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奶奶說今年上秋那會兒,大夥兒趕了二十多裏山路去采山,結果穿了好幾裏地的鬆林子,卻連一隻手的鬆塔都沒采到。


    她現在吃的還是各家去年秋天的存貨,都是大夥兒聽說蘭老師愛吃特意給送來的。


    哥倆你一粒、我一粒,一會兒就嗑了小半盤,蘇奶奶就從倉房裏拿迴來幾個凍梨放在盆裏化上,給哥倆吃了解渴。


    這凍梨還是上次蘇慧蘭去供銷社碰到的,一個個原本金黃的秋子梨都凍成了黑黝黝的顏色,硬邦邦簡直像個鐵蛋子!


    但它是當地冬天唯一能吃到的水果,一斤就要兩毛五,比大米還貴了七分錢,實在是不便宜,不過就算這樣,也常常是供不應求,買的時候不要票,但是每人限購二斤。


    吃的時候,要先找個二碗,裏麵添點涼水,把梨子放進去,等它一點點解凍,這個過程可長可短,直到梨子化到整個外皮包著一層硬冰殼,上手掰開這層冰殼,捏一捏感覺梨子軟軟的,這就差不多能吃了。


    下口前,先找梨肚子上肉最厚的地方用牙齒撕開一小塊梨皮,就著那缺口的地方狠狠嘬一口,立時滿嘴都是甘甜冰爽的梨子汁。


    下一步,扒開梨子那層黑皮,就吃它軟軟白白的梨子肉,保證又香又甜又冰!坐在熱乎乎的炕頭上,吃著解渴又解乏的凍梨,那滋味別提多美了。


    蘇慧蘭在濱河也能吃到凍梨,但是兩個堂哥都沒吃過,上次買的二斤凍梨給大伯家送了一斤,剩下這一斤,蘇慧蘭每次都等二哥來時一起吃。


    哥倆正拄著下巴等著凍梨化凍呢,家裏忽然來了客人,竟然是昨兒才找過蘇奶奶的李老太。


    哥倆跟老太太打了聲招唿,蘇奶奶就忙把人招唿上了炕。


    瞅著炕桌上的凍梨,李老太還覺著挺新鮮:“哎呀,咱這嘎達這前兒就有這玩意兒了?俺咋記得都是過年那前兒才有呢!”


    蘇奶奶就道:“老姐姐,今兒都臘月初三了,這離過年哪還有幾天了!”


    李老太一拍腦門,“可不是咋的,這一天天糊塗的!迴頭讓俺那兩個媳婦也帶孩子們去買點,俺家那幾個討債鬼就得意這玩意兒,死貴死貴的,這兩年過年要不買點,一準鬧騰個沒完!”


    蘇奶奶就說:“貴是貴,可也真好吃啊!俺嚐著那就像喝糖水兒似的,老甜了!老姐姐,待會兒這梨化好了,你也吃一個!”


    李老太連忙擺手:“俺可不行,俺這牙打從俺那大弟走了以後,這一股火啊,倆月就掉了一半,剩下這一半也都活動了,俺是沒這個口福了!”


    聽李老太提起那走了的弟弟,蘇奶奶又想起昨兒對方找自己裁壽衣的事,就順嘴問了兩句。


    “都做完了!這不是俺特意去找的胡婆子叫她給看的日子,說昨天是黃道日,俺們娘幾個掐著時間趕出來的,還特意點了半宿燈呢!”


    蘇慧蘭坐在旁邊聽熱鬧,她記得奶奶說過,胡婆子早年是村裏的神婆,這地方叫“出馬仙”,誰家鬧點啥“癔病”都找她給看,後來解放不興搞這一套,她也不再“出馬”,但是村裏老人有點啥大事小情的還是習慣偷偷找她看日子。


    蘇奶奶就點頭:“做完了好,做完了,你這兒也能放點心!”


    李老太卻直歎氣:“放啥心啊,自打俺爹讓俺開始做這身衣裳,俺這幾天就沒做過一個好夢,不是夢見閻王爺他小舅子來,就是一幫給他抬轎子的!”


    第41章 閑談“亂燉”   這一句直接把蘇慧蘭聽住……


    這一句直接把蘇慧蘭聽住了!


    她倒是聽過閻王爺, 可閻王爺他小舅子是誰啊?還有那什麽抬轎子的,給誰抬啊?


    她聽的一頭霧水,轉頭去看蘇衛陽,發現他還聚精會神的盯著那盆凍梨, 估計是沒太聽清。


    那頭蘇奶奶聽李老太說完, 也忙道:“咋個夢法兒啊, 你趕緊叨咕叨咕, 給它說破了就好了!”


    李老太就開始叨咕, 說是天剛亮那會兒, 恍惚就夢見她老爹坐在河邊釣魚, 身邊圍了一群綠□□, 可老爺子就像沒看見似的, 還在那兒釣啊釣啊的!


    結果一杆子上來竟然從水裏蹦出兩條大鯰魚, 一條得有老爺子胳膊那麽長,魚嘴長得老大, 看著就嚇人!


    “然後俺就嚇醒了!俺合計,那□□是閻王爺小舅子, 專門來催命的, 鯰魚是陰鬼,來給閻王爺抬轎子,這是提前清道兒來了!這夢太不好,人都說天剛亮那會兒做夢最準,老妹子,俺估摸俺爹怕是過不去今年這道坎了!”


    蘇慧蘭恍然,原來閻王爺的小舅子是□□,抬轎子的是鯰魚!這可真是有意思,雖然不知道這三者是怎麽被聯係到一塊的, 可不妨礙蘇慧蘭覺著這說法神奇。


    那邊李老太繼續道:“俺爹好像也有這感覺,之前剛發送完俺大弟那會兒,俺們說給他再做一身裝老衣裳,他就死活不幹!非說先前做好那身讓俺大弟穿走了,這衣裳就不能提前預備了,怕到時候再讓俺和俺老弟也穿走!說這迴就等他自己估摸著啥前兒要不行了,啥前兒再讓俺們給他現做!”


    蘇奶奶就安慰對方:“你也別瞎想,人家不都說‘老小孩’嗎,歲數大的人一天一個想法兒,興許老爺子也是這樣,咱就順著他的意就成了!再說做夢這事,還不都是你心裏頭老惦著,這才睡不好覺嗎!現在說破了,以後就沒事了!”


    興許是把蘇奶奶的話聽進去了,李老太叨咕完之後果然心情好了不少,老姊妹倆坐在一塊說了會兒話,老太太就迴去了。


    李老太一走,蘇慧蘭就忍不住問她奶:“奶奶,為什麽說□□是閻王爺的小舅子,還有鯰魚抬轎,這都根據什麽來的?”


    這一下還把蘇奶奶給問住了!


    其實老太太也不知道這些說法都打哪兒來的,就是打從有記憶以來,大夥兒就都這麽說。


    就說□□吧,夏天有一種渾身翠綠、隻有一節手指頭大小的青蛙,當地就管這種小青蛙叫“閻王爺小舅子”,再加上東北喜歡把青蛙叫做□□,久而久之在大家心裏,□□就代表了閻王爺的小舅子,專司催命之職。


    至於鯰魚,大約是因為當地人普遍把它當做一種“發物”,認為有老病的人不適合吃它,吃了必犯病,大概同“鴨鵝是發物,生瘡之人不能吃”是一個原理。


    除此外,蘇奶奶也說不上這鯰魚咋給閻王爺清道兒、抬轎子,反正就是從老一輩兒嘴裏這麽一代一代傳下來的。


    蘇慧蘭覺著挺有意思,又問那位李老太的父親是不是真的身體不大好了,蘇奶奶就歎氣,說是老爺子雖然八十了,但是之前身體一直挺硬朗,平時也能下地啥的,生活自理完全沒問題,


    就是沒成想大兒子走的太突然,老爺子這一股火之後就不行了,身體從上秋天冷開始就每況愈下,照眼下這個情況,能不能好起來還真不好說。


    時間很快鄰近中午,蘇慧蘭和蘇衛陽嗦著軟軟涼涼的凍梨,蘇奶奶去外屋地做飯。


    蘇衛陽看他奶要帶他的飯,忙說要迴家,祖孫倆自然誰也沒答應。


    蘇衛陽有些不好意思,自打蘇慧蘭這個老妹兒迴來,就隔三差五拉著他一塊吃飯,吃的還都是別人送給妹妹的精細糧食和肉,他索性再來就故意錯開奶奶和老妹兒吃飯的時間。


    今天本來是該早點走的,結果因為他太饞那個凍梨了,為了想吃一口,就硬生生拖到這暫!要是說幹活了,那稍微吃點也行,可他這一大早上來了啥活兒沒幹,不是吃、就是喝的,也太不像話了!


    蘇衛陽不由心裏暗罵自己嘴太饞,也難怪他爹總不放心他,到現在也不肯帶他上山!


    蘇慧蘭正給他倒溫水,想讓他喝了緩一緩,畢竟凍梨雖好吃,但不能一口氣吃太多,一抬頭,就發現這人蔫蔫的坐在炕桌邊,一點也不像先前吃凍梨時那麽開心。


    這個二哥實在是個特別好懂的人,蘇慧蘭聽著外屋地奶奶“當當”切肉的動靜,略一思索就猜到怎麽迴事了,就裝作沒看見他的異樣,笑眯眯跟他商量道:“二哥,我這次迴來帶迴來好多書,現在這些書都沒地方擺,隻能繼續堆在行禮袋子裏,每次拿都怪不方便的。我聽大伯說,你手挺巧的,能不能幫我打個小木箱啊!”


    蘇衛陽性子憨厚單純,人也聰明,雖然不如大哥蘇衛東那麽讓人驚豔,但也是悟性很高的。


    大伯和大伯娘怕他聽力有缺陷,一直不答應讓他加入伐木隊,他隻能在家裏做一些零散活計,空閑時就自己琢磨著打點小東西,比如桌子、板凳、臉盆架啥的,看過的人沒一個不誇他手巧的。


    可惜的是本地人太少了,也沒個正兒八經的木匠能學手藝,家家都是自己隨便打點東西對付著,要不然這未嚐不是一條出路。


    蘇衛陽一聽說妹妹讓自己幫忙打木箱,一下就來了精神,當即使勁拍著胸脯,連連保證說這事就包在她身上,到時肯定讓她滿意!


    蘇慧蘭看他又恢複勁頭滿滿的樣子,便讓他先琢磨怎麽打,自己起身下了炕,準備去給奶奶打下手。


    外屋地裏,蘇奶奶今天打算做個“亂燉”!


    這“亂燉”就是把豆角、土豆、茄子、玉米、豬肉用大鐵鍋一鍋燉熟了,吃的就是這股子夾著各種蔬菜鮮香的實惠勁兒。


    雖然眼下冬天,並沒有新鮮的蔬菜,那也沒關係,她們可以用各種菜幹來代替。


    本地的夏天很短,滿打滿算也就兩個多月時間,菜園子裏的各種新鮮蔬菜就在那一、兩個月裏集中成熟,人們吃不了,就把這些蔬菜晾曬成幹,儲存起來留著冬天時再吃。


    蘇奶奶小屋炕梢上就放著好幾個笸籮,分別放著豆角幹、茄子幹、辣椒幹、土豆幹、蘿卜幹,本來土豆是不必用這樣的方式儲存的,單獨把土豆晾成幹主要還是為了這口美味。


    大鐵鍋裏添油,放入切成薄片的五花肉煸香,再加蔥薑、五香粉進一步贈香,然後把已經事先泡過的豆角幹、茄子幹、土豆幹放進去,加醬油炒勻,添水沒過幹菜,等大火燒開後,能吃辣的再撒一把辣椒幹,最後用小火慢慢燉煮入味。


    這一鍋幹菜燉好後,各種幹菜既保留了自身的蔬菜味道,又多了加工成菜幹後獨特的幹香味,兼之有五花肉的肥美潤澤,一點辣椒幹的辛辣加成,味道更是直接上了一層樓!


    蘇慧蘭尤其愛吃裏麵的土豆幹,它狡猾的吸足了各種蔬菜的清香和豬肉的濃香,美味的同時還有著柔韌的口感,可以說是這一鍋“幹菜大亂燉”裏的精華所在!


    小哥倆又一次吃得頭不抬、眼不睜,蘇衛陽起先還不好意思,蘇奶奶熬得大米粥配玉米、白麵兩摻的饅頭,他隻肯喝粥,菜也不肯多夾,蘇慧蘭隻好一個勁往他碗裏夾,然後他吃了幾口就越吃越香,越香越想吃。


    等他放下筷子的時候才發現,飯桌上那一盆饅頭差不多一大半都進了自己肚子裏……


    吃完了這一頓美味的午餐,蘇衛陽就急著迴去,說是記得家裏有幾塊黃菠蘿木,要用那個給蘇慧蘭打木箱,蘇慧蘭想多留他一會兒都沒留住。


    走的時候,蘇奶奶用籃子裝了一小盆特意留好的燉幹菜,看著幹菜上厚厚的一層五花肉,蘇衛陽不想拿,結果蘇奶奶眼睛一瞪,眼圈一紅,蘇衛陽立馬乖乖的接過籃子才敢走。


    蘇慧蘭跟兄弟倆說過一迴蘇奶奶之前在濱河火車站不舒服的事,兄弟倆都特別緊張,一聽說老太太最近這段日子不能動氣、受刺激,倆人在奶奶跟前一向乖的不得了,老太太說啥是啥,多一個“不”字也不敢講。


    蘇慧蘭就覺著有時候“對付”兩個哥哥,把她奶搬出來真比啥招都好用。


    又在家休息了一天,第二天早上起來,蘇慧蘭用手按了按兩側腰,發現真的一點都不疼了,不禁也感慨羅家的藥確實管用。


    既然好的差不多了,又趕上今天天氣不錯,祖孫倆收拾收拾就去公社郵局取包裹了。


    冰天雪地冷是冷了點,但是出門可以用爬犁!


    木頭做的短爬犁小巧輕便,上麵綁著麻繩,人在前麵輕輕一拽就滑出去老遠,用它來迴拉東西能省不少力氣。


    蘇慧蘭第一次坐爬犁的時候,是二哥蘇衛陽帶她出來的,那天蘇衛陽扯著繩子帶著她,繞著村子跑了一大圈,別看這爬犁小小的、矮矮的,但是走在冰雪道上特別穩當,好玩的不得了!


    第42章 辦年貨!   祖孫倆今天要取郵包,還想順……


    祖孫倆今天要取郵包, 還想順便去供銷社看看有啥新鮮貨兒,好置辦點“年嚼咕”,這爬犁自然是主力!


    蘇慧蘭還讓奶奶坐上,自己在前麵拉著走了一段路, 她邊拉、還邊一本正經迴頭問她奶, 她有沒有狗子拉的好, 這把蘇奶奶逗得, 哈哈樂了半道兒。


    原來上次蘇慧蘭跟奶奶出來的時候, 正趕上柳枝大娘帶著蘇小苗也一塊去公社, 蘇小苗把家裏兩隻大狼狗也帶出來了。


    那兩隻大狗長得威風凜凜, 站起來能到蘇慧蘭肩膀那麽高, 小苗讓大狗在前麵拉爬犁, 她在後麵坐著, 把蘇慧蘭看得眼饞壞了。


    後來小苗就讓她和奶奶也分別坐上去試了試,別說, 這倆大狗看上去兇兇的,但是蘇慧蘭上爬犁的時候, 它們一點也沒表現出抵觸情緒, 就這麽穩穩當當的拉著她走了挺遠一段距離。


    迴頭蘇慧蘭就惦記上這兩隻“外兇內柔”的大狗了,還特意跑去誌國大伯家裏打聽,啥時候這兩隻大狗子下了小狗崽,能不能也勻給她一隻。


    結果小苗就告訴她,原來她家倆大狗都是公的,一隻也生不出來,把蘇慧蘭遺憾的不行。


    之後蘇慧蘭隻要一坐爬犁,就會忍不住想起那兩隻大狗,偶爾還犯傻的拿自己跟狗子們比一比, 叫蘇奶奶哭笑不得。


    祖孫倆這一道兒上說說笑笑,兩個小時的路程也顯得不那麽漫長,好像沒花多長時間就到了地方似的。


    向陽公社不大,衛生院、糧油站、供銷社、郵局都在一條街上,周圍幾條街是居民區,那裏的居民大多是當初來支援建設的幹部家屬,所以這一片也叫“家屬區”。


    從這一小片家屬區往西北方向大約五百米的地方就是向陽林場,整個林場現在有七千多人,主要負責對山上森林的管理和采伐工作。


    前麵說過,向陽公社是政企合一性質的單位,負責林場各項事務的領導機構同時也要兼管當地的行政工作,所以整個公社的行政機構如今還在林場內。


    蘇慧蘭剛來落戶時,誌國大伯就帶著她去過一次林場,裏麵的條件其實滿艱苦的,很多地方甚至還不如村裏,蘇慧蘭對這些為了支援祖國建設、不辭勞苦的林場人還是十分尊敬的。


    因為想先辦點年貨,所以祖孫倆決定最後取包裹,就先去了供銷社。


    眼下要過年了,供銷社的人還真不少,蘇慧蘭跟奶奶走了一圈,很快就發現裏頭真多了不少東西。


    以往賣糖果、點心的貨架上新添了兩大袋花生、瓜子,作為春節特供,凡是林場的職工憑借工作證明,每人可以買上兩斤花生、兩斤瓜子和一斤水果硬糖。


    也有麥芽糖做成的灶糖,這個隻要憑糧票就能購買,三毛錢一斤,每人限購兩斤。


    還有凍豆腐、幹豆腐、粉條、蝦皮等等副食品,不過這些通通都是要票的。


    煙酒也有上新,上次蘇慧蘭來時,記得這裏隻有兩種白酒,一種散裝的地瓜幹酒,六毛五一斤,可以不用票。


    另一種是瓶裝的老白幹,一塊一毛五一瓶,今天多了一種叫“北大荒”的瓶裝酒,九毛五一瓶,這裏所有的瓶裝酒都需要票。


    香煙的話,最貴的是“大前門”,要三毛九一包,然後是“海鷗”三毛二一包,“紅梅”兩毛四,這些香煙既要票、且價格也比較貴;


    其他比如一毛三一包的“勇士”和八分錢的“經濟”都是免票的,不過常常買不到,今天倒是趕巧,這兩種煙都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手指在197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棠並收藏金手指在197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