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齒山連綿起伏,除了三座主峰,大大小小的山峰數十座。
“嗷嗚”,“嗷嗚”,“嗷嗚”??
聲聲虎嘯,震得大山發抖。百獸之王,山君之威,真不是蓋的,聞者變色。此山西麵略偏北處的老虎窩,山勢險峻,鬆林鬱濃,土特產很多,比如:老虎。
即使是山上的獵人,到了老虎窩,也要繞路走。偏有一群不怕死的蠢人,伏於山上的鬆林中。
他們是清朝的青萊登三府綠營,人數一萬四千,領兵的是登萊總兵張膽。此人在曆史上很有名,當年張存仁決黃河、水淹“榆國賊”,便是派他幹的,執行上頭軍令很堅決,把曹州、濮州、定陶、城武等縣淹了個遍,不僅剿平了“榆園賊”,還令數十萬百姓葬身魚腹。
張膽立於老虎窩的一塊大岩石後,雙目炯炯地盯著那條山間小路。
“總鎮,賊寇會中計嗎?”部下遊擊方獻可問。
張膽哼了一聲,“這些賊人,重利而寡謀。聞我軍返迴救援萊陽,必然會尾追而來,以求戰功繳獲。正好一鼓作氣,圍殲之。剿平了於賊,本鎮才敢放心地去萊陽啊!”
於七來了,一萬多義軍,從大澤溝頂,經石山、鬆山,開進了老虎窩。
“告訴各位頭領,加快行軍速度,吾會將他們在此戰中的表現,上奏陛下,授以官職”,大明棲霞副將、綠林大豪於七,騎在高頭大馬上,得意洋洋地說。
朱亨嘉授其以副將之職,令其將部下官職擬好後報上來。他混跡綠林多年,深知這些綠林好漢的心理,故意拖著關健時候再報,以收激勵軍心之效。
於九、郝晉、宋番、宋琬諸頭領聞言,士氣一振,拚命催促部下,行軍速度快了不少。
“先生此策果然有效”,於七對宋繼澄笑道。
“此皆副戎統率有方”,宋繼澄很謙虛。
“哈哈哈,先生真是高人,居功而不自傲。對了,不知汝那內弟黃培,在即墨發動得怎麽樣了?”
“副戎放心,黃孟堅的性子予最清楚,對大明赤膽忠心,此時必然已經發動了”。
“那便好,那便好呀!如此定能讓韃子首尾難顧”,聽了此言,於七越發地開心。
“轟!轟!轟!”
清軍的炮響了,張膽下達了出擊的命令。
“殺!殺!殺!”
各路清軍從老虎窩衝下,殺得義軍七零八落。
“方遊擊,汝率軍截斷賊寇後路,務必不使一人落網”,張膽對遊擊方獻可下了軍令。
“嗻!”
山路崎嶇,張膽親自持大刀下馬步戰,他曾中過大明的武舉,擅使大刀,一杆大刀銳不可擋,殺人如麻。
遭到突如其來的打擊,義軍懵了,隊不成隊,列不成列。宋番、宋琬,慘死在亂軍之中。
“弟兄們,跟吾殺出去”,於七大吼一聲,返聲往迴衝,被清遊擊方獻可死死攔住去路。
一片混亂的義軍,衝不破陣列森嚴的清軍軍陣。半個時辰後,張膽殺到了,前後夾擊,陣斬於七、宋繼澄。
於九、郝晉見勢不妙,攀越山崖逃生,一萬多義軍,生還者僅三千人。
張膽又趁勢攻滅了義軍設在“大風口”的山寨,一把火燒之。
仗打完後,方獻可請示張膽:“總鎮,這五千俘虜如何處置?”
“盡皆屠了”,張膽獰笑道:“我軍即將救援萊陽,不可留下這些禍根”。
一聲令,五千條命,鋸齒山上,累累屍骸。
??
山東登州萊陽,守備宋彝秉又來巡視城防了。他很盡職,不光率軍卒、百姓加固了城牆,還日日巡視,幾乎一日不漏。
此人本是萊陽惡霸,綽號“宋二閻王”,因為告發於七謀反有功,被授了萊陽守備一職。於七已被大明任為棲霞副將,得罪了於七,便是得罪了大明。所以宋守備沒有退路,隻能跟著清廷,一條道走到黑。為了守城,他甚至捐出了部分家產,硬是將萊陽的守備兵,從五百擴充到了一千。
隻是,依靠這一千兵馬,能否守住萊陽,宋守備心裏真的沒底。
“守備,張總鎮的援軍到了”,部下來報。
宋彝秉大喜,頓時有了主心骨,“快,趕緊開城門,迎接張總鎮”。
“末將萊陽守備宋彝秉,恭迎總鎮”,一見麵,宋彝秉便給張膽打了個千。
“嗯,免禮!汝以區區千人,守住了萊陽,著實不易,本官會上疏皇上,為汝請功”,張膽的聲音很和煦,他雖心腸狠,言談舉止卻很柔軟,尤其擅長拉攏人心。
果然,這暖心話一說,宋彝秉立刻覺得渾身上下,哪哪都舒服,“末將願追隨總鎮,效忠大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挺了挺胸膛,大聲說道。
明軍到了,死而後已的機會也來了。
馬寶部馳至萊陽城下,張膽想試探明軍虛實,舍不得派自己的嫡係、一萬登萊綠營,便派了四千青州綠營和宋彝秉的一千萊陽守兵打頭陣,自領登萊綠營壓陣。
張膽將宋彝秉部安排在最前麵,激勵道:“宋守備,本帥欲令汝為先鋒,與明軍交戰。汝可敢去?”
宋彝秉綽號“宋二閻王”,膽氣還是有的,不知張膽是將其作為試探明軍的一顆棋子,反以為是信任自己,開開心心地去了。
他遇上了明軍前鋒台州總兵馬信,馬信本是騎將,所部四千人馬中有一千騎兵。
見宋彝秉部軍陣散亂,馬信輕蔑地笑了笑,令步兵緊隨,親率千騎衝鋒。
“噠~噠~噠~”
蹄聲如雷,對手太弱,馬信並未列縱隊,而是直接以橫隊,排山倒海而來。
宋彝秉的部下皆是沒打過大仗的守兵,何曾見過這般威勢?無不色變。
“哎呀,娘哎!”
隨著第一個逃跑者出現,全軍崩潰了,宋彝秉沒逃掉,被一名騎兵刺穿了後心,真正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潰兵衝散了後麵的青州綠營,明軍隨後掩殺,死者無數。
“收兵迴城”,張膽下達了軍令,他試探出了明軍的戰力勝過己軍,不敢浪戰,撤軍迴城。隻是代價有些大,足足損失了兩千士兵。
“迎風踏雪,北伐中原。匈奴未滅,羞迴家園。鳳凰不鳴,黃河未清。太平何時?悠悠我心??”
初戰告捷,明軍唱著軍歌包圍了萊陽,日夜攻城不息。
“嗷嗚”,“嗷嗚”,“嗷嗚”??
聲聲虎嘯,震得大山發抖。百獸之王,山君之威,真不是蓋的,聞者變色。此山西麵略偏北處的老虎窩,山勢險峻,鬆林鬱濃,土特產很多,比如:老虎。
即使是山上的獵人,到了老虎窩,也要繞路走。偏有一群不怕死的蠢人,伏於山上的鬆林中。
他們是清朝的青萊登三府綠營,人數一萬四千,領兵的是登萊總兵張膽。此人在曆史上很有名,當年張存仁決黃河、水淹“榆國賊”,便是派他幹的,執行上頭軍令很堅決,把曹州、濮州、定陶、城武等縣淹了個遍,不僅剿平了“榆園賊”,還令數十萬百姓葬身魚腹。
張膽立於老虎窩的一塊大岩石後,雙目炯炯地盯著那條山間小路。
“總鎮,賊寇會中計嗎?”部下遊擊方獻可問。
張膽哼了一聲,“這些賊人,重利而寡謀。聞我軍返迴救援萊陽,必然會尾追而來,以求戰功繳獲。正好一鼓作氣,圍殲之。剿平了於賊,本鎮才敢放心地去萊陽啊!”
於七來了,一萬多義軍,從大澤溝頂,經石山、鬆山,開進了老虎窩。
“告訴各位頭領,加快行軍速度,吾會將他們在此戰中的表現,上奏陛下,授以官職”,大明棲霞副將、綠林大豪於七,騎在高頭大馬上,得意洋洋地說。
朱亨嘉授其以副將之職,令其將部下官職擬好後報上來。他混跡綠林多年,深知這些綠林好漢的心理,故意拖著關健時候再報,以收激勵軍心之效。
於九、郝晉、宋番、宋琬諸頭領聞言,士氣一振,拚命催促部下,行軍速度快了不少。
“先生此策果然有效”,於七對宋繼澄笑道。
“此皆副戎統率有方”,宋繼澄很謙虛。
“哈哈哈,先生真是高人,居功而不自傲。對了,不知汝那內弟黃培,在即墨發動得怎麽樣了?”
“副戎放心,黃孟堅的性子予最清楚,對大明赤膽忠心,此時必然已經發動了”。
“那便好,那便好呀!如此定能讓韃子首尾難顧”,聽了此言,於七越發地開心。
“轟!轟!轟!”
清軍的炮響了,張膽下達了出擊的命令。
“殺!殺!殺!”
各路清軍從老虎窩衝下,殺得義軍七零八落。
“方遊擊,汝率軍截斷賊寇後路,務必不使一人落網”,張膽對遊擊方獻可下了軍令。
“嗻!”
山路崎嶇,張膽親自持大刀下馬步戰,他曾中過大明的武舉,擅使大刀,一杆大刀銳不可擋,殺人如麻。
遭到突如其來的打擊,義軍懵了,隊不成隊,列不成列。宋番、宋琬,慘死在亂軍之中。
“弟兄們,跟吾殺出去”,於七大吼一聲,返聲往迴衝,被清遊擊方獻可死死攔住去路。
一片混亂的義軍,衝不破陣列森嚴的清軍軍陣。半個時辰後,張膽殺到了,前後夾擊,陣斬於七、宋繼澄。
於九、郝晉見勢不妙,攀越山崖逃生,一萬多義軍,生還者僅三千人。
張膽又趁勢攻滅了義軍設在“大風口”的山寨,一把火燒之。
仗打完後,方獻可請示張膽:“總鎮,這五千俘虜如何處置?”
“盡皆屠了”,張膽獰笑道:“我軍即將救援萊陽,不可留下這些禍根”。
一聲令,五千條命,鋸齒山上,累累屍骸。
??
山東登州萊陽,守備宋彝秉又來巡視城防了。他很盡職,不光率軍卒、百姓加固了城牆,還日日巡視,幾乎一日不漏。
此人本是萊陽惡霸,綽號“宋二閻王”,因為告發於七謀反有功,被授了萊陽守備一職。於七已被大明任為棲霞副將,得罪了於七,便是得罪了大明。所以宋守備沒有退路,隻能跟著清廷,一條道走到黑。為了守城,他甚至捐出了部分家產,硬是將萊陽的守備兵,從五百擴充到了一千。
隻是,依靠這一千兵馬,能否守住萊陽,宋守備心裏真的沒底。
“守備,張總鎮的援軍到了”,部下來報。
宋彝秉大喜,頓時有了主心骨,“快,趕緊開城門,迎接張總鎮”。
“末將萊陽守備宋彝秉,恭迎總鎮”,一見麵,宋彝秉便給張膽打了個千。
“嗯,免禮!汝以區區千人,守住了萊陽,著實不易,本官會上疏皇上,為汝請功”,張膽的聲音很和煦,他雖心腸狠,言談舉止卻很柔軟,尤其擅長拉攏人心。
果然,這暖心話一說,宋彝秉立刻覺得渾身上下,哪哪都舒服,“末將願追隨總鎮,效忠大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挺了挺胸膛,大聲說道。
明軍到了,死而後已的機會也來了。
馬寶部馳至萊陽城下,張膽想試探明軍虛實,舍不得派自己的嫡係、一萬登萊綠營,便派了四千青州綠營和宋彝秉的一千萊陽守兵打頭陣,自領登萊綠營壓陣。
張膽將宋彝秉部安排在最前麵,激勵道:“宋守備,本帥欲令汝為先鋒,與明軍交戰。汝可敢去?”
宋彝秉綽號“宋二閻王”,膽氣還是有的,不知張膽是將其作為試探明軍的一顆棋子,反以為是信任自己,開開心心地去了。
他遇上了明軍前鋒台州總兵馬信,馬信本是騎將,所部四千人馬中有一千騎兵。
見宋彝秉部軍陣散亂,馬信輕蔑地笑了笑,令步兵緊隨,親率千騎衝鋒。
“噠~噠~噠~”
蹄聲如雷,對手太弱,馬信並未列縱隊,而是直接以橫隊,排山倒海而來。
宋彝秉的部下皆是沒打過大仗的守兵,何曾見過這般威勢?無不色變。
“哎呀,娘哎!”
隨著第一個逃跑者出現,全軍崩潰了,宋彝秉沒逃掉,被一名騎兵刺穿了後心,真正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潰兵衝散了後麵的青州綠營,明軍隨後掩殺,死者無數。
“收兵迴城”,張膽下達了軍令,他試探出了明軍的戰力勝過己軍,不敢浪戰,撤軍迴城。隻是代價有些大,足足損失了兩千士兵。
“迎風踏雪,北伐中原。匈奴未滅,羞迴家園。鳳凰不鳴,黃河未清。太平何時?悠悠我心??”
初戰告捷,明軍唱著軍歌包圍了萊陽,日夜攻城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