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吳三桂中計,範友賢、李定國率五萬大軍往龍安府治平武縣殺來。
吳三桂率王屏藩、吳國貴、胡國柱諸將領兩萬兵馬守平武城,又令吳之茂、郭壯圖領兵一萬守平武城東的杲陽關,互為犄角。
“大將軍,吳賊奸詐,疑心重,若先攻杲陽關,其未必敢救援;反之,若先攻平武城,杲陽關之敵必定救援。末將請求先攻杲陽關”,李定國向範友賢建議。
“鴻遠所言甚有理,與汝兩萬兵馬,監視吳三桂,本帥自率三萬大軍攻打杲陽關”,範友賢欣然同意。
李定國在平武城與杲陽關之間紮營,故意在附近的山嶺之中,虛插旌旗,迷惑吳三桂。又派靳統武、竇名望各領軍五千伏於山中,兵法雲,實者虛之,虛者實之。若吳三桂真敢出城救杲陽關,他便真敢伏擊之。
吳三桂生性多疑。此人少年從軍,曆經大小戰役無數,經曆得多,膽子自然便小。一見城外山嶺之中,有明軍旌旗若隱若現,便擔心中埋伏,不敢救援杲陽關。
??
杲陽關之戰打響了。
大明平虜大將軍範友賢率三萬大軍,直抵關下,明軍浩浩蕩蕩如烏雲蔽日。本以為自己的兵力遠多於守軍,拿下此關還不是小菜一碟。
不料真打起來,卻不是這麽迴事。吳軍將領吳之茂、郭壯圖皆是征戰多年的宿將,在杲陽關內,又築了三層圍牆,以作內城。
明軍用衝車撞城門,守軍便用火油燒車;用雲梯,城上用狼牙拍砸;用鵝車,有滾木、礌石;放炮轟,敵軍隱於防炮洞中。
範友賢下令,掐斷城內水源。明軍在關外築堤挖壕攔水,沒用,城內早已挖了數十口深井,不缺水。
見明軍工程浩大,吳之茂、郭壯圖令軍士在城頭潑水嬉戲,又令嗓門大的高喊,“平虜將軍好計謀,三軍將士汗空流”。
範友賢大怒,本帥跟隨陛下在廣西起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賊將居然敢辱本帥!
大帥一怒,伏屍數萬。
明軍蟻附攻城,範友賢親自督戰。
明軍副將王命臣,持刀盾登上了雲梯,往關上撲去。
“嗡!”
一片烏雲,罩頂拍下,乃是狼牙拍。此物用榆槐木枋造,鑲狼牙鐵釘數百個,四麵嵌一刃刀,以滑輪拉動,忽上忽下,專砸雲梯上的軍士。
王命臣叫了聲不好,被狼牙拍砸成了肉泥。
副將劉之複冒死搶上關牆,大刀連殺數敵,卻被吳軍副將郭壯勳一槍刺中咽喉。
又一次攻擊被擊退了。
郭壯勳剛喘了口氣,“轟”的一聲,便飛上了天。卻是範友賢惱己方又被打退,下令開炮。炮火連天,一下便要了郭壯勳的命。
連攻七天,毫無效果。
“大將軍,地道挖好了”,部下來報。原來範友賢見此關甚險,一邊蟻附攻城,一邊暗挖地道,用放崩法破關。
“轟隆”,“轟隆”,“轟隆”,三聲巨響,關牆出現了三個豁口。
李成爵、陳豹、侯永錫率軍由豁口處突進。
郭壯圖之子郭宗汾乃吳軍勇將,率軍士推著刀車欲堵豁口,被明軍驍將陳豹躍過刀車,一殳(狼牙棒)砸碎了腦袋。
明軍突入關內,發現裏麵居然還有內城,吳軍死守內城頑抗。
“架炮於外城,給本帥狠狠地轟”,範友賢兇狠地下令。
一門門大炮推上外城城牆,對著內城猛轟。
內城是匆忙建的,遠沒有外城堅固,被連續轟開兩層,明軍直抵第三層城下。
範友賢正得意著,吳之茂、郭壯圖竟親率銳卒,趁夜襲擊。殺聲如雷,血戰一夜,明軍損壞火炮、攻城器械無數,總兵王自奇戰歿。
這王自奇出身大西軍,是明軍有名的驍將,也是範友賢的左膀右臂。聞其戰死,範大將軍傷心之餘,愈加憤怒。
這位大將軍,激發了虎性,親自率軍攻城。大帥親臨,明軍士氣如虹。
城內一片淒涼。兵員,沒有補充;傷員,隻能看著死去;明軍,卻越湧越多。
連攻三日,城破。吳之茂被李成爵陣斬;郭壯圖破圍而出,在平武城外,中了李定國部伏擊身亡。
攻下了杲陽關,平武城勢孤。範友賢、李定國合兵一處,日夜攻城。
連攻十日,吳三桂抵擋不住,撤往鬆藩衛。他急修書給吳應祺、夏國相,命他們由成都至鬆藩與己會合。
吳應祺、夏國相率軍援救成都,與明軍高明瞻部的五千雜兵甫一交戰,便大勝之,斬獲兩千餘人。正在得意,接到吳三桂的書信方知中計,急往鬆藩衛撤離。不料,在金瓶堡一帶受到明軍侯永錫部伏擊,兵馬損失了一半。
吳三桂屯兵於鬆藩衛紅花屯一帶,關寧軍僅剩兩萬,堂堂平西王,隻落得淒淒慘慘戚戚!
??
“王上,事急矣!可速往西奔青海,投和碩特汗國”,王屏藩建言。
“王上,您先引滿清入關,若再投漠西蒙古,百年之後,難逃青史罵名。還是歸明吧”,方光琛勸道。
“哎,去把梅村先生請來吧”,吳三桂歎道,“事已至此,予寧願死在大明,也不願做異鄉之鬼!”
“平西伯肯降了?”
吳偉業戲謔地一笑,似譏諷,又似同情。
吳三桂的臉上卻古井無波,“三桂敗得心服口服,願降矣!”
“可願隨吾去平武麵見大將軍?”
“自然”。
二人輕騎往平武而來,一見範友賢,吳三桂便褪去衣襟,精赤著上身,肉袒負荊請罪。
沒有戲曲裏大將軍禮賢下士,親手攙扶的橋段,有的隻是如林密布的甲兵,和騰騰殺氣。
“汝便是吳三桂?”範友賢喝道。
“正是罪人”。
“汝確實有罪。放滿人入關有罪;奴顏事清有罪;如今又犯下重罪。陛下曾在陳督憲上的疏中批複,吳三桂若不識天命,那便不要活了,如今,爾還想活命耶?”
說完,範友賢直視吳三桂的麵部表情。
吳三桂居然毫無懼色,平靜地答道:“予自知罪重,然部下無辜。情願一死,隻請大帥善待關寧軍將士!”
“汝倒是條漢子”,範友賢點點頭,“這樣吧,本帥替汝上道疏求情,能不能活命,便看汝的照化了”。
朱亨嘉得知吳三桂請降一事,考慮到他還有兩萬兵馬,沒殺他,封了個五軍都督府右都督的虛職,又將關寧軍各部拆分各地使用。
吳三桂率王屏藩、吳國貴、胡國柱諸將領兩萬兵馬守平武城,又令吳之茂、郭壯圖領兵一萬守平武城東的杲陽關,互為犄角。
“大將軍,吳賊奸詐,疑心重,若先攻杲陽關,其未必敢救援;反之,若先攻平武城,杲陽關之敵必定救援。末將請求先攻杲陽關”,李定國向範友賢建議。
“鴻遠所言甚有理,與汝兩萬兵馬,監視吳三桂,本帥自率三萬大軍攻打杲陽關”,範友賢欣然同意。
李定國在平武城與杲陽關之間紮營,故意在附近的山嶺之中,虛插旌旗,迷惑吳三桂。又派靳統武、竇名望各領軍五千伏於山中,兵法雲,實者虛之,虛者實之。若吳三桂真敢出城救杲陽關,他便真敢伏擊之。
吳三桂生性多疑。此人少年從軍,曆經大小戰役無數,經曆得多,膽子自然便小。一見城外山嶺之中,有明軍旌旗若隱若現,便擔心中埋伏,不敢救援杲陽關。
??
杲陽關之戰打響了。
大明平虜大將軍範友賢率三萬大軍,直抵關下,明軍浩浩蕩蕩如烏雲蔽日。本以為自己的兵力遠多於守軍,拿下此關還不是小菜一碟。
不料真打起來,卻不是這麽迴事。吳軍將領吳之茂、郭壯圖皆是征戰多年的宿將,在杲陽關內,又築了三層圍牆,以作內城。
明軍用衝車撞城門,守軍便用火油燒車;用雲梯,城上用狼牙拍砸;用鵝車,有滾木、礌石;放炮轟,敵軍隱於防炮洞中。
範友賢下令,掐斷城內水源。明軍在關外築堤挖壕攔水,沒用,城內早已挖了數十口深井,不缺水。
見明軍工程浩大,吳之茂、郭壯圖令軍士在城頭潑水嬉戲,又令嗓門大的高喊,“平虜將軍好計謀,三軍將士汗空流”。
範友賢大怒,本帥跟隨陛下在廣西起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賊將居然敢辱本帥!
大帥一怒,伏屍數萬。
明軍蟻附攻城,範友賢親自督戰。
明軍副將王命臣,持刀盾登上了雲梯,往關上撲去。
“嗡!”
一片烏雲,罩頂拍下,乃是狼牙拍。此物用榆槐木枋造,鑲狼牙鐵釘數百個,四麵嵌一刃刀,以滑輪拉動,忽上忽下,專砸雲梯上的軍士。
王命臣叫了聲不好,被狼牙拍砸成了肉泥。
副將劉之複冒死搶上關牆,大刀連殺數敵,卻被吳軍副將郭壯勳一槍刺中咽喉。
又一次攻擊被擊退了。
郭壯勳剛喘了口氣,“轟”的一聲,便飛上了天。卻是範友賢惱己方又被打退,下令開炮。炮火連天,一下便要了郭壯勳的命。
連攻七天,毫無效果。
“大將軍,地道挖好了”,部下來報。原來範友賢見此關甚險,一邊蟻附攻城,一邊暗挖地道,用放崩法破關。
“轟隆”,“轟隆”,“轟隆”,三聲巨響,關牆出現了三個豁口。
李成爵、陳豹、侯永錫率軍由豁口處突進。
郭壯圖之子郭宗汾乃吳軍勇將,率軍士推著刀車欲堵豁口,被明軍驍將陳豹躍過刀車,一殳(狼牙棒)砸碎了腦袋。
明軍突入關內,發現裏麵居然還有內城,吳軍死守內城頑抗。
“架炮於外城,給本帥狠狠地轟”,範友賢兇狠地下令。
一門門大炮推上外城城牆,對著內城猛轟。
內城是匆忙建的,遠沒有外城堅固,被連續轟開兩層,明軍直抵第三層城下。
範友賢正得意著,吳之茂、郭壯圖竟親率銳卒,趁夜襲擊。殺聲如雷,血戰一夜,明軍損壞火炮、攻城器械無數,總兵王自奇戰歿。
這王自奇出身大西軍,是明軍有名的驍將,也是範友賢的左膀右臂。聞其戰死,範大將軍傷心之餘,愈加憤怒。
這位大將軍,激發了虎性,親自率軍攻城。大帥親臨,明軍士氣如虹。
城內一片淒涼。兵員,沒有補充;傷員,隻能看著死去;明軍,卻越湧越多。
連攻三日,城破。吳之茂被李成爵陣斬;郭壯圖破圍而出,在平武城外,中了李定國部伏擊身亡。
攻下了杲陽關,平武城勢孤。範友賢、李定國合兵一處,日夜攻城。
連攻十日,吳三桂抵擋不住,撤往鬆藩衛。他急修書給吳應祺、夏國相,命他們由成都至鬆藩與己會合。
吳應祺、夏國相率軍援救成都,與明軍高明瞻部的五千雜兵甫一交戰,便大勝之,斬獲兩千餘人。正在得意,接到吳三桂的書信方知中計,急往鬆藩衛撤離。不料,在金瓶堡一帶受到明軍侯永錫部伏擊,兵馬損失了一半。
吳三桂屯兵於鬆藩衛紅花屯一帶,關寧軍僅剩兩萬,堂堂平西王,隻落得淒淒慘慘戚戚!
??
“王上,事急矣!可速往西奔青海,投和碩特汗國”,王屏藩建言。
“王上,您先引滿清入關,若再投漠西蒙古,百年之後,難逃青史罵名。還是歸明吧”,方光琛勸道。
“哎,去把梅村先生請來吧”,吳三桂歎道,“事已至此,予寧願死在大明,也不願做異鄉之鬼!”
“平西伯肯降了?”
吳偉業戲謔地一笑,似譏諷,又似同情。
吳三桂的臉上卻古井無波,“三桂敗得心服口服,願降矣!”
“可願隨吾去平武麵見大將軍?”
“自然”。
二人輕騎往平武而來,一見範友賢,吳三桂便褪去衣襟,精赤著上身,肉袒負荊請罪。
沒有戲曲裏大將軍禮賢下士,親手攙扶的橋段,有的隻是如林密布的甲兵,和騰騰殺氣。
“汝便是吳三桂?”範友賢喝道。
“正是罪人”。
“汝確實有罪。放滿人入關有罪;奴顏事清有罪;如今又犯下重罪。陛下曾在陳督憲上的疏中批複,吳三桂若不識天命,那便不要活了,如今,爾還想活命耶?”
說完,範友賢直視吳三桂的麵部表情。
吳三桂居然毫無懼色,平靜地答道:“予自知罪重,然部下無辜。情願一死,隻請大帥善待關寧軍將士!”
“汝倒是條漢子”,範友賢點點頭,“這樣吧,本帥替汝上道疏求情,能不能活命,便看汝的照化了”。
朱亨嘉得知吳三桂請降一事,考慮到他還有兩萬兵馬,沒殺他,封了個五軍都督府右都督的虛職,又將關寧軍各部拆分各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