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 作者:三春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出了大院的毛爸和毛思嘉當然不知道他們結束拜訪之後的事情,父女兩個商量著看電影之後哪裏吃飯。
自行車溜溜達達往西單劇場走,這個時候電影離開場還有一會兒,毛爸停好自行車先帶毛思嘉去西單商場買零食。要了北冰洋汽水、玉米花——這是毛思嘉來自2019年的習慣,看電影要可樂和爆米花。毛爸知道她看電影的時候喜歡這兩樣,每次都會給她買。
“小嘉還要餅幹和奶糖嗎?”毛爸在櫃台前付錢,迴頭問自己閨女。
這時候的零食非常少,沒有多少花樣。但就算是這樣,小孩子也不是想吃就能吃的。也正是因為缺乏,大多數孩子都特別‘饞’。
毛思嘉卻不是這樣,她從來沒真正經曆過物資匱乏,始終保持著學習舞蹈時的習慣——控製飲食、計算熱量什麽的。
“家裏還有點心和糖果沒吃完呢!”毛思嘉搖了搖頭。
毛爸一想也笑了:“從上海買來的糖,你媽吃的都比你多!”
毛爸開貨運汽車,跑過上海,從上海帶迴來一些北京人喜歡的上海奶糖,實在是太常見了。甚至會多多地買,因為親戚朋友肯定也想要。
買好零食之後就去等電影開場...怎麽說呢,今天的電影算不上多優秀,但大概是平常沒有什麽娛樂活動,這種過去毛思嘉不會特意去看的電影她也看的津津有味。
“下午三點鍾了,小嘉上車!”毛爸露出手腕上的表盤,一看時間就急著要去吃飯。
其實這個時間去吃飯肯定是太早了,但是誰讓毛爸選定的餐廳是‘展覽館餐廳’呢!
說是‘展覽館餐廳’,但其實大家私下有一個親切且常用的多的名字‘老莫’。大概是因為一些影視劇裏經常出現,也因為這家餐廳確實是不少人的集體迴憶,這家餐廳即使是未來也很有名氣。
不過生活在這個年代,真的去吃過之後,毛思嘉就覺得很普通了。
隻能說吃的不是食物本身,更像是一種情調、一種氛圍。
‘老莫’此時是首都僅有的一兩家外國餐廳之一,經營的是俄羅斯菜...俄羅斯菜不說難吃,但確實在世界各大菜係中排不上號。隻是因為這裏的裝潢、服務員、餐具、食物...全都很‘洋氣’,所以寄托了這個時代無論大人還是孩子的某種‘向往’吧。
毛思嘉並不像同齡人一樣,覺得來一次‘老莫’為了不得的事。但爸爸決定去‘老莫’吃飯本身就是因為她(他覺得毛思嘉這個年紀的孩子肯定會喜歡‘老莫’),毛思嘉不願意拒絕毛爸的心意,於是同意了下來。
‘老莫’一如既往地人多...這也是為什麽毛爸急趕著要來的原因。如果是吃晚飯的話得趕在四點鍾之前過來排隊,不然就很有可能吃不上晚飯。
大概是因為今天並不是什麽節假日,輪的稍微快一點兒,毛爸和毛思嘉等了半個多鍾頭就上桌了。
上桌之後毛爸讓毛思嘉點菜,毛思嘉也不謙讓,對服務生小聲點菜。
“要牛排、麵包、悶罐牛肉、沙拉、紅菜湯...唔,爸爸喝酒嗎?”
毛爸擺了擺手,因為開車的關係,他沒有喝酒的習慣,也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陪著親朋好友喝一點兒而已。
“那就這樣吧。”
看著服務生走遠,毛思嘉覺得‘老莫’貴有貴的道理——雖然食物談不上多驚豔,但服務確實是一等一的。現在的餐廳也是國營的,不在乎客人吃不吃,服務態度上就算不惡劣,也很難有日後的‘笑容可掬’‘和藹可親’。
但是‘老莫’不同,服務生受過訓練,是非常客氣的那種。
而且要說老莫貴到沒譜了,毛思嘉也不覺得。‘老莫’的消費水平,底線是人均兩三塊,兩三塊的前提下可以保證有肉有素、有湯有主菜,算是很不錯了。
人均兩三塊,兩個人來吃就至少五塊,這在這個時代確實不算小錢。但平心而論,首都職工連工資帶各種補貼,收入在全國各大城市裏也算多的。
一個國企工人,三年轉正之後的工資就是四十一塊五毛錢,這還是不算其他補貼的情況下。街道工廠會少一點,但是在現如今的大環境下,也少不到哪裏去。
如果夫妻兩個是雙職工,出來吃一頓飯,而且是這個年代的頂級餐廳,也不過是一個人月工資的十分之一多一點兒。
如果是21世紀的年輕人,出去瀟灑一迴,稍微好一點兒,怎麽也不是這個數——當然,這個時候的工資情況在保證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後就沒有多少餘裕了,能拿出五塊錢吃一頓飯,和日後年輕人的‘瀟灑一迴’意義是不同的。
“這不是毛師傅嗎?”
等餐的時候旁邊一桌空了下來,本來毛爸正和毛思嘉說一些生活學習上的事情,察覺到有人拍自己的肩膀,迴頭一看,原來是空下來的隔壁桌來了熟人——同一個院兒的,也是楊雪燕的爸爸。
“楊哥?”毛爸站了起來說話:“楊哥這是...”
一眼看過去,旁邊一桌坐了不少人。不過這本來就是‘老莫’的長桌,倒也坐得下。
楊雪燕他爸給毛爸遞了煙,‘嘿嘿’笑了幾聲,指了指桌邊自己的大兒子:“我家老大要結婚了,和親家見見麵...”
“恭喜啊!”毛爸連忙道。
楊爸又笑了起來:“到時候結婚,一定捧場!”
“一定、一定!”毛爸連聲說。這是肯定的,同一個院兒裏的鄰居家辦這樣的喜事,那肯定是要捧場的。此時雖然提倡簡樸,婚禮更是能簡單就簡單,但也不是沒有,親朋好友做個見證、送個祝福總是必要的。
楊雪燕一眼就看到了毛思嘉,等到楊爸迴了桌,忍不住打聽:“爸,毛思嘉是為什麽和她爸來‘老莫’吃飯啊?”
第5章
楊爸‘吧嗒’一口煙笑嗬嗬地招唿親家,迴楊雪燕一句:“你毛叔叔爺倆出來玩兒,看了電影又吃飯...”
隨口應付了楊雪燕一句,就又去招唿親家了。
楊雪燕嘴上不說,心裏卻是非常不高興的。這個時候來‘老莫’吃一次飯,對任何家庭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對孩子來說就更是如此了。此前,楊雪燕也隻來過一迴‘老莫’,那還是借了別人的光。
小孩子不同於大人,大人得計較著工資花錢,得考慮到一家老小的生活。小孩子是另一迴事,他們或許沒錢,翻遍口袋也一個子兒沒有,但他們一旦弄到錢,就什麽都敢幹,大飯館請吃飯,這也是正常操作——反正也沒人指望他們養家,他們的錢自然可以可著自己興趣花。
當時就是一幫女孩子湊錢來的‘老莫’,其中發起者家境小康,一人出了四塊錢,另外三人,包括楊雪燕在內,有人出兩三塊的,也有人出一兩塊,總之是湊足了錢數,一起來老莫撮了一頓。
別看這個錢數對孩子來說很不少了,孩子平常能有毛兒八分的揣在兜裏就算是有錢,但有的時候孩子是真有錢的。比如說過年的押歲錢,又比如說有些家庭條件好,會每個月給孩子一些零用錢。還有的孩子能自己想辦法發財,去舊城牆那裏搜廢鐵什麽的換錢...積少成多也不少了。
楊雪燕家就是有零用錢的家庭。
她家有七口人,父母兩人外還有兄弟姐妹五個。過去日字過的緊巴巴的,但是這幾年兩個哥哥都已經參加工作,每個月大部分工資會交給家裏分配,這樣一來,家裏的財政情況就大為好轉了。
現在他們家是四個勞動力養七個人,人均每個月能有三十多塊,這在首都已經算不錯。更進一步稱小康,那就得人均五十塊左右了!
正好,同一個院子的毛家就是典型的小康之家。
毛媽在紡織廠做人事,一個月不算各種津貼福利都有六十幾塊的死工資可拿。毛爸開貨運汽車,是等級裏麵最高的那種,更是有八十幾塊的死工資。而眾所周知的,跑長途貨運的司機往往還有很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辦法,這就更富了!
這個家庭裏,又隻有毛思嘉一個孩子,所以毛思嘉從小就是院兒裏經濟最寬裕的孩子。
本來今天來‘老莫’吃飯,迴頭就能和夥伴們吹噓,但看到毛思嘉,就覺得原本不錯的心情全沒有了——人家是想來‘老莫’就能來‘老莫’!
毛思嘉當然不知道楊雪燕心裏想了那麽多,而且就算知道了,她也不會在意。她能管得了自己,還能管的了別人?
不過要毛思嘉說,她家之所以能在經濟上如此寬裕,其實並不隻是因為毛爸毛媽工資高,家裏又隻有她一個孩子——雖然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在成為這個‘毛思嘉’之前,毛思嘉也有些不同於普通人的地方,或者說‘金手指’。
大概在她十八歲那年,她忽然發現自己可以‘長’黃金了,用‘長’似乎有些不恰當,但她也找不到更合適的說法了。
簡單來說,她的身體每天能長出一克左右的黃金,存儲在一個她也‘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地方,或許那是另一個空間吧。但那個空間真的很小,最多就是三十天,超過三十天的黃金就裝不下了。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她在日常生活中更‘佛’了。按照當時黃金價格,她一個月就能有一萬上下的收入,這個收入不可能讓人暴富,可是維持相對舒適的生活已經足夠。有這個做保底,她可以毫無負擔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有的時候她的同學覺得她有些‘不切實際’、理想主義,原因就在這裏了——這是字麵意義上的手上有礦,就是這個金礦稍微小了一點點。
毛思嘉沒有想到的是,來到這個世界,這個金手指也跟了過來。
隻是不同於她得到金手指的十八歲,作為一個小嬰兒,這是很不方便的...她根本無法向父母隱瞞這件事。三十天之後,不受她控製的,一塊金子出現在了她的繈褓裏...幸虧這個時候早就離開醫院了,不然引起的風波還要更大。
一開始,毛爸毛媽疑惑超過了別的情緒,甚至覺得這不是黃金,而是別的什麽金屬,不知道哪個調皮小子塞的。但是,這種‘金塊’在之後的幾個月裏源源不斷出現,這就不能忽視了。
毛爸嚐試著去銀行兌換了一塊...當他拿到錢的時候,依舊覺得這件事不可思議。
此時,國家為了增加黃金儲備,是不允許民間持有黃金的,也鼓勵老百姓拿黃金到銀行換錢。當然,名義上的不允許,實際上一些有黃金的家庭還是會暗暗藏一些金子。
眼下亂世才過去多少年啊,黃金可是硬通貨,有條件的誰不想藏一些?
而且中國民間一直有黃金傳家的傳統,民間有黃金的人家,不管是金戒指、金鐲子,不到萬不得已,都不會找銀行來換錢。
當時那一塊三十克重黃金,每克價格是四塊一毛六,總共一百二十多塊錢!在當時,趕上毛爸毛媽的工資總和了。
說實話,最開始的時候毛爸毛媽有些害怕這種事情,不管怎麽說這都是‘超自然’的。隻是對於自己孩子的愛,讓他們不約而同地保守了這個秘密...他們可能沒有上過多少學,但是人性的貪婪他們是很清楚的。
真正接受女兒身上發生這樣的事,還是□□時期。
當時的中國可以說是哪裏都困難,城市因為有所謂的供應,所以情況比農村好一些。但許多供應都大幅度降低,即使有供應量也買不到東西...首都算不錯的了,可也依舊要麵對勒緊褲腰帶的窘境。
當時,黃金頂了大用!
在黑市,黃金比錢和票都管用,靠著黃金,□□期間,一家人依舊過得不錯,甚至能照顧照顧親戚朋友。
這個時候毛爸毛媽想通了...不管怎麽說,思嘉始終是他們的女兒,而黃金也是一件好事——由此,最後一層隔閡也消失了。
毛思嘉的黃金其實很少有使用的時候,都被藏了起來,按照老百姓的樸素認知,黃金總是能夠保值的...花的都是毛爸毛媽的工資。
如果沒有黃金,他們家肯定會有計劃地開支,花一部分錢,另外還要攢一部分,留著給家裏辦大事。比如說買自行車、手表這樣的大件,又比如說孩子結婚這樣的大事。
但因為有黃金的關係,家裏是有多少錢就開支多少。這樣一來,本來就算是小康的家庭,就顯得更富裕了。
毛思嘉從小懂事,毛爸毛媽都很放心她。毛媽從她二年級起就給她零用錢,一個月有三塊錢,之後每年都漲,現在她一個月就能有七塊錢。另外,毛爸還會時不時偷偷給她錢——毛爸給錢極其大方,每次都是十塊五塊的,平均一個月也能有一次兩次。
如果毛思嘉有什麽正當的花錢理由,比如說想做一件新衣服、買一本新書,還能從家裏要錢...這種情況下,她每個月的零花錢根本花不動,來‘老莫’這樣的餐廳,確實可以做到想來就來。
“看看她那狂樣兒!那屁簾兒,那迴力鞋,身上那香噴噴的味兒,臭美!這就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怎麽就沒人來□□!”第二天,楊雪燕就在家裏和來找自己玩兒的小夥伴憤憤不平。
小夥伴和楊雪燕一樣,平常看不太慣毛思嘉,當下和她一起同仇敵愾起來。
這個時候說人‘狂’,如果是男孩子中間還好一些,最多就是等同三清子、二流子之類,很多男孩子也不疼不癢。但是女孩子就不同了,這是非常嚴厲的指控,等於是說這是一個生活作風有問題的女孩子。
至於屁簾兒,其實就劉海兒,不過此時和臭美扯上關係,所以有了這個蔑稱。不過這種蔑稱一般出現在梳兩個辮子這樣的發型上,毛思嘉是短發,留的娃娃頭,帶劉海兒實屬正常,這樣說就有些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意思了。
還有迴力鞋,這個時候孩子中間以迴力鞋為最拔份兒的,大家都想有一雙高腰迴力,尤其是白色!這甚至比2019的aj更招人!隻不過十來塊錢的價格,讓很多人隻能望而卻步。
毛思嘉一雙雪白的高腰白迴力,走在人群中就是最靚的那個崽了!昨天正好被楊雪燕看到,這是她想要而得不到的——家裏條件不錯,但也不可能允許這樣的開支。
心中的嫉妒可想而知。
兩人還說起了毛思嘉身上的香味...那其實是雪花膏和洗發粉的氣味。
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大,院子裏又向來是沒有秘密的,原本來找毛思嘉一起玩兒,手上拿著一塑料盆的於欣在院子裏給氣笑了,故意大聲道:“某些人呐,就是眼睛裏長大包,看不得別人好!”
第6章
於欣完美符合毛思嘉想象中的北京大妞的樣子——爽朗大氣、能幹、義氣...這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雖然因為各方麵的原因,大家對北京大妞有了這種印象,但是真實生活中的北京女孩卻不見得都是這樣,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刻板印象’了。
毛思嘉和於欣是一個胡同裏的小夥伴,她爸爸是政府裏的小科員,媽媽在小學做老師,真正的革軍、革幹、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算不上,但在胡同裏,也算是很體麵的人家了。
兩人從小一個幼兒園、一個小學,總做同班同學,上學放學也一起走,因為性格上麵非常合得來,是很親近的小姐妹了。
相比起毛思嘉,於欣家裏人多孩子多,經常吵吵鬧鬧地她頭疼。所以小姐妹玩兒,經常是來毛思嘉家裏。
“我們洗頭吧...”毛思嘉見於欣有幾次撓頭的動作,知道她恐怕是頭皮癢了。摸摸自己的頭發,好像也有點兒油了,所以提議兩人洗頭。
於欣是個很有行動力的人,當下兩人說定,她就迴家取臉盆、毛巾和洗發膏去了。
盆兒才提來,正好聽到住倒座裏的楊雪燕正和胡同裏一女孩兒嘀嘀咕咕——她煩的就是這種背後說人壞話的!不像別人,為了麵子上好看,總會裝作沒聽到,她卻是一下捅破了這層窗戶紙。
自行車溜溜達達往西單劇場走,這個時候電影離開場還有一會兒,毛爸停好自行車先帶毛思嘉去西單商場買零食。要了北冰洋汽水、玉米花——這是毛思嘉來自2019年的習慣,看電影要可樂和爆米花。毛爸知道她看電影的時候喜歡這兩樣,每次都會給她買。
“小嘉還要餅幹和奶糖嗎?”毛爸在櫃台前付錢,迴頭問自己閨女。
這時候的零食非常少,沒有多少花樣。但就算是這樣,小孩子也不是想吃就能吃的。也正是因為缺乏,大多數孩子都特別‘饞’。
毛思嘉卻不是這樣,她從來沒真正經曆過物資匱乏,始終保持著學習舞蹈時的習慣——控製飲食、計算熱量什麽的。
“家裏還有點心和糖果沒吃完呢!”毛思嘉搖了搖頭。
毛爸一想也笑了:“從上海買來的糖,你媽吃的都比你多!”
毛爸開貨運汽車,跑過上海,從上海帶迴來一些北京人喜歡的上海奶糖,實在是太常見了。甚至會多多地買,因為親戚朋友肯定也想要。
買好零食之後就去等電影開場...怎麽說呢,今天的電影算不上多優秀,但大概是平常沒有什麽娛樂活動,這種過去毛思嘉不會特意去看的電影她也看的津津有味。
“下午三點鍾了,小嘉上車!”毛爸露出手腕上的表盤,一看時間就急著要去吃飯。
其實這個時間去吃飯肯定是太早了,但是誰讓毛爸選定的餐廳是‘展覽館餐廳’呢!
說是‘展覽館餐廳’,但其實大家私下有一個親切且常用的多的名字‘老莫’。大概是因為一些影視劇裏經常出現,也因為這家餐廳確實是不少人的集體迴憶,這家餐廳即使是未來也很有名氣。
不過生活在這個年代,真的去吃過之後,毛思嘉就覺得很普通了。
隻能說吃的不是食物本身,更像是一種情調、一種氛圍。
‘老莫’此時是首都僅有的一兩家外國餐廳之一,經營的是俄羅斯菜...俄羅斯菜不說難吃,但確實在世界各大菜係中排不上號。隻是因為這裏的裝潢、服務員、餐具、食物...全都很‘洋氣’,所以寄托了這個時代無論大人還是孩子的某種‘向往’吧。
毛思嘉並不像同齡人一樣,覺得來一次‘老莫’為了不得的事。但爸爸決定去‘老莫’吃飯本身就是因為她(他覺得毛思嘉這個年紀的孩子肯定會喜歡‘老莫’),毛思嘉不願意拒絕毛爸的心意,於是同意了下來。
‘老莫’一如既往地人多...這也是為什麽毛爸急趕著要來的原因。如果是吃晚飯的話得趕在四點鍾之前過來排隊,不然就很有可能吃不上晚飯。
大概是因為今天並不是什麽節假日,輪的稍微快一點兒,毛爸和毛思嘉等了半個多鍾頭就上桌了。
上桌之後毛爸讓毛思嘉點菜,毛思嘉也不謙讓,對服務生小聲點菜。
“要牛排、麵包、悶罐牛肉、沙拉、紅菜湯...唔,爸爸喝酒嗎?”
毛爸擺了擺手,因為開車的關係,他沒有喝酒的習慣,也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陪著親朋好友喝一點兒而已。
“那就這樣吧。”
看著服務生走遠,毛思嘉覺得‘老莫’貴有貴的道理——雖然食物談不上多驚豔,但服務確實是一等一的。現在的餐廳也是國營的,不在乎客人吃不吃,服務態度上就算不惡劣,也很難有日後的‘笑容可掬’‘和藹可親’。
但是‘老莫’不同,服務生受過訓練,是非常客氣的那種。
而且要說老莫貴到沒譜了,毛思嘉也不覺得。‘老莫’的消費水平,底線是人均兩三塊,兩三塊的前提下可以保證有肉有素、有湯有主菜,算是很不錯了。
人均兩三塊,兩個人來吃就至少五塊,這在這個時代確實不算小錢。但平心而論,首都職工連工資帶各種補貼,收入在全國各大城市裏也算多的。
一個國企工人,三年轉正之後的工資就是四十一塊五毛錢,這還是不算其他補貼的情況下。街道工廠會少一點,但是在現如今的大環境下,也少不到哪裏去。
如果夫妻兩個是雙職工,出來吃一頓飯,而且是這個年代的頂級餐廳,也不過是一個人月工資的十分之一多一點兒。
如果是21世紀的年輕人,出去瀟灑一迴,稍微好一點兒,怎麽也不是這個數——當然,這個時候的工資情況在保證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後就沒有多少餘裕了,能拿出五塊錢吃一頓飯,和日後年輕人的‘瀟灑一迴’意義是不同的。
“這不是毛師傅嗎?”
等餐的時候旁邊一桌空了下來,本來毛爸正和毛思嘉說一些生活學習上的事情,察覺到有人拍自己的肩膀,迴頭一看,原來是空下來的隔壁桌來了熟人——同一個院兒的,也是楊雪燕的爸爸。
“楊哥?”毛爸站了起來說話:“楊哥這是...”
一眼看過去,旁邊一桌坐了不少人。不過這本來就是‘老莫’的長桌,倒也坐得下。
楊雪燕他爸給毛爸遞了煙,‘嘿嘿’笑了幾聲,指了指桌邊自己的大兒子:“我家老大要結婚了,和親家見見麵...”
“恭喜啊!”毛爸連忙道。
楊爸又笑了起來:“到時候結婚,一定捧場!”
“一定、一定!”毛爸連聲說。這是肯定的,同一個院兒裏的鄰居家辦這樣的喜事,那肯定是要捧場的。此時雖然提倡簡樸,婚禮更是能簡單就簡單,但也不是沒有,親朋好友做個見證、送個祝福總是必要的。
楊雪燕一眼就看到了毛思嘉,等到楊爸迴了桌,忍不住打聽:“爸,毛思嘉是為什麽和她爸來‘老莫’吃飯啊?”
第5章
楊爸‘吧嗒’一口煙笑嗬嗬地招唿親家,迴楊雪燕一句:“你毛叔叔爺倆出來玩兒,看了電影又吃飯...”
隨口應付了楊雪燕一句,就又去招唿親家了。
楊雪燕嘴上不說,心裏卻是非常不高興的。這個時候來‘老莫’吃一次飯,對任何家庭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對孩子來說就更是如此了。此前,楊雪燕也隻來過一迴‘老莫’,那還是借了別人的光。
小孩子不同於大人,大人得計較著工資花錢,得考慮到一家老小的生活。小孩子是另一迴事,他們或許沒錢,翻遍口袋也一個子兒沒有,但他們一旦弄到錢,就什麽都敢幹,大飯館請吃飯,這也是正常操作——反正也沒人指望他們養家,他們的錢自然可以可著自己興趣花。
當時就是一幫女孩子湊錢來的‘老莫’,其中發起者家境小康,一人出了四塊錢,另外三人,包括楊雪燕在內,有人出兩三塊的,也有人出一兩塊,總之是湊足了錢數,一起來老莫撮了一頓。
別看這個錢數對孩子來說很不少了,孩子平常能有毛兒八分的揣在兜裏就算是有錢,但有的時候孩子是真有錢的。比如說過年的押歲錢,又比如說有些家庭條件好,會每個月給孩子一些零用錢。還有的孩子能自己想辦法發財,去舊城牆那裏搜廢鐵什麽的換錢...積少成多也不少了。
楊雪燕家就是有零用錢的家庭。
她家有七口人,父母兩人外還有兄弟姐妹五個。過去日字過的緊巴巴的,但是這幾年兩個哥哥都已經參加工作,每個月大部分工資會交給家裏分配,這樣一來,家裏的財政情況就大為好轉了。
現在他們家是四個勞動力養七個人,人均每個月能有三十多塊,這在首都已經算不錯。更進一步稱小康,那就得人均五十塊左右了!
正好,同一個院子的毛家就是典型的小康之家。
毛媽在紡織廠做人事,一個月不算各種津貼福利都有六十幾塊的死工資可拿。毛爸開貨運汽車,是等級裏麵最高的那種,更是有八十幾塊的死工資。而眾所周知的,跑長途貨運的司機往往還有很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辦法,這就更富了!
這個家庭裏,又隻有毛思嘉一個孩子,所以毛思嘉從小就是院兒裏經濟最寬裕的孩子。
本來今天來‘老莫’吃飯,迴頭就能和夥伴們吹噓,但看到毛思嘉,就覺得原本不錯的心情全沒有了——人家是想來‘老莫’就能來‘老莫’!
毛思嘉當然不知道楊雪燕心裏想了那麽多,而且就算知道了,她也不會在意。她能管得了自己,還能管的了別人?
不過要毛思嘉說,她家之所以能在經濟上如此寬裕,其實並不隻是因為毛爸毛媽工資高,家裏又隻有她一個孩子——雖然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在成為這個‘毛思嘉’之前,毛思嘉也有些不同於普通人的地方,或者說‘金手指’。
大概在她十八歲那年,她忽然發現自己可以‘長’黃金了,用‘長’似乎有些不恰當,但她也找不到更合適的說法了。
簡單來說,她的身體每天能長出一克左右的黃金,存儲在一個她也‘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地方,或許那是另一個空間吧。但那個空間真的很小,最多就是三十天,超過三十天的黃金就裝不下了。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她在日常生活中更‘佛’了。按照當時黃金價格,她一個月就能有一萬上下的收入,這個收入不可能讓人暴富,可是維持相對舒適的生活已經足夠。有這個做保底,她可以毫無負擔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有的時候她的同學覺得她有些‘不切實際’、理想主義,原因就在這裏了——這是字麵意義上的手上有礦,就是這個金礦稍微小了一點點。
毛思嘉沒有想到的是,來到這個世界,這個金手指也跟了過來。
隻是不同於她得到金手指的十八歲,作為一個小嬰兒,這是很不方便的...她根本無法向父母隱瞞這件事。三十天之後,不受她控製的,一塊金子出現在了她的繈褓裏...幸虧這個時候早就離開醫院了,不然引起的風波還要更大。
一開始,毛爸毛媽疑惑超過了別的情緒,甚至覺得這不是黃金,而是別的什麽金屬,不知道哪個調皮小子塞的。但是,這種‘金塊’在之後的幾個月裏源源不斷出現,這就不能忽視了。
毛爸嚐試著去銀行兌換了一塊...當他拿到錢的時候,依舊覺得這件事不可思議。
此時,國家為了增加黃金儲備,是不允許民間持有黃金的,也鼓勵老百姓拿黃金到銀行換錢。當然,名義上的不允許,實際上一些有黃金的家庭還是會暗暗藏一些金子。
眼下亂世才過去多少年啊,黃金可是硬通貨,有條件的誰不想藏一些?
而且中國民間一直有黃金傳家的傳統,民間有黃金的人家,不管是金戒指、金鐲子,不到萬不得已,都不會找銀行來換錢。
當時那一塊三十克重黃金,每克價格是四塊一毛六,總共一百二十多塊錢!在當時,趕上毛爸毛媽的工資總和了。
說實話,最開始的時候毛爸毛媽有些害怕這種事情,不管怎麽說這都是‘超自然’的。隻是對於自己孩子的愛,讓他們不約而同地保守了這個秘密...他們可能沒有上過多少學,但是人性的貪婪他們是很清楚的。
真正接受女兒身上發生這樣的事,還是□□時期。
當時的中國可以說是哪裏都困難,城市因為有所謂的供應,所以情況比農村好一些。但許多供應都大幅度降低,即使有供應量也買不到東西...首都算不錯的了,可也依舊要麵對勒緊褲腰帶的窘境。
當時,黃金頂了大用!
在黑市,黃金比錢和票都管用,靠著黃金,□□期間,一家人依舊過得不錯,甚至能照顧照顧親戚朋友。
這個時候毛爸毛媽想通了...不管怎麽說,思嘉始終是他們的女兒,而黃金也是一件好事——由此,最後一層隔閡也消失了。
毛思嘉的黃金其實很少有使用的時候,都被藏了起來,按照老百姓的樸素認知,黃金總是能夠保值的...花的都是毛爸毛媽的工資。
如果沒有黃金,他們家肯定會有計劃地開支,花一部分錢,另外還要攢一部分,留著給家裏辦大事。比如說買自行車、手表這樣的大件,又比如說孩子結婚這樣的大事。
但因為有黃金的關係,家裏是有多少錢就開支多少。這樣一來,本來就算是小康的家庭,就顯得更富裕了。
毛思嘉從小懂事,毛爸毛媽都很放心她。毛媽從她二年級起就給她零用錢,一個月有三塊錢,之後每年都漲,現在她一個月就能有七塊錢。另外,毛爸還會時不時偷偷給她錢——毛爸給錢極其大方,每次都是十塊五塊的,平均一個月也能有一次兩次。
如果毛思嘉有什麽正當的花錢理由,比如說想做一件新衣服、買一本新書,還能從家裏要錢...這種情況下,她每個月的零花錢根本花不動,來‘老莫’這樣的餐廳,確實可以做到想來就來。
“看看她那狂樣兒!那屁簾兒,那迴力鞋,身上那香噴噴的味兒,臭美!這就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怎麽就沒人來□□!”第二天,楊雪燕就在家裏和來找自己玩兒的小夥伴憤憤不平。
小夥伴和楊雪燕一樣,平常看不太慣毛思嘉,當下和她一起同仇敵愾起來。
這個時候說人‘狂’,如果是男孩子中間還好一些,最多就是等同三清子、二流子之類,很多男孩子也不疼不癢。但是女孩子就不同了,這是非常嚴厲的指控,等於是說這是一個生活作風有問題的女孩子。
至於屁簾兒,其實就劉海兒,不過此時和臭美扯上關係,所以有了這個蔑稱。不過這種蔑稱一般出現在梳兩個辮子這樣的發型上,毛思嘉是短發,留的娃娃頭,帶劉海兒實屬正常,這樣說就有些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意思了。
還有迴力鞋,這個時候孩子中間以迴力鞋為最拔份兒的,大家都想有一雙高腰迴力,尤其是白色!這甚至比2019的aj更招人!隻不過十來塊錢的價格,讓很多人隻能望而卻步。
毛思嘉一雙雪白的高腰白迴力,走在人群中就是最靚的那個崽了!昨天正好被楊雪燕看到,這是她想要而得不到的——家裏條件不錯,但也不可能允許這樣的開支。
心中的嫉妒可想而知。
兩人還說起了毛思嘉身上的香味...那其實是雪花膏和洗發粉的氣味。
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大,院子裏又向來是沒有秘密的,原本來找毛思嘉一起玩兒,手上拿著一塑料盆的於欣在院子裏給氣笑了,故意大聲道:“某些人呐,就是眼睛裏長大包,看不得別人好!”
第6章
於欣完美符合毛思嘉想象中的北京大妞的樣子——爽朗大氣、能幹、義氣...這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雖然因為各方麵的原因,大家對北京大妞有了這種印象,但是真實生活中的北京女孩卻不見得都是這樣,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刻板印象’了。
毛思嘉和於欣是一個胡同裏的小夥伴,她爸爸是政府裏的小科員,媽媽在小學做老師,真正的革軍、革幹、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算不上,但在胡同裏,也算是很體麵的人家了。
兩人從小一個幼兒園、一個小學,總做同班同學,上學放學也一起走,因為性格上麵非常合得來,是很親近的小姐妹了。
相比起毛思嘉,於欣家裏人多孩子多,經常吵吵鬧鬧地她頭疼。所以小姐妹玩兒,經常是來毛思嘉家裏。
“我們洗頭吧...”毛思嘉見於欣有幾次撓頭的動作,知道她恐怕是頭皮癢了。摸摸自己的頭發,好像也有點兒油了,所以提議兩人洗頭。
於欣是個很有行動力的人,當下兩人說定,她就迴家取臉盆、毛巾和洗發膏去了。
盆兒才提來,正好聽到住倒座裏的楊雪燕正和胡同裏一女孩兒嘀嘀咕咕——她煩的就是這種背後說人壞話的!不像別人,為了麵子上好看,總會裝作沒聽到,她卻是一下捅破了這層窗戶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