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拉山腳下的桓龍湖是極美的,水波不興,清如明鏡,可見遊魚。
偏有煞風景的,大明總兵李如碧兇神降臨。楊懷聽了顏虎魯克寨桑的話,便派了這狠人斷敵水源。
這位乃是大賊出身,殺人狠,打仗更狠。一到桓龍湖,就挖斷了挑水上山的山路,還立了三道柵欄,柵欄後築起土圍,等著清軍取水。
次日,清軍的取水隊吃了大苦頭,被砍翻十幾個。
“章京,不好了,明軍切斷了我軍水源”,飛來峰上,薩布素接了軍報,長歎一口氣,“怕什麽還真就來什麽!”
親率一千五百八旗來奪水源,在嚴陣以待的李如碧五千精兵麵前,碰得頭破血流,折損了數百士卒,毫無所得。
薩布素隻好找郎坦商議,“郎坦章京,我軍水源不足,兀拉山城守不住了。我欲撤往遼陽,汝看如何?”
遼陽是滿清關外“三京”之第二京:“東京”。這是一座極浪費的都城,努爾哈赤從赫圖阿拉遷都於此僅三年,皇太極又看中了沈陽的地理位置,建起了“三京”之第三京:“盛京”。真得很浪費!遼陽的宮殿修好後,皇太極一天都沒住過,便搬到了沈陽。
“唉!也隻好如此了!”
二將帶著剩餘的四千兵馬連夜撤離,剛撤到太子河畔,大明平北將軍楊懷的兵馬忽然從蘆葦叢中殺出。
楊懷乃是宿將,一切斷水源,便料到清軍會逃,早已布下天羅地網。
“殺~殺~殺~”
到處都是明軍的軍旗,漫山遍野、遮天蔽日。
郎坦好不容易殺出重圍,馭馬往太子河對岸泅去。
“射死他”。大明平西伯王朝先大吼。
“噅聿聿!”
箭雨射死了郎坦的戰馬,身著鐵甲的他浮不起來,沉入了河底。
薩布素則遇上了陳澤的大刀,好一口大刀,數十斤重。平時他並不懼,可如今四麵楚歌,人沒了鬥誌,隻想逃命,武藝發揮不出來。戰不多時,陳澤那把四十多斤的大刀便飽飲了他的血。
兀拉山城之戰,打得太艱難,事後楊懷作詩迴憶道:
《戰兀拉山》
鏖戰白雲邊,
頓兵馬不前。
殺氣傳天闕,
深山鳥飛絕。
胡虜無國運,
兀拉少水源。
笑無天上客,
化湖至山巔。
??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打仗打得便是氣勢,楊懷打了這麽多年的仗,自然懂這個理。拿下兀拉山城,隻休整了一日,全軍便以摧枯拉朽之勢往滿清的興京赫圖阿拉而來。
這可是清廷的龍興之地,丟了便是死罪,遏必隆沒有退路,與朋春、海塔、尼噶禮諸將拚命整頓城防,又從城裏的三萬旗民中征集五千旗丁,加上一萬五千戰兵,據城死守。
和兀拉山城一樣,赫圖阿拉亦建在山上,不過可比兀拉山城大得多,城廓兩重。內城周五裏,外城周十裏,光城門就有九座。
更難打的是東、西、北三麵環水,不環水的南麵地勢卻最高,也最險,峭壁崢嶸。
楊懷環顧諸將,作起了戰前激勵,“本帥知道,赫圖阿拉是塊硬骨頭,可再硬咱們都要把它啃下來。薩爾滸的忠魂在看著咱們,大明的億兆百姓在等著咱們克滿洲興京的消息。弓上弦,刀出鞘,向著赫圖阿拉,前進!”
“複明祚,克虜都。殺~殺~殺~”
四萬明軍唿嘯著殺至。
陳澤攻西門,李如碧攻東門,顧忠攻北門,王朝先攻南門,楊懷和佟養甲親自在東門督戰。
明軍以東門和南門為攻城重點,在兩麵城牆外各築起了十餘座炮台。炮聲隆隆,紅衣大炮的威力巨大,有幾顆甚至越過城牆,射入城內的校場、倉廩。然而畢竟是山城,牆基與山體渾然一體,被轟得千瘡百孔,仍堅如磐石。
“將士們,隨我殺虜,先登者升一級,賞銀百兩”,李如碧大賊本色發作,一臉猙獰,悍不畏死地冒著箭雨,頂盾持刀,親自登城。主將拚命,三軍忘死。“萬勝”,“萬勝”,“萬勝”??部下氣勢如虹,排山倒海般奮勇衝殺。
見其如此悍勇,楊懷欣喜,謂佟養甲道:“佟督憲,這李如碧真不愧是我軍猛將,打仗嘛,便得有這種一往無前的氣勢!”
佟養甲亦撫須歎道:“若人人皆如李如碧,今日定能拔城?”
李如碧很勇猛,東門守將朋春卻有智。他立於高台,見明軍主將居然親臨一線,忙令身邊的十幾名射雕手瞅準李如碧齊射。
“呀!”
李如碧手臂中箭,從雲梯上摔下來。還好甲厚,其他部位未被箭矢射穿。
“總鎮!”
親兵們急忙護著李如碧往後撤,主將受傷,明軍的士氣便弱了,被趕下了城。
其他三門亦沒攻下來。
連攻十天,明軍損兵三千,卻始終不能克城。
??
寧古塔,阮進很高興,他升爵了,剛接到光武帝下的旨意,封他為蕩胡侯,由伯爵到侯爵,可是飛躍。
隨著光武帝的皇權越來越穩固,對爵位的控製也越來越嚴,非大功者不得封爵,想升一級,極難!阮進跟著朱亨嘉,由南打到北,攢了無數戰功,方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升了爵,幹勁更足了。
阮進從歸順的部落中又招了兩千新兵,繼續討伐不肯歸順的部落,又先後攻下了阿速江、訛答剌、禾屯吉、合蘭城、虎兒文諸衛。他令兒子阮駿留守寧古塔,自己率譚布、嶽爾多、傅勒赫等將、三千五百騎兵,趕至赫圖阿拉城下。
楊懷很高興,不是因為來了阮進的三千五百騎兵,而是因為譚布、嶽爾多、傅勒赫三人。
這三位將領可都是滿洲高官,尤其是傅勒赫,乃阿濟格之子,愛新覺羅家的成員。用他們來動搖韃子軍心,最妙不過。楊大帥是讀過兵書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赫圖阿拉的旗人們聽著,我是正黃旗的譚布,順治帝殘暴,屠殺我兄長譚泰等功臣,大明光武皇帝仁慈,趕緊放下武器,投奔仁主”。
“在旗的聽著,我是正黃旗的嶽爾多,大明的軍隊已經包圍了這裏,抵抗是徒勞的,速速歸降,我保汝等活命”。
譚布和嶽爾多大聲勸降,得到的迴答是一陣箭雨。
“城上的奴才們聽著,我是和碩英親王阿濟格之子、愛新覺羅·傅勒赫,汝等的主子,連我都歸順了大明,汝等還打什麽?速速棄械歸順,過太平日子吧!”
這一迴,城上一片沉默。
驀然,城頭上傳來了遏必隆的吼聲,“此人已被削出宗籍,再也不是愛新覺羅家的子孫,乃是叛逆。給我射!”
“嗖~嗖~嗖”,箭雨一片。
偏有煞風景的,大明總兵李如碧兇神降臨。楊懷聽了顏虎魯克寨桑的話,便派了這狠人斷敵水源。
這位乃是大賊出身,殺人狠,打仗更狠。一到桓龍湖,就挖斷了挑水上山的山路,還立了三道柵欄,柵欄後築起土圍,等著清軍取水。
次日,清軍的取水隊吃了大苦頭,被砍翻十幾個。
“章京,不好了,明軍切斷了我軍水源”,飛來峰上,薩布素接了軍報,長歎一口氣,“怕什麽還真就來什麽!”
親率一千五百八旗來奪水源,在嚴陣以待的李如碧五千精兵麵前,碰得頭破血流,折損了數百士卒,毫無所得。
薩布素隻好找郎坦商議,“郎坦章京,我軍水源不足,兀拉山城守不住了。我欲撤往遼陽,汝看如何?”
遼陽是滿清關外“三京”之第二京:“東京”。這是一座極浪費的都城,努爾哈赤從赫圖阿拉遷都於此僅三年,皇太極又看中了沈陽的地理位置,建起了“三京”之第三京:“盛京”。真得很浪費!遼陽的宮殿修好後,皇太極一天都沒住過,便搬到了沈陽。
“唉!也隻好如此了!”
二將帶著剩餘的四千兵馬連夜撤離,剛撤到太子河畔,大明平北將軍楊懷的兵馬忽然從蘆葦叢中殺出。
楊懷乃是宿將,一切斷水源,便料到清軍會逃,早已布下天羅地網。
“殺~殺~殺~”
到處都是明軍的軍旗,漫山遍野、遮天蔽日。
郎坦好不容易殺出重圍,馭馬往太子河對岸泅去。
“射死他”。大明平西伯王朝先大吼。
“噅聿聿!”
箭雨射死了郎坦的戰馬,身著鐵甲的他浮不起來,沉入了河底。
薩布素則遇上了陳澤的大刀,好一口大刀,數十斤重。平時他並不懼,可如今四麵楚歌,人沒了鬥誌,隻想逃命,武藝發揮不出來。戰不多時,陳澤那把四十多斤的大刀便飽飲了他的血。
兀拉山城之戰,打得太艱難,事後楊懷作詩迴憶道:
《戰兀拉山》
鏖戰白雲邊,
頓兵馬不前。
殺氣傳天闕,
深山鳥飛絕。
胡虜無國運,
兀拉少水源。
笑無天上客,
化湖至山巔。
??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打仗打得便是氣勢,楊懷打了這麽多年的仗,自然懂這個理。拿下兀拉山城,隻休整了一日,全軍便以摧枯拉朽之勢往滿清的興京赫圖阿拉而來。
這可是清廷的龍興之地,丟了便是死罪,遏必隆沒有退路,與朋春、海塔、尼噶禮諸將拚命整頓城防,又從城裏的三萬旗民中征集五千旗丁,加上一萬五千戰兵,據城死守。
和兀拉山城一樣,赫圖阿拉亦建在山上,不過可比兀拉山城大得多,城廓兩重。內城周五裏,外城周十裏,光城門就有九座。
更難打的是東、西、北三麵環水,不環水的南麵地勢卻最高,也最險,峭壁崢嶸。
楊懷環顧諸將,作起了戰前激勵,“本帥知道,赫圖阿拉是塊硬骨頭,可再硬咱們都要把它啃下來。薩爾滸的忠魂在看著咱們,大明的億兆百姓在等著咱們克滿洲興京的消息。弓上弦,刀出鞘,向著赫圖阿拉,前進!”
“複明祚,克虜都。殺~殺~殺~”
四萬明軍唿嘯著殺至。
陳澤攻西門,李如碧攻東門,顧忠攻北門,王朝先攻南門,楊懷和佟養甲親自在東門督戰。
明軍以東門和南門為攻城重點,在兩麵城牆外各築起了十餘座炮台。炮聲隆隆,紅衣大炮的威力巨大,有幾顆甚至越過城牆,射入城內的校場、倉廩。然而畢竟是山城,牆基與山體渾然一體,被轟得千瘡百孔,仍堅如磐石。
“將士們,隨我殺虜,先登者升一級,賞銀百兩”,李如碧大賊本色發作,一臉猙獰,悍不畏死地冒著箭雨,頂盾持刀,親自登城。主將拚命,三軍忘死。“萬勝”,“萬勝”,“萬勝”??部下氣勢如虹,排山倒海般奮勇衝殺。
見其如此悍勇,楊懷欣喜,謂佟養甲道:“佟督憲,這李如碧真不愧是我軍猛將,打仗嘛,便得有這種一往無前的氣勢!”
佟養甲亦撫須歎道:“若人人皆如李如碧,今日定能拔城?”
李如碧很勇猛,東門守將朋春卻有智。他立於高台,見明軍主將居然親臨一線,忙令身邊的十幾名射雕手瞅準李如碧齊射。
“呀!”
李如碧手臂中箭,從雲梯上摔下來。還好甲厚,其他部位未被箭矢射穿。
“總鎮!”
親兵們急忙護著李如碧往後撤,主將受傷,明軍的士氣便弱了,被趕下了城。
其他三門亦沒攻下來。
連攻十天,明軍損兵三千,卻始終不能克城。
??
寧古塔,阮進很高興,他升爵了,剛接到光武帝下的旨意,封他為蕩胡侯,由伯爵到侯爵,可是飛躍。
隨著光武帝的皇權越來越穩固,對爵位的控製也越來越嚴,非大功者不得封爵,想升一級,極難!阮進跟著朱亨嘉,由南打到北,攢了無數戰功,方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升了爵,幹勁更足了。
阮進從歸順的部落中又招了兩千新兵,繼續討伐不肯歸順的部落,又先後攻下了阿速江、訛答剌、禾屯吉、合蘭城、虎兒文諸衛。他令兒子阮駿留守寧古塔,自己率譚布、嶽爾多、傅勒赫等將、三千五百騎兵,趕至赫圖阿拉城下。
楊懷很高興,不是因為來了阮進的三千五百騎兵,而是因為譚布、嶽爾多、傅勒赫三人。
這三位將領可都是滿洲高官,尤其是傅勒赫,乃阿濟格之子,愛新覺羅家的成員。用他們來動搖韃子軍心,最妙不過。楊大帥是讀過兵書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赫圖阿拉的旗人們聽著,我是正黃旗的譚布,順治帝殘暴,屠殺我兄長譚泰等功臣,大明光武皇帝仁慈,趕緊放下武器,投奔仁主”。
“在旗的聽著,我是正黃旗的嶽爾多,大明的軍隊已經包圍了這裏,抵抗是徒勞的,速速歸降,我保汝等活命”。
譚布和嶽爾多大聲勸降,得到的迴答是一陣箭雨。
“城上的奴才們聽著,我是和碩英親王阿濟格之子、愛新覺羅·傅勒赫,汝等的主子,連我都歸順了大明,汝等還打什麽?速速棄械歸順,過太平日子吧!”
這一迴,城上一片沉默。
驀然,城頭上傳來了遏必隆的吼聲,“此人已被削出宗籍,再也不是愛新覺羅家的子孫,乃是叛逆。給我射!”
“嗖~嗖~嗖”,箭雨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