生?前年滑胎傷了身子,總是懷不上。若是我能生個兒子,以後左右有兒子養我,我哪裏還用操心二姑娘的事情?”
如梅道:“要不找個大夫把把脈看看吧,調養一陣子說不定就好了。”
張姨娘道:“你說的也是。不如我明日推脫說身上不舒服,你們一早去尋個好的大夫來幫我把脈,求個方子吃上一陣子說不定就管用。”
如梅應了,兩人將床幔放了下來,叫了小丫頭進來,方才迴家了。
翌日,顧禮忙完了公務,便差人去請張長山。張長山本自視高傲,又因仕途不順,本不想同官員有什麽牽扯。但來人一臉誠懇,對自己十分尊敬的態度,又素聞顧禮名聲不錯,又貴為知府,不好直接拂了他的麵子,隻得隨著去了顧府。
顧禮聽傳張先生到了,連忙出來親自將張長山迎進了外書房,又命下人上了好茶,才慢慢的同張長山聊起經濟學問來。
顧禮一麵聽著張長山侃侃而談一麵留心他的言行舉止,發現此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學識淵博,卻又不古板,心裏便對他十分滿意。而張長山心中也對顧禮暗暗讚歎,平日裏素聞顧禮官名極好,今日見了不但平易近人,更有許多獨特的見解,心中不禁對他也有些敬佩。
兩人聊的極其投機不覺得過了一下午,顧禮才和張長山商定了來家裏當先生的事來,定好三天後張先生帶著娘子過來。
府後麵的院子李氏早租下來了,已經叫小廝們重新粉刷了房子,又讓人開窗通風,如今已經收拾的差不多了。李氏一早便叫了管家顧海安排小丫頭去打掃房子,又吩咐針線上的人準備新的被褥,又忙忙的去找了一匹上好的雨過天晴,讓丫頭們拿去給先生院子裏的窗子都換上新紗,自己則拿了鑰匙去庫房親自挑選了些家居擺設讓小廝們送過去,直到全部都安排妥當了這才迴屋。
張姨
娘一早便使丫頭告了假,因李氏忙著府裏的事情便沒將張姨娘放在心上,擺了擺手示意自己知道了便丟到腦後。
張姨娘便樂的在屋裏躺著,到了下午,如蘭才帶了尋了一上午的大夫到了府裏,丫頭們將床邊的紗幔放下,幫張姨娘手腕上帶的鐲子都摘了,方才請了大夫進來。
那大夫五十來歲,一副精神抖擻的樣子,摸著山羊胡,細細的給張姨娘兩個手都把了脈。他行醫多年,也曉得些內宅的事,把脈發現這姨奶奶身子骨還好,便知道她瞧的是什麽病,因此低聲說道:“奶奶身子並無大礙,隻是宮寒所以才難以受孕。”
如蘭問道:“那我們姨奶奶這病嚴重嗎?”
那大夫說:“雖不礙事,不過也得至少調養個一年半載。我先開個方子,姨奶奶照我的方子吃藥,每個月我來給姨奶奶複查一次,多則一年少則半載,姨奶奶就能痊愈。”
張姨娘在帳子裏聽了喜不自禁,忙吩咐如蘭拿了塊銀子給了大夫,又命如梅去拿了方子抓了藥迴來,讓她去廚房盯著熬好了端了迴來,趁著熱氣忙喝了下去,又拿了兩個蜜餞吃了方才又躺下。
元秋的學業
元秋跟著蘇繡娘才學了兩天針線,張先生便帶著娘子過來了,管家顧海連忙領人帶著張先生去安頓下來,李氏又撥過去了一個漿洗和一個打掃的丫頭。因張娘子說自己開火做飯,李氏又讓廚房擔了幾擔子銀碳,兩擔子米麵,外加蔬菜魚肉水果一起送了過去。
元秋自幼雖在女紅上較弱,但在規矩方麵,李氏對她的教導卻十分用心,說話走路吃飯都有嚴格的要求,才學方麵更是琴棋書畫也一樣不少的交給她,力求把她培養成德才兼備的大家閨秀。
元秋也知道母親這層意思,她自己其實也愛學這些東西,不但可以打發每日的無聊時間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實自己。隻是這樣一來,需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元秋在屋裏寫寫畫畫安排作息學習時間,直到李氏派人催她去上房吃飯,她才曉得忘了時辰,忙帶了丫頭婆子急匆匆的往上房趕去。
顧山比元秋早到一步,見父親正在和元容閑聊,連忙上前請了安。顧禮看到他不免又板起臉來訓斥幾句,不外乎是規矩禮儀方麵的。正教育著,元秋進來了,笑著給父母請了安道:“聽到父親在訓哥哥,想必哥哥也來遲了罷?”
顧山瞅了眼妹妹,想笑卻又不敢,遂低了頭去。顧禮見到小女兒,又說了她兩句方才舒緩了表情,咳了聲道:“好了,都坐下吧。
”
兄妹兩人對視一眼,偷偷地笑了下,這才落座。
李氏見人都齊了,便叫丫頭們擺飯。元容因開春換了春衫,發覺自己臉上身上有些肉肉的,她便總覺得自己發胖了,因此每次吃飯隻吃一點便不想動碗筷,因父母兄長還未吃完,又不便離席,隻得用筷子挑著米飯一粒一粒往嘴裏送。元秋每次看到她這樣都替她難受,元容吃進去那點也就夠小鳥吃的,真不知道她怎麽撐的下去,這樣節食減肥下去,早晚非得胃病不可。元秋一麵心裏暗忖一麵又夾了塊排骨放到碗裏,隻吃了兩口,元秋便覺得這排骨酥中帶香,味道鹹中帶甜,十分的好吃。
元秋笑道:“我吃這排骨與往日不同,油而不膩,十分可口。”
李氏見她吃的香甜,又夾了塊給她:“今兒新請了個廚娘,說是無錫人,極會做菜。我便讓她做了幾道,瞅著還不錯,就留了。”
元秋瞅著元容無精打采的樣子,便笑道:“姐姐何不嚐一塊?”
元容搖了搖頭笑道:“妹妹吃吧,我已經飽了。”
元秋心裏歎了口氣,覺得元容隻不過是有點小孩的嬰兒肥罷了,減肥倒傷身體了。
一家人吃了飯,又吃了茶,顧禮瞅著時辰也不早了,便對顧山說:“前麵的秋水閣已經拾掇出來了,明日便在那上課罷。這個先生學問極好的,你要用心學,不許貪玩,聽見沒?”
顧山忙站起來說:“是!兒子一定會努力!”
元秋見了忙站起來到了哥哥旁邊急急的說道:“女兒也要跟著學。”
顧禮問道:“那你的女工怎麽辦?一直都沒什麽長進。”
元秋說:“女兒計劃好了,上午跟著哥哥一起學習兩個時辰,下午跟著蘇繡娘學女紅。”
李氏道:“下午正瞌睡的時候,哪裏能學的了多少?”
元秋怕不讓她跟著先生上課,忙說:“中午睡半個時辰就夠了,我年紀小,沒那麽多覺的。”
顧禮便點了頭,說:“你既然要跟著上課,那就好好用心的學。女紅不可落下,若是再沒什麽長進,我可不許你跟著上課了,聽見沒?”
元秋忙應了,又怕父母反悔,急急的告退了。
李氏看見元容坐在也不言語,便問她:“你要跟哥哥和妹妹一起上課嗎?”
元容忙抬頭扯了絲笑容說:“女兒還要跟著姨娘學女紅,恐怕精力有限。”
顧禮點頭,誇讚了她幾句,又和顧山說了幾句話,便讓他們迴去了。
元秋迴到屋子裏,心裏止不住的興奮,有點像前世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感覺。平日裏晚飯後元秋要總要彈半個時辰的琴才梳洗睡覺。今兒也不彈琴了,早早的洗了澡便躺倒床上去,就怕明天遲到,父親又不讓她學了。
元秋這麽積極的想上學倒不是說她愛古文,隻是到了這個時代以後,她一直覺得自己太空虛,她不喜歡閑著無事幹吃飽就睡的生活,所以無論是母親教她琴棋書畫還是教她背書,甚至是枯燥無味的規矩禮儀,她都十分認真的去學,就是為了讓自己活的充實,隻有這樣她才能感覺自己是在這個世界上是個真實的存在。
即使她無法忘記前世的家人,也要盡量用其他事情占住自己的時間自己的大腦,讓自己不再去想那遙遠的一切。隻有這樣,她才能更快的融入這個時代融入這裏的生活。
元秋胡思亂想了好一會兒才迷迷糊糊的睡著。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元秋就醒了,織夢聽到聲音忙披了衣服過來,扶著元秋坐了起來,給她披了件家常的褂子,便將一直用熱水溫著的茶壺拿出來,倒了盞茶給元秋。
元秋睡了一夜,也覺得嗓子幹渴,接過來吃了大半盞才問:“什麽時辰了?”
織夢說:“剛過四更,姑娘再睡會吧。”
元秋覺得時辰還早,便把茶盞遞給了織夢,將身上披的褂子拿了下來,又躺下眯了半個時辰才又起來,喚織夢服侍自己穿好了衣服,洗漱完畢,看了眼沙漏覺得時辰還是略早些,想起昨晚上沒有彈琴便睡了,便打開窗,親自燃了香擱在鏤空玻璃盞裏,放在案邊,方才坐在窗下撫琴。
透過銀紅色的霞影紗,隱隱綽綽可以看到外麵抽了新芽的樹枝,幾隻喜鵲在枝頭嘰嘰喳喳的叫著,元秋手指輕舞,撥動著琴弦,一陣優雅的古琴聲穿過薄紗飄到窗外,與喜鵲的叫聲照相輝映,甚是好聽。
一曲完畢,元秋慢慢的迴了神,瞅見碧兒站在旁邊,笑道:“你什麽時候進來的,我都不知道。”
碧兒笑道:“看姑娘在彈琴,沒敢出聲,姑娘的琴彈的越發好了,奴婢都聽住了,倒忘了叫姑娘吃飯這迴事。”
元秋笑著洗了手,道:“不過是自家裏彈著玩罷,又沒正經和好的師傅學過,哪裏就彈的好了?”
碧兒笑著不語,盛了碗燕窩粥給元秋,又擺了幾樣小菜,元秋指著其中一個晶瑩
剔透、五彩繽紛的菜卷說:“這是什麽,顏色倒好看?”
碧兒說:“想著姑娘上午要學兩個時辰,怕姑娘到上午餓了,又尋思著姑娘早上吃不下什麽點心,奴婢便做了這白菜碧玉卷。”
元秋夾過來一個細瞅,見是將白菜葉選最薄最透明的一片炒過水後,將胡蘿卜絲,黃瓜絲,香菇絲都卷了,淋了湯汁上鍋蒸了。碧兒看著元秋隻看不吃,便笑著說:“這個最是清爽可口,姑娘嚐嚐。”
元秋聞言笑著咬了一口,覺得確實清爽,又因為老湯調的湯汁,十分鮮嫩可口。元秋吃了一個白菜碧玉卷,喝了半碗粥就放下了筷子,用茶漱了口,忙忙的趕去上課。
張長山吃了早飯到了顧府,顧禮親自將他送到秋水閣,見一雙兒女早都在此等候,便讚許的點了點頭,又板起臉來,告誡兩人要刻苦,不許偷懶貪玩,要懂得尊師重道。顧山、元秋忙站起來應了,又忙向先生行禮問好。
顧禮又和張先生客套了幾句,方才離開。
張先生問了問顧山學習進度,便打開書繼續了講下去,也不管元秋之前學沒學過。元秋也不在意,認真的記著筆記。
張先生看著元秋在自己講課時趴桌上寫寫畫畫不甚高興,但想到她終歸是女孩子,不過是閑著聽幾節課罷了,以後到底是不會去考取功名的,隻要不打擾他講課就好,遂便也不去管她。
元秋上了一上午的課,看著自己的筆記,覺得不甚滿意,自己平日裏字寫的還好,但是記筆記時因為心急便顯得十分潦草,毫無章法。元秋卷了筆記,讓小丫頭送迴房間,心裏下定決定要好好練習,無論是大字還是小楷,必要拿出一手好字來。
中午歇了午覺,元秋便到了自己院子裏的偏房,這間屋子一直閑置著,因此李氏便使人專門拾掇出來做了元秋的繡房,朝南的大窗子采光極好,屋裏麵專門做了櫃子裝滿了各種繡線,靠窗的桌子上大大小小的繡架繡繃羅列在一起。屋子當間支了一張極大的繡架,上麵是繡了一半的衣料。
元秋坐在繡架前,拿了針線開始繡牡丹,蘇繡娘到了時辰過來,見元秋已經在繡花便沒多言語,隻是站到她身邊看她繡花。元秋繡了好一會才察覺到蘇繡娘來了,忙起身問好。
蘇繡娘歎口氣道:“姑娘的基本功還是不紮實,好好的衣料都繡壞了。”
元秋忙說:“勞煩蘇師傅指點。”
蘇繡娘將花架上的布料撤了下來,重新換了塊布上去,讓
她練習鎖繡。蘇繡娘先示範繡了幾針,便讓元秋自己繡。
約莫過了一個時辰,李氏扶著丫頭帶著點心過來了,元秋忙請了李氏進來,又讓織夢倒茶。
李氏坐在椅子上笑道:“我不過是睡醒了過來瞅瞅。你們累了半天,也洗洗手吃些點心。”
元秋忙應了,讓小丫頭打水進來,和蘇繡娘洗了手,便各自拈了一塊點心吃。
李氏看到繡花架,便站起來到跟前看了兩眼,有些略皺眉頭:“元秋,我怎麽覺得你對女紅不太上心?”
元秋聞言忙站了起來,低頭不語。
李氏心裏知道元秋的性子,便不直接說她而是轉了話頭:“再過半年就是老太太壽辰,蘇師傅不妨指導秋兒繡幅蟠桃獻壽圖,也是她的孝心了。”
元秋搖手連連拒絕:“女兒對女紅還不是十分精通,給老太太繡壽圖豈不是丟了母親的臉?”
李氏說:“你其實也是心靈手巧的,你跟著師傅親手繡一副蟠桃獻壽圖,老太太必是喜歡的。女孩子學問其實是次要的,女紅才是頂頂重要的,若是你的針線一直沒長進的話,恐怕就不能跟著張先生上課了。母親總不能讓你因小失大。你是個明白的,自然懂母親的心。”
元秋心裏醒悟過來,在這個世界女孩子隻有做得一手好的女工,才能稱得上賢良淑德。而其他方麵,即使自己做的再好,僅因為女紅不好,就能將一切抹殺。
元秋臉色有些暗淡,低頭不語。
李氏瞅了眼元秋的神色,便不再多說。隻囑咐了服侍的丫頭兩句,方才走了。
蘇繡娘叫丫鬟伺候元秋洗了手,讓她坐下來繼續繡花。元秋精力明顯比之前集中,針腳也平穩了許多,一針一線顯得十分的密實。蘇繡娘不禁點頭,對元秋多了幾分讚賞,也對李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