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穿書後滿朝文武都…… 作者:鬆下有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雲薑隨手點了個侍衛,“你再和他比試一次,禁用武器,除此之外都不用顧忌。”
有了之前的經驗,侍衛對子揚不敢小覷,帶他去了寬敞的院子。
擔心子揚不懂,他們盡量淺顯直白地解釋了遍,總算讓他了解意思。
吃飽的子揚很好說話,聽懂這是雲薑的命令後更是連連點頭,不大流利地蹦出幾個“好”字。
能夠守護天子安危的侍衛自然都是佼佼者,無論體格、武力、對敵經驗都遠勝常人。子揚的優勢在天生的一個力字,飽腹後的他甚至能單手舉起大石,走來走去的模樣極為輕鬆。
“陛下離遠些,子揚不知輕重,謹防傷到您。”衛息提醒。
“嗯。”雲薑左右環顧,問他,“你會飛嗎?”
衛息微怔,“什麽?”
“便是話本中的飛簷走壁,淩波微步。”
如果不是小皇帝問話的神情太誠懇,衛息都覺得她是在故意捉弄自己,想了想還是認真迴,“不會,臣隻能借力奔躍。”
“那上殿頂應該不成問題了。”雲薑手一指,“帶我上去罷,高處視野好,也安全。”
“是。”
衛息身形修長,相貌俊朗,若隻從外表看,就像個飽讀詩書的儒生。
唯有靠近他,才能感受到他衣衫下緊實的肌肉與撲麵而來的悍勇。
這點卻不像他的父親衛烈,所有人都能直觀看出衛烈的強勢,而衛息習慣深藏於內。
“陛下,冒犯了。”
衛息彎腰從輪椅上橫抱起雲薑,起身借牆壁一躍,便上了屋簷,再跳,已然停留在了殿頂。
殿頂自有平坦處,他把雲薑穩穩放下,隨後護在了身邊。
如果有這麽一位貼身護衛,似乎很方便。這個念頭在雲薑腦中一閃而過,很快視線就轉向了院內。
子揚對衛息這三兩步躍上殿頂的功夫很是好奇,睜大眼望了好一會兒,才依依不舍地低過頭和侍衛過招。
他用的是蠻力,侍衛則用巧勁,走位極為靈活,他知道如果稍有不慎被子揚抓住,便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這樣的“打架”是子揚未曾經曆過的,他像是被戲耍的猴兒,對方一會兒在前,一會兒在後,一會兒閃避,一會兒出拳,打得他暈頭轉向,怒從心起。
終於在一刻鍾後,子揚逮住時機,哇哇大叫一聲猛地向前衝去,頂住侍衛小腹,把他整個人舉了起來,往下狠狠一摔——
宮婢齊齊驚叫起來,衛息眉頭猛地一跳,瞬間向前邁了一步,但他顯然是趕不上的。
侍衛被重重砸在了地上,登時腹部劇痛,吐出一口帶血的唾沫來。
子揚仍不知足,再次把人高高舉起,正要再砸時,衛息已經迅速落地,和另一個侍衛一起製住了他。
茫然地看了周圍一圈,子揚齜牙大叫,顯然很是不滿。
“怎麽樣?”衛息問那侍衛。
侍衛搖搖頭,“一點小內傷。”
他勉強笑道:“還好隻砸了一下,再來一次卑職可真要經受不住了。”
直麵子揚的他能感到那力量就像橫衝直撞的蠻牛,有如千斤之重,哪有血肉之軀能擋住。
“去傳太醫。”雲薑仍未動彈,聲音從上方遙遙傳來,“這是因朕受傷,傷養好前,不用來當值了。”
“謝陛下恩典。”
衛息抬首,殿頂的少年天子逆光而坐,看不清神情,明明發出的是一道溫情的赦令,他卻沒有從那話語裏聽出任何起伏。
望著侍衛被扶去看傷,衛息沉默無言地去將雲薑帶迴地麵,又看著她誇獎了子揚,賞了一份糕點,讓他去外麵守門。
子揚喜不自禁,手舞足蹈的模樣再天真不過,絲毫看不出方才暴戾的模樣。
日頭正曬,看了一場戲,雲薑也有些乏了,便自己慢悠悠轉著輪椅迴屋。
挑起門簾時,她才看見身後一道斜長的影子,衛息還一直跟著,“你怎麽還在?”
“陛下未讓臣走。”
“現在可以走了。”
衛息一時未動,半晌問,“陛下要留子揚在身邊?”
“他很厲害,很乖。”雲薑頭也不迴地轉進了內屋,“你方才也看見了,尋常人不是對手。”
訓練有素的禦前侍衛一對一都很難取勝,天賦的確無與倫比。衛息承認這點,但,“他太危險了。”
“陛下,馴養猛獸確實很不錯,但所有馴獸人,都要做好被反噬的準備。”
在衛息看來,寧願在陛下身邊多放些人,也不能留一個危險的子揚。他如孩童般,任性又天真,完全憑本|能行事,根本不懂陛下的重要性,更不知道何為忠君。
“是麽。”雲薑沒反駁他,著人扶自己上了榻,這才不緊不慢地開口,“但我喜歡。”
未曾料到這個理由,衛息抬眸,對上天子漫不經心的神情。
“子揚很有意思,稍加教導,恐怕連你對付起來也不容易罷。”
“是,他很有天賦。”
雲薑點點頭,“那便是了。”
她不喜歡養狗,但身邊養這麽一條惡犬,倒很不錯。
衛息還要再開口,麵前人已瞬間拉下了臉,“還是說,朕做什麽還要有你應允?”
“不敢。”衛息立刻低首。
他認錯的速度極快,讓雲薑瞬間笑起來,怒氣蕩然無存,將喜怒無常四字詮釋得淋漓盡致。
“奉宣可是你的字?”慢悠悠解著外袍衣扣,雲薑問。
“正是。”
“嗯,午時前的那場棋,你覺得黑白哪個下得更好?”
話題跳躍得極快,來喜等人都懵了下,中午那棋……不是陛下自個兒和自個兒下的嗎?
“……臣不知道。”衛息沉聲,“臣隻負責落子,並未看棋局。”
大概是和小皇帝相處了這麽段時辰,以他的性格,居然也學會了這樣迴話。
雲薑覺得頗為有趣,也不再捉弄他,伸手從盞內摸了兩顆糖,遞去一顆,“你也嚐嚐。”
衛息沒有口腹之欲,也無偏好,酸甜苦辣於他皆可。
這顆糖過於甜膩,薄薄的外皮化在口中,濃鬱的糖心迅速流淌過舌尖,叫最嗜甜的人都能感到齁。
他垂下眼,陛下顯然覺得這糖甚合心意,眉眼舒展,似乎連頭發絲都能感到那股愉悅,唇齒輕咬,蒼白的麵容有了淡淡的紅暈。
衛息有個與陛下年紀相近的弟弟,皮實得很,整日上房揭瓦,鬧得雞飛狗跳。相較於他的弟弟,陛下是安靜的,像靜默的山水畫,隻偶爾勾勒出濃墨重彩的一筆,突然地撞入眼簾。
君臣二人沉默地含著糖,都沒有再開口,直到天色漸漸暗沉,宮婢出聲,“陛下,要下雨了,可要合窗?”
“不用,正好睡個午覺。”
屏退宮侍,雲薑視線往外一掠,“衛校尉,給朕讀書罷。”
她平時少用天子自稱,一旦用了“朕”,便有著不容拒絕的強勢,“書架第二層的第一本,去取來。”
說著,雲薑已經合上了眼,糖也停在口中,不動了。
衛息起身,從書架挑出書,是一本野史,上麵所述皆是前朝皇室之事,真真假假,虛實難辨。
他壓低聲音,開始輕聲慢讀。
秋風細雨漸起,一室天地間,唯餘他低沉的讀書聲。
不知不覺,榻上人已進入夢鄉。
作者有話要說: 當泥萌看到這章時,作者已經上班三小時了……
領導真的不做人啊,國慶不給假,還讓六點上班_(:3」∠)_
順便,明天無更新勿等,十一繼續
第11章
雲薑的這場午覺睡過了整個下午,直至酉時也不見要醒來的跡象,兀自酣眠。
來喜看了眼天色,輕步入內小聲道:“衛校尉,陛下慣來要睡到晚膳後才醒,宮裏快下鑰了,您先迴罷。”
“嗯。”衛息嗓音已然沙啞,他連續讀了近兩個時辰,途中喝了四盞溫水。
走出內殿,他道:“陛下作息向來如此混亂嗎?”
“呃,差不多罷。”
“這樣對身體無益,你們需多勸。”
來喜露出為難之色,“文相和古太醫都說了,凡事以陛下心情為主,陛下怎麽高興怎麽好。”
如果不是這兩位發話,他們也不敢任陛下放縱。
衛息聽著,莫名有種祖母對待幼弟的感覺,祖母偏疼小孫子,時常連父親也教訓不得弟弟,文相和古太醫對陛下可不就是如此。
但轉念一想,他對上陛下時,也無法拿出嚴師模樣,並非簡單的忠君二字,更多是下意識想要順從陛下、讓他高興的心情。
於他而言,這當真是種奇妙又複雜的心情。
衛息進宮時,日色正好,出宮時已是一番風雨過後的景致。
雨色秋來寒,輕衫已無法抵擋涼意,來往宮侍都不禁打了個寒顫。
對麵廊下另一行人緩緩朝裏走去,侍從懷中疊高的奏疏極為顯眼,為首之人正是長義王。
衛息遙遙望去,魏隱也看了他一眼,二人簡單點了個頭,各自朝南北走去。
剛出宮門,就見親隨牽馬立在一旁,對麵還有輛熟悉的馬車,上刻昌平伯府的標誌。
車簾大開,昌平伯坐於其上,一副憂愁模樣。
見他注視那邊,親隨低聲道:“昌平伯是為其子那件事,想入宮求見陛下,在這琢磨一個多時辰了,都沒動。”
昌平伯流落在外的兒子到了長公主府上,是近日京中鬧得沸沸揚揚的一件事,因著兩方都沒甚麽好名聲,大多數人樂得看熱鬧。
有了之前的經驗,侍衛對子揚不敢小覷,帶他去了寬敞的院子。
擔心子揚不懂,他們盡量淺顯直白地解釋了遍,總算讓他了解意思。
吃飽的子揚很好說話,聽懂這是雲薑的命令後更是連連點頭,不大流利地蹦出幾個“好”字。
能夠守護天子安危的侍衛自然都是佼佼者,無論體格、武力、對敵經驗都遠勝常人。子揚的優勢在天生的一個力字,飽腹後的他甚至能單手舉起大石,走來走去的模樣極為輕鬆。
“陛下離遠些,子揚不知輕重,謹防傷到您。”衛息提醒。
“嗯。”雲薑左右環顧,問他,“你會飛嗎?”
衛息微怔,“什麽?”
“便是話本中的飛簷走壁,淩波微步。”
如果不是小皇帝問話的神情太誠懇,衛息都覺得她是在故意捉弄自己,想了想還是認真迴,“不會,臣隻能借力奔躍。”
“那上殿頂應該不成問題了。”雲薑手一指,“帶我上去罷,高處視野好,也安全。”
“是。”
衛息身形修長,相貌俊朗,若隻從外表看,就像個飽讀詩書的儒生。
唯有靠近他,才能感受到他衣衫下緊實的肌肉與撲麵而來的悍勇。
這點卻不像他的父親衛烈,所有人都能直觀看出衛烈的強勢,而衛息習慣深藏於內。
“陛下,冒犯了。”
衛息彎腰從輪椅上橫抱起雲薑,起身借牆壁一躍,便上了屋簷,再跳,已然停留在了殿頂。
殿頂自有平坦處,他把雲薑穩穩放下,隨後護在了身邊。
如果有這麽一位貼身護衛,似乎很方便。這個念頭在雲薑腦中一閃而過,很快視線就轉向了院內。
子揚對衛息這三兩步躍上殿頂的功夫很是好奇,睜大眼望了好一會兒,才依依不舍地低過頭和侍衛過招。
他用的是蠻力,侍衛則用巧勁,走位極為靈活,他知道如果稍有不慎被子揚抓住,便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這樣的“打架”是子揚未曾經曆過的,他像是被戲耍的猴兒,對方一會兒在前,一會兒在後,一會兒閃避,一會兒出拳,打得他暈頭轉向,怒從心起。
終於在一刻鍾後,子揚逮住時機,哇哇大叫一聲猛地向前衝去,頂住侍衛小腹,把他整個人舉了起來,往下狠狠一摔——
宮婢齊齊驚叫起來,衛息眉頭猛地一跳,瞬間向前邁了一步,但他顯然是趕不上的。
侍衛被重重砸在了地上,登時腹部劇痛,吐出一口帶血的唾沫來。
子揚仍不知足,再次把人高高舉起,正要再砸時,衛息已經迅速落地,和另一個侍衛一起製住了他。
茫然地看了周圍一圈,子揚齜牙大叫,顯然很是不滿。
“怎麽樣?”衛息問那侍衛。
侍衛搖搖頭,“一點小內傷。”
他勉強笑道:“還好隻砸了一下,再來一次卑職可真要經受不住了。”
直麵子揚的他能感到那力量就像橫衝直撞的蠻牛,有如千斤之重,哪有血肉之軀能擋住。
“去傳太醫。”雲薑仍未動彈,聲音從上方遙遙傳來,“這是因朕受傷,傷養好前,不用來當值了。”
“謝陛下恩典。”
衛息抬首,殿頂的少年天子逆光而坐,看不清神情,明明發出的是一道溫情的赦令,他卻沒有從那話語裏聽出任何起伏。
望著侍衛被扶去看傷,衛息沉默無言地去將雲薑帶迴地麵,又看著她誇獎了子揚,賞了一份糕點,讓他去外麵守門。
子揚喜不自禁,手舞足蹈的模樣再天真不過,絲毫看不出方才暴戾的模樣。
日頭正曬,看了一場戲,雲薑也有些乏了,便自己慢悠悠轉著輪椅迴屋。
挑起門簾時,她才看見身後一道斜長的影子,衛息還一直跟著,“你怎麽還在?”
“陛下未讓臣走。”
“現在可以走了。”
衛息一時未動,半晌問,“陛下要留子揚在身邊?”
“他很厲害,很乖。”雲薑頭也不迴地轉進了內屋,“你方才也看見了,尋常人不是對手。”
訓練有素的禦前侍衛一對一都很難取勝,天賦的確無與倫比。衛息承認這點,但,“他太危險了。”
“陛下,馴養猛獸確實很不錯,但所有馴獸人,都要做好被反噬的準備。”
在衛息看來,寧願在陛下身邊多放些人,也不能留一個危險的子揚。他如孩童般,任性又天真,完全憑本|能行事,根本不懂陛下的重要性,更不知道何為忠君。
“是麽。”雲薑沒反駁他,著人扶自己上了榻,這才不緊不慢地開口,“但我喜歡。”
未曾料到這個理由,衛息抬眸,對上天子漫不經心的神情。
“子揚很有意思,稍加教導,恐怕連你對付起來也不容易罷。”
“是,他很有天賦。”
雲薑點點頭,“那便是了。”
她不喜歡養狗,但身邊養這麽一條惡犬,倒很不錯。
衛息還要再開口,麵前人已瞬間拉下了臉,“還是說,朕做什麽還要有你應允?”
“不敢。”衛息立刻低首。
他認錯的速度極快,讓雲薑瞬間笑起來,怒氣蕩然無存,將喜怒無常四字詮釋得淋漓盡致。
“奉宣可是你的字?”慢悠悠解著外袍衣扣,雲薑問。
“正是。”
“嗯,午時前的那場棋,你覺得黑白哪個下得更好?”
話題跳躍得極快,來喜等人都懵了下,中午那棋……不是陛下自個兒和自個兒下的嗎?
“……臣不知道。”衛息沉聲,“臣隻負責落子,並未看棋局。”
大概是和小皇帝相處了這麽段時辰,以他的性格,居然也學會了這樣迴話。
雲薑覺得頗為有趣,也不再捉弄他,伸手從盞內摸了兩顆糖,遞去一顆,“你也嚐嚐。”
衛息沒有口腹之欲,也無偏好,酸甜苦辣於他皆可。
這顆糖過於甜膩,薄薄的外皮化在口中,濃鬱的糖心迅速流淌過舌尖,叫最嗜甜的人都能感到齁。
他垂下眼,陛下顯然覺得這糖甚合心意,眉眼舒展,似乎連頭發絲都能感到那股愉悅,唇齒輕咬,蒼白的麵容有了淡淡的紅暈。
衛息有個與陛下年紀相近的弟弟,皮實得很,整日上房揭瓦,鬧得雞飛狗跳。相較於他的弟弟,陛下是安靜的,像靜默的山水畫,隻偶爾勾勒出濃墨重彩的一筆,突然地撞入眼簾。
君臣二人沉默地含著糖,都沒有再開口,直到天色漸漸暗沉,宮婢出聲,“陛下,要下雨了,可要合窗?”
“不用,正好睡個午覺。”
屏退宮侍,雲薑視線往外一掠,“衛校尉,給朕讀書罷。”
她平時少用天子自稱,一旦用了“朕”,便有著不容拒絕的強勢,“書架第二層的第一本,去取來。”
說著,雲薑已經合上了眼,糖也停在口中,不動了。
衛息起身,從書架挑出書,是一本野史,上麵所述皆是前朝皇室之事,真真假假,虛實難辨。
他壓低聲音,開始輕聲慢讀。
秋風細雨漸起,一室天地間,唯餘他低沉的讀書聲。
不知不覺,榻上人已進入夢鄉。
作者有話要說: 當泥萌看到這章時,作者已經上班三小時了……
領導真的不做人啊,國慶不給假,還讓六點上班_(:3」∠)_
順便,明天無更新勿等,十一繼續
第11章
雲薑的這場午覺睡過了整個下午,直至酉時也不見要醒來的跡象,兀自酣眠。
來喜看了眼天色,輕步入內小聲道:“衛校尉,陛下慣來要睡到晚膳後才醒,宮裏快下鑰了,您先迴罷。”
“嗯。”衛息嗓音已然沙啞,他連續讀了近兩個時辰,途中喝了四盞溫水。
走出內殿,他道:“陛下作息向來如此混亂嗎?”
“呃,差不多罷。”
“這樣對身體無益,你們需多勸。”
來喜露出為難之色,“文相和古太醫都說了,凡事以陛下心情為主,陛下怎麽高興怎麽好。”
如果不是這兩位發話,他們也不敢任陛下放縱。
衛息聽著,莫名有種祖母對待幼弟的感覺,祖母偏疼小孫子,時常連父親也教訓不得弟弟,文相和古太醫對陛下可不就是如此。
但轉念一想,他對上陛下時,也無法拿出嚴師模樣,並非簡單的忠君二字,更多是下意識想要順從陛下、讓他高興的心情。
於他而言,這當真是種奇妙又複雜的心情。
衛息進宮時,日色正好,出宮時已是一番風雨過後的景致。
雨色秋來寒,輕衫已無法抵擋涼意,來往宮侍都不禁打了個寒顫。
對麵廊下另一行人緩緩朝裏走去,侍從懷中疊高的奏疏極為顯眼,為首之人正是長義王。
衛息遙遙望去,魏隱也看了他一眼,二人簡單點了個頭,各自朝南北走去。
剛出宮門,就見親隨牽馬立在一旁,對麵還有輛熟悉的馬車,上刻昌平伯府的標誌。
車簾大開,昌平伯坐於其上,一副憂愁模樣。
見他注視那邊,親隨低聲道:“昌平伯是為其子那件事,想入宮求見陛下,在這琢磨一個多時辰了,都沒動。”
昌平伯流落在外的兒子到了長公主府上,是近日京中鬧得沸沸揚揚的一件事,因著兩方都沒甚麽好名聲,大多數人樂得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