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六年農曆正月十六下午,在華中腹地一個偏僻村莊裏,人們都正圍著用檁條和木板臨時搭建的戲台看戲。突然間,從人群中走出一個中年婦女,齊耳短發,長方形高顴骨紫赯色臉,穿著一身破舊的黑色粗布衣服。她離開戲場,就往迴家的路上走,在走到能看見自己家的房子時,發現房子上麵煙霧繚繞,拔腿就往家跑。家裏有一個出生兩個多月的小男孩兒在床上用被子裹著睡覺,被子裏還放著一個取暖用的火籠缸,她之所以沒看戲了,就是擔心家裏出事。

    她進門後就直衝到孩子睡覺的房間。床上被子和秸稈編織的床墊已經燃燒起了熊熊火陷。她奮不顧身地向床上衝去,首先將孩子抱起來放在地上,然後用被子向燃燒的火陷蓋去,明火被撲滅了;緊接著到廚房水缸裏舀了幾盆水潑向燃燒的地方,不一會兒,火被撲滅了,她這才抱起在地上凍得哇哇隻哭的孩子,鬆了一口氣說:

    “孩子啊,算你命大,老天爺在保佑你呀!”

    這個孩子名叫於誌堅;這個中年婦女就是他的母親,名叫趙雪;這個村莊叫趙營。

    一九五五年農曆冬月初六,於誌堅就出生在這個偏僻農村一個非常貧窮的農民家庭。從他四歲能記事兒那年開始正是中華大地鬧饑荒的年月,三年自然災害,又加上那種不切實際的“大躍進”、“浮誇風”、“共產風”、“一大二公”的錯誤做法,造成了所有人民公社的社員都嚴重缺糧吃,靠吃青菜、野菜、穀糠、榆葉、槐葉等充饑。一天晚上,於誌堅鄰居家一個年青女子來到他們家,跟誌堅姐姐說:

    “今天夜裏我們倆去偷采蠶豆葉行嗎?”

    “讓人逮住了怎麽辦?”

    “我們到後半夜的晚些時候再去,不會有人發現的,到時候我來喊你。”

    她們兩個年青女子在後半夜的三四點鍾的時候背著背簍輕手輕腳地走出了村外,為了充饑,什麽也不怕了,跑到野外生產隊的蠶豆地裏采起了蠶豆秧的葉子。采著采著,她們聽到不遠處有人說話,嚇地背上背簍就跑,她們不知道那也是和她們做一樣事情的同路人。

    不知什麽原因,也許是營養不良或者是老吃那青菜野菜等原因,造成許多人患浮腫病。於誌堅的父親於月常就患了這種病,全身腫得像“四大天王”,也沒有錢到醫院醫治。有一天,家住他們本村在公社醫院上班的彭醫生,從醫院迴來,聽村子裏人講到於誌堅父親的情況,來到他們家就喊:

    “老於!”

    “哼——”於月常隻哼了一聲。

    “讓我來看看。”彭醫生說。趙雪將丈夫於月常從床上扶起來,又把他拉到堂屋坐靠在椅子上。彭醫生用一個空心針紮在於月常的肚子上,頓時空心針水流如注,一直流了很長時間,水不流了,於月常的浮腫也消下去了。這一下,可救了於月常的命。

    在那個時候,小孩子經常餓得大哭。有一晚上,小誌堅餓得老哭,母親趙雪用嚇他的口氣對他說:

    “再哭,我給你從屋裏扔出去!”

    小誌堅還是哭,母親趙雪也許是嫌兒子哭得太煩人了,忍不住將他訓了一頓,把他從屋裏扔出屋外,將門關住。於誌堅還是哭啊哭……

    過了一會兒,趙雪將門打開,大聲說:

    “再哭!狼來給你吃了!”

    就在說的那刹間,也許是於誌堅太害怕了,本能的潛力被發揮出來,一股非常大的力量從門外撲到屋內母親的懷裏並一隻手狠狠的掐在母親的脖子上;將其脖子掐了一個很深的指甲印兒,一直留下了一個疤痕,同時也永遠留下了一個記念。從這次以後,於誌堅餓了再也不敢哭了。每天就坐靠在椅子上耷拉著頭一天天的艱難度日。餓了眼淚一滴一滴地往下掉但不敢哭出聲。這不是家裏人不疼他,母親不疼他,家裏他最小,每頓飯家裏人將快吃完一碗菜湯最後剩下的一丁點兒沉下去的麵籽留給他吃,那都是菜湯裏麵留下的精華,這能怨母親狠心嗎?

    一天晚上,於誌堅突然聽到離他們家不遠的鄰居家裏不斷傳來哭聲,他不敢出去看個究竟,第二天聽大人們說,是鄰居家一個叫趙長富的爺爺在修水庫的工地上餓死了,才從工地上抬迴家中。那年月,餓死人的事兒已不算罕見,到處都有。他們家是這個生產隊唯一的一家地主成份。他唯一的一個兒子趙金學,讀過不少書,在生產隊屬於有才華的人,誰家有人出門在外需要通信,就常找他代為寫信。

    災年過後,盡管以後不再鬧饑荒,但很多年,糧食一直不夠吃。那個年代,有個怪現象,一個家庭大人多,小孩少,反而糧食不夠吃,小孩多,大人少,糧食反而吃不完,這是因為當時的分配政策造成的。每年人均口糧多少是根據生產隊的糧食產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最高的是每人全年四佰二十斤,還有四佰斤、三佰八十斤的。這口糧又分人頭糧和工分糧,人頭糧是不管你家孩子大小那怕是才生下來的,就有一份占百分之六十的人頭糧,所以小孩越多,糧食也就吃不完。於誌堅家小孩少,哥哥、姐姐都是大人了,所以糧食不夠吃。每年到了三四月間,青黃不接的時候,於誌堅的母親都要向別人家借糧。經常向別人借東西的事兒是一個非常舍麵子又難為情的事情,借一次兩次還好,次數多了,主人都給你臉色看,沒有好言語。可於誌堅的母親為了全家人的生計,不得不強忍著。有一年,到了秋後,生產隊分糧了,趙雪去歸還借別人家的糧食,本是四十斤,主人硬說是六十斤,因為人窮誌短,不敢得罪,趙雪含著眼淚迴到了家中又拿去二十斤給補上。這件事情,於誌堅親眼目睹,記憶憂新,刺痛了他母親的心,也刺痛了於誌堅的心。

    北崗這個地方盛產紅薯,產量高,也很容易填飽肚子,這給北崗人幫了大忙。當時幾乎一天三頓都離不開紅薯,早晨是水煮紅薯;中午是蒸紅薯米飯,但紅薯占大部分,有時就是全蒸紅薯;晚上是紅薯下麵條,仍然是紅薯占大部分。

    人們一是把紅薯放在地窖裏越冬;二是用專門的刀具把它削成片曬成薯幹存放起來。一年四季都離不開它,離了它糧食就不夠吃。經常吃這個,胃都受不了,開始出現胃酸,慢慢就會出現胃痛,時間長了就有可能得上胃病。於誌堅從小就吃這個,一直吃到長大成人,不過他身體好,還沒吃出胃病來。

    到了九歲那年,也就是一九六四年,於誌堅進了學堂,開始上學讀書。那個時候,中國的教育還很落後,學校的教室用的是解放前的廟堂。開始是一、二年級在一個教室上課,後來不知什麽原因整個學校就一個教師了,四個年級都在一個班,每個年級十幾個學生,這一個教師教四個年級的課,叫複式教學,也叫複式班。於誌堅上二至四年級都在這個複式班裏學習。就開四門課程:語文、算術、體育、圖畫。體育課是自己玩,圖畫課是自己隨意畫。老師一堂課要備四個年級的課,教一年級時,其它年級預習,一年級講完做作業,再給另一個年級講課。就這樣,周而複始,一年又一年。有一次,不知從哪裏來了一位會吹口琴的客人,老師讓他在班上給學生吹奏一曲,學生們感到非常激動,非常新鮮,也非常羨慕,因為在當時的辦學條件下,能聽到音樂聲太不容易了。也就是從那一次起,也引起了於誌堅對音樂的愛好。

    那時候於誌堅家裏窮,上學十分艱難,尤其是遇到雨雪天氣,沒有雨鞋,就隻好光著腳去上學。夏天還可以,到了冬天,刺骨的涼,有時還會被地上利器割破腳,一年到頭,腳上的傷口幾乎沒有終斷過,這個好了,那個出來了。

    於誌堅上學從不逃學,並且很積極,很多時候到學校後,其他學生都還沒去。老師家不在學校,很少在學校住,一天早上到學校後,又是他一個人。他站在走廊裏,廟堂不遠處一片樹林裏突然發出一聲難聽地尖叫,那叫聲簡直使人毛骨悚然,於誌堅嚇地打了個寒戰,頓時緊張起來,不知如何是好,一會兒出了一身冷汗。他以後才知道那是貓頭鷹的叫聲。

    當時,老師還敢打學生,體罰學生,哪個學生違規違紀犯了錯誤或沒按老師要求完成學習任務,老師就讓學生手伸出來,用竹片打學生的手。於誌堅是個非常聽話又刻苦學習的學生,從沒讓老師打過。可靠近學校的村子裏幾個同班學生老欺負他。一次,在放學迴家的路上,他們三個人打他一個人。也不為什麽,就是顯示他們的曆害和威風。這三個人村子裏人們稱他們一個叫胎兒裏壞,一個叫壞裏胎兒,一個叫壞到底。於誌堅寡不敵眾,哭著迴去了。他父親問清情況後,火冒三丈。這個曾經走南闖北的人什麽都不怕,翌日,就找到了學校,把情況和老師一說,就到教室裏將這三個壞蛋揪了出來,狠狠地把他們訓了一頓,然後要把他們拽到公社去找特派員,這三個家夥害怕了,連連求饒,向於誌堅父親和老師保證,說:“以後再也不幹壞事了。”

    那時他家裏除了缺糧吃,連做飯用的柴禾都短缺,放學了不是去野外拾柴就是去割草。不是中午就是晚上,村子裏人們經常看到於誌堅背著柴草從野外迴來。他又聽話又愛勞動,整個生產隊的大人們都誇獎和羨慕他;都教育自己的孩子向他學習;拿他做為孩子們的榜樣。一次,他拾柴走在迴來的路上,天已經暗下來了,突然從他後麵走過來一個外地貨郎,向他問路,因外地口音,他聽不懂,又加之猛然出現在他麵前,他一緊張嚇得丟下背簍就哭著往迴跑。到了村子裏,大人們意味出什麽大事了,一群人跟他一起去找那個貨郎。見了貨郎,大人們就質問貨郎對這個小孩做什麽手腳了,貨郎說:

    “我什麽都沒幹呀!我就是問他去街上從哪裏走,他丟下背簍就哭著跑了,我搞得也很不好意思。”

    大人們分析可能是於誌堅聽不懂貨郎說的話,又加之天黑了本身就有點害怕造成的,也就不再追究貨郎的責任了。於誌堅又背上背簍和大人們一起迴家去了。

    那時,不僅缺糧,更缺錢。也沒有什麽掙錢的門路,一到冬天,晚上,於誌堅的父親就喊他一起每人抱一個自製的捕黃鼠狼用的工具叫關籠子,去捕黃鼠狼。裏麵養有田鼠作誘餌,把機關操作好放到荒無人煙的地方,甚至墳地裏。當時黃鼠狼的皮供銷社收購,一張皮可以賣到四五圓錢。一天晚上,他跟父親一起走到一個十字路口,他父親說:

    “你向東去放到那個墳上,我向北去放到那個墳場裏。”

    於誌堅聽話,就是害怕也不敢說不去。那墳是上一年才安葬的一個年輕人,正挑水途中突然摔倒,沒送到醫院就死了。還沒到墳前,他就緊張起來了,心“怦”、“怦”亂跳;到了墳上,他就有點不知所措,毛骨悚然,渾身起雞皮疙瘩,手在發抖。這工具還有個簡單操作程序,勉強操作好後他就迅速往迴走,走著走著,他總覺得後邊有人,也不敢往後望,就開始跑,跑到十字路口,還沒見父親,就嚇得要哭似的帶著哭腔喊:“爹——”

    “誌堅,我在這兒,別怕。”

    這年,他才十一歲。

    到了上三年級的時候,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教材也變了,每個人發一本叫“八萬八”的毛主席語錄,語文課就是學習毛主席語錄,背誦毛主席語錄。教師檢查語文學習成績時就是看誰背誦得快,背誦得準確。書裏麵的首篇毛主席語錄就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象這經典的語錄那一代人都記得非常清楚。

    就在這年金秋十月的一天,公社在鎮上舉行敬發毛主席像章儀式,十裏八鄉的群眾都跑到街上觀看來了。學生們這天專門放了假,也都跑到街上去觀看。首先看到的是一輛大卡車上紮著彩旗貼著標語緩緩從街道上駛過,街道兩邊站很多群眾,夾道歡迎;車上站著的人敲鑼打鼓,鑼鼓喧天;最後到公社高中的操場上,公社領導進行了講話,然後舉行了敬發儀式。這次首發的毛主席像章隻有一分硬幣那麽大,紅底黃邊,毛主席像也是金黃色的。人們都戴在胸部的左上方,表示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尊敬和愛戴;表示無限忠於毛主席。以後,毛主席像章也就不斷更新,有小變大;材料有鋼質、銅質,還有陶瓷的;顏色有金黃色的、銀白色的,還有彩色的;像有頭像、半身像,還有全身的;有不同時期的,還有不同場合的。據說在毛澤東以後的歲月裏,有人專門收藏各種各樣的毛主席像章,還開辦了一個毛主席像章展覽館。到了現在毛主席像章已成了珍藏品,具有收藏價值,還在不斷升值。

    在複式教學班裏讀完小學四年級後,這些學生都轉到了鎮上——大人們叫“街上”去讀五年級。到這裏不再是複式教學了,學校規模大多了,教學和管理都比在村子裏學校正規多了。可班上的學生成分也複雜些了,有吃商品糧的,有吃農業糧的;有幹部子女,工人子女,商人子女。和在本生產大隊上學不一樣,差別明顯的分出來了,不僅穿的不一樣,說話做事都不一樣,農村的孩子明顯低人一等。班主任是個女的,但身材魁梧,非常嚴肅,學生們都有點懼怕她。

    這一年,文化大革命這一史無前例的群眾運動達到了高潮,從文鬥到武鬥,從打、砸、搶到派性鬥爭。九月初的一天夜裏,紅橋公社的造反派組織紅聯總和城郊的造反派組織鋼工總發生了槍戰,為什麽發生槍戰的原因不清楚,結果,紅聯總的造反派頭目被打死了。紅聯總組織把他做為革命烈士來對待,舉行了隆重地悼念儀式,並且把他的遺像懸掛在街道的重要位置,喇叭不停的播放哀樂和他的革命造反精神,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

    於誌堅讀五年級時,是一九六八年秋季入學,到了一九六九年,正遇到國家將一學年結束的時間由夏季改為年底,這一年,全國的學生都要在所讀的年級延長一個學期,所以,他在五年級讀了一年半,一九六九年底小學畢業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不止的弄潮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希望之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希望之星並收藏奮鬥不止的弄潮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