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劉總鎮撤過來了”,中軍旗鼓向賈漢複稟報。
“打旗幟,讓他們從我軍右側入陣”。
“嗻!”
清軍的號旗向右側揮舞,劉武趕緊率軍由右側進陣。
李占春率軍追近,發現前麵居然出現了座嚴整的軍陣。不由得暗暗叫苦,從渡河到追敵,將士們水米沒著牙,餓著肚子、頂盔披甲打了兩個多時辰,已然疲憊,沒想到前麵居然還有一支蓄勢已久的清軍。
他是宿將,知道此時絕不能撤,一撤便萬劫不複,隻能下令衝陣,希望能乘著部下銳氣未泄之時,擊潰對麵的清軍。
“殺虜”之聲不絕,紅彤彤的一片火,燒向了綠營軍陣,刀光劍影、血肉橫飛。
晉水南岸,明軍石琳部三千兵馬正盤坐著休息吃午飯,忽然從西邊的懸甕山中湧出了一道黑線,越湧越大,漸漸地變化成狂瀾。
“不好,敵襲!快列陣”,石琳大唿。
此時的明軍正吃著午飯,慌忙列陣,不由得手忙腳亂。
“給我殺!”
吳丹惡狠狠地招唿著部下,他以自己為箭頭,八百中軍為先鋒,四千兵馬悍勇地衝殺過去。
清軍的速度太快,石琳抵擋不住,隻得鳴金後撤。
後撤的號角一吹,士氣頓時崩潰,明軍四散奔逃。
石琳負傷被擒,一柄雪亮的鋼刀架於頸上。吳丹笑著問道:“汝可願降?若降,可得活!”
石琳吐了唾沫,原話返迴道:“汝可願降?若降,可得活!”
吳丹大怒,刀刃一抽,血濺晉水河畔。
他擊敗石琳後,又渡河攻擊李占春部後方。
李占春憑著一股銳氣,猛攻賈漢複軍陣,此時銳氣已失,漸漸地抵擋不住。
不得已,率軍往東,向榆次縣方向敗走。
終被追上,清軍四麵八方湧來,將其包圍在榆次西郊。左衝右突,敵影重重,身邊的親兵俱已戰歿。
李占春朝著北直隸方向磕了個頭,“陛下,恕重慶總兵臣李占春不能再侍奉龍顏了!”
言罷,起身上馬,朝清軍衝去。此時已萌死誌,刀法極狠,手起頭落,手刃數十敵而亡。
晉水之戰,一萬明軍先鋒,隻逃迴了一半,可謂慘敗。尤其是折損了總兵李占春、副將石琳,更是讓明軍士氣一沮。
“啪!”
平虜大將軍範友賢,氣得拍了大帳的書案,“傳令各軍做好準備,本帥要強渡晉水,為李占春、石琳兩位將軍報仇!”
李定國忙勸道:“自古名將不因慍而興師。晉水西側有懸甕山,清軍駐於此山,可隨時騷擾我渡河的軍隊。末將以為欲渡晉水,需先打此山”。
範友賢點點頭,“鴻遠所言甚是”。
“大帥,晉水並不長,您打下此山後,何不繞路直取太原城?如此清軍必然手足無措”。
範友賢覺得李定國所言有理,他是個雷厲風行的人,立即率四萬餘兵馬往懸甕山而去。
??
“懸甕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其獸多閭麋,晉水出焉”(《山海經》)。
原本山腹有巨石如甕形,因以為名。宋仁宗時地震,巨石摧毀,今無複甕形矣。
自古哀兵必勝。
範友賢令各部打出繡著“報仇雪恨”四個字的軍旗,頓時讓全軍成了哀兵。李占春為人特別豪爽,平時與彭明揚、陳豹、楊秉胤諸鎮關係極好,聽說要為他報仇,明軍士氣大振,沮喪的情緒一掃而空,漫山遍野、鋪天蓋地而來。
清副將吳丹拚死守山,奈何明軍數量是他的十倍多,又挾著報仇的憤念,倒下一批又上來一批,銳不可擋。
不過半天時間,山上各寨俱被攻克。
“棄械,降了吧”,吳丹見實在守不住了,令部下棄械。
他的運氣不好,受降的是李占春的好友陳豹。
陳豹乃是朱亨嘉親衛出身,背景深厚,關係硬、膽子便大,殺降這種事,自然敢做。
“汝便是吳丹?”
陳豹手持狼牙棒陰陽怪氣地問。
“正是罪將”。
“為何殺李占春?”
“冤枉,當時末將主要在晉水南岸與貴軍石琳部交戰,擊敗石琳後才渡的晉水,李占春實死於賈漢複、劉武之手”。
說完,吳丹拿眼瞟向陳豹,以為能逃得一命。
不料,眼中忽見一團大大的黑影,一根巨大的狼牙棒迎頭砸下。隻一擊,便頭顱迸裂。
“石琳亦吾友也”,陳豹冷哼道。
??
範友賢依李定國之計,攻下懸甕山後,繞過晉水,出現在太原西部。
賈漢複久經戰陣,四麵皆布了哨探,迅速便得到了消息。
“哎呀!老夫這是笨人下棋,死不顧家呀!沒想到這範友賢用兵竟厲害如斯!”
劉武問道:“賈公,我軍如今該當如何?”
“還能如何?速速迴太原城防守”。
四萬餘明軍將一萬清軍圍於太原城內,太原城極堅,城牆三丈多高,周長卻不足八裏,與其說是城,不如說是關。
城有四門,東曰觀瀾,西曰望翠,北曰奉宣,南曰進賢,其中北門甕城朝東開,東、西門甕城朝南開。
賈漢複謂劉武道:“劉總鎮,這東門靠近汾水,南門緊挨晉水,皆不利於大軍展開。吾料明軍必以西門和北門為攻擊重點。吾守望翠門、汝守奉宣門,如何?”
“願聽賈公調遣!”
範友賢繞太原城環行,見此城雖小,周長不足八裏,卻高達三丈餘。不由驚歎,“難打啊難打!”
李定國卻道:“末將觀察此城,東、南兩麵靠河,城基經常被河水衝刷,磨損嚴重,遠沒有西、北麵的城牆堅固。且清軍自以為這兩麵靠河,難以展開大軍,守軍並不多。何不掘地道崩東、南二門,再派精兵攻之?”
範友賢深以為然,佯攻西、北二門,卻令人挖地道至東麵的觀瀾門、南麵的進賢門下,準備用炸藥崩城。又派彭陳豹、楊秉胤各率兩千最精銳的勇士,立於觀瀾、進賢二門之下。
賈漢複見此二門附近的明軍不多,遂不以為然。
“轟隆”,“轟隆”,“轟隆”??
數聲雷鳴,觀瀾門的城門炸飛了,進賢門一整段城牆坍塌。
陳豹、楊秉胤率軍馳入,他們的部下雖不多,卻皆是精挑細選的猛士,一入城便勢不可擋。
楊秉胤由觀瀾門殺向奉宣門,這位當年搖黃十三家中的“二哨”兇悍得很,劉武剛一接戰,便被他的大刀砍倒。
奉宣門開了,明軍唿嘯著入城。
賈漢複被包圍在望翠門的城牆上,四麵楚歌、走投無路。
範友賢問他:“賈賊,汝本為明臣,卻助虜為虐,如今還有何話說?”
“唉!大清入關後,降將如雨,豈獨吾一人?兵敗則死,何必多言?”
賈漢複倒也光棍,直接抹了脖子,一代大漢奸,殞命於太原城頭。
“打旗幟,讓他們從我軍右側入陣”。
“嗻!”
清軍的號旗向右側揮舞,劉武趕緊率軍由右側進陣。
李占春率軍追近,發現前麵居然出現了座嚴整的軍陣。不由得暗暗叫苦,從渡河到追敵,將士們水米沒著牙,餓著肚子、頂盔披甲打了兩個多時辰,已然疲憊,沒想到前麵居然還有一支蓄勢已久的清軍。
他是宿將,知道此時絕不能撤,一撤便萬劫不複,隻能下令衝陣,希望能乘著部下銳氣未泄之時,擊潰對麵的清軍。
“殺虜”之聲不絕,紅彤彤的一片火,燒向了綠營軍陣,刀光劍影、血肉橫飛。
晉水南岸,明軍石琳部三千兵馬正盤坐著休息吃午飯,忽然從西邊的懸甕山中湧出了一道黑線,越湧越大,漸漸地變化成狂瀾。
“不好,敵襲!快列陣”,石琳大唿。
此時的明軍正吃著午飯,慌忙列陣,不由得手忙腳亂。
“給我殺!”
吳丹惡狠狠地招唿著部下,他以自己為箭頭,八百中軍為先鋒,四千兵馬悍勇地衝殺過去。
清軍的速度太快,石琳抵擋不住,隻得鳴金後撤。
後撤的號角一吹,士氣頓時崩潰,明軍四散奔逃。
石琳負傷被擒,一柄雪亮的鋼刀架於頸上。吳丹笑著問道:“汝可願降?若降,可得活!”
石琳吐了唾沫,原話返迴道:“汝可願降?若降,可得活!”
吳丹大怒,刀刃一抽,血濺晉水河畔。
他擊敗石琳後,又渡河攻擊李占春部後方。
李占春憑著一股銳氣,猛攻賈漢複軍陣,此時銳氣已失,漸漸地抵擋不住。
不得已,率軍往東,向榆次縣方向敗走。
終被追上,清軍四麵八方湧來,將其包圍在榆次西郊。左衝右突,敵影重重,身邊的親兵俱已戰歿。
李占春朝著北直隸方向磕了個頭,“陛下,恕重慶總兵臣李占春不能再侍奉龍顏了!”
言罷,起身上馬,朝清軍衝去。此時已萌死誌,刀法極狠,手起頭落,手刃數十敵而亡。
晉水之戰,一萬明軍先鋒,隻逃迴了一半,可謂慘敗。尤其是折損了總兵李占春、副將石琳,更是讓明軍士氣一沮。
“啪!”
平虜大將軍範友賢,氣得拍了大帳的書案,“傳令各軍做好準備,本帥要強渡晉水,為李占春、石琳兩位將軍報仇!”
李定國忙勸道:“自古名將不因慍而興師。晉水西側有懸甕山,清軍駐於此山,可隨時騷擾我渡河的軍隊。末將以為欲渡晉水,需先打此山”。
範友賢點點頭,“鴻遠所言甚是”。
“大帥,晉水並不長,您打下此山後,何不繞路直取太原城?如此清軍必然手足無措”。
範友賢覺得李定國所言有理,他是個雷厲風行的人,立即率四萬餘兵馬往懸甕山而去。
??
“懸甕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其獸多閭麋,晉水出焉”(《山海經》)。
原本山腹有巨石如甕形,因以為名。宋仁宗時地震,巨石摧毀,今無複甕形矣。
自古哀兵必勝。
範友賢令各部打出繡著“報仇雪恨”四個字的軍旗,頓時讓全軍成了哀兵。李占春為人特別豪爽,平時與彭明揚、陳豹、楊秉胤諸鎮關係極好,聽說要為他報仇,明軍士氣大振,沮喪的情緒一掃而空,漫山遍野、鋪天蓋地而來。
清副將吳丹拚死守山,奈何明軍數量是他的十倍多,又挾著報仇的憤念,倒下一批又上來一批,銳不可擋。
不過半天時間,山上各寨俱被攻克。
“棄械,降了吧”,吳丹見實在守不住了,令部下棄械。
他的運氣不好,受降的是李占春的好友陳豹。
陳豹乃是朱亨嘉親衛出身,背景深厚,關係硬、膽子便大,殺降這種事,自然敢做。
“汝便是吳丹?”
陳豹手持狼牙棒陰陽怪氣地問。
“正是罪將”。
“為何殺李占春?”
“冤枉,當時末將主要在晉水南岸與貴軍石琳部交戰,擊敗石琳後才渡的晉水,李占春實死於賈漢複、劉武之手”。
說完,吳丹拿眼瞟向陳豹,以為能逃得一命。
不料,眼中忽見一團大大的黑影,一根巨大的狼牙棒迎頭砸下。隻一擊,便頭顱迸裂。
“石琳亦吾友也”,陳豹冷哼道。
??
範友賢依李定國之計,攻下懸甕山後,繞過晉水,出現在太原西部。
賈漢複久經戰陣,四麵皆布了哨探,迅速便得到了消息。
“哎呀!老夫這是笨人下棋,死不顧家呀!沒想到這範友賢用兵竟厲害如斯!”
劉武問道:“賈公,我軍如今該當如何?”
“還能如何?速速迴太原城防守”。
四萬餘明軍將一萬清軍圍於太原城內,太原城極堅,城牆三丈多高,周長卻不足八裏,與其說是城,不如說是關。
城有四門,東曰觀瀾,西曰望翠,北曰奉宣,南曰進賢,其中北門甕城朝東開,東、西門甕城朝南開。
賈漢複謂劉武道:“劉總鎮,這東門靠近汾水,南門緊挨晉水,皆不利於大軍展開。吾料明軍必以西門和北門為攻擊重點。吾守望翠門、汝守奉宣門,如何?”
“願聽賈公調遣!”
範友賢繞太原城環行,見此城雖小,周長不足八裏,卻高達三丈餘。不由驚歎,“難打啊難打!”
李定國卻道:“末將觀察此城,東、南兩麵靠河,城基經常被河水衝刷,磨損嚴重,遠沒有西、北麵的城牆堅固。且清軍自以為這兩麵靠河,難以展開大軍,守軍並不多。何不掘地道崩東、南二門,再派精兵攻之?”
範友賢深以為然,佯攻西、北二門,卻令人挖地道至東麵的觀瀾門、南麵的進賢門下,準備用炸藥崩城。又派彭陳豹、楊秉胤各率兩千最精銳的勇士,立於觀瀾、進賢二門之下。
賈漢複見此二門附近的明軍不多,遂不以為然。
“轟隆”,“轟隆”,“轟隆”??
數聲雷鳴,觀瀾門的城門炸飛了,進賢門一整段城牆坍塌。
陳豹、楊秉胤率軍馳入,他們的部下雖不多,卻皆是精挑細選的猛士,一入城便勢不可擋。
楊秉胤由觀瀾門殺向奉宣門,這位當年搖黃十三家中的“二哨”兇悍得很,劉武剛一接戰,便被他的大刀砍倒。
奉宣門開了,明軍唿嘯著入城。
賈漢複被包圍在望翠門的城牆上,四麵楚歌、走投無路。
範友賢問他:“賈賊,汝本為明臣,卻助虜為虐,如今還有何話說?”
“唉!大清入關後,降將如雨,豈獨吾一人?兵敗則死,何必多言?”
賈漢複倒也光棍,直接抹了脖子,一代大漢奸,殞命於太原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