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連累不連累的,徐家靠著你,都成了公侯之家,擔點這些事不算什麽。”
徐啟平見徐幼寧說得輕巧,眉宇間卻有淡淡的愁雲,知道她對此事還是介懷的,便問:“太子殿下對此事是什麽態度?”
“他說名聲都是做出來了,讓我以後做個好太子妃,好名聲自然會顯出來。”
徐啟平倒沒這麽樂觀,皺眉思索了一會兒:“理是這麽個理,可是一個碎了花瓶,想要補迴去,比砸碎一個花瓶難十倍。”
徐幼寧頓時沉默。
今日她對著出謀劃策的李深沒有好臉色,便是因著這個,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妖女”的故事肯定是比李深編的那些個不痛不癢的更受人歡迎。
想到這裏,徐幼寧覺得無比沮喪。
“幼寧,若是想做名聲,我這裏倒有個主意。”
“爹爹請講。”
徐幼寧方才隻是說到這裏,順嘴抱怨了兩句,沒成想徐啟平這邊還真有主意。
比起不停打趣她的李深,徐啟平可信多了。
徐啟平略微歉疚地笑了笑,“其實這事我琢磨很久了,隻是一直沒這個能力,也沒這個財力。”
“爹爹盡管直說,若是我辦不了的,不辦就是了,咱們雖然沒有血緣,可是從二十年前起咱們就是一家人了,不是嗎?”
徐啟平肯定地點了點頭。
“國子監乃是我朝的最高學府,是學子們最心馳神往的地方,隻是國子監規模有限,再加上最高學府的這個設置,能接收的學子有限。除了國子監之外,京城裏還有許多書院,但這些書院跟國子監不一樣,他們不但不會給學子派發祿米,還要收取高昂的束脩,家境貧寒的學子如果考不上國子監,根本無法繼續求學。”
“所以,爹爹想讓我設法擴大國子監的規模,招收一些貧寒學子就讀?”
“非也,國子監是最高學府,隻能招收最優秀的人才。貧寒子弟沒有名師啟蒙,除了天資出眾的,考不過京城這些世家子弟。”
“那爹爹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是不是可以辦一家書院,這家書院沒有京城其他書院那麽好的宅院,隻能提供一個居住之所,讓貧寒學子有飯可吃、有藏書讀、有先生可指導。”
“但是不收束脩?”
“不錯,幼寧,你意下如何?”
“好,爹爹的主意當然好。”比李深編的那些個故事可好多了。
徐幼寧想了想,“雖然我的書院不收束脩,不過吃住不會比別的書院差,我會讓貧寒學子們過得比其他書院的學子更好。”
“不可。”
徐幼寧沒想到自己的主意居然被徐啟平反駁了,頓時愣住:“為何不可?”
“常言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們求學不是為了享受,若是這書院一分錢不花就能好吃好住著,那些意誌力稍稍薄弱之人,豈不是不思進取,從此在這書院住下去了?”
“爹爹說得有理,”聽徐啟平這麽說,徐幼寧自己也想到了一點不妥的地方,“若是這書院比那些束脩高的書院條件還要好,那肯定會有人想方設法的假扮貧寒學子來求學。”
說到底,貧寒不貧寒的,也隻是一個說法,學子們來自各地,京城還好說,那些偏遠地方來的,若有欺瞞,徐幼寧派人去查證,一來一往都得好幾個月。
“這也是一個道理,還有呢,在京城裏開書院的人家也是做生意,若是你這邊弄得太好,還不要錢,人家那些書院的人可怎麽謀生。”
“還是爹爹想得周全。經爹爹這麽一說,女兒倒是有信心了。”
“我隻是想了這麽一個主意,除了開書院,別的法子還多著呢,太子殿下定然還有更好的主意。”
徐幼寧頷首:“迴去之後,我便同殿下商議,讓他幫忙拿個主意。”
若是真要開書院,少不得李深的支持。
徐幼寧又同徐啟平說了一會兒,沒多時,陳氏變來說開飯了,當下一家人一塊兒和和美美的用了頓飯。
天色將暗時,徐幼寧才迴到了東宮。
李深的臉色可想而知。
徐幼寧見他的臉快比外頭的天色還黑了,忍著笑走到他身後,替他捏肩:“許久不見家裏人了,所以跟他們一塊兒吃了頓飯。”
“我怎麽不知道,你同你們徐家的人這麽親厚?”
“原本是不親厚的,全托太子殿下的洪福,如今姐妹和睦、家宅安寧。”
李深聽著徐幼寧的討好之言,臉色沒有分毫的緩和:“你倒是吃飽了,我這兒還餓著肚子呢!”
“王吉,還不快傳膳。”
徐幼寧一聲令下,底下人很快給李深侍弄好了一桌子豐盛的膳食。
李深沒動筷子,先倒了一杯酒,自己沒喝,隻道:“原指望著珣兒不在,好生喝兩杯的,可惜了這杏花村的美酒。”
“不可惜,不可惜,”徐幼寧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我陪你喝。”
李深眯了眯眼睛,冷笑道:“說罷,有什麽事要我辦?”
徐幼寧沒想到李深這麽輕而易舉地看穿了自己的心思,隻好笑著給李深夾菜。
“別說的那麽難聽,方才迴家跟爹爹說了名聲的事,爹爹給了我一個提議,我想說給你聽,看看能不能行。”
“嗯。”李深淡淡道。
徐幼寧見狀,忙把興辦書院的想法說了一遍。
“想法不錯,不過,還不夠出格。”
“出格?”
李深頷首:“你身為我的嬪妃,去了北梁三年,無論是你自願離開還是被人擄走,都是驚世駭俗的事。辦一家可供貧寒學子就讀的書院,是個不錯的點子,但是各地不少鄉紳一直都在做的。雖然他們隻是資助了部分貧寒學子求學,不像你設想的這樣好,但這事本身並不稀罕,明白麽?”
“我明白你的意思。”徐幼寧一日之內,情緒已經起伏了好幾波了,“那要怎麽樣才足夠驚世駭俗的好?”
徐幼寧陷入了沉思。
勸學是一件好事,貧寒學子們在逆境之中,依然堅持苦讀,她怎麽做似乎都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見她愁眉緊鎖,李深伸手捏了一下她的臉頰:“不急著一朝一夕,跟你說個好消息,皇姐來信了,要我幫她和駙馬和離。你當初說希望她能迴來過年,隻怕不等過年,她就會跟成奚一塊兒迴來了。我這位皇姐呀,也真是位奇女子了。”
是啊,莊敬姐姐一向活得自在、灑脫,徐幼寧就曾對她的生活羨慕不已。
想到這裏,徐幼寧忽然心中一動。
她記得,她曾經在燕渟跟前說過這事,說她羨慕莊敬公主能文能武不說,還能活得自在灑脫。
當時燕渟說了一番話,令她一直很在意。
燕渟說,莊敬姐姐生來就是公主,她有天底下最有權勢的父母,所以她即便是女兒身,也可以讀書,可以學騎射。
貧寒人家的姑娘一輩子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即使徐幼寧這樣的官家女子,也不過識得幾個字而已。
寒門學子尚且有鄉紳員外們資助求學,可從來都沒有人想過讓貧寒人家的姑娘讀書識字。
徐幼寧一下站了起來,激動地攥緊了李深的手臂:“我知道了,李深,我知道了我要做什麽了!”
“不管你要做什麽,先鬆開我的手。”
徐幼寧勁兒不大,可她剛好捏到了李深手腕子裏頭的肉,攥得他生疼。
“哈哈,”徐幼寧樂不可支地鬆了手,急急忙忙地將想到的念頭說了一遍。
“你要興辦女學?康淑皇後也曾辦過女學,公主、郡主和官女子都可入學。”
“我不是要辦那樣的貴族女學,我的女學,是給貧寒人家的姑娘上的。”
李深搖了搖頭:“貧寒人家的姑娘都忙著生計,哪有閑情逸致去讀什麽女學?”
“貧寒人家連供養兒子讀書都困難,自然不會讓閨女讀女學,可若是這女學不收束脩還包下學生的一日三餐呢?”
“那也不成,人家把女兒送去學女紅送去學廚都比讀書認字實惠。女子不能科考,跟男子可不一樣。”
“那就是你這個當太子的不是了,在北梁,女子也可參加科舉,還能進衙門當差,你瞧瞧月芽,她從前是個丫鬟,如今是個稱職的捕快。”
關於燕渟的改製,李深了解了許多,徐幼寧說的都是實情。
“即便我將來推動朝中如北梁一般允許女子做官,或許貴族女眷會參加科舉,貧寒人家也很難讓女子讀書。”
李深說的話有道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歪理早就根深蒂固了。
“就不能試試嗎?”徐幼寧小聲道。
見她這般落寞,李深思忖片刻,“既然你想好了,我可以支持你去做,先試著在京城裏招募學生,招一個算一個,招十個算十個,不要束脩,又包餐食,總有人願意送過來試試的。”
得到李深的鼓勵,徐幼寧旋即有了精神:“我剛又想到了一點,除了包餐食,每天堅持來讀書的女學生,每月還可以額外獎勵一鬥米,你覺得如何?”
“如此,在你的書院讀書,有的吃不說,還能掙米,報名求學的人家必不會少,徐幼寧,你這腦袋瓜這是開竅了!”
徐幼寧生平頭一次被李深誇讚聰明,心裏自然美得很。
“那當然,要不然你以為我在北梁的三年,整天都是吃喝玩樂嗎?”
“不是麽?”
“看不起人!”徐幼寧急了,撲到李深懷中對他一頓捶打。
可她這一撲,正好合了李深的心意,再不叫她掙脫:“別動。”
徐幼寧躺在李深懷中,從他的眼睛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四目相對,心潮湧動。
“李深,還在吃飯呢!”徐幼寧紅著臉小聲提醒道。
李深隻道:“天黑了。”
徐幼寧的臉更燙了。
什麽天黑不天黑的,□□的時候,他不也是肆意妄為嗎?
“你總這麽急做什麽?”又不是新婚夫妻了,每迴他都這麽急躁,著實叫徐幼寧難為情。
李深靜靜注視著懷中的徐幼寧,忽而粲然一笑。
是啊,餘生漫漫,有妻如此,夫複何求。
不過,好日子雖然還在後頭,當下的良宵亦值千金,須得珍惜才行。
他抱起徐幼寧,走進了內室。
……
臘月初一,皇帝下旨冊封徐氏女幼寧為太子妃。同日,皇帝自陳身體抱恙,無力打理朝政,命太子李深監國,移居乾清宮。李深領監國之職,卻不肯移居乾清宮,攜妻子居於東宮。
同月,太子妃徐幼寧與京城開辦女學,專收貧寒女子,一時間世間嘩然,有人稱徐幼寧早有擾亂北梁朝綱的前科,此舉意在牝雞司晨,也有人認為古往今來不乏傑出女子,太子妃此舉乃是開創先河,一時毀譽參半。
關於此,太子妃從未予以置評,畢竟,功過是非,都要後人評說。
徐啟平見徐幼寧說得輕巧,眉宇間卻有淡淡的愁雲,知道她對此事還是介懷的,便問:“太子殿下對此事是什麽態度?”
“他說名聲都是做出來了,讓我以後做個好太子妃,好名聲自然會顯出來。”
徐啟平倒沒這麽樂觀,皺眉思索了一會兒:“理是這麽個理,可是一個碎了花瓶,想要補迴去,比砸碎一個花瓶難十倍。”
徐幼寧頓時沉默。
今日她對著出謀劃策的李深沒有好臉色,便是因著這個,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妖女”的故事肯定是比李深編的那些個不痛不癢的更受人歡迎。
想到這裏,徐幼寧覺得無比沮喪。
“幼寧,若是想做名聲,我這裏倒有個主意。”
“爹爹請講。”
徐幼寧方才隻是說到這裏,順嘴抱怨了兩句,沒成想徐啟平這邊還真有主意。
比起不停打趣她的李深,徐啟平可信多了。
徐啟平略微歉疚地笑了笑,“其實這事我琢磨很久了,隻是一直沒這個能力,也沒這個財力。”
“爹爹盡管直說,若是我辦不了的,不辦就是了,咱們雖然沒有血緣,可是從二十年前起咱們就是一家人了,不是嗎?”
徐啟平肯定地點了點頭。
“國子監乃是我朝的最高學府,是學子們最心馳神往的地方,隻是國子監規模有限,再加上最高學府的這個設置,能接收的學子有限。除了國子監之外,京城裏還有許多書院,但這些書院跟國子監不一樣,他們不但不會給學子派發祿米,還要收取高昂的束脩,家境貧寒的學子如果考不上國子監,根本無法繼續求學。”
“所以,爹爹想讓我設法擴大國子監的規模,招收一些貧寒學子就讀?”
“非也,國子監是最高學府,隻能招收最優秀的人才。貧寒子弟沒有名師啟蒙,除了天資出眾的,考不過京城這些世家子弟。”
“那爹爹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是不是可以辦一家書院,這家書院沒有京城其他書院那麽好的宅院,隻能提供一個居住之所,讓貧寒學子有飯可吃、有藏書讀、有先生可指導。”
“但是不收束脩?”
“不錯,幼寧,你意下如何?”
“好,爹爹的主意當然好。”比李深編的那些個故事可好多了。
徐幼寧想了想,“雖然我的書院不收束脩,不過吃住不會比別的書院差,我會讓貧寒學子們過得比其他書院的學子更好。”
“不可。”
徐幼寧沒想到自己的主意居然被徐啟平反駁了,頓時愣住:“為何不可?”
“常言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們求學不是為了享受,若是這書院一分錢不花就能好吃好住著,那些意誌力稍稍薄弱之人,豈不是不思進取,從此在這書院住下去了?”
“爹爹說得有理,”聽徐啟平這麽說,徐幼寧自己也想到了一點不妥的地方,“若是這書院比那些束脩高的書院條件還要好,那肯定會有人想方設法的假扮貧寒學子來求學。”
說到底,貧寒不貧寒的,也隻是一個說法,學子們來自各地,京城還好說,那些偏遠地方來的,若有欺瞞,徐幼寧派人去查證,一來一往都得好幾個月。
“這也是一個道理,還有呢,在京城裏開書院的人家也是做生意,若是你這邊弄得太好,還不要錢,人家那些書院的人可怎麽謀生。”
“還是爹爹想得周全。經爹爹這麽一說,女兒倒是有信心了。”
“我隻是想了這麽一個主意,除了開書院,別的法子還多著呢,太子殿下定然還有更好的主意。”
徐幼寧頷首:“迴去之後,我便同殿下商議,讓他幫忙拿個主意。”
若是真要開書院,少不得李深的支持。
徐幼寧又同徐啟平說了一會兒,沒多時,陳氏變來說開飯了,當下一家人一塊兒和和美美的用了頓飯。
天色將暗時,徐幼寧才迴到了東宮。
李深的臉色可想而知。
徐幼寧見他的臉快比外頭的天色還黑了,忍著笑走到他身後,替他捏肩:“許久不見家裏人了,所以跟他們一塊兒吃了頓飯。”
“我怎麽不知道,你同你們徐家的人這麽親厚?”
“原本是不親厚的,全托太子殿下的洪福,如今姐妹和睦、家宅安寧。”
李深聽著徐幼寧的討好之言,臉色沒有分毫的緩和:“你倒是吃飽了,我這兒還餓著肚子呢!”
“王吉,還不快傳膳。”
徐幼寧一聲令下,底下人很快給李深侍弄好了一桌子豐盛的膳食。
李深沒動筷子,先倒了一杯酒,自己沒喝,隻道:“原指望著珣兒不在,好生喝兩杯的,可惜了這杏花村的美酒。”
“不可惜,不可惜,”徐幼寧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我陪你喝。”
李深眯了眯眼睛,冷笑道:“說罷,有什麽事要我辦?”
徐幼寧沒想到李深這麽輕而易舉地看穿了自己的心思,隻好笑著給李深夾菜。
“別說的那麽難聽,方才迴家跟爹爹說了名聲的事,爹爹給了我一個提議,我想說給你聽,看看能不能行。”
“嗯。”李深淡淡道。
徐幼寧見狀,忙把興辦書院的想法說了一遍。
“想法不錯,不過,還不夠出格。”
“出格?”
李深頷首:“你身為我的嬪妃,去了北梁三年,無論是你自願離開還是被人擄走,都是驚世駭俗的事。辦一家可供貧寒學子就讀的書院,是個不錯的點子,但是各地不少鄉紳一直都在做的。雖然他們隻是資助了部分貧寒學子求學,不像你設想的這樣好,但這事本身並不稀罕,明白麽?”
“我明白你的意思。”徐幼寧一日之內,情緒已經起伏了好幾波了,“那要怎麽樣才足夠驚世駭俗的好?”
徐幼寧陷入了沉思。
勸學是一件好事,貧寒學子們在逆境之中,依然堅持苦讀,她怎麽做似乎都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見她愁眉緊鎖,李深伸手捏了一下她的臉頰:“不急著一朝一夕,跟你說個好消息,皇姐來信了,要我幫她和駙馬和離。你當初說希望她能迴來過年,隻怕不等過年,她就會跟成奚一塊兒迴來了。我這位皇姐呀,也真是位奇女子了。”
是啊,莊敬姐姐一向活得自在、灑脫,徐幼寧就曾對她的生活羨慕不已。
想到這裏,徐幼寧忽然心中一動。
她記得,她曾經在燕渟跟前說過這事,說她羨慕莊敬公主能文能武不說,還能活得自在灑脫。
當時燕渟說了一番話,令她一直很在意。
燕渟說,莊敬姐姐生來就是公主,她有天底下最有權勢的父母,所以她即便是女兒身,也可以讀書,可以學騎射。
貧寒人家的姑娘一輩子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即使徐幼寧這樣的官家女子,也不過識得幾個字而已。
寒門學子尚且有鄉紳員外們資助求學,可從來都沒有人想過讓貧寒人家的姑娘讀書識字。
徐幼寧一下站了起來,激動地攥緊了李深的手臂:“我知道了,李深,我知道了我要做什麽了!”
“不管你要做什麽,先鬆開我的手。”
徐幼寧勁兒不大,可她剛好捏到了李深手腕子裏頭的肉,攥得他生疼。
“哈哈,”徐幼寧樂不可支地鬆了手,急急忙忙地將想到的念頭說了一遍。
“你要興辦女學?康淑皇後也曾辦過女學,公主、郡主和官女子都可入學。”
“我不是要辦那樣的貴族女學,我的女學,是給貧寒人家的姑娘上的。”
李深搖了搖頭:“貧寒人家的姑娘都忙著生計,哪有閑情逸致去讀什麽女學?”
“貧寒人家連供養兒子讀書都困難,自然不會讓閨女讀女學,可若是這女學不收束脩還包下學生的一日三餐呢?”
“那也不成,人家把女兒送去學女紅送去學廚都比讀書認字實惠。女子不能科考,跟男子可不一樣。”
“那就是你這個當太子的不是了,在北梁,女子也可參加科舉,還能進衙門當差,你瞧瞧月芽,她從前是個丫鬟,如今是個稱職的捕快。”
關於燕渟的改製,李深了解了許多,徐幼寧說的都是實情。
“即便我將來推動朝中如北梁一般允許女子做官,或許貴族女眷會參加科舉,貧寒人家也很難讓女子讀書。”
李深說的話有道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歪理早就根深蒂固了。
“就不能試試嗎?”徐幼寧小聲道。
見她這般落寞,李深思忖片刻,“既然你想好了,我可以支持你去做,先試著在京城裏招募學生,招一個算一個,招十個算十個,不要束脩,又包餐食,總有人願意送過來試試的。”
得到李深的鼓勵,徐幼寧旋即有了精神:“我剛又想到了一點,除了包餐食,每天堅持來讀書的女學生,每月還可以額外獎勵一鬥米,你覺得如何?”
“如此,在你的書院讀書,有的吃不說,還能掙米,報名求學的人家必不會少,徐幼寧,你這腦袋瓜這是開竅了!”
徐幼寧生平頭一次被李深誇讚聰明,心裏自然美得很。
“那當然,要不然你以為我在北梁的三年,整天都是吃喝玩樂嗎?”
“不是麽?”
“看不起人!”徐幼寧急了,撲到李深懷中對他一頓捶打。
可她這一撲,正好合了李深的心意,再不叫她掙脫:“別動。”
徐幼寧躺在李深懷中,從他的眼睛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四目相對,心潮湧動。
“李深,還在吃飯呢!”徐幼寧紅著臉小聲提醒道。
李深隻道:“天黑了。”
徐幼寧的臉更燙了。
什麽天黑不天黑的,□□的時候,他不也是肆意妄為嗎?
“你總這麽急做什麽?”又不是新婚夫妻了,每迴他都這麽急躁,著實叫徐幼寧難為情。
李深靜靜注視著懷中的徐幼寧,忽而粲然一笑。
是啊,餘生漫漫,有妻如此,夫複何求。
不過,好日子雖然還在後頭,當下的良宵亦值千金,須得珍惜才行。
他抱起徐幼寧,走進了內室。
……
臘月初一,皇帝下旨冊封徐氏女幼寧為太子妃。同日,皇帝自陳身體抱恙,無力打理朝政,命太子李深監國,移居乾清宮。李深領監國之職,卻不肯移居乾清宮,攜妻子居於東宮。
同月,太子妃徐幼寧與京城開辦女學,專收貧寒女子,一時間世間嘩然,有人稱徐幼寧早有擾亂北梁朝綱的前科,此舉意在牝雞司晨,也有人認為古往今來不乏傑出女子,太子妃此舉乃是開創先河,一時毀譽參半。
關於此,太子妃從未予以置評,畢竟,功過是非,都要後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