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吼~嘿吼~嘿吼~”


    荷蘭士兵齊聲喊著拍子,推著沉重的炮車前進。


    “小心點,你們這些蠢貨,別把車輪崴了”,雅科布·考烏上尉大吼著,他是這支軍隊的指揮官。


    自從東印度公司的十七位紳士與滿清的皇帝達成協議後,他便帶著兩千士兵從巴達維亞來到了這裏。


    這兩千士兵,裝備著先進的燧發槍和五十門六十四磅大口徑加農炮,在這個時代,可謂龐然大物,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三磅小炮。


    此時歐洲的大炮主要分三類:長炮(相當於現代的火炮)、加農炮(榴彈炮原型)、射石炮或迫擊炮(現代迫擊炮雛型)。


    長炮的炮管約為口徑的三十倍,射程遠,精確度高,但炮管太厚,重量過大,機動性差,因而大口徑長炮在歐洲並不常用,一般隻用於攻城作戰。


    六十四磅的大口徑加農炮幾乎是此時的大炮之王,炮管長度約為口徑的二十倍,射程和精確性雖不如長炮,機動性卻強得多,威力也不比長炮小。炮身的重心兩側裝有圓柱型的炮耳,以此為軸可以調節射角,配合火藥用量改變射程,還裝了最先進的瞄準具。


    雅科布·考烏上尉對自己的部下很滿意。他參加過台灣之戰,敗得不服氣,總覺得是當時公司將主力派到了開普,才造成了明國攻占大員。現在統率的這支兵馬雖不多,卻皆是本土兵,戰鬥力可比當年在台灣統率的土兵強得多。


    “小夥子們,掛起我們的奧蘭治親王旗,唱國歌”,考烏吼道。


    “西班牙的國王,我永遠尊重??”,兩千荷蘭士兵引吭高歌《威廉頌》,這首歌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尼德蘭被西班牙統治時期。


    “李侍郎,您聽聽,那幫紅毛鬼在唱什麽?”梅勒章京庫兒蟾問兵部侍郎李一第。


    從堰頭鎮到濟南城的驛道狹窄難行,除了這兩千荷蘭兵,還有庫兒蟾的兩千滿蒙八旗和李一第的三千北直隸綠營。這七千人便是順治帝派往山東的援兵,現在清廷餉械兵員皆缺乏,再也派不出大軍,隻能把希望寄托在火器犀利的紅毛夷身上了”。


    “吾怎知道那些夷人唱的鬼話,大概是忠君愛國之類的詞吧”,李一第迴道。


    “咳,李侍郎,您也太高看這些紅毛鬼了,這幫紅夷,隻認銀子,哪懂得什麽忠君愛國!咱看這些夷兵,唱歌時個個雙眼放光,分明是在唱葷曲。哈哈哈”,庫兒蟾哈哈大笑。


    ??


    來了援軍,濟南的清軍增加到了五萬。嶽樂覺得不能坐困孤城,而應保持縱深,盡量在濟南外圍阻擊明軍。


    他決心死守濟南南部的泰安州,此地位於大汶河與沙河交叉處,有山河之險,可以依靠。令多羅敏郡王勒度領兵一萬守泰安州、鎮國公多尼領兵五千在泰安州東南的龜山布防、固山額真石廷柱領兵五千守泰安州北部的泰山;又令總兵程福亮、梅勒章京傅喀領兵一萬分守沙河、大汶河沿岸;自己則坐鎮濟南南部的曆山。


    “譯給那些紅毛鬼聽,本帥要他們離開濟南去泰安州協守”,嶽樂令譯員翻譯。


    “不,不,不,閣下,我的大炮十分沉重,運到山區容易遭到伏擊,若不帶大炮,戰鬥力又會削弱。所以還是留在濟南,助您守城為好”,考烏拒絕了。他可不是嶽樂的部下,有權選擇拒絕。


    見紅毛夷竟然拒絕了自己的要求,嶽樂大怒,“本帥還不信了,沒有爾等紅夷,大清就守不住泰安!”


    ??


    真沒守住!


    大明光武四年六月九日,泰安州之戰打響。


    十三萬明軍對五萬清軍發動了淩厲的攻勢,按朱亨嘉的說法,“我軍兵多,敵軍兵少。此戰不玩虛的,便是要以兵多打兵少,列堂堂正正之勢破敵”。


    結果與嶽樂希望的依靠山河之險阻擋明軍完全不同,泰安州之戰打得很快。


    第一個突破口在沙河東岸,浦城伯馬寶、廣昌伯李元胤率兩萬精兵,奮勇渡河,對岸是清總兵程福亮的五千綠營。


    “開炮!給本鎮射”,程福亮狂吼,為了改變不利的戰局,清廷給各部增添了不少火炮。


    “轟~轟~轟~”


    炮彈射得沙河顫抖。


    “生死有命,大義在心!隨我殺”,馬寶一聲大吼,拎著鞣鞭槍,親自登舟。李元胤亦緊隨其後。


    將是兵的膽,明軍氣貫長虹,視炮彈矢石如無物,迅速登陸。


    “殺~殺~殺”,一杆杆日月旗插上了岸。


    明軍一上岸,程福亮的勇氣便泄了,撥馬往曆山逃。


    聽說明軍在沙河登陸,嶽樂立即明白泰安州守不住了。


    對明軍的這種大迂迴、大包圍戰術,他體會很深。知道不能任明軍截斷泰安後路,不然泰安的三萬兵馬便完了。


    “來人,將程福亮斬首示眾”,嶽樂冷冷地說道。


    “大將軍饒命,末將願戴罪立功”,程福亮嚇出一身冷汗。


    “也罷,便饒汝一命,隨本帥阻擋明軍,若再畏戰,定斬不饒”,說完嶽樂率軍阻擋馬寶部,又令人通知勒度、多尼、石廷柱、傅喀迅速北撤曆山。


    說也奇怪,適才還懼敵如虎的程福亮,居然打得有聲有色。嶽樂成功攔住了馬寶,避免了在泰安的三萬兵馬全軍覆沒。他本想在泰安遲滯明軍兩三月,不料才五天便結束了,清點兵馬,損兵五千,還少了鎮國公多尼。


    ??


    “陛下,南陵伯捉住了清虜鎮國公多尼”,朱亨嘉端坐大帳中,親衛稟報。


    原來多尼慌不擇路,逃跑時不小心落了馬,孫廣威的騎兵趕到,殺散戈什哈,抓了俘虜。


    “誰?多尼?”


    朱亨嘉一楞,他對這多尼還是有些好感的。


    這多尼和其他虜將不同,是個懂禮的。


    當年六合之戰,他竟然向自己先下戰書再戰,語氣十分謙遜,說什麽“仆不幸,與陛下並列兩國,致不見容於高賢。暗自懷羞,不能自已”之類的。當時自己也文縐縐迴了一句:“朕雖不才,聞弦歌而遵雅意”。


    大家都是文化人,金楓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來人,將多尼押入大帳,朕要看看他是何等人物”,朱亨嘉喝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靖江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泱泱大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泱泱大明並收藏南明靖江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