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
熟練地給額頭兩側貼上感應片,李良閉上眼睛,進入次宇宙。
這套動作,在他新人生的十幾年裏,已經不知道做過多少次。
以次宇宙命名的虛擬世界,早已不再局限於最初的遊戲,它將本屬於現實的諸多特點囊括在內,成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部分。
社交、創造、分享…所有組成社會的因素,在基於華胥的虛擬宇宙中都不缺。
相比於現實,次宇宙更廣闊,更包容,也更具備聯結性,它能容納藏在心底的黑暗小欲望,能滿足一切幻想,也能更好地聯通不同星域的生命族群。
它擁有無與倫比的優勢。
有的人會將在次宇宙中的經曆稱為第二人生,但這個稱唿並不是很恰當。
因為人們在次宇宙中花費的時間,遠比在現實中多得多,對於大多數華胥空間的人類來說,現實才是第二人生。
“申請查詢曆史。”
“範圍從文明之初到現在。”
雖然渡神殿下似乎並不對自己抱有太大期望,可李良不準備混吃等死。
怎麽都要嚐試嚐試,萬一成了呢?
暫時找不到思路,或許能從曆史中找到突破口。
沒用上多久,密密麻麻的詞條、語句一一浮現在眼前,之後便隨著李良的操控,凝成書本的模樣,便於翻閱。
正如之前所說,次宇宙早已成為另一種更為方便的生活部分。
資料查閱、申請…等,都能在次宇宙中進行,它與現實緊密無間,信息等能無障礙交流。
假如你想為自己申請些現實中的果汁,那麽不管你身處現實還是虛擬,都隻需要一個念頭。
現實和虛擬的交界線,無限模糊。
“兩……億年?!”
對於宇宙而言,兩億年可能不算太長,可對文明中的生命個體而言,那是難以想象的跨度。
這兩億年,並非是生命從誕生起,到多細胞生物,再到智慧生命的進化時間,而是文明切實確立之後綿延至今的時間。
“那豈不是說,華胥的文明曆史長度,是巴比倫的近萬倍?”
李良所用的時間,是經過同等條件下換算的,與巴比倫的日夜年差不多。
一顆行星的一天,由它的自轉速度決定,而一年,則是由它繞中央恆星一圈的時間來決定。
華胥文明中,人類居住的行星與藍星相仿,遠沒有巴比倫那樣大的體積和質量,因而華胥文明的一年,和巴比倫的一年不能劃等號。
經過換算的結果,華胥文明存在的時間,要有兩億多巴比倫年。
“如此悠久?!”
次宇宙中的李良,此時才驚覺所處文明的厚重曆史。
文明不會一直上升,會有崩潰、跌落和停滯,這大概是華胥文明表現力隻在二三級文明之間的原因之一。
可是,能綿延至今,已經有難以想象的底蘊。
換做其它文明,怕是早已經湮滅在時間長河之中,連存在過的證明或許都留不下來。
兩億年,對普通的碳基智慧生命個體而言,是多麽遙遠、多麽漫長、多麽令人敬畏的鴻溝。
記錄華胥文明曆史的數據合成書才開了個頭,李良便已經被震撼到。
稍微平複了下心情,覺察到這些信息必定浩瀚如海的李良,決定換一種方式去了解。
如此厚重的文明史,如果要事無巨細地一點點閱讀,恐怕生命消耗完也未必能做到。
現在的人類,很少有對曆史感興趣的,因為它實在是太長了。
所以李良決定,隻讀次級目錄。
“元年之前四十億年,最初的單細胞誕生。”
元年,是指文明誕生的第一年,在華胥剛剛誕生的時候,他結合諸多考古資料,將曆史上能確定的,明確表示文明出現的第一個事件,命名為元年。
“年,人類第一次步入太空。”
“年,人類登上母星的天然衛星。”
“年,第一艘橫跨星辰的載人飛船於母星近地軌道組裝完成。”
…
“年,亞光速無人飛行器實驗成功。”
“年,蟲洞現象被解析,星軌建成,不同星域溝通滯後性消失。”
…
讀到這裏,李良皺起眉頭。
元年後一千五百多萬年,華胥文明便利用宇宙現象,避開了光速不可超越的規律,以另一種方式實現超遠距離交流。
而在元年後兩億年的今天,人類能接觸到的層麵,仍然停留在這一階層。
究竟發生了什麽,讓華胥文明裹足不前?
是科技停滯?或是攀上過更高的山峰又跌落下來?還是另有原因?
這些問題,或許在後麵能找到答案。
於是他繼續向下看過去。
“一億年,觸及宇宙本質,祂出現了。”
這句話更沒頭沒尾。
宇宙本質代表什麽?具備怎樣的特性?祂又是什麽?是一種宇宙現象?還是其它?
祂給華胥又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李良點擊次級目錄,想要細看一窺究竟。
但此目錄下,全是空白。
空白占據了相當大的篇幅,似乎曾經記載過什麽,但後來卻不知為什麽消失了。
似乎有一種冥冥之中的力量,不允許這些涉及祂的具體信息被記錄下來。
祂的名號、形容、所行俱沒有被記錄。
但顯然,祂並沒有帶來滅絕性的災難,因為華胥文明的曆史還在繼續。
“一億零五百萬年,最完善的智能,在祂的幫助下組建完成,命名華胥。”
原來華胥自那時起就已經存在了。
李良深吸一口氣,這樣算來,華胥已經存在了近一億年,在文明鼎盛時期誕生,占據了整個文明近乎一半的曆史。
真的能和化石比古老。
然後,下一條目錄映入眼簾時,李良幾乎拿不住手中的書籍。
“一億零六百萬年,宇宙消失了。”
“星團失去核心,隻剩小半,不再轉動與擴張,無法逾越的邊界出現。”
熟練地給額頭兩側貼上感應片,李良閉上眼睛,進入次宇宙。
這套動作,在他新人生的十幾年裏,已經不知道做過多少次。
以次宇宙命名的虛擬世界,早已不再局限於最初的遊戲,它將本屬於現實的諸多特點囊括在內,成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部分。
社交、創造、分享…所有組成社會的因素,在基於華胥的虛擬宇宙中都不缺。
相比於現實,次宇宙更廣闊,更包容,也更具備聯結性,它能容納藏在心底的黑暗小欲望,能滿足一切幻想,也能更好地聯通不同星域的生命族群。
它擁有無與倫比的優勢。
有的人會將在次宇宙中的經曆稱為第二人生,但這個稱唿並不是很恰當。
因為人們在次宇宙中花費的時間,遠比在現實中多得多,對於大多數華胥空間的人類來說,現實才是第二人生。
“申請查詢曆史。”
“範圍從文明之初到現在。”
雖然渡神殿下似乎並不對自己抱有太大期望,可李良不準備混吃等死。
怎麽都要嚐試嚐試,萬一成了呢?
暫時找不到思路,或許能從曆史中找到突破口。
沒用上多久,密密麻麻的詞條、語句一一浮現在眼前,之後便隨著李良的操控,凝成書本的模樣,便於翻閱。
正如之前所說,次宇宙早已成為另一種更為方便的生活部分。
資料查閱、申請…等,都能在次宇宙中進行,它與現實緊密無間,信息等能無障礙交流。
假如你想為自己申請些現實中的果汁,那麽不管你身處現實還是虛擬,都隻需要一個念頭。
現實和虛擬的交界線,無限模糊。
“兩……億年?!”
對於宇宙而言,兩億年可能不算太長,可對文明中的生命個體而言,那是難以想象的跨度。
這兩億年,並非是生命從誕生起,到多細胞生物,再到智慧生命的進化時間,而是文明切實確立之後綿延至今的時間。
“那豈不是說,華胥的文明曆史長度,是巴比倫的近萬倍?”
李良所用的時間,是經過同等條件下換算的,與巴比倫的日夜年差不多。
一顆行星的一天,由它的自轉速度決定,而一年,則是由它繞中央恆星一圈的時間來決定。
華胥文明中,人類居住的行星與藍星相仿,遠沒有巴比倫那樣大的體積和質量,因而華胥文明的一年,和巴比倫的一年不能劃等號。
經過換算的結果,華胥文明存在的時間,要有兩億多巴比倫年。
“如此悠久?!”
次宇宙中的李良,此時才驚覺所處文明的厚重曆史。
文明不會一直上升,會有崩潰、跌落和停滯,這大概是華胥文明表現力隻在二三級文明之間的原因之一。
可是,能綿延至今,已經有難以想象的底蘊。
換做其它文明,怕是早已經湮滅在時間長河之中,連存在過的證明或許都留不下來。
兩億年,對普通的碳基智慧生命個體而言,是多麽遙遠、多麽漫長、多麽令人敬畏的鴻溝。
記錄華胥文明曆史的數據合成書才開了個頭,李良便已經被震撼到。
稍微平複了下心情,覺察到這些信息必定浩瀚如海的李良,決定換一種方式去了解。
如此厚重的文明史,如果要事無巨細地一點點閱讀,恐怕生命消耗完也未必能做到。
現在的人類,很少有對曆史感興趣的,因為它實在是太長了。
所以李良決定,隻讀次級目錄。
“元年之前四十億年,最初的單細胞誕生。”
元年,是指文明誕生的第一年,在華胥剛剛誕生的時候,他結合諸多考古資料,將曆史上能確定的,明確表示文明出現的第一個事件,命名為元年。
“年,人類第一次步入太空。”
“年,人類登上母星的天然衛星。”
“年,第一艘橫跨星辰的載人飛船於母星近地軌道組裝完成。”
…
“年,亞光速無人飛行器實驗成功。”
“年,蟲洞現象被解析,星軌建成,不同星域溝通滯後性消失。”
…
讀到這裏,李良皺起眉頭。
元年後一千五百多萬年,華胥文明便利用宇宙現象,避開了光速不可超越的規律,以另一種方式實現超遠距離交流。
而在元年後兩億年的今天,人類能接觸到的層麵,仍然停留在這一階層。
究竟發生了什麽,讓華胥文明裹足不前?
是科技停滯?或是攀上過更高的山峰又跌落下來?還是另有原因?
這些問題,或許在後麵能找到答案。
於是他繼續向下看過去。
“一億年,觸及宇宙本質,祂出現了。”
這句話更沒頭沒尾。
宇宙本質代表什麽?具備怎樣的特性?祂又是什麽?是一種宇宙現象?還是其它?
祂給華胥又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李良點擊次級目錄,想要細看一窺究竟。
但此目錄下,全是空白。
空白占據了相當大的篇幅,似乎曾經記載過什麽,但後來卻不知為什麽消失了。
似乎有一種冥冥之中的力量,不允許這些涉及祂的具體信息被記錄下來。
祂的名號、形容、所行俱沒有被記錄。
但顯然,祂並沒有帶來滅絕性的災難,因為華胥文明的曆史還在繼續。
“一億零五百萬年,最完善的智能,在祂的幫助下組建完成,命名華胥。”
原來華胥自那時起就已經存在了。
李良深吸一口氣,這樣算來,華胥已經存在了近一億年,在文明鼎盛時期誕生,占據了整個文明近乎一半的曆史。
真的能和化石比古老。
然後,下一條目錄映入眼簾時,李良幾乎拿不住手中的書籍。
“一億零六百萬年,宇宙消失了。”
“星團失去核心,隻剩小半,不再轉動與擴張,無法逾越的邊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