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這個時候,顧淮之都忍不住感歎,老天爺對他還是不薄,給了一個頂級大佬當靠山。
因著紙鎧甲之事是顧淮之提出來的,顧玄對此也上了幾分心。出於對顧淮之的信任,加上紙鎧甲若是真能做出來,對雲州也有大有益處,顧玄時不時就會問上一句進度。
說實話,做紙鎧甲的人心裏都沒底,但看著顧玄平靜的眼神,他們竟然神奇地多了一點信心。
趙冀已經出兵,和梁肅你來我往打了幾個月,雙方默契地沒動真格,至於孫震那邊……知道皇帝下的那個命令後,心也冷了不少,也開始做樣子。
於是,幽州這邊,戰況就陷入了詭異的僵持之中。
雲州,八個多月過去了,顧淮之終於收到了好消息,做紙鎧甲的那邊,有進展了!
顧淮之高興得眼睛都在放光,思維已經發散到以後的曆史記載紙鎧甲時,是不是還會提到他一筆時,就聽見迴話的人說:“做出來的紙衣很是輕薄,但要是做鎧甲,防禦性還不夠。不過小人們仔細商議了許久,發現這紙衣雖然不能當鎧甲禦敵,但能遮寒,冬日窮苦百姓買不起棉衣的,能穿上這紙衣避風禦寒。”
顧淮之:??這是什麽神奇的發展,鎧甲沒做出來卻做出了低價“棉衣”?
這麽一想,好像後者更有用處來著。顧淮之立即高興了,“那今年冬天可以少許多凍死的百姓了!”
第35章 戰事
顧淮之還真沒說錯, 因為紙衣的造價便宜,顧玄等人又有意給趙冀立個愛民如子的人設,將紙衣的售價定得也比較低, 是以這個冬天, 雲州的百姓每家每戶都買了件紙衣避寒, 加上趙冀又為他們減了一部分稅收,相比起往年來, 被凍死的百姓人數銳減,整個雲州上下都是一片歡唿雀躍, 顧淮之也在核心權利圈中掛上了號。
趙冀現在還在幽州跟梁肅作戰, 收到這個消息後頓時覺得自己還能再戰幾百迴合。
顧淮之卻沒有太大的感覺, 反而有點憂慮:今年冬天, 好像有點冷得過分了。而以往經驗告訴顧淮之,天氣一旦特別冷, 遊牧為生的胡人肯定會攻打興朝邊境燒殺搶奪。
尤其是現在興朝還在內戰,三方政權割據, 簡直就是進攻的大好時機。
果然不出顧淮之所料, 十二月初,胡人大舉南下,進攻青州邊境,青州和幽州相鄰, 梁肅這邊也受到了影響。
顧淮之真心覺得梁肅有點慘, 本來被孫震和趙冀聯手痛毆, 現在胡人也來湊了熱鬧, 變成三方夾擊。
幽州兵馬總共十五萬,顧淮之掐指一算,覺得梁肅真是時運不濟,運氣比祁東王差多了。
結果換來顧玄一聲冷哼,“想多了,那是因為朝廷有不少人想著擁立祁東王,好歹算不上謀朝篡位。李福明顯也沒出全力。”
顧淮之:……這些個大佬,真是一個比一個秀。
其實顧淮之對梁肅的同情真是沒必要,有趙冀這個摸魚劃水的對手在,還有個沒出全力的孫震,梁肅一對三還穩住了。眼下最慘的,是青州。
前麵說了,孫震和李福領的這二十萬兵中,青州潞州和渝州都調了五萬。一個州的兵馬一般都在十萬上下,也就是說,青州現在的兵馬,也就五六萬。
而胡人這次大舉進攻,人數過了十萬。
客觀來講,胡人不論男女,都是在馬背上長大的,民風比興朝彪悍不少。也就意味著,戰鬥力要比興朝軍隊高上一截。
現在的青州,兵力比胡人少,戰力也不如胡人,再加上刺史廢物,緊要關頭還嚇病了,清醒後已經錯失最佳守城機會,還一心隻想逃跑。
胡人在年底攻破青州,似乎也不是什麽稀奇事。
才怪。顧淮之頭一迴見顧玄發飆,將屋裏的花瓶茶杯砸了個遍還不解氣,抱著一個牡丹纏枝紋剔紅瓶就要往地下砸,顧淮之趕緊伸手搶救,“阿公,這可是我特地讓人放在這裏的!”
顧玄氣得渾身都在發抖,狠狠一拍桌子,暴怒道:“陸桑這個蠢貨!竟然被胡人破了城,簡直是奇恥大辱!”
顧淮之趕緊給顧玄順氣,“阿公冷靜,氣壞了身子可不值當。想來朝廷立馬會調兵前往青州,把胡人趕出去,將青州奪迴來!”
“晚了!”顧玄直喘粗氣,擺手道,“青州失守,京城危矣。”
顧淮之一愣,而後隻覺一股寒意從腳心直衝腦門,遲疑道:“不會吧?”
顧玄看他一眼,反問道:“已經打開了第一道門,再打開一道門就能闖進別人家,那裏麵遍地黃金富裕至極,你不想試著再打一打嗎?”
在胡人眼裏,哪怕是生活在苦寒邊境的興朝百姓,生活都比他們要高一個檔次。京城可是天底下最繁華的地方,他們都發兵了,有這個機會去京城搶一波,豈不是血賺?
更別提雙方延續了幾百年的仇恨,能打到天子腳下,甚至活捉皇帝,對胡王來說,這是個多麽誘人的想法。
顧玄猜得沒錯,胡王還真是這麽想著。本來隻想幹一票快的就迴草原去,結果占了青州後,胡王覺得,還是興朝人會享受,他有點不太想走了。也可以說,輕而易舉拿下青州,讓胡王飄了,覺得自己還可以繼續完成先祖們都沒做到過的光榮事跡,比如占了京城之類的。聽說京城也抽了幾萬兵前去平亂了,現在防守肯定跟青州一樣空虛,用不了多久就能拿下。到時候把他們的皇帝綁去草原,他們想要什麽,興朝人敢不答應?
於是,十萬胡人大軍,在攻下青州後,又繼續馬不停蹄地往京城而去,就想趁著這個機會打京城一個措手不及。
京城還真陷入了恐慌之中。
在興朝民間的傳聞中,胡人都是青麵獠牙的惡鬼形象,百姓嚇唬小孩都是說“再哭就會有胡人把你抓去吃掉”,簡直是能止小兒夜啼的存在,是無數興朝百姓的童年陰影。
現在,這個心理陰影,要攻進京城了。
別說百姓,就連不少大臣都嚇白了臉,生怕京城城破,他們成為罪人不說,還要被胡人羞辱。
這時候,各種“人才”都跳了出來,對於如何對付胡人各執一詞,有的直接建議棄城躲一躲,然後直接被怒氣值爆表的徐季陵錘爆了狗頭讓他滾迴家去別再來惡心大家。
這時候,受了驚嚇的太後沒撐過去,病逝了。
忙得一頭包的滿朝文武:……折騰了一輩子,到死還要給大家出難題,大家上輩子一定是挖了這老太□□宗十八代的墳。
然而禮不可廢,太後喪事的一應流程都是有明文規定的,也就是說,大臣們在朝堂上為抵禦胡人來襲的事愁禿頭,他們的母親和妻子還得去宮裏為太後哭靈,百姓們也得掛白幡。
這個節骨眼上,看著滿大街的白幡,不得不說,膈應人的效果一百分。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皇帝也病重了。
哪怕是恨皇帝恨得想弄死他的徐道宏也得承認,皇帝是個大孝子,登基後對太後那叫一個百依百順,不然承恩侯一家也不能到處蹦躂惡心人。問題是,這個時候你他娘的病個錘子啊!徐道宏的內心是崩潰的,第一萬次後悔:媽的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又一副隨時要斷氣的樣子。早知道這樣,老子當初就該一鼓作氣弄死他!
比徐道宏更崩潰的是徐季陵,他這個丞相當的,簡直就是在曆劫。要是顧淮之現在見了徐季陵,肯定要小小驚訝一迴,比起十年前,這人怕是老了二十歲都不止,明明比顧玄還年輕,現在看起來都快比顧玄長上一輩。
也是為了興朝操碎了心。
同樣操心的還有顧玄,畢竟當了多年的丞相,大夥內部互掐是立場問題,現在被外族打到家門口了,一眾士大夫的臉都沒地兒放。
孫震和李福仗都不打了,趕緊班師迴朝解京城之圍。
實際上,京城的形勢沒其他人想得那麽嚴峻。徐道宏等人本來覺得皇帝就是個廢物本廢,關鍵時刻永遠拖後腿。後麵發現,沒皇帝的瞎瘠薄指點江山,他們的工作效率還高了不少。
其實也是沒辦法了,皇帝病到現在還沒醒,徐季陵和徐道宏一個丞相一個太尉,還有握著城外守軍兵符的大將軍通力合作,愣是將士氣昂揚的胡王擋在了城外。
胡王也不是真傻,眼見這波便宜占不了了,趕緊迴撤準備迴草原去。
結果途中碰上孫震的軍隊,沒啥說的,打就完事兒了。
雙方戰了個勢均力敵,胡王邊打邊退,走到一個地方就給那裏帶來巨大的災難,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以戰養戰。附近幾個州都被胡王禍害得不輕,士族賴以為生的莊園被攻破無數個,簡直就是整個中原的災難。
顧淮之這邊生怕顧玄把自己氣出毛病來,天天守在顧玄身邊,也收到了第一手消息。
看著雙方的路線,顧淮之忍不住一臉黑線,繞了一大圈,胡王又跑到幽州附近了,身後跟著的,是孫震和李福的二十萬大軍。
趙冀的兵馬已經退迴了雲州,聽了這消息,立即磨刀霍霍準備發兵支援一下兩位將軍。
顧淮之覺得,現在感到崩潰想罵娘的,絕對是梁肅。
胡王轉這麽大一圈,直接幫他拉了十幾萬敵軍過來,梁肅真他娘的想謝謝胡王全家。
殊不知胡王打的主意就是你們兩邊本來就在打架,我把人拖來了,正巧有人替我分擔一下火力。
想象很美滿,現實很骨感。
胡王的軍隊剛到幽州附近,就被等在這裏的趙冀按住一頓爆錘,後麵的孫李兩位將軍同樣毫不手軟,三方聯手揍得胡王很是傷了點元氣,好不容易撐到幽州,又遇上了殺氣騰騰的梁肅。
胡王本來想著後麵那三支軍隊應該要和梁肅死磕一波,結果萬萬沒想到,他們四方聯手了,摒棄前嫌,一起將胡王揍了滿頭包,差點將命都丟在了這裏。
來時十萬兵馬,去時不到十分之一,這一場仗打下來,沒個三年五載,胡人一點元氣都恢複不了。
顧淮之收到這個消息時覺得這事兒真皮嚴肅中又帶了點搞笑。這一波操作簡直讓人無話可說,歸結為一句話,大概就是:大家都在秀,隻有胡王在挨揍。
不過胡王也沒太憋屈,好歹他還活著,而皇帝,沒能撐過去,掛了。
即位的人選對雲州不太友好,新帝乃二皇子,就是當年被趙冀和顧玦當街毆打的那位。
第36章 再次出征
聽到新帝的身份後, 顧淮之忍不住偏頭瞅了顧玦一眼,好奇地問他:“小叔,你也算是當街揍過皇帝的人了, 感覺如何?”
顧玦的表情也十分精彩, 臉色青青紫紫來迴變幻, 最終歉意地看著顧玄,蔫兒吧唧地認錯:“看來我又惹了個大.麻煩了。”
顧玄倒是沒當迴事, 擺手道:“都過去了,以前為這事兒罰了你, 現在也不用提什麽麻煩不麻煩的。至於皇帝……還真不用把他這個身份看得太重。”
顧淮之以為顧玄這是在安慰顧玦, 意思是反正他們早就決定支持趙冀當皇帝, 不用太把新帝當迴事。
卻不知顧玄真正的意思是, 不用為這事兒著急上火,千百年來, 世家也不是沒換過皇帝,這個不行再換一個。
包括對趙冀也一樣。
現在趙冀可算是輕鬆了下來, 幽州那邊已經不用他再出兵了, 梁肅現在真的挺慘,幾方聯手趕走胡王後,梁肅就被孫震和李福聯手攻城。
顧淮之心裏稍微同情了一波這個倒黴蛋,又問顧玄:“李福將軍不撤兵去打平州嗎?”
這位將軍的任務是幹掉祁東王, 現在一直跟梁肅死磕幹嘛呢?
顧玄張嘴就道破了他們的心思, “有人還在等, 先前應該有不少人聯係了祁東王, 現在新帝登基,他們就算想要收手,然而已經上了賊船,哪有這麽容易下來?”
顧淮之默然,怪不得您對有過節的人當上皇帝之事一點都沒反應,原來是知道他這皇帝當不長啊。
說到皇帝,也不知道徐道宏現在是什麽心情。
徐道宏的心情當然非常不美妙,大仇人死了,卻沒死在他手上,白費他為了弄死對方花的那些心血了。
徐道宏對皇帝……不對,現在該稱先帝了,實在是沒什麽好感,不過人都死了,他也不能跑去鞭屍,隻能在先帝的諡號上出一口氣。
諡號乃是對帝王一生功過的最終定論,以徐道宏對先帝的恨意,那必須是要給他一個惡諡讓他遺臭萬年的。
第一個提出來的,就是厲字。然後被新帝否了。當著兒子的麵罵他親爹,好歹還是個以孝治國的國家,新帝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爹被蓋上一個殘暴的戳。然而徐道宏絲毫不讓,滿朝文武也確實被先帝的騷操作惡心了好多年,現在有徐道宏出頭,哪怕有新帝的麵子在,也沒幾個樂意幫先帝說話的。
徐季陵也氣先帝廢物,心裏憋了許多年的氣。然而看著新帝隱忍的表情,徐季陵還是忍著氣和了個稀泥,平靜地開口:“這樣吧,雙方各退一步,靈字如何?”
靈其實也不是什麽好諡號,亂而不損,也算是比較適合先帝了。畢竟這就是個敗家子,興朝家底都是在他手上打空的,最後還被胡王來襲給嚇得病死,真是連史官都想背叛自己的職業道德不把這事兒記下來,實在是太丟臉了。
徐季陵一開口,新帝也基本上了解大家對他父皇的印象到底差到何種地步了,說實話,新帝對他父皇也沒多少父子情,見狀,順勢踩著徐季陵給的梯子下來了,點頭沉聲道:“那便定為靈帝吧,日後朝政大事,還需諸位愛卿多加費心。”
說實話,徐季陵內心其實是想跑路不幹的。然而先先帝對他有知遇之恩,先帝雖然日常犯蠢,對他也是信任有加,後期連兵符都交給了他,以徐季陵的人品,還真幹不出現在就撂挑子的事兒。
於是,徐季陵繼續當丞相。報完仇的徐道宏也沒想著走人,還打算完成第二個計劃,現在仇人死了,但妹夫他們另有計劃,到時候再給他們當個帶路黨也不錯。
顧玄得知消息後,沉默了許久,而後輕輕一歎:“徐季陵可惜了。”
顧淮之不由一頭霧水,人家好好地做著丞相,怎麽就可惜了?話說迴來你不是更應該擔心一下你大舅子嗎,怎麽關注點放在了徐季陵身上?
顧玄看出了顧淮之的疑惑,卻再次歎了口氣,並未出言解釋。這時他眼中的傷感惋惜之色,顧淮之記了許多年。
胡王這次在興朝的一通胡亂搶掠,給興朝帶來了重創,同時,也給梁肅趙冀等人帶來了機會。
眼下各州亂象紛呈,實力大減,正是趁機拉攏人心的好機會。梁肅和祁東王兩個膽大的出手最利落,尤其是祁東王,直接用談判的方式吞了臨近的一個州,梁肅被孫震和李福壓著打,還趁機占了隔壁鄰居一部分地。
因著紙鎧甲之事是顧淮之提出來的,顧玄對此也上了幾分心。出於對顧淮之的信任,加上紙鎧甲若是真能做出來,對雲州也有大有益處,顧玄時不時就會問上一句進度。
說實話,做紙鎧甲的人心裏都沒底,但看著顧玄平靜的眼神,他們竟然神奇地多了一點信心。
趙冀已經出兵,和梁肅你來我往打了幾個月,雙方默契地沒動真格,至於孫震那邊……知道皇帝下的那個命令後,心也冷了不少,也開始做樣子。
於是,幽州這邊,戰況就陷入了詭異的僵持之中。
雲州,八個多月過去了,顧淮之終於收到了好消息,做紙鎧甲的那邊,有進展了!
顧淮之高興得眼睛都在放光,思維已經發散到以後的曆史記載紙鎧甲時,是不是還會提到他一筆時,就聽見迴話的人說:“做出來的紙衣很是輕薄,但要是做鎧甲,防禦性還不夠。不過小人們仔細商議了許久,發現這紙衣雖然不能當鎧甲禦敵,但能遮寒,冬日窮苦百姓買不起棉衣的,能穿上這紙衣避風禦寒。”
顧淮之:??這是什麽神奇的發展,鎧甲沒做出來卻做出了低價“棉衣”?
這麽一想,好像後者更有用處來著。顧淮之立即高興了,“那今年冬天可以少許多凍死的百姓了!”
第35章 戰事
顧淮之還真沒說錯, 因為紙衣的造價便宜,顧玄等人又有意給趙冀立個愛民如子的人設,將紙衣的售價定得也比較低, 是以這個冬天, 雲州的百姓每家每戶都買了件紙衣避寒, 加上趙冀又為他們減了一部分稅收,相比起往年來, 被凍死的百姓人數銳減,整個雲州上下都是一片歡唿雀躍, 顧淮之也在核心權利圈中掛上了號。
趙冀現在還在幽州跟梁肅作戰, 收到這個消息後頓時覺得自己還能再戰幾百迴合。
顧淮之卻沒有太大的感覺, 反而有點憂慮:今年冬天, 好像有點冷得過分了。而以往經驗告訴顧淮之,天氣一旦特別冷, 遊牧為生的胡人肯定會攻打興朝邊境燒殺搶奪。
尤其是現在興朝還在內戰,三方政權割據, 簡直就是進攻的大好時機。
果然不出顧淮之所料, 十二月初,胡人大舉南下,進攻青州邊境,青州和幽州相鄰, 梁肅這邊也受到了影響。
顧淮之真心覺得梁肅有點慘, 本來被孫震和趙冀聯手痛毆, 現在胡人也來湊了熱鬧, 變成三方夾擊。
幽州兵馬總共十五萬,顧淮之掐指一算,覺得梁肅真是時運不濟,運氣比祁東王差多了。
結果換來顧玄一聲冷哼,“想多了,那是因為朝廷有不少人想著擁立祁東王,好歹算不上謀朝篡位。李福明顯也沒出全力。”
顧淮之:……這些個大佬,真是一個比一個秀。
其實顧淮之對梁肅的同情真是沒必要,有趙冀這個摸魚劃水的對手在,還有個沒出全力的孫震,梁肅一對三還穩住了。眼下最慘的,是青州。
前麵說了,孫震和李福領的這二十萬兵中,青州潞州和渝州都調了五萬。一個州的兵馬一般都在十萬上下,也就是說,青州現在的兵馬,也就五六萬。
而胡人這次大舉進攻,人數過了十萬。
客觀來講,胡人不論男女,都是在馬背上長大的,民風比興朝彪悍不少。也就意味著,戰鬥力要比興朝軍隊高上一截。
現在的青州,兵力比胡人少,戰力也不如胡人,再加上刺史廢物,緊要關頭還嚇病了,清醒後已經錯失最佳守城機會,還一心隻想逃跑。
胡人在年底攻破青州,似乎也不是什麽稀奇事。
才怪。顧淮之頭一迴見顧玄發飆,將屋裏的花瓶茶杯砸了個遍還不解氣,抱著一個牡丹纏枝紋剔紅瓶就要往地下砸,顧淮之趕緊伸手搶救,“阿公,這可是我特地讓人放在這裏的!”
顧玄氣得渾身都在發抖,狠狠一拍桌子,暴怒道:“陸桑這個蠢貨!竟然被胡人破了城,簡直是奇恥大辱!”
顧淮之趕緊給顧玄順氣,“阿公冷靜,氣壞了身子可不值當。想來朝廷立馬會調兵前往青州,把胡人趕出去,將青州奪迴來!”
“晚了!”顧玄直喘粗氣,擺手道,“青州失守,京城危矣。”
顧淮之一愣,而後隻覺一股寒意從腳心直衝腦門,遲疑道:“不會吧?”
顧玄看他一眼,反問道:“已經打開了第一道門,再打開一道門就能闖進別人家,那裏麵遍地黃金富裕至極,你不想試著再打一打嗎?”
在胡人眼裏,哪怕是生活在苦寒邊境的興朝百姓,生活都比他們要高一個檔次。京城可是天底下最繁華的地方,他們都發兵了,有這個機會去京城搶一波,豈不是血賺?
更別提雙方延續了幾百年的仇恨,能打到天子腳下,甚至活捉皇帝,對胡王來說,這是個多麽誘人的想法。
顧玄猜得沒錯,胡王還真是這麽想著。本來隻想幹一票快的就迴草原去,結果占了青州後,胡王覺得,還是興朝人會享受,他有點不太想走了。也可以說,輕而易舉拿下青州,讓胡王飄了,覺得自己還可以繼續完成先祖們都沒做到過的光榮事跡,比如占了京城之類的。聽說京城也抽了幾萬兵前去平亂了,現在防守肯定跟青州一樣空虛,用不了多久就能拿下。到時候把他們的皇帝綁去草原,他們想要什麽,興朝人敢不答應?
於是,十萬胡人大軍,在攻下青州後,又繼續馬不停蹄地往京城而去,就想趁著這個機會打京城一個措手不及。
京城還真陷入了恐慌之中。
在興朝民間的傳聞中,胡人都是青麵獠牙的惡鬼形象,百姓嚇唬小孩都是說“再哭就會有胡人把你抓去吃掉”,簡直是能止小兒夜啼的存在,是無數興朝百姓的童年陰影。
現在,這個心理陰影,要攻進京城了。
別說百姓,就連不少大臣都嚇白了臉,生怕京城城破,他們成為罪人不說,還要被胡人羞辱。
這時候,各種“人才”都跳了出來,對於如何對付胡人各執一詞,有的直接建議棄城躲一躲,然後直接被怒氣值爆表的徐季陵錘爆了狗頭讓他滾迴家去別再來惡心大家。
這時候,受了驚嚇的太後沒撐過去,病逝了。
忙得一頭包的滿朝文武:……折騰了一輩子,到死還要給大家出難題,大家上輩子一定是挖了這老太□□宗十八代的墳。
然而禮不可廢,太後喪事的一應流程都是有明文規定的,也就是說,大臣們在朝堂上為抵禦胡人來襲的事愁禿頭,他們的母親和妻子還得去宮裏為太後哭靈,百姓們也得掛白幡。
這個節骨眼上,看著滿大街的白幡,不得不說,膈應人的效果一百分。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皇帝也病重了。
哪怕是恨皇帝恨得想弄死他的徐道宏也得承認,皇帝是個大孝子,登基後對太後那叫一個百依百順,不然承恩侯一家也不能到處蹦躂惡心人。問題是,這個時候你他娘的病個錘子啊!徐道宏的內心是崩潰的,第一萬次後悔:媽的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又一副隨時要斷氣的樣子。早知道這樣,老子當初就該一鼓作氣弄死他!
比徐道宏更崩潰的是徐季陵,他這個丞相當的,簡直就是在曆劫。要是顧淮之現在見了徐季陵,肯定要小小驚訝一迴,比起十年前,這人怕是老了二十歲都不止,明明比顧玄還年輕,現在看起來都快比顧玄長上一輩。
也是為了興朝操碎了心。
同樣操心的還有顧玄,畢竟當了多年的丞相,大夥內部互掐是立場問題,現在被外族打到家門口了,一眾士大夫的臉都沒地兒放。
孫震和李福仗都不打了,趕緊班師迴朝解京城之圍。
實際上,京城的形勢沒其他人想得那麽嚴峻。徐道宏等人本來覺得皇帝就是個廢物本廢,關鍵時刻永遠拖後腿。後麵發現,沒皇帝的瞎瘠薄指點江山,他們的工作效率還高了不少。
其實也是沒辦法了,皇帝病到現在還沒醒,徐季陵和徐道宏一個丞相一個太尉,還有握著城外守軍兵符的大將軍通力合作,愣是將士氣昂揚的胡王擋在了城外。
胡王也不是真傻,眼見這波便宜占不了了,趕緊迴撤準備迴草原去。
結果途中碰上孫震的軍隊,沒啥說的,打就完事兒了。
雙方戰了個勢均力敵,胡王邊打邊退,走到一個地方就給那裏帶來巨大的災難,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以戰養戰。附近幾個州都被胡王禍害得不輕,士族賴以為生的莊園被攻破無數個,簡直就是整個中原的災難。
顧淮之這邊生怕顧玄把自己氣出毛病來,天天守在顧玄身邊,也收到了第一手消息。
看著雙方的路線,顧淮之忍不住一臉黑線,繞了一大圈,胡王又跑到幽州附近了,身後跟著的,是孫震和李福的二十萬大軍。
趙冀的兵馬已經退迴了雲州,聽了這消息,立即磨刀霍霍準備發兵支援一下兩位將軍。
顧淮之覺得,現在感到崩潰想罵娘的,絕對是梁肅。
胡王轉這麽大一圈,直接幫他拉了十幾萬敵軍過來,梁肅真他娘的想謝謝胡王全家。
殊不知胡王打的主意就是你們兩邊本來就在打架,我把人拖來了,正巧有人替我分擔一下火力。
想象很美滿,現實很骨感。
胡王的軍隊剛到幽州附近,就被等在這裏的趙冀按住一頓爆錘,後麵的孫李兩位將軍同樣毫不手軟,三方聯手揍得胡王很是傷了點元氣,好不容易撐到幽州,又遇上了殺氣騰騰的梁肅。
胡王本來想著後麵那三支軍隊應該要和梁肅死磕一波,結果萬萬沒想到,他們四方聯手了,摒棄前嫌,一起將胡王揍了滿頭包,差點將命都丟在了這裏。
來時十萬兵馬,去時不到十分之一,這一場仗打下來,沒個三年五載,胡人一點元氣都恢複不了。
顧淮之收到這個消息時覺得這事兒真皮嚴肅中又帶了點搞笑。這一波操作簡直讓人無話可說,歸結為一句話,大概就是:大家都在秀,隻有胡王在挨揍。
不過胡王也沒太憋屈,好歹他還活著,而皇帝,沒能撐過去,掛了。
即位的人選對雲州不太友好,新帝乃二皇子,就是當年被趙冀和顧玦當街毆打的那位。
第36章 再次出征
聽到新帝的身份後, 顧淮之忍不住偏頭瞅了顧玦一眼,好奇地問他:“小叔,你也算是當街揍過皇帝的人了, 感覺如何?”
顧玦的表情也十分精彩, 臉色青青紫紫來迴變幻, 最終歉意地看著顧玄,蔫兒吧唧地認錯:“看來我又惹了個大.麻煩了。”
顧玄倒是沒當迴事, 擺手道:“都過去了,以前為這事兒罰了你, 現在也不用提什麽麻煩不麻煩的。至於皇帝……還真不用把他這個身份看得太重。”
顧淮之以為顧玄這是在安慰顧玦, 意思是反正他們早就決定支持趙冀當皇帝, 不用太把新帝當迴事。
卻不知顧玄真正的意思是, 不用為這事兒著急上火,千百年來, 世家也不是沒換過皇帝,這個不行再換一個。
包括對趙冀也一樣。
現在趙冀可算是輕鬆了下來, 幽州那邊已經不用他再出兵了, 梁肅現在真的挺慘,幾方聯手趕走胡王後,梁肅就被孫震和李福聯手攻城。
顧淮之心裏稍微同情了一波這個倒黴蛋,又問顧玄:“李福將軍不撤兵去打平州嗎?”
這位將軍的任務是幹掉祁東王, 現在一直跟梁肅死磕幹嘛呢?
顧玄張嘴就道破了他們的心思, “有人還在等, 先前應該有不少人聯係了祁東王, 現在新帝登基,他們就算想要收手,然而已經上了賊船,哪有這麽容易下來?”
顧淮之默然,怪不得您對有過節的人當上皇帝之事一點都沒反應,原來是知道他這皇帝當不長啊。
說到皇帝,也不知道徐道宏現在是什麽心情。
徐道宏的心情當然非常不美妙,大仇人死了,卻沒死在他手上,白費他為了弄死對方花的那些心血了。
徐道宏對皇帝……不對,現在該稱先帝了,實在是沒什麽好感,不過人都死了,他也不能跑去鞭屍,隻能在先帝的諡號上出一口氣。
諡號乃是對帝王一生功過的最終定論,以徐道宏對先帝的恨意,那必須是要給他一個惡諡讓他遺臭萬年的。
第一個提出來的,就是厲字。然後被新帝否了。當著兒子的麵罵他親爹,好歹還是個以孝治國的國家,新帝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爹被蓋上一個殘暴的戳。然而徐道宏絲毫不讓,滿朝文武也確實被先帝的騷操作惡心了好多年,現在有徐道宏出頭,哪怕有新帝的麵子在,也沒幾個樂意幫先帝說話的。
徐季陵也氣先帝廢物,心裏憋了許多年的氣。然而看著新帝隱忍的表情,徐季陵還是忍著氣和了個稀泥,平靜地開口:“這樣吧,雙方各退一步,靈字如何?”
靈其實也不是什麽好諡號,亂而不損,也算是比較適合先帝了。畢竟這就是個敗家子,興朝家底都是在他手上打空的,最後還被胡王來襲給嚇得病死,真是連史官都想背叛自己的職業道德不把這事兒記下來,實在是太丟臉了。
徐季陵一開口,新帝也基本上了解大家對他父皇的印象到底差到何種地步了,說實話,新帝對他父皇也沒多少父子情,見狀,順勢踩著徐季陵給的梯子下來了,點頭沉聲道:“那便定為靈帝吧,日後朝政大事,還需諸位愛卿多加費心。”
說實話,徐季陵內心其實是想跑路不幹的。然而先先帝對他有知遇之恩,先帝雖然日常犯蠢,對他也是信任有加,後期連兵符都交給了他,以徐季陵的人品,還真幹不出現在就撂挑子的事兒。
於是,徐季陵繼續當丞相。報完仇的徐道宏也沒想著走人,還打算完成第二個計劃,現在仇人死了,但妹夫他們另有計劃,到時候再給他們當個帶路黨也不錯。
顧玄得知消息後,沉默了許久,而後輕輕一歎:“徐季陵可惜了。”
顧淮之不由一頭霧水,人家好好地做著丞相,怎麽就可惜了?話說迴來你不是更應該擔心一下你大舅子嗎,怎麽關注點放在了徐季陵身上?
顧玄看出了顧淮之的疑惑,卻再次歎了口氣,並未出言解釋。這時他眼中的傷感惋惜之色,顧淮之記了許多年。
胡王這次在興朝的一通胡亂搶掠,給興朝帶來了重創,同時,也給梁肅趙冀等人帶來了機會。
眼下各州亂象紛呈,實力大減,正是趁機拉攏人心的好機會。梁肅和祁東王兩個膽大的出手最利落,尤其是祁東王,直接用談判的方式吞了臨近的一個州,梁肅被孫震和李福壓著打,還趁機占了隔壁鄰居一部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