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光武元年十一月十八日清晨,明軍猛攻熱蘭遮城。
鄭彩對副將楊權、遊擊楊英說道:“我軍頓兵此城半年有餘,縻費國家錢糧,豈不有愧?諸君當死戰!”
楊權、楊英聞言激憤道:“末將誓破此城!”
“嗚~嗚~嗚~”
急促的進軍號角吹響了,明軍若洪水般衝向熱蘭遮。
攻了大半個時辰,攻不下來。
楊英大憤,看中一段城牆,令弓手分成三哨,分別往棱堡的三麵城牆上射箭掩護,以阻止敵人交叉射擊。自己左牌右刀,率兩百親兵援梯而上。
“嗖嗖嗖”,城下的明軍弓手,三人一組,射殺城上敢露頭的夷兵。
“殺!”
楊英躥上城頭,一身大吼,砍倒一名夷兵。
又刷刷兩刀,砍死了一名夷兵小隊長。
親兵們跟著楊英登城,須臾湧上了數十人。
丹克上尉帶著六十名火槍手奔了過來,十人一組排成六排,槍口對著明軍。
“第一排,射擊!”
“第二排,射擊”??
一排射完,蹲下裝彈;後麵一排,繼續射,蹲下裝彈??一排又一排,射完八輪後,楊英和三十多名親兵被射得千瘡百孔,伏屍城頭。
他們的犧牲並非沒有價值,熱蘭遮城的守軍疲於奔命,沒有心思救援烏特利支堡。
??
烏特利支堡是個圓堡,柯爾少尉率四百名荷軍守衛此堡。
“少尉先生,看來今天明軍的主攻方向是熱蘭遮,我們這邊可以輕鬆點”,部下有些慶幸地對柯爾說。
柯爾沒吭聲,隱隱的有些不安。
“傳令炮營開炮,給本帥狠狠地轟”,隨著大明恩平侯高明貴一聲令下,布設於烏特利支堡南城牆外的兩百門重炮,一起怒吼。一個時辰內,明軍發射炮彈三千發。
“轟轟轟轟轟!”
“轟轟轟轟轟!”
“轟轟轟轟轟”??
雨點般的炮彈在南城牆炸響。已經被連續攻擊了半年之久、破損嚴重的南城牆,再也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打擊,被轟開了一個大大的豁口。
“殺殺殺!”
明軍將士士氣大振,從豁口處衝向城堡。
“跟著我堵住豁口”,柯爾少尉吼道,帶著二十多人想堵住明軍。
“紅毛鬼,試試本將的這口刀”,陳澤哈哈大笑,雙手持大刀左砍右削,四十多斤重的大刀,在他手上輕如鴻毛。
基本上刀刀不落空,一刀殺一人,轉眼屠了五、六人。
“射擊!”
柯爾對身旁的士兵吼道,沒有反應,側身一看,士兵的腦袋已被陳澤削落。
“嘩”,白花花、閃著紅光的大刀向柯爾的頭上掃去。
“呀”,柯爾隻來得及尖叫一聲,人頭落地。
明軍從開炮到攻城,僅用了兩個時辰,便攻下了烏特利支堡,殲滅荷蘭守軍四百人。
戰後,陳澤在《平台錄》中迴憶道:“那座城很特別,居然是圓形。炮兵剛在城南轟開一個口子,我部便衝了進去。殺得痛快!光本將一人,便陣斬夷兵十餘人,其中還有個夷將”。
??
烏特利支堡被明軍攻陷,意味著熱蘭遮城的末日來臨。
“告訴炮營,將所有的重炮都架到烏特利支堡上去,對準熱蘭遮城,射擊他們的總督府、城牆、兵營、倉庫以及一切能移動的活物”,高明貴大吼,雙手攥緊了拳頭,剛剛,中軍旗鼓向他匯報,他的妹夫、大明遊擊楊英陣亡了。
兇猛的炮擊持續了整整一個月,明軍將整整兩百門重炮安放在整個熱蘭遮的最高點烏特利支堡,隨心所欲地轟擊他們想轟擊的一切目標。總督府被轟塌了;教堂被炸倒了;兵營散了架;糧倉和軍械庫飛上了天。
明軍還在熱蘭遮城外挖了整整三條壕溝,將想突圍的荷軍,殘忍地射殺在壕溝外。
到了十二月十八日,整個熱蘭遮城隻剩下八百士兵,其中能參加戰鬥的僅有六百餘人,城內的居民剩下不足兩千。彈盡糧絕,疾疫流行。
在完全絕望的氛圍中,荷蘭大員評議會召開了緊急會議,討論形勢及對策。
“先生們,我想我們必須承認,熱蘭遮城已經到了最後關頭,完全沒有獲勝的可能,如果繼續戰鬥下去,可怕的命運將降臨到每一個人頭上,而這樣堅持,對公司也沒有什麽好處。我建議,立即派出使者,和明國人談判”,評議長建議道。
“我同意”,一名議員舉起了手。
“我也同意”,又一名議員舉手??
說是談判,其實是投降的體麵說法。
評議長將評議會的決定告訴了費爾堡總督,費爾堡依然有些不甘心,“尊敬的評議長閣下,也許我們再堅持幾天,巴達維亞就會有援兵到了”。
“不,總督閣下,必須立即停止這場戰爭,這不是戰爭,是屠殺”,評議長的口氣堅定如鐵。
費爾堡走投無路,隻得同意由評議會出麵同明軍談判。
荷蘭人的代表丹克上尉和大明台灣巡撫俞圖南展開了交鋒。
“我公司曾經和貴國太師(指鄭芝龍)關於福摩薩問題有過共識。那就是我公司承認他在南中國海域的地位,他則承認我們對福摩薩的控製權”,丹克首先發言。
俞圖南反駁道:“其一、汝所說的那個所謂的太師鄭芝龍,已經降了清,做了貳臣國賊,他的承諾不能代表我大明;其二、汝說有共識,條約何在?”
一聽俞圖南找自己要條約,丹克傻眼了。荷蘭人和鄭芝龍之間雖然有默契,可從來沒簽訂過條約。
其實,即使有條約也沒用,任何條約的執行,都隻在大炮的射程內。明軍在軍事上已經占據了絕對上風,荷蘭人隻能認輸。
見丹克上尉不說話,俞囯南恐嚇道:“此地非爾所有,乃我大明故土。今王師前來,不複國土,誓不罷休。況此處離爾國遙遠,安能久乎?大明皇帝陛下仁慈,不忍加害,開爾一麵:凡倉庫不許擅用;其餘爾等珍寶珠銀私積,悉聽載歸。如若執迷不悟,明日環山海,悉有油薪磺柴積壘齊攻。船毀城破,悔之莫及”。
丹克聽完,歎了口氣。他知道,想保住台灣,絕無可能。現在,他們追求的隻能是體麵地撤出,以讓自己輸得不那麽難看。
“好吧,閣下,我軍可以撤離福摩薩,並向貴軍交出所有城堡、武器、物資。但我們要求攜帶返迴巴達維亞必須使用的食物、工具等物品;我們的士兵返迴台灣時,應該擁有海上航行所需的自衛武器,並被允許揚旗、鳴炮、荷槍、擊鼓、列隊上船;貴國必須釋放我軍俘虜”。
俞圖南一聽,紅毛鬼已經同意歸還台灣,這些條件,什麽升個旗、鳴個炮、擊個鼓之類的,無非是想走的時候有麵子一點,沒什麽大不了的,可以答應。於是,表示同意。
大明光武元年十二月十九日,荷蘭總督費爾堡在投降協議書上簽了字。至此,荷蘭殖民者在台灣二十九年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寶島台灣又迴到大明的懷抱。
該協議重點是:雙方停止一切敵對行動,並忘記仇恨;荷方將城堡、大炮、軍用物資、商品和金銀交給明方;荷蘭人可攜帶返迴巴達維亞必須的食物、工具等物品;荷蘭士兵可以揚旗、鳴炮、荷槍、擊鼓、列隊上船;雙方互相釋放俘虜。
十二月二十日,二千多名荷蘭人登上八艘荷蘭船艦,返迴巴達維亞。
??
然而,戰爭並沒有完全結束。
荷蘭援軍的司令官雅科布·考烏,率著被大風暴刮跑的四條船、二百七十名士兵逃到了台灣北部的北荷蘭城和維多利亞堡,和城堡內的一百名守軍會合後,占據著基隆一帶。
這怎麽行,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高明貴令鄭彩率軍七千,乘船至台北,收複基隆。
十二月二十六日,鄭彩抵達北荷蘭城後,下令開炮,猛烈的炮火壓得荷蘭人抬不起頭。
然後,令人將費爾堡簽的投降協議書,送給考烏看,又寫了一封深情並茂的勸降書給他。
書曰:“閣下率區區數百之眾,困守城中,何足以抗我軍?實不智也!夫天下之人固不樂死於非命,予之告閣下者,蓋為貴國將士之性命,不忍陷之瘡痍爾。今命使者前往致意,倘獻城降,則予當以誠意相待,一聽貴國軍民去留。否則,我軍破城後,大禍立至。夫戰敗而和,古有明訓;臨事不斷,智者所譏。戰或不戰,閣下自決;生死之權,在予掌中。何去何從,願閣下熟思之”。
考烏看完後,冷汗直流。熱蘭遮城已經投降了,自己那三百多士兵,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數千明軍。
二話不說,也很痛快地簽了協議,率三百七十名士兵和兩百多荷蘭平民,返迴巴達維亞。
卡烏司令官是幸運的,他返迴後,巴達維亞的十七位紳士認為,他是在熱蘭遮城投降後,孤立無援的情況才降的,沒有追究他的責任。
費爾堡可就慘了,他逃迴去後,那十七位紳士大怒,如此美麗富饒的福摩薩,居然在你的手上丟了,公司一年要少賺多少金幣!不能輕饒,必須重判!一判就是終身監禁,被送到印度尼西亞的火山島班達群島,享受各種礦物質的滋潤。
可憐的費爾堡,一關就是十九年,一直等到尼德蘭共和國選出了新執政威廉三世,在威廉三世的特赦下,才迴到荷蘭。他不服氣,寫了本迴憶錄,說自己已經盡了一名總督應盡的全部職責,共和國之所以丟失了福摩薩,完全是因為那十七個狗娘養的紳士玩忽職守,沒及時派大軍增援他。
??
“取朕的禦筆來”,南京乾清宮,隨著一聲中氣十足的大吼,司禮監秉筆太監何亮小心翼翼地捧上一枝大大的禦筆。
眾所周知,光武大帝最喜歡用大筆、寫大字。好一杆大筆,筆杆用最好的楠竹所製,筆尖則用的是上佳的黃鼠狼尾毛。多少書法名家,一輩子也求不到這樣一枝好筆。可惜了這狼毫、宣紙!
黃賢妃撲嗤一笑,“陛下又要送墨寶給誰?”
“給高明貴唄,高愛卿收複了台灣,這麽大功,朕還不應該賜幾行大字給他?”
朱亨嘉提起大筆,“刷刷刷”,龍飛鳳舞的幾行大字,立時寫成。
《水調歌頭·聞恩平侯複台》
兩岸煙塵起,大將獵清秋。
千帆遠渡台海,萬裏聳高樓。
可歎紅夷肆虐,未見王師已久,
此恨幾時休?
自有豪傑士,忘死複神州。
一聲笑,奔滄海,莫停留。
人間快事,沙場百戰蕩胡酋。
待到他年老去,憶起平生笑傲,
惟汝最風流。
朕有高梁酒,隻待恩平侯。
??
填完詞,朱亨嘉笑嗬嗬地問黃賢妃:“婉兒,汝覺得朕這首詞寫得如何?”
黃婉嘻嘻一笑:“陛下的詞有英雄氣,可惜字醜了些”。
“哈哈哈,婉兒有所不知,自古馬上皇帝,沒有幾個字寫得好看的”。
《明·光武帝本紀》:“帝作一詞問賢妃,妃曰:‘氣雄字潦’。笑曰:‘馬上皇帝,難有字美者’”。
鄭彩對副將楊權、遊擊楊英說道:“我軍頓兵此城半年有餘,縻費國家錢糧,豈不有愧?諸君當死戰!”
楊權、楊英聞言激憤道:“末將誓破此城!”
“嗚~嗚~嗚~”
急促的進軍號角吹響了,明軍若洪水般衝向熱蘭遮。
攻了大半個時辰,攻不下來。
楊英大憤,看中一段城牆,令弓手分成三哨,分別往棱堡的三麵城牆上射箭掩護,以阻止敵人交叉射擊。自己左牌右刀,率兩百親兵援梯而上。
“嗖嗖嗖”,城下的明軍弓手,三人一組,射殺城上敢露頭的夷兵。
“殺!”
楊英躥上城頭,一身大吼,砍倒一名夷兵。
又刷刷兩刀,砍死了一名夷兵小隊長。
親兵們跟著楊英登城,須臾湧上了數十人。
丹克上尉帶著六十名火槍手奔了過來,十人一組排成六排,槍口對著明軍。
“第一排,射擊!”
“第二排,射擊”??
一排射完,蹲下裝彈;後麵一排,繼續射,蹲下裝彈??一排又一排,射完八輪後,楊英和三十多名親兵被射得千瘡百孔,伏屍城頭。
他們的犧牲並非沒有價值,熱蘭遮城的守軍疲於奔命,沒有心思救援烏特利支堡。
??
烏特利支堡是個圓堡,柯爾少尉率四百名荷軍守衛此堡。
“少尉先生,看來今天明軍的主攻方向是熱蘭遮,我們這邊可以輕鬆點”,部下有些慶幸地對柯爾說。
柯爾沒吭聲,隱隱的有些不安。
“傳令炮營開炮,給本帥狠狠地轟”,隨著大明恩平侯高明貴一聲令下,布設於烏特利支堡南城牆外的兩百門重炮,一起怒吼。一個時辰內,明軍發射炮彈三千發。
“轟轟轟轟轟!”
“轟轟轟轟轟!”
“轟轟轟轟轟”??
雨點般的炮彈在南城牆炸響。已經被連續攻擊了半年之久、破損嚴重的南城牆,再也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打擊,被轟開了一個大大的豁口。
“殺殺殺!”
明軍將士士氣大振,從豁口處衝向城堡。
“跟著我堵住豁口”,柯爾少尉吼道,帶著二十多人想堵住明軍。
“紅毛鬼,試試本將的這口刀”,陳澤哈哈大笑,雙手持大刀左砍右削,四十多斤重的大刀,在他手上輕如鴻毛。
基本上刀刀不落空,一刀殺一人,轉眼屠了五、六人。
“射擊!”
柯爾對身旁的士兵吼道,沒有反應,側身一看,士兵的腦袋已被陳澤削落。
“嘩”,白花花、閃著紅光的大刀向柯爾的頭上掃去。
“呀”,柯爾隻來得及尖叫一聲,人頭落地。
明軍從開炮到攻城,僅用了兩個時辰,便攻下了烏特利支堡,殲滅荷蘭守軍四百人。
戰後,陳澤在《平台錄》中迴憶道:“那座城很特別,居然是圓形。炮兵剛在城南轟開一個口子,我部便衝了進去。殺得痛快!光本將一人,便陣斬夷兵十餘人,其中還有個夷將”。
??
烏特利支堡被明軍攻陷,意味著熱蘭遮城的末日來臨。
“告訴炮營,將所有的重炮都架到烏特利支堡上去,對準熱蘭遮城,射擊他們的總督府、城牆、兵營、倉庫以及一切能移動的活物”,高明貴大吼,雙手攥緊了拳頭,剛剛,中軍旗鼓向他匯報,他的妹夫、大明遊擊楊英陣亡了。
兇猛的炮擊持續了整整一個月,明軍將整整兩百門重炮安放在整個熱蘭遮的最高點烏特利支堡,隨心所欲地轟擊他們想轟擊的一切目標。總督府被轟塌了;教堂被炸倒了;兵營散了架;糧倉和軍械庫飛上了天。
明軍還在熱蘭遮城外挖了整整三條壕溝,將想突圍的荷軍,殘忍地射殺在壕溝外。
到了十二月十八日,整個熱蘭遮城隻剩下八百士兵,其中能參加戰鬥的僅有六百餘人,城內的居民剩下不足兩千。彈盡糧絕,疾疫流行。
在完全絕望的氛圍中,荷蘭大員評議會召開了緊急會議,討論形勢及對策。
“先生們,我想我們必須承認,熱蘭遮城已經到了最後關頭,完全沒有獲勝的可能,如果繼續戰鬥下去,可怕的命運將降臨到每一個人頭上,而這樣堅持,對公司也沒有什麽好處。我建議,立即派出使者,和明國人談判”,評議長建議道。
“我同意”,一名議員舉起了手。
“我也同意”,又一名議員舉手??
說是談判,其實是投降的體麵說法。
評議長將評議會的決定告訴了費爾堡總督,費爾堡依然有些不甘心,“尊敬的評議長閣下,也許我們再堅持幾天,巴達維亞就會有援兵到了”。
“不,總督閣下,必須立即停止這場戰爭,這不是戰爭,是屠殺”,評議長的口氣堅定如鐵。
費爾堡走投無路,隻得同意由評議會出麵同明軍談判。
荷蘭人的代表丹克上尉和大明台灣巡撫俞圖南展開了交鋒。
“我公司曾經和貴國太師(指鄭芝龍)關於福摩薩問題有過共識。那就是我公司承認他在南中國海域的地位,他則承認我們對福摩薩的控製權”,丹克首先發言。
俞圖南反駁道:“其一、汝所說的那個所謂的太師鄭芝龍,已經降了清,做了貳臣國賊,他的承諾不能代表我大明;其二、汝說有共識,條約何在?”
一聽俞圖南找自己要條約,丹克傻眼了。荷蘭人和鄭芝龍之間雖然有默契,可從來沒簽訂過條約。
其實,即使有條約也沒用,任何條約的執行,都隻在大炮的射程內。明軍在軍事上已經占據了絕對上風,荷蘭人隻能認輸。
見丹克上尉不說話,俞囯南恐嚇道:“此地非爾所有,乃我大明故土。今王師前來,不複國土,誓不罷休。況此處離爾國遙遠,安能久乎?大明皇帝陛下仁慈,不忍加害,開爾一麵:凡倉庫不許擅用;其餘爾等珍寶珠銀私積,悉聽載歸。如若執迷不悟,明日環山海,悉有油薪磺柴積壘齊攻。船毀城破,悔之莫及”。
丹克聽完,歎了口氣。他知道,想保住台灣,絕無可能。現在,他們追求的隻能是體麵地撤出,以讓自己輸得不那麽難看。
“好吧,閣下,我軍可以撤離福摩薩,並向貴軍交出所有城堡、武器、物資。但我們要求攜帶返迴巴達維亞必須使用的食物、工具等物品;我們的士兵返迴台灣時,應該擁有海上航行所需的自衛武器,並被允許揚旗、鳴炮、荷槍、擊鼓、列隊上船;貴國必須釋放我軍俘虜”。
俞圖南一聽,紅毛鬼已經同意歸還台灣,這些條件,什麽升個旗、鳴個炮、擊個鼓之類的,無非是想走的時候有麵子一點,沒什麽大不了的,可以答應。於是,表示同意。
大明光武元年十二月十九日,荷蘭總督費爾堡在投降協議書上簽了字。至此,荷蘭殖民者在台灣二十九年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寶島台灣又迴到大明的懷抱。
該協議重點是:雙方停止一切敵對行動,並忘記仇恨;荷方將城堡、大炮、軍用物資、商品和金銀交給明方;荷蘭人可攜帶返迴巴達維亞必須的食物、工具等物品;荷蘭士兵可以揚旗、鳴炮、荷槍、擊鼓、列隊上船;雙方互相釋放俘虜。
十二月二十日,二千多名荷蘭人登上八艘荷蘭船艦,返迴巴達維亞。
??
然而,戰爭並沒有完全結束。
荷蘭援軍的司令官雅科布·考烏,率著被大風暴刮跑的四條船、二百七十名士兵逃到了台灣北部的北荷蘭城和維多利亞堡,和城堡內的一百名守軍會合後,占據著基隆一帶。
這怎麽行,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高明貴令鄭彩率軍七千,乘船至台北,收複基隆。
十二月二十六日,鄭彩抵達北荷蘭城後,下令開炮,猛烈的炮火壓得荷蘭人抬不起頭。
然後,令人將費爾堡簽的投降協議書,送給考烏看,又寫了一封深情並茂的勸降書給他。
書曰:“閣下率區區數百之眾,困守城中,何足以抗我軍?實不智也!夫天下之人固不樂死於非命,予之告閣下者,蓋為貴國將士之性命,不忍陷之瘡痍爾。今命使者前往致意,倘獻城降,則予當以誠意相待,一聽貴國軍民去留。否則,我軍破城後,大禍立至。夫戰敗而和,古有明訓;臨事不斷,智者所譏。戰或不戰,閣下自決;生死之權,在予掌中。何去何從,願閣下熟思之”。
考烏看完後,冷汗直流。熱蘭遮城已經投降了,自己那三百多士兵,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數千明軍。
二話不說,也很痛快地簽了協議,率三百七十名士兵和兩百多荷蘭平民,返迴巴達維亞。
卡烏司令官是幸運的,他返迴後,巴達維亞的十七位紳士認為,他是在熱蘭遮城投降後,孤立無援的情況才降的,沒有追究他的責任。
費爾堡可就慘了,他逃迴去後,那十七位紳士大怒,如此美麗富饒的福摩薩,居然在你的手上丟了,公司一年要少賺多少金幣!不能輕饒,必須重判!一判就是終身監禁,被送到印度尼西亞的火山島班達群島,享受各種礦物質的滋潤。
可憐的費爾堡,一關就是十九年,一直等到尼德蘭共和國選出了新執政威廉三世,在威廉三世的特赦下,才迴到荷蘭。他不服氣,寫了本迴憶錄,說自己已經盡了一名總督應盡的全部職責,共和國之所以丟失了福摩薩,完全是因為那十七個狗娘養的紳士玩忽職守,沒及時派大軍增援他。
??
“取朕的禦筆來”,南京乾清宮,隨著一聲中氣十足的大吼,司禮監秉筆太監何亮小心翼翼地捧上一枝大大的禦筆。
眾所周知,光武大帝最喜歡用大筆、寫大字。好一杆大筆,筆杆用最好的楠竹所製,筆尖則用的是上佳的黃鼠狼尾毛。多少書法名家,一輩子也求不到這樣一枝好筆。可惜了這狼毫、宣紙!
黃賢妃撲嗤一笑,“陛下又要送墨寶給誰?”
“給高明貴唄,高愛卿收複了台灣,這麽大功,朕還不應該賜幾行大字給他?”
朱亨嘉提起大筆,“刷刷刷”,龍飛鳳舞的幾行大字,立時寫成。
《水調歌頭·聞恩平侯複台》
兩岸煙塵起,大將獵清秋。
千帆遠渡台海,萬裏聳高樓。
可歎紅夷肆虐,未見王師已久,
此恨幾時休?
自有豪傑士,忘死複神州。
一聲笑,奔滄海,莫停留。
人間快事,沙場百戰蕩胡酋。
待到他年老去,憶起平生笑傲,
惟汝最風流。
朕有高梁酒,隻待恩平侯。
??
填完詞,朱亨嘉笑嗬嗬地問黃賢妃:“婉兒,汝覺得朕這首詞寫得如何?”
黃婉嘻嘻一笑:“陛下的詞有英雄氣,可惜字醜了些”。
“哈哈哈,婉兒有所不知,自古馬上皇帝,沒有幾個字寫得好看的”。
《明·光武帝本紀》:“帝作一詞問賢妃,妃曰:‘氣雄字潦’。笑曰:‘馬上皇帝,難有字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