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瑤上半身側斜了,抱著琵琶,一縷長發垂在身前,嫻雅柔順。
李奕抬眸看向她,雖姿態還是那麽散漫,但目光認真許多。
認識許久,今天的她或許最讓他驚喜。
樂聲起,一手“輪拂”,鏗鏘有力的樂聲破弦而出,宛如敲響的戰鼓,場麵頓時緊張激烈起來,李奕皺眉,心被揪緊了,像是被帶到了肅殺的戰場之上,這個曲子曲調變化多端,氣氛漸漸變得壓抑、恐怖,轉而又進入高潮,一陣淒後複得平靜。
跌宕不止,連人的唿吸都牽掣住了。
李奕緊緊凝眸,慢慢平複變快了的心跳,他看著她,她卻低著頭,專注的撥弦,一曲罷,她仍沒有抬首。
李奕沒有說話,她也沒有說話,四周更是安靜無言。
在這片靜謐中,李奕心頭驀的劃過一片明淨。
接著樂器又被換掉了,這次換來的是古箏。
她臉上的從容又現,嘴角還彎出了淺淺的弧度。
他的眼睛跟著她的手指遊走,心卻好像被她帶著看遍了大好山河,從平靜無波的太湖水,到峭拔明麗的齊雲山。剛剛的激揚而壓抑被磨平,油然而生的是豁然和喟歎。
三首曲子結束了,唐瑤閉上眼睛又睜開,緩緩吐了一口氣,感到有些疲憊。
這三首中第一首和第三首都是這個世界的,第二首是現代舉世聞名的。
於李奕,他聽過的也隻第一首和第三首,“從未這般聽過曲子,也不知《望月明》和《江南》一起演奏,是,如此一場,聽覺盛宴。”他歎一聲氣,道:“奇妙。”
唐瑤微笑的看向他,沒有出聲,怕打斷他在此時此刻徜徉的心境。
太監和宮婢也極有眼色的站在亭外不語。
他們不如皇上懂得多,聽不出這都是什麽曲子,但音樂是最沒有阻隔的藝術,隻要聽得到,就感受得到,他們也為之震撼。
今日有幸在宮中聽集萬千寵愛與一身的貴妃三首名曲,是莫大的榮光,若往後在哪兒說起,都是極有顏麵的。
過了會兒李奕問:“第二首是什麽曲子?”
“《十麵埋伏》”
李奕微微眯了眼,“《十麵埋伏》......”他低頭低笑了聲,“愛妃,不可小覷啊,朕受教了。”
這話唐瑤不敢接,她連忙行禮,道:“皇上謬讚,隻於琴藝上略懂一二,能與皇上解乏,便不辱了所學。”她嘴上這麽說,心裏卻很興奮,誰不喜歡被讚美的,何況她還是用了心思的。
第一首春日悠然,是此刻的景此刻的情,何況李奕本就被朝政搞得煩悶,她當然要用歡快點的曲子,而非激昂的讓他更加煩躁。
而《望月明》這首曲不似別的詠春曲古板,它的轉調很美,也容易成為別的曲子的過度,進入《十麵埋伏》就不那麽突兀了。
《十麵埋伏》是這三首曲子中最適李奕的心境的,他如今在朝中可不就孤立無援?他聽了這首曲子,當然內心震顫。
《江南》,前朝愛國詩人所著,意在歌詠江南,也在歌詠祖國山山水水,大武是他的天下,她預祝他有一日覽盡大武江山。
沒有人可以不花點心思就成為別人的心尖兒寵,她從不覺得她可以什麽都不做就讓李奕甘願做她的裙下之臣,既然她願意一搏,那就拿出本事來,她既不怕花心思,又不怕花功夫。功夫夠了自然好,如果功夫不夠,她也不怕花力氣學,與天鬥與人鬥,與人鬥最其樂無窮。
李奕不是庸才,對《望月明》和《江南》了解到一聽便知,又聽《十麵埋伏》之名便知其意,這三曲從選曲到排序都十分精巧,他一下便懂了她的意思。
這種震撼是從未有過的,且不論她琴藝的高超,隻這三首曲子,便表明她懂他,比朝中那些觀望的大臣們懂他,又用如此婉約巧妙又讓人歎為觀止的方式述說出來,真是......直擊心底,印象深刻。
今日就這三首,她也不多彈。
李奕品到味兒了,也不要求再聽別的,多了俗。
接下來才是原本意義上的玩樂,請宮人蹴鞠博弈之類,李奕拽唐瑤一把,唐瑤猝不及防跌他懷裏,他執酒杯,將酒往她嘴裏送,唐瑤不顧衝撞君顏,拍他一把,把酒盞奪來,瞪他,他卻隻是笑。
站到李奕的坐榻後德祥抬了下眸,道:“張公公拜見。”
李奕笑意散盡,麵無表情,側了下頭。
唐瑤猛地站起身,驚得手中的酒盞摔到地下,張公公?太後身邊的張全?
絲竹曲樂宮人嬉樂的聲音戛然而止。
張全低眉順耳,眼瞥了落在唐貴妃繡花鞋邊的酒盞一眼,鼻尖似乎從酒氣裏嗅到了桃花香。
張全向李奕行禮問安,唐瑤連忙道:“張公公來的巧,宮中許久不曾這麽熱鬧,公公得眼福。”她當然也不會在太後的大太監麵前擺架子。
張全在宮中的地位可與德祥一比,先帝當權時,德祥高他一頭,而現在太後權勢蓋過李奕,他甚至比德祥還有臉麵,他在宮中從來都是倨傲的,但在李奕麵前不敢放肆,也不敢承唐貴妃的好言,便道:“貴妃娘娘雅興,李全賤奴,不過是來傳太後娘娘話的。”
李奕起身,“太後讓你傳什麽話給朕?”
張全彎腰避首不敢麵聖,“太後娘娘說,讓皇上過去一趟。”
作者有話要說: 這是架空朝代,出現的各種名稱都是情節需要,和現代及古代史不同。
第6章 皇上更艱難
“讓”這個字用的不客氣,全天下的人見天下之主都得用請,即使是太後也不例外,可她卻用了讓。
唐瑤都聽的出這其中的差異,她想太後不給李奕麵子,張全這麽個八麵玲瓏的太監也不至於沒這點圓滑,卻照搬照說了,怕李奕今日沒臨朝,惹怒太後她老人家了。
李奕沒生氣,隻淡淡道:“你去迴稟母後,朕稍後就到。”
“是。”張全退下,迴興慶宮複命。
李奕轉過身,換上笑臉,捏了捏唐瑤的嫩臉蛋子,道:“愛妃等候片刻,朕過會兒再來。”
唐瑤心說,你自己保重,麵上還笑道:“臣妾恭送皇上。”
李奕揚聲,對被打斷的宮女太監道:“都繼續,不許停。”
李奕轉身,臉又變得陰冷,離開冰泉宮。
等他離開後,唐瑤迴過頭道:“都繼續吧繼續吧。”但這一變故後,也沒人再有心討好貴人,也沒人再有心玩看。
唐瑤想,她怕是要替李奕背一世妖妃罵名了,等他發達了,別忘了她的衝鋒陷陣之情啊。
......
寧聖宮,正殿偏室,對著門的一麵牆隔出一個小室,前是亮黃色的幔子和簾子,兩側簾子被綁帶係住,露出小室裏供著的金佛,金佛前方桌上擺了經書和香爐。臨窗是三麵頂牆的臥榻,用的紫檀簧梨花木,上置厚厚的坐墊,小條褥子坐靠背,上有一方案幾。
衣著莊重的婦人坐在茶幾一側,端起茶盞抿了口茶。
李奕進門,臉上是盈盈笑意,“兒臣給母後請安,母後尋兒臣,所為何事?”他語氣輕鬆散漫,完全不似有背負的君王,也不知自己惹怒了太後般,像一個紈絝貴公子,在自己母親麵前戲言討寵。
他餘光中看見另一個人,瞥過去,隻一眼就收迴,像是什麽都沒看見一樣,坐到和太後相鄰的案幾的另一側。
皇後本對上了他的目光,可他對她熟視無睹,皇後握了握拳,氣不打一處來,可眼裏的笑和嘴角的弧度沒減一分。
太後可能清楚李奕是什麽人,也可能不清楚,她至始至終板著臉,晾了李奕片刻後才笑道,“自皇上臨朝,既要煩擾朝政,又要兼顧學業,操勞繁忙,母後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平白便不敢喚你過來,怕打攪了你,這一晃而過,忽的便發現,咱們母子倆已經很久沒麵對麵的談過心了。”
“母後說的哪裏話,母後若想兒臣,隻需派人說一聲,兒臣當即前來,隻怕母後嫌兒臣叨擾。”
“嗬嗬,母後怎麽會嫌你叨擾?你是母後懷胎十月所生,對天下來說,你是大武的皇帝,對母後來說,你不僅是大武的皇帝,還是母後的兒子。”
皇後前世見過這兩人鬧得生死不見,此刻看這一幕,像看戲一樣,她暗自發覺,即使重生一迴,自己和這倆人精比,依然不夠看。
寒暄過後,太後漸漸切入正題,“今日百官覲見,皇上不曾臨朝,可是身體不適?張太醫一直為本宮請脈,醫術精湛,今日正好在此,不如為皇上把把?”
一句話拐幾道彎,不過是怕正麵碰撞,鬧得大家不好看,李奕懂這個理,願意和她虛與,“今日醒來倍覺疲乏,已讓太醫把過,說是無大礙,休息幾日即可。”
“那就好,皇上雖年輕,但龍體貴重,切不可不把身體當迴事。”她飲了口茶,道:“也,莫要貪歡。”
李奕低下頭,像是被說尷尬了一樣,斂聲道:“讓母後擔憂。”眸子依然是幽深清亮的。
太後:“現在可好些了?”
“好些了。”
“那便與皇上說說今日朝中之事可好?”
“母後請講。”
“吏部侍郎呂明河大人的母親年事已高,身邊需人照料,呂大人今日請辭,欲歸鄉奉養。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呂大人赤子之心,孝感動天,哀家怎能不應?”
李奕:“是。”所料不假,沒他朝照樣上。
不過她突然提起這事,必有所圖,官位空缺,得再找人補上。
不過是要官的罷了,吏部侍郎,又貴又肥,不知道要便宜了哪位寧家子孫。李奕心中嗤笑,好心情消失殆盡,麵上卻還掛著笑,道:“呂大人孝義為先,朕倍受感動,隻忠孝不能兩全。呂大人克己奉公,為國為民,他若辭官,我大武朝廷,又少一位英才。”
太後接道:“吏部管官吏任免、考課,侍郎之位重中之重,不可空缺。”
李奕:“母後說的是。”
太後又端起茶盞飲了一口,“不知皇上心中可有人選。”
李奕:“不曾料想呂大人辭官這麽突然。”他搖頭。
太後沒有說話。
李奕:“魏鐸在吏部已有三年,素聽說他有才學,不若先讓魏鐸領侍郎一職,待有合適人選再做打算。”
太後搖了搖頭,“魏鐸雖有才學,但太過年輕,氣焰旺盛,恃才傲物,得罪了不少官員,此人還需磨煉,怕擔不得侍郎一職。”
“母後說的是。”
“薑維如何?”
“去年將他從益州調任迴京,他還說他不願做京官,願意在地方為百姓謀福,早晚還是要將他調離的。”
李奕嗬一聲,宛若自嘲道:“如此說來,我大武竟竟挑不出一個侍郎來。”
太後又飲了口茶,道:“皇上忘了,還有一個人選。”
李奕:“哦?母後請講。”
太後看了眼一旁端坐的皇後,“詩歆跟了你幾年了,成日裏侍奉,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皇後坐直了身體。
李奕笑笑,“嗯。”
太後:“她兄長不長進,可看在她盡心服侍你的份上,賞文旭個侍郎當當吧,日後說起,皇後臉上也有光。”
寧文旭,寧國舅爺的大兒子,庸人一個,做官全靠蒙蔭。
李奕:“文旭兄啊......”
李奕心裏氣瘋了,嘴裏反道:“母後不說朕都沒想起,文旭兄為人忠厚,卻一直不得用,朕心有愧疚,正好!便將其調任侍郎一職。”寧文旭一點也不忠厚,他都沒詞誇他。
太後點了點頭,終於露出笑意,又端起杯淺飲,杯見底,宮婢奉茶。
寧文旭是皇後寧詩歆的哥哥,他被賞官,不管皇後心裏高不高興,都不能沒點謝意,她將宮婢手中的茶壺接過,親自為太後和皇上斟茶,口中道:“哥哥無能,卻受此大賞,臣妾多謝皇上抬愛。”
李奕抬眸看向她,雖姿態還是那麽散漫,但目光認真許多。
認識許久,今天的她或許最讓他驚喜。
樂聲起,一手“輪拂”,鏗鏘有力的樂聲破弦而出,宛如敲響的戰鼓,場麵頓時緊張激烈起來,李奕皺眉,心被揪緊了,像是被帶到了肅殺的戰場之上,這個曲子曲調變化多端,氣氛漸漸變得壓抑、恐怖,轉而又進入高潮,一陣淒後複得平靜。
跌宕不止,連人的唿吸都牽掣住了。
李奕緊緊凝眸,慢慢平複變快了的心跳,他看著她,她卻低著頭,專注的撥弦,一曲罷,她仍沒有抬首。
李奕沒有說話,她也沒有說話,四周更是安靜無言。
在這片靜謐中,李奕心頭驀的劃過一片明淨。
接著樂器又被換掉了,這次換來的是古箏。
她臉上的從容又現,嘴角還彎出了淺淺的弧度。
他的眼睛跟著她的手指遊走,心卻好像被她帶著看遍了大好山河,從平靜無波的太湖水,到峭拔明麗的齊雲山。剛剛的激揚而壓抑被磨平,油然而生的是豁然和喟歎。
三首曲子結束了,唐瑤閉上眼睛又睜開,緩緩吐了一口氣,感到有些疲憊。
這三首中第一首和第三首都是這個世界的,第二首是現代舉世聞名的。
於李奕,他聽過的也隻第一首和第三首,“從未這般聽過曲子,也不知《望月明》和《江南》一起演奏,是,如此一場,聽覺盛宴。”他歎一聲氣,道:“奇妙。”
唐瑤微笑的看向他,沒有出聲,怕打斷他在此時此刻徜徉的心境。
太監和宮婢也極有眼色的站在亭外不語。
他們不如皇上懂得多,聽不出這都是什麽曲子,但音樂是最沒有阻隔的藝術,隻要聽得到,就感受得到,他們也為之震撼。
今日有幸在宮中聽集萬千寵愛與一身的貴妃三首名曲,是莫大的榮光,若往後在哪兒說起,都是極有顏麵的。
過了會兒李奕問:“第二首是什麽曲子?”
“《十麵埋伏》”
李奕微微眯了眼,“《十麵埋伏》......”他低頭低笑了聲,“愛妃,不可小覷啊,朕受教了。”
這話唐瑤不敢接,她連忙行禮,道:“皇上謬讚,隻於琴藝上略懂一二,能與皇上解乏,便不辱了所學。”她嘴上這麽說,心裏卻很興奮,誰不喜歡被讚美的,何況她還是用了心思的。
第一首春日悠然,是此刻的景此刻的情,何況李奕本就被朝政搞得煩悶,她當然要用歡快點的曲子,而非激昂的讓他更加煩躁。
而《望月明》這首曲不似別的詠春曲古板,它的轉調很美,也容易成為別的曲子的過度,進入《十麵埋伏》就不那麽突兀了。
《十麵埋伏》是這三首曲子中最適李奕的心境的,他如今在朝中可不就孤立無援?他聽了這首曲子,當然內心震顫。
《江南》,前朝愛國詩人所著,意在歌詠江南,也在歌詠祖國山山水水,大武是他的天下,她預祝他有一日覽盡大武江山。
沒有人可以不花點心思就成為別人的心尖兒寵,她從不覺得她可以什麽都不做就讓李奕甘願做她的裙下之臣,既然她願意一搏,那就拿出本事來,她既不怕花心思,又不怕花功夫。功夫夠了自然好,如果功夫不夠,她也不怕花力氣學,與天鬥與人鬥,與人鬥最其樂無窮。
李奕不是庸才,對《望月明》和《江南》了解到一聽便知,又聽《十麵埋伏》之名便知其意,這三曲從選曲到排序都十分精巧,他一下便懂了她的意思。
這種震撼是從未有過的,且不論她琴藝的高超,隻這三首曲子,便表明她懂他,比朝中那些觀望的大臣們懂他,又用如此婉約巧妙又讓人歎為觀止的方式述說出來,真是......直擊心底,印象深刻。
今日就這三首,她也不多彈。
李奕品到味兒了,也不要求再聽別的,多了俗。
接下來才是原本意義上的玩樂,請宮人蹴鞠博弈之類,李奕拽唐瑤一把,唐瑤猝不及防跌他懷裏,他執酒杯,將酒往她嘴裏送,唐瑤不顧衝撞君顏,拍他一把,把酒盞奪來,瞪他,他卻隻是笑。
站到李奕的坐榻後德祥抬了下眸,道:“張公公拜見。”
李奕笑意散盡,麵無表情,側了下頭。
唐瑤猛地站起身,驚得手中的酒盞摔到地下,張公公?太後身邊的張全?
絲竹曲樂宮人嬉樂的聲音戛然而止。
張全低眉順耳,眼瞥了落在唐貴妃繡花鞋邊的酒盞一眼,鼻尖似乎從酒氣裏嗅到了桃花香。
張全向李奕行禮問安,唐瑤連忙道:“張公公來的巧,宮中許久不曾這麽熱鬧,公公得眼福。”她當然也不會在太後的大太監麵前擺架子。
張全在宮中的地位可與德祥一比,先帝當權時,德祥高他一頭,而現在太後權勢蓋過李奕,他甚至比德祥還有臉麵,他在宮中從來都是倨傲的,但在李奕麵前不敢放肆,也不敢承唐貴妃的好言,便道:“貴妃娘娘雅興,李全賤奴,不過是來傳太後娘娘話的。”
李奕起身,“太後讓你傳什麽話給朕?”
張全彎腰避首不敢麵聖,“太後娘娘說,讓皇上過去一趟。”
作者有話要說: 這是架空朝代,出現的各種名稱都是情節需要,和現代及古代史不同。
第6章 皇上更艱難
“讓”這個字用的不客氣,全天下的人見天下之主都得用請,即使是太後也不例外,可她卻用了讓。
唐瑤都聽的出這其中的差異,她想太後不給李奕麵子,張全這麽個八麵玲瓏的太監也不至於沒這點圓滑,卻照搬照說了,怕李奕今日沒臨朝,惹怒太後她老人家了。
李奕沒生氣,隻淡淡道:“你去迴稟母後,朕稍後就到。”
“是。”張全退下,迴興慶宮複命。
李奕轉過身,換上笑臉,捏了捏唐瑤的嫩臉蛋子,道:“愛妃等候片刻,朕過會兒再來。”
唐瑤心說,你自己保重,麵上還笑道:“臣妾恭送皇上。”
李奕揚聲,對被打斷的宮女太監道:“都繼續,不許停。”
李奕轉身,臉又變得陰冷,離開冰泉宮。
等他離開後,唐瑤迴過頭道:“都繼續吧繼續吧。”但這一變故後,也沒人再有心討好貴人,也沒人再有心玩看。
唐瑤想,她怕是要替李奕背一世妖妃罵名了,等他發達了,別忘了她的衝鋒陷陣之情啊。
......
寧聖宮,正殿偏室,對著門的一麵牆隔出一個小室,前是亮黃色的幔子和簾子,兩側簾子被綁帶係住,露出小室裏供著的金佛,金佛前方桌上擺了經書和香爐。臨窗是三麵頂牆的臥榻,用的紫檀簧梨花木,上置厚厚的坐墊,小條褥子坐靠背,上有一方案幾。
衣著莊重的婦人坐在茶幾一側,端起茶盞抿了口茶。
李奕進門,臉上是盈盈笑意,“兒臣給母後請安,母後尋兒臣,所為何事?”他語氣輕鬆散漫,完全不似有背負的君王,也不知自己惹怒了太後般,像一個紈絝貴公子,在自己母親麵前戲言討寵。
他餘光中看見另一個人,瞥過去,隻一眼就收迴,像是什麽都沒看見一樣,坐到和太後相鄰的案幾的另一側。
皇後本對上了他的目光,可他對她熟視無睹,皇後握了握拳,氣不打一處來,可眼裏的笑和嘴角的弧度沒減一分。
太後可能清楚李奕是什麽人,也可能不清楚,她至始至終板著臉,晾了李奕片刻後才笑道,“自皇上臨朝,既要煩擾朝政,又要兼顧學業,操勞繁忙,母後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平白便不敢喚你過來,怕打攪了你,這一晃而過,忽的便發現,咱們母子倆已經很久沒麵對麵的談過心了。”
“母後說的哪裏話,母後若想兒臣,隻需派人說一聲,兒臣當即前來,隻怕母後嫌兒臣叨擾。”
“嗬嗬,母後怎麽會嫌你叨擾?你是母後懷胎十月所生,對天下來說,你是大武的皇帝,對母後來說,你不僅是大武的皇帝,還是母後的兒子。”
皇後前世見過這兩人鬧得生死不見,此刻看這一幕,像看戲一樣,她暗自發覺,即使重生一迴,自己和這倆人精比,依然不夠看。
寒暄過後,太後漸漸切入正題,“今日百官覲見,皇上不曾臨朝,可是身體不適?張太醫一直為本宮請脈,醫術精湛,今日正好在此,不如為皇上把把?”
一句話拐幾道彎,不過是怕正麵碰撞,鬧得大家不好看,李奕懂這個理,願意和她虛與,“今日醒來倍覺疲乏,已讓太醫把過,說是無大礙,休息幾日即可。”
“那就好,皇上雖年輕,但龍體貴重,切不可不把身體當迴事。”她飲了口茶,道:“也,莫要貪歡。”
李奕低下頭,像是被說尷尬了一樣,斂聲道:“讓母後擔憂。”眸子依然是幽深清亮的。
太後:“現在可好些了?”
“好些了。”
“那便與皇上說說今日朝中之事可好?”
“母後請講。”
“吏部侍郎呂明河大人的母親年事已高,身邊需人照料,呂大人今日請辭,欲歸鄉奉養。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呂大人赤子之心,孝感動天,哀家怎能不應?”
李奕:“是。”所料不假,沒他朝照樣上。
不過她突然提起這事,必有所圖,官位空缺,得再找人補上。
不過是要官的罷了,吏部侍郎,又貴又肥,不知道要便宜了哪位寧家子孫。李奕心中嗤笑,好心情消失殆盡,麵上卻還掛著笑,道:“呂大人孝義為先,朕倍受感動,隻忠孝不能兩全。呂大人克己奉公,為國為民,他若辭官,我大武朝廷,又少一位英才。”
太後接道:“吏部管官吏任免、考課,侍郎之位重中之重,不可空缺。”
李奕:“母後說的是。”
太後又端起茶盞飲了一口,“不知皇上心中可有人選。”
李奕:“不曾料想呂大人辭官這麽突然。”他搖頭。
太後沒有說話。
李奕:“魏鐸在吏部已有三年,素聽說他有才學,不若先讓魏鐸領侍郎一職,待有合適人選再做打算。”
太後搖了搖頭,“魏鐸雖有才學,但太過年輕,氣焰旺盛,恃才傲物,得罪了不少官員,此人還需磨煉,怕擔不得侍郎一職。”
“母後說的是。”
“薑維如何?”
“去年將他從益州調任迴京,他還說他不願做京官,願意在地方為百姓謀福,早晚還是要將他調離的。”
李奕嗬一聲,宛若自嘲道:“如此說來,我大武竟竟挑不出一個侍郎來。”
太後又飲了口茶,道:“皇上忘了,還有一個人選。”
李奕:“哦?母後請講。”
太後看了眼一旁端坐的皇後,“詩歆跟了你幾年了,成日裏侍奉,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皇後坐直了身體。
李奕笑笑,“嗯。”
太後:“她兄長不長進,可看在她盡心服侍你的份上,賞文旭個侍郎當當吧,日後說起,皇後臉上也有光。”
寧文旭,寧國舅爺的大兒子,庸人一個,做官全靠蒙蔭。
李奕:“文旭兄啊......”
李奕心裏氣瘋了,嘴裏反道:“母後不說朕都沒想起,文旭兄為人忠厚,卻一直不得用,朕心有愧疚,正好!便將其調任侍郎一職。”寧文旭一點也不忠厚,他都沒詞誇他。
太後點了點頭,終於露出笑意,又端起杯淺飲,杯見底,宮婢奉茶。
寧文旭是皇後寧詩歆的哥哥,他被賞官,不管皇後心裏高不高興,都不能沒點謝意,她將宮婢手中的茶壺接過,親自為太後和皇上斟茶,口中道:“哥哥無能,卻受此大賞,臣妾多謝皇上抬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