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淮之點頭表示同意,那幫孩子中,武將之子占比多,本就對這些激烈的運動更加感興趣,自然也沒意見。
倒是顧淮之見馮適臉色略微有點蒼白,忍不住問他:“阿平可是身子不適?”
馮適還沒開口,趙猛已經自發替他答了話:“沒事,他就是稍微有點體弱,並無大礙,大夫還說他多動一動,出點汗更好。”
馮適也點頭笑道:“放心吧,我沒事。隻不過,有件事我得先說,蹴鞠我可比不過你們,畢竟我跑得慢,你們要是倒黴同我分到一隊,可不許怨我啊!”
趙猛立即哈哈大笑,伸手拍了拍馮適的肩,樂道:“行了,我們還能不知道你啊!你是體力不行,可你腦子靈活,蔫兒壞,我們可沒少被你算計,最終慘敗。”
站在馮適身邊的陸平章趕緊拉開趙猛的手,急聲道:“你再拍,就得把他給拍趴下了!”
趙猛這才悻悻然收迴手,摸著後腦勺不好意思的地開口道歉:“對不住,我又忘了我勁兒大,你受不住。”
顧淮之看的挺有趣,覺得這幫半大孩子還挺團結的。
之後眾人抓鬮分成兩隊,顧淮之和趙猛陸平章分在了一隊,陸平章和其他人一隊。
比賽一開始,顧淮之就明白了趙猛的力氣到底有多大。這麽大的院子,趙猛能一腳把球從場地的一端踢到另一端,下腳還賊準,顧淮之就看著球在半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度,而後穩穩地飛進對方門內。
這小子行啊!顧淮之直接下了定論,比後世國足那幫臭腳強多了!
有趙冀和馮適在,這兩人一個有勇有謀,還十分有默契,顧淮之這隊幾乎是躺贏。
許久沒玩得這麽盡興,顧淮之還有點意猶未盡。趙猛也挺喜歡顧淮之這個新夥伴,歇息的冷不丁地說了句:“這麽玩得真痛快,阿淮你幹脆在我家住幾天吧,我們天天這麽玩!”
其他人紛紛附和,雙眼亮晶晶地看著顧淮之。
顧淮之頓覺壓力山大,遲疑了片刻,還是堅定地搖了搖頭:“那可不行,下迴我再來找你們玩就是。”
趙猛也沒失望,爽朗笑道:“那就這麽說定了,你可一定要記著來啊!”
“行啊!”顧淮之很是豪爽地應了下來。
迴府後,顧琉問顧淮之:“刺史府那幫孩子怎麽樣?”
顧淮之想了想,開口答道:“趙十二天生將才,神勇過人。馮適內秀,陸平章太過正直,倒是當禦史的好料子。”
顧琉還挺驚訝:“行啊,我沒提點你你都能把最重要的三個人找出來。”
“那可不?”顧淮之得意仰頭,“也不看我這幾年都跟在誰身邊?你們平時商量大事也沒避著我,耳濡目染好幾年,要是臉幾個同齡人都應付不了,別說阿公了,怕是您都得氣的想拿鞋底抽我一頓!”
顧琉不由搖頭失笑,點了點顧淮之的腦門兒,笑罵道:“我就說一句話,倒招來你長篇大論的反駁。”
顧淮迴以得意一笑,更是讓顧琉忍俊不禁。
交了新朋友,顧淮之也沒忘記遠在虞川的顧凝之,特地寫信告訴他這件事,怕他看不懂,顧淮之不但盡量寫大白話,還畫了不少圖畫過去。
沒過多久,顧淮之就收到了顧凝之的迴信,信上的字鬥大一個,還大小不一,顧淮之一看就知道這是顧凝之親筆所寫。信中,顧凝之嚴肅指責了顧淮之這種丟下弟弟獨自玩耍的不負責任的行為,並且憤怒地表示,友誼的小船要翻幾天,他也要去找新的小夥伴玩耍去了。最後,顧凝之還說,哪些東西最好玩,趕緊告訴我呀!
顧淮之失笑,又給對方去了封信。
期間,顧淮之又去了一趟刺史府找趙猛他們玩,這次又玩的新花樣,一行人跑去演武場比箭術。
顧淮之之前在莊園練部曲時也試著自己練過射箭,自認技術還行,結果被一堆同齡人完虐,得了個倒數第三——墊底的兩個分別是陸平章和馮適。
這時候,顧淮之就忍不住感慨遺傳真是個神奇的東西。
顧淮之就這麽高高興興地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到過年。過年時,顧淮之已經和他們混得挺熟了,還互相送了年禮。
開春後,再見麵時,馮適悄悄同顧淮之幾人說:“我爹這段時間總是愁眉不展,說是近來暴雨不斷,按史書上的許多記載來看,黃河很可能又要決堤。”
趙猛對這些沒有什麽概念,還在問呢:“黃河在哪兒?我們雲州會受災嗎?”
陸平章則皺眉:“這等大事,還是天災,不宜私下談論。”
顧淮之上輩子倒是聽過一點黃河決堤的事,黃河雖然是華族的母親河,但這個母親卻是個暴躁老母親,隔幾年就要決一次堤。曆史上,幾乎每位帝王在位期間都有治黃河的記載。
馮適這話,顧淮之基本信了大半,聽說趙冀已經找人上本呈奏了此事,顧淮之也隻能希望朝廷這次能給力點。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岐州便傳來黃河決堤的噩耗。這一次,被殃及的災民人數超過四萬。丞相徐季陵十分迅速地做好了救災安排,照理來說這鍋也扣不到皇帝身上去,但是朝廷之前接二連三的騷操作已經讓老百姓大失所望,這次黃河決堤,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三月中旬,岐州第一支義軍正式拉了旗號,怒斥興朝“皇帝不仁,上天降怒,以致百姓遭殃。”
於是,他們決定順從天意,反了昏君,重定天下,給老百姓一條活路。
這一義軍一出,其他州生活窘迫快要活不下去的百姓們也蠢蠢欲動。
亂世,正式來臨。
第24章 三合一
第一支義軍揭竿而起的消息傳來時, 顧淮之正陪在顧玄身邊,第一時間聽到了這個大新聞。
顧玄和顧琉臉色沉沉,書房中一時陷入沉默, 顧淮之左瞅瞅右看看, 也不敢出聲。
半晌, 顧玄才歎了口氣:“亂世,終於還是來了。”
顧琉也長歎了口氣, 沉默不語。
顧淮之捧著臉,發出了靈魂拷問:“咱們不是早就猜出天下會有一場大亂嗎?這些年也一直在為此做準備, 不然咱們幹嘛大老遠跑雲州來呢?”
自從迴虞川後, 家裏做了那麽多事, 大部分不都是在防著這天嗎?不然的話, 顧淮之吃飽了撐的跑去練兵啊?
顧琉瞪他一眼,“話雖如此, 真亂起來了,誰心裏能好受?世道一亂, 人都沒個人樣, 你覺得誰能高興得起來?”
這話沒毛病,顧淮之想到兩次出遠門見到過的情景,心情也十分沉重,摸了摸鼻子, 小聲說道:“既然都已經亂起來了, 煩心這些也沒用, 趁早讓天下安定下來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顧玄和顧琉對視一眼, 齊刷刷歎了口氣,鄭重囑咐顧淮之:“這些天我們應該會特別忙,你也大了,府裏的事兒,你多上點心。”
“你們放心,我心裏有數。”顧淮之的表情同樣嚴肅,鄭重地顧琉二人做出保證。
顧玄點點頭,又溫聲寬慰顧淮之:“也不要想太多,家裏四個長輩都在。即便我和你爹都出門了,你阿婆和你娘也在,不要有太大的壓力。之所以叮囑你這番話,主要是怕府裏的部曲聽了傳言後心思浮動,這幫人也算是你一手訓練出來的,我們要是不在府裏,你阿婆和你娘畢竟是女眷,拿不住這幫人,你多費心穩住他們便是。”
顧淮之當然明白,再次鄭重點頭。
顧琉則在一旁說道:“其實也不必這般如臨大敵,現在雲州還算安全,百姓日子過得安穩,沒誰會在意這事兒。再加上州府的十萬大軍鎮守,相比起其他州,雲州已經算是比較安全的地方了。”
“那寧州呢?”顧淮之突然提高了嗓音喊了一句,“寧州那邊,吳使君對州府的掌控程度可不如趙使君,再加上,虞川郡那林郡守不是還跟我們有舊怨嗎?是不是該趕緊提醒二叔嚴加防範?不然,趁現在還沒徹底亂起來,讓二叔他們一家全都過來!”
顧琉的薄唇幾乎抿成一條線,同樣十分擔憂還在虞川的顧毓,聽了顧淮之這話,顧琉雖然知道這提議不妥,還是向顧玄投去了期待的目光。
顧玄臉上浮現出明顯的掙紮痛苦之色,沉默良久,才緩緩搖頭:“不行,虞川是我們顧氏的根,那莊子是曆代先祖一點一點建起來的,祖宗牌位都在,不能輕易放棄。再說,莊子上還有八千部曲,被你們訓練好幾年,一般官兵都不是他們的對手,更別提流民,那就是幫烏合之眾。”
顧淮之還要再勸,顧玄已經擺了擺手,示意他不要再提,而後沉沉歎了口氣,低聲道:“再看看吧,要是形勢有變,再把他叫過來。隻是,那麽多的族人,也不好安置啊。唉~”
這倒是個大難題,顧淮之一時間也沒了主意。這就是族長的難處了,平時在族裏話語權大,這時候就該為族裏出大力。否則的話,顧玄為什麽不把顧毓一家叫過來?這時候過來,不管日後情況如何,至少一家人在一塊兒,心裏踏實。
顧琉也隻能溫言安慰顧玄:“寧州也有十萬守軍,吳使君做事哪怕不如趙使君雷厲風行,底下人也各有小心思。但真正碰上亂軍的話,不管平時有多大仇,這時候都會放下芥蒂共渡難關的。再說了,世家有兵有糧有權有勢,即便發生亂民起義造反之事,世家也是官府最先要保護和拉攏的對象。”
道理顧淮之都懂,但他還是擔心,皺著眉歎氣:“萬一真到了最壞的那一步,二叔他們要過來可不容易。”
“那也未必。”顧琉拍了拍顧淮之的肩,溫聲開解他,“千百年,士族地位崇高,官員百姓甚至皇族心中都對士族極為向往。律法甚至規定,庶民若是擅殺士族,罪加一等。我們顧氏在民間的口碑也不差,祖祖輩輩沒少幹修橋鋪路的好事兒,還得了個仁義的好名聲。到時候,馬車上掛上顧氏的族徽,估計也能震懾一部分人。百年前先祖逃難之時,路上還收了不少自願跟隨的平民。”
這事聽起來還挺玄乎。顧淮之算是鬧明白了,合著這是上到天子下至庶民都往士族身上打了好幾百個濾鏡,就跟後世追星的粉絲似的,濾鏡一開,不管發生什麽,她家哥哥永遠是最棒的。
這麽一代入,顧淮之莫名多了點安全感,至少沒像之前那樣擔心顧毓一家了。
那邊顧琉還在說呢,“我之前已經寫信迴去告誡二弟要勤加練兵加強防護,二弟昨天迴信,說是莊裏現在已經晝夜都安排人巡守,還讓匠人們造了一批□□,還把牆都重新夯實了一迴。我估摸著,按照莊子裏的部曲人數,沒個兩三萬人,攻不下我們莊子。”
顧玄欣慰地點頭,臉色恢複了平靜,又笑著看向顧淮之,說了聲玩笑話緩解氣氛:“也多虧淮兒當年一力主張練兵,現在倒是讓我們更加多出幾分底氣了。”
顧淮之也毫不客氣地收下了這頓誇獎,畢竟這也確實是他的功勞不是。加上顧淮之也有意活躍一下氣氛,便順勢笑道:“那可不,這還得感謝阿公當年沒把我那牙刷牙膏的利潤給吞了。要不然的話,我沒了銀子,才不幹這虧本買賣!”
顧玄和顧琉頓時哈哈大笑,氣氛立即輕鬆了不少。
他們三人聊得開心,顧玦卻不大痛快,黑著臉揪住從書房出來的顧淮之,又抬頭惡狠狠瞪著顧玄和顧琉:“我說你們怎麽迴事,談話都不叫我!不叫我就算了,這小子才多大,憑什麽他能參與決斷我卻不行啊!”
見顧玦這般行事,顧玄下意識地皺了皺眉,正要發作,又想到上迴顧琉指責他們夫妻對顧玦不負責任的話。顧玄遲疑了一瞬,把到了嘴邊的訓斥咽了下去,不自在地解釋道:“你平時不是不耐煩聽這些家長裏短的事嗎?我還以為你不樂意聽,這才沒叫你。你要真想參與進來,下迴我讓人去叫你便是。用不著這麽氣衝衝的,好好說話,看把淮兒給嚇的。”
顧淮之被顧玦拎住了命運的後頸,忍不住翻了個白眼,隨口吐槽道:“小叔,你這是把我當成小嬸嬸養的那隻貓了呢?瞧這手法,跟小嬸嬸拎她那貓的姿勢一模一樣。”
顧玦在親哥和親爹的嚴厲注視下,悻悻地放開了顧淮之,不自在地拍了拍手,小聲說道:“我這不是擔心二哥嗎?一家人分隔兩地,世道又亂了,誰能放心?”
顧玄很是欣慰,覺得小兒子雖然鬧騰了點,品性還是不錯的,十分看重手足之情。
見兩位長輩沒開口答話,顧淮之貼心地向顧玦複述了一遍他們剛才討論的結果。
顧玦仔細想了想,覺得沒毛病,也沒繼續揪著不放,反而期期艾艾地看著顧玄,別扭地問他:“那我能幹點什麽?”
見顧玄臉上明顯露出驚訝的表情,顧玦又有點不爽:“你們接下來肯定要忙著幫趙使君謀劃天下,幹脆也給我找個差事吧。放心,我能分得清輕重,這個時候,絕對不會拖你們後腿。”
顧玄滿臉欣慰地看著顧玦,半晌,顧玄抬手拍了拍顧玦的肩,感慨道:“真是長大了!”
顧玦有點不大適應,別扭地撇開眼神,心下高興卻沒表現出來,隻是催促顧玄:“您看我適合幹什麽,盡管吩咐就是,我絕對聽從您的安排!”
顧淮之聽著都忍不住感動了,他這個一向行事隨心所欲動不動就鬧脾氣的小叔,終於開始醒悟過來,想要背負起屬於自己的責任了。
這是何等可歌可泣的事情!
顧淮之作為小輩都這麽感慨萬千,顧玄和一手帶大顧玦的顧琉更加不必多說,兩人心下簡直就跟大熱天吃了碗冰盞似的舒坦。尤其是顧玄,之前一直為顧玦的離經叛道不著調頭疼,這會兒見顧玦終於懂事了,顧玄激動地眼眶都紅了,良久才點頭笑道:“你有這份心,我還真是沒想到。你的性子,不大適合做幕僚替人出謀劃策,所以也不必進刺史府擔個虛職。你在文人名士間頗有些名聲,日後前來雲州的文人肯定越來越多,文人一貫傲氣,你先做好準備,再找幾個人同你一起,真到那時候,文人要敢瞎鬧騰,你們直接出手把他們治住!”
顧玦一琢磨,這就不是讓他聯合幾個小夥伴給新來的刺兒頭立立規矩嗎?這可是他的拿手好戲啊,比出身,虞川顧氏四個字足以讓顧玦站在頂端;比文采,巧了,顧氏子最擅長的就是文;比口舌之戰,那就更是顧玦的一大殺器,這些年和人打嘴炮,顧玦哪次輸過?
顧淮之都忍不住讚歎他祖父用人用得絕妙,別說,這活還真就該顧玦來幹。
自古文人臭毛病多,很多腐儒瞎講究還看不起人,才學越高的脾氣越大,太平時期倒是可以捧著他們刷一波好名聲,但是亂世之時,大夥兒爭霸天下還來不及呢,誰樂意聽他們整天為了芝麻大點的破事兒吵來吵去?
就該以毒攻毒,讓顧玦這種杠精中狠角色去對付他們。
再說了,拿筆杆子的人煽動人心的本事可不差,要是不管他們,他們哪兒不滿意了,寫點文章對著百姓們一通逼逼,指不定還真能洗腦一部分人。
宣傳工作同樣重要啊。
既不能讓他們太嘚瑟,也不能太過得罪他們。不然的話,看看陳世美那倒黴蛋,被他同鄉黑成啥樣了?
顧玦領了新任務,高高興興點點頭,轉身就準備出門找小夥伴一起商量商量這事兒,打算立馬弄個章程出來。
顧淮之忍不住偷笑,默默給他祖父點了個讚。
雲州境內基本沒受什麽影響,顧淮之跟趙猛和馮適幾人混熟後,從他們嘴裏套了不少話。這才知道,自從趙冀任雲州刺史以來,一直鼓勵百姓開墾荒地,並有意增加人口。雲州並不是富庶的地方,士族豪強勢力不大,相比起寧州平州那些有頂級士族閥門在的地方,雲州比較接地氣,所以趙冀才能順利地將整個州都握在自己手裏。
沒有較為強硬的勢力從中幹擾,趙冀這個刺史的命令還是十分有分量的,這些年來,雲州百姓的生活水平在趙冀的執掌下一直在不斷上升,良性循環之下,趙冀這個刺史在雲州的威望也就越來越高。
雲州本地的一流世家,在顧家搬過來之前,一個都沒有。那些個二三流的世家,真拚起後台來,可能還不如趙冀硬。
私底下一過招,在被趙冀幹掉一兩家後,這些人終於發現趙冀是塊硬骨頭後,特識相地安靜如雞裝鵪鶉,所以顧淮之來了雲州後,看到的就是一片和諧。
陸平章還特自豪地向顧淮之介紹他爹的光榮事跡:“阿淮你來得晚不知道,當年趙使君剛到雲州時,我爹還是刺史府的一個無名小吏,是使君一路提拔我爹任了長史。當年雲州的著姓大族申氏一族對此很是不滿,認為使君這是在羞辱他們,讓他們士族屈居在寒門子弟之下,還說我爹媚上欺下,汲汲營營似奸鼠。結果你猜怎麽著?”
顧淮之心說這還能怎麽著,你爹現在好好的,肯定是對方涼了唄。想歸想,顧淮之還是特捧場的問了下去:“怎麽著?”
陸平章神采飛揚,手口並用繼續向顧淮之講述當年的情況,“申氏想盡辦法要把我爹擠兌走,為此還串通刺史府的一些官吏做偽證,栽贓陷害汙蔑我爹盜取公文財物圖謀不軌,不想這卻是我爹的將計就計之計。他們啊,不但沒能把我爹給擠兌走,反倒被使君一鍋給端了!”
倒是顧淮之見馮適臉色略微有點蒼白,忍不住問他:“阿平可是身子不適?”
馮適還沒開口,趙猛已經自發替他答了話:“沒事,他就是稍微有點體弱,並無大礙,大夫還說他多動一動,出點汗更好。”
馮適也點頭笑道:“放心吧,我沒事。隻不過,有件事我得先說,蹴鞠我可比不過你們,畢竟我跑得慢,你們要是倒黴同我分到一隊,可不許怨我啊!”
趙猛立即哈哈大笑,伸手拍了拍馮適的肩,樂道:“行了,我們還能不知道你啊!你是體力不行,可你腦子靈活,蔫兒壞,我們可沒少被你算計,最終慘敗。”
站在馮適身邊的陸平章趕緊拉開趙猛的手,急聲道:“你再拍,就得把他給拍趴下了!”
趙猛這才悻悻然收迴手,摸著後腦勺不好意思的地開口道歉:“對不住,我又忘了我勁兒大,你受不住。”
顧淮之看的挺有趣,覺得這幫半大孩子還挺團結的。
之後眾人抓鬮分成兩隊,顧淮之和趙猛陸平章分在了一隊,陸平章和其他人一隊。
比賽一開始,顧淮之就明白了趙猛的力氣到底有多大。這麽大的院子,趙猛能一腳把球從場地的一端踢到另一端,下腳還賊準,顧淮之就看著球在半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度,而後穩穩地飛進對方門內。
這小子行啊!顧淮之直接下了定論,比後世國足那幫臭腳強多了!
有趙冀和馮適在,這兩人一個有勇有謀,還十分有默契,顧淮之這隊幾乎是躺贏。
許久沒玩得這麽盡興,顧淮之還有點意猶未盡。趙猛也挺喜歡顧淮之這個新夥伴,歇息的冷不丁地說了句:“這麽玩得真痛快,阿淮你幹脆在我家住幾天吧,我們天天這麽玩!”
其他人紛紛附和,雙眼亮晶晶地看著顧淮之。
顧淮之頓覺壓力山大,遲疑了片刻,還是堅定地搖了搖頭:“那可不行,下迴我再來找你們玩就是。”
趙猛也沒失望,爽朗笑道:“那就這麽說定了,你可一定要記著來啊!”
“行啊!”顧淮之很是豪爽地應了下來。
迴府後,顧琉問顧淮之:“刺史府那幫孩子怎麽樣?”
顧淮之想了想,開口答道:“趙十二天生將才,神勇過人。馮適內秀,陸平章太過正直,倒是當禦史的好料子。”
顧琉還挺驚訝:“行啊,我沒提點你你都能把最重要的三個人找出來。”
“那可不?”顧淮之得意仰頭,“也不看我這幾年都跟在誰身邊?你們平時商量大事也沒避著我,耳濡目染好幾年,要是臉幾個同齡人都應付不了,別說阿公了,怕是您都得氣的想拿鞋底抽我一頓!”
顧琉不由搖頭失笑,點了點顧淮之的腦門兒,笑罵道:“我就說一句話,倒招來你長篇大論的反駁。”
顧淮迴以得意一笑,更是讓顧琉忍俊不禁。
交了新朋友,顧淮之也沒忘記遠在虞川的顧凝之,特地寫信告訴他這件事,怕他看不懂,顧淮之不但盡量寫大白話,還畫了不少圖畫過去。
沒過多久,顧淮之就收到了顧凝之的迴信,信上的字鬥大一個,還大小不一,顧淮之一看就知道這是顧凝之親筆所寫。信中,顧凝之嚴肅指責了顧淮之這種丟下弟弟獨自玩耍的不負責任的行為,並且憤怒地表示,友誼的小船要翻幾天,他也要去找新的小夥伴玩耍去了。最後,顧凝之還說,哪些東西最好玩,趕緊告訴我呀!
顧淮之失笑,又給對方去了封信。
期間,顧淮之又去了一趟刺史府找趙猛他們玩,這次又玩的新花樣,一行人跑去演武場比箭術。
顧淮之之前在莊園練部曲時也試著自己練過射箭,自認技術還行,結果被一堆同齡人完虐,得了個倒數第三——墊底的兩個分別是陸平章和馮適。
這時候,顧淮之就忍不住感慨遺傳真是個神奇的東西。
顧淮之就這麽高高興興地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到過年。過年時,顧淮之已經和他們混得挺熟了,還互相送了年禮。
開春後,再見麵時,馮適悄悄同顧淮之幾人說:“我爹這段時間總是愁眉不展,說是近來暴雨不斷,按史書上的許多記載來看,黃河很可能又要決堤。”
趙猛對這些沒有什麽概念,還在問呢:“黃河在哪兒?我們雲州會受災嗎?”
陸平章則皺眉:“這等大事,還是天災,不宜私下談論。”
顧淮之上輩子倒是聽過一點黃河決堤的事,黃河雖然是華族的母親河,但這個母親卻是個暴躁老母親,隔幾年就要決一次堤。曆史上,幾乎每位帝王在位期間都有治黃河的記載。
馮適這話,顧淮之基本信了大半,聽說趙冀已經找人上本呈奏了此事,顧淮之也隻能希望朝廷這次能給力點。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岐州便傳來黃河決堤的噩耗。這一次,被殃及的災民人數超過四萬。丞相徐季陵十分迅速地做好了救災安排,照理來說這鍋也扣不到皇帝身上去,但是朝廷之前接二連三的騷操作已經讓老百姓大失所望,這次黃河決堤,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三月中旬,岐州第一支義軍正式拉了旗號,怒斥興朝“皇帝不仁,上天降怒,以致百姓遭殃。”
於是,他們決定順從天意,反了昏君,重定天下,給老百姓一條活路。
這一義軍一出,其他州生活窘迫快要活不下去的百姓們也蠢蠢欲動。
亂世,正式來臨。
第24章 三合一
第一支義軍揭竿而起的消息傳來時, 顧淮之正陪在顧玄身邊,第一時間聽到了這個大新聞。
顧玄和顧琉臉色沉沉,書房中一時陷入沉默, 顧淮之左瞅瞅右看看, 也不敢出聲。
半晌, 顧玄才歎了口氣:“亂世,終於還是來了。”
顧琉也長歎了口氣, 沉默不語。
顧淮之捧著臉,發出了靈魂拷問:“咱們不是早就猜出天下會有一場大亂嗎?這些年也一直在為此做準備, 不然咱們幹嘛大老遠跑雲州來呢?”
自從迴虞川後, 家裏做了那麽多事, 大部分不都是在防著這天嗎?不然的話, 顧淮之吃飽了撐的跑去練兵啊?
顧琉瞪他一眼,“話雖如此, 真亂起來了,誰心裏能好受?世道一亂, 人都沒個人樣, 你覺得誰能高興得起來?”
這話沒毛病,顧淮之想到兩次出遠門見到過的情景,心情也十分沉重,摸了摸鼻子, 小聲說道:“既然都已經亂起來了, 煩心這些也沒用, 趁早讓天下安定下來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顧玄和顧琉對視一眼, 齊刷刷歎了口氣,鄭重囑咐顧淮之:“這些天我們應該會特別忙,你也大了,府裏的事兒,你多上點心。”
“你們放心,我心裏有數。”顧淮之的表情同樣嚴肅,鄭重地顧琉二人做出保證。
顧玄點點頭,又溫聲寬慰顧淮之:“也不要想太多,家裏四個長輩都在。即便我和你爹都出門了,你阿婆和你娘也在,不要有太大的壓力。之所以叮囑你這番話,主要是怕府裏的部曲聽了傳言後心思浮動,這幫人也算是你一手訓練出來的,我們要是不在府裏,你阿婆和你娘畢竟是女眷,拿不住這幫人,你多費心穩住他們便是。”
顧淮之當然明白,再次鄭重點頭。
顧琉則在一旁說道:“其實也不必這般如臨大敵,現在雲州還算安全,百姓日子過得安穩,沒誰會在意這事兒。再加上州府的十萬大軍鎮守,相比起其他州,雲州已經算是比較安全的地方了。”
“那寧州呢?”顧淮之突然提高了嗓音喊了一句,“寧州那邊,吳使君對州府的掌控程度可不如趙使君,再加上,虞川郡那林郡守不是還跟我們有舊怨嗎?是不是該趕緊提醒二叔嚴加防範?不然,趁現在還沒徹底亂起來,讓二叔他們一家全都過來!”
顧琉的薄唇幾乎抿成一條線,同樣十分擔憂還在虞川的顧毓,聽了顧淮之這話,顧琉雖然知道這提議不妥,還是向顧玄投去了期待的目光。
顧玄臉上浮現出明顯的掙紮痛苦之色,沉默良久,才緩緩搖頭:“不行,虞川是我們顧氏的根,那莊子是曆代先祖一點一點建起來的,祖宗牌位都在,不能輕易放棄。再說,莊子上還有八千部曲,被你們訓練好幾年,一般官兵都不是他們的對手,更別提流民,那就是幫烏合之眾。”
顧淮之還要再勸,顧玄已經擺了擺手,示意他不要再提,而後沉沉歎了口氣,低聲道:“再看看吧,要是形勢有變,再把他叫過來。隻是,那麽多的族人,也不好安置啊。唉~”
這倒是個大難題,顧淮之一時間也沒了主意。這就是族長的難處了,平時在族裏話語權大,這時候就該為族裏出大力。否則的話,顧玄為什麽不把顧毓一家叫過來?這時候過來,不管日後情況如何,至少一家人在一塊兒,心裏踏實。
顧琉也隻能溫言安慰顧玄:“寧州也有十萬守軍,吳使君做事哪怕不如趙使君雷厲風行,底下人也各有小心思。但真正碰上亂軍的話,不管平時有多大仇,這時候都會放下芥蒂共渡難關的。再說了,世家有兵有糧有權有勢,即便發生亂民起義造反之事,世家也是官府最先要保護和拉攏的對象。”
道理顧淮之都懂,但他還是擔心,皺著眉歎氣:“萬一真到了最壞的那一步,二叔他們要過來可不容易。”
“那也未必。”顧琉拍了拍顧淮之的肩,溫聲開解他,“千百年,士族地位崇高,官員百姓甚至皇族心中都對士族極為向往。律法甚至規定,庶民若是擅殺士族,罪加一等。我們顧氏在民間的口碑也不差,祖祖輩輩沒少幹修橋鋪路的好事兒,還得了個仁義的好名聲。到時候,馬車上掛上顧氏的族徽,估計也能震懾一部分人。百年前先祖逃難之時,路上還收了不少自願跟隨的平民。”
這事聽起來還挺玄乎。顧淮之算是鬧明白了,合著這是上到天子下至庶民都往士族身上打了好幾百個濾鏡,就跟後世追星的粉絲似的,濾鏡一開,不管發生什麽,她家哥哥永遠是最棒的。
這麽一代入,顧淮之莫名多了點安全感,至少沒像之前那樣擔心顧毓一家了。
那邊顧琉還在說呢,“我之前已經寫信迴去告誡二弟要勤加練兵加強防護,二弟昨天迴信,說是莊裏現在已經晝夜都安排人巡守,還讓匠人們造了一批□□,還把牆都重新夯實了一迴。我估摸著,按照莊子裏的部曲人數,沒個兩三萬人,攻不下我們莊子。”
顧玄欣慰地點頭,臉色恢複了平靜,又笑著看向顧淮之,說了聲玩笑話緩解氣氛:“也多虧淮兒當年一力主張練兵,現在倒是讓我們更加多出幾分底氣了。”
顧淮之也毫不客氣地收下了這頓誇獎,畢竟這也確實是他的功勞不是。加上顧淮之也有意活躍一下氣氛,便順勢笑道:“那可不,這還得感謝阿公當年沒把我那牙刷牙膏的利潤給吞了。要不然的話,我沒了銀子,才不幹這虧本買賣!”
顧玄和顧琉頓時哈哈大笑,氣氛立即輕鬆了不少。
他們三人聊得開心,顧玦卻不大痛快,黑著臉揪住從書房出來的顧淮之,又抬頭惡狠狠瞪著顧玄和顧琉:“我說你們怎麽迴事,談話都不叫我!不叫我就算了,這小子才多大,憑什麽他能參與決斷我卻不行啊!”
見顧玦這般行事,顧玄下意識地皺了皺眉,正要發作,又想到上迴顧琉指責他們夫妻對顧玦不負責任的話。顧玄遲疑了一瞬,把到了嘴邊的訓斥咽了下去,不自在地解釋道:“你平時不是不耐煩聽這些家長裏短的事嗎?我還以為你不樂意聽,這才沒叫你。你要真想參與進來,下迴我讓人去叫你便是。用不著這麽氣衝衝的,好好說話,看把淮兒給嚇的。”
顧淮之被顧玦拎住了命運的後頸,忍不住翻了個白眼,隨口吐槽道:“小叔,你這是把我當成小嬸嬸養的那隻貓了呢?瞧這手法,跟小嬸嬸拎她那貓的姿勢一模一樣。”
顧玦在親哥和親爹的嚴厲注視下,悻悻地放開了顧淮之,不自在地拍了拍手,小聲說道:“我這不是擔心二哥嗎?一家人分隔兩地,世道又亂了,誰能放心?”
顧玄很是欣慰,覺得小兒子雖然鬧騰了點,品性還是不錯的,十分看重手足之情。
見兩位長輩沒開口答話,顧淮之貼心地向顧玦複述了一遍他們剛才討論的結果。
顧玦仔細想了想,覺得沒毛病,也沒繼續揪著不放,反而期期艾艾地看著顧玄,別扭地問他:“那我能幹點什麽?”
見顧玄臉上明顯露出驚訝的表情,顧玦又有點不爽:“你們接下來肯定要忙著幫趙使君謀劃天下,幹脆也給我找個差事吧。放心,我能分得清輕重,這個時候,絕對不會拖你們後腿。”
顧玄滿臉欣慰地看著顧玦,半晌,顧玄抬手拍了拍顧玦的肩,感慨道:“真是長大了!”
顧玦有點不大適應,別扭地撇開眼神,心下高興卻沒表現出來,隻是催促顧玄:“您看我適合幹什麽,盡管吩咐就是,我絕對聽從您的安排!”
顧淮之聽著都忍不住感動了,他這個一向行事隨心所欲動不動就鬧脾氣的小叔,終於開始醒悟過來,想要背負起屬於自己的責任了。
這是何等可歌可泣的事情!
顧淮之作為小輩都這麽感慨萬千,顧玄和一手帶大顧玦的顧琉更加不必多說,兩人心下簡直就跟大熱天吃了碗冰盞似的舒坦。尤其是顧玄,之前一直為顧玦的離經叛道不著調頭疼,這會兒見顧玦終於懂事了,顧玄激動地眼眶都紅了,良久才點頭笑道:“你有這份心,我還真是沒想到。你的性子,不大適合做幕僚替人出謀劃策,所以也不必進刺史府擔個虛職。你在文人名士間頗有些名聲,日後前來雲州的文人肯定越來越多,文人一貫傲氣,你先做好準備,再找幾個人同你一起,真到那時候,文人要敢瞎鬧騰,你們直接出手把他們治住!”
顧玦一琢磨,這就不是讓他聯合幾個小夥伴給新來的刺兒頭立立規矩嗎?這可是他的拿手好戲啊,比出身,虞川顧氏四個字足以讓顧玦站在頂端;比文采,巧了,顧氏子最擅長的就是文;比口舌之戰,那就更是顧玦的一大殺器,這些年和人打嘴炮,顧玦哪次輸過?
顧淮之都忍不住讚歎他祖父用人用得絕妙,別說,這活還真就該顧玦來幹。
自古文人臭毛病多,很多腐儒瞎講究還看不起人,才學越高的脾氣越大,太平時期倒是可以捧著他們刷一波好名聲,但是亂世之時,大夥兒爭霸天下還來不及呢,誰樂意聽他們整天為了芝麻大點的破事兒吵來吵去?
就該以毒攻毒,讓顧玦這種杠精中狠角色去對付他們。
再說了,拿筆杆子的人煽動人心的本事可不差,要是不管他們,他們哪兒不滿意了,寫點文章對著百姓們一通逼逼,指不定還真能洗腦一部分人。
宣傳工作同樣重要啊。
既不能讓他們太嘚瑟,也不能太過得罪他們。不然的話,看看陳世美那倒黴蛋,被他同鄉黑成啥樣了?
顧玦領了新任務,高高興興點點頭,轉身就準備出門找小夥伴一起商量商量這事兒,打算立馬弄個章程出來。
顧淮之忍不住偷笑,默默給他祖父點了個讚。
雲州境內基本沒受什麽影響,顧淮之跟趙猛和馮適幾人混熟後,從他們嘴裏套了不少話。這才知道,自從趙冀任雲州刺史以來,一直鼓勵百姓開墾荒地,並有意增加人口。雲州並不是富庶的地方,士族豪強勢力不大,相比起寧州平州那些有頂級士族閥門在的地方,雲州比較接地氣,所以趙冀才能順利地將整個州都握在自己手裏。
沒有較為強硬的勢力從中幹擾,趙冀這個刺史的命令還是十分有分量的,這些年來,雲州百姓的生活水平在趙冀的執掌下一直在不斷上升,良性循環之下,趙冀這個刺史在雲州的威望也就越來越高。
雲州本地的一流世家,在顧家搬過來之前,一個都沒有。那些個二三流的世家,真拚起後台來,可能還不如趙冀硬。
私底下一過招,在被趙冀幹掉一兩家後,這些人終於發現趙冀是塊硬骨頭後,特識相地安靜如雞裝鵪鶉,所以顧淮之來了雲州後,看到的就是一片和諧。
陸平章還特自豪地向顧淮之介紹他爹的光榮事跡:“阿淮你來得晚不知道,當年趙使君剛到雲州時,我爹還是刺史府的一個無名小吏,是使君一路提拔我爹任了長史。當年雲州的著姓大族申氏一族對此很是不滿,認為使君這是在羞辱他們,讓他們士族屈居在寒門子弟之下,還說我爹媚上欺下,汲汲營營似奸鼠。結果你猜怎麽著?”
顧淮之心說這還能怎麽著,你爹現在好好的,肯定是對方涼了唄。想歸想,顧淮之還是特捧場的問了下去:“怎麽著?”
陸平章神采飛揚,手口並用繼續向顧淮之講述當年的情況,“申氏想盡辦法要把我爹擠兌走,為此還串通刺史府的一些官吏做偽證,栽贓陷害汙蔑我爹盜取公文財物圖謀不軌,不想這卻是我爹的將計就計之計。他們啊,不但沒能把我爹給擠兌走,反倒被使君一鍋給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