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之風和華之雲兩兄弟果然來到氺墅,將曾祖父的五十大壽操辦的得熱鬧又排場。民國二十九年四月十八日。這是個不平凡的日子,它既是曾祖父誕生五十壽辰,也是玄祖母逝世三十忌辰,曾祖父其實是個不愛張揚的人,玄祖母逝世的那一天,他跪在母親的靈前,獨自飲下一杯苦酒,慶祝了自己的二十歲生日,也完成了他的成年儀式,他在母親的靈前立下誓願:“家業不興,不過生日”。三十年過去了,他真的沒有再慶祝過一次生日。曾祖父和曾祖母和衷共濟,妻唱夫隨,帶領全家人,團結一心,勤勞致富,使家業獲得了振興,成了富甲一方的大財主。“水墅一家富到什麽程度?”爺爺說“也就是地多些,錢有的花,吃的穿的比其他人家好一些,村裏人給咱水墅編了順口溜,:“麥滿囤,穀滿倉,騾馬牛羊排成行,棉花白,粉條長,生意做到大洛陽,門樓高,牌匾靚,青堂瓦舍明晃晃,穿綢緞,吃膏粱,子孫讀書在學堂,夫妻和,子孫孝,宅心仁厚有名望。”曾祖父的五十大壽過得熱鬧又排場。首先是客人多,曾祖父有四個親姐,五個堂姐,一個親閨女,三個堂侄女,外加三個幹閨女,閨女多,親戚多,外甥外甥女四五十口,都是抬著大蒔蘿來給舅舅祝壽。“山莊”“水墅”東西兩院的本家兄弟、子侄、姊妹、妯娌、孫子、孫女有近百口,居家不剩都來了,連看家的狗,捕鼠的貓也跟來了。街坊鄰居來的也不少,兩個大院子擺了三四十張八仙桌,都坐的滿滿的,說話的,打牌的,鬥酒的,唱戲的,孩子們滿院子竄來竄去,嬉笑追逐,大狗、小貓、公鴨、母雞也跟著狂吠尖叫,而從廚房裏傳出來的剁肉聲,爆炒聲,潑水搗蒜聲,敲鍋碰碗聲,生生把個大院子鬧的歡天喜地。還有華之風華之雲,從洛陽請了一個戲班子,鑼鼓點敲得佟佟的,嗩呐聲吹得悠悠的,二胡拉得揚揚的,棒子敲得脆脆的,更給大院子增加了喜慶的氣氛。俗話說“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曾祖父真是感同身受,他端坐在壽星席上,一邊搖頭,一邊恓笑,他身著一件絳色團花帶壽字的軟緞大氅,腳蹬一雙黑褐色直貢呢千層底的圓口布鞋,在當時都算是最時尚最貴重的行頭了,而手中拿的銅管玉嘴旱煙袋,據說就是他的爺爺我們的七世太祖爺留下來的,也是很貴重的物件,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頭上戴的那頂繡著花,鑲著紅寶石,做工極其精致的瓜皮帽,更顯示了他的財主身份。曾祖父他眼中看著這繁華熱鬧的場麵,心中卻想著他二十歲生日時那孤單淒涼的情景,還有他的母親——我的玄祖母,在貧病交加中死去,死後連個送葬的都沒有,連她的親閨女都沒有將她送到墳上,按照族規她的名字不能寫入族譜,更不能和丈夫合葬,到如今他們這一對恩愛夫妻還天各一方,孤魂怨鬼到處飄蕩,他的母親如果能活到現在,看看這熱鬧的場麵,品品這香甜的菜肴,那該多好啊,想著想著,一顆淚水就從曾祖父的眼中流了出來,可是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他的心思,都認為他是喜極而泣,都把吉慶祝福而又不失阿姨奉承的話語送給他,他嗬嗬嗬的笑著,當然了他是應該高興的,它率領一個家族從衰敗走向振興,從離心離德到團結和睦,從卑賤羞愧到尊榮自豪,他為此付出了多少的辛勞,流了多少血汗,受了多少委屈,都在今天看到了迴報,那一張張笑臉,那一句句問候,化解了他三十年所有的煩惱和痛苦,他心滿意足了,他這一輩子值了。生日聚會的第二個亮點就是吃。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民以食為天,天以食為貴,我們這個家族裏饞貓特別多,而曾祖父更是一個美食家,就是在災荒年,他吃飯都不含糊的,即使一把野菜,一碗米糠,他也要你精心炮製,做到潔淨可口,如今這麽多的貴客都來給他祝壽,其實就是來飽口福來了,因為曾祖父一年前就放出話來,他的五十大壽要請洛陽城最高級的廚師,辦最豐盛最美味的“洛陽水席”洛陽水席始於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是中國迄今保留下來的曆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水席起源於洛陽,這與其地理氣候有直接關係。洛陽四麵環山,地處盆地雨少而幹燥,古時天氣寒冷,不產水果,因此民間膳食多用湯類。之所以稱為水席,一是它的每道菜都離不開湯湯水水,二是一道道地上,吃一道換一道,仿佛行雲流水一般,故稱水席。傳說隋唐時期,為獲取上流社會的支持,僧尼們潛心研製精美的素食齋飯,款待頗有地位的施主。王公貴族吃膩了雞鴨魚肉山珍海味,乍吃素食,倍覺清爽,味道新鮮,於是這素食湯菜和製作方法被帶入宮中,傳播到上流社會,經過改進加工,配上山珍海味,開始登上宮廷和官場的大雅之堂。隨後一些講究排場,擺闊氣的庶民百姓又把這素食葷做的湯菜搬到民間的筳席上,這就是洛陽水席的起源和雛形。洛陽水席全席二十四道菜,即八個冷盤、四個大件、四個壓桌菜。其上菜順序是:席麵上先擺四葷四素八涼菜,接著上四個大菜,每上一個大菜,帶兩個中菜,名曰“帶子上朝”。第四個大菜上甜菜甜湯,後上主食,接著四個壓桌菜,最後送上一道“送客湯”。二十四道連菜帶湯,章法有序,毫不紊亂。“真命天子假燕窩”,這指的是水席的另一特點——素菜葷做,以假代真。水席中有名的“牡丹燕菜”、“假海參”等,都是用民間普通的蘿卜、粉條、蘑菇等,經廚師妙手烹製後,便脫胎換骨,味美異常,如奇花綻放,讓人叫絕。在水席上,愛吃冷食的人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涼菜;愛吃酸辣菜的人,水席菜能讓你辣的冒汗,酸的生津;如果你喜歡甜食,第四道菜是用紅薯、糯米、藕粉、柑橘、櫻桃、紅棗、蜂蜜等原料精心熬製的八寶飯,炸糖糕、香軟甜酥的芝麻餅,酒香濃鬱的醪糟湯,足以讓你大飽口福。水席的獨到之處是湯水多,赴宴人菜湯交替食用,能使人感到腸胃舒適,菜雖多胃口不膩,最後一道菜是上麵飄著蔥花、香菜、生薑、金蓁、木耳,再用食鹽、甜醋,辣椒、胡椒、料酒等精心調製的酸辣爽口的雞蛋湯,了解當地風俗的人都知道,24道菜已全部上完,這碗送客湯說明水席到了尾聲,它的寓意是:人生在世,五味俱全,酸甜苦辣,富貴吉祥,宴有盡而意無窮,分有時而會有期,賓主皆大歡喜,紛紛起身離席。關於洛陽水席,民間的傳說可是不少。相傳唐朝袁天罡早年夜觀天象,看見紫微金星邊上的那一顆暗淡的伴星,異常的明亮,亮度超過了紫微金星,不久就傳來長孫皇後逝世的消息,而那顆星也隕落了,袁天罡到處查訪,知道武姓之家就在那個時辰生了一個女兒,叫武媚娘,袁天罡知道這個武媚娘將來要當皇帝,但天機又不可泄露,就設計了這個大宴,預示武媚娘取代唐朝天下,有二十四年的光景,每道菜湯湯水水,即是暗指武則天水到渠成,順風順水,天時地利人和。“洛陽水席”的菜序是前八品(冷盤)、四鎮桌、八大件、四掃尾,共二十四道菜,這正應了武則天從永隆元年總攬朝政,到神龍元年病逝洛陽上陽宮的二十四年,這二十四年可以說就是熱熱冷冷,幹幹稀稀,甜酸苦辣,五味雜陳,說不清道不明,隻有武皇帝心中明白,這女人當皇帝是什麽滋味。洛陽水席的頭道菜是“牡丹燕菜”,原稱為“假燕菜”。所謂“假燕菜”,就是以它物假充燕窩而製成的菜肴。這個作假的源頭也發生在武則天身上。傳說武則天稱帝以後,天下倒也太平,民間發現了不少的“祥瑞”,如什麽麥生三頭,穀長三穗之類,武則天對這些太平盛事當然是滿心高興,十分感興趣。一年秋天,洛陽東關外地裏長出了一個大白蘿卜,長有三尺,上青下白,這個異常龐大的白蘿卜,理所當然被當成吉祥之物敬獻給了女皇。武則天很是歡喜遂命皇宮禦廚將之做菜,來一嚐異味。蘿卜能做什麽好菜呢,但女皇之命又不敢不遵,禦廚沒有辦法,隻好硬著頭皮,對蘿卜進行了多道加工,並摻入山珍海味,烹製成菜羹。武則天品嚐之後,感覺香美爽口,很有燕窩湯的味道,就賜名為“假燕菜”。從此,武則天的菜單上就加了“假燕菜”,成為武則天經常品嚐的一道菜肴。女皇的喜好,影響了一大批貴族、官僚,大家在設宴時都要趕這個時髦,把“假燕菜”作為宴席頭道菜,即使在沒有蘿卜的季節,也想法用其他蔬菜來做成“假燕菜”,以提高身價。上有所好,下必仿焉。宮廷和官場的喜好,極大地影響了民間的食欲,人們不論婚喪嫁娶,還是待客娛友,都把“假燕菜”作為桌上首菜,來開始整個宴席。後來,隨著時代的推移,武則天的賜名逐漸湮沒,人們將之稱為“洛陽燕菜”,或簡稱為“燕菜”。“國色朝酣酒,天香夜襲衣”,洛陽是著名的牡丹城,人們又將富有神奇傳說,嬌豔華貴的牡丹和燕菜結合了起來,使之更富有鮮明的洛陽特色。1973年10月14日,周總理陪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來洛陽參觀訪問,洛陽的名廚為他們做了“牡丹燕菜”隻見一朵潔白如玉、色澤奪目的牡丹花,浮於湯麵之上,菜香花鮮,贏得貴賓們的拍手叫絕,周總理也風趣地說道:“菜裏開花了”。所以人們後來又把燕菜稱為“牡丹燕菜”,菜以花名,花以菜傳,兩者相得益彰,名聲更大了。據說這個“牡丹燕菜”就是一代名廚翟和田在曾祖父的壽宴上首次推出來的,那一天春光明媚,牡丹盛開,華之雲覺得金銀珠寶,衣服糕點這些禮物有點俗了,像水墅這樣的大戶人家,家裏不缺這些東西,於是他就模仿城裏王公貴族的做派,附庸風雅,將自家花園裏的兩盆非常名貴的牡丹-----姚黃魏紫,當成賀禮送過來了,擺放在水墅宅院二門的高台階上,花看人歡笑,人笑花愈美。中午開宴時,第一道菜是“洛陽燕菜”,一個夥計端著調盤送菜,到了二門台階旁,給竄過來的孩子讓道,側身彎腰碰落了牡丹花,嬌媚的牡丹花瓣,落在潔白的燕菜上,真是美極了,全院子都歡唿起來,廚師也走了出來,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廚師,他叫翟河田,是名揚天下,青史流芳的一代名廚,他曾做過袁世凱的專廚,袁世凱複辟不成氣死後,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翟河田也感到羞愧難當,於是就隱姓埋名,迴到故鄉洛陽翟鎮,在偏僻的小巷子裏開了一個小飯館,了度餘生,但是,飯香不怕巷子深,和田飯莊很快名揚四鄉八裏,每天來吃飯的擺成長龍,曾祖父三歲時,隨父親到和田飯莊吃過一次“洛陽燕菜”,幾十年餘香在口,念念不忘,這次過生日就將翟老師父請來了,翟老師父已是垂暮之年,已經掛刀多年了,但是他並沒有停下對豫菜的研究,尤其是洛陽水席,每道菜他都做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這一生唯一的夢想就是發明一道冠絕古今的名菜,這真是踏遍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他做的燕菜雖然巧奪天工,造型味道都堪稱一流,可是他總感到美中不足,就是顏色不夠鮮豔,文化品位也稍遜一籌,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牡丹花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他都有研究,如今風雲際會,天意做和,使他靈感突顯,他摘了牡丹花,迴到廚房,再端出來的就是冠絕古今的洛陽水席的壓軸菜“牡丹燕菜”了,隻見一團潔白如玉的燕窩邊、盛開著色澤奪目的姚黃魏紫,浮於清香撲鼻的湯麵之上,菜香花鮮,贏得貴賓們的拍手叫絕。
生日宴會進行的隆重又熱烈,洛陽水席到了尾聲。酒足飯飽,酣暢淋漓,倦意漸漸襲來,喧嘩聒噪漸漸平息,鼓樂嗩呐也停了下來。曾祖父慢慢站起來,走到內屋,取出一塊藏了五十年的名貴茶葉——雲南普洱茶餅,上麵嵌有“宮廷禦用”的字樣,據說是當年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慈禧太後倉皇西逃,路途勞頓,三天沒吃上一頓飽飯,到了洛陽時,又饑又渴,來到我家客棧討要吃的,玄祖父並不知道這幹人是皇親貴戚,隻是出於同情,做了一大鍋粉條白菜燉豬肉,外加熱騰騰外酥內軟的發麵火燒,俗話說“饑了糠也甜,飽了肉也黏”餓極了的慈禧太後,根本不講吃相,端著大海碗,狼吞虎咽,喝了三碗粉湯,吃了三個燒餅,臨走還將省下的大半個燒餅偷偷裝進口袋,也就是這對飽餐,使慈禧太後堅持到了西安。慈禧在西安遙控李鴻章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庚子條約》,老毛子撤出北京,慈禧鑾駕迴宮,路過洛陽我家客棧,禦賜了兩封茶葉,答謝玄祖父在危難中的盛情款待,玄祖父是個追星族,在和一個從京城來的名角切磋技藝時,贈給名角了一封,剩下的這一封被玄祖母珍藏起來,留給了曾祖父,這也是玄祖母留給兒子的唯一珍貴的遺產。曾祖父拂袖含笑的站起來說:“大家吃的滿意嗎?”滿院子異口同聲:“滿意”“太好了!”“一輩子沒吃過這樣豐盛美味的酒席”“今天算是飽口福了”讚揚聲不絕入耳。曾祖父說“吃滿意了,咱就品茶”“品茶?”“不就是衝一碗茶葉水嗎?”“我不愛喝茶,一碗白開水就行”曾祖父沒有理會下麵的議論,向樂隊示了一個顏色,一曲二胡獨奏“二泉映月”悠悠揚揚的在大院子裏響起來,緩緩悠悠的在人們的耳畔迴蕩著,所有的喧嘩聲都停下來了,客人們凝神迴味,陶然如醉進入了物我兩忘的的藝術氛圍。曾祖父對他身邊的那個氣度不凡的客人說“表哥,你見過大場麵,今天的品賞茶藝的活動,就由你當司儀吧。”話落人起,人們把目光聚焦到這個尊貴的客人身上,這人不是別人,就是曾表舅華之風,隻見他身長五尺有餘,挺拔俊雅,目光炯炯,和曾祖父一樣,身著一件寶藍色團花織錦軟緞大氅,腳蹬一雙直貢呢圓口布鞋,和曾祖父不同的是他頭上沒有戴帽子,一頭濃密油滑得頭發,被自然的梳向後邊,脖子上搭一條長長的絲質圍巾,修長白皙的手指上,帶著金燦燦的老板戒,這種打扮,在當時的鄉下是看不到的,隻有大城市的富商和權貴才能有這樣的派頭,猜的不錯,華之風就不是鄉下人,他是南京城裏的大富商,在國民政府裏也有要職,幾年前,日本侵占南京,國民政府搬遷到重慶,他的公司沒有隨遷重慶,而是遷到了洛陽,這富商權貴是他的公開身份,其實,他是****地下黨,擔任著洛陽八路軍辦事處的負責人,他是玄祖舅的親兒子,玄祖母的親侄子,玄祖大姑奶的前生兒子,曾祖父的親表哥,當然我們得稱他為曾表舅了。華之風可以說是見多識廣,他作為玄祖舅的長子,很小就隨父親,顛沛流離,經商從政,吃過大苦,也享過大福,見過大世麵,幹著大事業,吃大餐,飲佳釀,品茗茶,尤其精於茶藝。隻見華之風他慢慢的去掉茶餅的外包裝,放在麵前的大調盤中說:“品茶就是品其味,是一種極優雅的藝術享受。品茶講究的是程序,我們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曆史的瑰寶,如今茶文化更是風靡全世界,這不僅僅是因為喝茶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更因為品茶本身就能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我們中華民族地大物博,茶文化也各具特色,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來品賞雲南普洱茶,享受一下茶藝帶來的樂趣”,華之風先讓曾祖父的四個孫女,悅藍蓉黛,就是我們家族的四個年輕漂亮的姑娘走過來,站到他的麵前說:“這敬茶的事,就不勞夥計了,就由你們家的這四個小姐來完成,來替你們的祖父向客人敬茶,美女敬美茶,可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啊。華之風又指揮著夥計,先搬出來一個大炭爐子,炭火熊熊,上麵放一把陶製的大水壺,悅藍蓉黛四個姑娘,在每張桌子上放一把有把手的銅質泡壺,一個紫檀香爐,一支檀香,一個木魚,一把磬,華之風宣布:“禪茶茶藝現在開始”:在華之風的指導下,悅藍蓉黛四個姑娘,身著素色旗袍,纖纖玉手,捧著潔白如玉的茶盤,裏邊放大約二三兩普洱茶,燕子般,穿梭於桌凳之間,笑吟吟的招唿著貴客賞茶,聞茶,品茶。華之風說:“品茶的方法有很多種,今天我們品賞普洱茶藝的一種,‘禪茶茶藝’,禪茶茶藝屬於宗教茶藝,自古有“茶禪一味“之說,禪茶中有禪機,禪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啟迪佛性,昭示佛理,禪茶茶藝還是最適合用於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茶藝,這套禪茶茶藝共十八道程序,希望大家能放下世俗的煩惱,拋棄功利之心,以平和虛靜之心,來領略“茶禪一味“的真諦,它的基本程序是:1.禮佛:焚香合掌2.調息:達摩麵壁3.煮水:丹霞燒佛4.候湯:法海聽潮5.洗杯:法輪常轉6.燙壺:香湯浴佛7.賞茶:佛祖拈花8.投茶:菩薩如獄9.衝水:漫天法雨10.洗茶:萬流歸宗11.泡茶:涵蓋乾坤12.分茶:偃流水聲13.敬茶:普渡眾生14.聞香:五氣朝元15.觀色:曹溪觀水16.品茶:隨波逐浪17.迴味:圓通妙覺18.謝茶:再吃茶去”客人們凝神靜息跟著曾祖舅一道道的做起來。第一道:禮佛:焚香合掌:華之風話音一落,樂隊就奏起《讚佛曲》﹑《心經》﹑《戒定真香》﹑《三皈依》等梵樂。幽雅莊嚴﹑平和的佛樂聲,像一隻溫柔的手,把一顆顆焦躁不寧的心牽引到了虛無縹緲的境界,諾大的院子,鴉雀無聲,人們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石窟禪院,曾祖父的長子,我們的爺爺輕輕地站起來,領著他的倆個兄弟,來到茶桌前,虔誠的點燃了茶桌上的檀香,香煙繚繞,茶香撲鼻,人們不由自主的隨著曾祖舅進第二道程序:華之風閉目屏息,輕輕地吐出天籟之音:“達摩麵壁”達摩麵壁是指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在嵩山少林寺麵壁坐禪的故事。麵壁時助手可伴隨著佛樂,有節奏的敲打木魚和磬,進一步營造祥和和肅穆的氣氛。客人們都學著華之風的樣子,閉目屏息,隨著佛樂靜坐調息,華之風邊做邊講:“靜坐的姿勢以佛門七支坐為最好,所謂七支坐法,就是指在靜坐時肢體應注意七個要點:其一,雙足跏趺也稱為雙盤足。如果不能雙盤亦可用單盤。左足放在右足上麵,叫做如意坐。右足放在左足上麵叫做金剛坐,開始習坐時,有人連單盤也做不了,也可以把雙腿交叉架住。其二,脊梁直豎,使背脊每一個骨節都如算盤珠子疊豎在一起樣,使肌肉放鬆。其三,左右兩手環結在丹田下麵,平放在胯骨部份。兩手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麵,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抵。這叫“結手印“也叫做“三昧印“或“定印,其四,左右雙肩稍微張開,使其平整適度,不可沉肩彎背,其五,頭正,後腦稍微向後收放,前齶內收而不低頭,其六,雙目似閉還開,視若無睹,目光可定在座前七﹑八公尺處,其七,舌頭輕微舔抵上齶,麵部微帶笑容,全身神經與肌肉都自然放鬆,在佛樂中保持這種靜坐的姿勢10-15分鍾。就在在客人調息靜坐的過程中,我的曾祖母開始生火燒水,第三道,稱之為丹霞燒佛,丹霞燒佛典出於《祖堂集》卷四。據記載丹霞天然禪師於惠林寺遇到天寒,就把佛像劈了燒火取暖。寺中主人譏諷他,禪師說:“我焚佛屍尋求舍利子。(即佛骨)“主人說:“這是木頭的,哪有什麽舍利子。“禪師說:“既然是這樣,我燒的是木頭,為什麽還要責怪我呢﹖“於是寺主無言以對。華之風說:“丹霞燒佛“時要注意觀察火相,從燃燒的火焰中去感悟人生的短促以及生命的輝煌。第四道:侯湯:法海聽潮佛教認為“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從小中可以見大,從煮水候湯聽水的初沸﹑鼎沸聲中,我們會有“法海潮音,隨機普應“的感悟。第五道:洗杯:法輪常轉,這項任務由曾祖父的長媳我的祖母領著家族中的幾個年輕的媳婦來完成。法輪常轉典出於《五燈會元》卷二十。徑山寶印禪師雲:“世尊初成正覺於鹿野苑中,轉四諦****,陳如比丘最初悟道。“****喻指佛法,而佛法就日常平凡的生活瑣事之中。洗杯時眼前轉的是杯子,心中動的是佛法,洗杯的目的是使茶杯潔淨無塵;禮佛修身的目的是使心中潔淨無塵。在轉動杯子的手法洗杯時,或許可看到杯轉而心動悟道。第六道是:燙壺:香湯浴佛佛教最大的節日有兩天:一是四月初八的佛誕日,二是七月十五的自恣日,這兩天都叫“佛歡喜日“。佛誕日要舉行“浴佛****“,僧侶及信徒們要用香湯沐浴太子象(即釋迦牟尼佛像)。我們用開水燙洗茶壺稱之為“香湯浴佛“,表示佛無處不在,亦表明“即心即佛“。第七道:賞茶:佛祖拈花佛祖拈花微笑典出於《五燈會元》卷一。據載: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柯迦葉“。我們借助“佛祖拈花“這道程序,向客人展示茶葉。第八道:投茶:菩薩入獄地藏王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據佛典記載,為了救度眾生,救度鬼魂,地藏王菩薩表示:“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地獄中隻要有一個鬼,我永不成佛。“投茶入壺,如菩薩入獄,赴湯蹈火,泡出的茶水可振萬民精神,如菩薩救度眾生,在這裏茶性與佛理是相通的。第九道:衝水:漫天法雨佛法無邊,潤澤眾生,泡茶衝水如漫天法雨普降,使人如“醍醐灌頂“,由迷達悟。壺中升起的熱氣如慈雲氤氳,使人如沐浴春風,心萌善念。第十道:洗茶:萬流歸宗五台山著名的金閣寺有一副對聯:一塵不染清靜地,萬善同歸般若門。茶本潔淨仍然要洗,追求的是一塵不染。佛教傳到中國後,一花開五葉,千佛萬神各門各派追求的都是大悟大徹,“萬流歸宗“,歸的都是般若之門。般若是梵語音譯詞,即無量智能,具此智能便可成佛。十一道:泡茶:涵蓋乾坤涵蓋乾坤典出於《五燈會元》卷十八。惠泉禪師曰:“昔日雲門有三句,謂涵蓋乾坤句,截斷眾流句,隨波逐流句“。這三句是雲門宗的三要義,涵蓋乾坤意謂真如佛性處處存在,包容一切,萬事萬物無不是真如妙體,在小小的茶壺中也蘊藏著博大精深的佛理和禪機。十二道:分茶:偃溪水聲“偃溪水聲“典出於《景德傳燈錄》卷十八。據載有人問師備禪:“學人初入禪林,請大師指點門徑。“師備禪師說:“你聽到偃溪水聲了﹖“來人答:“聽到。“師備便告訴他:“這就是你悟道的入門途徑。“禪茶茶藝講究:壺中盡是三千功德水,分茶細聽偃溪水聲。斟茶之聲亦如偃溪水聲可啟人心智,警醒心性,助人悟道。十三道:敬茶:普渡眾生禪宗六祖慧能有偈雲:“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似覓兔角。“菩薩是梵語的略稱,全稱應為菩提薩陲。菩提是覺悟,薩陲是有情。所以菩薩是上求大悟大覺──成佛;下求有情──普渡眾生。敬茶意在以茶為媒體,使客人從茶的苦澀中品出人生百味,達到大徹大悟,得到大智大慧,故稱之為“普渡眾生“。十四道:聞香:五氣朝元“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佛教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五氣朝元即做深唿吸,盡量多吸入茶的香氣,並使茶香直達顱門,反複數次,這樣有益於健康。十五道:觀色:曹溪觀水曹溪是地名,在廣東曲江縣雙峰山下,唐儀鳳二年(公元676年),六祖慧能住持曹溪寶林寺,此後曹溪被曆代禪者視為禪宗祖庭。曹溪水喻指禪法。《密庵語錄》載:“憑聽一滴曹溪水,散作皇都內苑春。“觀賞茶湯色澤稱之為“曹溪觀水“,暗喻要從深層次去看是色是空;同時也提示:“曹溪一滴,源深流長“(《塔銘?九卷》)。十六道:品茶:隨波逐浪“隨波逐浪“典出於《五燈會元》卷十五。是“雲門三句“中的第三句。雲門宗接引學人的一個原則,即隨緣接物,去自由自在地體悟茶中百味,對苦澀不厭憎,對甘爽不偏愛,隻有這樣品茶才能心性閑適,曠達灑脫,才能從茶水中平悟出禪機佛禮。十七道:迴味:圓通妙覺圓通妙覺即大悟大徹,即圓滿之靈覺。品了茶後,對前邊的十六道程序,再細細迴味,便會:“有感即通,千杯茶映千杯月;圓通妙覺,萬裏雲托萬裏天。“乾隆皇帝登上五台山菩薩頂時,曾寫過一聯:“性相真如華海水,圓通妙覺****鈴。“這是他登山的體會,我們稍做改動:“性相真如杯中水;圓通妙覺烹茶聲。“即是品禪茶的絕妙感受。佛法佛理就在日常最平凡的生活瑣事之中,佛性真如就在我們自身的心底。十八道:.謝茶:再吃茶去飲罷了茶要謝茶,謝茶是為了相約再品茶。“茶禪一味“嘛。茶要常飲,禪要常參,性要常養,身要常修。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仆先生講得最好:“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讓我們相約再吃茶去。
<ahref=http://.qidian>起點中文網.qidian</a>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
生日宴會進行的隆重又熱烈,洛陽水席到了尾聲。酒足飯飽,酣暢淋漓,倦意漸漸襲來,喧嘩聒噪漸漸平息,鼓樂嗩呐也停了下來。曾祖父慢慢站起來,走到內屋,取出一塊藏了五十年的名貴茶葉——雲南普洱茶餅,上麵嵌有“宮廷禦用”的字樣,據說是當年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慈禧太後倉皇西逃,路途勞頓,三天沒吃上一頓飽飯,到了洛陽時,又饑又渴,來到我家客棧討要吃的,玄祖父並不知道這幹人是皇親貴戚,隻是出於同情,做了一大鍋粉條白菜燉豬肉,外加熱騰騰外酥內軟的發麵火燒,俗話說“饑了糠也甜,飽了肉也黏”餓極了的慈禧太後,根本不講吃相,端著大海碗,狼吞虎咽,喝了三碗粉湯,吃了三個燒餅,臨走還將省下的大半個燒餅偷偷裝進口袋,也就是這對飽餐,使慈禧太後堅持到了西安。慈禧在西安遙控李鴻章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庚子條約》,老毛子撤出北京,慈禧鑾駕迴宮,路過洛陽我家客棧,禦賜了兩封茶葉,答謝玄祖父在危難中的盛情款待,玄祖父是個追星族,在和一個從京城來的名角切磋技藝時,贈給名角了一封,剩下的這一封被玄祖母珍藏起來,留給了曾祖父,這也是玄祖母留給兒子的唯一珍貴的遺產。曾祖父拂袖含笑的站起來說:“大家吃的滿意嗎?”滿院子異口同聲:“滿意”“太好了!”“一輩子沒吃過這樣豐盛美味的酒席”“今天算是飽口福了”讚揚聲不絕入耳。曾祖父說“吃滿意了,咱就品茶”“品茶?”“不就是衝一碗茶葉水嗎?”“我不愛喝茶,一碗白開水就行”曾祖父沒有理會下麵的議論,向樂隊示了一個顏色,一曲二胡獨奏“二泉映月”悠悠揚揚的在大院子裏響起來,緩緩悠悠的在人們的耳畔迴蕩著,所有的喧嘩聲都停下來了,客人們凝神迴味,陶然如醉進入了物我兩忘的的藝術氛圍。曾祖父對他身邊的那個氣度不凡的客人說“表哥,你見過大場麵,今天的品賞茶藝的活動,就由你當司儀吧。”話落人起,人們把目光聚焦到這個尊貴的客人身上,這人不是別人,就是曾表舅華之風,隻見他身長五尺有餘,挺拔俊雅,目光炯炯,和曾祖父一樣,身著一件寶藍色團花織錦軟緞大氅,腳蹬一雙直貢呢圓口布鞋,和曾祖父不同的是他頭上沒有戴帽子,一頭濃密油滑得頭發,被自然的梳向後邊,脖子上搭一條長長的絲質圍巾,修長白皙的手指上,帶著金燦燦的老板戒,這種打扮,在當時的鄉下是看不到的,隻有大城市的富商和權貴才能有這樣的派頭,猜的不錯,華之風就不是鄉下人,他是南京城裏的大富商,在國民政府裏也有要職,幾年前,日本侵占南京,國民政府搬遷到重慶,他的公司沒有隨遷重慶,而是遷到了洛陽,這富商權貴是他的公開身份,其實,他是****地下黨,擔任著洛陽八路軍辦事處的負責人,他是玄祖舅的親兒子,玄祖母的親侄子,玄祖大姑奶的前生兒子,曾祖父的親表哥,當然我們得稱他為曾表舅了。華之風可以說是見多識廣,他作為玄祖舅的長子,很小就隨父親,顛沛流離,經商從政,吃過大苦,也享過大福,見過大世麵,幹著大事業,吃大餐,飲佳釀,品茗茶,尤其精於茶藝。隻見華之風他慢慢的去掉茶餅的外包裝,放在麵前的大調盤中說:“品茶就是品其味,是一種極優雅的藝術享受。品茶講究的是程序,我們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曆史的瑰寶,如今茶文化更是風靡全世界,這不僅僅是因為喝茶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更因為品茶本身就能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我們中華民族地大物博,茶文化也各具特色,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來品賞雲南普洱茶,享受一下茶藝帶來的樂趣”,華之風先讓曾祖父的四個孫女,悅藍蓉黛,就是我們家族的四個年輕漂亮的姑娘走過來,站到他的麵前說:“這敬茶的事,就不勞夥計了,就由你們家的這四個小姐來完成,來替你們的祖父向客人敬茶,美女敬美茶,可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啊。華之風又指揮著夥計,先搬出來一個大炭爐子,炭火熊熊,上麵放一把陶製的大水壺,悅藍蓉黛四個姑娘,在每張桌子上放一把有把手的銅質泡壺,一個紫檀香爐,一支檀香,一個木魚,一把磬,華之風宣布:“禪茶茶藝現在開始”:在華之風的指導下,悅藍蓉黛四個姑娘,身著素色旗袍,纖纖玉手,捧著潔白如玉的茶盤,裏邊放大約二三兩普洱茶,燕子般,穿梭於桌凳之間,笑吟吟的招唿著貴客賞茶,聞茶,品茶。華之風說:“品茶的方法有很多種,今天我們品賞普洱茶藝的一種,‘禪茶茶藝’,禪茶茶藝屬於宗教茶藝,自古有“茶禪一味“之說,禪茶中有禪機,禪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啟迪佛性,昭示佛理,禪茶茶藝還是最適合用於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茶藝,這套禪茶茶藝共十八道程序,希望大家能放下世俗的煩惱,拋棄功利之心,以平和虛靜之心,來領略“茶禪一味“的真諦,它的基本程序是:1.禮佛:焚香合掌2.調息:達摩麵壁3.煮水:丹霞燒佛4.候湯:法海聽潮5.洗杯:法輪常轉6.燙壺:香湯浴佛7.賞茶:佛祖拈花8.投茶:菩薩如獄9.衝水:漫天法雨10.洗茶:萬流歸宗11.泡茶:涵蓋乾坤12.分茶:偃流水聲13.敬茶:普渡眾生14.聞香:五氣朝元15.觀色:曹溪觀水16.品茶:隨波逐浪17.迴味:圓通妙覺18.謝茶:再吃茶去”客人們凝神靜息跟著曾祖舅一道道的做起來。第一道:禮佛:焚香合掌:華之風話音一落,樂隊就奏起《讚佛曲》﹑《心經》﹑《戒定真香》﹑《三皈依》等梵樂。幽雅莊嚴﹑平和的佛樂聲,像一隻溫柔的手,把一顆顆焦躁不寧的心牽引到了虛無縹緲的境界,諾大的院子,鴉雀無聲,人們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石窟禪院,曾祖父的長子,我們的爺爺輕輕地站起來,領著他的倆個兄弟,來到茶桌前,虔誠的點燃了茶桌上的檀香,香煙繚繞,茶香撲鼻,人們不由自主的隨著曾祖舅進第二道程序:華之風閉目屏息,輕輕地吐出天籟之音:“達摩麵壁”達摩麵壁是指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在嵩山少林寺麵壁坐禪的故事。麵壁時助手可伴隨著佛樂,有節奏的敲打木魚和磬,進一步營造祥和和肅穆的氣氛。客人們都學著華之風的樣子,閉目屏息,隨著佛樂靜坐調息,華之風邊做邊講:“靜坐的姿勢以佛門七支坐為最好,所謂七支坐法,就是指在靜坐時肢體應注意七個要點:其一,雙足跏趺也稱為雙盤足。如果不能雙盤亦可用單盤。左足放在右足上麵,叫做如意坐。右足放在左足上麵叫做金剛坐,開始習坐時,有人連單盤也做不了,也可以把雙腿交叉架住。其二,脊梁直豎,使背脊每一個骨節都如算盤珠子疊豎在一起樣,使肌肉放鬆。其三,左右兩手環結在丹田下麵,平放在胯骨部份。兩手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麵,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抵。這叫“結手印“也叫做“三昧印“或“定印,其四,左右雙肩稍微張開,使其平整適度,不可沉肩彎背,其五,頭正,後腦稍微向後收放,前齶內收而不低頭,其六,雙目似閉還開,視若無睹,目光可定在座前七﹑八公尺處,其七,舌頭輕微舔抵上齶,麵部微帶笑容,全身神經與肌肉都自然放鬆,在佛樂中保持這種靜坐的姿勢10-15分鍾。就在在客人調息靜坐的過程中,我的曾祖母開始生火燒水,第三道,稱之為丹霞燒佛,丹霞燒佛典出於《祖堂集》卷四。據記載丹霞天然禪師於惠林寺遇到天寒,就把佛像劈了燒火取暖。寺中主人譏諷他,禪師說:“我焚佛屍尋求舍利子。(即佛骨)“主人說:“這是木頭的,哪有什麽舍利子。“禪師說:“既然是這樣,我燒的是木頭,為什麽還要責怪我呢﹖“於是寺主無言以對。華之風說:“丹霞燒佛“時要注意觀察火相,從燃燒的火焰中去感悟人生的短促以及生命的輝煌。第四道:侯湯:法海聽潮佛教認為“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從小中可以見大,從煮水候湯聽水的初沸﹑鼎沸聲中,我們會有“法海潮音,隨機普應“的感悟。第五道:洗杯:法輪常轉,這項任務由曾祖父的長媳我的祖母領著家族中的幾個年輕的媳婦來完成。法輪常轉典出於《五燈會元》卷二十。徑山寶印禪師雲:“世尊初成正覺於鹿野苑中,轉四諦****,陳如比丘最初悟道。“****喻指佛法,而佛法就日常平凡的生活瑣事之中。洗杯時眼前轉的是杯子,心中動的是佛法,洗杯的目的是使茶杯潔淨無塵;禮佛修身的目的是使心中潔淨無塵。在轉動杯子的手法洗杯時,或許可看到杯轉而心動悟道。第六道是:燙壺:香湯浴佛佛教最大的節日有兩天:一是四月初八的佛誕日,二是七月十五的自恣日,這兩天都叫“佛歡喜日“。佛誕日要舉行“浴佛****“,僧侶及信徒們要用香湯沐浴太子象(即釋迦牟尼佛像)。我們用開水燙洗茶壺稱之為“香湯浴佛“,表示佛無處不在,亦表明“即心即佛“。第七道:賞茶:佛祖拈花佛祖拈花微笑典出於《五燈會元》卷一。據載: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柯迦葉“。我們借助“佛祖拈花“這道程序,向客人展示茶葉。第八道:投茶:菩薩入獄地藏王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據佛典記載,為了救度眾生,救度鬼魂,地藏王菩薩表示:“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地獄中隻要有一個鬼,我永不成佛。“投茶入壺,如菩薩入獄,赴湯蹈火,泡出的茶水可振萬民精神,如菩薩救度眾生,在這裏茶性與佛理是相通的。第九道:衝水:漫天法雨佛法無邊,潤澤眾生,泡茶衝水如漫天法雨普降,使人如“醍醐灌頂“,由迷達悟。壺中升起的熱氣如慈雲氤氳,使人如沐浴春風,心萌善念。第十道:洗茶:萬流歸宗五台山著名的金閣寺有一副對聯:一塵不染清靜地,萬善同歸般若門。茶本潔淨仍然要洗,追求的是一塵不染。佛教傳到中國後,一花開五葉,千佛萬神各門各派追求的都是大悟大徹,“萬流歸宗“,歸的都是般若之門。般若是梵語音譯詞,即無量智能,具此智能便可成佛。十一道:泡茶:涵蓋乾坤涵蓋乾坤典出於《五燈會元》卷十八。惠泉禪師曰:“昔日雲門有三句,謂涵蓋乾坤句,截斷眾流句,隨波逐流句“。這三句是雲門宗的三要義,涵蓋乾坤意謂真如佛性處處存在,包容一切,萬事萬物無不是真如妙體,在小小的茶壺中也蘊藏著博大精深的佛理和禪機。十二道:分茶:偃溪水聲“偃溪水聲“典出於《景德傳燈錄》卷十八。據載有人問師備禪:“學人初入禪林,請大師指點門徑。“師備禪師說:“你聽到偃溪水聲了﹖“來人答:“聽到。“師備便告訴他:“這就是你悟道的入門途徑。“禪茶茶藝講究:壺中盡是三千功德水,分茶細聽偃溪水聲。斟茶之聲亦如偃溪水聲可啟人心智,警醒心性,助人悟道。十三道:敬茶:普渡眾生禪宗六祖慧能有偈雲:“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似覓兔角。“菩薩是梵語的略稱,全稱應為菩提薩陲。菩提是覺悟,薩陲是有情。所以菩薩是上求大悟大覺──成佛;下求有情──普渡眾生。敬茶意在以茶為媒體,使客人從茶的苦澀中品出人生百味,達到大徹大悟,得到大智大慧,故稱之為“普渡眾生“。十四道:聞香:五氣朝元“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佛教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五氣朝元即做深唿吸,盡量多吸入茶的香氣,並使茶香直達顱門,反複數次,這樣有益於健康。十五道:觀色:曹溪觀水曹溪是地名,在廣東曲江縣雙峰山下,唐儀鳳二年(公元676年),六祖慧能住持曹溪寶林寺,此後曹溪被曆代禪者視為禪宗祖庭。曹溪水喻指禪法。《密庵語錄》載:“憑聽一滴曹溪水,散作皇都內苑春。“觀賞茶湯色澤稱之為“曹溪觀水“,暗喻要從深層次去看是色是空;同時也提示:“曹溪一滴,源深流長“(《塔銘?九卷》)。十六道:品茶:隨波逐浪“隨波逐浪“典出於《五燈會元》卷十五。是“雲門三句“中的第三句。雲門宗接引學人的一個原則,即隨緣接物,去自由自在地體悟茶中百味,對苦澀不厭憎,對甘爽不偏愛,隻有這樣品茶才能心性閑適,曠達灑脫,才能從茶水中平悟出禪機佛禮。十七道:迴味:圓通妙覺圓通妙覺即大悟大徹,即圓滿之靈覺。品了茶後,對前邊的十六道程序,再細細迴味,便會:“有感即通,千杯茶映千杯月;圓通妙覺,萬裏雲托萬裏天。“乾隆皇帝登上五台山菩薩頂時,曾寫過一聯:“性相真如華海水,圓通妙覺****鈴。“這是他登山的體會,我們稍做改動:“性相真如杯中水;圓通妙覺烹茶聲。“即是品禪茶的絕妙感受。佛法佛理就在日常最平凡的生活瑣事之中,佛性真如就在我們自身的心底。十八道:.謝茶:再吃茶去飲罷了茶要謝茶,謝茶是為了相約再品茶。“茶禪一味“嘛。茶要常飲,禪要常參,性要常養,身要常修。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仆先生講得最好:“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讓我們相約再吃茶去。
<ahref=http://.qidian>起點中文網.qidian</a>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