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雪聽到靠年齡增長突破先天,頗有一種自己練的《長春功》的既視感。於是問係統:“張三豐不會練過《長春功》吧?”


    係統中有大花雪關於曆史的記載,張三豐的記載自然不會沒有。而大花雪留下的家族史,雖然沒有讓係統搜集整理,但小花雪的《長春功》是在係統引導下學習的,大花雪肯定在係統中留下過相關記錄。如果張三豐有練過《長春功》,係統肯定知道。


    係統迴道:“張三豐練的不是《長春功》,甚至於張三豐最擅長的都不是內功。張三豐眼見內功無法突破先天,所以另辟蹊徑,自創了內家拳的修煉道路。他依靠內力反哺肉身,借鑒內力突破的種種功用,創立了明勁,暗勁,化勁的內家拳修煉道路。最終內外合一,達到宗師之境。憑借遠高於先天的精神境界,以及圓潤無漏的肉身,又鑽了開創道路的空子,硬抗天地枷鎖的反噬,才終於突破了先天。即便突破先天,張三豐也隻能擁有先天的壽命,而被天地所限,無法發揮出自身的全部實力。防禦固然無敵,攻擊卻必須留力,否則便會被世界排斥。”


    “也就是說,我也可以在這個世界突破後天乃至先天?”


    “當然可以,不過直接突破,難度極大。共有四處困難。第一,必須找到世界的漏洞。所謂漏洞,並不是‘天傾西北,地陷東南’之類的,而是天地法則並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張三豐創立了內家拳的道路,就不在世界本來的限製之中。而自張三豐借此突破之後,天地法則注意到了,自然就又把這條路堵上了。所以,再想借內家拳突破內力桎梏,是不可能了。


    “第二,必須擁有比你要突破的境界還要高的精神境界。張三豐突破先天以前,就已經有至少宗師的精神境界。”


    “宗師是先天的後一個境界?”


    “是的。張三豐創立內家拳時,沿用了這一境界稱唿,所以內家拳化勁以後,也叫宗師。但內家拳化勁因為沒有罡氣,其實是不如先天的,但到了宗師境界,兩者便區別不大了。也因此,內力後天突破先天比內家拳暗勁突破化勁困難許多,但內家拳化勁突破宗師,也要遠比內力突破到宗師要難。”


    確認花雪理解後,係統接著道:“第三,必須比正常突破內力雄厚精純。張三豐用內力反哺肉身,內家拳又反過來精煉內力。即便這樣也積蓄了很多年的內力才算是功德圓滿。


    “第四,要能抗住天地枷鎖的反噬。不過,對於這一點,你也可以不那麽在意,隻要你願意一突破就換地圖,在你還童以後,《長春功》是認可你突破了境界的。但你要是還想繼續留在這個世界,就必須有能夠硬抗反噬的能力。而且即便順利突破,平日裏也不能使出超過限製的力量。”


    “突破後天也這麽難?”


    “在世界大環境限製下,強力突破任何境界,都是這個說法。隻不過突破後天境界的反噬,肯定沒有突破先天那麽強烈。”


    “係統你怎麽知道的這麽清楚?”


    “《長春功》僅僅靠熬實在是沒那麽容易突破,你想要突破,這是最直接的方法,當然要知道清楚。”


    花雪明白了,這根本就是教程的一部分,隻是自己離需要突破還差得遠,所以還沒學到。


    “那我為什麽要走內力突破路線,而不是內家拳?”


    “你願意學內家拳完全沒有問題啊?沒有限製你走內力路線,你走上內力路線隻是因為本世界你的前身學的是內力。不過,即便是其他路線,想要破境也是一樣的困難,這四個限製並不是隻針對內力的。而是在本世界有記錄的所有超凡之力。”


    花雪暗自點頭,自己剛才想岔了,大花雪明確說過《長春功》的一個好處便是兼容各種修煉方式。


    花雪在意識裏與係統交流極快,所以崇禎等人隻以為花雪聽了張三豐的事情若有所思,哪裏知道他在意識裏跟係統交流?


    崇禎繼續說道:“自從張三豐突破先天之後,天下武者皆以為前路複通,勇於嚐試突破先天之人,一批又一批,擋都擋不住。那些年齡太高的武者固然不得不嚐試突破,以期延壽。年輕武者本身就勇猛精進,也多有勇於突破的。然而這些人當然無一例外都失敗了。衝擊先天可不是突破後天那麽安全,失敗輕則重傷,重則暴斃。


    “開國功臣中固然有一些因為犯罪被處決,但如魏國公徐達,鄂國公常遇春,曹國公李文忠,衛國公鄧愈等人,皆是太祖心腹肱骨,即便太祖要收迴兵權,也不會先對這些人動手。反而是因為這些心腹重臣,突破先天失敗,或身亡,或重傷,才有胡惟庸、藍玉先後敢於反叛。就連懿文太子,也是年輕時嚐試突破失敗,雖然保住了命,仍然重傷難愈,英年早逝。”


    “當年他們嚐試突破之前,也曾向張真人求教。張真人自然不吝指點,將他的拳術授予眾人。也是因為得到張真人指點,這些人才信心十足的嚐試突破,結果全都失敗了。因此大明與武當的關係一度十分緊張。張真人自己也頗為自責,但他也不明白為什麽其他人都突破不了。當時也有人懷疑張真人藏私,但張真人自己親傳弟子,也有因為嚐試突破失敗身死之人,武當一脈至今也沒有人突破桎梏。得知此事,所有人都明白了,張真人的突破,肯定隻是特例,這個天地,還是不允許突破先天。往後很多年,所有高手都不敢再嚐試突破。三寶七次出海,想要為成祖尋求能夠突破之地,之法,皆一無所獲。”


    眾人心有戚戚,又有點蒙,所有人都不明白鄭和為什麽總往海外跑,大家都猜測是為了尋找建文帝,結果是為了尋求突破。其實想想也明白,建文帝在位時,永樂尚且不懼,何況靖難之役之後?找他有什麽意義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神不應有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漢玉書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漢玉書生並收藏女神不應有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