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依鄭州,西臨洛陽,南抵潁水,北鄰黃河,有山名嵩山。因為孔夫子的緣故,此山的地位次於五嶽之首的岱宗(泰山),但卻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黃帝到大禹等上神都生活在這一帶,常邀遊於嵩山之巔。
傳說,這些神仙乘著仙車,禦龍而行,一瞬千裏,化氣為虹。
遠古上神的風彩,今人難得一見,今人隻能見到今日的神仙。
真的有神仙!
中嶽廟建於嵩山主山太室山的主峰峻極峰上,本是道門全真教的聖地,崇禎十七年毀於戰火,如今隻剩一片廢墟。
三十四歲的王常月,身穿紫色的法衣(天仙洞衣),在中嶽廟前,雙腿盤膝打坐。小雪仍在下,說也奇怪,竟沾不上他的法衣半點,那法衣上用金絲銀線繡的鬱羅蕭台、日月星辰、八卦寶塔、仙鶴麒麟,個個都似有靈氣,欲離衣而出。
譚守成、施守平、詹椿、邵守善等弟子,身著戒衣,肅然而立。
這位可是真神仙!傳說在康熙年間將衣缽傳於弟子譚守成後飛升。
是不是真的羽化成仙了,不知道。但是,作為全真教龍門支派律宗的第七代律師,讓本已衰落的道教複興,也足以不朽了。
王常月,俗名平,法名常月,號昆陽,從小便博覽三教典籍,研修仙道多年,光師傅就拜了二十多位。始終窺不到仙道的門檻,直到遇見全真教龍門派第六代律師趙複陽,方才得了大道真傳。趙謂之曰:“君子窮於道之謂窮,通於道之謂通,道備吾身,何患宗風不振耶?“授之以《天仙大戒》等諸般密法,令其隱居華山拜鬥台修行。
這龍門派乃全真教長老丘處機所創,在元朝時廣泛流傳、信徒無數,可惜丘處機死後,道藏被毀,大批道家經典失傳,龍門派也開始衰落。
王常月一心要振興本派,勤學苦練,幾年前,道術大成,離開華山,四處傳教,發誓要將龍門一脈發楊光大,甚至來到北京白雲觀開壇講座。以一手煉丹法術,將順治帝唬得一楞一楞的,一時名聲大噪,所著《龍門心法》(《碧苑壇經》),被視為無上密法。
本想著在北京多收些徒弟,大幹一場。不料,明軍北伐,滿清明顯氣數已盡。王常月是仙人,最懂政治,借口雲遊,腳底抹油,溜了。來到道教聖地嵩山東部的浮戲峰“崆山洞”(神仙洞)修行,此洞可是上古金仙廣成子舊居,當年軒轅黃帝曾來此向廣成子問道。
“修真之法,歸根結底是要將六根六塵掃淨,五髒五欲安和。使主人常住靈台”,王常月開始講法了。
“師尊,主人是何物?靈台是指靈台穴嗎?如何將六根六塵掃淨、使五髒五欲安和?”弟子譚守成問道。
王常月看著隻有十幾歲的譚守成很滿意,諸弟子中唯他最認真、喜歡提問。樂嗬嗬地解答道:“主人乃爾之精神,使主人常住靈台,即精神內守之意。靈者心神,台者居處,靈台既是穴名,亦為爾心神之居所。隻要用誌不分,凝神氣穴,栽培祖氣,溫養先天,致虛極,守靜篤,純一不二,神藏無極,極而太極,自然智慧光生,元陽來複”。
譚守成有些糊塗,“師尊,其他門派無不追求‘白日飛升’、‘肉體成仙’,您為何卻強調精神修行?”
“‘白日飛升’、‘肉體成仙’皆是小道,精神內守方是無上大道。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未修,仙道遠矣!方今天下,為何大道不行,教門哀薄?隻因本教全真''不能度己,隻要度人'',因此度人先度己,心法實修道第一要務”。
“師尊,吾等當如何度己?”
“當以明心見性為宗旨、以戒、定、慧為路徑,博采儒、釋之長,三教合一。汝等當以初真戒、中極戒、天仙大戒自律,順應時勢,精修心法,見聖賢仙佛之心,明聖賢仙佛之理,悟聖賢仙佛之法,行聖賢仙佛之事,成聖賢仙佛之身,遠離旁門左道,以正玄風,振興教門”。
祖師說得精彩,諸弟子聽得如癡如醉,渾身上下,每一個毛孔都暖暖的。
忽然,王常月耳朵一抖,向空曠之處,輕輕笑道:“大師既至,何不現身品茗?
“哈哈哈,不愧是王常月,居然能看破老僧行蹤。阿彌陀佛!”
人未到,聲先至,唱起歌來,“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來往舒心顏。白雲蓬蓬忽然合,都在虛無縹緲間”,“間”字剛落,一個年約六十的白須老僧現了身。
譚守成、施守平、詹椿、邵守善不由變色,這些年他們隨師傅不僅修道,也習練內家工夫,靈覺敏銳無比,這老僧居然能瞞過自己,著實了得。
王常月倒是滿不在乎,笑嘻嘻地說:“守善,汝去給海寬禪師倒杯野茶來”。
??
嵩山乃三教共同的聖山。主山太室山上,有儒家的嵩陽書院和道家的崆山洞、中嶽廟;少室山上則有少林寺等多家禪寺。
少林武術,聞名於天下,主持海寬禪師武藝卓絕,瞞過王常月的弟子,自然不在話下。
北魏孝明帝時,釋迦牟尼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漂洋過海來到少林寺,廣集信徒,傳授禪宗,還帶來了武學。
千佛殿的地堂上,處處可見鍋底狀圓坑,乃眾僧苦心習武,兩腳踏踩而成。什麽拳腳棍棒、刀槍劍戟、三股叉、峨眉刺、月牙鏟、和戟鐮、虎頭鉤、風魔杖??應有盡有。天下佛寺,唯有少林寺能冠之以“僧兵”二字,此時仍有護寺僧兵八百。
大明朝對少林寺還是蠻不錯的,曆任少林主持接任,禮部僧錄司都會給其更換文書。崇禎十二年(1639年),海寬的師傅慧喜示寂,海寬接受朝廷文書,成了少林寺第二十八代住持。然後,農民軍便來打少林了,海寬率僧兵苦戰,守住了這千年基業。
清廷聞其名,順治三年,打算仿照明朝少林住持任職製度,給他換個清廷的文書,他借口足疾末領。
這下清廷便對他不放心了,處處小心監視。
??
“大師想聯絡我龍門派,一起反清複明?”
聽海寬說明來意,王常月沉默不語。他知道滿清大勢已去,要不然不會離開北京。可幹這險事,於我龍門派有何益處?
海寬微微一笑,令徒弟永玉和尚遞上一紙信劄,“此乃大明錦衣衛都指揮使陶成的信劄,陶掌印親筆承諾,若您肯助大明收複洛陽,便奏請朝廷為龍門派頒發文書。如今虎狼橫行,王律師當隨老衲一起,斬妖除魔才是”。
原來,陶成見馬吉翔屢建功勳、聖眷愈來愈濃,感到了壓力,也想立大功、博取朱亨嘉歡心,遂任族弟陶顯為錦衣衛河南千戶,令其攜自己的親筆信,策動少林寺、龍門派等宗教勢力起義。
見了陶成的親筆信,王常月覺得振興本派的機會來了,輕輕說道,“大師欲斬妖除魔,貧道敢不從命”。
傳說,這些神仙乘著仙車,禦龍而行,一瞬千裏,化氣為虹。
遠古上神的風彩,今人難得一見,今人隻能見到今日的神仙。
真的有神仙!
中嶽廟建於嵩山主山太室山的主峰峻極峰上,本是道門全真教的聖地,崇禎十七年毀於戰火,如今隻剩一片廢墟。
三十四歲的王常月,身穿紫色的法衣(天仙洞衣),在中嶽廟前,雙腿盤膝打坐。小雪仍在下,說也奇怪,竟沾不上他的法衣半點,那法衣上用金絲銀線繡的鬱羅蕭台、日月星辰、八卦寶塔、仙鶴麒麟,個個都似有靈氣,欲離衣而出。
譚守成、施守平、詹椿、邵守善等弟子,身著戒衣,肅然而立。
這位可是真神仙!傳說在康熙年間將衣缽傳於弟子譚守成後飛升。
是不是真的羽化成仙了,不知道。但是,作為全真教龍門支派律宗的第七代律師,讓本已衰落的道教複興,也足以不朽了。
王常月,俗名平,法名常月,號昆陽,從小便博覽三教典籍,研修仙道多年,光師傅就拜了二十多位。始終窺不到仙道的門檻,直到遇見全真教龍門派第六代律師趙複陽,方才得了大道真傳。趙謂之曰:“君子窮於道之謂窮,通於道之謂通,道備吾身,何患宗風不振耶?“授之以《天仙大戒》等諸般密法,令其隱居華山拜鬥台修行。
這龍門派乃全真教長老丘處機所創,在元朝時廣泛流傳、信徒無數,可惜丘處機死後,道藏被毀,大批道家經典失傳,龍門派也開始衰落。
王常月一心要振興本派,勤學苦練,幾年前,道術大成,離開華山,四處傳教,發誓要將龍門一脈發楊光大,甚至來到北京白雲觀開壇講座。以一手煉丹法術,將順治帝唬得一楞一楞的,一時名聲大噪,所著《龍門心法》(《碧苑壇經》),被視為無上密法。
本想著在北京多收些徒弟,大幹一場。不料,明軍北伐,滿清明顯氣數已盡。王常月是仙人,最懂政治,借口雲遊,腳底抹油,溜了。來到道教聖地嵩山東部的浮戲峰“崆山洞”(神仙洞)修行,此洞可是上古金仙廣成子舊居,當年軒轅黃帝曾來此向廣成子問道。
“修真之法,歸根結底是要將六根六塵掃淨,五髒五欲安和。使主人常住靈台”,王常月開始講法了。
“師尊,主人是何物?靈台是指靈台穴嗎?如何將六根六塵掃淨、使五髒五欲安和?”弟子譚守成問道。
王常月看著隻有十幾歲的譚守成很滿意,諸弟子中唯他最認真、喜歡提問。樂嗬嗬地解答道:“主人乃爾之精神,使主人常住靈台,即精神內守之意。靈者心神,台者居處,靈台既是穴名,亦為爾心神之居所。隻要用誌不分,凝神氣穴,栽培祖氣,溫養先天,致虛極,守靜篤,純一不二,神藏無極,極而太極,自然智慧光生,元陽來複”。
譚守成有些糊塗,“師尊,其他門派無不追求‘白日飛升’、‘肉體成仙’,您為何卻強調精神修行?”
“‘白日飛升’、‘肉體成仙’皆是小道,精神內守方是無上大道。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未修,仙道遠矣!方今天下,為何大道不行,教門哀薄?隻因本教全真''不能度己,隻要度人'',因此度人先度己,心法實修道第一要務”。
“師尊,吾等當如何度己?”
“當以明心見性為宗旨、以戒、定、慧為路徑,博采儒、釋之長,三教合一。汝等當以初真戒、中極戒、天仙大戒自律,順應時勢,精修心法,見聖賢仙佛之心,明聖賢仙佛之理,悟聖賢仙佛之法,行聖賢仙佛之事,成聖賢仙佛之身,遠離旁門左道,以正玄風,振興教門”。
祖師說得精彩,諸弟子聽得如癡如醉,渾身上下,每一個毛孔都暖暖的。
忽然,王常月耳朵一抖,向空曠之處,輕輕笑道:“大師既至,何不現身品茗?
“哈哈哈,不愧是王常月,居然能看破老僧行蹤。阿彌陀佛!”
人未到,聲先至,唱起歌來,“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來往舒心顏。白雲蓬蓬忽然合,都在虛無縹緲間”,“間”字剛落,一個年約六十的白須老僧現了身。
譚守成、施守平、詹椿、邵守善不由變色,這些年他們隨師傅不僅修道,也習練內家工夫,靈覺敏銳無比,這老僧居然能瞞過自己,著實了得。
王常月倒是滿不在乎,笑嘻嘻地說:“守善,汝去給海寬禪師倒杯野茶來”。
??
嵩山乃三教共同的聖山。主山太室山上,有儒家的嵩陽書院和道家的崆山洞、中嶽廟;少室山上則有少林寺等多家禪寺。
少林武術,聞名於天下,主持海寬禪師武藝卓絕,瞞過王常月的弟子,自然不在話下。
北魏孝明帝時,釋迦牟尼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漂洋過海來到少林寺,廣集信徒,傳授禪宗,還帶來了武學。
千佛殿的地堂上,處處可見鍋底狀圓坑,乃眾僧苦心習武,兩腳踏踩而成。什麽拳腳棍棒、刀槍劍戟、三股叉、峨眉刺、月牙鏟、和戟鐮、虎頭鉤、風魔杖??應有盡有。天下佛寺,唯有少林寺能冠之以“僧兵”二字,此時仍有護寺僧兵八百。
大明朝對少林寺還是蠻不錯的,曆任少林主持接任,禮部僧錄司都會給其更換文書。崇禎十二年(1639年),海寬的師傅慧喜示寂,海寬接受朝廷文書,成了少林寺第二十八代住持。然後,農民軍便來打少林了,海寬率僧兵苦戰,守住了這千年基業。
清廷聞其名,順治三年,打算仿照明朝少林住持任職製度,給他換個清廷的文書,他借口足疾末領。
這下清廷便對他不放心了,處處小心監視。
??
“大師想聯絡我龍門派,一起反清複明?”
聽海寬說明來意,王常月沉默不語。他知道滿清大勢已去,要不然不會離開北京。可幹這險事,於我龍門派有何益處?
海寬微微一笑,令徒弟永玉和尚遞上一紙信劄,“此乃大明錦衣衛都指揮使陶成的信劄,陶掌印親筆承諾,若您肯助大明收複洛陽,便奏請朝廷為龍門派頒發文書。如今虎狼橫行,王律師當隨老衲一起,斬妖除魔才是”。
原來,陶成見馬吉翔屢建功勳、聖眷愈來愈濃,感到了壓力,也想立大功、博取朱亨嘉歡心,遂任族弟陶顯為錦衣衛河南千戶,令其攜自己的親筆信,策動少林寺、龍門派等宗教勢力起義。
見了陶成的親筆信,王常月覺得振興本派的機會來了,輕輕說道,“大師欲斬妖除魔,貧道敢不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