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十三篇兵法,孫子兵法的雛形
視頻剪輯:開局盤點十大帝王 作者:孤單心碎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不容易取得了這樣一個可以證明自己的機會,孫武自然不能落下。
於是,孫武把自己撰寫的兵法十三篇呈獻給吳王。
要知道,這十三篇兵法,是孫武在隱居之地寫的。
孫武在隱居之地,一邊灌園耕種,一邊寫作兵法,並請伍子胥引薦自己。
終於,孫武完成了十三篇《孫子兵法》的著述……他決定,將此兵書作為覲見闔閭的見麵禮。
這十三篇兵法都論述了什麽內容呢?
第一篇是《計篇》,論述怎樣在開戰之前和戰爭中實行謀劃的問題,並論述謀劃在戰爭中的重要意義。
第二篇是《作戰篇》,論述了速戰速勝的重要性。
第三篇是《謀攻篇》,論述用計謀征服敵人的問題。
第四篇是《開篇》,論述用兵作戰要先為自己創造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等待敵人可以被我戰勝的時機,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第五篇《勢篇》,論述用兵作戰要造成一種可以壓倒敵人的迅猛之勢,並要善於利用這種迅猛之勢。
第六篇《虛實篇》,論述用兵作戰須采用“避實而擊虛”的方針。
第七篇《軍爭篇》,論述如何爭奪製勝的有利條件,使自己掌握作戰主動權的問題。
第八篇《九變篇》,論述將帥指揮作戰應根據各種具體情況靈活機動的處置問題,不要機械死板而招致失敗。
第九篇《行軍篇》,論述行軍作戰中怎樣安置軍隊和判斷敵情問題,還論述了軍隊在各種不同的地形、特殊的地形的處置方法。
第十篇《地形篇》,論述用兵作戰怎樣利用地形以及深入敵國作戰的好處。
第十一篇《九地篇》,論述九種不同作戰地區及其用兵原則,明確提出了突然襲擊的作戰思想。
第十二篇《火攻篇》,論述在戰爭中使用火攻的辦法,條件和原則的問題。
第十三篇《間篇》,論述使用間諜偵察敵情在作戰中的重要意義,並論述了間諜的種類和使用間諜的方法。
十三篇《兵法》,各有側重,見解精到,分析透徹,波瀾起伏。
吳王將孫武所做的十三篇兵法一一看完,感覺兵法頭頭是道,對孫武讚口不絕。
但是話說迴來,身為一國之君,吳王考慮的還是比較周全的。
兵法謀略什麽的的確精彩,但是……
《孫武的兵法》說的頭頭是道,可孫武是否真能夠實用呢?
真的可以用在戰場之上嗎?
還有,怎樣才能證明孫武是一個有真本事的人呢?
他怕孫武是一個紙上談兵的人。
要真是這樣,對他重用那就慘了。
於是吳王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考驗一下孫武。
畢竟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吳王對著孫武說道:“孫武啊,你的兵法我都看過了,寫得很好,使我受益不淺,但不知你是否能將這些理論運用於實戰,你可以試一下指揮隊伍嗎?”
孫武自然明白吳王的意思。
知道這是吳王在考驗自己。
於是迴答說:“當然可以,大王請問”。
吳王又問道:“先生打算用什麽樣的人去演練?”
孫武答:“隨君王的意願,用什麽樣的人都可以,不管他是高貴的還是低賤的,也不論是男的還是女的,都可以,沒有任何限製。”
吳王一聽,覺得有些意思。
便想給孫武出個難題。
吳王便派出他後宮中的美女一百多人,交給孫武操演。
心想:如果你真能將我後宮中的美人練好了,那才是真正有本事。
畢竟這幫後宮美女天天養尊處優的,要是能練好她們,其他的也就隨便了。
孫武這麽聰明的人,當然知道吳王是故意為難他。
他也決定在吳王麵前展露一下自己的才能,他隱居那麽長時間才寫出來的兵法肯定不是白寫的。
於是,他就把這麽多宮女分為左右兩隊,以吳王寵愛的妃子兩人擔任兩隊隊長。
孫武站在指揮台上,認真宣講操練要領。
他問道:“你們都知道自己的前心、左右手和後背嗎?”
宮女們迴答:“知道。”
孫武又解釋說:“向前,就是看前心所對的方向;向左,看左手方向;向右,看右手方向;向後,轉朝背的方向。聽明白了嗎?”
宮女們迴答:“聽明白了。”
安排就緒,孫武便擊鼓發令,然而盡管孫武三令五申,宮女們口中應答,內心卻感到新奇、好玩,她們不聽號令,捧腹大笑,隊形大亂。
在這幫後宮美女眼中,孫武不過一介武夫,想讓她們聽命,根本不存在。
麵對這番景象,孫武一點都不意外。
孫武又說:“是我規定不明確,你們軍令軍法不熟悉,錯在將帥。”
於是再次三令五申,擊鼓發令。
宮女們仍大笑不止。
孫武說:“規定不明確,軍令軍法不熟悉,是將帥之錯,而既然我已反複地說明了,仍不執行命令,那就是隊長的錯了。”
孫武便召集軍吏,根據兵法,要斬兩位隊長。
吳王眼見孫武要殺掉自己的愛姬,急了。
馬上派人傳命說:“我已經知道將軍能用兵了,沒有這兩個美人侍候,寡人吃飯也沒有味道,請將軍不要殺了她們。”
孫武毫不留情地說:“臣既然受命為將,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
孫武執意殺掉了兩位隊長,又重新選定了兩個隊長,繼續練兵。
當孫武再次擊鼓發令時,眾宮女前後左右,進退迴旋,跪爬滾起,全都合乎規矩,陣形十分齊整。
孫武派人向吳王報告:“隊伍已訓練整齊,請吳王來看看!”
吳王剛失去兩個愛妃,痛心不已,不想去看。
其實,這也不是孫武的錯,誰讓他想出用自己的後宮美人給孫武做試驗品的呢?
他本來隻是想試一下孫武是否真的有才,能否重用他,沒想到卻因此而失了兩位愛妃。
真是意外啊!
吳王心裏雖不高興,但也了解到孫武是一位既能著書立說,又能統兵作戰的人,就知道孫武是幫助自己成就霸業的難得的將才。
他也知道什麽事情大,什麽事情小。
在國家大事麵前,後宮問題算什麽。
於是,就封孫武為將軍,令他日夜練兵,準備伐楚。
…………
“哼,要是這個吳王在國家大事麵前不知道輕重,那離亡國也就不遠了。”
“任何事情,都比不上國家大事。”
“如果真因為幾個女子而誤了戰機,一切都晚了。”
…………
吳軍在孫武的嚴格訓練下,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
就在公元前五百一十二年,闔閭、伍了胥和孫武,指揮吳軍攻克了楚的屬國鍾吾國、舒國。
就在這時,闔閭被勝利充昏了頭腦,想要長驅直入攻克楚都郢。
孫武認為這樣做不妥,便進言道:“楚軍是天下的一支勁旅,非舒國和鍾吾國可比,我軍已連滅二國,人疲馬乏,軍資消耗,不如暫且收兵,蓄精養銳,再等良機。”
吳王聽從了孫武的話,感覺有道理,就下令班師。
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孫武的主張,並向吳王獻策說:“我軍雖然人馬疲勞,不宜遠征,不過,我們也可以設法使楚人疲困。”
於是伍子胥與孫武共同商訂了一套擾楚、疲楚的計策,即組成三支勁旅,輪番襲擾楚國。
在第一支軍隊襲擊時,楚國便調集主力迎戰。
但楚軍一出,孫武卻率吳軍撤退了。
當楚軍剛返迴時,吳國派出的第二支襲擾軍隊又開始了行動。
這種車輪式的襲擊戰搞得楚國被動應付,軍隊疲憊不堪,國力也消耗嚴重,致使一些小屬國紛紛叛離,吳國卻在襲擾中大有收獲。
公元前五百零六年,楚國攻打蔡國。
那時,蔡國已經是吳國的附屬小國可。
吳國當然不會不管不問。
於是,闔閭和伍子胥、孫武指揮訓練有素的三萬精兵,乘坐戰船,溯淮而上,直趨蔡國與楚國的交戰。
楚軍見吳軍來勢兇猛,不得不放棄對蔡國的圍攻,收縮部隊,調集主力,以漢水為界,加緊設防,抗擊吳軍的進攻。
不料孫武突然改變了沿淮河進軍的路線,放棄戰船,改從陸路進攻,直插楚國縱深。
伍子胥問孫武:“吳軍習於水性,善於水戰,為何改從陸路進軍呢?”
孫武告訴他說:“用兵作戰,最貴神速,應當走別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個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遲緩,楚軍必然乘機加強防備,那就很難破敵了。”
伍子胥很佩服他能想出這樣的高招。
就這樣,孫武在三萬精兵中選擇了強壯敏捷的三千人做先鋒,披堅執銳,輕裝疾進。
等到了漢水東岸,楚軍迎擊時孫武又領兵後撤,引誘楚軍追擊,三戰三勝。
此後兩軍在柏舉決戰,孫武用先發製人的戰術衝亂了楚軍的陣腳,然後吳王率領主力攻擊圍殲,又大獲全勝。
以後孫武用半渡而擊、乘楚軍用餐時攻擊等靈活戰術打得楚軍毫無還手之力。
因為孫武的神勇指揮,從柏舉之戰到占領楚國國都郢,吳軍隻用了十天的時間,楚王倉皇而逃。
孫武以三萬破楚軍二十萬,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
然而,這時越國乘吳軍伐楚之機進攻吳國,秦國又出兵幫助楚國對付吳軍,這樣,闔閭又不得不引兵返吳。
此後,吳又繼續伐楚,楚為免亡國,將國都由郢遷到都。
公元前四百九十六年,闔閭聽說越王允常去世,新即位的越王勾踐年輕稚弱,越國國內不大穩定,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便不聽孫武等人的勸告,不等準備工作全部就緒,就倉猝出兵,想要擊敗越國。
不料,勾踐整頓隊伍,主動迎戰,兩軍相遇於吳越邊境。
勾踐雖然年輕,卻想出了對付吳軍的妙計,他派死刑犯首先出陣,排成三行,把劍放在脖子上,一個個陳述表演後,自剄於陣前。
吳國士兵不知那是一個個罪犯,居然看得忘了神,傻了眼,越軍乘機發動衝鋒,吳軍倉皇敗退,闔閭也重傷身亡。
孫武和伍子胥整頓軍備,以輔佐夫差完成報仇雪恥大業。
公元前四百九十四年春天,勾踐調集軍隊從水上向吳國進發,夫差率十萬精兵迎戰於夫椒。
在孫武、伍子胥的策劃下,吳軍在夜間布置了許多詐兵,分為兩翼,高舉火把,隻見在黑暗的夜幕中火光連成一片,迅速向越軍陣地移動,殺聲震天,越軍驚恐萬狀,軍心動搖,吳軍乘勢總攻,大敗越軍。
勾踐在吳軍的追擊下帶著五千名甲士跑到會稽山上的一個小城中憑險抵抗,由於吳軍團團包圍,勾踐隻得向吳屈辱求和。
夫差認為勾踐既然敗在了自己手下,就不會再有什麽作為,就不聽伍子胥的勸阻,同意了勾踐的求和要求。
公元前四百八十四年,孫武再次顯露出其傑出的軍事才能,輔佐吳王夫差在艾陵之戰中戰勝齊國,從而使吳國國威大振。
在兩年後的黃池會盟中取代晉國成為霸主。
司馬遷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裏指出:“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孫武雖然幫助吳國建立了霸業,但夫差日漸驕橫,不聽忠言信讒言。
中了勾踐的“美人計”,逼死了對他最為忠心的功臣伍子胥。
至於孫武後來的命運如何,不太清楚。
一種說法是,孫武輔佐吳王夫差建立霸業後,看到自己的好友都被逼死了,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為免遭殺身之禍,遂退隱林泉,重新修改他的兵法去了。
也有一種說法是,他重返齊國,在家鄉隱居授徒。
總之,他的下場還是好的。
事情不出伍子胥所料,越王勾踐屈辱求和後,臥薪嚐膽,立誌報複。
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越國富足,越軍精悍。
後來,越軍乘吳軍主力聚集黃池與中原諸侯盟會、吳國國內兵力空虛之際,發兵襲擊吳國,攻入吳國國都,吳國遭此劫難,便一蹶不振。
由盛轉衰,還正式被越國滅亡,夫差愧恨交加,自刎而死。
孫武所夢想的由吳王統一華夏,也就成為泡影。
但孫武的軍事才能,是不用多說的。
70
於是,孫武把自己撰寫的兵法十三篇呈獻給吳王。
要知道,這十三篇兵法,是孫武在隱居之地寫的。
孫武在隱居之地,一邊灌園耕種,一邊寫作兵法,並請伍子胥引薦自己。
終於,孫武完成了十三篇《孫子兵法》的著述……他決定,將此兵書作為覲見闔閭的見麵禮。
這十三篇兵法都論述了什麽內容呢?
第一篇是《計篇》,論述怎樣在開戰之前和戰爭中實行謀劃的問題,並論述謀劃在戰爭中的重要意義。
第二篇是《作戰篇》,論述了速戰速勝的重要性。
第三篇是《謀攻篇》,論述用計謀征服敵人的問題。
第四篇是《開篇》,論述用兵作戰要先為自己創造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等待敵人可以被我戰勝的時機,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第五篇《勢篇》,論述用兵作戰要造成一種可以壓倒敵人的迅猛之勢,並要善於利用這種迅猛之勢。
第六篇《虛實篇》,論述用兵作戰須采用“避實而擊虛”的方針。
第七篇《軍爭篇》,論述如何爭奪製勝的有利條件,使自己掌握作戰主動權的問題。
第八篇《九變篇》,論述將帥指揮作戰應根據各種具體情況靈活機動的處置問題,不要機械死板而招致失敗。
第九篇《行軍篇》,論述行軍作戰中怎樣安置軍隊和判斷敵情問題,還論述了軍隊在各種不同的地形、特殊的地形的處置方法。
第十篇《地形篇》,論述用兵作戰怎樣利用地形以及深入敵國作戰的好處。
第十一篇《九地篇》,論述九種不同作戰地區及其用兵原則,明確提出了突然襲擊的作戰思想。
第十二篇《火攻篇》,論述在戰爭中使用火攻的辦法,條件和原則的問題。
第十三篇《間篇》,論述使用間諜偵察敵情在作戰中的重要意義,並論述了間諜的種類和使用間諜的方法。
十三篇《兵法》,各有側重,見解精到,分析透徹,波瀾起伏。
吳王將孫武所做的十三篇兵法一一看完,感覺兵法頭頭是道,對孫武讚口不絕。
但是話說迴來,身為一國之君,吳王考慮的還是比較周全的。
兵法謀略什麽的的確精彩,但是……
《孫武的兵法》說的頭頭是道,可孫武是否真能夠實用呢?
真的可以用在戰場之上嗎?
還有,怎樣才能證明孫武是一個有真本事的人呢?
他怕孫武是一個紙上談兵的人。
要真是這樣,對他重用那就慘了。
於是吳王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考驗一下孫武。
畢竟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吳王對著孫武說道:“孫武啊,你的兵法我都看過了,寫得很好,使我受益不淺,但不知你是否能將這些理論運用於實戰,你可以試一下指揮隊伍嗎?”
孫武自然明白吳王的意思。
知道這是吳王在考驗自己。
於是迴答說:“當然可以,大王請問”。
吳王又問道:“先生打算用什麽樣的人去演練?”
孫武答:“隨君王的意願,用什麽樣的人都可以,不管他是高貴的還是低賤的,也不論是男的還是女的,都可以,沒有任何限製。”
吳王一聽,覺得有些意思。
便想給孫武出個難題。
吳王便派出他後宮中的美女一百多人,交給孫武操演。
心想:如果你真能將我後宮中的美人練好了,那才是真正有本事。
畢竟這幫後宮美女天天養尊處優的,要是能練好她們,其他的也就隨便了。
孫武這麽聰明的人,當然知道吳王是故意為難他。
他也決定在吳王麵前展露一下自己的才能,他隱居那麽長時間才寫出來的兵法肯定不是白寫的。
於是,他就把這麽多宮女分為左右兩隊,以吳王寵愛的妃子兩人擔任兩隊隊長。
孫武站在指揮台上,認真宣講操練要領。
他問道:“你們都知道自己的前心、左右手和後背嗎?”
宮女們迴答:“知道。”
孫武又解釋說:“向前,就是看前心所對的方向;向左,看左手方向;向右,看右手方向;向後,轉朝背的方向。聽明白了嗎?”
宮女們迴答:“聽明白了。”
安排就緒,孫武便擊鼓發令,然而盡管孫武三令五申,宮女們口中應答,內心卻感到新奇、好玩,她們不聽號令,捧腹大笑,隊形大亂。
在這幫後宮美女眼中,孫武不過一介武夫,想讓她們聽命,根本不存在。
麵對這番景象,孫武一點都不意外。
孫武又說:“是我規定不明確,你們軍令軍法不熟悉,錯在將帥。”
於是再次三令五申,擊鼓發令。
宮女們仍大笑不止。
孫武說:“規定不明確,軍令軍法不熟悉,是將帥之錯,而既然我已反複地說明了,仍不執行命令,那就是隊長的錯了。”
孫武便召集軍吏,根據兵法,要斬兩位隊長。
吳王眼見孫武要殺掉自己的愛姬,急了。
馬上派人傳命說:“我已經知道將軍能用兵了,沒有這兩個美人侍候,寡人吃飯也沒有味道,請將軍不要殺了她們。”
孫武毫不留情地說:“臣既然受命為將,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
孫武執意殺掉了兩位隊長,又重新選定了兩個隊長,繼續練兵。
當孫武再次擊鼓發令時,眾宮女前後左右,進退迴旋,跪爬滾起,全都合乎規矩,陣形十分齊整。
孫武派人向吳王報告:“隊伍已訓練整齊,請吳王來看看!”
吳王剛失去兩個愛妃,痛心不已,不想去看。
其實,這也不是孫武的錯,誰讓他想出用自己的後宮美人給孫武做試驗品的呢?
他本來隻是想試一下孫武是否真的有才,能否重用他,沒想到卻因此而失了兩位愛妃。
真是意外啊!
吳王心裏雖不高興,但也了解到孫武是一位既能著書立說,又能統兵作戰的人,就知道孫武是幫助自己成就霸業的難得的將才。
他也知道什麽事情大,什麽事情小。
在國家大事麵前,後宮問題算什麽。
於是,就封孫武為將軍,令他日夜練兵,準備伐楚。
…………
“哼,要是這個吳王在國家大事麵前不知道輕重,那離亡國也就不遠了。”
“任何事情,都比不上國家大事。”
“如果真因為幾個女子而誤了戰機,一切都晚了。”
…………
吳軍在孫武的嚴格訓練下,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
就在公元前五百一十二年,闔閭、伍了胥和孫武,指揮吳軍攻克了楚的屬國鍾吾國、舒國。
就在這時,闔閭被勝利充昏了頭腦,想要長驅直入攻克楚都郢。
孫武認為這樣做不妥,便進言道:“楚軍是天下的一支勁旅,非舒國和鍾吾國可比,我軍已連滅二國,人疲馬乏,軍資消耗,不如暫且收兵,蓄精養銳,再等良機。”
吳王聽從了孫武的話,感覺有道理,就下令班師。
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孫武的主張,並向吳王獻策說:“我軍雖然人馬疲勞,不宜遠征,不過,我們也可以設法使楚人疲困。”
於是伍子胥與孫武共同商訂了一套擾楚、疲楚的計策,即組成三支勁旅,輪番襲擾楚國。
在第一支軍隊襲擊時,楚國便調集主力迎戰。
但楚軍一出,孫武卻率吳軍撤退了。
當楚軍剛返迴時,吳國派出的第二支襲擾軍隊又開始了行動。
這種車輪式的襲擊戰搞得楚國被動應付,軍隊疲憊不堪,國力也消耗嚴重,致使一些小屬國紛紛叛離,吳國卻在襲擾中大有收獲。
公元前五百零六年,楚國攻打蔡國。
那時,蔡國已經是吳國的附屬小國可。
吳國當然不會不管不問。
於是,闔閭和伍子胥、孫武指揮訓練有素的三萬精兵,乘坐戰船,溯淮而上,直趨蔡國與楚國的交戰。
楚軍見吳軍來勢兇猛,不得不放棄對蔡國的圍攻,收縮部隊,調集主力,以漢水為界,加緊設防,抗擊吳軍的進攻。
不料孫武突然改變了沿淮河進軍的路線,放棄戰船,改從陸路進攻,直插楚國縱深。
伍子胥問孫武:“吳軍習於水性,善於水戰,為何改從陸路進軍呢?”
孫武告訴他說:“用兵作戰,最貴神速,應當走別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個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遲緩,楚軍必然乘機加強防備,那就很難破敵了。”
伍子胥很佩服他能想出這樣的高招。
就這樣,孫武在三萬精兵中選擇了強壯敏捷的三千人做先鋒,披堅執銳,輕裝疾進。
等到了漢水東岸,楚軍迎擊時孫武又領兵後撤,引誘楚軍追擊,三戰三勝。
此後兩軍在柏舉決戰,孫武用先發製人的戰術衝亂了楚軍的陣腳,然後吳王率領主力攻擊圍殲,又大獲全勝。
以後孫武用半渡而擊、乘楚軍用餐時攻擊等靈活戰術打得楚軍毫無還手之力。
因為孫武的神勇指揮,從柏舉之戰到占領楚國國都郢,吳軍隻用了十天的時間,楚王倉皇而逃。
孫武以三萬破楚軍二十萬,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
然而,這時越國乘吳軍伐楚之機進攻吳國,秦國又出兵幫助楚國對付吳軍,這樣,闔閭又不得不引兵返吳。
此後,吳又繼續伐楚,楚為免亡國,將國都由郢遷到都。
公元前四百九十六年,闔閭聽說越王允常去世,新即位的越王勾踐年輕稚弱,越國國內不大穩定,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便不聽孫武等人的勸告,不等準備工作全部就緒,就倉猝出兵,想要擊敗越國。
不料,勾踐整頓隊伍,主動迎戰,兩軍相遇於吳越邊境。
勾踐雖然年輕,卻想出了對付吳軍的妙計,他派死刑犯首先出陣,排成三行,把劍放在脖子上,一個個陳述表演後,自剄於陣前。
吳國士兵不知那是一個個罪犯,居然看得忘了神,傻了眼,越軍乘機發動衝鋒,吳軍倉皇敗退,闔閭也重傷身亡。
孫武和伍子胥整頓軍備,以輔佐夫差完成報仇雪恥大業。
公元前四百九十四年春天,勾踐調集軍隊從水上向吳國進發,夫差率十萬精兵迎戰於夫椒。
在孫武、伍子胥的策劃下,吳軍在夜間布置了許多詐兵,分為兩翼,高舉火把,隻見在黑暗的夜幕中火光連成一片,迅速向越軍陣地移動,殺聲震天,越軍驚恐萬狀,軍心動搖,吳軍乘勢總攻,大敗越軍。
勾踐在吳軍的追擊下帶著五千名甲士跑到會稽山上的一個小城中憑險抵抗,由於吳軍團團包圍,勾踐隻得向吳屈辱求和。
夫差認為勾踐既然敗在了自己手下,就不會再有什麽作為,就不聽伍子胥的勸阻,同意了勾踐的求和要求。
公元前四百八十四年,孫武再次顯露出其傑出的軍事才能,輔佐吳王夫差在艾陵之戰中戰勝齊國,從而使吳國國威大振。
在兩年後的黃池會盟中取代晉國成為霸主。
司馬遷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裏指出:“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孫武雖然幫助吳國建立了霸業,但夫差日漸驕橫,不聽忠言信讒言。
中了勾踐的“美人計”,逼死了對他最為忠心的功臣伍子胥。
至於孫武後來的命運如何,不太清楚。
一種說法是,孫武輔佐吳王夫差建立霸業後,看到自己的好友都被逼死了,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為免遭殺身之禍,遂退隱林泉,重新修改他的兵法去了。
也有一種說法是,他重返齊國,在家鄉隱居授徒。
總之,他的下場還是好的。
事情不出伍子胥所料,越王勾踐屈辱求和後,臥薪嚐膽,立誌報複。
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越國富足,越軍精悍。
後來,越軍乘吳軍主力聚集黃池與中原諸侯盟會、吳國國內兵力空虛之際,發兵襲擊吳國,攻入吳國國都,吳國遭此劫難,便一蹶不振。
由盛轉衰,還正式被越國滅亡,夫差愧恨交加,自刎而死。
孫武所夢想的由吳王統一華夏,也就成為泡影。
但孫武的軍事才能,是不用多說的。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