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壽殿是大夏曆代皇帝的寢殿,也是先帝夏昌帝自縊之地,自諸葛錦旭即位,朝臣上表稱新帝當另擇寢宮,晉帝卻說無妨,就此住在了永壽殿。
正月裏的帝都仍然會下雪,夜裏宮壁深深,燈影綽綽,永壽殿外的侍衛站得筆直,幾片飛雪飄進廊上,掃過侍衛的鼻尖眼睫,侍衛卻眼神如鐵,眼都不眨半分。這是大夏端親皇叔自北關帶出來的親衛,跟著諸葛錦旭和諸葛端雲殺過大夏大半國土,如今已是夏晉帝守衛寢宮的羽林鐵衛。
更鼓打過一更,宮女行至側殿,將酒菜擺上桌案,便匆匆退了出去。側殿裏半個服侍的人影也不見,唯見諸葛端雲和諸葛錦旭叔侄二人對麵而坐,溫酒滿金樽,錦袖拂過,仰頭已是飲盡。
諸葛錦旭一身大紅墨蘭的錦袍,衣襟半敞,墨發散著,赤著腳坐在暖墊之上,眼睛眯縫著,幾分醉意,幾分不羈。
“皇叔,咱們從北關出來幾年了?”
“算上今年,七年了。”諸葛端雲從旁邊用炭火溫著的酒樽中舀出一勺給自己滿上,垂眸淡道。
“七年了啊。。。。。。”諸葛錦旭仰起頭,望了望金碧輝煌的大殿穹頂,聲音在殿上有種空洞的低沉,“時日也不短了。可我怎麽覺得像是過了七十年了呢?以前在北關的日子過得多快啊。”
諸葛端雲聞言一盞溫酒入喉,卻不說話。諸葛錦旭看了他一眼笑了起來:“皇叔還記得咱們入帝都之前我曾說過不想做皇帝的話嗎?”諸葛端雲舀酒的手頓了頓,依舊不答,卻見諸葛錦旭袖袍一揮,直直地指向那大殿之上的禦座,“天底下有多少人為了它爭得父子反目成仇兄弟鬩牆?金戈鐵馬踏破河山,為的就是劍指帝位?為何侄兒看不出這帝王之位有何好處?世人皆以為這是萬人之上的無上權位,可有哪個知道,皇帝是天下最身不由己的人?朝堂上的臣子黨爭不斷,皇帝得製衡著,賞那個罰那個還得掂量著牽著這根,會不會動了那根。皇帝隻有一個人一雙手,要治國少不得肱骨之臣,可稍礙著哪個的利益了,哪個就背地裏不幹事兒,朕登基四年,手上握有大半兵權,卻不能挨個兒砍了他們的腦袋!迴了後宮,朝堂上眼睛也依舊盯著,朕吃的、穿的、用的,哪樣兒不是經他們的手?連女人他們都恨不得給朕準備!父皇當初為了個寵妃廢皇後,害的朕與綾兒出世便險些被害。先昌帝為奪皇位囚兄於帝都,最終還不是被破開大門,自縊於這大殿之上?皇叔說說,這皇帝有何好當的?有何好當的!”
諸葛錦旭身子有些搖
晃,一腳揣在麵前的案幾上,酒菜灑在大殿光華沉暗的青磚之上,他卻看也不看一眼,隻望著諸葛端雲,見他眉目沉斂,一如當年,幾年來幾乎不曾變過。而自己當初為了躲避挨罰而上躥下跳,去求皇叔母求情的日子卻似乎再也迴不來了。如今,已很難再有當初的心境,但心底的感情卻從未變過,皇叔、綾兒,已經是這世上僅有的能無所顧忌地交心的人了。所以,他這個皇帝,才能在受了挫折之後,像個孩子似的在這大殿之上發脾氣。
“各地的商號必須馬上開起來,此時你提拔的那些人還不足以成勢,無法支撐世家收起的商號,唯一的法子就是給那些人些好處,讓他們把商號再開起來。”見他發泄的也差不多了,諸葛端雲這才切入正題。
“好處?”諸葛錦旭冷笑,“世家望族所有的商號,連稅都不用交,朕每年還得從國庫裏給他們發俸祿!這種好事兒還嫌不夠?”
“這規矩自大夏建國之初便立下了,千百年不改,你想改談何容易?”諸葛端雲淡道,“隻是世家殘存已久,朝中對馮家之事的反應可看出一二,如今竟敢私下裏動這種手腳,可見他們是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己成為第二個馮家的。”
“哼!若是老老實實得給朕呆著,朕還可以放過他們的老命,允他們告老還鄉。如今做出這種威脅之舉,就留他們不得了。”諸葛錦旭眯著眼裏似有流光閃過,卻馬上暗淡了下來,“隻是,正如皇叔所言,如今新起的勢力還不足以與世家那些老家夥抗衡,否則朕便早讓他們收了那些老家夥的商號,取而代之了。”
諸葛端雲緩緩抬起眼來,淡淡地看了諸葛錦旭一眼,眼底流華不盡,“你心裏當真沒打算?”
大殿空蕩,兩人的眼神暗暗相交,隻看了一會兒,卻各自避開。
“錦旭。”諸葛端雲緩緩抬起眸來,眸中沉斂晦暗,說道,“想辦法擴充軍備,明年與北戎開戰。”
諸葛錦旭愣了愣,何以突然說到這兒來了?
殿外的風雪漸大,永壽宮前的廊上除了站得筆直的鐵衛,已經一個人影都不見,所見不過雪過如帶,風過耳外如山獸豪鳴。
大殿之內,諸葛錦旭卻瞪大眼,眼裏半分酒醉也不見了,看了諸葛端雲好一會兒,忽而皺起眉來,怒道:“不成,朕不同意!這太冒險了!”
“想削了這些世家的權勢,這是最好最快的法子。”諸葛端雲卻淡道。
“這算他娘的什麽好法子!”諸葛錦旭放佛迴到
了少年時那放蕩不羈肆無忌憚的模樣,也不管這話像不像個帝王該說的,隻是怒道:“若是皇叔因著這事兒有個閃失,你要我如何去見皇叔母!”
“有你這話,母妃便不會怪你的。”諸葛端雲緩緩站起身來,揮了揮袖袍,緩緩往殿外走,“我意已決,待此間事了,朝中大局穩下,我便迴北關去。”言罷,便開了殿門,緩步踏出了大殿。
此時,更鼓已打過了三更。
往日這時寧陽早已睡下,今夜卻因著諸葛端雲晚歸而怎麽也睡不著,見外頭風雪越發打了起來,她便讓月桂撐著燈,蘭院兒裏的燈和諸葛端雲迴府路上要經過的地方也都掌上,以便他迴府時能看得見路。
諸葛端雲踏進王府時見到的就是這一路燈火的景象。管家劉阿迎上來,說道:“王爺可迴來了,王妃還沒睡呢。”
諸葛端雲微微鎖眉,風雪裏眉眼染了霜,劉阿躬身問道:“王爺要去王妃屋裏看看麽?”雖說王爺與王妃如今尚未圓房,但王爺早晨起來向來頭一件事就是去王妃屋裏,雖說此時已是晚間了,可王爺從未如此晚歸過,想來也會先去王妃屋裏看看。劉阿從旁邊的小廝手裏拿過一盞燈來,笑著躬身便要將諸葛端雲往寧陽的寢閣那邊領。
諸葛端雲卻轉身便往蘭院兒的方向走,劉阿走了兩步,愣了愣,忙又迴身跟了過去,在前麵打著燈,不解地迴頭瞄過去一眼時,卻見諸葛端雲鎖著眉,眼裏似有化不開的心緒,燈火下一開口便有淡淡的熱氣:“去跟王妃說一聲兒,就說本王迴府了,讓她歇著吧。”
劉阿不敢開口詢問,隻得躬身應了。
寧陽在屋裏聽到小廝來報時,便站起來問道:“王爺已經迴了蘭院兒了麽?”那小廝在屋外躬身迴了句是,寧陽又問:“王爺迴來時可說什麽了?有要茶或是宵夜麽?浴房那邊備好了熱水了麽?王爺可要沐浴?”小廝想了想,迴道:“迴王妃,一樣兒也沒,小的聞著王爺身上有股子酒味兒,許是喝多了,並沒吩咐,隻說讓王妃早些歇著。”
喝多了?寧陽一聽這話哪裏還能安心歇著?忙對月桂說道:“去把我的裘衣拿來,我去廚房裏給王爺熬碗子醒酒湯去。”月桂說道:“還是奴婢去吧,王妃去蘭院兒看看吧,王爺若真是喝多了酒,許還要侍候旁的,那醒酒湯奴婢熬好了便送過去。”寧陽聽了覺得也稱,便不再爭什麽,披了雪狐裘,便讓小廝打著燈往蘭院兒去了。
到了蘭院兒裏,諸葛端雲剛躺下,寧陽一進屋便聞見了一股子
酒氣,果是喝了不少。寧陽走到床前看了,見諸葛端雲側著身,眉頭緊鎖著,眼卻合著沒睜開。她隻以為他是喝多了難受,便忙叫了環兒說道:“快去打盆子熱水來,炭火放遠些,熏香撤了,這會子熏著些容易頭疼。”
環兒忙照做了,待熱水打了來,寧陽把毛巾在熱水裏燙了擰幹,坐在床邊小心的給諸葛端雲擦了擦額頭,又擦了擦臉,這才問道:“夫君好些了麽?一會兒醒酒湯便送來了。”
諸葛端雲閉著眼,聽著她溫順的話,眉頭皺得越發緊實,頭一次覺得無法睜開眼,怕看見她圓潤粉紅的小臉兒,也怕看見她眼裏的擔憂。越是這樣,也是覺得有些話無法說出口。
寧陽也發現諸葛端雲今晚有些冷淡,這和平時有些不同,他往日盡管話不多,但對她的話偶爾也有個“嗯”字兒迴應,今晚卻連坑都不吭一聲,她想許是朝中的事情煩了心,或是酒飲多了不舒服,這才不愛理人。於是也不生氣,隻坐在床邊陪著,直等到月桂端來了熱湯,這才用瓷勺挑了挑,放在唇邊吹了吹,輕聲說:“夫君若是難受,便起身喝幾口醒酒湯吧,這湯熱著,喝幾口暖暖身子,也能祛祛酒意。”
諸葛端雲蹙了蹙眉,卻翻過身去,聲音透過後背傳來:“迴去歇著吧,別在這吵。”
寧陽愣了愣,連帶著月桂和環兒互望了一眼。諸葛端雲今兒心情不好,這下子可誰都聽出來了,寧陽心裏有些委屈,自己等了大半夜,終於把人等迴來了,端茶送水噓寒問暖的,倒得了這麽一句,她家的王爺大人又開始鬧脾氣了。
寧陽輕輕把碗放在桌上,盡量不出聲兒來,撇了撇嘴,吸了好幾口氣才穩住自己的語氣不要露出委屈來,隻說道:“那夫君歇著吧,寧兒不打擾夫君了。”說罷,便要起身。
諸葛端雲背對著寧陽,卻緩緩睜開了眼睛,眼裏煩躁裏帶了幾分懊惱。聽著她的聲音他就不由想起把她惹哭了的那日,方他將碗放下時,那瓷勺明顯抖了抖,待會兒迴到寢閣裏,不會把自個兒埋起來哭吧?方才那話聽著可是有幾分倔強呢。
正懊惱著,寧陽卻已起了身,剛邁出腳步,諸葛端雲卻已迴身,手竟快過腦子一步,一把將她拉了迴來。寧陽不備,被拉下立刻“啊”了一聲,反應過來時,人已經跌倒在了床榻上,撲在諸葛端雲身上。
兩人以曖昧的姿勢壓著,月桂和環兒互望一眼,兩人相視一笑,便悄悄退了出去。寧陽愣了好一會兒才紅了臉,諸葛端雲也咳了一聲,半晌才聲音有些啞地說道
:“把那碗子熱湯拿來吧。”
寧陽撅了撅嘴,暗暗看了諸葛端雲一眼,方才就讓他喝嘛!他不知鬧什麽別扭,這會子又要喝了,果然王爺比天大,她這個小小王妃就得伺候著,不要喝的時候就得馬上走人,要喝的時候她就得麻溜兒地端來服侍著,她這是什麽命啊。肚子裏頭一頓暗誹,寧陽還是乖乖地從諸葛端雲身上爬起來,轉身去端醒酒湯。諸葛端雲卻在她身後喘了口粗氣,方才他是喝多了看錯了吧?她竟然瞪了他一眼?
“夫君,該喝醒酒湯了。”寧陽笑眯眯地把熱湯端過來,臉上哪兒還見半分不服氣的神色?諸葛端雲看了她一眼,拿過碗來,略微吹了吹,便喝了下去。
“外麵風雪大,你也別來迴折騰了,夜已深了,今夜便宿在這兒吧。”諸葛端雲將碗遞給寧陽,淡淡地說道。
寧陽愣了愣,也不違他的意,隻到院兒門口和月桂說了聲,便迴了屋。她這天上午陪著那兩家的小姐本就有些累了,晚上又直等到諸葛端雲迴來,因而早就乏了,一被諸葛端雲攬入懷裏,便很快睡熟了過去。
她唿吸平穩,諸葛端雲卻是睜著眼睡不著,屋外風雪唿號,有男子淺淡的聲音微微融在風雪裏,“此間事了,為夫便帶你會北關。。。。。。”
正月裏的帝都仍然會下雪,夜裏宮壁深深,燈影綽綽,永壽殿外的侍衛站得筆直,幾片飛雪飄進廊上,掃過侍衛的鼻尖眼睫,侍衛卻眼神如鐵,眼都不眨半分。這是大夏端親皇叔自北關帶出來的親衛,跟著諸葛錦旭和諸葛端雲殺過大夏大半國土,如今已是夏晉帝守衛寢宮的羽林鐵衛。
更鼓打過一更,宮女行至側殿,將酒菜擺上桌案,便匆匆退了出去。側殿裏半個服侍的人影也不見,唯見諸葛端雲和諸葛錦旭叔侄二人對麵而坐,溫酒滿金樽,錦袖拂過,仰頭已是飲盡。
諸葛錦旭一身大紅墨蘭的錦袍,衣襟半敞,墨發散著,赤著腳坐在暖墊之上,眼睛眯縫著,幾分醉意,幾分不羈。
“皇叔,咱們從北關出來幾年了?”
“算上今年,七年了。”諸葛端雲從旁邊用炭火溫著的酒樽中舀出一勺給自己滿上,垂眸淡道。
“七年了啊。。。。。。”諸葛錦旭仰起頭,望了望金碧輝煌的大殿穹頂,聲音在殿上有種空洞的低沉,“時日也不短了。可我怎麽覺得像是過了七十年了呢?以前在北關的日子過得多快啊。”
諸葛端雲聞言一盞溫酒入喉,卻不說話。諸葛錦旭看了他一眼笑了起來:“皇叔還記得咱們入帝都之前我曾說過不想做皇帝的話嗎?”諸葛端雲舀酒的手頓了頓,依舊不答,卻見諸葛錦旭袖袍一揮,直直地指向那大殿之上的禦座,“天底下有多少人為了它爭得父子反目成仇兄弟鬩牆?金戈鐵馬踏破河山,為的就是劍指帝位?為何侄兒看不出這帝王之位有何好處?世人皆以為這是萬人之上的無上權位,可有哪個知道,皇帝是天下最身不由己的人?朝堂上的臣子黨爭不斷,皇帝得製衡著,賞那個罰那個還得掂量著牽著這根,會不會動了那根。皇帝隻有一個人一雙手,要治國少不得肱骨之臣,可稍礙著哪個的利益了,哪個就背地裏不幹事兒,朕登基四年,手上握有大半兵權,卻不能挨個兒砍了他們的腦袋!迴了後宮,朝堂上眼睛也依舊盯著,朕吃的、穿的、用的,哪樣兒不是經他們的手?連女人他們都恨不得給朕準備!父皇當初為了個寵妃廢皇後,害的朕與綾兒出世便險些被害。先昌帝為奪皇位囚兄於帝都,最終還不是被破開大門,自縊於這大殿之上?皇叔說說,這皇帝有何好當的?有何好當的!”
諸葛錦旭身子有些搖
晃,一腳揣在麵前的案幾上,酒菜灑在大殿光華沉暗的青磚之上,他卻看也不看一眼,隻望著諸葛端雲,見他眉目沉斂,一如當年,幾年來幾乎不曾變過。而自己當初為了躲避挨罰而上躥下跳,去求皇叔母求情的日子卻似乎再也迴不來了。如今,已很難再有當初的心境,但心底的感情卻從未變過,皇叔、綾兒,已經是這世上僅有的能無所顧忌地交心的人了。所以,他這個皇帝,才能在受了挫折之後,像個孩子似的在這大殿之上發脾氣。
“各地的商號必須馬上開起來,此時你提拔的那些人還不足以成勢,無法支撐世家收起的商號,唯一的法子就是給那些人些好處,讓他們把商號再開起來。”見他發泄的也差不多了,諸葛端雲這才切入正題。
“好處?”諸葛錦旭冷笑,“世家望族所有的商號,連稅都不用交,朕每年還得從國庫裏給他們發俸祿!這種好事兒還嫌不夠?”
“這規矩自大夏建國之初便立下了,千百年不改,你想改談何容易?”諸葛端雲淡道,“隻是世家殘存已久,朝中對馮家之事的反應可看出一二,如今竟敢私下裏動這種手腳,可見他們是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己成為第二個馮家的。”
“哼!若是老老實實得給朕呆著,朕還可以放過他們的老命,允他們告老還鄉。如今做出這種威脅之舉,就留他們不得了。”諸葛錦旭眯著眼裏似有流光閃過,卻馬上暗淡了下來,“隻是,正如皇叔所言,如今新起的勢力還不足以與世家那些老家夥抗衡,否則朕便早讓他們收了那些老家夥的商號,取而代之了。”
諸葛端雲緩緩抬起眼來,淡淡地看了諸葛錦旭一眼,眼底流華不盡,“你心裏當真沒打算?”
大殿空蕩,兩人的眼神暗暗相交,隻看了一會兒,卻各自避開。
“錦旭。”諸葛端雲緩緩抬起眸來,眸中沉斂晦暗,說道,“想辦法擴充軍備,明年與北戎開戰。”
諸葛錦旭愣了愣,何以突然說到這兒來了?
殿外的風雪漸大,永壽宮前的廊上除了站得筆直的鐵衛,已經一個人影都不見,所見不過雪過如帶,風過耳外如山獸豪鳴。
大殿之內,諸葛錦旭卻瞪大眼,眼裏半分酒醉也不見了,看了諸葛端雲好一會兒,忽而皺起眉來,怒道:“不成,朕不同意!這太冒險了!”
“想削了這些世家的權勢,這是最好最快的法子。”諸葛端雲卻淡道。
“這算他娘的什麽好法子!”諸葛錦旭放佛迴到
了少年時那放蕩不羈肆無忌憚的模樣,也不管這話像不像個帝王該說的,隻是怒道:“若是皇叔因著這事兒有個閃失,你要我如何去見皇叔母!”
“有你這話,母妃便不會怪你的。”諸葛端雲緩緩站起身來,揮了揮袖袍,緩緩往殿外走,“我意已決,待此間事了,朝中大局穩下,我便迴北關去。”言罷,便開了殿門,緩步踏出了大殿。
此時,更鼓已打過了三更。
往日這時寧陽早已睡下,今夜卻因著諸葛端雲晚歸而怎麽也睡不著,見外頭風雪越發打了起來,她便讓月桂撐著燈,蘭院兒裏的燈和諸葛端雲迴府路上要經過的地方也都掌上,以便他迴府時能看得見路。
諸葛端雲踏進王府時見到的就是這一路燈火的景象。管家劉阿迎上來,說道:“王爺可迴來了,王妃還沒睡呢。”
諸葛端雲微微鎖眉,風雪裏眉眼染了霜,劉阿躬身問道:“王爺要去王妃屋裏看看麽?”雖說王爺與王妃如今尚未圓房,但王爺早晨起來向來頭一件事就是去王妃屋裏,雖說此時已是晚間了,可王爺從未如此晚歸過,想來也會先去王妃屋裏看看。劉阿從旁邊的小廝手裏拿過一盞燈來,笑著躬身便要將諸葛端雲往寧陽的寢閣那邊領。
諸葛端雲卻轉身便往蘭院兒的方向走,劉阿走了兩步,愣了愣,忙又迴身跟了過去,在前麵打著燈,不解地迴頭瞄過去一眼時,卻見諸葛端雲鎖著眉,眼裏似有化不開的心緒,燈火下一開口便有淡淡的熱氣:“去跟王妃說一聲兒,就說本王迴府了,讓她歇著吧。”
劉阿不敢開口詢問,隻得躬身應了。
寧陽在屋裏聽到小廝來報時,便站起來問道:“王爺已經迴了蘭院兒了麽?”那小廝在屋外躬身迴了句是,寧陽又問:“王爺迴來時可說什麽了?有要茶或是宵夜麽?浴房那邊備好了熱水了麽?王爺可要沐浴?”小廝想了想,迴道:“迴王妃,一樣兒也沒,小的聞著王爺身上有股子酒味兒,許是喝多了,並沒吩咐,隻說讓王妃早些歇著。”
喝多了?寧陽一聽這話哪裏還能安心歇著?忙對月桂說道:“去把我的裘衣拿來,我去廚房裏給王爺熬碗子醒酒湯去。”月桂說道:“還是奴婢去吧,王妃去蘭院兒看看吧,王爺若真是喝多了酒,許還要侍候旁的,那醒酒湯奴婢熬好了便送過去。”寧陽聽了覺得也稱,便不再爭什麽,披了雪狐裘,便讓小廝打著燈往蘭院兒去了。
到了蘭院兒裏,諸葛端雲剛躺下,寧陽一進屋便聞見了一股子
酒氣,果是喝了不少。寧陽走到床前看了,見諸葛端雲側著身,眉頭緊鎖著,眼卻合著沒睜開。她隻以為他是喝多了難受,便忙叫了環兒說道:“快去打盆子熱水來,炭火放遠些,熏香撤了,這會子熏著些容易頭疼。”
環兒忙照做了,待熱水打了來,寧陽把毛巾在熱水裏燙了擰幹,坐在床邊小心的給諸葛端雲擦了擦額頭,又擦了擦臉,這才問道:“夫君好些了麽?一會兒醒酒湯便送來了。”
諸葛端雲閉著眼,聽著她溫順的話,眉頭皺得越發緊實,頭一次覺得無法睜開眼,怕看見她圓潤粉紅的小臉兒,也怕看見她眼裏的擔憂。越是這樣,也是覺得有些話無法說出口。
寧陽也發現諸葛端雲今晚有些冷淡,這和平時有些不同,他往日盡管話不多,但對她的話偶爾也有個“嗯”字兒迴應,今晚卻連坑都不吭一聲,她想許是朝中的事情煩了心,或是酒飲多了不舒服,這才不愛理人。於是也不生氣,隻坐在床邊陪著,直等到月桂端來了熱湯,這才用瓷勺挑了挑,放在唇邊吹了吹,輕聲說:“夫君若是難受,便起身喝幾口醒酒湯吧,這湯熱著,喝幾口暖暖身子,也能祛祛酒意。”
諸葛端雲蹙了蹙眉,卻翻過身去,聲音透過後背傳來:“迴去歇著吧,別在這吵。”
寧陽愣了愣,連帶著月桂和環兒互望了一眼。諸葛端雲今兒心情不好,這下子可誰都聽出來了,寧陽心裏有些委屈,自己等了大半夜,終於把人等迴來了,端茶送水噓寒問暖的,倒得了這麽一句,她家的王爺大人又開始鬧脾氣了。
寧陽輕輕把碗放在桌上,盡量不出聲兒來,撇了撇嘴,吸了好幾口氣才穩住自己的語氣不要露出委屈來,隻說道:“那夫君歇著吧,寧兒不打擾夫君了。”說罷,便要起身。
諸葛端雲背對著寧陽,卻緩緩睜開了眼睛,眼裏煩躁裏帶了幾分懊惱。聽著她的聲音他就不由想起把她惹哭了的那日,方他將碗放下時,那瓷勺明顯抖了抖,待會兒迴到寢閣裏,不會把自個兒埋起來哭吧?方才那話聽著可是有幾分倔強呢。
正懊惱著,寧陽卻已起了身,剛邁出腳步,諸葛端雲卻已迴身,手竟快過腦子一步,一把將她拉了迴來。寧陽不備,被拉下立刻“啊”了一聲,反應過來時,人已經跌倒在了床榻上,撲在諸葛端雲身上。
兩人以曖昧的姿勢壓著,月桂和環兒互望一眼,兩人相視一笑,便悄悄退了出去。寧陽愣了好一會兒才紅了臉,諸葛端雲也咳了一聲,半晌才聲音有些啞地說道
:“把那碗子熱湯拿來吧。”
寧陽撅了撅嘴,暗暗看了諸葛端雲一眼,方才就讓他喝嘛!他不知鬧什麽別扭,這會子又要喝了,果然王爺比天大,她這個小小王妃就得伺候著,不要喝的時候就得馬上走人,要喝的時候她就得麻溜兒地端來服侍著,她這是什麽命啊。肚子裏頭一頓暗誹,寧陽還是乖乖地從諸葛端雲身上爬起來,轉身去端醒酒湯。諸葛端雲卻在她身後喘了口粗氣,方才他是喝多了看錯了吧?她竟然瞪了他一眼?
“夫君,該喝醒酒湯了。”寧陽笑眯眯地把熱湯端過來,臉上哪兒還見半分不服氣的神色?諸葛端雲看了她一眼,拿過碗來,略微吹了吹,便喝了下去。
“外麵風雪大,你也別來迴折騰了,夜已深了,今夜便宿在這兒吧。”諸葛端雲將碗遞給寧陽,淡淡地說道。
寧陽愣了愣,也不違他的意,隻到院兒門口和月桂說了聲,便迴了屋。她這天上午陪著那兩家的小姐本就有些累了,晚上又直等到諸葛端雲迴來,因而早就乏了,一被諸葛端雲攬入懷裏,便很快睡熟了過去。
她唿吸平穩,諸葛端雲卻是睜著眼睡不著,屋外風雪唿號,有男子淺淡的聲音微微融在風雪裏,“此間事了,為夫便帶你會北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