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樓位於狄鬆溪府邸右手邊三條街處,環境雅致,老酒醇厚,十五年的時間和口碑讓杏花樓積攢了不少迴頭客。
以狄鬆溪的身份和地位,自然不能真的帶十餘年不見的顧仙佛去煙花之地流連忘返。不說顧仙佛此時身體有恙,就算顧仙佛此時活蹦亂跳,一入太平郡便被太守邀去喝花酒,這事萬一旦傳出去,擱在平日裏算是風流韻事,但是現在的話,那肯定對本就被架在火上烤的顧家不亞於一記狠拳。
杏花樓二樓此時已經被狄鬆溪給包場,連伺候的小廝都被換成了自家下人,杏花樓老板自然知曉事情輕重,僅僅在狄鬆溪剛剛登樓的時候上前寒暄客氣兩句,送了兩壺好酒以後便親自去後廚傳菜,在合陽城開酒樓,光有錢可不行,沒眼力見兒,銀子你爛在口袋裏花不出去也是枉然。
這場算是接風宴的宴席並沒有太多人參與,本來狄鬆溪就隻給寥寥數十人送去了口信,而因為上午“接駕”之事,選擇來赴宴的並不多,滿打滿算湊了一桌,算上狄鬆溪這個主人也不過十二人,在偌大的二樓映照下顯得空蕩蕩的。
在這來赴宴的五個人裏,顧仙佛也僅僅對太平郡都尉李慶遠有些印象,顧仙佛看人遠遠不及父親顧淮,隻是憑借上午以及現在的粗略接觸覺得這人應該不是胸中城府太深之人,更是在酒過三巡之時,略有醉意的李慶遠直抒胸臆,說了一套自己關於治兵的見解以後,顧仙佛對此人了解程度又加深了三分。
“”
說完這一番話的李慶遠似乎極為滿意,端起店家特意給他準備的酒樽滿飲一大口,得意洋洋地看著含笑點頭的顧仙佛。
天可憐見讓他這個大老粗背下這段文字是多麽不容易。
顧仙佛聽完後隻是點點頭,並不予置評,端起酒杯笑著勸酒。
坐在下手的一青衫青年也端起酒杯,卻輕輕冷哼一聲,然後仰首把一杯花雕倒入腹中,神色平靜,眉眼之間略帶憤懣。
顧仙佛放下酒杯玩味一笑,他知道此子,在來到杏花樓之前狄鬆溪向他介紹過今日宴請的這些人,這些老狐狸均都是身份顯赫之輩,隻有一名晚輩,姓董,名戍邊,字天狼。董戍邊今年二十有五,生得卻極為老成,三角眼酒糟鼻,一眼看過去並不討喜,董戍邊目前是合陽城的一名淄衣捕頭,雖說政績不顯,但此子並非尋常酒囊飯袋,否則也無法入狄太守法眼。
董戍邊生在太平郡有名的豪門望族,太平郡董家是真真正正的百年氏族,哪怕在乾國建立前那段烽火狼煙的日子裏,董家也隻是選擇蟄伏策略,雖然各地諸侯明知太平郡董家這麽多年的積攢一定豐厚得很,但是卻並未有人敢真正打董家主意,在百年前,董家族長就效仿戰亂中的西涼大族做法,拚了老命修建壁壘,經過數十年的整合和一代代人的努力,太平郡董家壁壘已經達到了覆壓百二十裏的恐怖程度,裏麵機關重重又有精兵良將日夜守護,說是銅牆鐵壁也不為過。更讓外人頭疼的是,太平郡董家家大業大,幾乎從不需要吸納新鮮血液,壁壘內幾乎人人姓董,口號也是“董家兒郎,死戰不退”,此情此景,讓任何一個想要打董家主意的人都得望而卻步。
起初,董家族長修建壁壘之時還得到了無數人的嘲笑與白眼,那時的大秦還沒有腐敗到不堪一擊的地步,你董家有田有錢,不去收租子做買賣,反倒把真金白銀都投到了這壁壘之上,不是腦子缺根筋是什麽?再說,兵書有雲:凡偏居一隅者,不能持久,不進取,則坐亡。你董家這幅模樣,除了坐亡還有第二條路可以走?
伴隨著同鄉夥伴的嘲笑,董家壁壘一天一天壯大,秦國國政也越發腐朽不堪,最終函穀關前一場巨變,太平郡內那些曾把董家當做笑談的豪門大族在曆史的塵埃中煙消雲散,隻有董家默默幸存了下來。而乾國天子走上爭霸之路之時,董家族長一反常態,不顧族內反對聲音,向彈盡糧絕的趙衡輸送了一萬兩千石糧食和三萬石草料。也正是這對當時的趙衡來說不亞於雪中送炭的四萬石糧草,使得乾國軍隊打贏了極為重要的娘子關一戰,全殲一位實力兵力皆在乾國之上的劉姓諸侯,乾國實力也是突飛猛進。
自十七年前乾國建立以來,太平郡董家也算備受恩寵,而董家曆代族長也算知進退守規矩之人,從來不持寵而驕,也不結黨營私,一直默默經營著自己的百餘裏壁壘,雖說這確實讓長安的趙衡放心了,但也造就了董家後人在太平郡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尷尬局麵。
董戍邊的名號顧仙佛之前自然是沒有聽說過,但在入杏花樓之前,狄鬆溪曾鄭重向顧仙佛介紹過此人,說此子雖不適合公門修行,野狐禪修了五六年也沒到火候,但是治軍謀略卻極為高明,尤其擅長劍走偏鋒,不按常理出牌,最後狄鬆溪甚至斷言,若把這小子丟到沙場上滾一圈兒,十年後不輸劉蒼城老將軍。
有狄鬆溪珠玉在前,顧仙佛對董戍邊的看法也沒高到哪裏去,關於狄鬆溪那一番吹捧,也當是前輩對晚輩的提攜了。但是現在見董戍邊一副懷才不遇的模樣,顧仙佛心中好奇,便遙遙舉起酒杯,笑道:“董捕頭似乎對帶兵治軍之事有不同見解?不妨說出來大家一起參考則個?”
本來董戍邊見顧仙佛主動與他搭腔嚇了一跳,但聞顧仙佛此言正中自己下懷,便站起身,先是向在座各位打了個揖,才鄭重道:“李都尉所言確實有幾分道理,但下官以為,帶兵治軍,萬萬不能以人情大於法理,古語雲慈不掌兵正是此理,依都尉大人所言,此法確實可打造出一支可戰之師,但卻打造不出一支死戰之師,以恩惠、情分來鑄就的軍隊,一旦陷入死戰境地,別說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死傷過半,氣勢就蕩然無存,這種軍隊,啃不了硬骨頭,隻能當做助拳之用罷了。”
董戍邊一番話還未說完,李慶遠就冷哼一聲把手裏酒樽往桌子上重重一頓,瞪大了牛眼問道:“那你小子是說老子帶出來的兵都是花花架子繡花枕頭了?!”
董戍邊公門修行畢竟是其軟肋,李慶遠的一番喝問竟然讓他呆愣在當場不知所措,還是狄鬆溪打了個圓場,端起酒杯哈哈笑道喝酒喝酒,今日隻談風月隻談風月。這才讓董戍邊坐迴位子上,李慶遠誰的麵子都能不給,但可萬萬不敢不給狄鬆溪麵子,也是訕訕一笑,端起酒樽牛飲一大口。
待這場接風酒喝完,已經是夜半時分,春芽已經在座位上沉沉睡去,顧仙佛招來一個婢子,命他把春芽抱迴狄鬆溪府邸,自己站起身,看著董戍邊笑道:“董捕頭,夜半天涼,出去醒醒酒?”
董戍邊哆哆嗦嗦地放下筷子,抬起右手指了指自己鼻子。
顧仙佛笑著點點頭。
望著顧仙佛與董戍邊二人下樓遠去的背影,狄鬆溪臉上笑容慢慢收斂,端起長隨遞上的一杯醒酒茶一飲而盡,身後俏麗婢子替他敲打著肩膀,力道拿捏的恰到好處。
狄鬆溪揮揮手,除了李慶遠和一個合陽城小吏以外,其餘的都告辭退去。
“大人,您說,咱這個法給戍邊鋪路,會不會引發顧公子反感?”原本與董戍邊針鋒相對的李慶遠皺著眉頭小心翼翼地問道。
狄鬆溪搖搖頭,道:“我了解阿暝,他不是小肚雞腸的人,現在他或許還沒有想通咱給他唱的這出雙簧,不過等他想通了也無所謂,董家對咱確實有恩這是其一,戍邊才學確實不低這是其二,把他放到西涼去,對阿暝對我們,都有好處。”
李慶遠如釋重負地點點頭,終於放下心來,而一旁低頭哈腰地伺候著的小吏湊上前,諂笑問道:“姐夫,那給顧大人準備的兩名花魁還送不送?這是我費了老大功夫給弄來的,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還是難得的處子。”
狄鬆溪睜開眼睛,嗬斥一句道:“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在外麵不要叫我姐夫,我和你姐的事兒八字還沒一撇,再說了,你以為阿暝和你一樣色欲熏心?這事兒讓旁人知道還了得?哪裏來的給送迴哪裏去。”
被嗬斥的小吏一愣,刹那間便反應過來,低頭諂笑道:“好來狄大人,我這就安排人悄悄把這倆姑娘送到顧大人房間裏,保管沒人知道她們今晚去了哪裏。”
狄鬆溪重新閉上眼睛,鼻子裏不輕不重地嗯了一聲。
一旁的李慶遠看得歎為觀止:娘的,咱這大老粗還真玩不了官場這一套,一句話能解出八個意思。
以狄鬆溪的身份和地位,自然不能真的帶十餘年不見的顧仙佛去煙花之地流連忘返。不說顧仙佛此時身體有恙,就算顧仙佛此時活蹦亂跳,一入太平郡便被太守邀去喝花酒,這事萬一旦傳出去,擱在平日裏算是風流韻事,但是現在的話,那肯定對本就被架在火上烤的顧家不亞於一記狠拳。
杏花樓二樓此時已經被狄鬆溪給包場,連伺候的小廝都被換成了自家下人,杏花樓老板自然知曉事情輕重,僅僅在狄鬆溪剛剛登樓的時候上前寒暄客氣兩句,送了兩壺好酒以後便親自去後廚傳菜,在合陽城開酒樓,光有錢可不行,沒眼力見兒,銀子你爛在口袋裏花不出去也是枉然。
這場算是接風宴的宴席並沒有太多人參與,本來狄鬆溪就隻給寥寥數十人送去了口信,而因為上午“接駕”之事,選擇來赴宴的並不多,滿打滿算湊了一桌,算上狄鬆溪這個主人也不過十二人,在偌大的二樓映照下顯得空蕩蕩的。
在這來赴宴的五個人裏,顧仙佛也僅僅對太平郡都尉李慶遠有些印象,顧仙佛看人遠遠不及父親顧淮,隻是憑借上午以及現在的粗略接觸覺得這人應該不是胸中城府太深之人,更是在酒過三巡之時,略有醉意的李慶遠直抒胸臆,說了一套自己關於治兵的見解以後,顧仙佛對此人了解程度又加深了三分。
“”
說完這一番話的李慶遠似乎極為滿意,端起店家特意給他準備的酒樽滿飲一大口,得意洋洋地看著含笑點頭的顧仙佛。
天可憐見讓他這個大老粗背下這段文字是多麽不容易。
顧仙佛聽完後隻是點點頭,並不予置評,端起酒杯笑著勸酒。
坐在下手的一青衫青年也端起酒杯,卻輕輕冷哼一聲,然後仰首把一杯花雕倒入腹中,神色平靜,眉眼之間略帶憤懣。
顧仙佛放下酒杯玩味一笑,他知道此子,在來到杏花樓之前狄鬆溪向他介紹過今日宴請的這些人,這些老狐狸均都是身份顯赫之輩,隻有一名晚輩,姓董,名戍邊,字天狼。董戍邊今年二十有五,生得卻極為老成,三角眼酒糟鼻,一眼看過去並不討喜,董戍邊目前是合陽城的一名淄衣捕頭,雖說政績不顯,但此子並非尋常酒囊飯袋,否則也無法入狄太守法眼。
董戍邊生在太平郡有名的豪門望族,太平郡董家是真真正正的百年氏族,哪怕在乾國建立前那段烽火狼煙的日子裏,董家也隻是選擇蟄伏策略,雖然各地諸侯明知太平郡董家這麽多年的積攢一定豐厚得很,但是卻並未有人敢真正打董家主意,在百年前,董家族長就效仿戰亂中的西涼大族做法,拚了老命修建壁壘,經過數十年的整合和一代代人的努力,太平郡董家壁壘已經達到了覆壓百二十裏的恐怖程度,裏麵機關重重又有精兵良將日夜守護,說是銅牆鐵壁也不為過。更讓外人頭疼的是,太平郡董家家大業大,幾乎從不需要吸納新鮮血液,壁壘內幾乎人人姓董,口號也是“董家兒郎,死戰不退”,此情此景,讓任何一個想要打董家主意的人都得望而卻步。
起初,董家族長修建壁壘之時還得到了無數人的嘲笑與白眼,那時的大秦還沒有腐敗到不堪一擊的地步,你董家有田有錢,不去收租子做買賣,反倒把真金白銀都投到了這壁壘之上,不是腦子缺根筋是什麽?再說,兵書有雲:凡偏居一隅者,不能持久,不進取,則坐亡。你董家這幅模樣,除了坐亡還有第二條路可以走?
伴隨著同鄉夥伴的嘲笑,董家壁壘一天一天壯大,秦國國政也越發腐朽不堪,最終函穀關前一場巨變,太平郡內那些曾把董家當做笑談的豪門大族在曆史的塵埃中煙消雲散,隻有董家默默幸存了下來。而乾國天子走上爭霸之路之時,董家族長一反常態,不顧族內反對聲音,向彈盡糧絕的趙衡輸送了一萬兩千石糧食和三萬石草料。也正是這對當時的趙衡來說不亞於雪中送炭的四萬石糧草,使得乾國軍隊打贏了極為重要的娘子關一戰,全殲一位實力兵力皆在乾國之上的劉姓諸侯,乾國實力也是突飛猛進。
自十七年前乾國建立以來,太平郡董家也算備受恩寵,而董家曆代族長也算知進退守規矩之人,從來不持寵而驕,也不結黨營私,一直默默經營著自己的百餘裏壁壘,雖說這確實讓長安的趙衡放心了,但也造就了董家後人在太平郡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尷尬局麵。
董戍邊的名號顧仙佛之前自然是沒有聽說過,但在入杏花樓之前,狄鬆溪曾鄭重向顧仙佛介紹過此人,說此子雖不適合公門修行,野狐禪修了五六年也沒到火候,但是治軍謀略卻極為高明,尤其擅長劍走偏鋒,不按常理出牌,最後狄鬆溪甚至斷言,若把這小子丟到沙場上滾一圈兒,十年後不輸劉蒼城老將軍。
有狄鬆溪珠玉在前,顧仙佛對董戍邊的看法也沒高到哪裏去,關於狄鬆溪那一番吹捧,也當是前輩對晚輩的提攜了。但是現在見董戍邊一副懷才不遇的模樣,顧仙佛心中好奇,便遙遙舉起酒杯,笑道:“董捕頭似乎對帶兵治軍之事有不同見解?不妨說出來大家一起參考則個?”
本來董戍邊見顧仙佛主動與他搭腔嚇了一跳,但聞顧仙佛此言正中自己下懷,便站起身,先是向在座各位打了個揖,才鄭重道:“李都尉所言確實有幾分道理,但下官以為,帶兵治軍,萬萬不能以人情大於法理,古語雲慈不掌兵正是此理,依都尉大人所言,此法確實可打造出一支可戰之師,但卻打造不出一支死戰之師,以恩惠、情分來鑄就的軍隊,一旦陷入死戰境地,別說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死傷過半,氣勢就蕩然無存,這種軍隊,啃不了硬骨頭,隻能當做助拳之用罷了。”
董戍邊一番話還未說完,李慶遠就冷哼一聲把手裏酒樽往桌子上重重一頓,瞪大了牛眼問道:“那你小子是說老子帶出來的兵都是花花架子繡花枕頭了?!”
董戍邊公門修行畢竟是其軟肋,李慶遠的一番喝問竟然讓他呆愣在當場不知所措,還是狄鬆溪打了個圓場,端起酒杯哈哈笑道喝酒喝酒,今日隻談風月隻談風月。這才讓董戍邊坐迴位子上,李慶遠誰的麵子都能不給,但可萬萬不敢不給狄鬆溪麵子,也是訕訕一笑,端起酒樽牛飲一大口。
待這場接風酒喝完,已經是夜半時分,春芽已經在座位上沉沉睡去,顧仙佛招來一個婢子,命他把春芽抱迴狄鬆溪府邸,自己站起身,看著董戍邊笑道:“董捕頭,夜半天涼,出去醒醒酒?”
董戍邊哆哆嗦嗦地放下筷子,抬起右手指了指自己鼻子。
顧仙佛笑著點點頭。
望著顧仙佛與董戍邊二人下樓遠去的背影,狄鬆溪臉上笑容慢慢收斂,端起長隨遞上的一杯醒酒茶一飲而盡,身後俏麗婢子替他敲打著肩膀,力道拿捏的恰到好處。
狄鬆溪揮揮手,除了李慶遠和一個合陽城小吏以外,其餘的都告辭退去。
“大人,您說,咱這個法給戍邊鋪路,會不會引發顧公子反感?”原本與董戍邊針鋒相對的李慶遠皺著眉頭小心翼翼地問道。
狄鬆溪搖搖頭,道:“我了解阿暝,他不是小肚雞腸的人,現在他或許還沒有想通咱給他唱的這出雙簧,不過等他想通了也無所謂,董家對咱確實有恩這是其一,戍邊才學確實不低這是其二,把他放到西涼去,對阿暝對我們,都有好處。”
李慶遠如釋重負地點點頭,終於放下心來,而一旁低頭哈腰地伺候著的小吏湊上前,諂笑問道:“姐夫,那給顧大人準備的兩名花魁還送不送?這是我費了老大功夫給弄來的,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還是難得的處子。”
狄鬆溪睜開眼睛,嗬斥一句道:“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在外麵不要叫我姐夫,我和你姐的事兒八字還沒一撇,再說了,你以為阿暝和你一樣色欲熏心?這事兒讓旁人知道還了得?哪裏來的給送迴哪裏去。”
被嗬斥的小吏一愣,刹那間便反應過來,低頭諂笑道:“好來狄大人,我這就安排人悄悄把這倆姑娘送到顧大人房間裏,保管沒人知道她們今晚去了哪裏。”
狄鬆溪重新閉上眼睛,鼻子裏不輕不重地嗯了一聲。
一旁的李慶遠看得歎為觀止:娘的,咱這大老粗還真玩不了官場這一套,一句話能解出八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