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紅婦德,賢良持謹!恭喜皇後娘娘,恭喜三公主!”宮中的司儀立刻笑盈盈地道喜,倒把寧陽嚇了一跳。眼見著一屋子的人都跟著道喜,司儀喊了聲“禮成”,殿中先前有些凝窒的空氣化開在初冬的暖陽裏,寧陽終於放下了心中的大石,看來是過關了。
柔妃剛故去半年,這日雖是寧陽滿周歲的生辰,可卻沒有太過操辦。
奶娘將寧陽抱給了元皇後,元皇後撫著寧陽紅彤彤的小臉兒,頗有幾分悵然道:“瞧這孩子水靈的,怪惹人疼的。隻可憐了我那柔妃妹妹,這麽好的孩子她愣是看不著了……”
趙宮正忙躬身安慰道:“皇後娘娘仁德,雖說柔妃娘娘去了,可三公主好歹還有您呢,有您福佑著,想必柔妃娘娘泉下有知也該寬慰了。”
元皇後點點頭,低頭對寧陽道:“可憐了我這孩子,別的公主滿周歲都得報給禮部,按例操辦,你卻不能。隻是母後卻不會虧待你,這如意滿堂的百歲暖玉是特地讓將作監趕製的,拿到雲景寺請高僧開了光,保佑我兒平安長樂。”說話間,貼身女官雲姑已經自一旁的蓋了大紅雲錦的木盤裏拿出那玉佩,元皇後親手給寧陽戴上了。
寧陽深知元皇後並不見得多喜歡自己,隻是一些場麵事不得不做,便乖巧地由著她給自己戴上,反正收了禮又不吃虧,不收白不收,雖說是公主,有點私房總是好的。
這日的周歲生辰當真沒有大辦,隻那抓周費了些時辰,元皇後特意命禦膳房做了長壽麵,午時在西憙閣裏一同用的膳,見寧陽吃了,午後才迴了正殿。
倒是下午一通忙活。各宮見了皇後的表率,也都送來了賀禮。各宮嬪妃位份不一,賀禮的貴重程度也不一,但卻都沒有太貴重的,想來是皇後隻送了玉佩,按規矩,禮份不能壓過皇後的原因。
賀禮滿滿當當擺了一地,有冬天的新棉被,有進貢的宮錦緞子,有珠花簪子,有荷包掛飾,林林總總。奶娘抱著寧陽坐在殿裏的宮榻上,聽著一眾太監喊著賀禮,隻知道笑,大部分場麵話都是旁邊站著的吳英撐著,月桂指揮著雲桃和秋蘭收東西。
其中,淑妃派來的宮女看著有幾分傲氣,眼睛雖沒往天上看,可也特意強調:“這宮錦緞子是北邊大夏國的上好料子,那邊冬天冷,料子都是厚實暖人的,去年皇上賞給咱們淑妃娘娘五匹,娘娘都沒舍得用,如今送三公主兩匹,雖說咱大周冬天向來不冷,可公主年幼,身子骨金貴,馬虎不得。且這顏色花樣都是素淡的,三公主這時候穿著
也合適。”
吳英笑著迴禮道:“多謝淑妃娘娘惦記著,三公主收下了,定會承娘娘的情的。”
那宮女點了點頭,這才帶著一眾宮人退了出去。
待殿裏再沒了外人,奶娘王氏小心地看了眼吳英,問道:“這是來送禮的麽?怎麽瞧著像是來壓人的。”
吳英笑道:“奶娘不必多想,本不是衝著三公主來的。”
寧陽正心裏樂著看著滿屋子的人歸置賀禮,聽到這話不由想道,不是衝著她來的,自然是衝著她那可憐的老娘或者皇後來的,特意拿著皇帝賞的東西來給她,是想她穿上惹皇後的眼?好讓皇後明白,她淑妃在皇帝眼裏比皇後得寵?
那她的算盤可就打錯了,這位元皇後,演戲裝賢良的功夫一等一的好,她是不會把吃醋表現在明麵兒上的。
又聽奶娘問道:“那這匹布料是穿還是不穿?”
吳英笑答:“自然是要穿的,瞧著也確實素淡,眼下正值冬季,放到明年有些說不過去,萬一淑妃娘娘問起來也不好交代。”
奶娘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你一向辦事妥當,我是不太懂,你按你說的辦吧。”
正巧芳兒和良兒做了下午的點心送進殿來,芳兒一進殿就笑著爭搶道:“公主,快來吃吃看,這可是新出爐的棗泥軟糕,上麵塗了蜜汁兒的,甜軟得很呢。”說著,便拿到寧陽麵前,笑道,“快嚐嚐快嚐嚐。”
良兒卻嗔芳兒一眼,擠過來笑道:“憑什麽先嚐你的?我的紫薇小糕也很好吃啊,裏麵加了紅豆,慢慢用小火煨出來的,香軟著呢。”
這兩人平時隻負責茶點,常愛做些新鮮的來,相互比較一爭高下也是常有的,寧陽已經習慣了,聞著那兩樣香甜的點心,她還真有些餓了。中午皇後在這裏用膳,她還真沒吃太多。當下便伸出爪子想去抓,卻被奶娘半路打劫,憐惜地道:“哎呦小祖宗,這是剛出鍋的,小心燙。”說完,拿過那棗泥軟糕來放在嘴邊慢慢吹,試過溫度後才送到寧陽嘴邊。
這鄉下人照顧孩子的方法卻讓寧陽心頭一暖,來這裏快一年了,皇家的公主看起來錦衣玉食,她卻一直體會不到普通家庭的溫暖,奶娘卻是對她真的好。
嘴裏吃著糕點,鬆軟的口感幾乎甜到心裏,卻聽良兒像是發現了什麽新奇事物般問道:“呀!這是哪宮送來的繡品?不像是尚宮局的手藝,倒看著像是……”良兒的話沒說完,那表情卻實打實地是在說“像是街邊不入
眼的手藝”。
寧陽打眼一瞧,想起那似乎是德妃宮裏送來的,一床冬天蓋的新棉被,被麵兒據宮人說是德妃繡了一個月親手所製。那時殿裏來的人多,寧陽並沒太多注意,這時候看去,確實如良兒所說,那被麵繡的是如意瓶加上金桂百合的樣式,寓意平安富貴。隻是那針腳並不齊整,收得也不利索,看上去不像是擅長針線的人所繡。
吳英卻看了眼外麵,迴頭笑嗔道:“快住嘴,這是德妃娘娘宮裏送來的。德妃娘娘不擅長針線在宮裏是出了名的,她性子爽利,早年跟著祖父鎮國公老將軍去過邊城,在馬上打過仗,那騎射功夫真真不讓須眉,卻獨獨不擅長女紅。隻是公主年紀小,送別的不合適,娘娘親手繡的被麵,心意已是大善了。”
“原來是這樣。”良兒瞪大眼,聽著有幾分佩服。
連寧陽都忍不住心服,若真是這樣,那德妃娘娘還是位巾幗女英雄。今天各宮送的禮雖都不太貴重,可也都極盡花哨,看去不是皇帝賞的就是哪個司造打的,都有些來頭。單單這德妃不與她們一道,雖然不擅長,但還是親自繡了被麵,這份心思若是真心實意的倒讓寧陽有些感動了。
當晚,寧陽便蓋上了德妃送的棉被。大周國的冬天並不冷,連個雪片子都見不著,這讓在北方長大的寧陽多少有些懷念以前玩雪的日子,隻可惜現在是見不著了。她現在守著孝,不便出門,許多事情隻能從宮女們的口中得知。
聽說,那晚她睡著後,武德帝來過,隻問了白天的情形,並沒有賜什麽東西,隻說要好好給母妃守孝。然後便擺駕去了皇後的寢宮。之後的幾天,便傳來嘉獎皇後與德妃的旨意。
按照大周國的傳統,守孝的子女不得與長輩一起過年,是而寧陽這年的年關也過得冷淡,聽說帝後大宴群臣,她並不知那時的盛景,隻由奶娘抱著在西憙閣的院子裏遠遠望著夜空燃放的煙火,過了她初到異世的第一個年關。
之後的兩年,她依舊在西憙閣裏呆著,除了請安出不得宮門。
不過好在寧陽的性子以前就宅,這西憙閣雖說是個閣,可地麵兒也不小,平日走走,聽聽八卦倒也過得去。其間最多的八卦當屬安陽的,因為離得近,這位小公主可謂風聲不斷。據說,她應天啟兒和抓周那日都選了如意,被認為是皇家最有福氣的人。據說,安陽公主聰慧早成,兩歲便已能識得宮中的字畫,且講得頭頭是道,更是能識得千字,用現代的話來說,此乃神童也。據說,她自會走路起,就極愛粘人,
哄人的功夫極好,元皇後把她疼進了心坎裏。據說,就連從不獨寵哪位皇子公主的武德帝都甚愛此女。
寧陽本人也見過安陽,礙於她孝期未滿,安陽不便常來,更不便久留,每次來玩兩人也隻說過幾句話,並不太了解。在寧陽看來,安陽過於活潑了,而安陽對寧陽安靜的性子似乎也頗覺無趣,久了,幾個月也不來一次。
這年盛夏,尚宮局來了兩個宮人,說是來問問三公主秋季要做什麽花色的衣裳。因為到了秋天,她便滿服,出了孝期便不必整日穿著素淡的衣服了。
奶娘在一旁出主意道:“出了孝期就該穿些新鮮的顏色,紅的最好。”
寧陽卻搖頭道:“奶娘這出的什麽主意?哪有秋天穿一身大紅的衣服出門的?要我看,粉紅的,或者薑皇色的就好,我不愛那太紮眼的顏色。”
奶娘卻勸道:“出了服就該穿紅的,這是咱們這的傳統。”
旁邊的吳英卻笑道:“不穿便不穿吧。別看咱們三公主還小,一向是個有主意的。再說,下個月就該滿服了,那時候還沒入秋呢,秋天的衣裳不必緊著傳統來。”
奶娘雖在宮裏呆了三年,可拿主意的事從一開始就聽吳英的,此時也已習慣了,於是便不再勸,隻讓寧陽挑了幾個喜歡的紋樣,便讓那兩個宮人去了。
滿服那日,元皇後來了西憙閣,命人點了鞭炮,熱鬧了一番,走時卻下了旨意:“按咱們大周的傳統,皇子公主滿三歲就該習字學禮了,你原先在孝間,便晚了這半年。正巧兒明日是安兒上學的日子,你便與她同去吧。”
柔妃剛故去半年,這日雖是寧陽滿周歲的生辰,可卻沒有太過操辦。
奶娘將寧陽抱給了元皇後,元皇後撫著寧陽紅彤彤的小臉兒,頗有幾分悵然道:“瞧這孩子水靈的,怪惹人疼的。隻可憐了我那柔妃妹妹,這麽好的孩子她愣是看不著了……”
趙宮正忙躬身安慰道:“皇後娘娘仁德,雖說柔妃娘娘去了,可三公主好歹還有您呢,有您福佑著,想必柔妃娘娘泉下有知也該寬慰了。”
元皇後點點頭,低頭對寧陽道:“可憐了我這孩子,別的公主滿周歲都得報給禮部,按例操辦,你卻不能。隻是母後卻不會虧待你,這如意滿堂的百歲暖玉是特地讓將作監趕製的,拿到雲景寺請高僧開了光,保佑我兒平安長樂。”說話間,貼身女官雲姑已經自一旁的蓋了大紅雲錦的木盤裏拿出那玉佩,元皇後親手給寧陽戴上了。
寧陽深知元皇後並不見得多喜歡自己,隻是一些場麵事不得不做,便乖巧地由著她給自己戴上,反正收了禮又不吃虧,不收白不收,雖說是公主,有點私房總是好的。
這日的周歲生辰當真沒有大辦,隻那抓周費了些時辰,元皇後特意命禦膳房做了長壽麵,午時在西憙閣裏一同用的膳,見寧陽吃了,午後才迴了正殿。
倒是下午一通忙活。各宮見了皇後的表率,也都送來了賀禮。各宮嬪妃位份不一,賀禮的貴重程度也不一,但卻都沒有太貴重的,想來是皇後隻送了玉佩,按規矩,禮份不能壓過皇後的原因。
賀禮滿滿當當擺了一地,有冬天的新棉被,有進貢的宮錦緞子,有珠花簪子,有荷包掛飾,林林總總。奶娘抱著寧陽坐在殿裏的宮榻上,聽著一眾太監喊著賀禮,隻知道笑,大部分場麵話都是旁邊站著的吳英撐著,月桂指揮著雲桃和秋蘭收東西。
其中,淑妃派來的宮女看著有幾分傲氣,眼睛雖沒往天上看,可也特意強調:“這宮錦緞子是北邊大夏國的上好料子,那邊冬天冷,料子都是厚實暖人的,去年皇上賞給咱們淑妃娘娘五匹,娘娘都沒舍得用,如今送三公主兩匹,雖說咱大周冬天向來不冷,可公主年幼,身子骨金貴,馬虎不得。且這顏色花樣都是素淡的,三公主這時候穿著
也合適。”
吳英笑著迴禮道:“多謝淑妃娘娘惦記著,三公主收下了,定會承娘娘的情的。”
那宮女點了點頭,這才帶著一眾宮人退了出去。
待殿裏再沒了外人,奶娘王氏小心地看了眼吳英,問道:“這是來送禮的麽?怎麽瞧著像是來壓人的。”
吳英笑道:“奶娘不必多想,本不是衝著三公主來的。”
寧陽正心裏樂著看著滿屋子的人歸置賀禮,聽到這話不由想道,不是衝著她來的,自然是衝著她那可憐的老娘或者皇後來的,特意拿著皇帝賞的東西來給她,是想她穿上惹皇後的眼?好讓皇後明白,她淑妃在皇帝眼裏比皇後得寵?
那她的算盤可就打錯了,這位元皇後,演戲裝賢良的功夫一等一的好,她是不會把吃醋表現在明麵兒上的。
又聽奶娘問道:“那這匹布料是穿還是不穿?”
吳英笑答:“自然是要穿的,瞧著也確實素淡,眼下正值冬季,放到明年有些說不過去,萬一淑妃娘娘問起來也不好交代。”
奶娘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你一向辦事妥當,我是不太懂,你按你說的辦吧。”
正巧芳兒和良兒做了下午的點心送進殿來,芳兒一進殿就笑著爭搶道:“公主,快來吃吃看,這可是新出爐的棗泥軟糕,上麵塗了蜜汁兒的,甜軟得很呢。”說著,便拿到寧陽麵前,笑道,“快嚐嚐快嚐嚐。”
良兒卻嗔芳兒一眼,擠過來笑道:“憑什麽先嚐你的?我的紫薇小糕也很好吃啊,裏麵加了紅豆,慢慢用小火煨出來的,香軟著呢。”
這兩人平時隻負責茶點,常愛做些新鮮的來,相互比較一爭高下也是常有的,寧陽已經習慣了,聞著那兩樣香甜的點心,她還真有些餓了。中午皇後在這裏用膳,她還真沒吃太多。當下便伸出爪子想去抓,卻被奶娘半路打劫,憐惜地道:“哎呦小祖宗,這是剛出鍋的,小心燙。”說完,拿過那棗泥軟糕來放在嘴邊慢慢吹,試過溫度後才送到寧陽嘴邊。
這鄉下人照顧孩子的方法卻讓寧陽心頭一暖,來這裏快一年了,皇家的公主看起來錦衣玉食,她卻一直體會不到普通家庭的溫暖,奶娘卻是對她真的好。
嘴裏吃著糕點,鬆軟的口感幾乎甜到心裏,卻聽良兒像是發現了什麽新奇事物般問道:“呀!這是哪宮送來的繡品?不像是尚宮局的手藝,倒看著像是……”良兒的話沒說完,那表情卻實打實地是在說“像是街邊不入
眼的手藝”。
寧陽打眼一瞧,想起那似乎是德妃宮裏送來的,一床冬天蓋的新棉被,被麵兒據宮人說是德妃繡了一個月親手所製。那時殿裏來的人多,寧陽並沒太多注意,這時候看去,確實如良兒所說,那被麵繡的是如意瓶加上金桂百合的樣式,寓意平安富貴。隻是那針腳並不齊整,收得也不利索,看上去不像是擅長針線的人所繡。
吳英卻看了眼外麵,迴頭笑嗔道:“快住嘴,這是德妃娘娘宮裏送來的。德妃娘娘不擅長針線在宮裏是出了名的,她性子爽利,早年跟著祖父鎮國公老將軍去過邊城,在馬上打過仗,那騎射功夫真真不讓須眉,卻獨獨不擅長女紅。隻是公主年紀小,送別的不合適,娘娘親手繡的被麵,心意已是大善了。”
“原來是這樣。”良兒瞪大眼,聽著有幾分佩服。
連寧陽都忍不住心服,若真是這樣,那德妃娘娘還是位巾幗女英雄。今天各宮送的禮雖都不太貴重,可也都極盡花哨,看去不是皇帝賞的就是哪個司造打的,都有些來頭。單單這德妃不與她們一道,雖然不擅長,但還是親自繡了被麵,這份心思若是真心實意的倒讓寧陽有些感動了。
當晚,寧陽便蓋上了德妃送的棉被。大周國的冬天並不冷,連個雪片子都見不著,這讓在北方長大的寧陽多少有些懷念以前玩雪的日子,隻可惜現在是見不著了。她現在守著孝,不便出門,許多事情隻能從宮女們的口中得知。
聽說,那晚她睡著後,武德帝來過,隻問了白天的情形,並沒有賜什麽東西,隻說要好好給母妃守孝。然後便擺駕去了皇後的寢宮。之後的幾天,便傳來嘉獎皇後與德妃的旨意。
按照大周國的傳統,守孝的子女不得與長輩一起過年,是而寧陽這年的年關也過得冷淡,聽說帝後大宴群臣,她並不知那時的盛景,隻由奶娘抱著在西憙閣的院子裏遠遠望著夜空燃放的煙火,過了她初到異世的第一個年關。
之後的兩年,她依舊在西憙閣裏呆著,除了請安出不得宮門。
不過好在寧陽的性子以前就宅,這西憙閣雖說是個閣,可地麵兒也不小,平日走走,聽聽八卦倒也過得去。其間最多的八卦當屬安陽的,因為離得近,這位小公主可謂風聲不斷。據說,她應天啟兒和抓周那日都選了如意,被認為是皇家最有福氣的人。據說,安陽公主聰慧早成,兩歲便已能識得宮中的字畫,且講得頭頭是道,更是能識得千字,用現代的話來說,此乃神童也。據說,她自會走路起,就極愛粘人,
哄人的功夫極好,元皇後把她疼進了心坎裏。據說,就連從不獨寵哪位皇子公主的武德帝都甚愛此女。
寧陽本人也見過安陽,礙於她孝期未滿,安陽不便常來,更不便久留,每次來玩兩人也隻說過幾句話,並不太了解。在寧陽看來,安陽過於活潑了,而安陽對寧陽安靜的性子似乎也頗覺無趣,久了,幾個月也不來一次。
這年盛夏,尚宮局來了兩個宮人,說是來問問三公主秋季要做什麽花色的衣裳。因為到了秋天,她便滿服,出了孝期便不必整日穿著素淡的衣服了。
奶娘在一旁出主意道:“出了孝期就該穿些新鮮的顏色,紅的最好。”
寧陽卻搖頭道:“奶娘這出的什麽主意?哪有秋天穿一身大紅的衣服出門的?要我看,粉紅的,或者薑皇色的就好,我不愛那太紮眼的顏色。”
奶娘卻勸道:“出了服就該穿紅的,這是咱們這的傳統。”
旁邊的吳英卻笑道:“不穿便不穿吧。別看咱們三公主還小,一向是個有主意的。再說,下個月就該滿服了,那時候還沒入秋呢,秋天的衣裳不必緊著傳統來。”
奶娘雖在宮裏呆了三年,可拿主意的事從一開始就聽吳英的,此時也已習慣了,於是便不再勸,隻讓寧陽挑了幾個喜歡的紋樣,便讓那兩個宮人去了。
滿服那日,元皇後來了西憙閣,命人點了鞭炮,熱鬧了一番,走時卻下了旨意:“按咱們大周的傳統,皇子公主滿三歲就該習字學禮了,你原先在孝間,便晚了這半年。正巧兒明日是安兒上學的日子,你便與她同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