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時,又名黃昏,太陽已經落山,昏黃一片,萬物朦朧。宣光城北的街巷,傳出犬吠,狗兒們開始履行職責。


    武公悳、武公俊父子,帶著忠於武氏的千餘軍卒,往北城門走去。


    虎瘦雄風在,武公悳雖然已經被剝奪了權力,但家族一百多年的積威可不是玩的。見是他,北門鄭軍守將客氣地問:“少傅宗郡公,您帶這麽多人要出城?”


    “正是,暫緩關門,吾要出城”。


    安南國和大明朝一樣,淩晨開城門,日落前關城門。當然,各地的開、關時間並不統一,這一點亦如同大明朝,不愧是“小中華”。


    宣光城的關城門時間正是戌時初刻,此時鼓聲已響,守將正欲關門。


    “少傅宗郡公,鼓聲已響,根據世子軍令,鼓聲響後,任何人不得出城,您請迴吧”,守將賠笑道。


    武公悳陰陰一笑,“嗯,汝倒是個忠於職守的,很好”,朝兒子武公俊使個眼色。


    武公俊衝向守將,一刀砍倒,帶人奪了城門,施放信號。


    “不好了,武公氏造反了!”


    北城喊聲四起,一片大亂。


    鄭柞去清化前,在宣光鎮留了一萬五千兵馬,五千駐紮各縣,五千駐於城內,城牆上不過五千,分散在各門的兵馬並不多,一時難以奪迴城門。


    莫氏大將前軍都督符鐵、左軍都督農貴虎見到北門信號,率一萬三千莫軍搶先進城。殺散北門守軍,控製城門。


    “來將何人?少傅宗郡公武公悳在此”,武公悳朝符鐵、農貴虎大吼。


    “武公悳?”


    符鐵朝農貴虎會意地一視,朝身後早已準備好的身穿鄭軍服裝的五百部下發出信號。


    五百“鄭軍”突然從莫軍軍陣中殺出,衝向武公悳、武公俊父子,將他們和數百武氏族兵,殺得一幹二淨。可憐武公父子,本想獻城後重新掌權,孰料權未掌成,命先丟了。


    明莫聯軍衝入城來,殺死宣光守將,控製了宣光城。


    大明定西侯張名振襲取宣光城後,令莫軍史威部五千兵馬駐守,其餘諸軍,休息一日後,繼續往安南國的東京、升龍府進發。


    “明日一早,兵發升龍”,張名振的聲音在宣光鎮保主府久久迴響,似乎在宣告鄭氏即將滅亡。


    ??


    海陽府,位於紅河的河道上,是紅河的出海口之一,也是升龍府的東大門。


    駐守海陽的五千鄭軍,三千駐紮在城北的群山中,防範北麵的明軍,城裏隻有兩千人。


    他們沒料到,明軍沒從北麵的陸地上來,竟然從海上來了。


    大明蕩胡伯阮進率八十艘船、五千水師從海上駛入紅河水道,忽然出現在海陽城下。


    海陽城的南城門是水門,此時正值中午,城門大開,來來往往的安南小販,劃著小船,進城販賣。


    “敵襲!”


    水門守將見到了密密麻麻的明軍帆影,驚恐地大叫。


    來不及了,明軍放下百餘條小船,風馳電掣般直入城門。阮進之子阮駿第一個駕船衝入城中,登上水門城牆,將企圖關閘的守軍殺了個幹淨。


    有備打無備,明軍僅傷亡了數十人,就殲滅了千餘守軍,攻克了海陽。


    阮進留下阮駿部一千將士守海陽,自領四千水師,沿紅河直取安南人的東京升龍。


    走水道比走陸路快得多,阮進的水師抵達升龍後,張名振的陸師還在宣光至升龍的路上。


    副將陳雪之向阮進請示:“大帥,我軍隻有四千,是否等定西侯的大軍到了再攻城?”


    阮進本是魯監國部下的悍將,出了名的打仗不怕死。當年清將張國柱率一百多艘船攻打舟山,諸將皆不敢戰,唯有阮進敢搏命。他隻帶著四艘船,借風勢,衝入張國柱陣中,“秋濤方壯,乘之發炮,無不糜碎”,四艘船打垮了一百多艘船。因此被稱為魯軍第一勇將,得了個外號:“阮大膽”。


    等主力來了再攻城,不是“阮大膽”的性格。


    阮進哈哈大笑:“當年本帥在舟山,清虜聞本帥之名膽寒。難不成這安南人比清虜厲害些?不用等定西侯,直接攻城”。


    話說得豪氣,但阮進也是沙場老將,知道自己的部下是水師,缺少攻城器械,所以並不蟻附攻城,而是將船隊列陣於紅河之上,輪流炮擊升龍東城。


    升龍城位於紅河之釁,其東城緊挨著紅河,一時被轟得千瘡百孔、磚石橫飛。


    鄭柞之子鄭棟登上了東城城頭,看著紅河之上的明軍戰船,神色凝重。


    “將軍,請速將升龍、太原邊境的軍隊調迴城”,裨將符成向鄭棟建議。鄭軍在升龍城內隻有五千兵馬,另有一萬部署在升龍和太原的邊境上,結果沒想到明軍沒從陸路,居然從水上來了。


    “嗯”,鄭棟沉聲道:“援軍迴城前,汝務必要加強巡視。還有,派人盯緊金光殿”。


    ??


    升龍府,安南皇宮金光殿,黎神宗、皇子黎維禑、禮部尚書阮宜、戶部侍郎阮壽春等人正在密謀。


    神宗皇帝精神矍鑠,再沒有了往日賞花時的那種慵懶。


    他望向阮宜,“阮卿,可曾聯絡上城外的明軍?”


    “陛下,臣已派人縋下城牆,和明軍約好了,明日酉時獻南城門”。


    黎神宗目光亮了,問諸人:“城裏忠於我們的人有多少?”


    “臣有家奴一百”。


    “臣有家奴五十”。


    “臣有族丁八十”??


    忠於黎神宗的,基本上都是些黎朝勳戚和大儒,平時掛個閑職吃個閑飯,手裏沒兵,手上隻有些家奴、族丁。算來算去,也隻有兩千雜兵。


    黎神宗發了狠,“明日,宮中所有皇族、內侍、侍衛全部配發兵器。皇朝興亡,盡在明日!”


    “臣等誓死效忠吾皇!”


    “好”,黎神宗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忽又問道:“那些人都處理了嗎?”


    黎維禑拍了拍手,“帶上來”。


    待衛拎上了二十多顆人頭,皆是鄭氏安插在皇宮中的眼線。


    黎神宗滿臉猙獰地說道:“從現在起,金光殿,許進不許出,有敢泄露消息者。斬!”


    ??


    次日酉時,升龍城內忽然四處起火,南城門附近,煙塵滾滾,阮宜、阮壽春率兩千餘族丁、家奴,殺向城門。


    此時太陽尚未落山,城門未關,守軍一時不察,被亂兵搶上城牆。


    南城門外,阮進見了信號,便要率軍入城。


    副將陳雪之阻攔道:“大帥,須防安南人詐降,還是讓末將先行吧”。


    阮進大怒,“汝何時見過本帥遇到危險,讓弟兄們先上?退後,本帥先入城”。


    說完,率軍先行入城,陳雪之無法,隻得率部緊緊跟隨。


    鄭棟、符成聞訊,急引兵來奪南城門。


    符成見到了阮宜、阮壽春後,大驚,對鄭棟道:“二阮是黎氏心腹,彼等奪城,必是神宗指使。事急矣,此城已不可守。末將擋住明軍,將軍速去皇宮,挾持神宗和皇子撤往清化。萬不可讓神宗落入明軍手裏!”


    鄭棟點點頭,立即率千人往黎朝皇宮殺去。黎神宗、皇子黎維禑皆著甲,聚集了千餘皇族、侍衛、宮人,守衛皇宮。


    雙方都有千人,區別就在於鄭棟的兵是百戰精兵,神宗的兵馬是拚湊的。


    戰了一小會,鄭軍便攻破宮城,闖入金光殿。


    見了黎神宗,鄭棟冷笑,“明軍犯我安南,請陛下隨臣移駕清化”。


    “逆賊,不是汝死,便是朕亡”,黎神宗倒是硬氣,揮劍刺去。


    鄭棟大怒,“汝是我鄭氏所立,不思報恩,反要害我鄭氏。今日便是汝的死期”,也不廢話,拔刀便砍。戰不多時,一刀劈死黎神宗。


    “皇子何在?”


    鄭棟大吼,命人四處搜捕黎維禑。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這個道理,他懂。


    可憐黎維禑跌跌撞撞地由金光殿逃到了祥光殿,聽到喊殺聲愈來愈近,傍徨無計。


    忽有一年輕宮人獻計,“事急矣,請殿下換上宮人之服,或可脫身”。


    黎維禑無奈,換上宮服,男扮女裝,僥幸逃得一命。


    鄭棟未尋到黎維禑,心中大憤,又聽得喊殺聲逼近皇宮,一怒之下,一把火燒了金光殿,引兵往城外撤去。


    此時,南城門的戰鬥結束了,符成抵擋不住阮進,慘死在亂軍中。


    阮進率軍朝黎朝皇宮衝去,見到了衝天大火。


    “快救火,一定要給本帥救出安南國王”,阮進大吼。


    “大帥,父王已經殉國了”,忽然從皇宮中跑出一名年輕的宮女,哭哭啼啼,雙眼通紅。


    “父王?”


    阮進盯著那宮女仔細看了看,覺得有點怪怪的,問道:“汝是安南國的郡主?”


    “吾不是郡主,是安南國王子黎維禑”。


    ??


    定西侯張名振的大軍進入了升龍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嚴明軍紀、封存府庫。張名振是讀書人出身,以前跟隨魯監國時,他和張煌言、王翊,都以軍紀嚴明著稱。此舉博得了不少安南人的好感。


    張名振令部下四處宣揚,明軍此來,並非侵略安南,而是幫助黎朝皇帝清除鄭氏奸黨;上疏光武帝請立黎維禑為安南國王;又令黎維禑以世子名義招降河江、歸化、萊州、嘉興、奠邊、奉化、建平、義安諸府。


    本以為黎朝不掌權多年,黎維禑應該沒什麽影響力,不料鄭梉已死、升龍失守後,鄭氏人心惶惶,居然有河江、歸化、萊州三個邊遠的府願意歸順黎維禑,倒是出乎預料。


    “大帥,莫氏王太妃、都統使請您赴宴”,部下稟報張名振。


    “哦,請本帥吃飯?”


    張名振心裏冷哼一聲,“予倒要看看彼等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到得莫軍大營,趙寶蓮、莫英殷勤勸酒。


    酒過三旬、賓主盡歡之際,趙寶蓮忽然笑吟吟道:“大帥為我安南除奸,區區薄禮,不成敬意”,言罷,左右奉上了薄禮:一張五十萬兩的大明錢莊銀票。


    “好膽!爾等竟敢汙本帥名節!豈不知富貴不能淫乎?”


    送禮送出了反效果,張名振見了銀票,非但不喜,反而勃然大怒。


    趙寶蓮一見要糟,急忙圓場,拍掌讚道:“妾身久聞大帥清廉如水,適才一試,果不其然!佩服,佩服!”


    “哼”,張名振從鼻腔裏哼了一聲,“本帥是個直性子,王太妃有事請直言”。


    “好,妾身便直說了。自古王朝輪替,不過數百年。黎氏腐化荒淫,人心已失,固我莫氏太祖替之。請大帥上疏大明皇帝陛下,立我兒莫英為安南國王”。


    “什麽?立汝之子為安南國王?”


    張名振仰天大笑,氣振嵩嶽,叱責道:“豈有此理,虧爾等也是讀過書的,竟不知君為臣綱的道理!黎氏是君,汝莫氏是臣。以臣代君,天理難容!本帥便是死,也不能讓爾等辱沒了綱常!實不相瞞,請立黎維禑為安南國王的奏疏,予已經發出去了”。


    說完,拂袖而去,一點麵子也沒給莫氏王太妃母子。


    “母妃,這廝實在無禮!”


    莫英氣得俊臉脹紅。


    趙寶蓮也氣得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半晌,恨恨地道:“吾兒勿惱,為娘親自上疏陛下,立吾兒為安南國王”。


    莫英有些不放心,問道:“大明皇帝會同意嗎?”


    趙寶蓮一楞,那個人的心思比海還深,他會同意嗎?


    “應該會吧”,趙寶蓮不確定地道,隨後又加重了語氣,“一定會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靖江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泱泱大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泱泱大明並收藏南明靖江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