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雞這時已經在皇極殿外準備好了,得蒙宣召,很快便在皇極殿當眾燒水。然後在崇禎的命令下幾次打開鍋蓋,移開一旁,任由鍋蓋上蒸餾水下滴如雨,蒸騰的水汽也被所有人看清楚。
其實這些大臣們中或許有人沒有見識過蒸饅頭,但是文人雅士對於茶的興趣基本都不缺,所以其實都見過泡茶的水燒開的樣子,隻有崇禎連喝的茶,到他麵前時都是溫而不燙的,所以沒見過水沸時的樣子。隻是八股文研究多了的大臣們從不會真的去格這個物以致知。但是毫無疑問,這些大臣們基本的邏輯還是有的,都明白熱水氣遇冷凝結是真的。於是在崇禎示意肥雞領賞退下之後,文武百官互相看看,不約而同地躬身喊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崇禎明白這是所有人都認可了陳洪謐的說法:天災罪不在朝廷。於是樂嗬嗬的道:“同喜,同喜啊!朕不是昏君,你們也不是佞臣啊!”
溫體仁實務無能,但揣摩人心是行家裏手,這時候率先出列:“陛下,此事既然已經確認無誤,當務之急是將下雨的原理普示萬民,讓無知黎庶都明白天災並非示警,而是自然現象,從而使愚民不會受逆賊挑撥,進而附逆。”
當下有東林黨的禦史站出來唱反調:“陛下,臣以為不妥。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如果知道天災非是蒼天示警,會失去敬畏之心,風調雨順的年景也不會認為是朝廷有德,對朝廷長治久安不利。”
其他人也紛紛站出來表明立場,但基本上還是黨爭的那一套,閹黨依附溫體仁,都說該普告天下,東林黨永遠跟溫體仁唱反調,說不能讓愚民開智。隻有楊嗣昌等少數幾個兩邊不靠的,站在原地不理不睬。反正這件事與他的職權也不挨著,他自己悶頭想著這種現象對戰鬥有什麽影響,今年的天象是否對剿匪計劃有影響。
溫體仁在心底下偷笑,這次東林黨是失策了。這也是他們沒看到陳洪謐的預測,否則知道以後幾年可能連年重災的話,絕不會說什麽以後豐年不好蒙百姓的話,這是專往崇禎心上紮刀。不過這種情況顯然是溫體仁意料之內,甚至他之前的說法就是在誘導東林黨眾與他唱反調,他與東林黨之間早就水火不容。而東林黨在朝糖內的這些人之中,自從錢謙益那個有才,但比他溫體仁還無德的家夥因為科舉舞弊被他鬥倒之後,就再沒有真正有才華的對手了。倒是複社那些年輕人裏麵,有幾個硬骨頭,不好啃。
崇禎坐在金鑾之上,氣得險些都炸了:這幫蠢貨不了解情況就知道黨爭!災情的預測是不能夠被太多人知道的,尤其是在這個預測還不一定準確的時候,否則將會造成大規模恐慌和混亂,影響朝居穩定。這一點崇禎明白,他也知道溫體仁和陳洪謐都有分寸,那個作出預測的異人顯然也不是什麽沒有分寸的人,所以並不擔心有人將此傳出去。但朝堂上這麽多人裏,難保沒有幾個傻子,甚至奸細,所以肯定不能在大朝堂上討論此事,隻能大朝會後,招幾位內閣輔臣,以及六部中未入閣的幾位尚書,私底下商量。
崇禎示意曹化淳讓下麵安靜,曹化淳上前高喊:“百官肅靜!”下麵立刻鴉雀無聲,崇禎高聲道:“此事不必再議,內閣直接擬票通傳天下,廣告萬民,雨水多寡是自然現象,天行有常,與人無關。具體說法你們自己寫,必須要通俗易懂,要讓普天之下的百姓,無論是鴻儒白丁,白發垂髫,都明白這天災是怎麽一迴事!”
溫體仁躬身應是。
崇禎也不等他們再啟奏什麽,直接接著說道:“陳洪謐在奏折中還說天災之事,曆朝曆代都有過。翰林院今日迴去將所有與天災有關的典籍都給我翻出來,尤其是漢末,唐末的災情記載。成祖當年有先見之明,將書都整理好了,你們今晚之前能找好吧?”
翰林院編修傅冠出列:“迴陛下,典籍浩渺,難以遍曆。但今晚之前足以找到足夠的相關記載,再多的隻是相互補充印證,沒有實際意義。”
崇禎對傅冠一直很滿意,心裏想著傅冠在翰林院資曆也熬得差不多了,有機會可以提拔提拔:“好,盡快找齊,然後送去文華殿。”
也不等傅冠迴話崇禎繼續問禮部去了:“我大明曆年以來的天象更迭,尤其是神宗以來的各年年景,戶部當有記載吧?盡快整理一份,今晚之前送來文華殿,可能做到?”
戶部左侍郎宋之普出列:“迴陛下,確有記載,隻不知陛下要何時至今的記載?”
崇禎猶豫了一下:“嗯……萬曆十年以後都要,越快越好。”
“臣領旨。”
此事既過,早朝又迴到平時的節奏,崇禎也不是心裏存不住事的人,否則也不可能鬥倒魏忠賢,所以盡管心中著急,麵上不顯。百官也發現今日皇帝與往日不同,昨日上的一些奏折皇帝竟然沒有看過,重臣心中雖然奇怪,但也能理解,畢竟昨日得聞如此好消息,皇帝一時開心,給自己放鬆了一下,也是正常的。他們也不會要求崇禎永遠和以前一樣自虐式的處理朝政。所以發現崇禎沒有看完昨天的奏折,百官都知趣的不再多說,反正今日沒有當務之急,都是些日複一日的政務,不急在一時。
於是盡管之前肥雞演示的時候占用了不少時間,今日早朝反而比往日結束的要早。
崇禎散朝後也不多說,隻帶著陳洪謐的奏本就直奔文華殿去了。曹化淳明白崇禎的意思,派小太監將內閣眾大學士,六部尚書都給攔下了,讓他們也不用迴去辦公,直接到文華殿去。除了溫體仁,其他人都一頭霧水,但都明白恐怕有什麽不方便在朝堂上討論的大事。
其實這些大臣們中或許有人沒有見識過蒸饅頭,但是文人雅士對於茶的興趣基本都不缺,所以其實都見過泡茶的水燒開的樣子,隻有崇禎連喝的茶,到他麵前時都是溫而不燙的,所以沒見過水沸時的樣子。隻是八股文研究多了的大臣們從不會真的去格這個物以致知。但是毫無疑問,這些大臣們基本的邏輯還是有的,都明白熱水氣遇冷凝結是真的。於是在崇禎示意肥雞領賞退下之後,文武百官互相看看,不約而同地躬身喊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崇禎明白這是所有人都認可了陳洪謐的說法:天災罪不在朝廷。於是樂嗬嗬的道:“同喜,同喜啊!朕不是昏君,你們也不是佞臣啊!”
溫體仁實務無能,但揣摩人心是行家裏手,這時候率先出列:“陛下,此事既然已經確認無誤,當務之急是將下雨的原理普示萬民,讓無知黎庶都明白天災並非示警,而是自然現象,從而使愚民不會受逆賊挑撥,進而附逆。”
當下有東林黨的禦史站出來唱反調:“陛下,臣以為不妥。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如果知道天災非是蒼天示警,會失去敬畏之心,風調雨順的年景也不會認為是朝廷有德,對朝廷長治久安不利。”
其他人也紛紛站出來表明立場,但基本上還是黨爭的那一套,閹黨依附溫體仁,都說該普告天下,東林黨永遠跟溫體仁唱反調,說不能讓愚民開智。隻有楊嗣昌等少數幾個兩邊不靠的,站在原地不理不睬。反正這件事與他的職權也不挨著,他自己悶頭想著這種現象對戰鬥有什麽影響,今年的天象是否對剿匪計劃有影響。
溫體仁在心底下偷笑,這次東林黨是失策了。這也是他們沒看到陳洪謐的預測,否則知道以後幾年可能連年重災的話,絕不會說什麽以後豐年不好蒙百姓的話,這是專往崇禎心上紮刀。不過這種情況顯然是溫體仁意料之內,甚至他之前的說法就是在誘導東林黨眾與他唱反調,他與東林黨之間早就水火不容。而東林黨在朝糖內的這些人之中,自從錢謙益那個有才,但比他溫體仁還無德的家夥因為科舉舞弊被他鬥倒之後,就再沒有真正有才華的對手了。倒是複社那些年輕人裏麵,有幾個硬骨頭,不好啃。
崇禎坐在金鑾之上,氣得險些都炸了:這幫蠢貨不了解情況就知道黨爭!災情的預測是不能夠被太多人知道的,尤其是在這個預測還不一定準確的時候,否則將會造成大規模恐慌和混亂,影響朝居穩定。這一點崇禎明白,他也知道溫體仁和陳洪謐都有分寸,那個作出預測的異人顯然也不是什麽沒有分寸的人,所以並不擔心有人將此傳出去。但朝堂上這麽多人裏,難保沒有幾個傻子,甚至奸細,所以肯定不能在大朝堂上討論此事,隻能大朝會後,招幾位內閣輔臣,以及六部中未入閣的幾位尚書,私底下商量。
崇禎示意曹化淳讓下麵安靜,曹化淳上前高喊:“百官肅靜!”下麵立刻鴉雀無聲,崇禎高聲道:“此事不必再議,內閣直接擬票通傳天下,廣告萬民,雨水多寡是自然現象,天行有常,與人無關。具體說法你們自己寫,必須要通俗易懂,要讓普天之下的百姓,無論是鴻儒白丁,白發垂髫,都明白這天災是怎麽一迴事!”
溫體仁躬身應是。
崇禎也不等他們再啟奏什麽,直接接著說道:“陳洪謐在奏折中還說天災之事,曆朝曆代都有過。翰林院今日迴去將所有與天災有關的典籍都給我翻出來,尤其是漢末,唐末的災情記載。成祖當年有先見之明,將書都整理好了,你們今晚之前能找好吧?”
翰林院編修傅冠出列:“迴陛下,典籍浩渺,難以遍曆。但今晚之前足以找到足夠的相關記載,再多的隻是相互補充印證,沒有實際意義。”
崇禎對傅冠一直很滿意,心裏想著傅冠在翰林院資曆也熬得差不多了,有機會可以提拔提拔:“好,盡快找齊,然後送去文華殿。”
也不等傅冠迴話崇禎繼續問禮部去了:“我大明曆年以來的天象更迭,尤其是神宗以來的各年年景,戶部當有記載吧?盡快整理一份,今晚之前送來文華殿,可能做到?”
戶部左侍郎宋之普出列:“迴陛下,確有記載,隻不知陛下要何時至今的記載?”
崇禎猶豫了一下:“嗯……萬曆十年以後都要,越快越好。”
“臣領旨。”
此事既過,早朝又迴到平時的節奏,崇禎也不是心裏存不住事的人,否則也不可能鬥倒魏忠賢,所以盡管心中著急,麵上不顯。百官也發現今日皇帝與往日不同,昨日上的一些奏折皇帝竟然沒有看過,重臣心中雖然奇怪,但也能理解,畢竟昨日得聞如此好消息,皇帝一時開心,給自己放鬆了一下,也是正常的。他們也不會要求崇禎永遠和以前一樣自虐式的處理朝政。所以發現崇禎沒有看完昨天的奏折,百官都知趣的不再多說,反正今日沒有當務之急,都是些日複一日的政務,不急在一時。
於是盡管之前肥雞演示的時候占用了不少時間,今日早朝反而比往日結束的要早。
崇禎散朝後也不多說,隻帶著陳洪謐的奏本就直奔文華殿去了。曹化淳明白崇禎的意思,派小太監將內閣眾大學士,六部尚書都給攔下了,讓他們也不用迴去辦公,直接到文華殿去。除了溫體仁,其他人都一頭霧水,但都明白恐怕有什麽不方便在朝堂上討論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