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得了晉商的支持,自然是如虎添翼。有範文程給他出謀劃策,處理內政,也頗有些如魚得水之感。
雙方合作愉快,之後幾年,努爾哈赤對於範文程的信任便是與日俱增。
出於保密的考慮,與晉商的真正合作並無其他人知曉。即便監視範文程的密探,也隻是以為是對於非滿人官員的正常提防,不清楚範文程的真實身份。
努爾哈赤死得突然,啥也沒跟黃台吉交代。黃台吉雖然繼位後接受了與晉商聯係的秘密線路,卻對範文程人質的身份一無所知。
範氏兄弟都是人精,發現黃台吉不清楚兩人聯係,自然都不會傻傻的暴露,把好好地謀主再重新變迴人質。
黃台吉繼位後對範文程的信用日益加深,範文程也一直在用心做事,就這樣一點點混到首輔的位置。也算是人質的逆襲。
這邊黃台吉聽寧完我對於這份消息的評價,想到寧完我去明京需要跟晉商接觸,當下解釋道:“寧卿確實誤會了這消息來源。非是咱自家的密探打探的。”
又對範文程道:“範卿你給寧卿解釋一下。”
範文程當然不會說這是我範家送來的消息,解釋道:“咱自己的密探滲透邊關簡單,在明國腹地長居卻不易。畢竟遼東與關內各種差異太大,很容易就會暴露。為了增加消息來源,陛下名人去明國境內廣撒金銀,直接收買線報。讓明人自己給咱們送消息,出問題,損失的也不是咱自己人。”
寧完我問道:“明人肯為了銀子出賣一切的不少,但這樣得到的消息,散亂異常,真假難辨,開銷又大,效率實在是太低了吧?”
黃台吉就笑:“開銷什麽的,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什麽時候不夠了,入關再取不就行了?”
範文程也解釋:“至於消息散亂,自然不是什麽消息都送迴來,由咱們自己人篩選有用的才收。隻要安插的人手少,不頻繁外出打探消息,暴露的機會就極小了。對於消息真偽的分辨,卻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隻能事後檢驗了。一旦證實消息是假,那個提供假消息的人又拿不出合理的解釋,這個人就隻能處理掉了。”
寧完我想了一遍,一時間卻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知道這是培養細作深入大明不利之後出的下策,又想想適才的消息,問道:“那臣去明京之後,是要與這送來消息的人聯係嗎?”
黃台吉點點頭:“卿去明京之後,自然需要這地頭蛇的輔助,這些卻是你到達之後的事情了。接下來我們需要討論的,是我們要趁此機會達到什麽目的,崇禎病死如何,其他情況又如何?”
鮑承先最擅長離間,當即道:“臣先拋磚引玉。明國文臣武將,內宦外戚,向來都是相互看不慣的,派係林立。隻不過崇禎攜剿滅魏忠賢的雷霆之威,鎮壓朝堂,才使得明國的黨爭由明轉暗,不敢直接人身攻擊,隻能以事論人,借題發揮。如今明國內閣閹黨勢大,壓製的東林黨沒有反擊的機會,隻需要將崇禎的病情往閹黨身上引導,東林黨自會抓住機會,幫我們把明國搞得更亂。”
“如何引導?”
“崇禎才二十七八歲,身體正值巔峰,突然病危,當然是照顧他起居的閹宦謀逆!閹黨自然也脫不了幹係。”
剛林問:“不對啊,照顧崇禎起居的曹化淳和王承恩,應該是反而和東林黨親厚吧?是不是應該是閹黨借題發揮?”
鮑承先解釋道:“閹黨如今勢大,求的當然是穩,隻有被壓製的東林黨,才需要發難的時機。至於曹化淳等人與東林黨親厚的問題,對於東林黨那群士大夫而言,非我……”
鮑承先想說的自然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可他說了一半才覺得不對,這話自己說出來不是找不自在嗎?也虧他腦子快,改口道:“非我同黨,皆是異端。曹化淳與他們在親厚,也是閹宦,不是他們朋黨。”
黃台吉點點頭,認可鮑承先的離間計:“如果明國能夠再起黨錮之爭,除非再有一個崇禎,否則黨爭停不下來。這倒是可行。”
希福卻道:“朱由檢長子太子朱慈烺年方九歲,一旦崇禎病死,這太子繼位名正言順。雖說主少國疑對於國家不是什麽好事,但以明國的體製,萬曆三十年不管事情,內閣一樣把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他們又何曾真的需要一個管事的皇帝了?內閣隻要把持了這個小皇帝,就相當於把持了朝政。屆時挾天子以令諸侯,排除異己輕而易舉,黨爭恐怕會是一麵倒的形勢。”
範文程也道:“即便黨錮之爭再起,明國對於咱大清的警惕也不會放鬆,亂歸亂,實力的損失卻需要年深日久,非一日之功。”
黃台吉已經四十九歲了,他還想著有生之年馬踏中原,聽聞此策見效,遷延時日,心底有些著急:“可還有其他良策?”
寧完我道:“既然主少國疑,有人挾天子以令諸侯,怎麽少的了衣帶詔?自然有人看不過去,清君側,誅不臣!屆時我大清作為友邦,無論是幫助小皇帝平亂,還是幫助明國撥亂反正,都是師出有名!”
範文程點頭讚歎:“清君側自然需要兵馬,平定叛亂仍然需要兵馬,明國哪有那麽多兵馬?自然要從九邊抽調!屆時我大清兵鋒所向,自然一馬平川!”
鮑承先自己的計策被否,也不在意,他是寧完我鐵杆:“既然有清君側的衣帶詔,向我大清借兵的詔書自然也是有的!說不定,還不止一封呢!”
黃台吉大喜:“眾位先生此策真是大善!”想了想,卻又是有些忐忑:“這些都是建立在崇禎病死的前提下,若消息有誤,崇禎沒事兒呢?”
寧完我當即表忠心:“臣此去明京,崇禎已經病危自然最好,那他定會一病不起。若是離京在外,那他就不用迴京了!”
雙方合作愉快,之後幾年,努爾哈赤對於範文程的信任便是與日俱增。
出於保密的考慮,與晉商的真正合作並無其他人知曉。即便監視範文程的密探,也隻是以為是對於非滿人官員的正常提防,不清楚範文程的真實身份。
努爾哈赤死得突然,啥也沒跟黃台吉交代。黃台吉雖然繼位後接受了與晉商聯係的秘密線路,卻對範文程人質的身份一無所知。
範氏兄弟都是人精,發現黃台吉不清楚兩人聯係,自然都不會傻傻的暴露,把好好地謀主再重新變迴人質。
黃台吉繼位後對範文程的信用日益加深,範文程也一直在用心做事,就這樣一點點混到首輔的位置。也算是人質的逆襲。
這邊黃台吉聽寧完我對於這份消息的評價,想到寧完我去明京需要跟晉商接觸,當下解釋道:“寧卿確實誤會了這消息來源。非是咱自家的密探打探的。”
又對範文程道:“範卿你給寧卿解釋一下。”
範文程當然不會說這是我範家送來的消息,解釋道:“咱自己的密探滲透邊關簡單,在明國腹地長居卻不易。畢竟遼東與關內各種差異太大,很容易就會暴露。為了增加消息來源,陛下名人去明國境內廣撒金銀,直接收買線報。讓明人自己給咱們送消息,出問題,損失的也不是咱自己人。”
寧完我問道:“明人肯為了銀子出賣一切的不少,但這樣得到的消息,散亂異常,真假難辨,開銷又大,效率實在是太低了吧?”
黃台吉就笑:“開銷什麽的,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什麽時候不夠了,入關再取不就行了?”
範文程也解釋:“至於消息散亂,自然不是什麽消息都送迴來,由咱們自己人篩選有用的才收。隻要安插的人手少,不頻繁外出打探消息,暴露的機會就極小了。對於消息真偽的分辨,卻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隻能事後檢驗了。一旦證實消息是假,那個提供假消息的人又拿不出合理的解釋,這個人就隻能處理掉了。”
寧完我想了一遍,一時間卻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知道這是培養細作深入大明不利之後出的下策,又想想適才的消息,問道:“那臣去明京之後,是要與這送來消息的人聯係嗎?”
黃台吉點點頭:“卿去明京之後,自然需要這地頭蛇的輔助,這些卻是你到達之後的事情了。接下來我們需要討論的,是我們要趁此機會達到什麽目的,崇禎病死如何,其他情況又如何?”
鮑承先最擅長離間,當即道:“臣先拋磚引玉。明國文臣武將,內宦外戚,向來都是相互看不慣的,派係林立。隻不過崇禎攜剿滅魏忠賢的雷霆之威,鎮壓朝堂,才使得明國的黨爭由明轉暗,不敢直接人身攻擊,隻能以事論人,借題發揮。如今明國內閣閹黨勢大,壓製的東林黨沒有反擊的機會,隻需要將崇禎的病情往閹黨身上引導,東林黨自會抓住機會,幫我們把明國搞得更亂。”
“如何引導?”
“崇禎才二十七八歲,身體正值巔峰,突然病危,當然是照顧他起居的閹宦謀逆!閹黨自然也脫不了幹係。”
剛林問:“不對啊,照顧崇禎起居的曹化淳和王承恩,應該是反而和東林黨親厚吧?是不是應該是閹黨借題發揮?”
鮑承先解釋道:“閹黨如今勢大,求的當然是穩,隻有被壓製的東林黨,才需要發難的時機。至於曹化淳等人與東林黨親厚的問題,對於東林黨那群士大夫而言,非我……”
鮑承先想說的自然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可他說了一半才覺得不對,這話自己說出來不是找不自在嗎?也虧他腦子快,改口道:“非我同黨,皆是異端。曹化淳與他們在親厚,也是閹宦,不是他們朋黨。”
黃台吉點點頭,認可鮑承先的離間計:“如果明國能夠再起黨錮之爭,除非再有一個崇禎,否則黨爭停不下來。這倒是可行。”
希福卻道:“朱由檢長子太子朱慈烺年方九歲,一旦崇禎病死,這太子繼位名正言順。雖說主少國疑對於國家不是什麽好事,但以明國的體製,萬曆三十年不管事情,內閣一樣把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他們又何曾真的需要一個管事的皇帝了?內閣隻要把持了這個小皇帝,就相當於把持了朝政。屆時挾天子以令諸侯,排除異己輕而易舉,黨爭恐怕會是一麵倒的形勢。”
範文程也道:“即便黨錮之爭再起,明國對於咱大清的警惕也不會放鬆,亂歸亂,實力的損失卻需要年深日久,非一日之功。”
黃台吉已經四十九歲了,他還想著有生之年馬踏中原,聽聞此策見效,遷延時日,心底有些著急:“可還有其他良策?”
寧完我道:“既然主少國疑,有人挾天子以令諸侯,怎麽少的了衣帶詔?自然有人看不過去,清君側,誅不臣!屆時我大清作為友邦,無論是幫助小皇帝平亂,還是幫助明國撥亂反正,都是師出有名!”
範文程點頭讚歎:“清君側自然需要兵馬,平定叛亂仍然需要兵馬,明國哪有那麽多兵馬?自然要從九邊抽調!屆時我大清兵鋒所向,自然一馬平川!”
鮑承先自己的計策被否,也不在意,他是寧完我鐵杆:“既然有清君側的衣帶詔,向我大清借兵的詔書自然也是有的!說不定,還不止一封呢!”
黃台吉大喜:“眾位先生此策真是大善!”想了想,卻又是有些忐忑:“這些都是建立在崇禎病死的前提下,若消息有誤,崇禎沒事兒呢?”
寧完我當即表忠心:“臣此去明京,崇禎已經病危自然最好,那他定會一病不起。若是離京在外,那他就不用迴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