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後果然笑出來。


    “保康是個好孩子。等保康迴來就要給他操心福晉人選了,我啊,就等著保康娶妻那一天。”


    “我也盼著。皇太後你不知道,保康多頑皮。要選長的美的,光這一條就難了。還要會騎馬打獵的,會讀書識字的。”


    皇太後哈哈哈笑。


    “小姑娘花骨朵兒一般的年紀,哪有不美的?他長在五台山,喜歡潑辣的姑娘也正常……”


    婆媳兩個笑哈哈地聊天,聊著將來保康娶妻生子,聊著保康迴來後一張俊臉長開,風流倜儻,引得四九城大小姑娘圍堵;聊著保康會不會在外頭喜歡上一個洋人公主……


    然後又聊起來洋人公主會不會騎馬打獵,聊起來嫁到大清的沙俄郡主的生活……


    洋人國家的貴族女子,是什麽樣子那?


    海洋的另外一邊,是什麽樣子那?


    大清這些洋人們的家鄉,是什麽樣子?


    兵家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兒子既然知道了海洋外還有國家肯定要去看一看,而皇上,經過南海一戰,沙俄一戰,野心也起來了。


    浩瀚無邊的大海洋……大清可以征服海洋嗎?


    皇太後和她都知道大清邁出這一步的意義。


    滿朝文武彌漫開來一種肅殺的氣氛,都悄悄地盡可能地搜集洋人國家的消息。


    全大清人盯著他們小王爺的出海船隊何日歸來,祈求媽祖娘娘保護他們安全。


    她們也熱血沸騰。


    大海洋啊,來自大草原長在平原的他們,在四周陸地外患不停的時候,要去真正地征服大海洋!


    所有八旗兒郎,所有大清兒郎,男女老少,心裏頭都是熱血沸騰。


    皇太後驕傲,皇上驕傲。她也驕傲。


    小小的少年郎就有這番膽氣,他們何懼之有?


    年邁的師祖都跟著出海,受這麽一番苦難,他們唯有慚愧,唯有做得更好。


    …………


    師祖隻寫過一封信迴來給皇上,少年郎的保康卻是不一樣。他知道他出海在外家裏人擔心他,也知道家裏人不好聯係他,盡量經常寫信迴來,有很多信件,他人都迴來了幾個月了,她才收到。


    她將這些信件仔仔細細一個字一個字地看,和她兒子以往的每一封信件放在一起保存好,她莫名地對師祖和兒子有莫大的信心。


    能力越大對應的責任越大。海洋上風大浪大,吃穿住用都吃苦,她對兒子心疼,越是了解西洋人來到大清的苦難過程,越是心疼。可她不能阻止兒子踏向大海洋的腳步。


    對了。兒子喜歡看美人,兒子長大了,她要開始擔心萬一兒子真帶迴來幾個洋人美人兒,她該怎麽辦?她根本聽不懂她們的語言啊。


    她要求八旗女學教授外國語言,女子也應該學學洋人語言,不光是騎馬打獵、讀書識字、算賬理家……


    皇上生氣,皇上萬分不想答應。


    “那些洋人男子一門心思要娶大清女子,還要加入大清戶籍,現在滿朝堂都是反洋人定居大清的聲音,這女子也去學習洋人語言?”


    都去和那些洋人男子眉來眼去?絕對不可能!皇上作為一個男子,一個皇帝,一個父親……堅決不同意。


    她沒奈何。


    大清娶沙俄郡主可以,但要大清的公主郡主嫁去沙俄,不說皇上,就是她也不樂意。


    “那要八旗子弟更多學習外國語言?多培養一些精通洋人語言的人出來,也是外交需要。中原政權一向自認為大國上邦,我們若和他們都開始‘平等’外交,估計朝野上下反對的聲音很大。”


    “我聽說胤禟在洋人語言方麵很有天分,可以著重培養培養。”


    皇上萬分不樂意,但他思考片刻,咬牙點頭。


    “皇後說的是。現在熊兒子去打西洋,他們都歡喜地嗷嗷叫。要叫他們和洋人平等交往……”皇上嘴角一抽,“現在就應該開始著手準備。”


    接著又是瞪眼。


    “保康要是敢帶洋人美人兒迴來,絕對不給進城。堂堂一國王爺,納妾也不能是洋人女子。”


    ……??


    瞧瞧這模樣?不就是怕保康將來的長子有了洋人血統?


    “我聽說,那洋人女子,都信奉天主教,都一夫一妻。人家啊,做情婦,不做妾。”


    皇上登時臉黑。


    “成何體統?成何體統!這些洋人的想法,還是要禁一禁。傷風敗俗。”


    皇上怎麽也不能接受女子這般行為。關外的女子自由改嫁,甚至不出嫁直接生子,但絕對不會去做人情婦。關內的女子講究三從四德,即使有出牆的,那也是極少數,大多數都守著名分上的男子。


    光明正大做情婦,這在皇上的眼裏,那真是大逆不到。可惜皇上也知道,這就是人性,上帝也約束不了的人性。皇上氣哼哼地走了,估摸著是去南書房想辦法去了,她忍不住笑出來。


    …………


    皇子們有自己的課程。她和皇太後,公主們宗室福晉一起,更多地和京城的洋人女子接觸,試著去了解西洋國家的洋人生活方式,至少等保康迴來說起出海的經曆,她們不能什麽也不知道不是?


    洋人的生活,和東方人一點兒也不一樣。


    洋人的女子也不裹腳,還喜歡舉辦各種男女一起參加的宴會,一起跳舞,跳通宵。


    洋人的女子,信奉天主教,和男子一夫一妻。有恪守教義的,也有喜歡和男子一樣在外頭亂來,甚至生私生子。


    洋人的女子,也可以幹涉政務,甚至有王位繼承權可以做女王,可以繼承家業,可以光明正大地帶著嫁妝再嫁。


    一樣樣的,她越了解越是震驚。當然,她對西洋人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都震驚。


    生牛肉可以吃,但人類距離茹毛飲血的時代那麽遠了啊。還有那女子的細腰,嚇得她真擔心風一吹就斷。


    當然,她們也了解到,洋人眼裏的大清人。


    那小腳裹得,可以走路嗎?太可怕了。


    那父母扔棄女嬰,可以忍心嗎?太可怕了。


    上帝啊,大清的美食太好吃了,煎炒煮燉的,這麽多做法兒,她們怎麽忍得住?她們的腰今兒又大了一寸。


    男子可以光明正大拿妾室?妾生子有明確的家產繼承權?這太讓人驚訝了。


    一樣樣的,她和皇太後聽著,都挺感歎。


    皇太後:“我聽說洋人中,有的人說東方人文化落後,說歐洲才是世界文化中心,說其他地方都應該接受歐洲文化。你們聽聽,這就是原因。”


    “我們看歐洲人奇怪,不開化。歐洲人看我們奇怪,不開化。都認為自己的都是對的,別人的都是錯的。沒見過,也沒那個胸襟去接受不同之處。還是我們保康最好。”


    她聽了忍不住樂嗬。


    “因為是小孩子,看什麽都稀奇。我們小公主們和小郡主們對洋人女子的說法都接受得很。”


    皇太後哈哈哈笑,四公主噠噠噠跑到她懷裏撒嬌:“皇額涅,駙馬們郡馬們不許很應該啊?”


    “嗯,很應該。將來啊,誰敢納妾我們小四兒直接揮鞭子揍就是,揍不好我們就換一個駙馬。”


    “皇額涅最好。小四兒的鞭子學的最好。太子哥哥都說好。”


    “我們小四兒最乖。”


    “小四兒謝謝皇額涅,皇額涅,小四兒可以學習法蘭西語言嗎?”


    “當然可以。”


    …………


    她對公主們的學習非常支持,學騎馬打獵,學洋人語言,學醫術,學四書五經……她也知道皇上一直心裏有疙瘩,知道皇子們每每看到姐姐妹妹們學習的認真都苦著一張臉,可她還是支持。


    一開始是因為兒子的支持,後來慢慢的,她也發現,女子學這些,其實也挺好。就好比她,這三十年的後宮生涯,如果不是靠著念佛,靠著讀書,找點兒事情做……她早發瘋了。


    女人,在家事之外,應該多學習,盡可能多了解外事,有自己的個人愛好,這是她的人生經驗,也是她唯一能教給這些小女孩們的生活道理。


    她和皇太後、公主們一起,聽洋人女子講述她們的國家風光,充滿異國風情的歐洲文化,她們的服飾打扮……


    甚至皇太後親自發話,皇上捏著鼻子安排理藩院和新開班的皇家外語言學院的老師們,一起翻譯洋人書本兒看看。


    四九城裏頭刮起來一股異國文化風,好學的女子們形成她們獨特的文化氛圍,很多漢家有才的女子還開始對滿蒙,或者說關外文化有興趣,客觀尊重地去了解。


    她看著很欣慰,皇上本來挺生氣這股異域風氣的,但因為幾家女子詩社都紛紛站出來給滿蒙文化說話,並且表達出一定的向往,皇上隻能捏著鼻子——忍了。


    關外人的婚姻中有父死子繼,兄死弟繼的規矩,這也是為了保證家族傳承,不讓孤兒寡母造人欺辱,一個兒子或者一個弟弟若沒有本事照顧母親、嫂子,那是沒有本事。


    關外的女子,可以自由出門,可以雙方自由和離,男子另娶女子另嫁,可以進學,可以自己做事兒自己養家糊口讓男人聽話……


    以前覺得關外是蠻夷,現在覺得,這多好啊,這多自由啊!


    皇上:“……”


    她和皇太後一起哈哈哈笑,聽說漢家大臣們一個個臉綠著和皇上抗議,聽說皇上也臉黑了,笑的更樂嗬。


    等到上一輩的一位皇家長公主和離的事兒也被翻出來,皇上的臉更黑。


    這位長公主,穆庫什公主,太~祖皇帝努爾哈赤的女兒,先嫁給烏拉國主納喇布占泰。


    建州女真和烏拉關係破裂後,努爾哈赤滅烏拉,布占泰逃到葉赫迴到建州,再嫁鈕鈷祿家的圖爾格。


    也就是當今皇後的親叔叔。兩個人感情不和,熬到努爾哈赤去世,加上其他原因,年過五十還正式和離。


    眾位漢家女子眼冒綠光:“原來再嫁、和離在關外真有可能!怪不得之前那樁和離案子皇上給批了。皇上啊,我們也有家產啊,我們也有本事自己過日子啊。”


    四九城的漢家男子怒而大吼:“你們在說什麽?!!!”


    皇上:“……婚姻豈是兒戲?!!!都好好過日子,你們,你們,說的就是你們,都對你們的媳婦兒好點兒,家事也要朕來操心!!!”


    滿朝堂的男子們氣得眼淚汪汪:“我們冤枉啊皇上。”


    但是皇上是真生氣,四九城之前發生一起和離案子,一個蒙古婦人,一位漢家男子,鬧得沸沸揚揚,皇上隻能給批了,本以為這事兒慢慢就淡了,此刻還被拿出來當例子,皇上那個憋氣。


    特別是他那位姑祖母的事兒,皇上更憋屈,因為皇上又想起當年他汗阿瑪要求和離的事兒。


    “此風氣不可漲。大清國的地盤越來越大,急需朝外移民,和離?和離影響不影響人口繁衍?不管影響不影響,都安生過日子。”


    皇上氣哼哼在南書房做批示,李光地、陳延敬等等大臣紛紛出狗主意。


    那個“猥瑣”的模樣,哪有一點兒一國之君,國家大臣的樣子?


    她白天哄著皇太後臉上露出笑模樣,晚膳的時候偶爾聽皇上說幾句,聽皇上囑咐她最近注意言行,引導一些,懵。


    皇上那意思,和離?哼!


    她笑著答應下來。


    雖然男子和女子要求和離的事兒肯定越來越多,但對於國家來說,當然是以穩為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穿之皇家小和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癢癢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癢癢鼠並收藏清穿之皇家小和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