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好好吃,我今天得去一趟農場,不能讓方和明這樣下去,這不是胡來嘛。”別看剛才趙曼樂嗬嗬的在做菜,心裏還是記掛著這事兒,方和明實在是冒進派,太急功近利了。
“媽媽你又要去農場?”大娃站起來:“不是說今天在家裏嗎?”
孩子們就是這樣,哪怕媽媽在家不陪著他們玩,他們還是想要跟媽媽一起在家。
“媽媽今天有事情要做,所以要去一趟農場,你跟弟弟們在家裏玩,可以打雪仗,但是不可以拿著雪球往人身上塞,你得看著二娃,還有三娃也別摔了,小孩子怕冷,三娃你最好別出去。”趙曼說道。
“媽媽,我哪有那麽淘氣,我才不會拿著雪球往人衣服裏麵塞呢。”二娃表示抗議,我在你眼裏是這樣的二娃嗎?
趙曼心說抱歉,你在我心目中可是最淘氣的孩子呢。
倒是三娃,平常乖乖的很聽話,可南方孩子沒見過這麽大的雪,他也想跟哥哥們出去玩,他拍拍小手,攤開在媽媽麵前給她看:“媽媽,我手不冷,我可以玩堆雪人嗎?”
好嘛,都說小孩子身上有一團火,這三娃現在就是個小火球,衣服穿多了出去跑上一陣還要冒汗,再加上身上又穿著用羊毛衫,比普通線織的毛衣暖和不知道多少,因此這個冬天,孩子們身上穿的棉襖就隻有一件,並不像其
他家裏的孩子一樣,裹得跟棉球一樣。
當然,有些愛嚼舌根子的女人就會說你看這後媽就是不一樣,都不給孩子穿暖和。
“好的,三娃可以玩堆雪人,但是不能玩太久,小手手雖然現在不冷,等會兒摸了雪就冷了。”趙曼說:“二娃你帶著弟弟。”
二娃蹭的一下站起來:“怎麽又是我帶弟弟。”
趙曼指著大娃說:“要不你收拾,大娃帶弟弟,你們得分工,想吃幹淨抹完嘴就出去玩,這種事情在我們家想都別想。”
不僅在韓家想都別想,隔壁三妮子最近也被逼著做家務活了。
以前孫來娣是慣著這孩子,什麽都舍不得讓她做,可看見隔壁家三個皮小子都能幫媽媽忙了,現在也會逼著三妮子做家務,先是掃地洗碗,再就是洗衣裳。
大妮跟二妮以前雖然不會說媽媽過於疼愛妹妹,但是她們都是從五歲開始給家裏做家務,就三妮子養到了快八歲,還十指不沾陽春水。
現在管了家裏家務活的三妮子,總算是沒有之前那麽皮,看起來也規矩多了。
韓景瑜見攔不住她,起身對孩子們說:“吃完把碗筷收拾一下,我跟你媽媽出去一趟,弟弟要是吃的太慢給他喂一下,天涼吃了冷的東西不太好。”
二娃從上次感冒了以後,就乖了很多,再也不隨隨便便跑出去玩,有時候去隔壁家,還要跑迴來跟家裏匯報一下。
韓景瑜開車,帶著趙曼來到了農場,果然見到了沿路都有人揮著鋤頭挖水渠,工程量還挺大的,以往農忙都沒有見到這麽多人。
還有一些人,在忙著收白菜跟蘿卜,這些菜到時候要運到城裏去。
外麵還在下著鵝毛大雪,這些農工也好,知青也罷,手上都開始泛紅,再繼續幹下去,就要起凍瘡了。
而方和明自己也沒有閑著,他也身先士卒的在地裏,拿著大喇叭喊口號呢。
“累不累,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
“方場長,方場長,你停一停。”趙曼從車上下來,一下來就感覺到咧咧寒風。
這方和明也是厲害,臉上包個雷鋒帽,手上戴著大手套,可工人們隻能帶棉紗手套,更多的人沒有手套,他們要在這麽寒冷的時候幹活,總要給人
適當的裝備,充足的休息時間,避免最惡劣的自然環境。
畢竟這些人隻是普通農民,跟軍人的體質和年齡,還是有本質性的區別的。
就說四十幾歲的農工,和剛剛十幾歲的小姑娘,怎麽跟當兵的比體力?
“小趙阿姨。”田有利認識趙曼,知道這是二娃的後媽,跑過來給她打招唿。
“是田有利啊,你怎麽在地頭,你爸媽呢?”趙曼見這孩子,不過比大娃二娃大不了多少,臉上,手上都起了凍瘡,一張小臉紅撲撲的。
田有利說:“每家每戶都要出兩個人來挖地,我媽凍生病了,今天歸我來,小隊長看我人小就沒讓我挖地,讓我跟其他孩子一起抬土呢。”
說著指著地裏的一筐子土,旁邊也是一個跟他差不多大的孩子,那孩子臉上都是髒的,一雙黑黝黝的大眼睛看著倍兒亮。
地裏的農工們、知青們幹著地裏的活,時不時有人磨洋工,就會有領頭的過來督促人快點幹活,不許偷懶雲雲。
趙曼皺了皺眉,這幅場景似曾相識。
“那你們都來幹活了?”
“幹活管飯,而且都是大饅頭,還有菜肉湯,還記工分,我媽說家裏那麽多人口,多去兩口多勻幾口飯給家裏人,所以我跟我爸就一起來了。”田有利這孩子看著虎,但也隻是一個十歲不到的孩子,這麽小的孩子竟然要為了給家裏省口糧,零下十幾度的天氣來這裏抬土。
這方和明還可以嘛,大白菜的菜湯裏麵加點肉片子,裏麵有少許肉香味,總比清湯寡水的菜湯好得多,再加上大白饅頭,難怪那麽多人跟喪屍一樣,麵無表情不帶情感的在這裏幹活,但卻絲毫沒有怨言。
趙曼抬眼看去,水渠已經有了些許雛形,隻是現在的河水水位低,水麵結凍,沒有辦法流過來。
如果深度繼續往下,河水就能從主流那邊倒灌,在半道上打個彎,往農場方向走。
“小趙阿姨,我要去幹活了,不然等會兒小隊長看見了要扣我工分的。”田有利看了旁邊的小孩一眼,馬上又跑迴去抬土去了。
“這是怎麽迴事,這麽小的小孩子也跑來上工?”韓景瑜蹙眉說:“這個方和明是不打算給人留活路了嗎,挖這麽深這麽寬的
水渠,等到春汛來了以後,河水都會引到這邊來的,夏天還好,到了秋冬天河水幹涸的時候還要往這裏引水,下遊的地方怎麽辦?”
“搶功勞唄,今年下半年牧區多了一成收益,加上我們要翻新幾十年的舊體製,我找市裏麵批了十幾萬塊錢的經費,方和明也想找市裏麵,但是資源有限,他沒有拿到太多,不多也有好幾萬吧就是比我們少。”說道這個趙曼驕傲極了。
她現在也是一個小富婆。
以前朱秀英就以年產量幾千噸糧食的八大農場為榮,但現在看來,能夠每天給市裏麵提供幾百斤奶片,能夠一口氣給市裏麵上交了幾萬頭牲口的新區牧場才是今年最大的贏家。
一頭羊一百八十斤,純肉大概一百二十斤,一斤肉就算七毛錢,一頭羊算價錢就能賣到八十四。
一頭黃牛六百斤,純肉大概是二百一十斤,一斤肉算七毛錢,一頭牛大概能賣到一百五。
五六萬頭牛羊,就是幾百萬的收入,市裏麵當然願意給趙曼批大價錢引進新品種了。
至於趙曼提出來的,讓八大農場配合著給提供豆粕跟秸稈的事,市裏麵也下了批文要方和明給重點配合。
這要是旁的單位也好,但方和明一貫看不起像趙曼這種沒有文化的主,被她強壓一頭的事情,他遲早要找迴來場子的。
方和明恨恨的想,他一定不會落在趙曼這種人後頭。
“小趙同誌,你來這裏怎麽也不提前說一聲,剛好我們這裏再趕工修渠,我也沒有時間招待你了。”種田狂人方和明的眼裏沒有男女之分,能幹活的人不分男女。
好吧,現在趙曼明白自己為什麽覺得眼前這些人覺得眼熟了,這不是古代服徭役的畫麵?
一群群的徭役,一個個的監工,方和明就是那個監工頭子。
比古代好的就是,他至少還給人家提供了帶油水的飯食,和工分。
新時代的新監工也有新氣象嘛。
這位小趙同誌嘛,在他眼裏屬於投機取巧那一類人,不是搞了個農場改革,又搞了個奶片,一下子就把市裏麵的目光吸引到了牧區去了,結果明年市裏麵的投資計劃裏麵,牧區就占了頭一號,市裏麵給批準的投入資金也最多。
當然
,市裏在評估利潤的時候,牧區也是排在第一位的,誰叫人家占了最好的天然牧場,占據了最肥美的一塊土地了。
方和明一直想引進長絨棉,奈何沒有資金,可是隻要挖通了這條水渠,引流水到了鹽堿地,到時候開荒更多的土地,他就有足夠好的業績,去跟市裏麵要資金,要土地,要人
照他說嘛,食物才是萬物之本,提供肉類跟蛋白質的牧區,應該要排在他八大農場後麵嘛。
如果有水渠,以後新區最好的地方到底是誰的,還很難說呢。
“方場長,我有事情找你。”趙曼快步往前麵走過來。
“是不是問秸稈跟豆粕的事情,你找我的倉管就好了呀,你要多少我就給你批了多少,我可沒有少你的東西。”種田達人方和明說道。
是沒有少東西,趙曼心說,農場今年出的豆子都在農場的加工廠給加工成了豆油,給市裏麵交出去的是成品,這豆粕就要找農場去拿,方和明雖然沒有在豆粕跟秸稈上麵做文章,可她發現,剩餘不少豆粕,都讓農場給扣下來了。
豆粕能做什麽用,當飼料給牲口吃是最好的,除了牛羊,還有豬能夠吃,這方和明自己養豬幹啥,還不是籠絡人心唄。
難道方和明還有什麽見不得人的事情沒有說出來不成?
“方場長,我來這裏不是專門問你要豆粕來的,聽說你們在挖水渠,我就過來看一下。”
趙曼從來不會因為別人憋屈自己,方和明現在做的事情別人看不明白,可她和韓景瑜能清清楚楚看明白,北方的河流水就那麽多,這一條河流滋潤著上千裏的土地,一直要流淌到北冰洋,這是一個完整的生態鏈和生態係統,如果因為認為要種植,要灌溉,影響到了下遊的生態鏈,造成的影響,誰能夠負責。
誰敢幹這種事,就是曆史的罪人。
“趙場長來這裏不僅僅是為了看個熱鬧吧?”方和明的笑容裏麵帶著冷漠和疏離。
他此刻要幹的事情是一件大事情。
新區這一帶隻有少量的綠洲,然後再遠一點才是草原,一片草原綿延上百裏,可惜最遠的地方不通路,即便是趙曼上班,也很少開車深入到草原的腹地。
這樣一來,連機械化都很
難去到的地方,是很難進行大麵積的種植工作。
方和明在研究過這一帶的土壤和交通環境以後,放棄了要在草原上種田的想法,隻能找別處了。
那麽現在新區能夠種植的,隻有在現在僅有的這一小片綠洲上,以及綠洲附近改良過的鹽堿地。
但當時部隊改造的鹽堿地也有限,現在基本上都已經讓幾個農場給瓜分完了,沿著河流這一端,大大小小有四五個農場,隻是其他的農場沒有八大農場這麽大的規模。
現在方和明想要再開發土地,就必須改良鹽堿地,使鹽堿地能夠達到種植的標準。
而他來到新區以後,發現這一帶很少下雨,要想改造鹽堿地沒有雨水衝刷怎麽行,最後他隻能想一個辦法,引河水澆灌鹽堿地,再修排堿溝把土壤中的地下堿水給排出去,從而減少土壤中的含堿量。
想種地增產的初衷是好的,他來到新區以後,吃了不少苦,最後還沒落下什麽好,今年糧食是增產了,最後新區冠軍的頭銜還落在了牧區頭上,他因此越發願意督促自己奮發圖強,跟農工們同吃同住,增加成本提高農民們的夥食,以達到提高農工們積極性的目的,開始修起來這條前人沒有修建過的水渠。
在方和明的認知裏,種地就少不了水,等到春汛水大了起來,到時候就可以澆灌鹽堿地,他立誌在自己的任上,要讓新區多一萬畝的耕地。
但是他畢竟是從東北過來的,並不熟悉新區的地形地貌,不知道新區以外的地形地貌,一下子就犯了冒進主義的錯誤。
所以趙曼就笑了笑,指著河水下遊的地方,跟他說道:“你知道下遊有多少土地嗎?”、
方和明:
他還真不知道。
但是趙曼知道,這個世界跟她生活的世界相差無幾,她曾經在飛機上見過這條河流,自東向西流淌,經過的地方都是一片片的綠洲、草原,直到河水減少,流成暗河,在更北端的卡斯附近的濕地一帶,漸漸有暗河跟湖泊裏麵的水湧入到河裏,形成一股強大的水流,從最北端灌入俄羅斯,又形成暗河,灌入到北冰洋。
如果這條暗河在這裏就截了流,後麵的土壤因為沒有水份就會逐漸沙化,而沙化起來
是一個愈演愈烈的過程,就會影響到北冰洋的水含量。
一旦北冰洋的水含量減少,將會影響到整個蒙古高原的水汽含量,會導致大麵積的沙化。
要是蒙古高原沙化了
當然這些是種田小能手方和明想不到的,以他優秀的種田頭腦,滿腦子都是如何讓糧食增產,如何生長出來纖維度更長棉花。
當然這確實是好事。
就是這人吧,應該換一個思維模式種種田了。
趙曼指著遠方,對方和明說:“你看,看看遠處是什麽?”
第70章
“媽媽你又要去農場?”大娃站起來:“不是說今天在家裏嗎?”
孩子們就是這樣,哪怕媽媽在家不陪著他們玩,他們還是想要跟媽媽一起在家。
“媽媽今天有事情要做,所以要去一趟農場,你跟弟弟們在家裏玩,可以打雪仗,但是不可以拿著雪球往人身上塞,你得看著二娃,還有三娃也別摔了,小孩子怕冷,三娃你最好別出去。”趙曼說道。
“媽媽,我哪有那麽淘氣,我才不會拿著雪球往人衣服裏麵塞呢。”二娃表示抗議,我在你眼裏是這樣的二娃嗎?
趙曼心說抱歉,你在我心目中可是最淘氣的孩子呢。
倒是三娃,平常乖乖的很聽話,可南方孩子沒見過這麽大的雪,他也想跟哥哥們出去玩,他拍拍小手,攤開在媽媽麵前給她看:“媽媽,我手不冷,我可以玩堆雪人嗎?”
好嘛,都說小孩子身上有一團火,這三娃現在就是個小火球,衣服穿多了出去跑上一陣還要冒汗,再加上身上又穿著用羊毛衫,比普通線織的毛衣暖和不知道多少,因此這個冬天,孩子們身上穿的棉襖就隻有一件,並不像其
他家裏的孩子一樣,裹得跟棉球一樣。
當然,有些愛嚼舌根子的女人就會說你看這後媽就是不一樣,都不給孩子穿暖和。
“好的,三娃可以玩堆雪人,但是不能玩太久,小手手雖然現在不冷,等會兒摸了雪就冷了。”趙曼說:“二娃你帶著弟弟。”
二娃蹭的一下站起來:“怎麽又是我帶弟弟。”
趙曼指著大娃說:“要不你收拾,大娃帶弟弟,你們得分工,想吃幹淨抹完嘴就出去玩,這種事情在我們家想都別想。”
不僅在韓家想都別想,隔壁三妮子最近也被逼著做家務活了。
以前孫來娣是慣著這孩子,什麽都舍不得讓她做,可看見隔壁家三個皮小子都能幫媽媽忙了,現在也會逼著三妮子做家務,先是掃地洗碗,再就是洗衣裳。
大妮跟二妮以前雖然不會說媽媽過於疼愛妹妹,但是她們都是從五歲開始給家裏做家務,就三妮子養到了快八歲,還十指不沾陽春水。
現在管了家裏家務活的三妮子,總算是沒有之前那麽皮,看起來也規矩多了。
韓景瑜見攔不住她,起身對孩子們說:“吃完把碗筷收拾一下,我跟你媽媽出去一趟,弟弟要是吃的太慢給他喂一下,天涼吃了冷的東西不太好。”
二娃從上次感冒了以後,就乖了很多,再也不隨隨便便跑出去玩,有時候去隔壁家,還要跑迴來跟家裏匯報一下。
韓景瑜開車,帶著趙曼來到了農場,果然見到了沿路都有人揮著鋤頭挖水渠,工程量還挺大的,以往農忙都沒有見到這麽多人。
還有一些人,在忙著收白菜跟蘿卜,這些菜到時候要運到城裏去。
外麵還在下著鵝毛大雪,這些農工也好,知青也罷,手上都開始泛紅,再繼續幹下去,就要起凍瘡了。
而方和明自己也沒有閑著,他也身先士卒的在地裏,拿著大喇叭喊口號呢。
“累不累,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
“方場長,方場長,你停一停。”趙曼從車上下來,一下來就感覺到咧咧寒風。
這方和明也是厲害,臉上包個雷鋒帽,手上戴著大手套,可工人們隻能帶棉紗手套,更多的人沒有手套,他們要在這麽寒冷的時候幹活,總要給人
適當的裝備,充足的休息時間,避免最惡劣的自然環境。
畢竟這些人隻是普通農民,跟軍人的體質和年齡,還是有本質性的區別的。
就說四十幾歲的農工,和剛剛十幾歲的小姑娘,怎麽跟當兵的比體力?
“小趙阿姨。”田有利認識趙曼,知道這是二娃的後媽,跑過來給她打招唿。
“是田有利啊,你怎麽在地頭,你爸媽呢?”趙曼見這孩子,不過比大娃二娃大不了多少,臉上,手上都起了凍瘡,一張小臉紅撲撲的。
田有利說:“每家每戶都要出兩個人來挖地,我媽凍生病了,今天歸我來,小隊長看我人小就沒讓我挖地,讓我跟其他孩子一起抬土呢。”
說著指著地裏的一筐子土,旁邊也是一個跟他差不多大的孩子,那孩子臉上都是髒的,一雙黑黝黝的大眼睛看著倍兒亮。
地裏的農工們、知青們幹著地裏的活,時不時有人磨洋工,就會有領頭的過來督促人快點幹活,不許偷懶雲雲。
趙曼皺了皺眉,這幅場景似曾相識。
“那你們都來幹活了?”
“幹活管飯,而且都是大饅頭,還有菜肉湯,還記工分,我媽說家裏那麽多人口,多去兩口多勻幾口飯給家裏人,所以我跟我爸就一起來了。”田有利這孩子看著虎,但也隻是一個十歲不到的孩子,這麽小的孩子竟然要為了給家裏省口糧,零下十幾度的天氣來這裏抬土。
這方和明還可以嘛,大白菜的菜湯裏麵加點肉片子,裏麵有少許肉香味,總比清湯寡水的菜湯好得多,再加上大白饅頭,難怪那麽多人跟喪屍一樣,麵無表情不帶情感的在這裏幹活,但卻絲毫沒有怨言。
趙曼抬眼看去,水渠已經有了些許雛形,隻是現在的河水水位低,水麵結凍,沒有辦法流過來。
如果深度繼續往下,河水就能從主流那邊倒灌,在半道上打個彎,往農場方向走。
“小趙阿姨,我要去幹活了,不然等會兒小隊長看見了要扣我工分的。”田有利看了旁邊的小孩一眼,馬上又跑迴去抬土去了。
“這是怎麽迴事,這麽小的小孩子也跑來上工?”韓景瑜蹙眉說:“這個方和明是不打算給人留活路了嗎,挖這麽深這麽寬的
水渠,等到春汛來了以後,河水都會引到這邊來的,夏天還好,到了秋冬天河水幹涸的時候還要往這裏引水,下遊的地方怎麽辦?”
“搶功勞唄,今年下半年牧區多了一成收益,加上我們要翻新幾十年的舊體製,我找市裏麵批了十幾萬塊錢的經費,方和明也想找市裏麵,但是資源有限,他沒有拿到太多,不多也有好幾萬吧就是比我們少。”說道這個趙曼驕傲極了。
她現在也是一個小富婆。
以前朱秀英就以年產量幾千噸糧食的八大農場為榮,但現在看來,能夠每天給市裏麵提供幾百斤奶片,能夠一口氣給市裏麵上交了幾萬頭牲口的新區牧場才是今年最大的贏家。
一頭羊一百八十斤,純肉大概一百二十斤,一斤肉就算七毛錢,一頭羊算價錢就能賣到八十四。
一頭黃牛六百斤,純肉大概是二百一十斤,一斤肉算七毛錢,一頭牛大概能賣到一百五。
五六萬頭牛羊,就是幾百萬的收入,市裏麵當然願意給趙曼批大價錢引進新品種了。
至於趙曼提出來的,讓八大農場配合著給提供豆粕跟秸稈的事,市裏麵也下了批文要方和明給重點配合。
這要是旁的單位也好,但方和明一貫看不起像趙曼這種沒有文化的主,被她強壓一頭的事情,他遲早要找迴來場子的。
方和明恨恨的想,他一定不會落在趙曼這種人後頭。
“小趙同誌,你來這裏怎麽也不提前說一聲,剛好我們這裏再趕工修渠,我也沒有時間招待你了。”種田狂人方和明的眼裏沒有男女之分,能幹活的人不分男女。
好吧,現在趙曼明白自己為什麽覺得眼前這些人覺得眼熟了,這不是古代服徭役的畫麵?
一群群的徭役,一個個的監工,方和明就是那個監工頭子。
比古代好的就是,他至少還給人家提供了帶油水的飯食,和工分。
新時代的新監工也有新氣象嘛。
這位小趙同誌嘛,在他眼裏屬於投機取巧那一類人,不是搞了個農場改革,又搞了個奶片,一下子就把市裏麵的目光吸引到了牧區去了,結果明年市裏麵的投資計劃裏麵,牧區就占了頭一號,市裏麵給批準的投入資金也最多。
當然
,市裏在評估利潤的時候,牧區也是排在第一位的,誰叫人家占了最好的天然牧場,占據了最肥美的一塊土地了。
方和明一直想引進長絨棉,奈何沒有資金,可是隻要挖通了這條水渠,引流水到了鹽堿地,到時候開荒更多的土地,他就有足夠好的業績,去跟市裏麵要資金,要土地,要人
照他說嘛,食物才是萬物之本,提供肉類跟蛋白質的牧區,應該要排在他八大農場後麵嘛。
如果有水渠,以後新區最好的地方到底是誰的,還很難說呢。
“方場長,我有事情找你。”趙曼快步往前麵走過來。
“是不是問秸稈跟豆粕的事情,你找我的倉管就好了呀,你要多少我就給你批了多少,我可沒有少你的東西。”種田達人方和明說道。
是沒有少東西,趙曼心說,農場今年出的豆子都在農場的加工廠給加工成了豆油,給市裏麵交出去的是成品,這豆粕就要找農場去拿,方和明雖然沒有在豆粕跟秸稈上麵做文章,可她發現,剩餘不少豆粕,都讓農場給扣下來了。
豆粕能做什麽用,當飼料給牲口吃是最好的,除了牛羊,還有豬能夠吃,這方和明自己養豬幹啥,還不是籠絡人心唄。
難道方和明還有什麽見不得人的事情沒有說出來不成?
“方場長,我來這裏不是專門問你要豆粕來的,聽說你們在挖水渠,我就過來看一下。”
趙曼從來不會因為別人憋屈自己,方和明現在做的事情別人看不明白,可她和韓景瑜能清清楚楚看明白,北方的河流水就那麽多,這一條河流滋潤著上千裏的土地,一直要流淌到北冰洋,這是一個完整的生態鏈和生態係統,如果因為認為要種植,要灌溉,影響到了下遊的生態鏈,造成的影響,誰能夠負責。
誰敢幹這種事,就是曆史的罪人。
“趙場長來這裏不僅僅是為了看個熱鬧吧?”方和明的笑容裏麵帶著冷漠和疏離。
他此刻要幹的事情是一件大事情。
新區這一帶隻有少量的綠洲,然後再遠一點才是草原,一片草原綿延上百裏,可惜最遠的地方不通路,即便是趙曼上班,也很少開車深入到草原的腹地。
這樣一來,連機械化都很
難去到的地方,是很難進行大麵積的種植工作。
方和明在研究過這一帶的土壤和交通環境以後,放棄了要在草原上種田的想法,隻能找別處了。
那麽現在新區能夠種植的,隻有在現在僅有的這一小片綠洲上,以及綠洲附近改良過的鹽堿地。
但當時部隊改造的鹽堿地也有限,現在基本上都已經讓幾個農場給瓜分完了,沿著河流這一端,大大小小有四五個農場,隻是其他的農場沒有八大農場這麽大的規模。
現在方和明想要再開發土地,就必須改良鹽堿地,使鹽堿地能夠達到種植的標準。
而他來到新區以後,發現這一帶很少下雨,要想改造鹽堿地沒有雨水衝刷怎麽行,最後他隻能想一個辦法,引河水澆灌鹽堿地,再修排堿溝把土壤中的地下堿水給排出去,從而減少土壤中的含堿量。
想種地增產的初衷是好的,他來到新區以後,吃了不少苦,最後還沒落下什麽好,今年糧食是增產了,最後新區冠軍的頭銜還落在了牧區頭上,他因此越發願意督促自己奮發圖強,跟農工們同吃同住,增加成本提高農民們的夥食,以達到提高農工們積極性的目的,開始修起來這條前人沒有修建過的水渠。
在方和明的認知裏,種地就少不了水,等到春汛水大了起來,到時候就可以澆灌鹽堿地,他立誌在自己的任上,要讓新區多一萬畝的耕地。
但是他畢竟是從東北過來的,並不熟悉新區的地形地貌,不知道新區以外的地形地貌,一下子就犯了冒進主義的錯誤。
所以趙曼就笑了笑,指著河水下遊的地方,跟他說道:“你知道下遊有多少土地嗎?”、
方和明:
他還真不知道。
但是趙曼知道,這個世界跟她生活的世界相差無幾,她曾經在飛機上見過這條河流,自東向西流淌,經過的地方都是一片片的綠洲、草原,直到河水減少,流成暗河,在更北端的卡斯附近的濕地一帶,漸漸有暗河跟湖泊裏麵的水湧入到河裏,形成一股強大的水流,從最北端灌入俄羅斯,又形成暗河,灌入到北冰洋。
如果這條暗河在這裏就截了流,後麵的土壤因為沒有水份就會逐漸沙化,而沙化起來
是一個愈演愈烈的過程,就會影響到北冰洋的水含量。
一旦北冰洋的水含量減少,將會影響到整個蒙古高原的水汽含量,會導致大麵積的沙化。
要是蒙古高原沙化了
當然這些是種田小能手方和明想不到的,以他優秀的種田頭腦,滿腦子都是如何讓糧食增產,如何生長出來纖維度更長棉花。
當然這確實是好事。
就是這人吧,應該換一個思維模式種種田了。
趙曼指著遠方,對方和明說:“你看,看看遠處是什麽?”
第7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