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宮城內乾清宮,朱亨嘉看著一大堆奏疏,不慌不忙地呷了口茶。這些年熬下來,他已經習慣了日日批閱奏章,樂此不疲。真的,權力這東西有癮!再苦再累,也舍不得放手。


    正批得快活,忽然想起了台灣,對一旁侍奉的司禮監隨堂太監趙禮賢說道:“汝去將關於台灣的奏疏找來”。


    “奴婢遵旨!”


    一會兒功夫,一疊奏疏放到了禦案前。


    打開第一道題本,乃是台灣布政使丘子章所上。上麵寫道:


    “奏為台灣設府縣事


    臣子章聞:曆代先帝,皆設流官以禦土蠻。台灣漢夷雜居,不服王化久矣,不設府縣,無以守土。臣叨沐皇恩,拔擢今職,常思報效於陛下也。固請於台灣之地設二府一縣,以使東番穩固、海疆安寧。台北設基隆府,轄淡水、桃園、新竹三縣,府治淡水;台南設東寧府,轄台海、鳳山、嘉義三縣,萬年、天興二州,府治台海;另澎湖之地,離台灣甚近,宜脫閩入台,設澎湖縣治之。微末愚見,誠惶誠恐,恭候聖裁”。


    朱亨嘉看完點點頭,這個丘子章不錯,懂得未雨綢繆,台灣還沒打下來,便已經考慮在台設府、縣的事了。


    不過,此人的步子邁得有點大。大明在台灣的實際控製區,不過是台南一小塊地方。上麵所說的所謂東寧府三縣二州,有一半都在高山族的村社手中,至於台北,更是鞭長莫及。貿然設府、縣治理,是否會引起這些部落的不滿?


    又一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朕花了這麽大勁,收複台灣,難道是為那些酋長們做嫁衣的嗎?


    豪情頓發,既然要設府、縣,不光台南、台北,台中的那個大肚王國和各高山族番社所在地,也要設府、縣。朕的大明朝,絕不允許有王法管不到的地方存在!


    批複丘子章道:“覽爾所上題本,甚屬可嘉。然其中未提台中。朕意,除東寧府三縣二州、基隆府三縣、澎湖一縣外,還須增設台中府,轄彰化、南投、雲林三縣,府治彰化。可先設東寧府、澎湖縣,基隆、台中二府待驅逐紅毛夷後再設。若有不服王化之番社,皆蕩平之”。


    再看第二道題本,是台灣巡撫俞圖南所上,寫著:


    “奏為台灣募兵事


    臣俞圖南呈奏:臣蒙皇上不棄,委以封疆之任,不惜此身,與紅毛夷相搏,義所應當。縱白刃及身,又有何懼?然台灣之地,山高水遠、部族眾多。漢蠻之民,多驍勇剽悍輩。臣意在此地募兵一萬,以資戰守。一者免閩浙之兵家眷分離之苦;二者可節省國帑。膚淺之言,謹候聖斷”。


    朱亨嘉閱完連聲叫好。俞圖南說得沒錯,從外省調兵守台,不如直接從台灣募兵。不但能節省開支,還免了將士兩地分居之苦。不過現階段,台灣未定,外省兵還不能離開台灣。


    又想了想,現在國帑緊張,在台灣再募戰兵一萬,估計內閣會反對。少募點,募個六千五百人,而且不募戰兵、募守兵,省銀子。


    批複俞圖南道:“爾所言之事甚嘉,朕欲在台設東寧、台中、基隆三府與澎湖縣。可於各府募守備兵兩千,澎湖募守備兵五百,核定兵員六千五百名”。


    再看第三道,卻不是題本,乃是恩平侯高明貴上的賀表。


    原來高明貴在水上、陸上接連打了兩個大勝仗,聽說朱亨嘉的萬壽之日快到了,上了道賀表。那意思是臣打了兩個大勝仗,為陛下您賀壽。


    “皇天眷命,統馭萬方


    臣高明貴欣聞陛下聖壽,謹上表以賀。表曰:


    古來聖君,堯舜後鮮有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皆有瑕焉。至本朝太祖高皇帝,驅蒙元以興中華,振長策而都南京。五夷賓服,四海承平。及至甲申之變,先帝崩殂,建奴亂華,兩京滄喪,衣冠盡失。誌士仁人,莫不泣血歎息!陛下執朱明神器,攜太祖威靈。修文治,君臣協和;勸課農桑;興屯水利;博學科考;黎庶安居樂業,百姓無衣食之憂。治武功,經武整軍;浴血奮戰;屢破韃虜;四夷臣服;又複江南半壁,克南京以祭孝陵。可謂文治武功,千古聖帝也!臣追隨明君,其幸何若也!卑鄙莽夫,蒙陛下拔擢於行伍。不通文墨,惟知奮勇殺敵,以報皇恩。伏惟陛下廟算如神,兵威丕振,水陸連勝,紅毛夷喪膽矣??今逢陛下聖壽,祝吾皇萬壽無疆,帝業永祚。萬歲萬歲萬萬歲。微末愚忠,謹拜表以聞”。


    看了高明貴的賀表,朱亨嘉樂了,這個高明貴有意思,別人都送賀禮,他打兩個勝仗便當賀禮了。倒是會省銀子!


    不過,看他這道表,連勝兩仗之後,把紅毛夷人說得不堪一擊,說什麽用不了多久便能破城,頗有些驕兵之氣。這可不行,自古驕兵必敗,得提醒他小心謹慎、不可大意。


    批複道:“爾連戰連捷,賀朕萬壽,朕甚喜歡。然兵者無小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況縱橫海疆多年之紅毛夷哉?爾當小心謹慎,不可予夷可乘之機”。


    ??


    真讓朱亨嘉說著了,高明貴以為紅毛夷人已經不堪一擊,熱蘭遮城旦夕可下,結果,又攻了三個多月,朱亨嘉的萬壽都過完了,熱蘭遮城還沒攻下來。


    高明貴急了,真急了。本帥在聖上麵前誇口說紅毛夷人不堪一擊,用不了多久便能破城。現在,半年多了,依然頓兵於堅城之下。天啊!這叫本帥如何向陛下交待!


    發了狠,將戰船上的重炮卸下,對著熱南遮城猛轟,又多備雲梯、衝車,再次猛攻了半個月。沒用,扔下了數百具屍體,荷蘭人的奧蘭治親王旗仍然飄揚在城頭。


    這一日,高明貴正在?惶無策之際,俞圖南來找他,“大帥,予咋夜輾轉反側,思得一計,不知可行,特來找大帥商議”。


    “哦,俞撫台有何妙策,快請講”。


    “大帥,予觀察後發現,熱蘭遮城附近有烏特利支堡,乃全熱蘭遮的最高點。若攻下此堡,架炮於其上,則熱蘭遮全城盡在我軍炮火覆蓋之下。晝夜不停地轟擊,必能破城”。


    高明貴想了想,“可那烏特利支堡離熱蘭遮不過數十丈,攻此堡時,若熱蘭遮來援若何?”


    “大帥可派一軍猛攻熱蘭遮城,以使敵無暇救烏特利支堡;然後,再集中火炮、兵力,攻堡”。


    高明貴大喜,“俞撫台此計甚善,便這麽辦”。


    次日,高明貴令鄭彩、楊權、楊英部猛攻熱蘭遮城;令最驍勇敢戰的陳澤、王大雄部潛伏於烏特利支堡外;又集中了兩百門重炮,布於烏特利支堡南牆外,在半年來的火炮轟擊下,此堡南牆破損最嚴重。


    為了牽製住熱蘭遮城的夷兵,使其首尾不能相顧,高明貴對諸將說道:“此戰,不分什麽主攻、助攻。不管是烏特利支堡,還是熱蘭遮城,都要給本帥狠狠地打。誰先拔城,記誰的首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靖江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泱泱大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泱泱大明並收藏南明靖江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