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亨嘉令李明忠部圍困濟南後,自率九萬大軍往北京而行,這一日來到了北直隸大名府。


    這座城曾是北宋的陪都,《水滸傳》中說此城:“城高地險,塹闊濠深”,“鼓樓雄壯”,“人物繁華”,“千百處舞榭歌台,數萬座琳宮梵宇”,“千員猛將統層城,百萬黎民居上國”??總之,城很大,既有“外城”,又有“宮城”,外城周長四十八裏。


    知府很懂事,降了。


    不戰而得雄城,朱亨嘉心情很好,遂去千年古城牆上遊覽了一番。但見城高池深,雄偉威嚴,城外又有河流野樹、田野阡陌,感韶華易逝,英雄已老。不由得唏噓吟道:“驅車出近郭,野色感年華。河靜水猶凍,地寒林未花。細風吹斷柳,殘雪隱虛沙。鄉思東南闊,歸飛羨暮鴉”。


    “好!陛下的詩作得真好!隨便一吟,便意境深遠。臣聽了,不由感動得熱淚盈眶”,剛吟完,身後便有一人高聲叫好。定睛一看,卻是心腹惠之觀。


    當日在武昌黃鶴樓,他尚未動筆,這位便高聲叫好,從此飛黃騰達,混成了天子寵臣。如今光武大帝又吟詩了,惠某人豈有不高聲叫好的道理?


    倒把光武帝整成了大紅臉。無他,皆因此詩並非他的作品,乃北宋詩人強至所寫。


    “咳,惠卿,這首《出大名府北郭》並非朕所作,乃是強至寫的”。


    孰科惠某人臉皮比城牆還厚,聞之不但不羞愧,反而振振有詞:“此詩雖是強至所作,但卻是您的禦音所吟。禦音高亢,隱隱有龍虎之聲,是以臣聞之落淚。若是那強至所吟,必不能讓臣感動若斯!”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朱亨嘉龍顏大悅。


    蓋越是雄主,越是陰險虛偽、狠毒殘暴,隻有權力,沒有親情友情,真正的孤家寡人!最是孤獨,需要有人逢迎拍馬,填補內心的空虛。惠之觀正好滿足了皇帝的精神需求,一個喜拍、一個願拍,皆大歡喜。


    被惠之觀逗樂了,朱亨嘉豪情頓發,“強至的這首詩,盡是傷感哀愁,多了女兒味,少了英雄氣,不好。待朕也作一首”。


    刷刷刷,片刻之間,一首《北伐過大名府》一揮而就。


    卜偃測魏大名城,


    璀璨名都北宋魂。


    帝都鎖鑰扼河朔,


    英雄悲歌北大門。


    胡騎挽馬休南牧,


    光武中興欲北征。


    自古豪傑誰無死,


    淩煙閣裏慰平生。


    “好”,四下裏,群臣一片叫好聲。


    ??


    題完詩,朱亨嘉精神大振,迴軍營與何吾騶、鄭封、黃宗羲、劉茂遐等謀臣議起了軍機大事。


    意見分歧嚴重。


    何吾趨、鄭封、黃宗羲主張穩紮穩打,先往西,攻下河南位於黃河以北的衛輝、彰德、懷慶三府;然後繼續西進,與平虜大將軍範友賢一東一西,會師於山西;最後再合兵一處,以泰山壓頂之勢,攻取北京。這方法勝在穩妥,但是需要的時間多。


    劉茂遐卻偏偏以為,清軍的關外八旗正在遼東與平北將軍楊懷激戰;關內的清軍,嶽樂部被李文忠包圍於濟南,羅托、李蔭祖部被嚴遵誥包圍於開封,北直隸一帶其實非常空虛。應該直搗黃龍,一舉拿下北京。這法子勝在快捷,但卻有孤軍深入之憂。


    “陛下,我軍已占盡上風,沒必要意氣用事,置三軍於險地。否則,北伐大業有功敗垂成之憂”,何吾騶激動得白須揚起。


    “陛下,不趁虛攻取北京,等關外、蒙古的韃子來援,良機便錯失了。戰爭拖的太久,北方之民苦矣”,劉茂遐堅持己見。


    朱亨嘉其實是讚成劉茂遐的意見的。倒不是他怕戰爭拖久了,百姓受苦,而是幾場大仗一打,國庫裏又快沒銀子了。北伐,拖不起。


    “好了,莫要爭了。諸位愛卿說的都有道理,朕的意思,先全取河南,打下衛輝、彰德、懷慶三府,作出一副西進山西的樣子再說”。


    這便是光武帝的狡詐之處,明明想要攻入北京,卻先擺出西進山西之勢,迷惑清軍。


    西進之戰,打得很順。


    衛輝、彰德、懷慶三府綠營精銳早已南調,隻剩下一些地方守備營。大明先鋒浦城伯馬寶、副先鋒景可勤,率軍兩萬,勢如破竹,斬殺清衛輝知府李昌祚、彰德知府盧崧,攻取了衛輝、彰德,懷慶府不戰而降。


    ??


    “唉!本官今年流連不利呀,東、西兩路都有明軍的大軍”,山西陽和衛,五十多歲的宣大總督馬鳴佩發出了哀鳴。


    這位是個傳奇性的人物,一個由奴隸到總督的傳奇。


    他是遼陽人,大明天啟元年(1621年),努爾哈赤攻陷遼陽,被清軍俘去為奴。因為先祖馬英做過大明的副將,也算官宦子弟,小時候讀過書。命好,沒當幾年奴隸,皇太極掌權了,重用讀過書的漢人。見他聰明伶俐有文化,一步一步提了起來,編入鑲紅旗漢軍,官至宣大總督。


    這位,是和清湖廣總督羅繡錦同年為官的資深大漢奸。


    按說,滿清害得他家破人亡、做牛做馬,心中應該怨恨清廷才是。他不,心中一直記掛著皇太極的恩德,對順治帝忠心耿耿。也是,一個小官的後代,沒有主子的栽培,哪能登上總督的高位?自然是要報恩的。


    馬總督既然要為清廷盡忠,自然要拚死抵抗。令總兵劉武率兩萬大同綠營,駐平陽府,抵擋範友賢;令副將陳元、張恩達,各領一萬宣府綠營,分駐潞安府和澤州,抵擋光武帝;又快馬加鞭向順治帝求援。


    順治帝聽說明軍想在山西會師,大驚之下,令二等阿思哈尼哈番、昂邦章京瓜爾佳·巴山率七千滿蒙八旗,日夜兼程,趕往山西;又諭令歸化城將軍董鄂·鄂碩,征召烏蘭察布盟的蒙古兵,即刻馳援山西。


    剛剛行至河南彰德府的朱亨嘉,聽到了山西清軍集結於潞安府和澤州,北直隸的清軍,被調走了一批至山西後,得意之極,仰天大笑,清虜中了朕的計也!


    “傳令下去,大軍立即掉頭北上,攻取北直隸廣平府。告訴馬寶、景可勤,三天之內,大明的軍旗必須插上永年城頭”,盤龍大帳內,一代大帝惡狠狠地下達了軍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靖江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泱泱大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泱泱大明並收藏南明靖江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