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大明後廷的景仁宮裏歡聲笑語、暖意濃濃。
光武帝浮生偷得半日閑,來到了黃貴妃的寢宮。
“陛下,用點力推嘛,妾想蕩得高一些”,黃婉坐在秋千上,撒著嬌,讓朱亨嘉推她。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充滿靈氣,雖然年過三十,歲月卻似乎沒在她的身上留下痕跡,依然如妙齡少女般嬌羞可愛。
這位黃娘娘對朱亨嘉來說,意義非凡,乃是穿越後自由戀愛第一人。雖然北伐的那兩年,不在皇帝身邊,皇帝為了消除寂寞,不對,為了安撫蒙古的千秋大業,又納了賢妃和寧妃,但迴到南京後,還是喜歡往她住的景仁宮裏跑。
也不知道是不是鹿血酒喝多了,迴到南京後,賢、寧二妃居然有了身孕。六十多歲得子並不奇怪,當年太祖高皇帝六十七歲時還生了皇二十六子朱楠。朱亨嘉覺得自己的功績不亞於太祖,這方麵也不會比太祖弱。
聽黃婉讓自己用力推,他老夫聊發少年狂,弓身蓄勁,雙臂發力,猛地一推,推得秋千離地而起。
“呀!”
黃婉一聲尖叫,雙手握緊繩索,雙足隨著秋千蕩得老高。
她今天穿的是一件海天霞色的白衫裙,輕薄如冰綃,白中略帶粉紫,半透明,朦朧如夢,雅中藏豔,穿在身上,隱隱露出裏麵鵝黃的抹胸,既誘惑又風雅!
朱亨嘉看得呆了。
穿越前,他受後世的宮廷劇的影響,以為大明朝禮教森嚴,女子們的著裝一定裏得嚴嚴實實,沒啥好看的。
穿越後,才發現自己被誤導了,壓根兒不是這麽迴事。大明服飾不僅繼承了唐宋服飾的精華,而且發揚光大成特有的明快簡約。
女服更是優雅賢淑,與唐代女服比,少了幾分雍容,多了幾分恬靜;又不像宋代女服那樣,過於拘謹和板直。既有古裝仕女的裝飾、情態之美;又生動活潑不呆板。
雖然平民女子多以紫花粗布為衣,不許用金繡,袍衫隻能用紫色、綠色、桃紅,但她們依然穿出了衫、襖、褙子、比甲、襦裙等多種風格。此時已入夏,姑娘們身著襦裙,披著長長的直至膝下或裙邊的“比甲”,還常愛加一條短小的腰裙,係著打成蝴蝶結的腰帶,腰帶的兩端長長地垂至膝下。美極了!參透了美麗女子的著裝真諦!
至於大明宮廷女子的著裝,更是常換常新,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大明重女紅,宮人們領了宮服、衣料後,自己動手,精心裁剪,隨心所欲地製作成各種款式的衣領,搭配衣裳穿戴,每天一換,可謂中國曆史上最早的“方便領”。每個宮人的衣飾皆不同,各種各樣的創意,層出不窮,比後世的成衣時尚得多。
與其他朝代顏色鮮豔的宮廷服飾不同,大明後宮雖然也有鳳冠霞帔、紅裙綠襖,但最流行的顏色卻是白色。白衣、白裙,上下一色。打破了曆代都把白衣白裙視為縞素孝服的傳統,大明後宮的女子們毅然將一身素服作為自己最喜愛的服飾。以至於“女要俏,一身孝”,成為後世中國女裝的典範。
當然,並非純白,也搭配有其他顏色。紫禁城內,紅牆黃瓦,花間月下,宮中的女子們穿著寬袍大袖,白衣素裙,風度翩翩,光彩照人,一路且歌且舞,裙袂當風,簪花如雨,即便是唐代的霓裳羽衣舞,宋朝的擊鼓傳花樂,也難有大明宮裝的風采。
朱亨嘉覺得很幸福,掉進了美人窩裏。時不時地忙裏偷窺,點評一下宮女的著裝。嗯,這個好,銀裝素裹,“淡極始知花更豔”;這個也不錯,白衫配紅領,“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個料子好,朦朦朧朧,“猶抱琵琶半遮麵”。
他看著美女,美女也在看他。
“撲嗤!”
秋千上的黃婉忽然笑了。
“婉兒何故發笑?”
“陛下的這條黃短裙,可真特別呢!”
大明朝,是連男人都穿裙子的朝代。當年甲申國變,崇禎帝在國破家亡之際,命諸皇子換上青布棉襖、紫花布袷衣、白布褲、藍布裙,打扮成平民百姓模樣,以避戰禍。明代畫家戴進的《太平樂事圖》中,騎在水牛背上和步行的農人都穿著短裙,即那種圍在腰間,一圈皺褶,長僅及膝的裙子,裙內還有長褲或短褲。
不過,男人穿裙子,在大明朝雖然很常見,但多限於平民百姓,皇帝穿裙子,卻是破天荒頭一迴。
後宮之中,唯有黃婉是僮族土司之女,並非出自官宦人家,生性活潑,在服裝設計上最有新意。為了配合愛妃大膽創新的著裝風格,朱亨嘉也引入了民間元素,穿起了別致的黃短裙。當然,他也隻是在景仁宮裏穿著玩,出宮時再換迴寬大的龍袍。
見黃婉誇自己的短裙特別,朱亨嘉笑了笑,又重重歎了口氣:“唉!朕有時候真想和婉兒做一對民間夫婦,小門小戶的,也就沒那麽多煩惱了!”
正羨慕著平民百姓的生活,當值的司禮監隨堂太監趙禮賢,捧著一個大筐來了,“陛下,此是今日的奏疏,請您批閱”。
和其他皇帝隻是從奏疏中抽幾本批不同,朱亨嘉信不過大臣,幾乎每一本都要親自批閱。這和他的經曆有關,穿越前,他隻是個無足輕重的平民百姓,從沒掌握過什麽權力;穿越後,搖身一變,成了天下至尊。這種君臨天下、俯視眾生的感覺真好!他很怕,怕失去權力,又迴到前世的那種卑微的生活狀態中。
所以,每一本奏疏,都要親自批閱;每一分權力,都要握得緊緊的!至於其他的穿越客,穿越後推行什麽民主自由,他是絕不會做這種傻事的。當皇帝多好!將一家一姓,置於億萬百姓之上,皇權大於法律,想殺誰便殺誰,想娶哪個美女便娶哪個美女,若是民主了,還怎麽攬權?還怎麽過這種腐化墮落的生活?
正是出於封建帝王的這種齷齪的權力欲望,朱亨嘉堅持親自批閱奏章,從早到晚地批、批、批,再累也不放棄,贏得了臣子們的一致稱讚。大家都說,聖上真是位勤政的好皇帝啊!
趙禮賢不合時儀地搬了奏疏來,打破了皇帝和貴妃的愜意生活。
朱亨嘉沒好氣地掃了趙禮賢一眼,淡淡地說道:“放下吧”。
然後入宮,拿起朱筆批了起來。黃貴妃也不再蕩秋千了,溫柔地走到他的身邊,替他研起了墨。
“這個王介之怎麽迴事?唯恐天下不亂!上次他弟弟上的那道疏,朕留中不發,便是不想將事情搞大。他居然又上疏彈劾陳曾禹,真正是要氣死朕!”
忽然,光武帝像被人踩著了尾巴似的,叫了起來。
光武帝浮生偷得半日閑,來到了黃貴妃的寢宮。
“陛下,用點力推嘛,妾想蕩得高一些”,黃婉坐在秋千上,撒著嬌,讓朱亨嘉推她。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充滿靈氣,雖然年過三十,歲月卻似乎沒在她的身上留下痕跡,依然如妙齡少女般嬌羞可愛。
這位黃娘娘對朱亨嘉來說,意義非凡,乃是穿越後自由戀愛第一人。雖然北伐的那兩年,不在皇帝身邊,皇帝為了消除寂寞,不對,為了安撫蒙古的千秋大業,又納了賢妃和寧妃,但迴到南京後,還是喜歡往她住的景仁宮裏跑。
也不知道是不是鹿血酒喝多了,迴到南京後,賢、寧二妃居然有了身孕。六十多歲得子並不奇怪,當年太祖高皇帝六十七歲時還生了皇二十六子朱楠。朱亨嘉覺得自己的功績不亞於太祖,這方麵也不會比太祖弱。
聽黃婉讓自己用力推,他老夫聊發少年狂,弓身蓄勁,雙臂發力,猛地一推,推得秋千離地而起。
“呀!”
黃婉一聲尖叫,雙手握緊繩索,雙足隨著秋千蕩得老高。
她今天穿的是一件海天霞色的白衫裙,輕薄如冰綃,白中略帶粉紫,半透明,朦朧如夢,雅中藏豔,穿在身上,隱隱露出裏麵鵝黃的抹胸,既誘惑又風雅!
朱亨嘉看得呆了。
穿越前,他受後世的宮廷劇的影響,以為大明朝禮教森嚴,女子們的著裝一定裏得嚴嚴實實,沒啥好看的。
穿越後,才發現自己被誤導了,壓根兒不是這麽迴事。大明服飾不僅繼承了唐宋服飾的精華,而且發揚光大成特有的明快簡約。
女服更是優雅賢淑,與唐代女服比,少了幾分雍容,多了幾分恬靜;又不像宋代女服那樣,過於拘謹和板直。既有古裝仕女的裝飾、情態之美;又生動活潑不呆板。
雖然平民女子多以紫花粗布為衣,不許用金繡,袍衫隻能用紫色、綠色、桃紅,但她們依然穿出了衫、襖、褙子、比甲、襦裙等多種風格。此時已入夏,姑娘們身著襦裙,披著長長的直至膝下或裙邊的“比甲”,還常愛加一條短小的腰裙,係著打成蝴蝶結的腰帶,腰帶的兩端長長地垂至膝下。美極了!參透了美麗女子的著裝真諦!
至於大明宮廷女子的著裝,更是常換常新,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大明重女紅,宮人們領了宮服、衣料後,自己動手,精心裁剪,隨心所欲地製作成各種款式的衣領,搭配衣裳穿戴,每天一換,可謂中國曆史上最早的“方便領”。每個宮人的衣飾皆不同,各種各樣的創意,層出不窮,比後世的成衣時尚得多。
與其他朝代顏色鮮豔的宮廷服飾不同,大明後宮雖然也有鳳冠霞帔、紅裙綠襖,但最流行的顏色卻是白色。白衣、白裙,上下一色。打破了曆代都把白衣白裙視為縞素孝服的傳統,大明後宮的女子們毅然將一身素服作為自己最喜愛的服飾。以至於“女要俏,一身孝”,成為後世中國女裝的典範。
當然,並非純白,也搭配有其他顏色。紫禁城內,紅牆黃瓦,花間月下,宮中的女子們穿著寬袍大袖,白衣素裙,風度翩翩,光彩照人,一路且歌且舞,裙袂當風,簪花如雨,即便是唐代的霓裳羽衣舞,宋朝的擊鼓傳花樂,也難有大明宮裝的風采。
朱亨嘉覺得很幸福,掉進了美人窩裏。時不時地忙裏偷窺,點評一下宮女的著裝。嗯,這個好,銀裝素裹,“淡極始知花更豔”;這個也不錯,白衫配紅領,“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個料子好,朦朦朧朧,“猶抱琵琶半遮麵”。
他看著美女,美女也在看他。
“撲嗤!”
秋千上的黃婉忽然笑了。
“婉兒何故發笑?”
“陛下的這條黃短裙,可真特別呢!”
大明朝,是連男人都穿裙子的朝代。當年甲申國變,崇禎帝在國破家亡之際,命諸皇子換上青布棉襖、紫花布袷衣、白布褲、藍布裙,打扮成平民百姓模樣,以避戰禍。明代畫家戴進的《太平樂事圖》中,騎在水牛背上和步行的農人都穿著短裙,即那種圍在腰間,一圈皺褶,長僅及膝的裙子,裙內還有長褲或短褲。
不過,男人穿裙子,在大明朝雖然很常見,但多限於平民百姓,皇帝穿裙子,卻是破天荒頭一迴。
後宮之中,唯有黃婉是僮族土司之女,並非出自官宦人家,生性活潑,在服裝設計上最有新意。為了配合愛妃大膽創新的著裝風格,朱亨嘉也引入了民間元素,穿起了別致的黃短裙。當然,他也隻是在景仁宮裏穿著玩,出宮時再換迴寬大的龍袍。
見黃婉誇自己的短裙特別,朱亨嘉笑了笑,又重重歎了口氣:“唉!朕有時候真想和婉兒做一對民間夫婦,小門小戶的,也就沒那麽多煩惱了!”
正羨慕著平民百姓的生活,當值的司禮監隨堂太監趙禮賢,捧著一個大筐來了,“陛下,此是今日的奏疏,請您批閱”。
和其他皇帝隻是從奏疏中抽幾本批不同,朱亨嘉信不過大臣,幾乎每一本都要親自批閱。這和他的經曆有關,穿越前,他隻是個無足輕重的平民百姓,從沒掌握過什麽權力;穿越後,搖身一變,成了天下至尊。這種君臨天下、俯視眾生的感覺真好!他很怕,怕失去權力,又迴到前世的那種卑微的生活狀態中。
所以,每一本奏疏,都要親自批閱;每一分權力,都要握得緊緊的!至於其他的穿越客,穿越後推行什麽民主自由,他是絕不會做這種傻事的。當皇帝多好!將一家一姓,置於億萬百姓之上,皇權大於法律,想殺誰便殺誰,想娶哪個美女便娶哪個美女,若是民主了,還怎麽攬權?還怎麽過這種腐化墮落的生活?
正是出於封建帝王的這種齷齪的權力欲望,朱亨嘉堅持親自批閱奏章,從早到晚地批、批、批,再累也不放棄,贏得了臣子們的一致稱讚。大家都說,聖上真是位勤政的好皇帝啊!
趙禮賢不合時儀地搬了奏疏來,打破了皇帝和貴妃的愜意生活。
朱亨嘉沒好氣地掃了趙禮賢一眼,淡淡地說道:“放下吧”。
然後入宮,拿起朱筆批了起來。黃貴妃也不再蕩秋千了,溫柔地走到他的身邊,替他研起了墨。
“這個王介之怎麽迴事?唯恐天下不亂!上次他弟弟上的那道疏,朕留中不發,便是不想將事情搞大。他居然又上疏彈劾陳曾禹,真正是要氣死朕!”
忽然,光武帝像被人踩著了尾巴似的,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