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亨嘉身裹龍袍,率著祭孝陵的大軍,迴南京了。
他特意從朝陽門入,至東華門,步行過殿陛,行謁奉先殿禮,然後出西華門,暫以內守府為行宮。這條路線可不尋常,乃是當年弘光帝入南京進而稱帝的路線。
根據丁魁楚所編《明史》記載,法駕入都之日,出現了很多異象,什麽兩大星夾日而行、鍾山紫氣中五色雲見、龍江浮楩楠巨木千章等等。
然後傳召諸臣入行宮議事。
議什麽事?自然是議登基做皇帝的天大事。頭一條,得把登基的日子定下來。
欽天監正宋應星領著一群五官正、靈台郎們,七算八算,選了幾個好日子。朱亨嘉都沒答應,他堅持要在八月初八這一日登基稱帝。
原來,朱亨嘉根據後世的說法,“八”通“發”,八月八,“發發發”,好,好日子!這麽地,定了八月初八日。
盡管宋應星等欽天監官員,夜觀天象,沒感覺八月初八好在哪裏,但監國,不,皇帝,說這一天好,那必然是好的。別說,朱亨嘉選的這一天還真不錯,登基後,老朱家的王朝在民主、自由思想日益普及的情況下,居然又苟延殘喘了兩百多年。
正因為此,後世的很多神棍們,堅持認為監國靖王,必然是天上星宿轉世。不然怎麽知道八月初八是好日子,在這一天登基能讓王朝多延續兩百多年?
定好日子,在正式登基前還有很多事要做。比如:祭告奉先殿,告訴祖宗們,自己要當皇帝了;頒發詔書告訴天下人;給各地的宗室打個招唿;責令有司,排練禮儀??
這些是大事,還有很多小事要準備。比如刻玉璽。當監國的時候,自己不過刻了“製誥之寶”、“敕命之寶”等六枚寶璽,不夠,大明朝法定寶璽二十四枚,得加刻。
一想到這個,朱亨嘉就頭疼。不就是個章嘛,搞這麽多種幹嘛?沒法子,要怪隻能怪太祖高皇帝,他老人家一登基就刻了十六枚,後世子孫又加刻了八枚。唉!麻煩!
再麻煩也得刻,大明朝的寶璽,一顆也不能少!
寶璽可以慢慢刻,但是頒發詔書的事,刻不容緩。
在何吾騶、王夫之、黃宗羲等一批禦用大文人操筆下,一篇昭告天下的即位昭書迅速完工。
??
奉
天承運
皇帝詔,曰:先皇崩殂,歸於五行。群臣聞甲申之變,建奴亂華,若天柱地維摧陷頃刻矣!惟我大明之君,自太祖驅蒙元而立,至今近三百年,地幅員二萬餘裏,偃兵息民於田裏,播國威至海外。恩德深厚,國祚豈絕?朕承皇天之眷命,列聖之洪休,驅逐韃虜,恢複衣冠,克粵贛閩浙、川黔鄂湘,又複南京以祭孝陵。諸臣下皆曰:生民無主,必欲推尊帝號。朕不敢辭,是以今年八月八日於鍾山之陽,設壇備儀,昭告上帝皇祗,即皇帝位。若諸臣思祖宗三百年德澤在人、大行十七載焦勞求治,洗滌肺腸,以事新主、掃除門戶以修職業,何事不可辦、何罪不可討,亦何功名不可就哉!惟我大行皇帝,仁德義烈,死於社禝。朕當敬承先誌,鼎故革新。尚賴親賢,共圖新治。其以明年為光武元年。大赦天下,與民更始。布告天下,鹹使聞之。
製誥
崇禎二十五年八月八日
之寶
??
看著禦用文人們寫的這篇詔書,朱亨嘉覺得還行,蓋上玉璽,準備即位那天,昭告天下。
八月初八很快到了。
這一天是朱亨嘉的享福日,當了皇帝,自然享福;也是受難日,程序繁瑣,差點沒把老命累掉。
首先,需要在圜丘祭告上天,讓老天爺批準一下。咋批準?隻要老天爺沒反對就算是準了。
然後錦衣衛的“大漢將軍”們擺放金椅在祭壇東麵,方向朝南。又在金椅子麵前放了一套帝王袞冕服。眾大臣扶持簇擁著朱亨嘉坐上金椅,以顯示自己是被擁戴上去的。
接下來到父母神位前祭拜,再穿著厚重的袞冕服去祭祀天地,天地祭拜完了再去宗廟祭拜列祖列宗,祖宗們拜完了又迴到父母神位前行五拜三叩禮,再到金椅上坐著。光這來迴倒騰的路程就把朱亨嘉累個半死,而且還穿著厚重的袞冕服。
迴到金椅上後,剛想喘口氣,又有官員拿著另一套袞冕服給他套上。是的,當場換裝!祭拜的袞冕服和即位的袞冕服不能是同一套衣服。
換好裝,官員們排好隊,給偉大的皇帝陛下鞠躬,奏樂,拜四次。至於奏的什麽曲子,有興趣者可以查查《明史.禮樂誌》。
接下來又是一套繁瑣的百官送寶禮儀。
禮畢,尚寶卿把玉寶收入匣中。再跪授首輔關守箴。關守箴捧寶,上言“皇帝進登大位,臣等謹上禦寶”,再還給尚寶卿。尚寶卿受寶、收入盝內。
關守箴迴到隊列裏,率百官再次鞠躬加兩次跪拜,平身之後又鞠躬,跳舞;隨後左膝下跪,三次叩頭外加山唿三次;隨後跪右膝展示手上的笏板,又是鞠躬外加四次跪拜再平身。
搞了這麽多東東,不過完成了即位典禮的一部分:祭天禮。
朱亨嘉被整得欲哭無淚,被人簇擁著迴到奉天殿,接受百官稱賀。這是大場麵!各種音樂、儀仗隊、旌旗、獅虎豹象無所不有。
百官稱賀完畢跟著朱亨嘉迴到奉天殿站好,然後朱亨嘉往禦座走去,又是一頓吹拉彈唱,直到坐上禦座後音樂才停止。
再然後,還是老一套,鞠躬跪拜。背景音樂響起,連續四拜,然後平身。
最後,即位典禮的最高潮部分來了:宣讀即位詔書,布告天下,鹹使聞之!
整個宣讀過程,由四位官員交替完成。
捧表官帶著即位詔書,跪著走到已經放好的案幾麵前,拿給受表官。
受表官跪著放好,然後退下。
宣表官跪著上來,宣讀即位詔書。
他隻負責讀,不能動手展開,展開詔書這事要交給展表官。
宣讀完了繼位詔書,朱亨嘉終於從監國靖王,變成了皇帝。不過今年,他仍然以崇禎為年號,明年才建元光武。
迴到寢宮,朱亨嘉倒頭就睡,夢中還在罵:“是哪個奸臣為太祖高皇帝設計了這麽繁瑣的即位禮儀!太缺德了!”
他特意從朝陽門入,至東華門,步行過殿陛,行謁奉先殿禮,然後出西華門,暫以內守府為行宮。這條路線可不尋常,乃是當年弘光帝入南京進而稱帝的路線。
根據丁魁楚所編《明史》記載,法駕入都之日,出現了很多異象,什麽兩大星夾日而行、鍾山紫氣中五色雲見、龍江浮楩楠巨木千章等等。
然後傳召諸臣入行宮議事。
議什麽事?自然是議登基做皇帝的天大事。頭一條,得把登基的日子定下來。
欽天監正宋應星領著一群五官正、靈台郎們,七算八算,選了幾個好日子。朱亨嘉都沒答應,他堅持要在八月初八這一日登基稱帝。
原來,朱亨嘉根據後世的說法,“八”通“發”,八月八,“發發發”,好,好日子!這麽地,定了八月初八日。
盡管宋應星等欽天監官員,夜觀天象,沒感覺八月初八好在哪裏,但監國,不,皇帝,說這一天好,那必然是好的。別說,朱亨嘉選的這一天還真不錯,登基後,老朱家的王朝在民主、自由思想日益普及的情況下,居然又苟延殘喘了兩百多年。
正因為此,後世的很多神棍們,堅持認為監國靖王,必然是天上星宿轉世。不然怎麽知道八月初八是好日子,在這一天登基能讓王朝多延續兩百多年?
定好日子,在正式登基前還有很多事要做。比如:祭告奉先殿,告訴祖宗們,自己要當皇帝了;頒發詔書告訴天下人;給各地的宗室打個招唿;責令有司,排練禮儀??
這些是大事,還有很多小事要準備。比如刻玉璽。當監國的時候,自己不過刻了“製誥之寶”、“敕命之寶”等六枚寶璽,不夠,大明朝法定寶璽二十四枚,得加刻。
一想到這個,朱亨嘉就頭疼。不就是個章嘛,搞這麽多種幹嘛?沒法子,要怪隻能怪太祖高皇帝,他老人家一登基就刻了十六枚,後世子孫又加刻了八枚。唉!麻煩!
再麻煩也得刻,大明朝的寶璽,一顆也不能少!
寶璽可以慢慢刻,但是頒發詔書的事,刻不容緩。
在何吾騶、王夫之、黃宗羲等一批禦用大文人操筆下,一篇昭告天下的即位昭書迅速完工。
??
奉
天承運
皇帝詔,曰:先皇崩殂,歸於五行。群臣聞甲申之變,建奴亂華,若天柱地維摧陷頃刻矣!惟我大明之君,自太祖驅蒙元而立,至今近三百年,地幅員二萬餘裏,偃兵息民於田裏,播國威至海外。恩德深厚,國祚豈絕?朕承皇天之眷命,列聖之洪休,驅逐韃虜,恢複衣冠,克粵贛閩浙、川黔鄂湘,又複南京以祭孝陵。諸臣下皆曰:生民無主,必欲推尊帝號。朕不敢辭,是以今年八月八日於鍾山之陽,設壇備儀,昭告上帝皇祗,即皇帝位。若諸臣思祖宗三百年德澤在人、大行十七載焦勞求治,洗滌肺腸,以事新主、掃除門戶以修職業,何事不可辦、何罪不可討,亦何功名不可就哉!惟我大行皇帝,仁德義烈,死於社禝。朕當敬承先誌,鼎故革新。尚賴親賢,共圖新治。其以明年為光武元年。大赦天下,與民更始。布告天下,鹹使聞之。
製誥
崇禎二十五年八月八日
之寶
??
看著禦用文人們寫的這篇詔書,朱亨嘉覺得還行,蓋上玉璽,準備即位那天,昭告天下。
八月初八很快到了。
這一天是朱亨嘉的享福日,當了皇帝,自然享福;也是受難日,程序繁瑣,差點沒把老命累掉。
首先,需要在圜丘祭告上天,讓老天爺批準一下。咋批準?隻要老天爺沒反對就算是準了。
然後錦衣衛的“大漢將軍”們擺放金椅在祭壇東麵,方向朝南。又在金椅子麵前放了一套帝王袞冕服。眾大臣扶持簇擁著朱亨嘉坐上金椅,以顯示自己是被擁戴上去的。
接下來到父母神位前祭拜,再穿著厚重的袞冕服去祭祀天地,天地祭拜完了再去宗廟祭拜列祖列宗,祖宗們拜完了又迴到父母神位前行五拜三叩禮,再到金椅上坐著。光這來迴倒騰的路程就把朱亨嘉累個半死,而且還穿著厚重的袞冕服。
迴到金椅上後,剛想喘口氣,又有官員拿著另一套袞冕服給他套上。是的,當場換裝!祭拜的袞冕服和即位的袞冕服不能是同一套衣服。
換好裝,官員們排好隊,給偉大的皇帝陛下鞠躬,奏樂,拜四次。至於奏的什麽曲子,有興趣者可以查查《明史.禮樂誌》。
接下來又是一套繁瑣的百官送寶禮儀。
禮畢,尚寶卿把玉寶收入匣中。再跪授首輔關守箴。關守箴捧寶,上言“皇帝進登大位,臣等謹上禦寶”,再還給尚寶卿。尚寶卿受寶、收入盝內。
關守箴迴到隊列裏,率百官再次鞠躬加兩次跪拜,平身之後又鞠躬,跳舞;隨後左膝下跪,三次叩頭外加山唿三次;隨後跪右膝展示手上的笏板,又是鞠躬外加四次跪拜再平身。
搞了這麽多東東,不過完成了即位典禮的一部分:祭天禮。
朱亨嘉被整得欲哭無淚,被人簇擁著迴到奉天殿,接受百官稱賀。這是大場麵!各種音樂、儀仗隊、旌旗、獅虎豹象無所不有。
百官稱賀完畢跟著朱亨嘉迴到奉天殿站好,然後朱亨嘉往禦座走去,又是一頓吹拉彈唱,直到坐上禦座後音樂才停止。
再然後,還是老一套,鞠躬跪拜。背景音樂響起,連續四拜,然後平身。
最後,即位典禮的最高潮部分來了:宣讀即位詔書,布告天下,鹹使聞之!
整個宣讀過程,由四位官員交替完成。
捧表官帶著即位詔書,跪著走到已經放好的案幾麵前,拿給受表官。
受表官跪著放好,然後退下。
宣表官跪著上來,宣讀即位詔書。
他隻負責讀,不能動手展開,展開詔書這事要交給展表官。
宣讀完了繼位詔書,朱亨嘉終於從監國靖王,變成了皇帝。不過今年,他仍然以崇禎為年號,明年才建元光武。
迴到寢宮,朱亨嘉倒頭就睡,夢中還在罵:“是哪個奸臣為太祖高皇帝設計了這麽繁瑣的即位禮儀!太缺德了!”