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光武元年的冬天,大雪紛飛,棲霞山葆真庵的庵門外,立著一個中年文士,四十多歲的年紀,一襲儒衫,俊雅風流,可惜早生華發。
“賽賽,是我,可否出門一見?”
來人對著庵門,撕心裂肺地喊道。
“施主,請迴吧。玉京道人說了,上次與君一晤,塵緣已了,今後她隻願青燈伴古佛。阿彌陀佛”,一小尼出來,雙掌合十,勸他離開。
中年文士卻不肯走,大聲唱起歌來:“鴐鵝逢天風,北向驚飛鳴。飛鳴入夜急,側聽彈琴聲。借問彈者誰,雲是當年卞玉京。玉京與我南中遇,家近大功坊底路??”
這首歌歌名叫《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歌詞很長,足足數百字,唱出了一個才子對心儀的愛人的迴憶,相識、相知、相戀,卻未能相守的遺憾。
中年文士,一邊唱一邊哭。
殊不知,庵中的一位三十歲的女道士亦然。她拿出了這首一直保存在身邊的歌詞,當讀到“我向花間拂素琴,一彈三歎為傷心。暗將別鵠離鸞引,寫入悲風怨雨吟”時,兩行辛酸淚,不自禁地噴湧而出。
旁邊的華衣麗人,喟然一歎,“姐姐,汝既然心中有梅村,何不一見?不如小妹喚他進來吧”。
這三個人都是大明朝大名鼎鼎的人物。
道士姓卞名賽,自號“玉京道人”,華衣麗人姓李名香君。此二人乃是秦淮名妓之首。
秦淮名妓很多,並非隻有八豔,卞、李是一線中的一線,“李、卞為首,沙顧次之,鄭頓崔馬又其次也”。
卞賽比李香君大幾個月,彼此姐妹相稱。她本是官宦人家的女兒,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和妹妹卞梅,合稱秦淮河上有名的姊妹花。
那中年文士亦不同凡響,姓吳名偉業,字駿公,號梅村,江蘇太倉人,複社魁首,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
他是婁東詩派的開創者,喜歡寫詩,尤其喜歡為漢奸和美女寫詩。一首《圓圓曲》,“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將吳三桂牢牢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其他的一眾大小漢奸,什麽洪承疇、馬進寶等等,都被他寫詩嘲諷了個遍。
他還喜歡寫戲劇。其中《通天台》、《臨春閣》、《秣陵春》三劇與《紅樓夢》高度雷同,很多人認為他才是《紅樓夢》的真正作者,戲稱“曹雪芹”為“抄寫勤”。
吳梅村與卞玉京,一個不敢大聲說愛的悲劇故事。
那一年,有位叫吳繼善的人要去成都做知縣,朋友安排了美酒佳人,寫詩為他餞行,席間便有卞玉京。當時才十九歲的卞玉京,已經名滿秦淮,提筆寫道:“剪燭巴山別思遙,送君蘭楫渡江皋。願將一幅瀟湘種,寄與春風問薛濤”。
一見大才女作詩,滿座的賓客皆做傾倒不已狀,唯有吳繼善的從弟吳梅村,不以為然。
卞姑娘很奇怪,整個秦淮河,誰不誇我卞賽的才藝天下無雙。此人是誰?居然對我的詩不以為然!一打聽,是大才子吳梅村。
感情這東西很奇怪,越是上趕著,越是不愛,越是不以為然,越愛得死去活來。
十九歲,無所顧忌的年齡。她問他,您覺得我怎麽樣?
他毫不猶豫地讚美:“雙眸泓然,日與佳墨良紙相映徹”。
這下卞姑娘不好意思了,手撫幾案,脈脈相問:“亦有意乎?”
若是個男子漢,此時便應該站出來,大聲說一個字:“有”,便夠了。
可惜,吳梅村慫了。原來,當時秦淮河上流言:國舅田畹要來金陵為崇禎帝選妃,已看中陳圓圓與卞賽等。
按說吳大才子敢諷刺清虜和漢奸,是有血性的。可不知道咋搞的,竟然不敢跟大明的皇帝搶女人。
於是,他既不說“有”,也不說“沒有”,而是“固為若弗解者”,裝出聽不懂的樣子,裝傻充愣,把小姑娘晾在了半空。
紅遍秦淮的卞姑娘從沒受過這樣的委屈,受了刺激,很快地嫁人,又離異。
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吳梅村見到了卞姑娘寫的書簡,知道卞曾想嫁給他,心裏很難受,晚了,卞嫁人了。於是作《琴河感舊·四首並序》,詩序裏對錯過了卞玉京懊悔不已,“予本恨人,傷心往事;江頭燕子,舊壘都非,山下蘼蕪,故人安在”,“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卻悔石城吹笛夜,青驄容易別盧家”,“青衫顦顇卿憐我,紅粉飄零我憶卿。記得橫塘秋夜好,玉釵恩重是前生”,好家夥,寫了一大堆。
七年後,吳梅村去錢謙益家做客,卞玉京正巧來看望柳如是。見吳梅村來了,推托身體不舒服,就是不願下樓相見。吳和錢、柳相談甚歡,渾然不知卞姑娘就在樓上。
吳走後,卞姑娘見到了他留在錢謙益家裏的《琴河感舊》四首詩,方知吳對她的思念。
可惜,此時的卞姑娘已經看破紅塵,出家了。
為了斬斷情緣,數月後,卞姑娘去了太倉,與吳相見,並為吳氏操琴。吳感懷不已,寫了《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贈之,詩中道出了自己對她的愛,和這些年沒去找她的原因,當時清軍已下江南,“弦索冷無聲”。最後,吳大才子寫道:“坐客聞言起歎嗟,江山蕭瑟隱悲笳,莫將蔡女邊頭曲,落盡吳王苑裏花”,將兩人重逢後,小我的兒女私情提升到了大我的國家興亡、朝代更替!
現在,光武大帝恢複了南京,吳大才子覺得,可以好好地談場戀愛了,於是找卞姑娘,不對,卞道士,再敘前緣。
可惜,心上的人兒,怎麽也焐不熱。
侯方域從庵裏走了出來,勸道:“梅村,玉京道人現在不想見汝,汝下次再來便是。隻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雪太大,且愛惜著身子,別凍壞了”。
吳梅村曾經和侯方域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侯方域被逼著參加清廷的科舉後,二人的來往淡了不少。
其實吳梅村不知道,他還不如侯方域。侯方域參加清廷科舉,故意隻做半卷,消極罷考,最終沒當上清廷的官。而曆史上,這一年,清廷下詔逼他北上當官,我大清的官不當不行,楞被封了個國子監祭酒。
還好,朱亨嘉打下了江南,挽救了這位名士的名譽。也改變了無數名士、名妓的命運。比如吳梅村可以追求卞玉京了,而不是像曆史上那樣,死後再到人家的墳上作詩流淚;侯方域帶著李香君從北方逃到了南方,李香君不用在打雞園內鬱鬱而終。
“朝宗,麻煩汝和尊夫人,替予向賽賽致歉,告訴她,吳梅村知錯了。若她願意再給予一個機會,予定不負她”。
“梅村放心,予和拙荊定全力以赴勸說玉京”。
“多謝賢弟”,吳梅村感激地道了謝,冒雪歸去。
冒雪而來的,並不隻有吳梅村,還有三個人亦往葆真庵而來。
分別是錢謙益、柳如是夫婦,還有複社骨幹鄧漢儀。
錢氏夫婦來南京,探望舊友卞玉京隻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錢謙益想找朱亨嘉給自己封個官。
老錢七十一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本沒有什麽官癮。不過,聽說次輔孫金鼎在主持編纂《貳臣傳》,害怕了。
畢竟他曾經降過清,雖然光武帝對他的功績十分肯定,還題過“臥薪嚐膽、功在社禝”八個大字給他,可光武帝知道他的功勞,後麵的皇帝不一定知道。萬一哪天,後麵的皇帝重修《貳臣傳》,把自己也歸到貳臣一列,可就遺臭萬年了。
人老了,最在乎的便是名聲,人死留名,雁過留聲嘛。
所以,老錢覺得,自己得當官,當大官,為大明再多立些功勞,這樣死後才沒有成為貳臣的風險。
鄧漢儀,是複社骨幹,字孝威,也是來求官的。
這個人官癮很大,可是卻不肯當清朝的官。按說,他與錢謙益不同,在明朝僅為一諸生,沒有功名,更沒有做過官,即便降清,也不算貳臣,不會受到太多譴責。可人家寧可歸隱田園,也不肯當虜官。
現在,大明光複南京,鄧漢儀在家憋不住了,聽說錢謙益跟光武帝關係不錯,特來找尋條做官的門路。錢謙益幹脆帶著他一起到南京跑官、要官。
這三人皆是卞玉京和吳梅村共同的朋友,一至葆真庵,聽說了吳梅村的事,立即幫忙勸說,再加上侯方域、李香君夫婦,這麽多好友相勸,終於說動了玉京道人那顆冰冷的心,令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喝完喜酒後,錢謙益、吳梅村、侯方域、鄧漢儀一商量,咱四大才子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幹脆,有官一起當。於是,連袂來南京,找光武大帝要官做。
朱亨嘉聽完了他們的訴求後,對吳梅村、侯方域、鄧漢儀三人,十分滿意,這些都是難得的青壯年人才啊!當即將吳梅村、侯方域安排在翰林院做學士,將鄧漢儀安排在國子監做主簿。
唯獨對錢謙益犯了難。您老都七十一了,還當什麽官?這不添亂嘛!
可是不答應也不行,錢謙益功勞很大,不可寒了功臣的心。
靈機一動,不好安排,便往韃虜的地盤上安排,封老錢為山東、河南總督,令其利用自己在士林中的影響力,招降虜官,為大明北伐做準備。
“賽賽,是我,可否出門一見?”
來人對著庵門,撕心裂肺地喊道。
“施主,請迴吧。玉京道人說了,上次與君一晤,塵緣已了,今後她隻願青燈伴古佛。阿彌陀佛”,一小尼出來,雙掌合十,勸他離開。
中年文士卻不肯走,大聲唱起歌來:“鴐鵝逢天風,北向驚飛鳴。飛鳴入夜急,側聽彈琴聲。借問彈者誰,雲是當年卞玉京。玉京與我南中遇,家近大功坊底路??”
這首歌歌名叫《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歌詞很長,足足數百字,唱出了一個才子對心儀的愛人的迴憶,相識、相知、相戀,卻未能相守的遺憾。
中年文士,一邊唱一邊哭。
殊不知,庵中的一位三十歲的女道士亦然。她拿出了這首一直保存在身邊的歌詞,當讀到“我向花間拂素琴,一彈三歎為傷心。暗將別鵠離鸞引,寫入悲風怨雨吟”時,兩行辛酸淚,不自禁地噴湧而出。
旁邊的華衣麗人,喟然一歎,“姐姐,汝既然心中有梅村,何不一見?不如小妹喚他進來吧”。
這三個人都是大明朝大名鼎鼎的人物。
道士姓卞名賽,自號“玉京道人”,華衣麗人姓李名香君。此二人乃是秦淮名妓之首。
秦淮名妓很多,並非隻有八豔,卞、李是一線中的一線,“李、卞為首,沙顧次之,鄭頓崔馬又其次也”。
卞賽比李香君大幾個月,彼此姐妹相稱。她本是官宦人家的女兒,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和妹妹卞梅,合稱秦淮河上有名的姊妹花。
那中年文士亦不同凡響,姓吳名偉業,字駿公,號梅村,江蘇太倉人,複社魁首,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
他是婁東詩派的開創者,喜歡寫詩,尤其喜歡為漢奸和美女寫詩。一首《圓圓曲》,“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將吳三桂牢牢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其他的一眾大小漢奸,什麽洪承疇、馬進寶等等,都被他寫詩嘲諷了個遍。
他還喜歡寫戲劇。其中《通天台》、《臨春閣》、《秣陵春》三劇與《紅樓夢》高度雷同,很多人認為他才是《紅樓夢》的真正作者,戲稱“曹雪芹”為“抄寫勤”。
吳梅村與卞玉京,一個不敢大聲說愛的悲劇故事。
那一年,有位叫吳繼善的人要去成都做知縣,朋友安排了美酒佳人,寫詩為他餞行,席間便有卞玉京。當時才十九歲的卞玉京,已經名滿秦淮,提筆寫道:“剪燭巴山別思遙,送君蘭楫渡江皋。願將一幅瀟湘種,寄與春風問薛濤”。
一見大才女作詩,滿座的賓客皆做傾倒不已狀,唯有吳繼善的從弟吳梅村,不以為然。
卞姑娘很奇怪,整個秦淮河,誰不誇我卞賽的才藝天下無雙。此人是誰?居然對我的詩不以為然!一打聽,是大才子吳梅村。
感情這東西很奇怪,越是上趕著,越是不愛,越是不以為然,越愛得死去活來。
十九歲,無所顧忌的年齡。她問他,您覺得我怎麽樣?
他毫不猶豫地讚美:“雙眸泓然,日與佳墨良紙相映徹”。
這下卞姑娘不好意思了,手撫幾案,脈脈相問:“亦有意乎?”
若是個男子漢,此時便應該站出來,大聲說一個字:“有”,便夠了。
可惜,吳梅村慫了。原來,當時秦淮河上流言:國舅田畹要來金陵為崇禎帝選妃,已看中陳圓圓與卞賽等。
按說吳大才子敢諷刺清虜和漢奸,是有血性的。可不知道咋搞的,竟然不敢跟大明的皇帝搶女人。
於是,他既不說“有”,也不說“沒有”,而是“固為若弗解者”,裝出聽不懂的樣子,裝傻充愣,把小姑娘晾在了半空。
紅遍秦淮的卞姑娘從沒受過這樣的委屈,受了刺激,很快地嫁人,又離異。
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吳梅村見到了卞姑娘寫的書簡,知道卞曾想嫁給他,心裏很難受,晚了,卞嫁人了。於是作《琴河感舊·四首並序》,詩序裏對錯過了卞玉京懊悔不已,“予本恨人,傷心往事;江頭燕子,舊壘都非,山下蘼蕪,故人安在”,“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卻悔石城吹笛夜,青驄容易別盧家”,“青衫顦顇卿憐我,紅粉飄零我憶卿。記得橫塘秋夜好,玉釵恩重是前生”,好家夥,寫了一大堆。
七年後,吳梅村去錢謙益家做客,卞玉京正巧來看望柳如是。見吳梅村來了,推托身體不舒服,就是不願下樓相見。吳和錢、柳相談甚歡,渾然不知卞姑娘就在樓上。
吳走後,卞姑娘見到了他留在錢謙益家裏的《琴河感舊》四首詩,方知吳對她的思念。
可惜,此時的卞姑娘已經看破紅塵,出家了。
為了斬斷情緣,數月後,卞姑娘去了太倉,與吳相見,並為吳氏操琴。吳感懷不已,寫了《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贈之,詩中道出了自己對她的愛,和這些年沒去找她的原因,當時清軍已下江南,“弦索冷無聲”。最後,吳大才子寫道:“坐客聞言起歎嗟,江山蕭瑟隱悲笳,莫將蔡女邊頭曲,落盡吳王苑裏花”,將兩人重逢後,小我的兒女私情提升到了大我的國家興亡、朝代更替!
現在,光武大帝恢複了南京,吳大才子覺得,可以好好地談場戀愛了,於是找卞姑娘,不對,卞道士,再敘前緣。
可惜,心上的人兒,怎麽也焐不熱。
侯方域從庵裏走了出來,勸道:“梅村,玉京道人現在不想見汝,汝下次再來便是。隻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雪太大,且愛惜著身子,別凍壞了”。
吳梅村曾經和侯方域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侯方域被逼著參加清廷的科舉後,二人的來往淡了不少。
其實吳梅村不知道,他還不如侯方域。侯方域參加清廷科舉,故意隻做半卷,消極罷考,最終沒當上清廷的官。而曆史上,這一年,清廷下詔逼他北上當官,我大清的官不當不行,楞被封了個國子監祭酒。
還好,朱亨嘉打下了江南,挽救了這位名士的名譽。也改變了無數名士、名妓的命運。比如吳梅村可以追求卞玉京了,而不是像曆史上那樣,死後再到人家的墳上作詩流淚;侯方域帶著李香君從北方逃到了南方,李香君不用在打雞園內鬱鬱而終。
“朝宗,麻煩汝和尊夫人,替予向賽賽致歉,告訴她,吳梅村知錯了。若她願意再給予一個機會,予定不負她”。
“梅村放心,予和拙荊定全力以赴勸說玉京”。
“多謝賢弟”,吳梅村感激地道了謝,冒雪歸去。
冒雪而來的,並不隻有吳梅村,還有三個人亦往葆真庵而來。
分別是錢謙益、柳如是夫婦,還有複社骨幹鄧漢儀。
錢氏夫婦來南京,探望舊友卞玉京隻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錢謙益想找朱亨嘉給自己封個官。
老錢七十一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本沒有什麽官癮。不過,聽說次輔孫金鼎在主持編纂《貳臣傳》,害怕了。
畢竟他曾經降過清,雖然光武帝對他的功績十分肯定,還題過“臥薪嚐膽、功在社禝”八個大字給他,可光武帝知道他的功勞,後麵的皇帝不一定知道。萬一哪天,後麵的皇帝重修《貳臣傳》,把自己也歸到貳臣一列,可就遺臭萬年了。
人老了,最在乎的便是名聲,人死留名,雁過留聲嘛。
所以,老錢覺得,自己得當官,當大官,為大明再多立些功勞,這樣死後才沒有成為貳臣的風險。
鄧漢儀,是複社骨幹,字孝威,也是來求官的。
這個人官癮很大,可是卻不肯當清朝的官。按說,他與錢謙益不同,在明朝僅為一諸生,沒有功名,更沒有做過官,即便降清,也不算貳臣,不會受到太多譴責。可人家寧可歸隱田園,也不肯當虜官。
現在,大明光複南京,鄧漢儀在家憋不住了,聽說錢謙益跟光武帝關係不錯,特來找尋條做官的門路。錢謙益幹脆帶著他一起到南京跑官、要官。
這三人皆是卞玉京和吳梅村共同的朋友,一至葆真庵,聽說了吳梅村的事,立即幫忙勸說,再加上侯方域、李香君夫婦,這麽多好友相勸,終於說動了玉京道人那顆冰冷的心,令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喝完喜酒後,錢謙益、吳梅村、侯方域、鄧漢儀一商量,咱四大才子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幹脆,有官一起當。於是,連袂來南京,找光武大帝要官做。
朱亨嘉聽完了他們的訴求後,對吳梅村、侯方域、鄧漢儀三人,十分滿意,這些都是難得的青壯年人才啊!當即將吳梅村、侯方域安排在翰林院做學士,將鄧漢儀安排在國子監做主簿。
唯獨對錢謙益犯了難。您老都七十一了,還當什麽官?這不添亂嘛!
可是不答應也不行,錢謙益功勞很大,不可寒了功臣的心。
靈機一動,不好安排,便往韃虜的地盤上安排,封老錢為山東、河南總督,令其利用自己在士林中的影響力,招降虜官,為大明北伐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