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穆的傲慢的仰靠在椅子上,露出髒兮兮的小腿,將穿著拖鞋的腳架起來,用裝模作樣的聲音,抱怨起女文員未經過教育培訓等等。葛東並不提出異議,一邊適時插一句話,一邊傾聽。
若規慢慢坐下,自己的猶豫被葛東看穿了,他感到很慚愧。
這時,電話鈴響了。叢蕾拿起聽筒。若規聽見她低低的說著“恩,恩”,卻又按下錄音鍵,徑直朝若規這邊走來。
看見叢蕾的麵孔,若規產生了不快的預感。平時幾乎麵無表情的她,此刻眉眼上呈現出些許緊張。僅僅是轉電話的話,不妨使用自動轉移鍵,可她特地起身走過來,可見其事非小。
“若規主任,是顧客的諮詢。”
“有什麽困難嗎?”
叢蕾有五年窗口經驗,關於保險的知識,甚至比若規還多。一般的問題她自己應該就能迴答。
“那人問,在自殺的情況下能拿保險金嗎?”
人壽保險公司經常會接到這種電話。但是,以叢蕾的神情判斷,似乎她並不認為這是個惡作劇電話。
“……明白了。我來說吧。”
見若規答應,叢蕾好像鬆了一口氣,返迴自己的座位。固定的業務和交付的工作,她們都完成的不錯,但她們對某種意義上要負責的事情,卻避免做出決定。因為他們被教育過,遇上這種情況,首先要獲得負責職員的指示。這個結果,必然使若規他們肩負重大責任,但既然拿著一份她們無法相比的高薪,這種情況大概是理所當然的吧。
若規從桌子的抽屜裏取出不對外的本公司對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問題本身當然是極簡單的,身為人壽保險公司的人,誰都能夠即時答複。但是,在迴答的方式上,要顯得鄭重其事。
“喂喂,是在抱歉,讓您久等了。我是若規,窗口業務的主任。”
他聽見低低的、清嗓子似的咳聲,對方什麽也沒有說,似乎是個女人。
“您要諮詢什麽問題?”
“我剛才說過了。”
是一種壓低到幾乎難以聽清的沙啞的聲音。對方似乎很緊張。
“保險金,在自殺時也能拿到嗎?”
“我馬上查一下,嗯……是哪一位亡故了呢?”
對方無言。又是清嗓子似的咳聲。
“如果您手上拿著保單,能說出編號的話,我就可以查到了。”
又重複了一次。停了一下,一個女人說話了。
“沒那東西就弄不清楚嗎?”
“是的,因為存在可支付和不可支付兩種情況。”
“有不可支付的?”
“對。”
既然談到這裏,也不是不能迴答。
“順便要提醒的,在加入保險一年內,自殺是責任免除的。”
“責任免除?”
“就是說,不能支付。”
“這是為什麽?”
“在商法上,與自殺有關之事都屬於責任免除的,但在保險條款上,則有個一年之內的限期。”
“我問的就是為什麽要這樣?”
那女人的聲音顯得有些冒火的樣子。
“設定這種條款是出於‘人壽保險不得鼓勵自殺’的考慮……”
女人又沉默了。
因自殺而責任免除的規定,對人壽保險公司而言,也是令人頭痛的部分。
如果保險的簽約人或保險金的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者死亡,將成為條款上的責任免除事由,得不到保險金。或可認為,出於同樣的考慮,被保險者致被保險者自身死亡,即自殺,這種場合也不應支付保險金。
進一步說,如果自殺也支付保險金,結果可能鼓勵了自殺。另外,企圖自殺者全都在行動前買保險,即所謂“逆選擇”的問題,人壽保險公司的收支情況就會嚴重惡化。
商法第680條也規定,“自殺、鬥毆及其他犯罪、執行死刑,均為保險金支付上的責任免除事由。
然而,若站在買保險者的立場上來看,被保險者將來可能自殺的危險,與可能因為交通事故或疾病而死的危險相比,並無本質上的不同。即使簽約時根本沒有自殺的念頭,之後因為神經官能症等的發作而選擇死的事情是有的。
若一家的頂梁柱死了,遺屬的生活隨即窘迫。若僅因自殺,致使遺屬領不到保險金,則違反人壽保險原本的使命——保障遺屬的生活。
而且,因自殺的死亡已包含在計算人壽保險費率的基礎——生命死亡率中,那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大部分。也就是說,若排除這個因素,在無得益合同方麵,保險公司會受到貪取不當利益的指責。
這樣的理由令保險公司進退兩難。現在,中國的人壽保險公司設定了在投保一年內自殺為責任免除期。這是出於這樣的想法:即使最初是為自殺而投保的,但一般人在整整一年之後仍抱定去死的念頭,應該是很難的吧。不過,一年為限是否真的妥當,至今仍有不少表示懷疑的看法。
“即使沒有保險單據在手,隻要知道顧客的姓名和出生年月日,也可以查到能否支付的依據。”作為若規,隻能做出一副相信自殺已經發生的樣子,盡量設法問出對方的姓名。
對方沉默著,喘息聲隱約可聞。聽筒清楚的傳達了對方的緊張。
該怎麽辦?若規感到握聽筒的手滲出了汗。他毫不懷疑,對方正認真的考慮要自殺。
當然,即使對方一擱聽筒就從窗戶躍下,對若規而言,法律上、道義上,都沒有任何責任。他純粹是解答顧客的諮詢而已。相反,根據一己之主觀判斷而不迴答問題是不允許的。
不過,若規覺得不能坐視不管。打電話來,當然是想問有關自殺責任免除的事,但也有可能是在行動前,無意識的想要給誰一個求救的信號。
怎樣做,才能讓一心要自殺的人放棄這種念頭呢?
女人歎了一口氣。
感覺到對方要掛電話,若規慌忙說:
“對不起,請稍等一下,不要掛斷電話。”
“噢?”
“我可能是多此一舉,您可以聽一下我的話嗎?”
“……什麽話?”
聲音裏帶著疑惑。
“如果我說的不對,敬請原諒。我希望這樣問不至於令您不快:是您打算要自殺嗎?”
混帳!胡說什麽呀。若規對自己衝口而出的話感到愕然。保險公司沒有必然多管閑事到這個地步。如果說話不得體,可能會損害公司的名譽。
然而,那女人沒有迴答。如果“自殺”隻是若規自以為是,對方恐怕會勃然變色,至少應說些什麽。可這樣的沉默是怎麽迴事……
“如果您是這樣想,您最好能重新考慮。”
還是沉默。但是,冥冥中他覺得對方在傾聽。若規下了決心。
“我這是多嘴了,但請聽我說一句:自殺的確可能會讓家人領到保險金,但對於活著的人,他們心靈上終身都會留下不可恢複的損傷。”
若規環顧四周。
櫃台上,姓穆的正大喊大叫,把辦公室上上下下的注意力都吸引過去了。
此時不會有誰來責難他。
“我的話不是站在保險公司負責人的立場說的。因為我自己有過家人自殺的經曆,所以才這樣說。”
女人的口氣好像有了些微變化。
“是我哥哥。在他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是四年級。”
一直封閉起來的情感洶湧而至。
“……那時,為什麽?”
“不知道。好象是受了欺負,但校方直到最後也沒有承認。”
女人又沉默了,似乎是在想著什麽。然後,她輕輕歎了口氣,說道:
“請問,您貴姓?”
“我姓李。”
“李先生?您做這工作,很長時間了?”
“不,才一年左右。”
“是這樣。”
數秒鍾的停頓。然後一個嘶啞的聲音嘟囔道:“謝謝。”那女人掛斷了電話。
若規一邊放好電話,一邊想該不該這樣做。他仍興奮難抑,體內熱血沸騰,兩耳熱的火燒一般。
他當然不認為自己的話有讓一個想要自殺的人迴心轉意的力量。不過,下定決心試一試也許是好事。他覺得對話的末尾不多的有那麽一點相互理解之處。
櫃台方麵,似乎葛東終於成功的哄住了姓穆的。玻璃自動門開著,看見了往迴走的姓穆的的背影。瘦骨嶙峋的身體,睡衣的背部和腰部皺巴巴的。
若規遲疑不決:是否該把剛才電話的內容向葛東交代一下?
稍作思考之後,最終決定不說。一方麵因為剛才所說的一番話不屬於正常的職責範圍,另一方麵說出來也毫無意義。因為無從查究這個電話是誰打的。
以後就是打電話的人對生死選擇的問題了。隻是這陣子要注意一下申領死亡保險金的案子。
“葛東副部長,能過來一下嗎?”
葛東一返迴座位,若規便拿著剛才那份死亡保險金文件走過去,意在趁未有其他事打擾之前談一談。
“好。出了什麽事?”
“這麽個案子,不覺得奇怪嗎?”
“噢?哪方麵?”
若規挺來勁的指指死亡手段及狀況一欄。身高一百四十五厘米的老嫗,在高度隻有七十厘米的衣櫥抽屜上打了個繩結吊死了。“這不是挺不正常的嗎?”他問道。
“嗬嗬。”
葛東慢慢審視著死亡診斷書,並不顯示出特別的興趣。
“……噢,這也是常有的事吧?”
自思可能是殺人案的若規泄了氣。
“這是……常有的?”
“吊死嘛,並不限於從高處懸吊。在比自己身高低處打結的例子多得很。之前我在hn支部時,曾有一位患有癡呆症的老太婆,在醫院床頭的鐵管子上,用衣服打了個結,套在脖子上,從床上滑落下來吊死了。要說高度的話,那次還不到四五十厘米呢。”
“是嗎?……”
“不過你要是放心不下,不妨讓營業所長到所在的公安局問問看。如果沒有可疑之處,你也就可以放心了。”
“就這樣辦吧。”
若規明白葛東是為了不傷自己麵子,才過問這事的。他苦笑著收起文件,心情頗為奇特:既非放心,亦非氣餒。
若規慢慢坐下,自己的猶豫被葛東看穿了,他感到很慚愧。
這時,電話鈴響了。叢蕾拿起聽筒。若規聽見她低低的說著“恩,恩”,卻又按下錄音鍵,徑直朝若規這邊走來。
看見叢蕾的麵孔,若規產生了不快的預感。平時幾乎麵無表情的她,此刻眉眼上呈現出些許緊張。僅僅是轉電話的話,不妨使用自動轉移鍵,可她特地起身走過來,可見其事非小。
“若規主任,是顧客的諮詢。”
“有什麽困難嗎?”
叢蕾有五年窗口經驗,關於保險的知識,甚至比若規還多。一般的問題她自己應該就能迴答。
“那人問,在自殺的情況下能拿保險金嗎?”
人壽保險公司經常會接到這種電話。但是,以叢蕾的神情判斷,似乎她並不認為這是個惡作劇電話。
“……明白了。我來說吧。”
見若規答應,叢蕾好像鬆了一口氣,返迴自己的座位。固定的業務和交付的工作,她們都完成的不錯,但她們對某種意義上要負責的事情,卻避免做出決定。因為他們被教育過,遇上這種情況,首先要獲得負責職員的指示。這個結果,必然使若規他們肩負重大責任,但既然拿著一份她們無法相比的高薪,這種情況大概是理所當然的吧。
若規從桌子的抽屜裏取出不對外的本公司對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問題本身當然是極簡單的,身為人壽保險公司的人,誰都能夠即時答複。但是,在迴答的方式上,要顯得鄭重其事。
“喂喂,是在抱歉,讓您久等了。我是若規,窗口業務的主任。”
他聽見低低的、清嗓子似的咳聲,對方什麽也沒有說,似乎是個女人。
“您要諮詢什麽問題?”
“我剛才說過了。”
是一種壓低到幾乎難以聽清的沙啞的聲音。對方似乎很緊張。
“保險金,在自殺時也能拿到嗎?”
“我馬上查一下,嗯……是哪一位亡故了呢?”
對方無言。又是清嗓子似的咳聲。
“如果您手上拿著保單,能說出編號的話,我就可以查到了。”
又重複了一次。停了一下,一個女人說話了。
“沒那東西就弄不清楚嗎?”
“是的,因為存在可支付和不可支付兩種情況。”
“有不可支付的?”
“對。”
既然談到這裏,也不是不能迴答。
“順便要提醒的,在加入保險一年內,自殺是責任免除的。”
“責任免除?”
“就是說,不能支付。”
“這是為什麽?”
“在商法上,與自殺有關之事都屬於責任免除的,但在保險條款上,則有個一年之內的限期。”
“我問的就是為什麽要這樣?”
那女人的聲音顯得有些冒火的樣子。
“設定這種條款是出於‘人壽保險不得鼓勵自殺’的考慮……”
女人又沉默了。
因自殺而責任免除的規定,對人壽保險公司而言,也是令人頭痛的部分。
如果保險的簽約人或保險金的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者死亡,將成為條款上的責任免除事由,得不到保險金。或可認為,出於同樣的考慮,被保險者致被保險者自身死亡,即自殺,這種場合也不應支付保險金。
進一步說,如果自殺也支付保險金,結果可能鼓勵了自殺。另外,企圖自殺者全都在行動前買保險,即所謂“逆選擇”的問題,人壽保險公司的收支情況就會嚴重惡化。
商法第680條也規定,“自殺、鬥毆及其他犯罪、執行死刑,均為保險金支付上的責任免除事由。
然而,若站在買保險者的立場上來看,被保險者將來可能自殺的危險,與可能因為交通事故或疾病而死的危險相比,並無本質上的不同。即使簽約時根本沒有自殺的念頭,之後因為神經官能症等的發作而選擇死的事情是有的。
若一家的頂梁柱死了,遺屬的生活隨即窘迫。若僅因自殺,致使遺屬領不到保險金,則違反人壽保險原本的使命——保障遺屬的生活。
而且,因自殺的死亡已包含在計算人壽保險費率的基礎——生命死亡率中,那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大部分。也就是說,若排除這個因素,在無得益合同方麵,保險公司會受到貪取不當利益的指責。
這樣的理由令保險公司進退兩難。現在,中國的人壽保險公司設定了在投保一年內自殺為責任免除期。這是出於這樣的想法:即使最初是為自殺而投保的,但一般人在整整一年之後仍抱定去死的念頭,應該是很難的吧。不過,一年為限是否真的妥當,至今仍有不少表示懷疑的看法。
“即使沒有保險單據在手,隻要知道顧客的姓名和出生年月日,也可以查到能否支付的依據。”作為若規,隻能做出一副相信自殺已經發生的樣子,盡量設法問出對方的姓名。
對方沉默著,喘息聲隱約可聞。聽筒清楚的傳達了對方的緊張。
該怎麽辦?若規感到握聽筒的手滲出了汗。他毫不懷疑,對方正認真的考慮要自殺。
當然,即使對方一擱聽筒就從窗戶躍下,對若規而言,法律上、道義上,都沒有任何責任。他純粹是解答顧客的諮詢而已。相反,根據一己之主觀判斷而不迴答問題是不允許的。
不過,若規覺得不能坐視不管。打電話來,當然是想問有關自殺責任免除的事,但也有可能是在行動前,無意識的想要給誰一個求救的信號。
怎樣做,才能讓一心要自殺的人放棄這種念頭呢?
女人歎了一口氣。
感覺到對方要掛電話,若規慌忙說:
“對不起,請稍等一下,不要掛斷電話。”
“噢?”
“我可能是多此一舉,您可以聽一下我的話嗎?”
“……什麽話?”
聲音裏帶著疑惑。
“如果我說的不對,敬請原諒。我希望這樣問不至於令您不快:是您打算要自殺嗎?”
混帳!胡說什麽呀。若規對自己衝口而出的話感到愕然。保險公司沒有必然多管閑事到這個地步。如果說話不得體,可能會損害公司的名譽。
然而,那女人沒有迴答。如果“自殺”隻是若規自以為是,對方恐怕會勃然變色,至少應說些什麽。可這樣的沉默是怎麽迴事……
“如果您是這樣想,您最好能重新考慮。”
還是沉默。但是,冥冥中他覺得對方在傾聽。若規下了決心。
“我這是多嘴了,但請聽我說一句:自殺的確可能會讓家人領到保險金,但對於活著的人,他們心靈上終身都會留下不可恢複的損傷。”
若規環顧四周。
櫃台上,姓穆的正大喊大叫,把辦公室上上下下的注意力都吸引過去了。
此時不會有誰來責難他。
“我的話不是站在保險公司負責人的立場說的。因為我自己有過家人自殺的經曆,所以才這樣說。”
女人的口氣好像有了些微變化。
“是我哥哥。在他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是四年級。”
一直封閉起來的情感洶湧而至。
“……那時,為什麽?”
“不知道。好象是受了欺負,但校方直到最後也沒有承認。”
女人又沉默了,似乎是在想著什麽。然後,她輕輕歎了口氣,說道:
“請問,您貴姓?”
“我姓李。”
“李先生?您做這工作,很長時間了?”
“不,才一年左右。”
“是這樣。”
數秒鍾的停頓。然後一個嘶啞的聲音嘟囔道:“謝謝。”那女人掛斷了電話。
若規一邊放好電話,一邊想該不該這樣做。他仍興奮難抑,體內熱血沸騰,兩耳熱的火燒一般。
他當然不認為自己的話有讓一個想要自殺的人迴心轉意的力量。不過,下定決心試一試也許是好事。他覺得對話的末尾不多的有那麽一點相互理解之處。
櫃台方麵,似乎葛東終於成功的哄住了姓穆的。玻璃自動門開著,看見了往迴走的姓穆的的背影。瘦骨嶙峋的身體,睡衣的背部和腰部皺巴巴的。
若規遲疑不決:是否該把剛才電話的內容向葛東交代一下?
稍作思考之後,最終決定不說。一方麵因為剛才所說的一番話不屬於正常的職責範圍,另一方麵說出來也毫無意義。因為無從查究這個電話是誰打的。
以後就是打電話的人對生死選擇的問題了。隻是這陣子要注意一下申領死亡保險金的案子。
“葛東副部長,能過來一下嗎?”
葛東一返迴座位,若規便拿著剛才那份死亡保險金文件走過去,意在趁未有其他事打擾之前談一談。
“好。出了什麽事?”
“這麽個案子,不覺得奇怪嗎?”
“噢?哪方麵?”
若規挺來勁的指指死亡手段及狀況一欄。身高一百四十五厘米的老嫗,在高度隻有七十厘米的衣櫥抽屜上打了個繩結吊死了。“這不是挺不正常的嗎?”他問道。
“嗬嗬。”
葛東慢慢審視著死亡診斷書,並不顯示出特別的興趣。
“……噢,這也是常有的事吧?”
自思可能是殺人案的若規泄了氣。
“這是……常有的?”
“吊死嘛,並不限於從高處懸吊。在比自己身高低處打結的例子多得很。之前我在hn支部時,曾有一位患有癡呆症的老太婆,在醫院床頭的鐵管子上,用衣服打了個結,套在脖子上,從床上滑落下來吊死了。要說高度的話,那次還不到四五十厘米呢。”
“是嗎?……”
“不過你要是放心不下,不妨讓營業所長到所在的公安局問問看。如果沒有可疑之處,你也就可以放心了。”
“就這樣辦吧。”
若規明白葛東是為了不傷自己麵子,才過問這事的。他苦笑著收起文件,心情頗為奇特:既非放心,亦非氣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