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野走入庵堂,庵堂內供奉著無極聖祖,這個神可不得了,是所有生物的主宰,在人死後有判決人的再生、超度或入地獄的權力。後來,從這個神又衍生出無生老母。
除了無極聖祖,還擺放著“天地親君師”牌位。羅教不僅拜祭無極聖祖,還拜祭“天地親君師”。
“真空家鄉,無生父母”,陸文野吟起了八字真訣。
“真空家鄉,無生父母”,數百教徒齊聲吟誦。
“各位教友,今日本座給大家講解的經文是羅祖的《破邪顯證鑰匙卷》,此卷共分上、下兩冊”,陸文野開口講法,不知咋搞的,腦海裏全是劉氏的容顏,神情一陣恍惚。
“老官”,劉正輕輕提醒,“《破邪卷》您昨日已經講過了”。
“嗯?講過了?”
陸文野一楞,自己光想著孫氏,居然忘了這茬。畢竟是年輕人,反應確實快,當即轉寰道:“羅祖的經文,其精妙深奧之處,豈是一遍便能講通的?”
好個陸文野,居然從不同的角度,把《破邪卷》又講一遍,直把信徒聽得如癡如醉。
一講便是一個時辰,講完《破邪卷》,他又打開藏經櫃,取出了另外一本經書。師父陸逵,錢沒給他多少,經書倒是給了十幾冊,其中精華便是羅祖所著的五部六冊。
“各位教友,現在本座給大家講解《巍巍不動泰山深根結果寶卷》,此卷講的是修心,天地的本源是虛空,唯有修心才能上通本源??”
“撲通”,正在滔滔不絕之際,教友、腳夫(碼頭工人)張喜柱一頭栽倒。
“怎麽迴事?”
“快救人!”
眾人一陣嘩然。
陸文野給張喜柱一把脈,歎了口氣,“這是餓暈的呀!”
一說餓,庵堂內的一大半教友,肚子都“咕咕”了起來。
陸文野掐了掐張喜柱人中,喂了點熱水,掉著氣,打開包袱,取出孫氏給的白麵窩頭。天氣太冷,江北收成不好,隻有孫氏這樣的大戶人家才能吃到白麵窩頭。陸文野雖說是教首,平常也隻能吃些粗糧。
掰開窩頭,塞進張喜柱嘴裏,又喂了點熱水。肚裏有了食,張喜柱眼裏恢複了幾分神彩。
明軍占了江南後,滿清的漕運斷了一大半,這就讓安慶一帶靠水吃飯的腳夫、漕丁們沒了生計,再加上天冷,地裏的收成低,一大半信徒都吃不飽飯。瞧著陸文野包袱裏的白麵窩頭,個個兩眼冒光。
“唉!”
陸文野長歎一聲,“這是一位教友捐給本教的。吾教教義,兄弟姐妹們當相親相愛,大夥拿去分了吧”。
區區十幾個白麵窩頭,哪夠七、八百教徒分,每人還分不到一小口。
見陸文野將自己的窩頭分了,教友潘虎十分感動,他是安慶綠營的軍士,當兵的,能吃飽。取出兩個黑麵饅頭道:“這是吾省出的口糧,也分與兄弟姐妹們”。
“吾這有塊麵餅”,“吾這有塊麩糠”??有糧的幫助沒糧的,庵堂內一片相親相愛。
??
講完經,眾人散去,隻剩下了劉正、潘虎、翁長賢等十幾個頭目。
劉正忽然取出張紙,遞給陸文野道:“老官,您看看這個”。
陸文野打開紙,見是抄寫的一段文字,還以為是什麽經文,仔細一看卻不是。上麵寫著:《光武帝奉天討虜檄》??當讀到“倘有血性男兒,號召義旅,助朕北伐,朕引為股肱,編為正軍”時,驀地一腔熱血,湧上腦門。
他想起了自己的恩師陸逵,師尊曾做過大明的總兵,遁入茅山,不肯降清,心中常以不能恢複大明衣冠為憾;他想起了孫氏,自己要是起義兵響應那皇帝老兒,是不是也能混個一官半職?有了官身,便不再是中九流,而是和程老爺一樣的上九流,不就可以娶孫氏了?
大明朝不平等,有老百姓編的三道順口溜為證: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君王四封藩,五流宰相六流官,七進(進士)八舉(舉人)九解元”。
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醫,三流丹青(畫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彈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
下九流:“一流高台(戲台表演者)二流吹(戲台配樂者),三流馬戲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孫氏的公公程老爺中過舉人,屬於上九流第八等,陸文野是羅教長老,屬於中九流第八等。整整差了一個階級,想娶孫氏,難!若能當上官,便是上九流第六等,比程老爺高兩級,諒那老兒也不敢不答應!
“老官,老官??”
陸文野正想著美事,劉正把他喚醒了。
“老官,您怎麽看這檄文?”
“嗯,兄弟們怎麽看?”
別看陸文野才十九歲,可是闖蕩江湖多年,沉得住氣,不急著表態,先聽別人講。
“老官,漕運斷了,弟兄們活不下去了,不如起義吧”,劉正說道。
“就是,留著這老鼠辮子,沒臉見祖宗,老官您發句話,弟兄們誓死追隨”,翁長賢也吼道。
“吾聽老官的,老官說幹,咱就幹”,潘虎也說道。
一見大家都欲起義,陸文野點點頭,眾心可用,當即和大夥約定,將信徒聚攏到城內,明軍一到,便奪取城門,反清複明。
他心眼多,為防有人賣友求榮,寫了封“反書”,將滿清兩代先帝,努爾哈赤、皇太極罵了個遍,又讓眾人在書上簽字畫押。這樣,如果有人想告密,因為辱罵了韃子先人,自己也別想活。
眾人一見沒了退路,皆橫下心,皆發誓跟著陸老官幹。
陸文野一邊聚攏教眾,一邊打探消息、收集武器,準備舉義。
??
大明光武三年五月四日淩晨,安慶之戰拉開帷幕。
“陛下,將士們已經準備完畢,請您下令”,李明忠、林察諸將紛紛請戰。
“光複中原,便在此時!朕命令卿等奮勇殺敵,有進無退!”
“臣等謹遵聖命,奮勇殺敵,有進無退!”
一艘艘戰船不再隱藏,從黃石磯港鑽出來,列陣。陣勢龐大,遮天蔽日,綿延三十裏。
軍隊太多,船隻不足,首批登陸的隻有四萬水師、三萬陸師。水師在前,陸師在後,由林察、李明忠率領,揚帆衝向安慶府懷寧港。
“怎麽迴事?對岸從哪冒出來這麽多戰船?”
清軍安慶水師總兵梁大用被打懵了,咬咬牙,下令安慶水師列陣迎戰。
一百五十餘艘清軍戰船,對上了六百餘艘明軍戰船。明軍不光船多,炮也多,而且都是經曆過重重血戰的福建、浙江水師精銳,還有一個身經百戰的主帥:輔明侯林察。
在大明水師中,最精通水戰的,便是林察,就連水師主帥孫貴,和他比,都要稍遜三分。所以渡江首戰,朱亨嘉下令林察指揮。
“左翼艦隊,縱隊包抄”。
“右翼艦隊,縱隊包抄”。
“中陣,列三重橫隊,炮擊!”
林察的旗艦掛起了令旗,平夷侯周鶴芝、閩安侯周瑞分率左、右翼船隊,向著梁大用的兩側包抄過去;顧忠、王興、餘龍列起了三重橫隊,用側舷炮,兇猛地轟擊清軍。
“不好!明軍這是想全殲安慶水師”。
梁大用亦是悍將,既然逃不掉,那便拚了!打出旗語,“全軍列縱隊,隨我突擊!”
下完令,梁大用一船當先,率軍往林察的旗艦方向衝去。
他的正前方,明軍列了三列橫隊。第一列主要是快船和鳥船,由顧忠指揮;第二列主要是哨船和海滄船,由王興指揮;第三列主要是一、二號大福船,由餘龍指揮。林察的旗艦是一艘大廣船,由八艘一號大福船護衛著,位於鄭斌之後。
兩軍相逢勇者勝!
梁大用很勇敢,敢單刀直入,去端林察的旗艦。明軍前列的總兵顧忠也是猛將,原先是舟山有名的大海盜,打仗出了名的狠。他見梁大用衝來,居然不閃不避,反而下令各艦接舷而戰。
因為顧忠不變陣,以橫隊攔住了清軍的前路,清軍的速度自然便慢了下來。
“轟!轟!轟!”
後麵的王興和餘龍指揮本隊,不間歇轟擊清軍、支援顧忠;周鶴芝和周瑞也率艦隊從兩翼包抄了過來。
“大勢去矣!”
梁大用亦是慣將,見自己陷入重圍,知道不妙,“快,左轉舵,往揚州撤”,迅速轉向,企圖衝破周瑞的軍陣,逃往揚州。
“哈哈哈!吾的軍功來了!”
周瑞大喜,率本隊百餘艘戰船直取梁大用。他亦是有名的大海盜,跟隨鄭芝龍做過不少買賣,水戰經驗極豐富。
“給本將貼上去”,一聲虎吼,周瑞的船貼上了梁大用的船,放下木板。好個閩安侯,居然像普通軍士一般,親自打起了接舷戰。左手持牌,右手握刀,率數十親衛,衝向梁大用,一刀劈作兩斷。
僅僅用了一個半時辰,明軍便全殲了清安慶水師。緊接著,陸師開始登陸。
“將士們,為家人報仇的時機到了,隨本帥殺盡胡虜!”
登陸列陣後,老將李明忠對著部下大吼,他是遼人,和滿清有血海深仇。部下亦有不少遼人,想起慘死在遼東的家人,無不雙目赤紅。
“殺盡胡虜!報仇雪恨!”
明軍唿嘯著直撲安慶府治懷寧縣。
除了無極聖祖,還擺放著“天地親君師”牌位。羅教不僅拜祭無極聖祖,還拜祭“天地親君師”。
“真空家鄉,無生父母”,陸文野吟起了八字真訣。
“真空家鄉,無生父母”,數百教徒齊聲吟誦。
“各位教友,今日本座給大家講解的經文是羅祖的《破邪顯證鑰匙卷》,此卷共分上、下兩冊”,陸文野開口講法,不知咋搞的,腦海裏全是劉氏的容顏,神情一陣恍惚。
“老官”,劉正輕輕提醒,“《破邪卷》您昨日已經講過了”。
“嗯?講過了?”
陸文野一楞,自己光想著孫氏,居然忘了這茬。畢竟是年輕人,反應確實快,當即轉寰道:“羅祖的經文,其精妙深奧之處,豈是一遍便能講通的?”
好個陸文野,居然從不同的角度,把《破邪卷》又講一遍,直把信徒聽得如癡如醉。
一講便是一個時辰,講完《破邪卷》,他又打開藏經櫃,取出了另外一本經書。師父陸逵,錢沒給他多少,經書倒是給了十幾冊,其中精華便是羅祖所著的五部六冊。
“各位教友,現在本座給大家講解《巍巍不動泰山深根結果寶卷》,此卷講的是修心,天地的本源是虛空,唯有修心才能上通本源??”
“撲通”,正在滔滔不絕之際,教友、腳夫(碼頭工人)張喜柱一頭栽倒。
“怎麽迴事?”
“快救人!”
眾人一陣嘩然。
陸文野給張喜柱一把脈,歎了口氣,“這是餓暈的呀!”
一說餓,庵堂內的一大半教友,肚子都“咕咕”了起來。
陸文野掐了掐張喜柱人中,喂了點熱水,掉著氣,打開包袱,取出孫氏給的白麵窩頭。天氣太冷,江北收成不好,隻有孫氏這樣的大戶人家才能吃到白麵窩頭。陸文野雖說是教首,平常也隻能吃些粗糧。
掰開窩頭,塞進張喜柱嘴裏,又喂了點熱水。肚裏有了食,張喜柱眼裏恢複了幾分神彩。
明軍占了江南後,滿清的漕運斷了一大半,這就讓安慶一帶靠水吃飯的腳夫、漕丁們沒了生計,再加上天冷,地裏的收成低,一大半信徒都吃不飽飯。瞧著陸文野包袱裏的白麵窩頭,個個兩眼冒光。
“唉!”
陸文野長歎一聲,“這是一位教友捐給本教的。吾教教義,兄弟姐妹們當相親相愛,大夥拿去分了吧”。
區區十幾個白麵窩頭,哪夠七、八百教徒分,每人還分不到一小口。
見陸文野將自己的窩頭分了,教友潘虎十分感動,他是安慶綠營的軍士,當兵的,能吃飽。取出兩個黑麵饅頭道:“這是吾省出的口糧,也分與兄弟姐妹們”。
“吾這有塊麵餅”,“吾這有塊麩糠”??有糧的幫助沒糧的,庵堂內一片相親相愛。
??
講完經,眾人散去,隻剩下了劉正、潘虎、翁長賢等十幾個頭目。
劉正忽然取出張紙,遞給陸文野道:“老官,您看看這個”。
陸文野打開紙,見是抄寫的一段文字,還以為是什麽經文,仔細一看卻不是。上麵寫著:《光武帝奉天討虜檄》??當讀到“倘有血性男兒,號召義旅,助朕北伐,朕引為股肱,編為正軍”時,驀地一腔熱血,湧上腦門。
他想起了自己的恩師陸逵,師尊曾做過大明的總兵,遁入茅山,不肯降清,心中常以不能恢複大明衣冠為憾;他想起了孫氏,自己要是起義兵響應那皇帝老兒,是不是也能混個一官半職?有了官身,便不再是中九流,而是和程老爺一樣的上九流,不就可以娶孫氏了?
大明朝不平等,有老百姓編的三道順口溜為證: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君王四封藩,五流宰相六流官,七進(進士)八舉(舉人)九解元”。
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醫,三流丹青(畫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彈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
下九流:“一流高台(戲台表演者)二流吹(戲台配樂者),三流馬戲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孫氏的公公程老爺中過舉人,屬於上九流第八等,陸文野是羅教長老,屬於中九流第八等。整整差了一個階級,想娶孫氏,難!若能當上官,便是上九流第六等,比程老爺高兩級,諒那老兒也不敢不答應!
“老官,老官??”
陸文野正想著美事,劉正把他喚醒了。
“老官,您怎麽看這檄文?”
“嗯,兄弟們怎麽看?”
別看陸文野才十九歲,可是闖蕩江湖多年,沉得住氣,不急著表態,先聽別人講。
“老官,漕運斷了,弟兄們活不下去了,不如起義吧”,劉正說道。
“就是,留著這老鼠辮子,沒臉見祖宗,老官您發句話,弟兄們誓死追隨”,翁長賢也吼道。
“吾聽老官的,老官說幹,咱就幹”,潘虎也說道。
一見大家都欲起義,陸文野點點頭,眾心可用,當即和大夥約定,將信徒聚攏到城內,明軍一到,便奪取城門,反清複明。
他心眼多,為防有人賣友求榮,寫了封“反書”,將滿清兩代先帝,努爾哈赤、皇太極罵了個遍,又讓眾人在書上簽字畫押。這樣,如果有人想告密,因為辱罵了韃子先人,自己也別想活。
眾人一見沒了退路,皆橫下心,皆發誓跟著陸老官幹。
陸文野一邊聚攏教眾,一邊打探消息、收集武器,準備舉義。
??
大明光武三年五月四日淩晨,安慶之戰拉開帷幕。
“陛下,將士們已經準備完畢,請您下令”,李明忠、林察諸將紛紛請戰。
“光複中原,便在此時!朕命令卿等奮勇殺敵,有進無退!”
“臣等謹遵聖命,奮勇殺敵,有進無退!”
一艘艘戰船不再隱藏,從黃石磯港鑽出來,列陣。陣勢龐大,遮天蔽日,綿延三十裏。
軍隊太多,船隻不足,首批登陸的隻有四萬水師、三萬陸師。水師在前,陸師在後,由林察、李明忠率領,揚帆衝向安慶府懷寧港。
“怎麽迴事?對岸從哪冒出來這麽多戰船?”
清軍安慶水師總兵梁大用被打懵了,咬咬牙,下令安慶水師列陣迎戰。
一百五十餘艘清軍戰船,對上了六百餘艘明軍戰船。明軍不光船多,炮也多,而且都是經曆過重重血戰的福建、浙江水師精銳,還有一個身經百戰的主帥:輔明侯林察。
在大明水師中,最精通水戰的,便是林察,就連水師主帥孫貴,和他比,都要稍遜三分。所以渡江首戰,朱亨嘉下令林察指揮。
“左翼艦隊,縱隊包抄”。
“右翼艦隊,縱隊包抄”。
“中陣,列三重橫隊,炮擊!”
林察的旗艦掛起了令旗,平夷侯周鶴芝、閩安侯周瑞分率左、右翼船隊,向著梁大用的兩側包抄過去;顧忠、王興、餘龍列起了三重橫隊,用側舷炮,兇猛地轟擊清軍。
“不好!明軍這是想全殲安慶水師”。
梁大用亦是悍將,既然逃不掉,那便拚了!打出旗語,“全軍列縱隊,隨我突擊!”
下完令,梁大用一船當先,率軍往林察的旗艦方向衝去。
他的正前方,明軍列了三列橫隊。第一列主要是快船和鳥船,由顧忠指揮;第二列主要是哨船和海滄船,由王興指揮;第三列主要是一、二號大福船,由餘龍指揮。林察的旗艦是一艘大廣船,由八艘一號大福船護衛著,位於鄭斌之後。
兩軍相逢勇者勝!
梁大用很勇敢,敢單刀直入,去端林察的旗艦。明軍前列的總兵顧忠也是猛將,原先是舟山有名的大海盜,打仗出了名的狠。他見梁大用衝來,居然不閃不避,反而下令各艦接舷而戰。
因為顧忠不變陣,以橫隊攔住了清軍的前路,清軍的速度自然便慢了下來。
“轟!轟!轟!”
後麵的王興和餘龍指揮本隊,不間歇轟擊清軍、支援顧忠;周鶴芝和周瑞也率艦隊從兩翼包抄了過來。
“大勢去矣!”
梁大用亦是慣將,見自己陷入重圍,知道不妙,“快,左轉舵,往揚州撤”,迅速轉向,企圖衝破周瑞的軍陣,逃往揚州。
“哈哈哈!吾的軍功來了!”
周瑞大喜,率本隊百餘艘戰船直取梁大用。他亦是有名的大海盜,跟隨鄭芝龍做過不少買賣,水戰經驗極豐富。
“給本將貼上去”,一聲虎吼,周瑞的船貼上了梁大用的船,放下木板。好個閩安侯,居然像普通軍士一般,親自打起了接舷戰。左手持牌,右手握刀,率數十親衛,衝向梁大用,一刀劈作兩斷。
僅僅用了一個半時辰,明軍便全殲了清安慶水師。緊接著,陸師開始登陸。
“將士們,為家人報仇的時機到了,隨本帥殺盡胡虜!”
登陸列陣後,老將李明忠對著部下大吼,他是遼人,和滿清有血海深仇。部下亦有不少遼人,想起慘死在遼東的家人,無不雙目赤紅。
“殺盡胡虜!報仇雪恨!”
明軍唿嘯著直撲安慶府治懷寧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