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乾清宮,天冷了,馬歡喜小心翼翼地為暖爐添了炭,然後躬身後退。
朱亨嘉沒理這奴才,專心地批著奏疏。
一晃過去了一個時辰,馬歡喜忽然賊笑了一聲,稟道:“陛下,高平莫氏趙王太妃的奏疏到了”。
這位司禮監掌印侍龍有術,吩咐司禮監,對簡在帝心的一些“重點人”上的奏疏,必須隨收隨遞,不得拖延。其中就有這趙寶蓮娘娘。
“寶蓮的奏疏?快,速取來與朕看”。
朱亨嘉熟練地打奏疏,正文先不看,先看附本。
趙寶蓮的疏一向都有正、附本。正本談公事,附本訴衷腸。久而久之,朱亨嘉養成了習慣,先看附本,再看正本,自嘲為先私後公。
“嗯,一張紙,莫非又是美人圖?”
趙寶蓮怕光武帝忘記自己,經常請畫師給自己畫像,寄給光武帝。有梳妝的、有觀花的、有起舞的、有彈琴的??被光武帝戲稱為美人圖。
打開紙一看,卻不是,紙上是一幅菊花標本,上麵還有一首小詩。
《帝女花》
高平帝女思無涯,
此花開罷再無花。
恨無彩鳳雙飛翼,
隨風飛入百姓家。
朱亨嘉一瞧,感動得眼睛紅了。此詩滿滿的都是對自己的深情厚意啊!
“我一直思念著您,人生短暫,就像帝女花一樣,開完便謝了。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到百姓家做個尋常女子。這樣,我便能終身陪伴在您的身旁!”
一感動,便開始寫給趙寶蓮的仙翰(皇帝書信),老規矩,先寫附件。朱亨嘉給趙寶蓮的仙翰,也分正文、附件。正文談公事,附件訴衷腸,一樣一樣的。
人一動情,才思便敏捷,接著趙寶蓮的情詩,續了一首。
《續帝女花》
誰雲無情帝王家?
高平有女思無涯。
百花叢中偏愛菊,
年年歲歲歎榮華。
“誰說帝王之家無情?寶蓮不就天天思念著朕嘛。百花叢中,朕隻愛寶蓮送朕的菊花。一年年看著花開,歎著氣,思念著寶蓮”。
談完情,說完愛,辦公事,朱亨嘉打開了趙寶蓮奏疏的正文。
一看,眉頭皺了。寶蓮讓朕立她的兒子莫英為安南國王,這個事可不好辦啊!
這個時代的人,特別講究名,名正才能言順。那黎朝,在安南立國兩百年,名義上,不管鄭氏、阮氏、武氏,還是莫氏,都是黎氏的臣子。不立黎維禑,立莫英,豈不是廢君立臣,壞了綱常?綱常可不能壞,朕已經得了天下,自然希望子子孫孫、皇權永固。綱常一壞,萬一朕的大臣,都學著莫氏篡黎一樣,篡朕子孫的皇位,可怎麽得了?不成,這個事不能幹!
可是不答應吧,美人恩重,實在不好意思拒絕。忽然想到了張名振,對馬歡喜道:“定西侯有奏疏上來嗎?”
“稟陛下,定西侯上了道奏疏”。
“拿來與朕看”。
朱亨嘉想聽聽張名振的意見,打開奏疏一看,好家夥,看完冷汗直流。
“定西侯臣張名振謹奏,為封黎維禑為安南國王事:
竊臣一介武夫,叨沐皇恩,拔擢軍旅,常思報效於吾皇。然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臣拳拳之心,可昭日月,伏惟陛下海納百川之量。龍逢比幹之事,史冊惜之。惟我大明之君,君臨天下萬邦者,綱常也。惟能重綱常,故四海歸心,五夷賓服。昔海瑞雲,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惟其為天下臣民萬物之主,責任至重。豈可不重禮儀、明尊卑哉?安南黎氏,雖陛下之臣,亦安南國之君也,鄭阮武莫,皆黎世之臣也。豈可不立君而立臣者耶?此例若開,倘後世之人學之,陛下何以自處?微末愚忠,泣血以聞”。
先看此疏,很氣!什麽叫“龍逢比幹之事,史冊惜之”?難道朕是桀紂?
接著,很佩服,此人是個硬骨頭啊!好漢!不怕死!
最後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朱亨嘉,“倘後世之人學之,陛下何以自處?”是啊,如果後世的人也學這莫氏篡黎一樣,來篡朕子孫的皇位,朕該怎麽辦啊?
唉!朕不願意對不起朕的子子孫孫,便隻能對不起寶蓮了!
在張名振的奏疏上批複道:“覽卿所題之本,其言甚嘉,準!”
批完,朱亨嘉對馬歡喜說道:“大伴,汝可知朕最怕什麽人?”
馬歡喜楞住了,“這世上還有皇爺怕的人?”
“朕最怕的就是張名振這樣硬骨頭的讀書人啊!這些人,死抱著綱常不放,口口聲聲,忠孝節悌、禮義廉恥,不管對不對,他們總覺得自己是對的。這人啊,一有了信念,便不怕死,殺了一批,還有一批,殺之不盡。叫朕如何能不害怕?”
該如何安慰寶蓮呢?光武大帝靈機一動,不能封莫英為安南國王,便照廣南國例,封他為安南國副國王好了。
於是,在趙寶蓮的奏疏上批複道:“廢君立臣,有違綱常。朕實不敢為此事!今封卿之子莫英為安南國副國王,安南國政,悉由其料理。終朕一朝,卿其勿憂”。
??
很快地,兩道冊封安南國國王、副國王的敕命便擬好了。因為朱亨嘉不喜歡黎維禑,喜歡莫英,所以一個用敕諭,另一個用敕封。
皇帝敕諭安南國王黎維禑:
朕恭承
天命,君臨萬邦,凡日月照臨之地,罔不率俾。爾安南黎氏先祖黎利,抗拒天朝,屢生反側。後知悔悟,懇請內附。天朝有好生之德,故準其職貢。爾當以爾祖為戒,尊中國,慕禮儀,可保平安。若觸冒天朝,以煩天兵,既悔且晚矣!朕特遣禮部郎中葉時茂為正使,禮部主事林泌為副使,持節賷誥,封爾黎維禑為安南國王,錫以金印,加以冠服。自封以後,爾其恪守臣職,忠於天朝,以信義睦諸國。遵守朕命,勿得有違。倘若尋釁,朕必誅之。欽哉,故諭。
敬天勤民
光武二年二月一日
之寶
這道敕諭,口氣嚴厲,不像冊封,倒像教訓。而且,玉璽用的既不是冊封、慰勞用的“皇帝行寶”;也不是獎勵臣工用的“廣運之寶”;而是敕諭大臣用的“敬天勤民之寶”。大明正使葉時茂、副使林泌宣讀完敕諭,直把黎維禑嚇得屁滾尿流。
人比人,氣死人。給莫英的敕封,那叫一個和善。
奉
天承運
皇帝製,曰:徳澤天下,日光普照之處,莫不尊親帝命。朕繼太祖遺誌,驅逐韃虜,恢複中華。九州海外,罔不率俾。夫安南國,我天朝三百年藩屬之國。爾莫氏恪守職貢,從無違逆,真忠臣也!諮爾莫英,忠良之後,品性端正,溫良恭儉,朕心甚慰!茲特封爾為安南國副國王,賜之誥命。於戲!龍賁芝函,鴻雁飛於山南;風行卉服,萬邦藩衛天朝。爾當理政撫民,以仁治國,恪循要束,勿負朕意。欽哉!
皇帝
光武二年二月一日
行寶
好家夥,不僅語氣極和善,蓋的玉璽還是正兒八經冊封用的皇帝行寶。直把莫英喜得眉開眼笑。
朱亨嘉沒理這奴才,專心地批著奏疏。
一晃過去了一個時辰,馬歡喜忽然賊笑了一聲,稟道:“陛下,高平莫氏趙王太妃的奏疏到了”。
這位司禮監掌印侍龍有術,吩咐司禮監,對簡在帝心的一些“重點人”上的奏疏,必須隨收隨遞,不得拖延。其中就有這趙寶蓮娘娘。
“寶蓮的奏疏?快,速取來與朕看”。
朱亨嘉熟練地打奏疏,正文先不看,先看附本。
趙寶蓮的疏一向都有正、附本。正本談公事,附本訴衷腸。久而久之,朱亨嘉養成了習慣,先看附本,再看正本,自嘲為先私後公。
“嗯,一張紙,莫非又是美人圖?”
趙寶蓮怕光武帝忘記自己,經常請畫師給自己畫像,寄給光武帝。有梳妝的、有觀花的、有起舞的、有彈琴的??被光武帝戲稱為美人圖。
打開紙一看,卻不是,紙上是一幅菊花標本,上麵還有一首小詩。
《帝女花》
高平帝女思無涯,
此花開罷再無花。
恨無彩鳳雙飛翼,
隨風飛入百姓家。
朱亨嘉一瞧,感動得眼睛紅了。此詩滿滿的都是對自己的深情厚意啊!
“我一直思念著您,人生短暫,就像帝女花一樣,開完便謝了。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到百姓家做個尋常女子。這樣,我便能終身陪伴在您的身旁!”
一感動,便開始寫給趙寶蓮的仙翰(皇帝書信),老規矩,先寫附件。朱亨嘉給趙寶蓮的仙翰,也分正文、附件。正文談公事,附件訴衷腸,一樣一樣的。
人一動情,才思便敏捷,接著趙寶蓮的情詩,續了一首。
《續帝女花》
誰雲無情帝王家?
高平有女思無涯。
百花叢中偏愛菊,
年年歲歲歎榮華。
“誰說帝王之家無情?寶蓮不就天天思念著朕嘛。百花叢中,朕隻愛寶蓮送朕的菊花。一年年看著花開,歎著氣,思念著寶蓮”。
談完情,說完愛,辦公事,朱亨嘉打開了趙寶蓮奏疏的正文。
一看,眉頭皺了。寶蓮讓朕立她的兒子莫英為安南國王,這個事可不好辦啊!
這個時代的人,特別講究名,名正才能言順。那黎朝,在安南立國兩百年,名義上,不管鄭氏、阮氏、武氏,還是莫氏,都是黎氏的臣子。不立黎維禑,立莫英,豈不是廢君立臣,壞了綱常?綱常可不能壞,朕已經得了天下,自然希望子子孫孫、皇權永固。綱常一壞,萬一朕的大臣,都學著莫氏篡黎一樣,篡朕子孫的皇位,可怎麽得了?不成,這個事不能幹!
可是不答應吧,美人恩重,實在不好意思拒絕。忽然想到了張名振,對馬歡喜道:“定西侯有奏疏上來嗎?”
“稟陛下,定西侯上了道奏疏”。
“拿來與朕看”。
朱亨嘉想聽聽張名振的意見,打開奏疏一看,好家夥,看完冷汗直流。
“定西侯臣張名振謹奏,為封黎維禑為安南國王事:
竊臣一介武夫,叨沐皇恩,拔擢軍旅,常思報效於吾皇。然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臣拳拳之心,可昭日月,伏惟陛下海納百川之量。龍逢比幹之事,史冊惜之。惟我大明之君,君臨天下萬邦者,綱常也。惟能重綱常,故四海歸心,五夷賓服。昔海瑞雲,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惟其為天下臣民萬物之主,責任至重。豈可不重禮儀、明尊卑哉?安南黎氏,雖陛下之臣,亦安南國之君也,鄭阮武莫,皆黎世之臣也。豈可不立君而立臣者耶?此例若開,倘後世之人學之,陛下何以自處?微末愚忠,泣血以聞”。
先看此疏,很氣!什麽叫“龍逢比幹之事,史冊惜之”?難道朕是桀紂?
接著,很佩服,此人是個硬骨頭啊!好漢!不怕死!
最後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朱亨嘉,“倘後世之人學之,陛下何以自處?”是啊,如果後世的人也學這莫氏篡黎一樣,來篡朕子孫的皇位,朕該怎麽辦啊?
唉!朕不願意對不起朕的子子孫孫,便隻能對不起寶蓮了!
在張名振的奏疏上批複道:“覽卿所題之本,其言甚嘉,準!”
批完,朱亨嘉對馬歡喜說道:“大伴,汝可知朕最怕什麽人?”
馬歡喜楞住了,“這世上還有皇爺怕的人?”
“朕最怕的就是張名振這樣硬骨頭的讀書人啊!這些人,死抱著綱常不放,口口聲聲,忠孝節悌、禮義廉恥,不管對不對,他們總覺得自己是對的。這人啊,一有了信念,便不怕死,殺了一批,還有一批,殺之不盡。叫朕如何能不害怕?”
該如何安慰寶蓮呢?光武大帝靈機一動,不能封莫英為安南國王,便照廣南國例,封他為安南國副國王好了。
於是,在趙寶蓮的奏疏上批複道:“廢君立臣,有違綱常。朕實不敢為此事!今封卿之子莫英為安南國副國王,安南國政,悉由其料理。終朕一朝,卿其勿憂”。
??
很快地,兩道冊封安南國國王、副國王的敕命便擬好了。因為朱亨嘉不喜歡黎維禑,喜歡莫英,所以一個用敕諭,另一個用敕封。
皇帝敕諭安南國王黎維禑:
朕恭承
天命,君臨萬邦,凡日月照臨之地,罔不率俾。爾安南黎氏先祖黎利,抗拒天朝,屢生反側。後知悔悟,懇請內附。天朝有好生之德,故準其職貢。爾當以爾祖為戒,尊中國,慕禮儀,可保平安。若觸冒天朝,以煩天兵,既悔且晚矣!朕特遣禮部郎中葉時茂為正使,禮部主事林泌為副使,持節賷誥,封爾黎維禑為安南國王,錫以金印,加以冠服。自封以後,爾其恪守臣職,忠於天朝,以信義睦諸國。遵守朕命,勿得有違。倘若尋釁,朕必誅之。欽哉,故諭。
敬天勤民
光武二年二月一日
之寶
這道敕諭,口氣嚴厲,不像冊封,倒像教訓。而且,玉璽用的既不是冊封、慰勞用的“皇帝行寶”;也不是獎勵臣工用的“廣運之寶”;而是敕諭大臣用的“敬天勤民之寶”。大明正使葉時茂、副使林泌宣讀完敕諭,直把黎維禑嚇得屁滾尿流。
人比人,氣死人。給莫英的敕封,那叫一個和善。
奉
天承運
皇帝製,曰:徳澤天下,日光普照之處,莫不尊親帝命。朕繼太祖遺誌,驅逐韃虜,恢複中華。九州海外,罔不率俾。夫安南國,我天朝三百年藩屬之國。爾莫氏恪守職貢,從無違逆,真忠臣也!諮爾莫英,忠良之後,品性端正,溫良恭儉,朕心甚慰!茲特封爾為安南國副國王,賜之誥命。於戲!龍賁芝函,鴻雁飛於山南;風行卉服,萬邦藩衛天朝。爾當理政撫民,以仁治國,恪循要束,勿負朕意。欽哉!
皇帝
光武二年二月一日
行寶
好家夥,不僅語氣極和善,蓋的玉璽還是正兒八經冊封用的皇帝行寶。直把莫英喜得眉開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