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範毓奇正在客棧無所事事,忽然有個叫陳曾禹的給他送了封拜貼。
“陳曾禹?本公子不認識這個人啊”,範毓奇一楞,半晌道:“請他進來”。
來人邁著方步,清風徐徐地進來了,居然是那日在荷香樓結識的仁兄。
範毓奇欣喜萬分,道了聲:“兄長!”
“賢弟!”
這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奉上茶點後,範毓奇問道:“那日去得匆忙,小弟尚未來得及請教兄長尊姓大名,所以不識得兄長拜貼。失禮之處,萬勿見怪”。
那人哈哈一笑,“賢弟說的哪裏話,你我兄弟,講這些虛禮,可就見外了”。
“如此,小弟便不跟兄長客套了。兄長嚐嚐小弟的極品雨花茶,翠香濃鬱的很呢!”
“嗯,好茶。敢問賢弟來南京可是有事要辦?愚兄在南京,還有些人脈。若有需要援手之處,萬勿客氣”。
“不瞞兄長,小弟所辦之事,艱難之極,非大學士、司禮監掌印、秉筆之類的大人物不能辦。可小弟給在京的四位大學士送禮,俱吃了閉門羹。苦悶啊!”
那人聽罷,樂了,拈了塊梅花糕,放在口中,咂咂有聲,又啖了口雨花茶,含了含,咽下。
“實不相瞞,愚兄乃是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左參政陳曾禹。賢弟要是欲見別的大學士,千難萬難,要是欲見次輔孫學士,愚兄倒是可以引見”。
這承宣布政使司左參政,從三品,位在布政使之下。按說這個品秩的官員,想見堂堂次輔,並不是那麽容易的。此人竟說得容易之極。
範毓奇詫異地問道:“兄長和孫學士有舊?”
陳曾禹嗬嗬一笑:“孫學士乃愚兄的泰山,賢弟若是想見孫學士,愚兄可以引見”。
大明朝唿老丈人為嶽翁,尊稱泰山。
泰山這個詞,源自唐朝,當年唐玄宗封禪泰山,慣例,隨行官員皆升一級。結果丞相張說循私,將自己的女婿鄭鎰,升了四級,由九品官提拔為五品官。不料唐玄宗認識鄭鎰,見他一下子連升四級,問是咋迴事。大臣黃幡嘲諷曰:“此乃泰山之力也”。從此以後,泰山便成為了嶽父的尊稱。
陳曾禹是思恩參將陳邦傳之子。陳邦傳和孫金鼎是兒女親家,孫金鼎的女兒嫁給了陳曾禹。當年,朱亨嘉起兵時,陳邦傳兩麵三刀、陽奉陰違,朱亨嘉一怒之下,興兵攻打思恩,陳邦傳自刎。見他死得慘烈,光武大帝動了惻隱之心,沒殺陳曾禹,反讓他做了思恩知府。
陳曾禹吸取了父親的教訓,老老實實當官,勤勤懇懇做事,再加上又有一個好泰山,官運亨通,已經由知府升到參政的高位。按照後世的說法,由市廳級邁向了副部級的行列。
按說前途似錦是大好事,陳參政的小日子應該過得美滋滋才是。可惜,美中不足,家有悍妻。
陳曾禹的榮華富貴主要得老泰山之力,自然不敢得罪正妻孫氏。孫氏管他管得嚴,不讓納妾,連零花錢都嚴格控製。此次,陳曾禹迴京公幹,聞聽秦淮河繁華,興了遊玩一番的興致。陰錯陽差之下,入了荷香樓,結交了範毓奇。
人都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可憐陳曾禹被孫氏管得筆直,身邊僅有三千兩銀子。若無這位義弟幫襯,想睡名妓郭巧兒,那是門都沒有的。心中自然對範毓奇充滿感激。
範毓奇一聽義兄居然有如此背景,不由得暗道:天降貴人助我範氏,這十萬兩銀子花得太值了!
當即求道:“請兄長為小弟引見孫學士,我範家感恩不盡!”
“賢弟說得哪裏話,你我兄弟談什麽謝不謝的,且稍候著,愚兄立即去泰山那兒”。
陳曾禹是個實誠人,從範毓奇處出來後,立即趕赴孫府求見孫金鼎。
孫大學士剛好下朝在家,女婿求見,斷沒有不見的道理,立即請入。
本以為在嶽翁麵前引見個人,還不是小事一樁。
不料,孫金鼎之所以能由一個獲罪發配桂林的罪官,升至次輔的高位,靠的就是緊跟光武大帝的腳步。朱亨嘉說東,他決不往西,朱亨嘉說南,他決不往北。
做為光武帝的心腹,孫金鼎自然知道皇帝對所謂的“八大皇商”恨之入骨,尤其是這老範家,更是必欲除之而後快。
皇帝不喜歡的人,吾怎麽能見?跟這樣的人交朋友,豈不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了?
當下,便把臉一板,教訓道:“賢婿為官多年,當知官場險惡,行事怎如此荒唐?這介休範氏勾結韃虜,叛我大明,聖上對他們家恨之入骨,遲早要滅其九族。這樣的人物,躲都躲不及,汝怎麽反和其交友、把他們往家裏引?豈不是惹禍上身?實在是不曉事。汝迴去後,速與此人斷絕來往,今後再不許相見”。
一聽老泰山如此說,陳曾禹汗流浹背。倒不是怕結交了範毓奇會惹禍,而是覺得自己在義弟麵前誇下海口,結果卻沒辦成事,如何對得起義弟的情誼?
人一著急,便生急智。
陳曾禹忽然計上心頭,說道:“小婿覺得泰山不妨虛與委蛇,見一見那範毓奇,收下他的銀子後,再上交給陛下。一者,可以試探陛下對範氏的態度;二者,可以向陛下表明您是個不收賄賂的坦蕩君子”。
孫金鼎思索著陳曾禹的話,越想越覺得有道理,誇道:“賢婿這些年在外為官,倒是長進了。也罷,老夫便見一見這範毓奇”。
孫金鼎在府上接見了範毓奇,毫不客氣地收下了他賄賂自己的十萬兩銀子和獻給光武大帝的一百萬兩。端茶送客後,立即入宮求見朱亨嘉。
“孫卿,汝急著見朕,莫非有好事?”朱亨嘉開起了孫金鼎的玩笑。
“聖明無過陛下,有人給陛下送來了一百一十萬兩銀子的軍費,臣不敢自決,趕緊上交陛下”,孫金鼎也打起了哈哈。
“哦,誰這麽大方,一出手便是一百一十萬兩?”
“便是那大漢奸介休範氏。他們見清虜連吃敗仗,又想在我大明這裏鑽營,跑到臣的府上,送給臣十萬兩,又托臣轉獻給陛下一百萬兩。臣覺得,漢奸的銀子不收白不收,便自作主張收下,再轉交給陛下,以作大明軍費”。
朱亨嘉哈哈大笑,“孫卿說得好,漢奸的銀子,不收白不收。朕正缺銀子,便收下了”。
隨即冷笑,“那範氏自以為有錢,便可以買其全家之命,真是癡人說夢!對了,那範永鬥病死了?”
“臣聽範毓奇說,範永鬥已死”。
“哼,倒是便宜了這奸賊”,朱亨嘉取出本小冊子,找到記載著範永鬥、王登庫、靳良玉等八大皇商的那頁,將範永鬥的名字勾掉,換上了範家新任家主範三拔。
孫金鼎一瞧,脊背發涼,陛下都貴為天子了,怎麽這喜歡記小帳的習慣還沒變呢?
告退後,孫金鼎喚來女婿陳曾禹,千叮嚀、萬囑咐,今後務必不得與老範家的人有任何來往。
奈何人世間最鐵的關係,就有這一起逛秦淮河。陳曾禹礙著兄弟情誼,反和範毓奇越走越近。
範毓奇也是個豪氣的,知道義兄懼內,又花了幾十萬兩,替義兄在南京城置了大宅子,幫郭巧兒贖了身,做義兄的外室。
“陳曾禹?本公子不認識這個人啊”,範毓奇一楞,半晌道:“請他進來”。
來人邁著方步,清風徐徐地進來了,居然是那日在荷香樓結識的仁兄。
範毓奇欣喜萬分,道了聲:“兄長!”
“賢弟!”
這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奉上茶點後,範毓奇問道:“那日去得匆忙,小弟尚未來得及請教兄長尊姓大名,所以不識得兄長拜貼。失禮之處,萬勿見怪”。
那人哈哈一笑,“賢弟說的哪裏話,你我兄弟,講這些虛禮,可就見外了”。
“如此,小弟便不跟兄長客套了。兄長嚐嚐小弟的極品雨花茶,翠香濃鬱的很呢!”
“嗯,好茶。敢問賢弟來南京可是有事要辦?愚兄在南京,還有些人脈。若有需要援手之處,萬勿客氣”。
“不瞞兄長,小弟所辦之事,艱難之極,非大學士、司禮監掌印、秉筆之類的大人物不能辦。可小弟給在京的四位大學士送禮,俱吃了閉門羹。苦悶啊!”
那人聽罷,樂了,拈了塊梅花糕,放在口中,咂咂有聲,又啖了口雨花茶,含了含,咽下。
“實不相瞞,愚兄乃是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左參政陳曾禹。賢弟要是欲見別的大學士,千難萬難,要是欲見次輔孫學士,愚兄倒是可以引見”。
這承宣布政使司左參政,從三品,位在布政使之下。按說這個品秩的官員,想見堂堂次輔,並不是那麽容易的。此人竟說得容易之極。
範毓奇詫異地問道:“兄長和孫學士有舊?”
陳曾禹嗬嗬一笑:“孫學士乃愚兄的泰山,賢弟若是想見孫學士,愚兄可以引見”。
大明朝唿老丈人為嶽翁,尊稱泰山。
泰山這個詞,源自唐朝,當年唐玄宗封禪泰山,慣例,隨行官員皆升一級。結果丞相張說循私,將自己的女婿鄭鎰,升了四級,由九品官提拔為五品官。不料唐玄宗認識鄭鎰,見他一下子連升四級,問是咋迴事。大臣黃幡嘲諷曰:“此乃泰山之力也”。從此以後,泰山便成為了嶽父的尊稱。
陳曾禹是思恩參將陳邦傳之子。陳邦傳和孫金鼎是兒女親家,孫金鼎的女兒嫁給了陳曾禹。當年,朱亨嘉起兵時,陳邦傳兩麵三刀、陽奉陰違,朱亨嘉一怒之下,興兵攻打思恩,陳邦傳自刎。見他死得慘烈,光武大帝動了惻隱之心,沒殺陳曾禹,反讓他做了思恩知府。
陳曾禹吸取了父親的教訓,老老實實當官,勤勤懇懇做事,再加上又有一個好泰山,官運亨通,已經由知府升到參政的高位。按照後世的說法,由市廳級邁向了副部級的行列。
按說前途似錦是大好事,陳參政的小日子應該過得美滋滋才是。可惜,美中不足,家有悍妻。
陳曾禹的榮華富貴主要得老泰山之力,自然不敢得罪正妻孫氏。孫氏管他管得嚴,不讓納妾,連零花錢都嚴格控製。此次,陳曾禹迴京公幹,聞聽秦淮河繁華,興了遊玩一番的興致。陰錯陽差之下,入了荷香樓,結交了範毓奇。
人都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可憐陳曾禹被孫氏管得筆直,身邊僅有三千兩銀子。若無這位義弟幫襯,想睡名妓郭巧兒,那是門都沒有的。心中自然對範毓奇充滿感激。
範毓奇一聽義兄居然有如此背景,不由得暗道:天降貴人助我範氏,這十萬兩銀子花得太值了!
當即求道:“請兄長為小弟引見孫學士,我範家感恩不盡!”
“賢弟說得哪裏話,你我兄弟談什麽謝不謝的,且稍候著,愚兄立即去泰山那兒”。
陳曾禹是個實誠人,從範毓奇處出來後,立即趕赴孫府求見孫金鼎。
孫大學士剛好下朝在家,女婿求見,斷沒有不見的道理,立即請入。
本以為在嶽翁麵前引見個人,還不是小事一樁。
不料,孫金鼎之所以能由一個獲罪發配桂林的罪官,升至次輔的高位,靠的就是緊跟光武大帝的腳步。朱亨嘉說東,他決不往西,朱亨嘉說南,他決不往北。
做為光武帝的心腹,孫金鼎自然知道皇帝對所謂的“八大皇商”恨之入骨,尤其是這老範家,更是必欲除之而後快。
皇帝不喜歡的人,吾怎麽能見?跟這樣的人交朋友,豈不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了?
當下,便把臉一板,教訓道:“賢婿為官多年,當知官場險惡,行事怎如此荒唐?這介休範氏勾結韃虜,叛我大明,聖上對他們家恨之入骨,遲早要滅其九族。這樣的人物,躲都躲不及,汝怎麽反和其交友、把他們往家裏引?豈不是惹禍上身?實在是不曉事。汝迴去後,速與此人斷絕來往,今後再不許相見”。
一聽老泰山如此說,陳曾禹汗流浹背。倒不是怕結交了範毓奇會惹禍,而是覺得自己在義弟麵前誇下海口,結果卻沒辦成事,如何對得起義弟的情誼?
人一著急,便生急智。
陳曾禹忽然計上心頭,說道:“小婿覺得泰山不妨虛與委蛇,見一見那範毓奇,收下他的銀子後,再上交給陛下。一者,可以試探陛下對範氏的態度;二者,可以向陛下表明您是個不收賄賂的坦蕩君子”。
孫金鼎思索著陳曾禹的話,越想越覺得有道理,誇道:“賢婿這些年在外為官,倒是長進了。也罷,老夫便見一見這範毓奇”。
孫金鼎在府上接見了範毓奇,毫不客氣地收下了他賄賂自己的十萬兩銀子和獻給光武大帝的一百萬兩。端茶送客後,立即入宮求見朱亨嘉。
“孫卿,汝急著見朕,莫非有好事?”朱亨嘉開起了孫金鼎的玩笑。
“聖明無過陛下,有人給陛下送來了一百一十萬兩銀子的軍費,臣不敢自決,趕緊上交陛下”,孫金鼎也打起了哈哈。
“哦,誰這麽大方,一出手便是一百一十萬兩?”
“便是那大漢奸介休範氏。他們見清虜連吃敗仗,又想在我大明這裏鑽營,跑到臣的府上,送給臣十萬兩,又托臣轉獻給陛下一百萬兩。臣覺得,漢奸的銀子不收白不收,便自作主張收下,再轉交給陛下,以作大明軍費”。
朱亨嘉哈哈大笑,“孫卿說得好,漢奸的銀子,不收白不收。朕正缺銀子,便收下了”。
隨即冷笑,“那範氏自以為有錢,便可以買其全家之命,真是癡人說夢!對了,那範永鬥病死了?”
“臣聽範毓奇說,範永鬥已死”。
“哼,倒是便宜了這奸賊”,朱亨嘉取出本小冊子,找到記載著範永鬥、王登庫、靳良玉等八大皇商的那頁,將範永鬥的名字勾掉,換上了範家新任家主範三拔。
孫金鼎一瞧,脊背發涼,陛下都貴為天子了,怎麽這喜歡記小帳的習慣還沒變呢?
告退後,孫金鼎喚來女婿陳曾禹,千叮嚀、萬囑咐,今後務必不得與老範家的人有任何來往。
奈何人世間最鐵的關係,就有這一起逛秦淮河。陳曾禹礙著兄弟情誼,反和範毓奇越走越近。
範毓奇也是個豪氣的,知道義兄懼內,又花了幾十萬兩,替義兄在南京城置了大宅子,幫郭巧兒贖了身,做義兄的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